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推进工业化建设大力提升工业竞争力思考

时间:2019-05-15 16:1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倾力推进工业化建设大力提升工业竞争力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倾力推进工业化建设大力提升工业竞争力思考》。

第一篇:倾力推进工业化建设大力提升工业竞争力思考

按照市委、市政府 “突破**”战略部署,结合**区区位条件和现有工业基础,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统领工作全局,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我区“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和市委、市政府提出培育建设“三大产业基地”“六大优势特色产业”的总体要求,抢抓机遇,克服困难,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着力抓好工业强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全

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1、工业生产总量增长较快。全区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05500万元,增长20.2%;增加值预计达到40200万元;增长4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2300万元,增长15.6%;实缴税金将完成2600万元,增长26.8%。

2、经济增长点不断突出。今年新开工亿元项目为**。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工业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我区“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和市委、市政府提出培育建设“三大产业基地”“六大优势特色产业”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我区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资源利用率为主线,以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重点培育建设我区的循环经济产业带、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企业,积极探索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彻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太平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2、发展目标

工业增加值达到55600万元,增长22.7%。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实施投资超千万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不少于3个。围绕“项目提质年”,在抓好项目引进数量的同时,突出抓好项目质量。

3、工作重点

(一)规划建设2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一是在孙家湾街道建设一个以煤矸石发电、粉煤灰水泥、空心砖为重点循环经济园。二是在水泉镇规划建设一个以农村秸秆、粪便、林木为资源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二)到2012年规划建设(6)个产业链条。

1、以煤矸石、粉煤灰为资源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2、以矿井水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链条;

3、以风能为资源的产业链条;

4、以煤炭为资源的产业链条;

5、以林木为资源的林产品加工产业链条;

6、以农村秸秆、粪便等废弃物为资源的产业链条。

(三)重点规划建设至少5个以上循环经济企业。

1、规划投资6000万元建设一个粉煤灰空心砖厂;

2、金隆木业集团规划投资2亿元建设15万m3刨花板项目,建设东北最大林产品加工极度,年产值3亿元以上;

3、**集团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

4、乌兰山肥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00万元,利用农村秸秆、人畜禽粪便等资源,规划建设新增5000万吨生物复合肥项目;

5、以天成纸业为主体,计划投资3000万元,广泛利用废弃纸张、纸壳等资源生产瓦楞纸项目,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

4、具体措施

1、切实抓好项目载体建设。拓宽工业发展平台,充分利用工业新城区、水泉工业园区、矸石山、**集团闲置厂房、场地等招商载体,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创优环境、组合招商”等方式,千方百计引进吸纳就业能力强、税收贡献大的工业项目。加大载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抓好工业新城区和水泉工业园扩建工程建设,力争达到“七通一平”,加快吸引项目入驻。

2、紧扣中心工作,攻克重点难点。一是围绕招商引资攻克“三难”。针对项目难找、客商难谈、资金难到位的“三难”实际,主动迎上去,抓上手,促到位。保老项目正常运转,新项目顺利进场,税收正常增长。

3、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发展经济合力。一是严实部署工作与重点督查公示相结合。招商引资重点工作逢会必汇报,定期必公示,不断进行催逼加压,变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行动。二是协调疏通关系与营造环境相结合。坚持恪守诚信,实行高效服务,着力营造透明公开的法制政策环境,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在今后的经济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坚持科学决策抓重点,改进方法抓难点,齐心合力抓热点,攻坚克难抓亮点,大力促进工业经济上水平、出成效、创特色。

第二篇:对提升我市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在国家不断加强宏观调控的大形势下,如何做大做强××的工业支柱产业,尽快提升××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竞争力,使我市经济尽快进入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我市支柱产业的整体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市的工业支柱产业以冶金,化工、煤炭及深加工,建材,机械以

及医药食品等产业为主,这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已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是支柱产业规模快速扩大,贡献不断增强。2006年,全市310家规模工业企业中,五大支柱产业企业264家,比上年增加60家,总数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85.16%,其中:冶金10家,化工、煤炭及深加工121家,建材92家,机械28家,医药食品13家。实现工业增加值696174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7.02%,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2.7%,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9.96个百分点。

二是支柱产业产品优势较为明显。我市五大支柱产业的一批产品产量在全国或全省占有较大份额,具有较强的产品优势。2005年,五大支柱产业中:成品钢材349.25万吨,占全省的34.31%;生铁819.84万吨,占全省的33.9%;平板玻璃626.36万重量箱,占全省的100%;水泥391.15万吨,占全省的10.57%;原煤1127.19万吨,占全省的43.94%;焦炭102.98万吨,占全省的25.91%;金属切削机床794台,占全省的18.59%;改装汽车1232辆,占全省的32.31%;电风扇229351台,占全省的100%。此外,我市的工业陶瓷、低压电瓷、烟花爆竹等产品都在各自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是支柱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2006年我市五大支柱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305736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0.78%,其中:冶金为1100986万元,化工、煤炭及深加工为770342万元,建材为306484万元,机械为81273万元,医药食品为46651万元。五大支柱产业的应交税金为151414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1.40%,其中:冶金为47090万元,化工、煤炭及深加工为72375万元,建材为24501万元,机械为4790万元,医药食品为2658万元。

