第一篇:提高认识,努力探索非本市户籍人员普法的新路子
提高认识,努力探索非本市户籍人员普法新路子
==街位于经济繁荣的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区的中心地带,经济活动频繁,劳动力需求大,非本市户籍人员较多。我街现有非本市户籍人员三万余人与户籍人员基本持平,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她是我街经济发展不得或缺的力量,也是社会的一个不稳定因素,这给我街普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他们的法律教育
及时与否、到位与否、成功与否,都直接会影响到我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年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非本市户籍人员的普法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探索对非本市户籍人员普法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从非本市户籍人员的社会作用,提高对他们进行普法教育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
非本市户籍人员是一个数量庞大、总体素质不高、流动性强、工资待遇普遍较低的社会群体。这类人群在心理上容易陷入失衡状态,又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极易做出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越轨行为。所以,我们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剖了非本市户籍人员的特征后,就能意识到开展针对非本市户籍人员的普法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非本市户籍人员数量大,是我街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对他们的普法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对南岗街的社会稳定有直接、根本的影响,甚至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倘若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疏于普法教育,或者进行普法教育不及时、不到位,比较容易发生越级、集体上访及治安案件、甚至是刑事案件的发生,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我街非本市户籍人员以农民为主,他们主要集中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也有是建筑施工、货物运输,也有是酒店、餐饮、服装等服务行业。而在九个社区中,以沙步、南岗转制社区招商引资的企业中非本市户籍人员居多。
2、非本市户籍人员流动性强,对他们进行普法教育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区、依法治街的基本内容。我街的非本市户籍人员绝大部分是以谋生为目的,工作待遇是决定他们去留的主要因素,他们在一个单位工作的时间普遍是一到两年,因此他们的流动性是比较大的。既然非本市户籍人员的流动性强,为什么还必须对他们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呢?从全区、全市的大局来看,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对某个非本市户籍人员进行了普法教育,以后不管他们到哪里去做工,能遵纪守法,那么全区、全市就会减少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社会就稳定了。
3、非本市户籍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缺乏很基本的法律常识。我街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平均文化程度普遍是初中文化,他们法律意识淡薄、并且缺乏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的观念。文化知识的局限直接导致了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懂法、不知法,因此就谈不上守法和用法,更多时候他们对违法和犯罪的法律知识了解不多,往往自身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甚至是触犯了刑律却一无所知。因此,非本市户籍人员成为社会稳定中的重要因素也是普法教育的重点。采用活泼生动、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对他们进行普法教育极其必要的。
4、我街违法犯罪案件的实施主体约四分之三是非本市户籍人员。据有关数据显示,2002年全年我街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中约有四分之三是有非本市户籍人员实施的,这一点引起了我们的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勿庸置疑,不懂法、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通过全面的法制宣传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2003年非本市户籍人员的这种现象才出现较好的好转。从这点来看,对非本市户籍人员进行普法教育,用法律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让他们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维护这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和正确保护他们自身合法权益是极有必要的。
