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兴镇努力探索基层计生工作新路子

时间:2019-05-15 08:1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鸿兴镇努力探索基层计生工作新路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鸿兴镇努力探索基层计生工作新路子》。

第一篇:鸿兴镇努力探索基层计生工作新路子

鸿兴镇努力探索基层计生工作新路子

鸿兴镇努力探索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构筑了“镇服务,村为主,社配合,民自治”的工作格局,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全镇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镇服务。进一步强化镇计生服务站的工作职责,坚持制度化,以服务促动计生工作。首先,实现统计信息管理科学化,统计信息及账册全部进入微机管理,由专人操作,保证了信息的准确、科学。其次,实现站内外服务一体化。按照乡(镇)级服务站的标准,配齐各种计生服务器械。在为计生对象健康检查、办理证件时,为来站办事的人送去一声问候,端上一杯开水,真正做到周到、细致。同时,利用镇村两级人口学校,定期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教育活动,尤其在如何搞好婚育知情选择和随访服务工作上进行科学指导。第三,实现依法治育。严格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吉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等“一法三规”要求办事,坚持依法治育。同时,认真落实独生子女优惠政策,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计划生育特别家庭、计划生育“半边户”家庭认真调查申报,及时为这些家庭兑现奖励扶助金。

村为主。将工作重心下移到村,解决村梗阻,以制度推动计生工作。坚持计划生育村为主,即村里工作以计划生育为主,责任追究以责任为主,追究责任以党支部书记为主的工作机制,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村级计生工作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一是配齐配强村级计生专干。在工作中,注重村计生专干作用,从责任上、待遇上、感情上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二是对村级专干实行三制并举,即目标责任制、责任包保制和工资统管制。以村为单位,全面落实计生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包保,对包保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采取“四个一律”:就是一律给予党政纪律处分;一律停发工资,取消年终奖金;一律给予经济处罚;一律公开通报批评。同时,将专干工资纳入计生服务站统一发放,且采取挂构工资制,奖优罚劣,不讲人情,不打和牌。三是实行分类指导。镇里把全镇10个村分成好、中、差三类,建立定期汇报制度,针对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完善。四是以经常工作为主,各村对本村所有育龄妇女、流动人口、重点人群、新婚人口、出生人口等登记入册,实施动态管理,保证各项人口数据相符。

社配合。健全基层基础管理网络建设,延伸工作触角,强化责任。在全镇每个社都设立计生工作信息员,即计生中心服务户长。由信息员配合村计生专干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同时,负责提供本社各类计生信息,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组织本社群众积极参加镇、村各项大型活动,充分发挥信息员作用,使计生工作开展时做到迅速全面。

民自治。实施村居民自治,以典型带动计生工作。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把依靠群众当作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镇政府和村委会向群众做出公开承诺,村委会与已婚育龄群众签定《计划生育双向责任书》,同担责任,共同监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同时,注意培育典型。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评选活动,由群众推荐、计划生育家庭自荐、村民代表大会投票评比,再由村委会上报到镇,镇对每个上报家庭进行实地走访,确定典型名单,进行表彰宣传。2011年共评选出10个家庭,于“七一”前夕召开了颁奖庆典。

实施镇服务、村为主、社配合、民自治的工作格局,有效地促进了全镇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今年以来,全镇共落实“四项手术”例,政策生育率达%,育龄妇女参检率达98.63%,优生监测筛查例,免费发放叶酸例。

(于海新)

第二篇:努力探索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专题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努力探索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

城市街道是在一定区域内发生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有特定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是社会生活形态在基层社会的体制和组织表现。而城市街道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党的城市社区工作的基础,曾一度为解决居民群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以及加强城市街道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随着城市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区工作的日益发展,原街道以行政管理为主、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观念和体制已严重滞后,街道工作已拓展到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卫生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治安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推进城市各项工作更快更好发展、全面提升城市两个文明建设水平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分析思考

从总体上说,我们的街道、社区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刚刚起步,发展还不平衡,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矛盾,亟须加以研究解决。

1、街道、社区责权不统一,职能不到位。街道干部有责任却无权力,既要依法行政,但又没有执法权,于是造成管理真空,出现“看得到,管不着,责任大,权利小”的软弱现状。

2、街居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支持与配合不够。部分辖区单位不屑与街居联系,街居也不愿自讨没趣,党建工作的对象仅限于抓本街居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故没有发挥社区所有党员的作用和形成大社区、大服务以及广泛的社会参与、合力共建的局面。

