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工业化 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时间:2019-05-13 17:3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推进工业化 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推进工业化 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第一篇:大力推进工业化 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大力推进工业化 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高县政府副县长 程培光

近年来,高县立足丘陵山区欠发达农业县的县情,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以工促农,工农并重,初步形成了工业和农业齐头并进,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实施中小企业带动战略,在发展中小企业中探索工业化的新路子 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的关键环节,坚定不移地实施中小企业带动战略,积极探索高县特色的工业化之路。

(一)抓体制创新。进一步放宽政策、放活机制,让中小企业在工业化中唱主角,加快实现由资本原始积累向资本经营转变,由补充型经济向主导型经济转变,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按照“产权多元化、股权集中化、要素股份化”的思路,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鼓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以管理和技术参与股权分配,有效扭转了资本产出率低的局面,进一步增强了中小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二)抓规模扩张。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强引导和服务,鼓励有实力的中小企业把握产业升级机遇,加快向高科技领域进军,进一步做大做强。建立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责任制,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发展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企业资产评估和信用等级评价,提高企业在金融部门的授信额度,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通过引导和扶持,我县中小企业家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益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壮大速度明显加快。全县涌现出高洲酒业、凯华丝绸、华盛纸业、早白尖茶业、汇丰食品等一批迅速崛起且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农村工业化的主导力量,成为工业的“台柱子”和农民致富的“钱袋子”。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中小企业340个,比上年增长18.06%,从业职工15791余人,比上年增长1.89%,销售收入47.59亿元,比上年增长27.49%,实现利税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25%;中小企业对财政贡献率达73.4%,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45%。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调整产业结构中促进产业升级改造

调产项目是促进工业升级改造的重要途径。高县抓住农业资源丰富,能源、矿产资源富集配套,区位优势独特的优势,启动了一批调产项目,积极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一)积极改造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性调整。抓住关闭小煤矿、煤炭资源整合等政策机遇,全县煤炭企业由原来的134个缩减为27个,产量由原来30万吨/年增加到200万吨/年,2008年煤炭过关量达171万吨,实现税金8000多万元,成为宜宾市四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发掘地处筠连、云贵边界煤炭物流集散地的区位资源,打造煤化工产业,形成一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骨干企业。昌宏化工年产电石16万吨,成为全国电石行业标准企业;宜宾天科煤制甲醇年产8万吨,成为西南唯一煤制甲醇生产企业。

(二)以优势企业为载体,进行产业扩张。建设了以“高洲酒业、白家薯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以“早白尖茶业”、“林湖茶业”为龙头的茶叶产业,以“华盛纸业”、“伟佳木业”为龙头的林竹产业,以“汇丰食品”为龙头的畜牧产业,以“立华蚕茧”为龙头的蚕桑产业。通过产业的带动,蚕业、竹业、木材加工量达100%,茶叶达70%,畜牧业达 50%,粮食转化量达80%。

(三)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发,进行创新性调整。积极推进企校共建,支持和帮助企业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引进研发实用技术和培养急需人才。高洲酒业、立华蚕茧、“早白尖”茶业、华盛纸业、天科煤化工等企业与四川理工学院等进行校企合作,共同研发了和引进酿酒、蚕种制作、茶叶精加工、煤制甲醇合成、造纸废液治理等一大批重大实用技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00多名。

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建材和制造业“5+1”工业支柱,通过工业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并拓展延伸其产业链,辐射带动了蚕桑、茶叶、林竹、畜牧、粮食等农业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县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三、实施特色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在培育工业旗舰中促进工业化 紧紧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能源及区位优势,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发展,扶持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抢占市场竞争份额,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打造全县企业的“产业旗舰”。

(一)扶优扶强中小企业。注重中小企业的发展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的发展相结合,重点扶持发展高洲酒业、立华蚕茧、华盛纸业、早白尖茶叶等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汇丰食品、林湖茶业、白家薯业、苕王薯业、硕飨花生等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目前,全县拥有龙头企业32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8个,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7个。

(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坚持“创建品牌、经营品牌、保护品牌”的发展思路,加大品牌建设。早白尖茶业公司的“早白尖”牌产品和基地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QS认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金奖,是全国六家“食品(茶叶)安全保证体系建设”试点企业之一。立华蚕茧的“凯华”牌生丝通过QS认证,被评为省市名优产品,产品出口印度、欧美市场。白家薯业的“白家”商标被评为省市著名商标。高洲酒业公司的“金潭玉液”品牌被评为“四川名牌” 和“四川省著名商标”,现正向国家著名商标迈进。

(三)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依托现有龙头企业优势,坚持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创特色,壮规模,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逐渐把传统产业改造成地方特色突出、附加值高、品牌效应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农产品规模产业带,产业群。全县19个乡镇的蚕、茶、竹、畜、粮产业都有龙头企业覆盖,乡镇或村拥有1—2个富民特色产业,每户拥有1个骨干项目,形成了“产业有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促产业”的良性格局,实现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

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加快工业化进程 坚持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以中小企业发展为关键,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强化中小企业带动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强化生产基地建设,不断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双增双降”,企业同农户一起增效益、共同降风险。建成蚕桑基地18万亩,茶叶基地10万亩,竹业基地14万亩,粮油基地11万亩,年出栏生猪50万头。羊田乡华丰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土质条件,现已建成优质生态茶园3500亩,农民人均收入达6000元。

