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推进法律进社区 努力探索社区法治化
在城市实施依法治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法治市的基础是社区法治建设。“法律进社区”是社区法治化的初步实践和必然途径。社区是城市广大群众工作、居住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部位,其建设和发展与法治的关系日益密切,社区法治化已成为摆在司法行政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001年,中宣部和司法部等国家9部委颁布了“四进社区”的意见,“法律进社区”放在了社区法治化的重要日程。南京市白下区司法局作为区委、区政府主管“法律进社区”的职能部门,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并对实现社区法治化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法律进社区,是社区法治化的客观要求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国家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一般是通过隶属关系管理,国家对居民的管理,一般是通过单位实现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许多企事业单位成为“无主管”,单位和居民的社会需求和生活需求主要通过社区得以满足。社区与单位和居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如何处理好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需要法律来明确,依法规范各方面的社会行为,“法律进社区”顺应了这一客观要求。维护社区稳定,需要法律进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主体,也是社区法治的主体,居民稳定社区就稳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法律需求的不断增强,居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不断增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互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遇到更多的社会、经济、法律等问题,社区成为纠纷矛盾相对集中的敏感地。例如在社区内占用公共绿地的纠纷、建筑物影响居民采光通风的纠纷、物业管理与业主的纠纷、遗产继承和赡养纠纷,等等,这些纠纷与过去相比,具有复杂性、难调性、易激化性等特点,仅仅依靠说服教育、行政手段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法律手段,化解矛盾,促进稳定。实现社区有序管理,需要法律进社区。随着城市管理中心的下移,社区作为辖区基层管理的载体,管理任务越来越重,首先是社区成员自治事务管理,如治安、环境、物业、人口、生活等等,还担负着一定的行政工作的管理,如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等。各种社会问题使社区管理职能加大,要想管理好,必需步入法治化轨道。促进社区健康发展,需要法律进社区。社区是城市居民和单位居住、生活及工作的重要场所。它要围绕满足人们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和生活发展为出发点,进行全面发展,包括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等,致力于形成安全的社区治安秩序、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舒适优雅的环境、规范有序的管理等。要使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序运作,需要法律进社区,通过社区法治可以发挥其教育、规范、引导、惩诫功能,依法保障社区健康发展。
二、法律进社区,是社区法治化的初步实践社区法治化建设必须从基础抓起,法律进社区是社区法治化的一项基础工作,它适应社区单位和居民的法律需求。近年来,白下区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主导,在各街道办事处的密切配合下,通过组建工作网络、构筑工作平台、建立志愿者队伍,提供便捷法律服务,有效地缓解社会矛盾,保障社区秩序稳定,从而使城区社会稳定。组建工作网络,保障法律进社区有序开展。法律进社区,其主要内容是:对社区成员进行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为社区成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依法调处社区民事纠纷,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帮助社区成员开展诉讼代理等等,要使这些内容落到实处,必须有相应的工作网络。白下区司法局本着从社区实际出发,在社区组建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网络:一是民调工作网络。利用社区居委会原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和驻社区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从事依法调解民事纠纷工作。二是法制宣传网络。在社区成立了普法学校和设立法制宣传员,开展普法教育和法治宣传。三是法律咨询网络。在社区设立法律咨询窗口,组织法律工作者定期或不定期为社区成员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开展公益性的诉讼代理。四是安置帮教工作网络。这些工作网络的组建,保障了法律进社区工作落到实处。如社区安置帮教工作网络的建立,有效推进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全区60个社区有一千多名安置帮教工作志愿者,他们组成500多个帮教小组,对全区近千名回归人员进行帮教,取得了显著效果。近两年来,白下区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仅2.7%,低于全省3.3个百分点,今年白下区人民政府被省综治委评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整合社区资源,保证法律进社区健康发展。法律进社区,最终目的是为了建设法治社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使法律进社区工作健康发展,必须解决法律服务人员的来源问题。白下区通过整合社区法律资源,组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包括政法系统的干部、律师、公证人员、基层法律工作者以及其他社会志愿者,如“政法系统离退休干部志愿者”、“法律系大学生志愿者”、“红灯笼志愿者”等,引导他们自觉参与法律进社区工作,参与社区法治化建设。目前,该区有一千多名志愿者活跃在各个社区,分别担任法制宣传员、义务调解员等。通过法律讲师团、社区普法学校、市民广场等形式不定期应社区成员需求授课和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广大居民切身感受到法律就在自己身边。该区建康路街道把驻街的几家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与街道五家社区居委会结成对子,由社区提供工作平台,由法律工作者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为社区成员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调解民间纠纷、代理相关诉讼等,这种充分利用社区法律资源的方法,为法律进社区工作,注入了活力,增强了生命力。这个街道的建康新村社区还组织“红灯笼志愿者”,进行法律宣传和维护社区治安。社区居