5、非本市户籍人员是我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普法学习,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很有必要。三万余人的非本市户籍人员约占我街总人口的50%多,他们为我街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大局和长期的眼光看,用法律去引导他们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切实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我街的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和现代法制化建设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6、非本市户籍人员大部分是重体力低收入阶层,对其进行普法教育是政府关心扶助其的一种表现,有助于缓解平衡心理。社会学理论指出,利益被相对剥夺的群体可能对剥夺他们的群体怀有敌视或仇恨心理。当弱势群体将自己的不如意境遇归结为获益群体的剥夺时,社会中就潜伏着冲突的危险,甚至他们的敌视和仇视指向也可能扩散。犹如经济学上的“水桶效应”,水流的外溢取决于水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社会风险最容易在承受力最低的社会群体身上爆发,从而构成危及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社会隐患。因此,帮助非本市户籍人员这些社会弱势群体减轻来自经济、社会和心理的巨大压力,应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而对他们采取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从保护他们切实利益出发普及法律常识无疑能让他们感到政府的温暖和关怀,能缓解他们的失衡心理,防止做出他们非理智行为。
第二篇:提高认识,努力探索非本市户籍人员普法的新路子(共)
提高认识,努力探索非本市户籍人员普法新路子
==街位于经济繁荣的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区的中心地带,经济活动频繁,劳动力需求大,非本市户籍人员较多。我街现有非本市户籍人员三万余人与户籍人员基本持平,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她是我街经济发展不得或缺的力量,也是社会的一个不稳定因素,这给我街普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他们的法律教育及时与否、到位与否、成功与否,都直接会影响到我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年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非本市户籍人员的普法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探索对非本市户籍人员普法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从非本市户籍人员的社会作用,提高对他们进行普法教育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
非本市户籍人员是一个数量庞大、总体素质不高、流动性强、工资待遇普遍较低的社会群体。这类人群在心理上容易陷入失衡状态,又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极易做出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越轨行为。所以,我们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剖了非本市户籍人员的特征后,就能意识到开展针对非本市户籍人员的普法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非本市户籍人员数量大,是我街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对他们的普法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对南岗街的社会稳定有直接、根本的影响,甚至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倘若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疏于普法教育,或者进行普法教育不及时、不到位,比较容易发生越级、集体上访及治安案件、甚至是刑事案件的发生,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我街非本市户籍人员以农民为主,他们主要集中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也有是建筑施工、货物运输,也有是酒店、餐饮、服装等服务行业。而在九个社区中,以沙步、南岗转制社区招商引资的企业中非本市户籍人员居多。
2、非本市户籍人员流动性强,对他们进行普法教育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区、依法治街的基本内容。我街的非本市户籍人员绝大部分是以谋生为目的,工作待遇是决定他们去留的主要因素,他们在一个单位工作的时间普遍是一到两年,因此他们的流动性是比较大的。既然非本市户籍人员的流动性强,为什么还必须对他们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呢?从全区、全市的大局来看,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对某个非本市户籍人员进行了普法教育,以后不管他们到哪里去做工,能遵纪守法,那么全区、全市就会减少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社会就稳定了。