(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物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严格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实行订单收购,在确保农民利益同时,保证企业原料质与量的稳定供给。高洲酒业公司以“为农服务、助农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走红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之路,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立红梁产业化种植基地,助农增收1000多万元。

(三)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全县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2个,拥有会员或股东5.9万人,带动农户7.9万户,协会产值达4.6亿多元,助农增收人均280元。落润乡建立生猪协会和酿酒协会,形成以小作坊酿酒带动生猪的发展模式。

五、实施工业园区带动战略,在发展小城镇中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向小城镇适度集中,连片发展,发挥集聚效应,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把建设中心镇和发展工业小区相结合,以区带镇,依镇建区,规划建设了福溪工业集中区、庆符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大窝综合工贸园区等。通过划区造城,突出区域特色,形成了“聚企兴镇、建镇强企”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撑。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明显加快,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工业化进程。目前,全县直接或间接转化农村劳动力20万余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1%。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高县通过发展中小企业,推进工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强势崛起。但我们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县中小企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县中小企业总体规模不大,产业链不长,带动面不宽,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凸显。下一步将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企业管理,与企业共克时艰,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十一五”末期中小企业产值过100亿元,增加值超45亿元,实现利税20亿的奋斗目标,把高县建设成为深丘农业地区的经济强县。

第二篇:大力推进工业化 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大力推进工业化 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高县政府副县长程培光

近年来,高县立足丘陵山区欠发达农业县的县情,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以工促农,工农并重,初步形成了工业和农业齐头并进,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44.67 亿元,同比增长23.0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210万元,同比增长20.33%,人均299.26元,同比增长20.9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99元,同比增长14.49%。工业综合考核连续七年名列全市第一。先后荣获全国茶叶基地县、2007—2008年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省蚕桑和畜牧基地县、龙头企业集群试点县和深丘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今年一季度,全县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5.77亿元,同比增长75%;工业增加值5.34亿元,同比增长78%;中小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6.4%。

一、实施中小企业带动战略,在发展中小企业中探索工业化的新路子 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的关键环节,坚定不移地实施中小企业带动战略,积极探索高县特色的工业化之路。

一是抓体制创新。进一步放宽政策、放活机制,让中小企业在工业化中唱主角,加快实现由资本原始积累向资本经营转变,由补充型经济向主导型经济转变,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按照“产权多元化、股权集中化、要素股份化”的思路,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鼓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以管理和技术参与股权分配,有效扭转了资本产出率低的局面,进一步增强了中小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抓规模扩张。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强引导和服务,鼓励有实力的中小企业把握产业升级机遇,加快向高科技领域进军,进一步做大做强。建立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责任制,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发展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企业资产评估和信用等级评价,提高企业在金融部门的授信额度,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通过引导和扶持,我县中小企业家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益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壮大速度明显加快。全县涌现出高洲酒业、凯华丝绸、华盛纸业、早白尖茶业、汇丰食品等一批迅速崛起且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农村工业化的主导力量,成为工业的“台柱子”和农民致富的“钱袋子”。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中小企业340个,比上年增长18.06%,从业职工15791余人,比上年增长1.89%,销售收入47.59亿元,比上年增长27.49%,实现利税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25%;中小企业对财政贡献率达73.4%,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45%。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调整产业结构中促进产业升级改造

调产项目是促进工业升级改造的重要途径。高县抓住农业资源丰富,能源、矿产资源富集配套,区位优势独特的优势,启动了一批调产项目,积极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一是积极改造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性调整。抓住关闭小煤矿、煤炭资源整合等政策机遇,全县煤炭企业由原来的134个缩减为27个,产量由原来30万吨/年增加到200万吨/年,2008年煤炭过关量达171万吨,实现税金8000多万元,成为宜宾市四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发掘地处筠连、云贵边界煤炭物流集散地的区位资源,打造煤化工产业,形成一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骨干企业。昌宏化工年

产电石16万吨,成为全国电石行业标准企业;宜宾天科煤制甲醇年产8万吨,成为西南唯一煤制甲醇生产企业。

二是以优势企业为载体,进行产业扩张。建设了以“高洲酒业、白家薯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以“早白尖茶业”、“林湖茶业”为龙头的茶叶产业,以“华盛纸业”、“伟佳木业”为龙头的林竹产业,以“汇丰食品”为龙头的畜牧产业,以“立华蚕茧”为龙头的蚕桑产业。通过产业的带动,蚕业、竹业、木材加工量达100%,茶叶达70%,畜牧业达 50%,粮食转化量达80%。

三是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发,进行创新性调整。积极推进企校共建,支持和帮助企业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引进研发实用技术和培养急需人才。高洲酒业、立华蚕茧、“早白尖”茶业、华盛纸业、天科煤化工等企业与四川理工学院等进行校企合作,共同研发了和引进酿酒、蚕种制作、茶叶精加工、煤制甲醇合成、造纸废液治理等一大批重大实用技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00多名。

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建材和制造“5+1”工业支柱,通过工业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并拓展延伸其产业链,辐射带动了蚕桑、茶叶、林竹、畜牧、粮食等农业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县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三、实施特色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在培育工业旗舰中促进工业化

紧紧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能源及区位优势,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发展,扶持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抢占市场竞争份额,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打造全县企业的“产业旗舰”。