3、街居党组织力量薄弱。目前,街居支部书记多半年龄老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增大,大部分党员文化程度偏低,不能紧跟新形势的需要,在理解、贯彻新形势下党的理想、信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和党建活动的开展。

4、党员发展工作不合理。发展党员重点局限在街居干部、离退休人员和老年居民,有的甚至多年未能发展党员。

5、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大。近几年来,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岗和待岗职工党员人数不断增加,许多下岗、待岗的党员人在街道,组织关系在原单位,从而导致党员与组织关系的分离。再者,每年还有农村打工族中的党员、待分配的(复员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临时过路党员,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会形成“口袋党员”,必然影响党员作用的发挥。

6、党委干部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认识不足。市场经济的今天,许多党委干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日益严重,加之经济发展多元化致使的社会经济成份、组织方式、分配方

式、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使党委干部存在着畏难发愁情绪,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愿深入的调查研究,老办法无法用,新办法不会用,思考不够、方法不多,于是工作明显滞后,出现被动应付现象。

7、党的组织不健全,“空白点”多。社区内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党组织关系不好理顺,致使许多个体、私营企业中,存在着“有企业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的现象。

二、对策思路探索

为适应城市改革发展和社区建设的要求,我们认为推进和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发挥其在社区建设中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确立一个目标。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建设,必须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形成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当前当务之急是切实结合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同志提出的社区建设总体要求,确立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总的工作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加强基层政治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出发、紧密结合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实际,建立和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和文明社区建设工作新机制,以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扩大党的工作在街道、社区的覆盖面,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和党的工作感召力、渗透力,努力营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蔼的新型社区。同时,各级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把社区建设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区建设的方针、部署,研究、制定和部署我区社区建设的方法、措施和步骤。

2、强化两种意识。一是强化“属地管理”意识、淡化“隶属管理”意识。只要在我的辖区内、在我这个社区里,不管单位级别有多高,干部职务有多大,社区党组织都应列入管理范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来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建设。

二是强化“责任领导”意识,淡化“权力领导”意识。社区单位与单位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很难寻找到一种隶属关系,如何把社区单位、组织、资源凝聚起来,只有靠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影响力、渗透力。社区党组织对社区的领导是一种责任领导,有责任组织、协调、指导社区方方面面的工作。

3、狠抓三项落实。围绕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目标,街道党委要想实招、使实劲、求实效,努力把党建工作任务一项一项地落到实处。一是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落实。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充分认识推进和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党委成员1人联系1个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从而保证上级党委有关精神的及时贯彻传达。同时,坚持一

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有责任,层层抓落实,并建立健全督查、考评制度,将党建工作列入居委会和社区的目标管理,实行目标考核,真正意义上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是要以改革的精神抓落实。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不可能搞好党建工作的,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加强对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探索并获得规律性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打破旧框框,善于探索新路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努力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发展、不断加强。三是要以务实的作风抓落实。党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内涵博大丰富。我们要进一步端正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克服那种不落实、不切实、不扎实的不良习气,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对重点、难点问题要反复抓,锲而不舍地抓,务求取得突破,务必取得实效。

4、实现四个变化。一是从组织领导上消除空白,创建新组织。要提高认识,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一样重要来抓,全面摸底,对形成一定规模但未建立党组织的街道社区及时创建新的组织,对已形成党组织的街道社区要加强领导,充实调整支部成员。同时,还要加强对改制企业和外来流动党员的管理。

二是从管理方式上,形成合力,构建新格局。要充分调

动辖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社区党建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管理,形成合力,构成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三是在社会舆论上,正确引导,形成新风尚。要发挥社区党员的带头作风,为居民办实事,解忧难,创建社主义精神文明。

四是要在社会地位上,培养典型,树立新形象。要加强对典型的培养、宣传、推介,从而在社会上树立街道、社区的新形象。

作者:肖亮

第三篇:努力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党建工作新路子(共)