3、非本市户籍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缺乏很基本的法律常识。我街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平均文化程度普遍是初中文化,他们法律意识淡薄、并且缺乏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的观念。文化知识的局限直接导致了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懂法、不知法,因此就谈不上守法和用法,更多时候他们对违法和犯罪的法律知识了解不多,往往自身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甚至是触犯了刑律却一无所知。因此,非本市户籍人员成为社会稳定中的重要因素也是普法教育的重点。采用活泼生动、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对他们进行普法教育极其必要的。
4、我街违法犯罪案件的实施主体约四分之三是非本市户籍人员。据有关数据显示,2002年全年我街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中约有四分之三是有非本市户籍人员实施的,这一点引起了我们的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勿庸置疑,不懂法、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通过全面的法制宣传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2003年非本市户籍人员的这种现象才出现较好的好转。从这点来看,对非本市户籍人员进行普法教育,用法律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让他们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维护这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和正确保护他们自身合法权益是极有必要的。
5、非本市户籍人员是我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普法学习,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很有必要。三万余人的非本市户籍人员约占我街总人口的50%多,他们为我街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大局和长期的眼光看,用法律去引导他们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切实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我街的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和现代法制化建设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6、非本市户籍人员大部分是重体力低收入阶层,对其进行普法教育是政府关心扶助其的一种表现,有助于缓解平衡心理。社会学理论指出,利益被相对剥夺的群体可能对剥夺他们的群体怀有敌视或仇恨心理。当弱势群体将自己的不如意境遇归结为获益群体的剥夺时,社会中就潜伏着冲突的危险,甚至他们的敌视和仇视指向也可能扩散。犹如经济学上的“水桶效应”,水流的外溢取决于水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社会风险最容易在承受力最低的社会群体身上爆发,从而构成危及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社会隐患。因此,帮助非本市户籍人员这些社会弱势群体减轻来自经济、社会和心理的巨大压力,应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而对他们采取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从保护他们切实利益出发普及法律常识无疑能让他们感到政府的温暖和关怀,能缓解他们的失衡心理,防止做出他们非理智行为。
针对以上非本市户籍人员的特点,我们从思想上有了根本转变,从过去上级“要我抓”,为现在的“我要抓”,把非本市户籍人员的普法工作作为综治工作、司法行政工作及街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主动出击,真抓实干,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出文明的法制环境。
二、真抓实干,努力探索非本市户籍人员的普法新路子。
我们在开展非本市户籍人员的普法工作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及区七届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和街道的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坚持采取形式活泼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抓住“龙头”,由“点”到“面”、从“上”到“下”,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首先对企业法人代表、工厂负责人、个体商铺负责人、建筑承包人等这个“龙头”进行普法教育。从非本市户籍人员主要集中地的企业、工厂、个体商铺、建筑工地等负责人这个“龙头”开始,带动我街非本市户籍人员全面进行普法的学习。对企业法人代表、工厂负责人、个体商铺负责人、建筑承包人等进行普法教育是对非本市户籍人员普法教育的切入点和入手点,把他们的普法工作做好了,对非本市户籍人员进行普法教育更显得顺理成章和游刃有余。2003年11月份开始我们组织了辖区内企业法人代表、工厂负责人、个体商铺负责人、建筑承包人共200余人举办了法律培训班3场次,主要讲授了《劳动法》、《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信访条例》、《民法》、《刑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等法律法规,然后把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开展了“法律服务进民营企业”工作向他们作了介绍,承诺“及时、主动、准确、效益、信誉”的服务宗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支持,取消了他们的顾虑,并且我们反复强调司法所干警可以义务地到其所在企业进行法律宣传活动,主要讲授有关维护社会稳定(治安管理、刑法及消防等)、保护企业财产及经营方面的法律法规,讲这些法律法规要求非本市户籍人员遵纪守法对企业的管理有好处,使“龙头”们思想上发生转变,从而配合我们普法工作的开展。