一是扶优扶强中小企业。注重中小企业的发展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的发展相结合,重点扶持发展高洲酒业、立华蚕茧、华盛纸业、早白尖茶叶等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汇丰食品、林湖茶业、白家薯业、苕王薯业、硕飨花生等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目前,全县拥有龙头企业32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8个,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7个。

二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坚持“创建品牌、经营品牌、保护品牌”的发展思路,加大品牌建设。早白尖茶业公司的“早白尖”牌产品和基地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QS认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金奖,是全国六家“食品(茶叶)安全保证体系建设”试点企业之一。立华蚕茧的“凯华”牌生丝通过QS认证,被评为省市名优产品,产品出口印度、欧美市场。白家薯业的“白家”商标被评为省市著名商标。高洲酒业公司的“金潭玉液”品牌被评为“四川名牌” 和“四川省著名商标”,现正向国家著名商标迈进。

三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依托现有龙头企业优势,坚持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创特色,壮规模,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逐渐把传统产业改造成地方特色突出、附加值高、品牌效应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农产品规模产业带,产业群。全县19个乡镇的蚕、茶、竹、畜、粮产业都有龙头企业覆盖,乡镇或村拥有1—2个富民特色产业,每户拥有1个骨干项目,形成了“产业有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促产业”的良性格局,实现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

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加快工业化进程

坚持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以中小企业发展为关键,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强化中小企业带动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强化生产基地建设,不断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双增双降”,企业同农户一起增效益、共同降风险。建成蚕桑基地18万亩,茶叶基地10万亩,竹业基地14万亩,粮油基地11万亩,年出栏生猪50万头。羊田乡华丰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土质条件,现已建成优质生态茶园3500亩,农民人均收入达6000元。

二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物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严格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实行订单收购,在确保农民利益同时,保证企业原料质与量的稳定供给。高洲酒业公司以“为农服务、助农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走红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之路,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立红梁产业化种植基地,助农增收1000多万元。

三是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全县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2个,拥有会员或股东5.9万人,带动农户7.9万户,协会产值达

4.6亿多元,助农增收人均280元。落润乡建立生猪协会和酿酒协会,形成以小作坊酿酒带动生猪的发展模式。

五、实施工业园区带动战略,在发展小城镇中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向小城镇适度集中,连片发展,发挥集聚效应,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把建设中心镇和发展工业小区相结合,以区带镇,依镇建区,规划建设了福溪工业集中区、庆符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大窝综合工贸园区等。通过划区造城,突出区域特色,形成了“聚企兴镇、建镇强企”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撑。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明显加快,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工业化进程。目前,全县直接或间接转化农村劳动力20万余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1%。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高县通过发展中小企业,推进工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强势崛起。但我们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县中小企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县中小企业总体规模不大,产业链不长,带动面不宽,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凸显。下一步将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企业管理,与企业共克时艰,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十一五”末期中小企业产值过100亿元,增加值超45亿元,实现利税20亿的奋斗目标,把高县建设成为深丘农业地区的经济强县。

第三篇: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探索

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探索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关于中小企发展政策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顺德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效果

调查内容:中小企业顺德政府实施观点的反映状况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访谈、收集资料

调查时间:2010年8月

调查人员:

一、导言

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我国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太多的担心,据汇丰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虽然面临全球经济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区中小企业对2008年亚洲经济前景仍表示乐观。中国内地的中小企业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其中,外向型中小企业尤其看好亚太地区的贸易前景,并更愿意增加投资和雇员。可以看出,尽管面临美国经济的不确定因素,新兴市场依然充满机遇,特别是有跨境贸易业务的中小企业更展现出蓬勃生机。因此,美国的次贷危机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样会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冲击,尤其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导开始逐渐成熟和活跃的新兴市场,以电子商务为依托的中小企业正呈上升态势,次贷危机对他们而言,机遇大于挑战,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或许正好寻找到突围的方向。对于顺德而言,顺德有中小企业近2万家,发展速度只是放缓了而已。上半年倒闭、停产、搬迁的企业只有100多家,所以,没有也不会出现倒闭潮。为什么呢?顺德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是顺德的企业家,大多数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厂房,扎根顺德发展,他们的资本结构比较好,以自有资金为主,负债率较低,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比较小。江浙一带的诸多企业倒闭,是因为他们负债太多,导致资金链断裂。在顺德长期形成的良好的大环境下,大部分企业的生存是很好的,金融危机对顺德中小企业的冲击也不是很大。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2005年底,以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和成立中小企业办公室为标志,顺德中小企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从此,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构建六大服务体系,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梯度发展格局,成为我区政府力促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发展方略。区中小企业办公室正在积极配合、协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各项配套政策和措施,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以破解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和克服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共同促进我区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从政策层面看,区政府中小企业发展方略的核心是构建六大服务体系,即在区财政每年预留一定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优化配置资源,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服务平台,建立健全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技术、市场、金融、人才和社会化等六大服务体系,争取5年内形成全国有相当影响力的5个以上的产业群,新增销售额超亿元企业100家以上,新增销售额超5亿元企业30家以上。中小企业办将紧紧抓住我区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融资上市、招工对策、行业管理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解决目前我区中小企业发展中最为迫切的问题。

1.政府的政策

区中小企业办公室今年初正式成立以来,在区经济贸易局的直接领导下,求真务实,以优化服务、加强引导为工作重心,以构建六大服务体系为工作目标,通过分阶段突破、分责任跟进,有计划、有步骤扎实推进“三四五计划”。“三四五”计划主要内容是:打好三个基础、开展四项调研、搭建五种平台。