二、我市支柱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五大支柱产业,就其总产值和增加值而言,在××工业30个行业大类中举足轻重,是××工业的有力支撑,但与真正的支柱产业标准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支柱产业及其骨干企业产业链延伸度不够。一个地方的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度以及产业集群发展的好坏,我市的支柱产业还仅仅是少数几个骨干企业的“单打独斗”,与骨干企业相配套的产业链还没有真正形成,更没有形成产业带、产业群。比如冶金产业是我市产值份额最大的支柱产业,真正的骨干企业只有萍钢,企业只有中间产品在××本地生产,产品的产业链在本地没有形成,对带动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作用甚微。

二是支柱产业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未真正形成产业链,大多数支柱产业的骨干企业主要生产上游产品以及低成本、低价格的中低档产品,企业规模不够大,产品附加值也不高,就连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产业也只能以加工制造基地的角色参与全国市场的竞争。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这些产业已逐渐向开发设计、品牌经营、产品营销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比如冶金行业,既没有资源优势,又没有产品深加工优势,产品没有做精、做深、做细,附加值不高,并且还是能源消耗大户,在目前的油电煤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企业粗放型发展受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制约的变数影响太多,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做大做强。玻璃和陶瓷这两大传统产业也同样存在着上游产品多、附加值不高的问题。

三是支柱产业内企业合作程度低,规模效益差。同类企业之间尤其是中小企业之间以及与本地其它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产业内企业合作氛围淡、企业间交流少,有的甚至搞恶性竞争,导致产业看似很旺盛,其实内耗严重,实力不足,形不成规模效益。比如我市的陶瓷产业,内部重复建设过多,集体生产能力过剩,一旦有外地资本或品牌进入该行业,本地的企业立马受到冲击,处于被“洗牌”的地步。此外,支柱产业与科研机构或地方高校的合作尚未真正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支柱产业的发展缺乏后劲。主要表现为:缺乏大项目支撑,招商引资成效不佳,资金投入和人力资

源严重不足。虽然今年以来我市招商引资的氛围越来越浓,来萍投资考察的客商也日益增多,但真正在××落地生根的大项目并不多,有些项目虽然落地,但都还处于生长发育期,暂时还发挥不了产业的聚集、带动作用。另外,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或者说,符合条件的高素质研发人才非常缺乏是制约我市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缺少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这是内陆

地区的共性问题,但对××来说,这个问题显得比较突出,既反应在量上不足,更反应在质上不高,既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也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目前,我市市属企业中,还没有一家上市企业,这和企业的规模有关,但也和企业缺少精通资本市场运作的人才有关。

三、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的对策建议

1、认清形势,正确判断,不断增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的主动性

首先要对××的工业及其支柱产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即××的工业及其支柱产业不仅规模、技术、产品水平比较低,企业结构不合理,而且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数量不够,质量不优,一段时期内还形不成整体竞争力。其次要理性认识、科学应对全球化的、高科技化的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升级形势,对承接产业转移,要有一个标准,要吸取沿海发达地区的教训,科学合理地选择转移产业,而不能搞“一锅端”,要使承接的产业能在××长期、健康发展下去,为优化××的产业结构发挥作用。

2、遵循产业内在发展规律,科学规划支柱产业发展方向,为支柱产业的裂变储存能量

(1)科学制定支柱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

一是要科学定位支柱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和产品发展方向,尽量不与周边地区支柱产业进行同水平同方向竞争,在规划中要对符合定位的企业项目给予具体的政策支持或鼓励。比如“陶瓷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应该是深加工,只要项目符合这个定位,政府有关部门就应该在科研创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生产投资等多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与鼓励。二是做好支柱产业之间,支柱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以及配套服务产业的规划,在规划中对符合配套协作的项目明确具体的支持与鼓励政策。一方面尽可能地使××地区的支柱产业之间有一定的协作联系,如“化工产业”应该利用煤炭、冶金等产业的副产品或废弃品尤其是排放的污染物,对于这种有利用关系的项目政府就应该给予具体的政策支持与鼓励;另一方面,支柱产业的配套、服务产业应尽可能地安排在本地区,尤其是要通过规划,使现有产业不断改造提升,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配套协作,对符合这种配套协作关系的项目尤其是现有企业的改造项目也要给予政策支持。如××的机电行业如何通过改造为客车、钢铁产业的提供配套服务,政府应该具体规划、指导,并在规划中确定具体的改造标准及其支持措施与办法。

(2)科学制定支柱产业的产业内规划

主要做好四个规划:一是各支柱产业的核心企业、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及其创新、升级的规划;二是各支柱产业内的技术服务,产品配套协作规划;三是各支柱产业内对于填补产业链空白和延长产业链的规划;四是各支柱产业内的技术、产品的扩散规划等等。

(3)加强企业信息化的规划与引导

对核心企业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其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制造(cam)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系统等一些大项目;对中小企业,政府要针对其数量多,资金、技术、人才缺乏等特点,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并通过这个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使中小企业能够低成本地应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同时,要积极实施信息化人才培养战略,通过多种途径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信息化水平和技能,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