6、通过法律服务及排查矛盾纠纷时给非本市户籍人员讲授法制课,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根据调解工作的实践,我们发现大多数的矛盾纠纷都与当事人的法制观念淡薄有关,而且矛盾纠纷发生后不懂得通过法律途径去解决,而往往采取暴力等不正当的手段去解决。因此,我们认为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非本市户籍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通过人民调解活动来宣传法律法规,值得进一步提倡和加强,这种宣传形成很好地将维稳工作与法制宣传工作结合起来,两方向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如在东兴市场矛盾纠纷中,针对承租户(90%是非本市户籍人员)不了解与纠纷有关的法律法规,司法所人员讲授了法制课8场次,直接受教育达300多人次,同时向其发放《信访条例》和《集会游行示威法》等法律读本,宣传经济合同等法律知识,要求争议双方要依法解决问题,上访也要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以书信的形式,或者推选5名代表进行。通过宣传教育,控制了异常上访的发生,并且经过及时进行调解全部成功,我们通过结合调解纠纷工作在调处时讲授法律知识使非本市户籍人员切身体会到了法律的尊严。如我们在调处广东金冠印刷实业有限公司建筑承包商拖欠工人工资劳资纠纷矛盾中,因为包工头拖欠了工人工资50多万元涉及200余人,聚集要求老板发放工资,当时正值年关工人们都等着钱回家过年,稍稍不妥当的言行举止都可能引起在场工人的不良情绪从而引起骚乱、甚至是治安滋事事件,因此,开展对200多非本市户籍人员的普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劳资纠纷的现场,我们司法所干警抓住非本市户籍人员为了拿到钱回家平安过年的心理,以《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发向他们及时宣传,同时加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教育疏导,告诉他们千万不可违反法律,否则不但拿不到钱回不了家,如果违反法律引起冲动伤害了老板反而要在“看守所”过年,后来又通过通宵达旦地调处终于平息了很可能演变为治安、刑事及上访事件的劳资纠纷,从调处矛盾纠纷中对非本市户籍人员进行法制宣传,从而促进了矛盾的成功调处。一年来,我们通过调处矛盾纠纷为非本市户籍人员上法律课13场次,受教育达1100多人次。
三、经过对非本市户籍人员进行普法教育实现了“三个好转”。
通过坚持不懈地对非本市户籍人员进行普法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非本市户籍人员影响社会稳定的现象明显减少,对维护我街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依法治街工作的开展。
1、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一年来,我街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大幅下降。2003年1-12月,全街刑事发案数572宗,比去年同期下降13%,其中,双抢案件下降17%,入屋盗窃案件下降17.3%,盗窃机动车案件下降22.7%,凶杀案下降80%,没有发生影响恶劣的特大恶性案件。非本市户籍人员作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实施主体在总人数中的比例
明显下降。2003非本市户籍人员参与打架、斗殴等滋事活动明显减少,较之2002有很大的改观。2003年我街的综治工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随着投资环境的逐渐好转,越来越多的外商愿意来我街投资办厂,2003我街吸引外资较之前年有一定的发展,经济出现一片喜人的态势。
2、非本市户籍人员自觉守法、用法,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得到提高,因不懂法而产生矛盾纠纷的现象明显好转。通过行之有效的普法教育,我街非本市户籍人员的法律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企业、工厂、个体商铺、建筑工地非本市户籍人员之间已形成学法、懂法的良好气氛,2003年我街没有出现非本市户籍人员因未签订劳动用工合同而发生的劳资纠纷。非本市户籍人员自觉守法、用法是普法教育取得实效的表现,2003年我街未发生非本市户籍人员实施重大犯罪案件,也未出现非本市户籍人员越级、集体上访滋事事件。
3、企业对非本市户籍人员普法工作所持的态度有明显好转。主要表现在企业越来越认可对非本市户籍人员的普法宣传,主动要求我们讲授法制课、举办法制培训班,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实践证明,经过对非本市户籍人员长期有效的普法工作,许多企业从中尝到了甜头,主动变“要我抓”为“我要抓”,自觉把它作为企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及时抓住这个机遇,主动出击,真抓实学,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了文明的法制环境,使基层社区居委会及时摒弃一些错误观念,认为普法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普法教育是虚工作、软任务,无钱无权,没抓头、没干头”等“无价值论”。
因此,事实证明,从当前和长远来看,抓好非本市户籍人员的普法教育工作对开展各项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00四年四月十九日
第三篇:2013年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申请
2013年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申请在丰台区小学入学办理程序
一、入学条件1、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出生的适龄儿童,且未就读过小学。