(1)固本强基、打好三个基础

“三个基础”是指组织基础、政策基础和制度基础。组织基础方面。一是将一步将明确职能定位,建立起与省、市相关中小企业职能部门及区属相关部门沟通、对接的工作渠道;二是将结合商会进一步社会化的改革进程,建立政府、行业商会和企业的新型合作关系。政策基础方面。一是拟订了《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10个配套实施办法,提出了本资金使用计划方案,目前均已上报区政府审批;政策出台后,将组织宣讲团到各镇(街)、各行业进行政府宣讲。二是在“顺德中小企业信息网”进行宣传推广,引导中小企业充分运用政策加速发展。制度基础方面,拟由中小办负责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和分片、分行业联系制度,建立起服务中小企业的长效机制。

(2)精心筹备,开展四项调研。

为了对我区的中小企业在现状、用工、培训和融资等方面的情况,从四月底开始,中小企业办公室启动了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中小企业用工需求情况”、“中小企业培训需求情况”和“中介服务体系现状”四项调研。目前,四项调研已接近尾声,下一步将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四项调研将为今后的中小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着眼长远,搭建五种平台

“五种平台”是指信息咨询平台、创业扶持平台、融资服务平台、人才培训平台和中介服务平台。这里重点介绍信息咨询平台和创业技术平台。信息咨询平台方面,一是建设“顺德中小企业信息网”。经过两个多月的建设,目前网站已正式开通,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比较完善的服务(办事)指引和政策查询,力争年底六大服务体系内容进一步充实,功能进一步完善,成为我区中小企业的“网上之家”。二是编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汇编》(暂定名)。《汇编》将收录国家、省、市公开发布的政策内容、申报程序等,为我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更实用的政策指引和参考。目前《汇编》初稿已完成,计划在近期完成编印,免费派发给广大中小企业。创业扶持平台方面,一是规划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为中小企业创业发展提供载体支持。二是鼓励建设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为处于创业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重点引导现有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提高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的积极性,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新技术、新设计。三是树立中小企业“顺德制造”统一品牌,提高我区特色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对外知名度,吸引外地企业和人才来我区创业发展。计划在调研的基础上,印制《顺德中小企业》小册子和宣传单,利用中博会、山洽会等多种经济协作和对外商务活动,结合区域品牌和行业品牌宣传,确立成长型中小企业作为“顺德制造”重要代表的形象。企业中小企业办公室将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积极推进“三四五”计划,稳妥实施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系列配套管理办法,努力做好重点扶持项目的落实、跟踪、监督,有效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激励和示范作用。力争本年内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框架基本成型,资金扶持政策的效用初步体现,为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提升我区中小企业整体实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中小企业代表反映

大多数中小企业希望“企业要效率。希望找政府办事,不管脸上笑不笑,只要办事更快些,什么表情都可以。”“人民币升值,利润压缩了很多,政府要在金融服务上,帮企业多出对策。”“在企业融入资本市场的路上,我们不仅观念不够,提供的渠道也不够通畅。”“谁具备优势,谁就有机遇。谁有机遇,谁就有大发展。”“佛山市企业的发展“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希望政府能够用好、用尽政策上所讲的做,甚至可以稍微超前使用,让我们先

行先试。”“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职工能否安家乐业对公司发展起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到工人流失率。” “珠三角发展了30年,当下的政府应该学会怎样管理产业群?” 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树根表示,在与周边城市的比较中,佛山的一大优势在于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然而政府的职能也要适应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比如提供良好、系统的培训服务,提供更好的市政设施,以及配套更完善的园区。郝树根表示,政府要在员工的培训、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方面做到真正有效的服务。“不识字的工人是造不出中国名牌来的,佛山能提供的适合企业开展职业培训的课程太少了。”郝树根强调,有好的项目就有人才,有人才企业才能自主创新、才能充满活力。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他们都赞成我区中小企业无论从宏观还是个体上都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广大中小企业应当成为“政策金矿”的挖掘者和分享者,在政府建立的六大服务体系中吸引营养和成份,获得政策、资金和服务的支持,努力促进企业成长、发展、壮大,为我区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结论与建议

1.产业服务体系:重点是通过提升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水平,培育新兴产业。

顺德区政府去年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意见》,提出要重点发展小五金家电、电子信息业、机械装备及模具制造业、涂料业、纺织服装业、家具业、汽车配件业、塑料制品加工及金属材料加工业等九大行业来促进中小企业的进一步集群发展,以此作为《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补充,促进龙头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梯度发展。

2.技术服务体系:重点是通过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后发优势。

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升级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政策和措施。一是财政部门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扶持力度。每年由区财政安排科技三项经费用于扶持企业技术创新、改造和升级,并新增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根据中小企业科研经费不足的状况,政府加大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最近将出台《中小企业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让中小企业从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得到价格优惠的科研成果,用最少的科研经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市场服务体系:重点是通过政策引领企业开拓“两个”市场,增强企业生存能力。针对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的需要,政府不但财政上加大了扶持力度,而且在管理上更加细致,在服务上更加周到,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完善服务手段,促进企业参与国内政府采购和联合国采购。国内政府采购方面,我区首先从普及政府采购相关知识,再以地区和行业作为试点积累经验再行推广作为主要工作,循序渐进引导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如今年三月份通过举行“顺德中小企业政府采购促进会”让众多的中小企业了解政府采购的概念、熟悉了相关的法定程序,了解了对产品、技术和服务的不同要求。