第二篇:ⅩⅩ社区“法律进社区”工作总结
普东街ⅩⅩⅩ社区201Ⅹ年“法律进社区”
工作总结
ⅩⅩⅩ社区贯彻落实街道“六五”普法规划有关要求,以提高居民法律素质为重点,以加强社区法治化管理为核心,以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为根本,结合“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取得较好成效,现总结如下:
1.社区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为了提高社区干部综合素质,街道先后组织多场社区干部法治培训课,普及有关法律知识及市、区创建“民主法治社区”的文件精神。同时,我社区坚持社区干部学法制度,坚持每季度至少集中学法一次,很好地提高了社区干部自身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水平。
2.加强社区居民学法用法,增强依法维权意识。我社区积极开展居民学法用法活动,坚持至少每季度为社区居民上一堂法制课(讲座)。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定期举办“禁赌”、“禁毒”、“反对邪教”等主题的法制专项教育讲座或宣传活动;同时积极推动以社区青少年学法用法带动家庭学法用法相关活动。通过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大社区居民的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3.组织或积极参与各类法制宣传活动。结合创建“民主法治社区”工作,我社区从提高居民群众法律素质入手,不断创新形式,组织(或参与)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例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ⅩⅩ社区广场开展了“ⅩⅩⅩⅩⅩ”为主题的法律宣传活动,吸引了大批群众踊跃参与,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取得了较好宣传效果。ⅩⅩ社区举办的“9·20”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拒绝毒品进社区”签名活动等也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4.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我社区坐落于城乡结合部,矛盾纠纷相对集中并且调处难度大,严重影响着社区稳定。为此,我们规范了调解工作程序,充分发挥基层调委会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前沿阵地作用,进一步加大了社区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力度,依法化解社区矛盾,使社会安定有序发展。到目前为止,我社区调委会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Ⅹ余件,调处成功Ⅹ件,基本做到“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楼门,矛盾不上交”,没有因调解不当而导致的民转刑案件或越级上访事件。
5.强化基层综合治理工作。我社区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建立健全基层综合治理网络,形成了打防一体的社区治安网络。一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积极配合普东派出所和和街综治办做好外来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二是坚决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重点打击吸毒、赌博和入室盗窃等严重犯罪活动,认真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平安社区”等。三是成立帮教转化小组,加强对重点对象、刑释回归人员、法轮功人员的帮教转化工作。一年来,我社区刑释解矫人员无重新犯罪现象,无影响社会治安的群体性事件发生,无非法集体上访事件,无封建迷信活动。
普东街道ⅩⅩⅩ社区居委会
201Ⅹ年Ⅹ月Ⅹ日
第三篇:北大街社区法律进社区工作计划
北大街社区关于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的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我县“十一五”时期依法治县工作纲要、“五五”普法规划、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要求,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贴近基层、贴近社区,不断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不断增强,在社区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加快社区管理的法治化进程,为社区稳定和构建“和谐社区”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定“法律进社区”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保障社区稳定为宗旨,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以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为核心,促进社区依法建制、居民自治、民主管理,为构建生活便利、治安良好、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对象及活动主题
(一)工作对象
“法律进社区”要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突出抓好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经商人员和老年人(离退休)、下岗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
(二)活动主题
“法律进社区”活动主题是:提高居民法律素质,推进社区
依法治理。
三、主要措施
(一)“法律进社区”工作做到“十个一”