适应形势要求 创新工作方法

努力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朔黄铁路公司加强党群协作经验材料

2007年5月31日

朔黄铁路公司自从1999年4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源于国铁、优于国铁”发展思路,本着“围绕中心,创新方法,融入主题”的原则,紧紧围绕运输生产和经济效益中心,积极探索基层党建管理的新路子,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初步总结出了一套符合朔黄实际的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模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与协作单位加强党建联系的新机制,较好地实现了“抓好党建促安全、保运输”的目的。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创新党群管理体制

作为神华集团煤、路、电、港、油产业链中重要一环的铁路企业,有着与其它企业不同的特点。朔黄铁路的特点是:体制新、战线长、人员少、成份杂。体制新: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三方共同出资组建的合资铁路公司。1998年2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要求组建公司、完善了相应的法人治理结构,并进行了规范运作。同时,在管理体制、运作机制、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形

书记、工会主席,各分子公司办公室设置1-2名员工承办党群业务;对于基层党支部,4-5个车站虚拟为一个站区(包含若干个工队),并相应成立站区党支部、工会、团支部。每个站区设1名专职站区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站区工会主席;另设1名兼职团支部书记。朔黄铁路全线33个车站,共设置了13个站区党支部。并明确界定了其职责,即三大任务:党群建设、管理协调、服务保障。也就是站区党支部既要抓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又要抓好工会和共青团工作;既要抓好整个站区的生活后勤工作,又要代表所在分公司协调好与地方的关系、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工队与工队之间的关系、站区与联合运输单位和劳务输入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驻本站区其它相关单位的关系,以确保这些单位的工作目标与公司同向,相互协作顺畅,从而保证运输生产的安全畅通。

独具朔黄特色的党群管理体制的设置,特别是站区党支部的科学设置,为与各协作单位加强党建联系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

二、适应联合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协作单位党群组织作用 公司实行的是“竞争上线,择优上网”的联合运营模式,形成了多家单位共同参与朔黄线运输和多种用工形式共存的良性竞争局面。在朔黄线上参与运输的7家协作单位和为朔黄线运输提供直接服务的近20家劳务输入单位共有员工近5600人。这些单位中共有7个党委和近20个党支部、2000多名党员。这

党组织的作用。

三、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积极探索新体制下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在新的体制、新的机制,新的建管模式的条件下,如何充分调动联合运输单位和劳务输入单位党群组织的积极性?如何既充分体现各协作单位党建和群众工作的特色,又确保与公司的目标总体同向?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既体现“朔黄模式”精干、高效的特点,又能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公司运输生产的安全顺利进行?……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实践中,我们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公司新的体制、发展模式的新路子。

党组织关系定位是:对联合运输单位、劳务输入单位党组织的管理,按照其原单位上级党组织主管,现所在分公司党委协管的原则进行。协管原则是:政治待遇上一样看待、执行规章制度上一样要求。

指导思想是:统一部署,独立活动;目标同向,内容相融;宏观协作,文化融合。

具体做法是:“突出统一性,体现独立性,统分相结合”。对于全年性、纲领性的精神,比如公司政治工作要点、宣传提纲、总体工作安排、年初的工作会等等,联合运输单位党组织全部按照公司党委的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对于中央精神

科学的运管模式,良好的工作机制,有效地调动和发挥了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先锋模范作用,营造了文明和谐、积极进取的工作和生活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公司安全运输生产的顺利进行。到2006年底,公司已累计完成西煤东运任务3.9亿多吨,实现运输收入245亿多元,连续安全生产2372天,共向国家和地方缴纳税收近30亿元,在拉动沿线经济发展的同时,盘活了数亿元国铁的闲置资产,解决了联合运输单位和劳务输入单位5600多人的就业问题。

四、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虽然每次党内表彰公司党委都从激励的角度将协作单位的党组织和党员一并纳入,但《党章》规定,只有上级党组织才可以表彰下级党组织,而公司党委和协作单位党组织并无隶属关系,并不具备表彰权限,虽然公司党委本着激励的目的对协作单位党组织进行了表彰,也起到了比较有效的激励作用,但从根本上讲缺乏政策支持。

二是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仍然存在缺陷。目前党内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是凭《流动党员活动证》或临时组织关系等证明,但不少基层组织并不具备开具《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权限,或具备权限但没有统一格式的《流动党员活动证》,一些流动党员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办理临时组织关系。虽然公司和协作单位都采取只要有证明哪怕是有党员证明人和党费收据,都编入党小组统一组织学习、开展活动的措施,但仍然难免存在疏漏

