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
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
陕西亚鑫餐饮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
陕西亚鑫餐饮食品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01年6月,注册资金200万,拥有员工238人,是一家主要经营餐饮食品的私营独资企业。公司的前身叫亚鑫大排档,创办于1993年4月。1998年6月,在上级党组织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企业成立了党支部,是全市第一家成立党支部的私营企业。近年来,企业还逐步成立了团支部、工会和妇联。企业现有党员19名,入党积极分子38名,共青团员50名。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在党员和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由最初的10余名员工、几张小饭桌,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拥有四个分店,总营业面积3000多平方米,员工200多人,年纳税额百万元的餐饮食品有限公司。企业多次被评为“西安市优秀私营企业”、“青年文明号”、“治安模范单位”和省、市、区的“消费者信得过单位”;企业党支部也多次被评为市、区级和街道的“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构建载体,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
只有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才能赢得员工的认可和业主的信任。党支部在开展工作中,结合行业特点,先后在全体党员和广大员工中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集体攻关”和“强素质、树形象、建堡垒、增活力”等一系列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不仅有效地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业主和广大员工普遍信任和支持。在此基础上,党支部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技术练兵,举办了“烹饪技能大赛”、“现代营养学讲座”、“面点小吃展示会”等旨在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和素质的活动,为树立健康的企业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看到党建工作促进了企业发展,使董事长张亚鑫进一步消除了建立民营企业党组织是否必要的担心与疑虑,更加支持党支部开展工作。他为支部设立了专项活动基金,每月从企业收益中划拨支部活动经费,积极为支部建设提供人力、物力和经费保障。党组织的潜移默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业主张亚鑫切身感受到了党员的先进性,主动向组织靠拢,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目前,在亚鑫餐饮食品公司,“共产党员”四个字就是技术强、素质高、表现好的代名词。公司19名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党旗在私企飘扬,让党徽在岗位闪光,为企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勇于实践,探索私营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
在工作实践中,党支部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并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教育党员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企业建设,为企业发展出点子,想办法,打消企业主对党建工作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顾虑,把党对私营企业的领导充分体现到私营企业的繁荣和发展中去;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近年来,支部先后制定了《私营企业党组织关系接转制度》、《定期听取私营企业党员职工意见制度》等多项制度,保证了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运作;三是摸索出“参与不干预,支持不拆台,引导不强制,监督不迁就”的工作准则,为支部在企业中找准了位置,明确了工作重点;四是摸索出私营企业党支部在处理好与业主关系的三种方法,即:思想沟通法——书记与企业主经常沟通思想,在交流中达到心心相通;道理说服法——出现矛盾,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反复沟通,达到相互理解和支持;肯定激励法——对企业主的正确主张,坚决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对企业主在政治上要求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表扬和鼓励,树立企业主在群众中的威信。通过这些措施,找准了企业党建工作的切入点,使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壮大队伍,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广大党员吃苦在前,无私奉献,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广大员工树立了榜样。党支部成立近五年来,企业总经理、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王军同志身兼三职,以企业为家,勤勤恳恳,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付出了大量心血;支部三名委员吃苦耐劳,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每名党员都以自己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员工的信赖和业主的称赞,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表率作用。尤其是在今年的抗击“非典”斗争中,广大党员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努力工作,共渡难关。党支部以此为契机,把发展党员作为支部的重点工作来抓,并通过各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消除他们对党组织的模糊认识,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实施“双向培养”计划,着重做好那些工作在一线、在企业工作时间较长的优秀分子和业务骨干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近年来,先后有40多名员工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8名员工参加了区委举办的私营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4名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从当初的5名发展壮大到19 名。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新领域。在企业党组织的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是党支部的活动经费问题。党支部的建设需要必要的软、硬件支持,而这些都需要用经费来落实。这个问题虽然在我们公司解决得比较好,但在其它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活动经费紧张问题还较为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建议省、市委组织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在经费问题上向非公企业党组织有所倾斜,从而保障非公企业支部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次是企业党员身份的认定问题。非公企业中党员身份的认定主要是靠接转组织关系。但国营企业下岗、待岗和提前离岗职工党员与原企业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党员不想让原单位知道自己现在的工作情况,这就造成了接转组织关系的困难。建议省、市委组织部门能够实行党员证管理制度,任何党组织的党员,仅凭党员证就能证明自己党员的身份,并参与党的组织生活,做党的工作,并通过党员证的年审制度来明确党员隶属关系。