3、科学谋划、布局工业园区,不断增强支柱产业的集群效应

一方面要着眼全局,不断完善全市园区的总体规划,使各工业园区协调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目前我市各工业园都有自己的定位和规划,但从总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各园区的技术方向定位不明确、规模普遍偏小、工业园区的建设停留在一般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的经营等,而对于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工作做得不够。因此,政府应该从规划方面对全市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作一个总体要求,使我市的工业园区能协调发展,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各工业园区内部规划,突出各自区域经济的特色。各工业园区必须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突出园区特色。园区的布局设计、设施建设、政策制定、招商引资等等都必须按照园区定位产业的特点、标准和目标进行规划。园区的规划最好尽可能围绕一个产业,甚至只是某个产业的某个方向来制定。对能够填补园区定位产业的产业链空白和延长该产业链的技术、产品项目,我们要提高优惠标准,放宽准入门槛。

第三篇:平湖市十二五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研究

平湖市十二五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研究

近年来,我市坚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发展。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重新提出“再工业化”,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推进,低碳发展、产业提升、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更加迫切。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市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巩固发展优势,研究“十二五”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无疑是保障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十一五”时期工业经济成效明显

“十一五”以来,我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传统产业逐步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也已形成一定规模,特色产业逐步做大做优,新兴战略产业初见规模,大企业数量明显增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嘉兴各县(市)区处领先地位。

(一)工业经济支撑明显。近几年全市经济增长较快,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百姓收入大幅增长,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2005-2010年工业增加值从102.35亿元增长到200亿元(2010年数据为预测数,下同),年均增长15%,比GDP年均增长12.8%快2.2个百分点。2009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为4.8:64.2:31.0,工业占据重要地位。规上工业2009年实现实缴税金22亿元,比2005年增长57.1%,占财政总收入的50.3%,城市居民收入近50%和农村居民收入近60%来源于工业。

(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结构已由轻变重,2006年重工业占比超过50%并逐年提高,预计2010年轻重工业比将达到40:60,我市重型化程度基本处于全省平均水平,快于嘉兴市平均水平。对照“十一五”规划的“二三五”产业发展定位,2005-2010年各产业比重变化明显,光机电和临港两大产业主导作用逐步显现,占比从58%增长到63.5%,服装、箱包、造纸三大传统产业稳中有降,占比从39%下降到25%,童车、洁具、医药、家具和金属制品五大特色行业占比基本保持在5%。各产业规模、实力实现迅速提升,光机电、服装产业2006年产值就超100亿元,临港产业(含嘉兴港区化工)2008年产值突破200亿元,2010年将突破300亿元。2009年光机电产业还被列入我省首批21个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十一五”期间,我市成功创建“中国卫浴名镇”、“中国童车生产基地”、“中国旅行箱包之都”等国家级区域品牌,加上之前的“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中国服装跨国采购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光机电产业基地”,国家级区域品牌已基本涵盖全市主要产业。

(三)企业转型步伐加快。通过持续推进品牌战略,鼓励企业创牌,“十一五”期间品牌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成功创建中国名牌3件、中国驰名商标13件,浙江名牌产品等省级品牌30件(累计44件)。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不断加大,2005-2009年,全市R&D经费支出从2.46亿元增长到6.04亿元,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1.5%增长到2.09%,规上企业技术开发费从4.19亿元增长到10.1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1.2%增长到1.6%,全市专利申请1176件,专利授权834件,比2005年仅授权155件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省级企业(行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中小企业(行业)技术中心17家,全市经认定的浙江省级首台(套)产品2只,嘉兴市级的首台套产品8只。景兴纸业2006年成功挂牌上市,2007年又成功增发,全市上市企业数达到2家。2009年景兴纸业、晨光电缆列入浙江省146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

(四)资源利用水平提高。2006-2010年,通过强化投资管理等措施,工业生产性投资量质并升,完成投资从46.6亿元增长到90亿元,亩均投资强度从90万元/亩提高到110万元/亩;工业产出大幅提升,亩均工业增加值从46.95万元/亩提高到60万元/亩,亩均应交税金从4.87万元/亩提高到7.06万元/亩;能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从1.02吨标煤降低到0.76吨标煤。存量资源挖潜盘活力度加大,2008-2010年三年共盘活建设用地5300亩,挖潜节地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0亿元。

(五)平台承载能力增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园区承载能力和能级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以来,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开发面积2.12万亩,完成基础设施和征迁投入23.1亿元,承载企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园区内新增企业800多家,累计1600多家,园区工业总产值从200

5年的207.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80亿元,占全市比重从72%提高到88%,集聚度明显提高。平台支撑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加快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十一五”期间建成了嘉兴市纺织面料(服装)检测中心等行业测试平台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服装、洁具、童车和五金机械等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也相继投入运行。2010年建成启用的平湖市科创中心一期工程已有12个高新项目入驻。这些公共服务平台具备产品研发、设计等服务职能,在加速研发成果产业化、吸引高新项目入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二五”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势在必然

进入“十二五”,工业经济仍将发挥推动经济发展支柱作用,通过积极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抢占经济制高点已成为战略共识,对加快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结合我市发展实际,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势在必然。