第四篇:西藏拉萨市探索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路子

西藏拉萨市探索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路子

2010年12月27日 10:35人民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近年来,西藏拉萨市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资源共享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推动了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协调发展。

人才“互动”,促进城乡干部合理流动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用人机制,加大县(区)机关干部与乡(镇、街道)干部交流力度,促进各类优秀人才在城乡合理流动。一是重心下移,把市直、县直机关优秀干部“派下去”。制定下发了《拉萨市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把市直、县直机关优秀干部下派到乡村锻炼成长。2007年以来,全市先后选派80余名政治坚定、政绩突出、懂经济、会管理的市县机关优秀干部到乡(镇、街道)工作,其中担任乡镇(街道)党委书记的42名。采取自愿报名、组织部门考察挑选和组织考核推荐的形式,选派431名县乡机关干部到村(居)任职,其中担任村(居)党支部书记95名、副书记67名。二是优先使用,把乡村基层干部“提上来”。在提拔使用上 “高看一眼”,将表现优秀的乡村基层干部及时提拔到市直、县直机关重要岗位。2007年以来,全市有54名乡镇干部被提拔为副县级干部,43名下派到村干部被提拔到县直机关领导岗位上,并将97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乡镇干部交流到县直重要岗位。2009年,29名乡镇党委书记进入县级后备干部队伍。三是异地锻炼,让县乡村干部“走出去”。2007年以来,利用北京市、江苏省对口支援的优势,选派160名县乡村干部到内地挂职锻炼,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活动“互联”,增强城乡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探索城乡党组织和党员活动“互联”载体,不断丰富城乡党组织活动方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有效激发城乡党员队伍生机活力。一是开展城乡党组织、党员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

一、多帮一的形式,组织市、县直单位党组织与乡村党组织结对子,党员干部与党员致富带头人、生活困难党员群众等结对子,并签订“双向承诺书”,长期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目前,全市60余家市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各乡(镇)、村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3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与农村生活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3000名机关党员干部与生活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投入资金800余万元,落实承诺事项2393件。二是开展“三个培养”活动。目前,已将114名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将216名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将90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由组织部门牵头,把“三个培养”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城乡党组织共同为农牧区贫困党员寻找致富项目。三是对城乡党员激励帮扶。市县两级建立党内激励帮扶专项资金600余万元,对在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中表现突出的城乡党员进行奖励,对生活困难的党员进行帮助和项目扶持。截止目前,全市投入党内激励帮扶专项资金218万元,奖励、帮扶城乡党员540余名。 优势“互补”,提高城乡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利用城乡基层党组织的互补优势,共同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群众,增强了城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组织党员专家服务团服务“三农”。利用市直各业务部门的人才优势,从医疗卫生、农业畜牧、扶贫开发等部门抽调100名党员业务骨干组成专家服务团,深入全市64个乡(镇)、228个村开展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群众5800名。县(区)农牧部门从党员中抽调业务骨干包乡,推广农牧业增产增收新技术,帮助农牧民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二是帮助培育农牧特色产业。城市基层党组织利用信息广的优势,积极牵线搭桥,为农牧区基层组织引项目、引资金、引技术,因地制宜培育农牧特色产业。2007年以来,城市基层党组织帮助农牧区基层引进项目28个,帮助农牧民增收500余万元。

资源“共享”,推动城乡基层党建工作齐头并进

优化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党建资源为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一是开展城乡党员受教育的实践活动。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依托,每年组织200余名市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开展“三下乡”活动。2010年,从市直机关抽调党员干部组成81个宣讲组,深入农牧区宣讲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党的惠民政策1.5万余场次,宣讲覆盖面达98.2%。二是依托城市教育资源培训农村党员干部。2007年以来,拉萨市委党校先后举办8期村(居)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培训党支部书记530多人次。抽调市直单位党员干部和党员专业技术人才组成流动党校,赴各县(区)对全市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进行集中轮训。依托农牧业生产基地、企业和市直单位专家现场指导,举办实用技术培训23期,使一大批农牧民党员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成172个终端站点。城关区投入100万元,帮助尼木县培训有就业创业需求党员600名。三是搭建服务城乡流动党员平台。依托社区管理服务站,建立10个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为流动党员提供暂住证办理、信息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建立流动党员定期走访慰问、困难流动党员帮扶和救济等制度。2010年以来,已走访慰问流动党员145名,帮助40余名流动党员实现就业。