第三是党员发展问题。私营企业员工队伍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给企业党员队伍建设带来了困难。按照有关规定,发展党员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期进行考察。但在非公有制企业这个较为特殊的环境下,是否一定需要一年以上的培养期,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商榷和探讨。
以上是我们支部在几年来工作实践中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同时也希望上级各级党组织及各位领导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关心、关注我们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和企业的发展,多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把其它一些私营企业,包括南方发达地区私营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介绍给我们,以利于我们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使企业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
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17:38 作者:刘焕成
近年来,河南省新密市针对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形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站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打牢党的执政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选配专职党务工作者为切入点,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提高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水平,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新密是一个资源型的县级工业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密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到2004年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1370多家,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0%,从业人员18万多人,其中党员人数4600多人。为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大多数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建立了党组织。但由于党务工作者多为兼职,造成了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没人干,信心不足不愿干,素质不高不会干等诸多问题,党组织在凝聚人心、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市委在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认识到,虽然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因素在人,关键是缺少一支非公有制企业的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
我们在全面调查分析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关于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工作意见》,要求全市成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都要配备一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大胆引入市场化工作机制,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顺应企业管理逐步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把企业党务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的一个专职岗位来抓,通过选配专职党务工作者,实现企业党务工作有人干、干得好,从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重点抓了五个环节的工作。
一是明确标准,建设好党务工作者后备队伍。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特点和任务,我们对党务工作者专职化作出了“素质专业化、职责明细化、工作标准化”的具体界定,并明确了非公有制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善党务、懂经济、会协调、敢监督”的“十二字”标准。我们坚持放宽视野,立足企业,面向社会,不受地域、身份、行业、年龄等因素的限制,主要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退职人员、离任的“双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村党支部书记、退伍返乡的军人及企业内部职工中发现适合从事党务工作的后备人选,经过本人同意、组织考察、综合评价后,分别择优选进市、乡两级党务工作者人才库。
二是因地制宜,为企业选配好专职党务工作者。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内选”或“外聘”两种办法,选配专职党务工作者。对于企业内部有成熟人选的,指导企业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将其选配到专职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上来,党员企业主或中层骨干兼任党组织书记的,选出专职党组织副书记或委员,具体负责党务工作。对于企业内部没有成熟人选的,采取“组织推荐、双向选择”的办法产生,由上级党组织从党务工作者人才库中推荐人选,企业根据需要从中选择,双方达成协议后,按照党内有关规定办理任职手续。
三是完善机制,加强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特点,采取定向培训,选派到发达地区、先进企业挂职锻炼,推荐到大中专院校学习深造等方式,对党务工作者进行多层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的本领。制定非公有制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职责,指导企业与党务工作者签订《聘用合同书》和《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定企业经营者要提供相应的党建活动经费、落实生活福利待遇、保证党务工作者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党务工作者组织党员过好党的生活、指导群团工作、协调各方关系、保障职工权益、履行监督职责。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工作目标考评、述职工作制度,专职党务工作者每年向企业决策层、企业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分别作述职报告,接受评议和考核,企业根据考核评议结果,决定解聘或续聘。目前,初步形成了党务工作者既对上级党组织负责,又对企业全体党员、职工负责的良性工作机制。