4.人才服务体系:重点是解决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问题,帮助中小企业缓解“技工荒”。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建设人才服务体系,已成为我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之一。区政府先后出台了《鼓励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关于加强人才强区的决定》,又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意见》中指出要建立人才引进、培训、招聘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人才载体建设、加快公共人才平台建设和加强人才生活环境建设。

5.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是加强各行业商会(协会)和中介机构建设,发挥“蚁工”服务功能。

近年来,顺德政府一直把培育和扶持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构建政府、商会、企业三者的和谐关系。如积极引导规范商会(协会)的运作,加强商会建设,明确职能作用,努力拓展会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会员企业,使商会协会真正成为政府管理企业的助手。

第四篇:努力探索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专题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努力探索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

城市街道是在一定区域内发生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有特定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是社会生活形态在基层社会的体制和组织表现。而城市街道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党的城市社区工作的基础,曾一度为解决居民群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以及加强城市街道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随着城市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区工作的日益发展,原街道以行政管理为主、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观念和体制已严重滞后,街道工作已拓展到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卫生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治安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推进城市各项工作更快更好发展、全面提升城市两个文明建设水平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分析思考

从总体上说,我们的街道、社区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刚刚起步,发展还不平衡,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矛盾,亟须加以研究解决。

1、街道、社区责权不统一,职能不到位。街道干部有责任却无权力,既要依法行政,但又没有执法权,于是造成管理真空,出现“看得到,管不着,责任大,权利小”的软弱现状。

2、街居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支持与配合不够。部分辖区单位不屑与街居联系,街居也不愿自讨没趣,党建工作的对象仅限于抓本街居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故没有发挥社区所有党员的作用和形成大社区、大服务以及广泛的社会参与、合力共建的局面。

3、街居党组织力量薄弱。目前,街居支部书记多半年龄老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增大,大部分党员文化程度偏低,不能紧跟新形势的需要,在理解、贯彻新形势下党的理想、信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和党建活动的开展。

4、党员发展工作不合理。发展党员重点局限在街居干部、离退休人员和老年居民,有的甚至多年未能发展党员。

5、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大。近几年来,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岗和待岗职工党员人数不断增加,许多下岗、待岗的党员人在街道,组织关系在原单位,从而导致党员与组织关系的分离。再者,每年还有农村打工族中的党员、待分配的(复员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临时过路党员,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会形成“口袋党员”,必然影响党员作用的发挥。

6、党委干部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认识不足。市场经济的今天,许多党委干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日益严重,加之经济发展多元化致使的社会经济成份、组织方式、分配方

式、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使党委干部存在着畏难发愁情绪,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愿深入的调查研究,老办法无法用,新办法不会用,思考不够、方法不多,于是工作明显滞后,出现被动应付现象。

7、党的组织不健全,“空白点”多。社区内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党组织关系不好理顺,致使许多个体、私营企业中,存在着“有企业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的现象。

二、对策思路探索

为适应城市改革发展和社区建设的要求,我们认为推进和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发挥其在社区建设中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确立一个目标。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建设,必须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形成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当前当务之急是切实结合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同志提出的社区建设总体要求,确立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总的工作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加强基层政治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出发、紧密结合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实际,建立和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和文明社区建设工作新机制,以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扩大党的工作在街道、社区的覆盖面,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和党的工作感召力、渗透力,努力营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蔼的新型社区。同时,各级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把社区建设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区建设的方针、部署,研究、制定和部署我区社区建设的方法、措施和步骤。

2、强化两种意识。一是强化“属地管理”意识、淡化“隶属管理”意识。只要在我的辖区内、在我这个社区里,不管单位级别有多高,干部职务有多大,社区党组织都应列入管理范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来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建设。

二是强化“责任领导”意识,淡化“权力领导”意识。社区单位与单位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很难寻找到一种隶属关系,如何把社区单位、组织、资源凝聚起来,只有靠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影响力、渗透力。社区党组织对社区的领导是一种责任领导,有责任组织、协调、指导社区方方面面的工作。

3、狠抓三项落实。围绕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目标,街道党委要想实招、使实劲、求实效,努力把党建工作任务一项一项地落到实处。一是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落实。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充分认识推进和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党委成员1人联系1个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从而保证上级党委有关精神的及时贯彻传达。同时,坚持一

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有责任,层层抓落实,并建立健全督查、考评制度,将党建工作列入居委会和社区的目标管理,实行目标考核,真正意义上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是要以改革的精神抓落实。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不可能搞好党建工作的,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加强对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探索并获得规律性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打破旧框框,善于探索新路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努力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发展、不断加强。三是要以务实的作风抓落实。党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内涵博大丰富。我们要进一步端正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克服那种不落实、不切实、不扎实的不良习气,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对重点、难点问题要反复抓,锲而不舍地抓,务求取得突破,务必取得实效。

4、实现四个变化。一是从组织领导上消除空白,创建新组织。要提高认识,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一样重要来抓,全面摸底,对形成一定规模但未建立党组织的街道社区及时创建新的组织,对已形成党组织的街道社区要加强领导,充实调整支部成员。同时,还要加强对改制企业和外来流动党员的管理。