第五篇:大力推进工业化 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大力推进工业化 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高县政府副县长程培光

近年来,高县立足丘陵山区欠发达农业县的县情,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以工促农,工农并重,初步形成了工业和农业齐头并进,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44.67 亿元,同比增长23.0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210万元,同比增长20.33%,人均299.26元,同比增长20.9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99元,同比增长14.49%。工业综合考核连续七年名列全市第一。先后荣获全国茶叶基地县、2007—2008年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省蚕桑和畜牧基地县、龙头企业集群试点县和深丘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今年一季度,全县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5.77亿元,同比增长75%;工业增加值5.34亿元,同比增长78%;中小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6.4%。

一、实施中小企业带动战略,在发展中小企业中探索工业化的新路子 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的关键环节,坚定不移地实施中小企业带动战略,积极探索高县特色的工业化之路。

一是抓体制创新。进一步放宽政策、放活机制,让中小企业在工业化中唱主角,加快实现由资本原始积累向资本经营转变,由补充型经济向主导型经济转变,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按照“产权多元化、股权集中化、要素股份化”的思路,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鼓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以管理和技术参与股权分配,有效扭转了资本产出率低的局面,进一步增强了中小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抓规模扩张。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强引导和服务,鼓励有实力的中小企业把握产业升级机遇,加快向高科技领域进军,进一步做大做强。建立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责任制,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发展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企业资产评估和信用等级评价,提高企业在金融部门的授信额度,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通过引导和扶持,我县中小企业家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益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壮大速度明显加快。全县涌现出高洲酒业、凯华丝绸、华盛纸业、早白尖茶业、汇丰食品等一批迅速崛起且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农村工业化的主导力量,成为工业的“台柱子”和农民致富的“钱袋子”。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中小企业340个,比上年增长18.06%,从业职工15791余人,比上年增长1.89%,销售收入47.59亿元,比上年增长27.49%,实现利税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25%;中小企业对财政贡献率达73.4%,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45%。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调整产业结构中促进产业升级改造

调产项目是促进工业升级改造的重要途径。高县抓住农业资源丰富,能源、矿产资源富集配套,区位优势独特的优势,启动了一批调产项目,积极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一是积极改造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性调整。抓住关闭小煤矿、煤炭资源整合等政策机遇,全县煤炭企业由原来的134个缩减为27个,产量由原来30万吨/年增加到200万吨/年,2008年煤炭过关量达171万吨,实现税金8000多万元,成为宜宾市四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发掘地处筠连、云贵边界煤炭物流集散地的区位资源,打造煤化工产业,形成一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骨干企业。昌宏化工年

产电石16万吨,成为全国电石行业标准企业;宜宾天科煤制甲醇年产8万吨,成为西南唯一煤制甲醇生产企业。

二是以优势企业为载体,进行产业扩张。建设了以“高洲酒业、白家薯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以“早白尖茶业”、“林湖茶业”为龙头的茶叶产业,以“华盛纸业”、“伟佳木业”为龙头的林竹产业,以“汇丰食品”为龙头的畜牧产业,以“立华蚕茧”为龙头的蚕桑产业。通过产业的带动,蚕业、竹业、木材加工量达100%,茶叶达70%,畜牧业达 50%,粮食转化量达80%。

三是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发,进行创新性调整。积极推进企校共建,支持和帮助企业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引进研发实用技术和培养急需人才。高洲酒业、立华蚕茧、“早白尖”茶业、华盛纸业、天科煤化工等企业与四川理工学院等进行校企合作,共同研发了和引进酿酒、蚕种制作、茶叶精加工、煤制甲醇合成、造纸废液治理等一大批重大实用技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00多名。

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建材和制造“5+1”工业支柱,通过工业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并拓展延伸其产业链,辐射带动了蚕桑、茶叶、林竹、畜牧、粮食等农业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县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三、实施特色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在培育工业旗舰中促进工业化

紧紧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能源及区位优势,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发展,扶持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抢占市场竞争份额,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打造全县企业的“产业旗舰”。