四是开展活动,发挥好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的作用。根据企业特点,党务工作者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一个党员一面旗”等活动,在企业中形成了“艰苦工作看党员,关键时刻有党员”、“党员带头干,员工跟着干”的良好氛围,党员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企业经营者也在实实在在的效益中增强了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五是营造环境,落实好专职党务工作者的待遇。市委积极营造支持党务工作者开展工作的良好氛围,对于业绩突出、表现特别优秀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让他们参政议政,从政治上给予地位;保证党务工作者工资、福利等与企业副职实行同样标准,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从待遇上给予落实。
通过大力选配非公有制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新密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的结构得到了优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党的方针、政策在非公有制企业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
选准配强专职党务工作者,抓住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点。目前,有些地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效果不理想,甚至流于形式,究其原因,关键还是没有解决好人的问题。选配好非公有制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就抓住了人这一关键因素,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人干、干得好,这样才能强基固本,促进党的事业发展。
选准配强专职党务工作者,找到了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必须结合企业的特点,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来进行,必须注重工作实效。新密市一家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是全国五百强重点建材企业。前几年,由于党建工作相对薄弱,经营管理不善,职工七八个月发不了工资,企业濒临倒闭。2000年企业改制时,公司负责人兼党委书记明确表示:企业改制,党的阵地不能丢,党建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公司选配了一名具有20多年党务工作经验的中层骨干担任专职党委副书记,提出了“以人为本开发人心兴企业,以德治厂风正气顺出效益”的工作思路,倡议职工把爱国爱党体现在爱厂爱岗上,坚持党的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步走、一体化”,凝聚了人心,促进了发展。在新密,越来越多这样的事例告诉我们,选配好非公有制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能有效提高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使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融合在一起,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力,最大限度发挥党建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服务保证作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选准配强专职党务工作者,形成了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点。如何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密市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坚持与党管人才的总体要求相结合,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结合,与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通过抓好“五个环节”,选准配强专职党务工作者。这些做法,无论是从整体工作思路上,还是从具体工作实践上,都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的探索。实践表明,要在非公有制企业这一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既必须借鉴农村党建和城市机关党建成功的做法与经验,又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在观念上创新、在方法上创新、在机制上创新,这样才能不断探索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作者:中共河南省新密市委书记)
第三篇: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
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课改实验总结
范文作者:佚名范文来源:不详范文栏目:学校工作总结收藏本页
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课改实验总结
古定小学荣幸地被选定为首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及教师用书可行性实验研究》实验样本校,自200*年秋季起,全校一年级8个班478名学生开始使用人教版体育实验教材。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观察和探索,主要的体会是:教师教得顺,学生学得欢。现将我校一年来参与实验工作的情况小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以新的课程理念去领会新的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实验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精神的具体体现。迅速把握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和新教材的特点,是顺利开展教材实验的前提和基础。我校承担课程改革体育学科的实验任务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积极选派了两名体育教师多次参加了市、区教委举办的课程改革实验教师培训班,XX年3月我校苏娟老师参加了玉林市《国家课程标准改革征求意义》会议,参与讨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同年8月还参加了人教社举办的全国体育与健康骨干教师培训会议。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经过学习,更新了教育观念,增强了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制和紧迫感。在新教材实验中,做到以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去领会新的课程的总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目标,并以此去指导教学。