2、经丰台区所属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通过,已开具《在京借读证明》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
二、办理时间
1、办理《在京借读证明》的时间:5月30日前
2、信息采集时间:5月3日9:00至5月31日17:003、学校审核时间:6月15—16日(详见学校招生通知)。
三、办理《在京借读证明》所需的材料
1、适龄儿童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无监护条件的证明。
2、适龄儿童及其父母双方在丰台区的实际住所居住证明(房屋产权证、住房租赁合同等)。
3、适龄儿童父母双方在北京市的务工就业证明(劳动合同、受聘合同、营业执照等)。
4、适龄儿童父母双方在丰台区的暂住证(有效期内)。
5、全家户口簿、父(或母)的二代身份证及证明适龄儿童与暂住证持有人关系的其它材料。
四、申请入学程序
1、适龄儿童父母持办理《在京借读证明》所需材料的原件到丰台区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审核;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为符合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开具《在京借读证明》。
2、登录“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服务平台”进行信息采集,将《在京借读证明》编号输入到相应位置,填写相关内容,打印《信息采集表》。
3、适龄儿童及其父母双方持《信息采集表》、《在京借读证明》和办理《在京借读证明》所需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等(详见学校招生通知),于6月15—16日到居住地附近的学校联系入学事宜。在学校具备接收能力的前提下,经学校审核,为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办理相关手续。
4、如所联系学校已不具备接收能力,适龄儿童及其父母可去居住地附近的其它学校联系入学事宜。
5、已开具《在京借读证明》并完成信息采集,但因学校不具备接收能力尚未联系到就读学校的儿童,由丰台教委相关部门协调安排就读学校,放暑假前由学校通知适龄儿童父母相关事宜。经学校审核,为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办理相关手续。
五、重要提示
1、适龄儿童父母务必在5月30日前持相关材料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办理《在京借读证明》。符合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只能开具一张《在京借读证明》,请家长妥善保管。
2、凡符合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必须先完成信息采集,才可以
到学校审核入学信息。如果信息未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将会影响孩子的入学。
具体申请入学程序
1.家长申请:如申请到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家长须持在京暂住证、户口簿(证明子女与其关系),并在京暂住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2.开具“在京借读证明”。需要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上交审核材料,通过审核后可开具“在京借读证明”。具体材料有:办理证件人员的全家户口簿、工作证明、无监护条件证明、夫妻双方身份证、暂住证、实际居住证明,原件和复印件,上述材料必须齐全。
3.领取“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登记卡”(简称“登记卡”)。家长持“在京借读证明”到所在区县教委中、小教科领取登记卡,并如实填写登记卡内容,由区县教委工作人员输入电脑,并按照就近原则安排就读学校。
4.办理就读手续。家长持登记卡,非小学一年级借读学生还应出具原就读学校开具的学习证明,到安排学校办理就读手续。学校对持有登记卡的随迁子女应予以接收。
上周,11名居民在望京文教科为孩子办理了借读证。据文教科科长王溦介绍,这些非本市户籍的孩子,也能通过合法的借读证件,得到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规定,所有6至15周岁的适龄孩子,随父亲或母亲一起在北京居住生活,并在北京停留半年以上的,可以在办理相关的借读手续后,就读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办理好入学手续后,非京籍孩子就可以在北京市公办中小学就读,享受和北京市户籍学生一样的受教育权益,免收借读费、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孩子在校期间,参加学校的学生活动、社团组织,受奖励、处分等方面也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符合毕业资格的,均被颁发毕业证书。
非京籍孩子入学如何办理五证
1.暂住证,派出所办理
2.身份证,户口簿,你应该早就有
3.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大部分是没有和中介签订合同的;直接拿夫妻两个的暂住证去所在的居委会开个证明,居委会都知道怎么开,很简单:)
4.务工就业证明,有在公司或单位上班的,让公司开,主要是盖个章: 格式如下:
务工就业证明
兹有我公司员工
XXXX,系XX省XX市XX乡人,身份证号xxxxxxxxx,从XXXX年
X月至今在在我单位工作,是我公司正式员工,特此证明。
此致
年月日
公司(盖章)
户籍所在地无人监护证明
儿童姓名: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_籍贯:__________________
出生日期:_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__日
父亲: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
特此证明!