一是扶优扶强中小企业。注重中小企业的发展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的发展相结合,重点扶持发展高洲酒业、立华蚕茧、华盛纸业、早白尖茶叶等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汇丰食品、林湖茶业、白家薯业、苕王薯业、硕飨花生等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目前,全县拥有龙头企业32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8个,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7个。

二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坚持“创建品牌、经营品牌、保护品牌”的发展思路,加大品牌建设。早白尖茶业公司的“早白尖”牌产品和基地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QS认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金奖,是全国六家“食品(茶叶)安全保证体系建设”试点企业之一。立华蚕茧的“凯华”牌生丝通过QS认证,被评为省市名优产品,产品出口印度、欧美市场。白家薯业的“白家”商标被评为省市著名商标。高洲酒业公司的“金潭玉液”品牌被评为“四川名牌” 和“四川省著名商标”,现正向国家著名商标迈进。

三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依托现有龙头企业优势,坚持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创特色,壮规模,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逐渐把传统产业改造成地方特色突出、附加值高、品牌效应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农产品规模产业带,产业群。全县19个乡镇的蚕、茶、竹、畜、粮产业都有龙头企业覆盖,乡镇或村拥有1—2个富民特色产业,每户拥有1个骨干项目,形成了“产业有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促产业”的良性格局,实现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

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加快工业化进程

坚持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以中小企业发展为关键,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强化中小企业带动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强化生产基地建设,不断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双增双降”,企业同农户一起增效益、共同降风险。建成蚕桑基地18万亩,茶叶基地10万亩,竹业基地14万亩,粮油基地11万亩,年出栏生猪50万头。羊田乡华丰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土质条件,现已建成优质生态茶园3500亩,农民人均收入达6000元。

二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物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严格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实行订单收购,在确保农民利益同时,保证企业原料质与量的稳定供给。高洲酒业公司以“为农服务、助农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走红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之路,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立红梁产业化种植基地,助农增收1000多万元。

三是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全县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2个,拥有会员或股东5.9万人,带动农户7.9万户,协会产值达

4.6亿多元,助农增收人均280元。落润乡建立生猪协会和酿酒协会,形成以小作坊酿酒带动生猪的发展模式。

五、实施工业园区带动战略,在发展小城镇中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向小城镇适度集中,连片发展,发挥集聚效应,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把建设中心镇和发展工业小区相结合,以区带镇,依镇建区,规划建设了福溪工业集中区、庆符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大窝综合工贸园区等。通过划区造城,突出区域特色,形成了“聚企兴镇、建镇强企”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撑。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明显加快,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工业化进程。目前,全县直接或间接转化农村劳动力20万余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1%。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高县通过发展中小企业,推进工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强势崛起。但我们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县中小企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县中小企业总体规模不大,产业链不长,带动面不宽,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凸显。下一步将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企业管理,与企业共克时艰,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十一五”末期中小企业产值过100亿元,增加值超45亿元,实现利税20亿的奋斗目标,把高县建设成为深丘农业地区的经济强县。

下载鸿兴镇努力探索基层计生工作新路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鸿兴镇努力探索基层计生工作新路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推进工业化 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大力推进工业化 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高县政府副县长 程培光近年来,高县立足丘陵山区欠发达农业县的县情,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通过大力发展中小......

    鸿兴镇小学校质量监测总结

    鸿兴镇小学校 2015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总结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客观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及变化情况,深入分析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为转变教育管......

    辛兴镇诚信计生协议书

    辛兴镇诚信计生协议书甲方: 辛兴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乙方:社区村(居)委会 为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做好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切实维护广大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合法权益,建立......

    建立体系突出重点,努力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建立体系 突出重点努力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关于秦皇岛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陈建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新路子(合集五篇)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新路子 文章作者 :鲁锦虹发布时间:2008-4-2 16:48:00 阅读次数:1477近年来,我市教育工会在教育局党委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

    2011年度鸿兴镇农村合作医疗自查报告

    2011年鸿兴卫生院农村合作医疗自查报告为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管理、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提高补偿效益和加大监管力度等日常工作,切实把这项解决农民“......

    探索新形势下我镇征兵工作新路子(5篇范例)

    探索新形势下征兵工作新路子 大河家镇武装部长马叔明 现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社会环境转入动态多变的态势,征兵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河家镇......

    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精选合集)

    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17:38 作者:刘焕成近年来,河南省新密市针对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形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