二、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新教材实验给我们创造了一种机遇。实验教材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课堂学习与课外的自主活动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使学生在参与运动过程中,学到了一定的运动技能,同时身体、心理健康和社会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非常重要,但也要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如在“模仿性走”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儿童的身心特点、兴趣等,创设了“动物园”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头戴各种小动物和各种人物(老人、青年、小孩)的头饰,唱着“动物园里动物多,大象、狮子、小白兔,动物多得数不清,小动物们真可爱,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小朋友们都喜爱。”的儿歌,分散或结伴欢快地走进“动物园”,在“动物园”里与各种“动物”自由的嬉戏、与“游人”愉快的游戏,凭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和想象、创造,模仿各种动物、各种人物走路的动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参与活动的兴趣,学到了一定的知识,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又如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时,先向学生讲清动作的方法和要求后,引导和启发学生利用废旧报纸进行有创想性的练习,比如摆设各种图形,如跳过一个长方形、跳过一个正方形、连续跳过多个相隔一定距离的长方形比赛等游戏活动,使学生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发展了学生的协调性和弹跳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有权利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动机,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养成健全的人格。如在进行“障碍接力跑”教学时,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障碍物,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行设计障碍物摆放的顺序,自定障碍物的高度和宽度,自行组合合作比赛的伙伴,并允许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确定本组的比赛方案(障碍物的顺序、小组成员间的排队顺序、交接棒的方式等)后再进行比
赛。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能使每人都有获得胜利的可能,都可以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在进行“抛、掷轻物体”教学时,改变了过去程式化的练习方法,采用游戏的教学形式进行,引导和启发学生把报纸折成小飞机或揉成纸团进行“放飞机”和“打雪仗”等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抛、掷动作,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愉悦了学生的身心,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教学评价中,改变学习成绩只由体育教师评定的方法,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小组评价,教师根据平日观察和必要的测试,参照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估做出综合性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把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看得比一次绝对性的“好成绩”重重要。评价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每个学期末,参考教师把书中的“一年级体育课学生学习成绩评价表”发给学生,讲明评价方法,让学生进行自评和组内评价。学生感到很新鲜,都能认真地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表现进行很公正的评价。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使学生能充满自信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新教材实验的成效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重新审视了学生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精心设计教向精心设计教与学转变,由重在技术、技能掌握的教学向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由注重终结性的评价向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己评价和互评转变。大胆探索,边实验,边总结,边反思,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即:集中明确课的学习目的→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按照学习内容的要求在小组内互帮互学→教师巡回指导→组织各个小组进行效果展示→发现不足→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正→学生改进学习→实践与应用。),课堂面貌发生了变化,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领域,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00*年8月26日至27日,我校老师在玉林市课程改革体育教师培训班上为教师们讲了《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体育教学方法》等两个专题;同年10月何立等两位老师为玉林镇全体中小学体育老师上了示范课;200*年11月29日至30日,玉林市以我校为点,召开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体育学科研讨会,何立等两位老师给全市实验教师上展示课,课后两人又代表玉州区分别在会上发言进
行了经验交流,得到了自治区课改专家的高度评价。200*年1月,我校体育老师撰写的课改论文分别获得了玉州区课改论文评比一等奖和三等奖。200*年2月有的老师参加了广西课改实验地方课程教师用书的编写会议,并承担“走”、“跑”和“集合”等内容的26个案例的编写工作,并于3月被选拔为玉州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心组成员、体育学科组副组长,200*年5月成为玉林市课改中心组成员;200*年5月21日,广西师范大学、玉林师院等20多位教授、讲师等到我校指导,何立老师为专家上了课改体育课。200*年5月,苏娟老师被聘请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及教师用书可行性实验研究》”课题组成员,我校被确定为总课题的实验样本校。200*年6月11日,苏娟老师在玉州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讨会上,代表玉州区体育学科组进行发言。200*年6月12日,何立老师代表玉州区参加玉林市课改讲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代表玉林市准备参加广西200*年10月在桂林市举行的课改讲课比赛。200*年7月,实验老师承担了玉州区校本课程体育学科一、二年级各6个教材内容的编写工作。