一是提高平湖产业层次的必然要求。我市工业以传统加工制造产业为主,尽管近年来光机电、临港等产业发展迅速,但总体上工业产业层次仍较低,规上企业中传统企业占比70%左右,传统企业占用大量资源要素,2006-2008年工业用地调查显示,服装、箱包等传统企业新增用地4312亩,占全市新增工业用地的60%。同时我市大部分企业处于加工制造环节,产业链延伸不够,成套设备生产企业少,虽然截止2009年全市共有各级高新技术企业81家,其中包括2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但大多数都是光机电企业,传统产业中研发型、设计型高端企业并不多。按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的发展要求,提高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二是平湖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我市人均GDP已突破8000美元正向10000美元迈进,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推进阶段,但工业经济尚停留在低价格、低成本的竞争状态,制造业内部结构偏轻、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偏低的问题突出,如2009年全市规上企业用工数20.4万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仅8.45万元/人,处于嘉兴市五县(市)两区较低水平,企业生产经营受劳动成本等要素价格不断提高影响较大。我市外贸依存度较高,后金融危机时代要继续巩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开拓国内市场领域、提高国际竞争地位,改变发展模式、形成竞争优势就必须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我市偏向于扩大投资的粗放型增长,主要依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源、不断占有环境容量和大量使用劳动力拉动经济增长。“十二五”期间,能源、土地等要素约束将进一步加大,工业用地将更加紧张,环境容量趋于饱和,节能减排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工业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将大大制约工业经济发展。多重因素的“倒逼”下,必须想方设法节约集约用地、挖掘用地空间、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必须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才能确保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四是把握优势和机遇的必然举措。临港、临沪的区位条件是“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大优势,而且目前全省正加快推进“海洋经济”,上海、杭州等城市正加快结构调整和实施“退二进三”,也为我市加速发展临港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对接带来良好的发展时机。国家、省、市新兴战略产业的提出和产业振兴规划实施是我市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大机遇,对照国家九大产业振兴规划和浙江省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要求,结合长三角发展规划,我市要在加速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选择符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且具有广阔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重发展,增强区域产业竞争优势。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围绕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主线,坚持“创新发展、集群发展、生态发展、集约发展、融合发展”五大发展原则,抓住“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四大重点,取得“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生态建设”三大实效,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工业生产性投资”两个翻番,达到做大做强做优平湖“工业经济板块”一个目标(简称“十二五”工业经济“五四三二一”总体目标)。在“加快发展”上取得实效,力争全市工业总产值“十二五”末比“十一五”末翻一番,2015年达到1800亿元;在“转型升级”上取得实效,确保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十二五”总量比“十一五”总量翻一番,力争工业生产性投资“十二五”总量比“十一五”总量翻一番,五年累计达到680亿元,新建项目亩均投资强度每年递增10万元,达到200万元/亩;在“生态建设”上取得实效,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COD、SO2排放水平在“十一五”低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下降,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二)发展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原则。坚持企业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加快产学研成果转化,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成果,提高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整体竞争力。----坚持集群发展原则。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区和各镇、街道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大力发展与各产业合作配套、上下游补链和终端产品项目,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坚持生态发展原则。加快生态园区建设,推进循环经济,加大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投入。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倡导使用新材料、新能源和再生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坚持集约发展原则。突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工业园区投入产出率,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发展特色工业园区。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技改,降低能源使用成本。

----坚持融合发展原则。做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融合,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提高产业竞争力。加速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分工与合作。

(三)产业发展目标

结合国家、省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产业振兴规划,充分发挥我市临港临沪区位交通、资源要素及产业基础的优势,“十二五”拟确定“三五三”的产业发展定位。

一是重点发展光机电、临港和生物医药“三大主动力产业”。主要发展目标是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力争“十二五”末,“三大主动力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0%,其中光机电产业达到300亿元,临港产业达到5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达到100亿元。巩固提升光机电产业,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子专用材料等高新项目以及汽车关键零部件、数控机床等先进制造业项目。着重推进研发中心本土化,鼓励以日本电产为主的光机电企业从组装中心向生产研发一条龙基地转型。发展壮大临港产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港口码头、临港金融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港口服务业。突出发展发电、石化、港口等重型装备项目,重点发展自动化、精密仪器、超高压电缆等高技术装备。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已投产生物医药企业扩大产能并吸引更多生物医药项目落户,着力引进发展医药制剂制造、细胞因子重组、生物工程和康复护理设备、医用卫生用材料的特色医疗器械。

二是提升发展服装、箱包、造纸、童车、洁具五大传统特色产业。主要发展目标是进一步加大改造整合,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力争“十二五”末,五大传统特色产业产值在总量提升的同时占比调整至20%以内,其中服装产业超过200亿元,造纸产业超过100亿元,箱包产业达到60亿元。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对骨干企业的重点扶持,鼓励改造、整合、提升,实现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加快建名企、创名牌,鼓励有条件企业“走出去”发展总部经济。鼓励中小企业做优、做特,延伸产业链条。注重加强与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国际大企业、国际品牌的合资合作,加快发展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配套,鼓励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实现集群发展。鼓励加强技术创新,实现“制造”向“创造”转变。引导企业提升自主创新意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升产品档次,鼓励企业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两端延伸,形成一批“专精新特”产品(技术)。

三是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三大新兴战略产业。主要发展目标是发展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新兴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力争“十二五”末,三大新兴战略产值占比超过