二是从管理方式上,形成合力,构建新格局。要充分调

动辖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社区党建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管理,形成合力,构成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三是在社会舆论上,正确引导,形成新风尚。要发挥社区党员的带头作风,为居民办实事,解忧难,创建社主义精神文明。

四是要在社会地位上,培养典型,树立新形象。要加强对典型的培养、宣传、推介,从而在社会上树立街道、社区的新形象。

作者:肖亮

第五篇:以创新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

以创新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

[提要]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和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争脱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从融资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创新上加强中小企业改革创新,不断拓展发展企业新空间,大力开拓和巩固市场,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最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 创新 中小企业 发展

中小企业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然而,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却是一种比较相对的概念,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尽相同的,企业所处的环境也千差万别,既使处于同一国家和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总的来说分为两类:一种是以企业的经济特征和控制方式加以定义;一种是以若干指标衡量企业规模大小。前者是定性,能从实质上反映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的特点;后者是定量,能给人直观的印象。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是定量定义,即: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上为大型企业,其中,特大型企业标准定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在50亿元以上;中型企业标准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其余均为小型企业。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1、中小企业是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中小企业比重大多在90%以上,大约有50%左右的gdp是中小企业创造的。如美国,现在有2000万家中小企业,所创造的gdp占全国的40%左右,在我国,近40万个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95%是中小企业,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

2、中小企业是促进高新技术项目转化的重要基地。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德国,大约有2/3以上的专利技术是中小企业申请注册的。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大约有70%的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作用有逐步增强的趋势。

3、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通常,中小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比较低,同样的资本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美国,中小企业的就业人员占整个劳动力人数的60%,在新增的就业机会中有2/3是中小企业创造的。据统计,我国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有418万在中小企业中再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68.5%。

4、中小企业是我国利税的主要来源。

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业。根据第八届apec中小企业会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的比重分别达到60%和40%。

二、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不公,市场无序。

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改革成本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秩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二)所有权、经营权模糊,法人财产权落实难。

国有、集体性质的中小企业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政府的行政职能和资产管理职能不分,企业的法人财产权难以落实,政府和企业的职责模糊,企业的投资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不善,企业亏损,不知是谁的责任。

(三)服务系统尚待完善。

当前各个方面为中小企业设立了不少服务机构,但工作重点都放在招商引资上,重收费、轻服务,重税收大户、轻困难小户,重返绩、轻培育,中小企业的政策和市场信息不灵,在诸如市场开发、产品定位、技术引进等方面得不到帮助,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困难。

(四)融资困难,资本不足。

一是供应不足。我国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加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使本来就少的贷款数量更为可怜,贷款供应缺口加大。二是保证缺乏。银行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寻保难。三是辅导薄弱。中小企业贷款难、寻保难与其资信等级不够有关。此外,中小企业借贷成本高,也影响了其融资能力。去年有关方面对1000家中小企业调查中,有69%认为是贷款难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有64%的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不到60%,只有21%能够得到贷款支持。从停产的中小企业看,有47%是因为缺少资金供给。

(五)自身的弱点也制约着自身发展。

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以致产品合格率低,造成生产成本高。二是经营管理水平低,管理手段落后,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缺乏对市场的适应和把握能力。三是人员素质低,技术人员缺乏,致使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开发能力不强,产品更新换代难。四是中小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弱,欲望不强。

三、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

由于种种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必须从创新上寻求发展的空间。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融资创新

中小企业融资难,这是一个近几年来出现频率非常之高的话题,也是一个关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对此,我国经济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作了大量有益的研究与实践,但研究和实践成果大多是“大路货”,缺乏深度探索和广度扩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我们必须找出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加以解除,探索新道路,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金融创新。

首先,进一步提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仅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当前扩大资产规模和盈利总量的现实需要,还是商业银行为将来培植金融资源和大中型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财税部门、证券委、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内在责任心和积极性。

其次,搞好摸底工作。一是要以国家下发的《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为依据,调查摸清各区域的中小型企业数量和具体名单。二是调查摸清各中小型企业在融资上有无困难,是何种融资方式发生了困难,以及融资难的程度和构成情况。

第三,有的放矢,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承办主体。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问题的核心内容是制度性障碍,而直接融资的法定管理者是证监委和中央银行,应把证监委和人民银行列为解决直接融资难问题的承办主体。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核心成份是商业银行放贷行为性障碍,而商业银行放贷行为又与社会信用环境、财税政策、内部信贷政策与流程高度相关,应当将司法部门、财税部门、商业银行列为解决间接融资难问题的承办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致力完成各自相关的改善任务。

第四,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融资难问题。一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要体现区别对待,其政策扶持的重点应是有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对于污染环境、能源消耗高、质量低劣的中小企业,要下决心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关闭。同时,对于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二是对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财税部门应给予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增强中小企业的资本积累能力;人民银行应当积极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筹借生产经营资金,以解决中小企业自筹资金困难。三是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国家(证券委)应当积极搭建直接融资平台,打通直接融资通道。政府必须大力推动具有较强成长性、技术要素丰厚的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四是要通过改善信贷业务发展的法治支持环境,实行中小企业信用公示制度,财税部门对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实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更有效地调动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积极性。

(二)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

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在管理机制方面保持更大的灵活性和优越性,这必然要求其不断地实施管理创新。那么,中小企业如何实施好管理创新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切实抓好经营管理思想观念的转变。