经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定办公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省________市
街道(乡镇)政府(公章)
年月日
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范本
居住证明
兹证明XXX(身份证号:XXXXXX)、XXX(身份证号:XXXXXX)夫妻二人在我小区(小区名称)XX楼XX号房屋内居住已满一年以上。
特此证明
证明单位(盖章):
年月日
第四篇:努力探索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专题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努力探索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
城市街道是在一定区域内发生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有特定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是社会生活形态在基层社会的体制和组织表现。而城市街道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党的城市社区工作的基础,曾一度为解决居民群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以及加强城市街道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随着城市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区工作的日益发展,原街道以行政管理为主、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观念和体制已严重滞后,街道工作已拓展到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卫生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治安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推进城市各项工作更快更好发展、全面提升城市两个文明建设水平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分析思考
从总体上说,我们的街道、社区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刚刚起步,发展还不平衡,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矛盾,亟须加以研究解决。
1、街道、社区责权不统一,职能不到位。街道干部有责任却无权力,既要依法行政,但又没有执法权,于是造成管理真空,出现“看得到,管不着,责任大,权利小”的软弱现状。
2、街居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支持与配合不够。部分辖区单位不屑与街居联系,街居也不愿自讨没趣,党建工作的对象仅限于抓本街居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故没有发挥社区所有党员的作用和形成大社区、大服务以及广泛的社会参与、合力共建的局面。
3、街居党组织力量薄弱。目前,街居支部书记多半年龄老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增大,大部分党员文化程度偏低,不能紧跟新形势的需要,在理解、贯彻新形势下党的理想、信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和党建活动的开展。
4、党员发展工作不合理。发展党员重点局限在街居干部、离退休人员和老年居民,有的甚至多年未能发展党员。
5、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大。近几年来,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岗和待岗职工党员人数不断增加,许多下岗、待岗的党员人在街道,组织关系在原单位,从而导致党员与组织关系的分离。再者,每年还有农村打工族中的党员、待分配的(复员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临时过路党员,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会形成“口袋党员”,必然影响党员作用的发挥。
6、党委干部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认识不足。市场经济的今天,许多党委干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日益严重,加之经济发展多元化致使的社会经济成份、组织方式、分配方
式、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使党委干部存在着畏难发愁情绪,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愿深入的调查研究,老办法无法用,新办法不会用,思考不够、方法不多,于是工作明显滞后,出现被动应付现象。
7、党的组织不健全,“空白点”多。社区内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党组织关系不好理顺,致使许多个体、私营企业中,存在着“有企业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的现象。
二、对策思路探索
为适应城市改革发展和社区建设的要求,我们认为推进和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发挥其在社区建设中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确立一个目标。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建设,必须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形成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当前当务之急是切实结合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同志提出的社区建设总体要求,确立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总的工作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加强基层政治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出发、紧密结合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实际,建立和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和文明社区建设工作新机制,以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扩大党的工作在街道、社区的覆盖面,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和党的工作感召力、渗透力,努力营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蔼的新型社区。同时,各级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把社区建设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区建设的方针、部署,研究、制定和部署我区社区建设的方法、措施和步骤。
2、强化两种意识。一是强化“属地管理”意识、淡化“隶属管理”意识。只要在我的辖区内、在我这个社区里,不管单位级别有多高,干部职务有多大,社区党组织都应列入管理范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来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建设。