10%,其中新能源产业达到100亿元,新材料产业达到5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达到50亿元。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以现有太阳能光伏产业带动产业链中后端及终端产品制造,发展光伏发电、硅晶体电池、光伏玻璃材料等新能源项目。引进核电、风电、水电、潮汐等新能源设备制造项目,扩大半导体照明(LED)灯及太阳能LED应用产品制造。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引进新型建筑材料、防水保温材料、优质玻璃及玻璃深加工、建筑陶瓷及卫浴洁具项目,开发纳米材料、新型功能材料、耐高温工程塑料及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工新材料。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制造新型节能产品和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节能设备,鼓励制造环保治理设备,开发环保产品和环保材料,引进空气、水污染、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制造项目。

(四)平台建设目标

结合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实际,按照集约集群生态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建设工业发展平台,形成“两区”为龙头、“六镇、街道工业园区”为补充、“三大特色产业园区”为特色的“二六三”工业平台格局,为“三五三”产业发展提供承载。

一是抓住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区“两区”发展“龙头”。以“整合提升”为契机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大力发展光机电、生物医药主动力产业,全面改善经济开发区形象、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全面呈现“工业新城”形象,力争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区镇合并”为新起点加快独山港区开发建设,加快大征迁、大开发、大建设步伐,完善港区港城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着力培育港口仓储物流,“十二五”末,“现代港口新城”和“临港工业基地”初具规模。二是提升新埭、新仓、曹桥、林埭、广陈、当湖“六镇、街道工业园区”能级。六镇、街道工业园区着力转型提升传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光机电、临港和生物医药“三大主动力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三大新兴战略产业”及其配套产业。“十二五”末,新埭、新仓和曹桥三个工业园区达到特级工业园区标准,工业经济总量力争超过100亿元,林埭、广陈两个工业园区达到甲级工业园区标准,当湖工业园区达到乙级工业园区标准。

三是创建新埭沪浙机电制造业、新仓光伏新能源和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三大特色产业园区”。新埭沪浙机电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区要加强与上海开发区合作,重点发展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精密机电制造项目,大力引进和发展机械电子关键部件生产、成套机电设备制造等项目。新仓光伏新能源特色产业园区要加快规划区域开发建设,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中下游环节和终端产品,争取亿元以上光伏产业项目有重大突破,光伏产业成为新仓经济增长点。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对规划1000亩的范围实施征地拆迁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引进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落户,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成为经济开发区又一支柱产业。

(五)投资准入目标

进入“十二五”,新建项目投资强度要求达到200万元/亩,其中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力争高于300万元/亩,注册资金100万元/亩以上。全市平均建筑容积率要求达到1.2以上,其中五金、化工、造纸、机械行业不低于1.0,电子、电器行业不低于1.3,服装、箱包行业要求达到1.5以上。

四、平湖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工作措施

(一)提升块状经济,形成现代产业集群

按照“三五三”产业定位,抓好项目推进,以生态发展原则提升现有块状经济,加快形成现代产业集群。一是抓好产业规划编制实施。贯彻落实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导推进光机电、临港和生物医药等产业规划编制实施。研究提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体举措,大力发展各产业间合作配套、上下游补链和产业终端项目,推进产业集聚。二是抓好项目推进。强化招商引资、大企业培育等有效措施,抓紧引进一批带动产业结构提升的大项目,推进实施一批“三五三”产业重点项目,形成一批带动作用强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坚持民营经济“富民工程”,着重培养一批能延伸产业链的中小企业。三是推动经济生态发展。

坚持生态发展原则,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高耗能产业实施节能技改,加大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投入,引导企业使用新材料、新能源和再生资源。

(二)加快平台建设,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以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全面构筑功能完善平台体系。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快征迁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内交通、电力、给排水等配套设施,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和循环发展,加快生态园区建设。二是抓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区和各镇、街道工业园区,着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物流服务,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构建物流、营销、研发、会展等服务体系。抓好行业技术研发中心,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组建研发机构和试验基地,搭建产学研平台。三是注重行业协会商会引导。通过健全组织管理,提升协会在行业培训、行业引导、行业自律、品牌创建、组织参展、应对壁垒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制定行业标准,有效规范行业企业竞争行为,为企业间合作搭建平台,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三)培育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注重培育与引进并举,推进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来平投资。一是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支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通过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增发股票等方式融资。推进新秀箱包争取挂牌,指导晨光电缆、茉织华印务、莎普爱思药业、鸿禧光伏做好材料申报准备。加快欧迪恩汽车零部件、美嘉保温容器、英厚机械、中亚神力机械、亿达生物等企业股改工作。对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进行上市调研和上市方案论证,争取尽早在中小企业板、国内创业板上市。二是做好企业发展规划。指导服务景兴纸业、晨光电缆2家省级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以及筛选确定一批平湖市级重点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编制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发展方向。三是强化企业服务。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联系制度,深化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一对一”服务。注重服务指导,会同专家指导企业产品升级、技术改造和组织结构调整。

(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

通过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争创并打响品牌,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一是提高创牌意识。加大品牌示范企业宣传力度,使企业家了解自主品牌对竞争力提升的积极作用,提高创牌意识,加快品牌创建,以商标、质量、标准为基础提高创牌能力。二是加大创牌投入。鼓励优势企业依托研发设计中心,加大产品设计、开发,不断更新产品款式,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三是争创自主品牌。鼓励出口加工企业向设计、自主经营品牌转变。积极争创特色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品牌,推动产品品牌、产业品牌和区域品牌相互促进、联动发展。