典型的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冒险主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观念陈旧、管理创新观念淡薄往往是中小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无突破性进展的深层次根源。因此,要想实施好管理创新,首先应抓好管理思想观念的转变。一是要彻底摒弃经验主义,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武装头脑。要生存并稳定的发展必须放下架子,积极学习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武装头脑。二是克服“创新无用论”,真正重视管理创新。三是要走出中小企业机制优越的误区。中小企业确实存在机制优势,如中小企业不过多涉及国家管理体制问题,企业的一些遗留问题少等,但这种优势仅是暂时和相对的。中小企业应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管理问题,真正正视自身机制的弱点,重视对改革创新工作的投入。

二是要围绕培养企业核心能力来实施管理创新。

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续不断的发展,必须具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能力。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能不断地产生综合优势或某方面的绝对优势,为企业源源不断地带来效益的能力。具体讲,就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生产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资金运作能力、员工激励能力等。从三株、巨人、太阳神等“星级”中小企业“殒落”轨迹看,企业核心能力差是其失败的主要根源,因此,中小企业实施管理创新的重点,应放在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上。从技术创新、人才开发、体制完善、资本运作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地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

三是注重实效,扎扎实实地实施管理创新。

就某项大型的管理创新活动而言,切实可行的方案出台往往需要付出许多艰辛的劳动,其实施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性工作。因此,中小企业要真正抓好管理创新工作,取得管理创新成果,必须掌握好科学的方法,注重效果,踏踏实实地做好其每项工作。

(三)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大中企业相比优势有以下几点:①大企业比中小企业有更复杂的管理机构,与中小企业相比决策层一般情况下更趋于保守,其官僚体制不利于创新的风险投入,而中小企业领导层比较精干灵活,更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决策;②创新活动一般需要较宽松自由的环境,大企业的层级制度与之相悖,而中小企业灵活简便的一贯作风有利于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③大企业对研究人员的最好奖励往往是把他们调到管理层去,而中小企业却把创新作为他们竞争的战略核心;④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和效率同样优于大企业,它们的创新成本微乎其微,它们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水平的专业知识。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同样存在诸多不利因素:①国企改革的重点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因此在资金方面,如国家投资、银行贷款、财政借款及拨款等也向大中型企业倾斜,有限的财力使国家无暇顾及到中小企业,从而造成技术创新资金不足;②大企业具有庞大的科研队伍,较健全的科研开发体制以及完善的信息网、资金筹措和投入保障体系、人才培训和激励制度及营销体系,在这方面,中小企业无法与之相比。中小企业技术力量极其薄弱,仅技术人员人数少,而且质量也不高;不仅缺乏技术开发人才,且也缺乏市场的分析与预测人员;③中小企业对外部技术、技术力量的依赖性过大,而且好多依赖同一个“技术源”,这就很难在技术上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从而为技术创新带来一定的难度。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

随着人类需求多元化的发展,市场细分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强化,产品的小批量和多元化生产将成为今后产品发展的主流,产品间的识别将进一步多样化,这种趋势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中小企业必须结合自身技术创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合理的定位,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策略。

(1)选择性技术创新策略

中小企业应有选择性地针对不同的市场、不同技术领域进行创新。①选择技术变动大的领域。新技术、新产品一旦开发成功,大规模的产销是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中小企业于此无多少优势,因此中小企业应选择变动大的领域作为进攻目标,以期寻觅发展机会;②选择市场的空白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在这些领域中,来自大企业的竞争压力较小,且技术不易模仿;③选择应用性的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应该密切注视市场需求,细分市场潜力,采取跨步技术,拦截最终成熟的技术产品,进行边缘和旁击式开发,而不能从事较基础性的研究开发;④集中优势,重点突破。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应在某个项目或某个特定的发展时期集中自身优势,实施重点攻击,才可能赢得特定区间强过大中型企业优势。

(2)协作性技术创新策略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灵活采取协作性技术创新策略也是十分必要的。①横向协作性技术创新。即产业相关度较高的若干中小企业组成联盟,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科研机构进入联盟从事研究开发,实行横向技术协作,提高中中小企业整体经济实力。②纵向协作性技术创新。即广大中小企业做为大中企业的零件供应商,积极与大中企业保持技术协作,实现生存互补。一方面要尽量减少与大企业间的竞争,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大企业,以求得自身生存。同时,由于社会协作和专业化分工的需求,大中企业同样需要中小企业的发展。

(3)技术引进再创新策略

这是指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引进其他企业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后,达到自己创新的创新方式。成功的技术引进再创新可以使落后的企业在较短时间提高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中小企业在技术引进方面要特别注意不可只停留在操作、使用和维修阶段,不可只追求短效益,要注意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从而增强自身的自我创新能力。

(四)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创新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企业对西方企业营销理论与方法从引进、传播到推广应用,基本上是“照葫芦画瓢”,营销水平普遍较低,各类行业和企业的营销意识和水平相差也较大,一般而言,竞争行业优于垄断行业,中小企业优于国有企业。相比之下,有些大型国有企业、银行、公有事业处于“没有营销”的阶段,高层缺乏营销意识,没有营销职能部门,更谈不上市场研究和营销战略,营销障碍很大。进入21世纪,面对买方市场的形成以及国外强大竞争对手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企业营销亟待创新。

1、观念创新

营销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创新的核心和前提。营销观念的创新,需要企业从满足顾客需求的传统营销观念,转变为不仅满足顾客需求、还要创造顾客需求的新的营销观念。譬如:

亲情营销观念。传统市场营销观念强调顾客至上,顾客就是“上帝”。亲情营销观念强调把顾客当“朋友”或“亲人”而不是“上帝”,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亲情关系,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短,通过与顾客做“朋友”,而使顾客成为企业的永远“朋友”。

全球营销观念。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现代化大生产本身的客观规律必然要求实现全球化分工。在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今天,企业要积极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机会,把全球市场置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

知识营销观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以科技革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对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以及对企业管理、企业营销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企业的营销观念也应相应转变,即树立知识营销观念。

绿色营销观念。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开拓绿色市场,已成为21世纪企业营销发展的新趋势,也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绿色营销观要求企业在营销中,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注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减少资源浪费,防止环境污染。

2、组织创新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比较重视营销工作,但是,在营销管理中具有明显的局部性、不确定性和非过程性,不系统、不全面、不到位,从而造成高层营销管理缺位,导致营销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不能充分发挥营销职能,导致营销部门工作缺乏方向而盲目指挥。有人比喻说,西方的营销是60%的科学加20%的艺术,而中国本土企业的营销则是20%的科学加40%的艺术,更多的是凭感觉。感觉营销是本土企业的营销特色,他们首先追求“感觉对路”,虽然在转型市场中有其理由,但也有大的风险,中国商界的“大起大落”、“流星闪现”现象就是代价。

高层的营销管理在市场营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许多企业的营销工作没有真正地组织起来,从而难以有效地进行市场开发和管理。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开发需要,建立销售组织体系、市场信息管理体系、目标和计划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的销售管理体系,明确销售管理层次及其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将目标市场和市场目标、销售管理人员和业务员、经销商、市场信息以最佳方式组织起来,使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紧密地协作,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攻防能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实现最佳的营销目标。现代营销强调的是整体攻防能力,企业应不断对营销组织进行创新,使其精简、反应快速。21世纪信息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网络化和自动化。由互联网产生而带来的速度、效率和不确定性,使得工业社会建立的营销组织必须变革,才能适应新的市场营销环境。

3、产品创新

当今世界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已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敲门砖”,这是由于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识逐步加深,选择产品的条件更为苛刻,这样就加剧了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因而企业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要么努力成为“强有力的品牌、大的品牌”,要么确定一个明确的定位,走专业化品牌的道路,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产品创新应从产品整体概念出发,顺应国际大趋势,朝着多能化、多样化、微型化、简便化、健美化、舒适化、环保化、新奇化等方向发展,重点突出以下方面的创新:一是产品标准创新。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应符合国际认证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不宜机械地照搬某一标准,而应以消费者要求为最终标准,力求使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二是产品品牌创新。一方面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变化对品牌的设计和使用加以更新,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争创全国名牌和国际名牌。三是产品服务创新。服务是有形产品的延伸,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更好的满足,因而越来越成为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美国营销学家李维特教授所言:未来竞争的关键,不在于企业能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而在于为产品提供什么样的附加价值:包装、服务、用户咨询、购买信贷、及时交货和人们以价值来衡量的一切东西。著名的ibm公司在广告中强调的“ibm就是服务”,正反映该公司十分重视产品服务的思想。产品服务创新就是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力图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满意。

4、人才创新

目前,营销人才在我国市场中非常短缺,有实战经验的、在知名公司担任过市场部经理的人,在人才市场上非常抢手,其身价也越来越高。缺乏人才是中国企业营销水平不高的基本原因。在日益盛行的mba教育中,迫切需要强化“营销mba”教育。21世纪的营销人才不再是经营型的营销专家,而应是知识型的营销通才,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文化素养高、富有创新精神和进取心、知识应用能力很强等,应该是科技通才与营销专才的完善结合,营销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拥有一批这类知识型的营销人才。

5、方法创新

企业在营销实践中,一方面应敢于把国际先进的营销做法创造性加以应用,另一方面要大胆提出和实施新的营销方法。营销方法创新主要体现在诸如:

1、事件营销,即通过或借助某一有重要影响的事件来强化营销、扩大市场的方法;

2、柔性营销,即企业适时灵活地调整营销活动适应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方法。

3、网上营销,即在互联网络上开展营销活动的一种方法。有人预计,网上购物将是21世纪人类最主要的购买。

4、零库存营销,即采用先接订单后生产、库存为零的一种营销方法。

5、无缺陷营销,即在整个营销活动过程中不给顾客留下任何遗憾的方法。包括产品无缺陷——100%的保证质量,销售无缺陷——100%的保证挑选,服务无缺陷——100%的保证满意。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五大类创新都是相当重要的,同时,这五类企业创新也是相互作用和有机联系,构成企业生存发展、完整的创新机制。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来看,如果说制度创新、融资创新和管理创新使中小企业获得了生存发展的基础,那么技术创新就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力手段,是进行持续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力保障,而这一切都须围绕市场所展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按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运行,企业生产经营必然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只有依靠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科技含量,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不断开发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新产品或设计出产品的新结构、新形态、新装饰,以满足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加强管理,大力开拓和巩固市场,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才不至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书目:

1.邵振伟 吴玉杰著 《走出成长的瓶颈》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年1月第一版

2.刘曼红著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6

月第一版

3.李煜萍 谢荣华著 《创新的艺术》 中信出版社 2004年1月第一版

下载大力推进工业化 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推进工业化 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