1、设置一个法制宣传栏(橱窗)。将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
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定期载入专栏,运用通
俗易懂的语言、漫画,结合具体事例“说”法。
2、要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在社区开辟场所,并配置一些
法律书籍,定期对居民开放,做到有“法律明白人”进行讲解,使社区居民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习惯。
3、公示一部预约法律服务联系电话。为居民定期提供预约
法律服务。
4、建立一套居民学法制度。认真制定学习计划,针对社区
居民不同特点,有计划、分层次组织社区居民学习法律知识。
5、开展给外来暂住流动人口一封信活动。告知其权利和义
务,遇到问题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办法。
6、制作一份全年法律进社区时间推进表。一是确定“每周一题”的具体内容;二是公布定期开展预约法律服务时间;三是
公示与社区签约的法律志愿者和义务法律服务工作者名单及他
们的专长。
7、开设法制课堂,坚持每季度上一堂法制课。针对居民的不同情况,充分利用社区法制宣传阵地,发挥社区法制宣讲员的作用,因人而异、深入浅出地上好法制课,实现普法教育的经常
化、制度化。
8、建立一支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在居民中组织普法
骨干力量,组成法制宣传、法制服务志愿者队伍。基层法律服务
工作者要增强面向社区服务的责任,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服
务工作。完善社区法律服务体系,建立由公安派出所、司法所、调委会、社区法律志愿者及物业、城管等业务骨干组成的法律服
务工作站。
9、完善社区法律保障,积极维护社区稳定。在社区建立“一
岗、一室、一组织”三个阵地,形成社会法律保障体系。社区服
务大厅设一个法律维权岗,开展法律援助,积极维护青少年、妇
女、老年人、及残疾人合法权益;建立纠纷调解室,及时调处社
区居民的纠纷;成立一个帮教小组,落实帮教对象和帮教措施。
10、加强社区制度建设,促进社区依法治理。严格按照《城
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组织制度、内部工作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公约和自治
章程,推行社区事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实现社区事务的民主化管
理。
(二)加强对社区居民特别是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
1、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寒暑假和节
假日,搞好社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以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
伍为依托,发挥社区人力资源优势,开办家长学校,组织“我与
父母同学法”活动,开设青少年法制专题讲座等,保证青少年在社区内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2、加强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明确
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的目标、内容、任务、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容留谁负责,谁聘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社区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的职责。
3、加强老年人(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社区活动室和老年学校,针对老年人、下岗职工的特点,宣传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抵制宣传迷信、邪教等非
法活动。
(三)营造社区良好的法治氛围
1、完善社区法律服务组织结构。在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民政、城管、计生、综合治理、文化和劳动保障等部门参与、司
法局具体承办,指导我社区居委会法律服务工作站人员义务解答
社区群众法律咨询。
2、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的社区治安防范体系。社区各种不稳
定因素得到有效化解,各种不安全隐患得到全面控制,全年无重
大刑事、治安案件,可预防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社区居民实现
安居乐业。
3、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社区成立安置帮教
志愿者队伍,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帮教网络,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4、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切实解决辖区居民反映的热
点、难点问题,努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防止矛盾升级和激
化,切实把种种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
作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和
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法律进社区”工作,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
管、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的局面。
2、突出重点。注重健全社区管理规章制度,完善自治章程,实现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法治化、规范化。
3、加强宣传报道。加强对“法律进社区”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工作指导水平,拓展“法律进社区”工作的形式和途径,努
力营造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良好氛围。
北大街社区居委会
二0一一年四月十一日
北大街社区关于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金芳
成员:陈迎春李玲孔莲玲
北大街社区居委会
二0一一年四月十一日
朱春兰
第四篇:街道纪委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