四、存在问题和困难本 文 摘 自教育资源 网—www.xiexiebang.com
1.实验教材的教具、学具等资源配套不足,“小学生广播体操(一)”没有录音带,影响和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2.场地小班数多,实验班学额过大,教师组织教学比较困难,部分学生照顾不到。
3.课改专家到课堂现场指导过少,教师集中学习的机会不多,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水平提高不快。
这些问题和困难在实验阶段存在是难免的,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从教育思想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做到“边实验,边总结,边提高”,围绕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教育科研,使我们的课改工作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收获。
第四篇:坚持党建带团建勇于实践创新整体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
坚持党建带团建勇于实践创新
整体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
团扬州市经济开发区委
扬州经济开发区建立于1992年5月,规划面积72.2平方公里。十多年来,开发区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快、比重大,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最大特色。团区委从这一实际出发,发挥创新精神,坚持党建带团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党建引路、典型带动,不断扩大团建工作覆盖面 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扩大组织覆盖面,是开发区共青团组织的第一要务。一是党建引路,团建先行。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争取党组织的重视与支持,主动把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整体格局,同规划、同推进、同考核。工作中,注重坚持建团与团建并举、质量与效果并重、教育与服务并行。坚持力求先行,或是独立开展,或是与工会联推,把党的主张和党的温暖传递到每名青年,不断巩固党在青年中的群众基础,同时也为党建工作做好思想、干部和队伍方面的准备。二是重点突破,试点先行。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多,企业状况和团建基
础各异。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的思路,集中火力,重拳出击,选择投资大、青工多的企业,围绕组建方式、队伍建设、活动阵地和作用发挥等方面开展试点,为面上推广提供经验。目前,兴城路、扬子江南路等美食、汽车特色街区沿线单位全部建立团组织,港口热电团委被授予“省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全区团建工作呈现主动发展态势,已新建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95个,团员总数3700多人。三是逐步渗透,层层推进。注重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培养选树典型,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集体和个人受表彰比例。2004年以来,共推荐省红旗团委创建单位1个,红旗团支部1个,青年文明号2个;市红旗团委1个,团支部2个,青年文明号6个;省、市级先进个人6名。在尚未建立组织的大企业,通过推行青年工作联系人制度、建立青年企业家俱乐部等形式,淡化政治色彩,突出服务功能,将团的理念渗透至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和管理高层,团的工作主动性不断增强。
二、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努力构筑团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强化服务主线。全区团组织已逐渐从单一的党团组织向多元的社会中介组织转变,由“管理为主、服务为辅”逐渐转变为“服务为主、管理为辅”。我们将团的日常工作细化为12项服务项目,围绕典型选树、创新创效、技能提升、人力资源等主题,开展文明号创建、岗位创效活动,主动与企业文化融合。为满足企业青年继续学习的愿望,举办
多期培训班,开展知识讲座、读书活动,为求知提供方便。为激发企业团组织活力,提高企业支持力度,团区委推行“团费返还制”,凡拨付团组织经费的企业,三年全额返还上缴团费,用于活动经费补充。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建立联系片、联系点制度,明确书记作为辖区联系人,主动介入辖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团建工作。对较大规模企业,采取“属地”与“直属”互补模式。对创业中心和出口加工区的企业,由创业中心总支部和加工区团工委负责管理。同时,全区共青团系统不论隶属关系,均可参加属地团组织的各项活动。隶属关系的调整,不仅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中团的工作,而且也丰富了企业团组织参与交流学习的机会。三是拓展交流平台。为加强团组织间的相互交流,团区委建立沿江青年博客网,统一用户名和密码,全区团组织共同维护。建立团干部MSN交流平台,采用即时通讯方式,在互联网上处理团的事务,答复团的事项,开展团的讨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三、贴近企业,创新载体,切实发挥团组织的作用 一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企业青年的思想教育,努力提高青年的政治素质,架构青年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近年来,团区委给每个新建团支部赠送一面团旗,赠一套读本,建一套资料;同时,企业团组织也做好“三个一”:即授给每名团员一册《团章》、一本《团员证》和一枚团徽。在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中,团
区委集中购买读本500册,免费发放给企业团组织,以专家授课、演讲比赛等形式,推动教育的深入。2004年以来,有82名青年申请入党,其中经团组织推优入党的12名。二是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目的,设计各种主题文化活动,活跃青年文化生活。团区委牵头建成12家读书站,部分还设有健身室、网络阅览室,全部免费开放,其中1家被团中央授予“优秀新世纪书屋”。定期开展“新书推荐”、读书论坛、演讲比赛等学习活动,鼓励青年入站学习。举办青年文化艺术节,策划外来务工青年集体婚礼、读书周、电影周等版块,将文艺演出、露天电影、读书活动送进企业。组织体育赛事,先后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赛、羽毛球赛等各类赛事8场。三是发挥人才培育功能。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广泛开展“双争”活动、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联合劳动局、经发局开展厨艺、焊接、美发、餐饮服务、车工等项目技能比武,全部比赛由非公有制企业承办,近200名选手中90%来自非公有制企业。动员企业团组织围绕文化建设、效益提升和青工成才、技术革新等任务,切实发挥突击队作用。港口热电青年突击队,主动承担节假日、抢修和生产高峰期的突击任务,为企业赢得巨大经济效益。采取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和合理兼职的方式,帮助企业选配领头人。目前,企业团干部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35%,大专占46%,中层管理人员及以上