二是强化“责任领导”意识,淡化“权力领导”意识。社区单位与单位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很难寻找到一种隶属关系,如何把社区单位、组织、资源凝聚起来,只有靠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影响力、渗透力。社区党组织对社区的领导是一种责任领导,有责任组织、协调、指导社区方方面面的工作。
3、狠抓三项落实。围绕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目标,街道党委要想实招、使实劲、求实效,努力把党建工作任务一项一项地落到实处。一是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落实。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充分认识推进和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党委成员1人联系1个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从而保证上级党委有关精神的及时贯彻传达。同时,坚持一
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有责任,层层抓落实,并建立健全督查、考评制度,将党建工作列入居委会和社区的目标管理,实行目标考核,真正意义上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是要以改革的精神抓落实。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不可能搞好党建工作的,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加强对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探索并获得规律性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打破旧框框,善于探索新路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努力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发展、不断加强。三是要以务实的作风抓落实。党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内涵博大丰富。我们要进一步端正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克服那种不落实、不切实、不扎实的不良习气,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对重点、难点问题要反复抓,锲而不舍地抓,务求取得突破,务必取得实效。
4、实现四个变化。一是从组织领导上消除空白,创建新组织。要提高认识,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一样重要来抓,全面摸底,对形成一定规模但未建立党组织的街道社区及时创建新的组织,对已形成党组织的街道社区要加强领导,充实调整支部成员。同时,还要加强对改制企业和外来流动党员的管理。
二是从管理方式上,形成合力,构建新格局。要充分调
动辖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社区党建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管理,形成合力,构成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三是在社会舆论上,正确引导,形成新风尚。要发挥社区党员的带头作风,为居民办实事,解忧难,创建社主义精神文明。
四是要在社会地位上,培养典型,树立新形象。要加强对典型的培养、宣传、推介,从而在社会上树立街道、社区的新形象。
作者:肖亮
第五篇:广州市非本市户籍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服务指引
非本市户籍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服务指引
一、服务对象
符合以下条件的非广州市户籍人员,可以在广州申请办理出入境证件(登记备案国家工作人员除外): ●第1类人员:截至申请日的上一个月,已在本市连续一年以上缴纳养老保险并持有广州居住证的就业人员。
●第2类人员:在本市高等院校在读的全日制大学生。●第3类人员:本市户籍人员的配偶、未满16周岁的子女。●第4类人员:第1、2类人员的配偶、未满16周岁的子女。●第5类人员:60周岁(含)以上老人。
●第6类人员:在本市连续居住6个月(含)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居民。
二、办证种类 第1、2类人员:可申请办理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及签注、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
第3、4、5类人员:可申请办理护照、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
第6类人员:可申请办理换发、补发(含过期重领)护照、往来台湾通行证以及赴台同类签注。
三、所需材料
●第1类人员:①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②户口簿复印件(复印户口簿首页、个人资料页及资料变更页);③有效的广州居住证原件及复印件。
●第2类人员:①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②户口簿复印件(复印户口簿首页、个人资料页及资料变更页);③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
(第1、2类人员申请往来港澳通行证及签注、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还需提交与申请事由相应的证明材料。)
●第3类人员:①本市户籍居民(配偶或父母)的身份证原件;②申请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③户口簿复印件(复印户口簿首页、个人资料页及资料变更页);④双方亲属关系证明之一:结婚证或出生证;区县一级以上公证部门出具的亲属关系公证书(首次办证需提交,如户口簿能证明亲属关系的无须提供)。
●第4类人员:①第1类或第2类人员的身份证原件;②申请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③申请人户口簿复印件(复印户口簿首页、个人资料页及资料变更页);③居住证原件„需有已连续在广州居住6个月(含)以上的居住信息,未满16周岁的子女免交‟;④双方亲属关系证明之一:结婚证或出生证;区县一级以上公证部门出具的亲属关系公证书(首次办证需提交,如户口簿能证明亲属关系的无须提供)。
●第5类人员:①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②户口簿复印件(复印户口簿首页、个人资料页及资料变更页)。
●第6类人员:①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②户口簿复印件(复印户口簿首页、个人资料页及资料变更页);③居住证原件„需有已连续在广州居住6个月(含)以上的居住信息‟。
(第3、4、5、6类人员申请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还需提交与申请事由相应的证明材料。)
四、申请程序
1.上网预约。登录广州金盾网(www.xiexiebang.com)----在“出入境业务办理”栏目下点击“非本市户籍人员”----选择办证类别----填报个人信息----预约办证时间和地点----获取预约受理编号和取消密码。
2.前台交表。按照预约的时间和地点,前往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递交、验核申请材料并缴费。
3.领取证件。可选择速递上门或者到递交申请材料的出入境办证大厅领取。
五、办证时限
自公安机关受理申请材料后30日内签发(调查时间不计入办证时限内)。
六、办证收费
收费标准与本市户籍居民相同。
七、查询方式
1、网址:www.xiexiebang.com(广州金盾网)
2、邮政速递查询电话:11185;
网址:http://219.134.187.5:8888/emszwcx/emszwcx.jsp
3、特快专递查询:020-81911089
八、受理部门地址、电话及接待时间(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