关于开展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街道纪委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将廉政文化内容融入到社区各项工作之中,提高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的实效性。通过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营造“廉荣腐耻”的社区文化氛围。通过在**社区、**社区为试点开展的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主要做法:
一是抓长效机制。把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二是拓宽途径。以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为载体,找准与社区建设的结合点,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三是打造阵地。社区依托文化活动阵地,设立财务政务公开栏,开展社区廉政教育宣传,设立廉政文化宣传栏,增加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营造社区廉政文化氛围。四是利用节日寓教于乐。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活动。社区已经组建了多支文体队伍,通过发挥这些业余文娱骨干的作用,在社区居民中塑造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倡导和谐友善的新邻里关系,创造了廉政文化进社区的良好氛围。五是创新活动模式,运用“党员论坛”、“法律进社区”的形式,找准党风廉政文化进社区的落脚点;六是抓好四个结合,贯穿与纪律教育学习活动、社区文化教育阵地建设、社区其他宣传载体和社区
群众性文体活动相结合,筑牢廉政文化进社区的支撑点。七是把社区活动中心作为社区廉政文化知识宣传的主阵地,把廉政文化知识的宣传融入到居民群众的社区教育之中。
目前存在问题:一认识不深刻,重视不到位,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融合性。居民们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只与党内领导干部有关系,而与社区百姓没什么关系,殊不知,社会是个复合体需要干部廉洁自律,更需要群众的参与与监督才能形成有效的干部守廉,社会尊廉的浓厚氛围。目前廉政文化建设与社区范围内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孤立开来,简单的理解为文娱宣传活动,没有将其与社区的精神文明、科普、法制教育、体育等活动有机融合起来,从而造成教育内容空泛,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二是参与不广泛,氛围不浓厚,工作缺乏互动性和实效性。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互动互融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在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中,社区居民是主体,目前活动开展没有因地制宜,缺乏针对性,活动的教育时效有限,使“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不浓厚。
建议:广泛宣传廉政文化,营造社区廉政氛围。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群众参与,应围绕居民的文化需求、生活需要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
一是充分运用社区群众身边的正反典型事例,对党员干部进行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要与社区文化资源相结合,根据不同群体开展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一切有益的廉政文化活动。
二是不断拓展活动载体。利用社区文艺、健身等团队,建立廉政宣传队伍,采取多种文艺形式,讴歌清正廉洁,抨击腐败现象,弘扬正气;建立廉政教育基地,以社区党校为依托,建立廉政教育基地和廉政电教课堂,定期放映群众喜闻乐见的电教片和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建立廉政宣传平台,在社区制作廉政告示牌、廉政公益广告,开设廉政文化角、廉政之窗,设立廉政公开栏等,为廉政文化进社区创造多个平台。
三是采取多种活动形式。采取社区廉政党课、警示教育宣讲会、廉政主题教育、廉政文娱活动等形式,在社区积极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定期举办“社区文艺汇演”,唱廉政、颂廉政,为廉政文化的宣传提供宽广的舞台;选编一些优秀廉文、廉政小故事、廉政警句格言、典型案例等内容,向社区居民印发党风廉政教育参考资料;组织社区居民演唱廉政歌曲、戏曲等,不断增强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反腐倡廉意识和法纪观念。
第五篇:整合区域资源推进法律进社区
社区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无时不刻不受社会变化的影响和牵制。有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和渗透。社区里各种职业人群的不同思想,各种媒体的大量信息,对居民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的是,一些地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邪教“QQQ”以及渲染暴力、~、迷信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及电子信息产品屡禁不止,社会闲散人员增多,大批外来人员进城管理不严,一些居民经受不住不良风气的左右,染上了不良习性,极少数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看来,预防违法犯罪,单有法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整合区域资源推进法律进社区,抓好法制教育,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公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更是基层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单位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条规范化、社会化的社区法制教育模式。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街道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依法行政,从培养居民法律意识入手,把法律进社区工作作为确保社区长治久安的大事来抓,制定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领导亲自抓的管理制度,并使之常抓不懈。