(五)推动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扎实推进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有效相结合的全方位创新,变资源驱动为创新驱动。一是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科技进步和加大技改投入,鼓励优势企业建立科研中心和技术中心,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不断提高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规上企业技术开发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二是加强管理创新。鼓励企业完善组织结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经营能力,降低管理成本。鼓励企业延伸产品营销网络,加大信息化技改,积极运用电子商务等营销手段。三是加强营销创新。指导企业注重国内外市场并举,强化自我宣传,通过电视、网络和期刊杂志等媒体积极塑造企业形象,增强品牌运作能力和自我推介能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六)加强培训指导,打造现代企业家队伍

制定实施符合实际的人才战略,抓好多层次人才培育。一是全面提升高层次管理人才素质。利用好平湖市中小企业培训服务中心资源,组织开展EMBA研修班和学习教育培训,推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学府学习,提高企业家的决策能力和管理素质。二是培养引进一批高技术专业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拓宽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建立人才中介机构和开发机构,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所合办科研机构、实践基地,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帮助企业

培养和引进一批实用型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三是培育一批高素质“接班人”。加强民营企业接班人培训,通过新老企业家结对交流、专题座谈、企业家沙龙等方式交流思想、沟通信息、共谋发展,加快新生代企业家成长步伐。

(七)鼓励“走出去”发展,巩固扩大国内外市场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努力提高市场拓展能力,开拓国内外两大市场。一是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充分利用扩大内需机遇,鼓励出口导向型企业积极开拓西南、中部等国内市场,主动接轨上海等先进地区,主动参与制造业分工和协作配套,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进一步拓展国外市场。在巩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东盟、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对参加各种国内国际展会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鼓励“走出去”发展,实现产业转移,发展总部经济。三是进一步拓展营销模式。鼓励企业利用专业批发市场、展销会、商场专柜、连锁专卖等传统营销方式的同时,加强开发地区代理、电子商务、虚拟经营、工程承包等多种营销网络,不断拓展潜在市场。

(八)完善政策激励,保障新型工业化有力推进

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强要素保障等措施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是加强新型工业化考核评价。完善镇(街道)、部门和企业考核评价制度,以新型工业化为衡量标准,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形成体现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发挥政策导向。制定产业招商政策,完善产业招商目录。重点支持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加大新兴特色产业园区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和股改上市,加强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改造。每年表彰一批领军企业、创新型企业和一批优秀企业家。三是加强要素保障。合理配置土地、资金、能源、人才等生产要素,确保新增用地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创新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与企业加强对接,推动银企合作。坚持人才引进与培训相结合,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有序开展。

第四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_全面提升监狱管理水平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全面提升场所管理水平

十堰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孙学明

2012年六月,司法部在湖北省襄阳市召开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应用座谈会,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强调,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全国监狱系统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提高信息化技术在监狱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其中重要强调了要把监管安全信息化放在首要位置,大力推进应急指挥信息化、安全防范信息化、狱情分析信息化以及生产安全管理信息化,筑牢“四防一体化”的安全防范体系。

以上信息虽然只提到监狱,但是作为在戒毒场所工作多年的干警来说,信息化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近年来,湖北省戒毒系统在司法部、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湖北省司法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戒毒场所(以下简称场所)信息化建设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尤其在全国场所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局属各单位对数字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都在筹划本单位数字化建设。

一、数字化场所的内涵

所谓数字化场所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和核心,以安防为重点,集监控监听、门禁、报警联动、巡更、对讲、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管理与指挥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化工程。

数字化场所至少包括以下子系统:局域网基础平台(设计总容量最终应达到每个工作人员一个终端);视频监控系统;语音监听系统(含会见、亲情电话监听等);报警联动系统;门禁系统;巡更系统;广播、对讲系统;所内消费一卡通系统;场所管理一卡通系统;所内无线通信系统;政务、所务公开系统;办公自动化(OA)及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场所门户网站等。上述相关联的子系统完成数据共享和集成应用,实现网络化的集中统一管理。

二、场所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全球信息化、场所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从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场所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可以看到,大力推进场所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戒毒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快场所信息化建设,一是保障戒毒所充分履行职能、更好地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二是提高戒毒所管理工作水平、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三是实施“科技兴监、科技强警”战略、提高戒毒人民警察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四是促进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学习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对监狱(戒毒)工作包括监狱(戒毒)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场所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方向。司法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推进场所信息化作为加强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制定《监狱(戒毒)信息化工作十一五规划》、《全国监狱(戒毒)信息化建设规划》。全国各地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场所信息化取得积极进展,促进了场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是学习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国监狱(戒毒)系统的具体表现。

三、场所信息化建设对场所管理工作的作用

现在,我们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场所信息化建设对场所管理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从而全面提升场所管理水平。

(一)有利于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

实施戒毒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要求民警必须确立全新的监管工作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接受新知识,树立新观念。在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管教业务等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戒毒工作的需要,迎接数字化监管时代的到来。广大民警在思想观念、管理方法、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要有根本转变,为场所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各地市州所从监管改造到生产管理,普遍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省局局域网开通以后,局属各单位和省局之间的文件信息可以从网上直接收发,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再看看国外更为先进的例子:日本首家“无围墙”监狱将投入使用,届时电子标签将代替监狱警察监控服刑人员。服刑人员会见亲友时,不需要警卫陪同,因为通过囚衣上的电子标签,监控人员可以通过电脑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日本政府出资,20年内将投入520亿日元用于设备和各项服务支出。新监狱投入使用后,每年可望节省运营成本50亿日元。