一是形成了街道工委、司法所、民调组织三级法制教育组织网络并将法制教育列入议事日程。街道辖区内党政机关、军队和公安战线离退休的老党员、老同志较多,他们身上蕴藏着宝贵的社会经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对居民进行法制教育中尤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热心的离退休老同志,不仅时间充裕、精力充沛,而且对这项事业充满了热心,对社区建设充满了爱心。为此,我们特别注重发挥社区调解组织、调解员及离退休老党员、老同志在此方面的骨干作用。在重点做好法律宣传、咨询同时,通过教育疏导和预防,使社区居民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社区居民防范侵害的能力。二是完善了社区普法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了普法学校的管理,成立了一支由在职(离、退休)法官、法律专业毕业的街道领导干部、社区主任参加的义务(兼职)讲师队伍。对社区居民进行法制教育,街道领导班子从不看作只是司法、教育口子上的事,而是在工委的领导下把宣传、劳动、公安、财税、文化及工、青、妇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三是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实施计划。四是建立了普法学校领导机构。街道工委指派一名分管书记担任校长,分管主任任副校长,地区综治成员单位主管领导和各社区居委会主任为成员。制订了教学计划,有组织、有落实、有检查、有记录。依法治理,推动辖区依法行政工作。街道在制定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时,将依法行政工作列入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司法所的职能作用,推动辖区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一是健全组织网络。在辖区建立了由7个社区、驻区8个综治单位和派出所、各科室领导组成的基层司法工作组织网络,成立了调委会15个,99人。二是确定了司法工作信息员队伍。针对辖区居民综合素质、文化水平较高,将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和“四五”普法工作深化,充分利用社区普法学校积极挖掘社区资源,由物业出资5000元在富丽山庄小区建起普法长廊,从而为社区普法宣教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4月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前夕,我们及时将《选举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能法律问答形式布置在社区普法长廊,使社区群众进一步了解党领导下实行民主自治的重要性,为广大群众投好庄严的一票提供了有力法律保证。新一届社区计生协会换届以后在社区普法学校由专家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逐字逐条讲解,提高了社区计生专干的工作能力。半年来,举办法制讲座12次,受教育达32000多人次。三是成立了一支由在职法官、离退休司法人员、街道社区干部等12人组成的义务法律讲师团队伍,进行法律咨询4次,制作黑板报8块。为街道机关、社区、部分群众举办了3期培训班。以社区普法学校为纽带和桥梁,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一是大力宣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充分利用普法学校这个阵地,对公民进行素质教育。增强社区居民依法享有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二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三是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四是组织居民群众参加公益事业活动。不定期地参加市容综合整治、打扫环境卫生、拾捡垃圾、回收废旧电池等绿色环保一系列活动。五是组织青少年开展尊老、敬老、孝老活动。深入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加大社区居民群众的法制教育力度。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居民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对照“四五”普法的具体措施与要求边实践边摸索:一是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二是深入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建立青少年维权岗、“3.8”妇女维权、“6.26”禁毒等专项法制宣传制度,采取宣传、咨询、帮教等形式向广大居民提供法律援助。有计划地组织和协调社区居委会、干休所、派出所、学校、驻区单位等综治成员,就地就近经常了解居民的思想状况,联合28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印制了“四五”普法宣传手册2000多本,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三是针对社区居民群众特点,在社区中广泛宣传民法、义务教育法、劳动法、刑法、农业法、森林法、环境保~等重要法律,帮助他们掌握与生活、学习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广大居民在法制的社会中安心生活和工作。崇尚科学、拒绝邪教。由邪教“QQQ”导致的~广场“~事件”给我们的反思是深刻的。从当前国际形势来认识这一触目惊心的事件,再认识“QQQ”邪教的本质,就会清楚地看到西方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与我们争夺政权的殊死搏斗的严重性。使社区居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与“QQQ”的斗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政治任务。近年来,我单位与邪教QQQ的斗争不断深化,通过法律教育、安置帮教、依法行政等手段,在街道司法所的协调和帮助下,5名顽固分子得到较好的安置,同时,结合苜蓿园地区特点,在加大社区法制教育上和提高素质教育上下功夫,使社区居民遵纪守法,自律、自爱,在预防犯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使社区居民犯罪得到有效遏制,重新犯罪率一直保持在5%以下,为地区稳定与繁荣做出了一定贡献。总之,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区居民群众的法制意识的提高,违法犯罪率的不断下降,反映犯罪问题上,有些行为盲目且带有很大偶然性。因此,抓好法制教育是促进社区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落实公民道德纲要,塑造新时期南京市民精神的需要;是培养新时代公民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