可以看出,监所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日常办公的自动化、生产经营管理的网络化,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办公费用。随着各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场所信息化必将为我们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传递和更快捷的信息服务。

(三)有利于提高改造质量

戒毒所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对戒毒人员的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犯罪,因此戒毒工作必须以提高改造质量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实施场所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在利用好传统改造手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对戒毒人员的改造质量。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应当考虑: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采用网络视频方式聘请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力量对戒毒人员进行远程心理咨询和治疗。

(四)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

戒毒所是社会的一扇窗口,向社会宣传戒毒所,让社会了解戒毒所,勇于接受社会监督,建设一个有利于戒毒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建设所务公开系统,使戒毒人员亲属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戒毒方针政策、所内新闻等动态信息,避免因信息不畅而造成信息中断和丢失,消除戒毒人员亲属和社会公众等对戒毒场所产生的误解,从而树立起戒毒所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各界对戒毒工作的支持。

四、场所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场所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所用产品和设备更新换代快,对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条件要求高。我省戒毒系统统一了数字化戒毒所工程核心设备的要求,以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和全省视频监控的顺利联网,全省视频监控系统的数字化处理技术和设备要求也将实现统一。现就我省监狱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一)继续加大硬件投入力度

严格按照《戒毒所信息化工作十一五规划》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硬件投入,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争戒毒局域网全面覆盖监区,办公OA系统逐步全面投入运行。各所在场区、会场、仓库重地、交通要道口、有关办公区等重要部位分步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电子监控,将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到更加广阔的领域。

(二)继续加大软件开发力度

重点把已经开发使用的公文处理系统、办公网络系统、成本控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等相关系统用足、用好、用活。在此基础上,组织攻关开发并启用管教信息系统、警务人事信息系统、工资人事信息系统等相关工作系统,为戒毒工作发展提供更好的现代信息技术支撑。

(三)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各戒毒所应迅速成立独立的信息管理及维护的部门,培养一支有责任心、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继续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引进一些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将信息技术骨干送出去培训,充实提升信息技术力量。进一步明确专、兼职信息员及其工作职责、要求、奖惩标准、考核兑现的办法。在启用新系统、新现代信息技术时,在配置一批新电脑、一批新手开始使用电脑时,及时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

(四)继续加大规范管理力度

各戒毒所对信息管理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流程加以规范:包括从电脑配置计划提出、采购、领发到维护、耗材领发、电脑调配、报废,从信息收集、起草到信息报送、审核、校对、发布、归档,从专、兼职信息员得到确定、培训到调整,从相关应用系统的开发、启用到充实、调整、培训,从工作目标、任务、责任、要求到考核、奖惩、兑现等环节。要通过制度建设,保证各项工作责任到人,监督到事,考核到位,不断提高戒毒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水平。

五、场所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戒毒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场所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体系、三个信息资源库、十个应用系统。

“一个平台”,即网络和硬件平台。“一个标准体系”,即戒毒所信息化标准体系。“三个信息资源库”,即戒毒管理信息库、戒毒人员信息库、警察信息库。“十个应用系统”,即戒毒安全防范和应急指挥系统、监管及执法管理系统、教育改造系统、生活保障及医疗卫生系统、警察管理系统、生产管理与劳动改造系统、场所建设与保障系统、所务公开系统、办公自动化和决策支持系统。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计划陆续增加一些新功能,并朝着这样的目标不断努力。我们回顾场所信息化建设历程,深深体会到:没有一个优秀的、思想开放超前得所领导班子,就不会有场所信息化建设的成就;没有一支努力为场所信息化建设忘我工作的专业队伍,光靠资金投入和社会参与,就不能很好的结合场所工作实际,也算不上信息化的成功;一个良好的运用环境是信息化成功实施的根本所在,坚持不懈的应用培训和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是场所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前提;应用产生需求,所有系统的功能都因具体应用而实施。“我要做”和“要我做”所形成的信息化将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足够的资金投入,是实施场所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一个长期工程,必须舍得投入;戒毒所是政府体系和社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发展要求戒毒所必须创新管理手段。通过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场所管理水平,场所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戒毒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五篇: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

机关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在机关工作中的综合体现,反映党和政府的形象,决定机关工作的成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和改进人大系统机关作风建设,努力营造清新的工作作风,积极探索培育新作风的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机关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任务重要,面对新的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机关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部分机关干部在更新观念上适应能力差,思想解放的不够。在工作中思维受约束严重,思路不广,办法不多,缺乏创造性思维。在遇到新事物时,总是习惯用老方法解决问题,缺乏风险意识,缺乏闯劲。

二是学习氛围不浓。机关内部仍存在着厌学情绪,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习处于应付态度。虽然制订了学习制度,但集中的政治学习时间常常被挤占,往往难以落实。一些专业性强的部门存在“重业务、轻政治;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

三是服务意识不强。部分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和农村少,宗旨观念、公仆意识淡薄;部分工作人员存在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的现象。

四是缺乏创新精神。部分机关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境界不高,眼界不宽,总是打不破条条框框的约束,工作缩手缩脚,不敢闯,不敢试,不思进取,缺乏创造性,不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依赖性强,缺乏破解难题的能力。

五是表率作用不明显。部分机关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不能以身作则,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已却没有做到,没有起到一个率先垂范作用。存在不能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分工,明确岗位职责的现象,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没有很好地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社会因素分析,主要是社会生活变革带来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在国际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相激荡的形势,对党员干部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冲击,尤其是西方思想文化的撞击和渗透,对党员干部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加之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形成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复杂的变化。

从自身因素分析,主要是党员干部个人放松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在新时期下有些机关干部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淡忘,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逐步丧失,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出现了滑坡;体现在平时工作中,出现态度不端正,不负责任,重权利的享受,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损害群众对机关的形象。

三、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按照“精简、实用”的原则,对机关干部深入开展政治理论、法律知识、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尤其要突出正确的权力观、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等方面的教育,使广大机关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切实摆正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为人民办事;引导广大机关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明确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断加强机关干部人格、品德、意识等方面的修养,增强其廉政意识,自觉地拒腐防变。各部门可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干部学习计划,年终按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和撰写读书笔记或调研文章等方面进行考评,考评分记录在干部学习档案里。

(二)健全机制体制,规范干部队伍的工作纪律 重点建立健全三个机制:一是完善责任机制,包括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失职追究制、同岗替代制等制度。实行按岗定责,责任到人,明确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和完成时限。二是建立考评机制,以机关作风建设、队伍建设、效能建设为主要内容,建立定量考核与定性评议、日常考核与年终考评、机关自评与社会评议相结合的考核体系。三是推行奖惩机制,把目标考核和干部评先、晋级、任用结合起来,对重大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因责任未落实、作风不扎实致使工作出现失误或违反相关规定的坚决给予诫勉教育,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三)加强监督制约,促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有效开展 干部监督,是作风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要切实强化各项干部监督措施,建立健全干部监督机制,使各机关干部都置于经常的、有效的监督之下。一要建立健全谈心制度,上级领导对下级干部经常谈心,了解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对有问题的干部要及时提醒。二要建立诫勉制度,对群众反映的干部作风问题,部门领导要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对干部提出诫勉,并限期改正。三要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总结和运用“三讲”教育中的经验和做法,严格按照中纪委、中组部的规定,开好每年一次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进一步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质量,增强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自我监督的能力。四要实行重大事项民主决议制度。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重大事项,决策前实行常委会民主决议制度,广泛征集常委委员的意见与建议,不断改进完善。

(四)加强班子建设,用先锋模范行为带动干部队伍作风根本好转

一要培养机关干部的良好学风,着力抓好思想建设这个首要问题。采取相关措施培养学习型、创新型机关领导干部,督促机关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学出成效。二要切实改进机关干部的民主作风,着力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这个根本问题。要加强对机关领导干部的民主集中制教育,使他们懂得党内制度。抓好对机关领导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督查,进一步完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和决策程序,努力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三要进一步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着力抓好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解决目前机关领导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改进机关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要树立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典型,加强对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的宣传,大力弘扬正气,鼓励争先创优,通过充分发挥领导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来教育干部,带动全体。同时,把年轻干部的作风建设作为重点来抓。要教育年轻干部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引导年轻干部刻苦钻研、勤于思考。要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高校、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参加研究生班进修等高层次教育培训。要积极鼓励和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特别是环境艰苦、困难较多的地方去锻炼,努力培养年轻干部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勤政爱民、艰苦朴素的作风。

(五)突出重点抓落实,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群众对我们工作满意不满意、印象好不好,能直接通过是否替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来衡量。从本部门的工作特点出发,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基层意见最大的问题改起,从群众要求最强烈的事情做起,这样群众才会满意。在面对群众投诉时,先是不回避、不掩饰、不护短,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把问题明摆出来;再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下基层、到服务对象中去,到矛盾多意见大的地方去,广泛听取意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到突出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争取让群众满意。

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既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又要根据不同时期形势任务的要求重点地抓。我们应该针对不同时期,从上级提出的要求和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进行切实的行之有效的机关作风建设,让人民群众看到一个高效、务实、诚信、公正的人大机关。

下载倾力推进工业化建设大力提升工业竞争力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倾力推进工业化建设大力提升工业竞争力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培育产业集群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当前世界产业发展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产业集群已成为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如何发展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一个地区产业综合竞争优势,集中反映为产......

    大力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当前世界产业发展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产业集群已成为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如何发展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一个地区产业综合竞争优势,集中反映为产......

    大力提升电子政务建设水平

    大力提升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目前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政府管理领域,许多国家都在......

    大力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大力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第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特别是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改进党的作风......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大力推进民政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民政基础设施建设 为确保全县的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与民政事业的总体发展相适应,提高救助弱势群体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紧紧抓住国家和上级对民政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契......

    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社区建设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社区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改革创新,着力培育社区理念;夯实基础,构筑社区发展平台;以人为本,增强互动认同,实现“一家亲”,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

    大力推进南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最近,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和中共**州委书记***分别在**州调研时和在南部地区调研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两个讲话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全面深入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