超过80%。四是发挥组织动员优势。团区委推出“青年文明示范街”创建活动,以美食、汽车销售企业为基本创建单位,动员和组织青年参与文明创建,开展文明服务,最大可能地展示企业形象和城市形象,企业对团组织的需求欲望被最大地调动。同时,团区委启动青年车友会和青年卡项目,汽车4S店开展车友自驾、服务优惠、咨询讲座等服务,餐饮休闲企业为青年餐饮、娱乐消费提供优惠。
第五篇: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推进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推进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秀洲区高照街道高桥社区成立于2007年9月20日,辖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已建成小区1个,多层住宅113幢,共2847套;现常住人口1471户,4130人,流动人口2850人,集聚了新塍镇的火炬村、陡门村、大通村、富园村及高照街道的高家桥村、荫家桥村、新义村和陶泾村等8个行政村的全部或部分村民。自2008年起,社区党支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凝心聚力、服务居民”为主题,将强基固本与服务居民内容有机结合,通过优化组织设臵、改进教育方式,打造党建特色、丰富活动载体,促进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的构建。
一、背景缘由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党组织的社会职能逐步趋向多样化。高桥社区也身在其中。
高桥社区党支部共有党员27名,其中女党员12名,流动党员1名;50周岁以上党员6人,35周岁以上党员6人,35周岁以下党员15人;初中以下党员5人,大专以上文化党员22人。同时在高桥社区还居住着来自八个行政村支部的105名党员。
从社区支部管理而言,一是组织设臵模式的局限性导致城乡一体新社区党组织对党员“看得见管不着”。目前,村级党组织设臵模式主要采取以行政村为单位设臵党支部这种方式。由于受原居住地与城乡一体新社区在利益分配上的不平衡,大部分党员不愿意转接党员 关系。导致社区党组织对居住地党员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二是党员队伍的流动性导致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对党员“管得着看不见”。征地拆迁之后,原居住地党员都分散到拆迁安臵小区,生活在社区,与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的接触明显减少,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在对他们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三是党员主体意识的缺乏性导致党员在城乡一体新社区“有身份亮不出”。由于集聚传统的邻里关系、村组关系被打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
二、基本做法
面对城乡一体新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桥社区党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深入调查研究,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的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初步探索了“城市与农村相结合,村与社区相结合,实行居住地和组织关系所在地双重管理、双向作用”的“1+8”党建新格局。
一是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实现管理体制新突破。2009年12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高照街道党工委牵头,在新塍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高桥社区“1+8”党建联合委员会,由高照街道党工委和新塍镇党委分管领导担任党建联合委员会主任,高桥社区和8个行政村支部书记担任委员,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兼任秘书长。党建联合委员会负责协调“1+8”党建工作,定期召开“1+8”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商讨相关工作,解决社区和村协调中的重大问题,推进社区和村的党建工作。
二是巩固基础,务实创新,实现管理模式新突破。为实现“城乡 一体”新社区的规范化、常态化管理,“1+8”党建联合委员会制定了制度,规范服务,并实现制度上墙、落实到位。一是建立了“1+8”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高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8个行政村党组织共同参与,通报和交流成员单位党建工作情况以及其他重大事项,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增进党建工作的合力。二是建立了党员议事制度,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由社区党员代表按照有关议事规则、程序和要求,参与社区党务、社区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三是建立了党员发展联培制度,社区向村推荐优秀村民,作为村级入党积极分子对象、村级后备干部的人选等。实现社区居住地党员的联合教育、培养、管理。四是建立了关爱党员制度,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党员成长进步,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
三是创新载体,典型示范,实现发挥作用新突破。社区党支部紧紧依托党建联合委员会这一组织,在做好党员教育管理的同时,根据社区自身特点,把党建工作融入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引导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项社会管理。针对社区居民都是从农民转型而来这一实际,从服务居民入手,积极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集聚、搬入新居,在生活上都会碰到一些难事,这些看似小事,但也关乎民生。为此社区党建联合委员会自觉转变观念,根据党员的特长及所从事的行业,成立了社区党员便民服务队,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水电、家电维修。“我家的水龙头坏了,能否帮助修一下?”只要一个求助电话,便民服务队老杨就会及时赶到现场,并尽快加以修复;党员陈仲坤是便民服务队家电维修员,在居民眼中是个热心人,谁家里碰到家电维修问题,只要他知道,基本上都能不出户帮你修复。几年来社区服务不断向社区各领域延伸。在社区党员志愿者的带领下,社区广场排舞的兴 起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在社区志愿者的带领下,社区治安群治群防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社区志愿者的带领下,社区法律道德教育更加深入人心。针对社区居民都是从农民转型而来这一实际,从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入手,努力构筑和谐社区。小区房屋维修是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也是制约和影响社区社会管理的难题,还是社区不稳定的隐患点。在争先创优活动中,社区党支部不等不靠不推不拖,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的作用,从房屋维修现场察看到房屋维修价格确定,从房屋维修监督到房屋维修验收,全程阳光操作,既解决了200多户居民的后顾之忧,也为社区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几年来社区支部坚持注重民生、民意,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为民办实事。建立了秀洲区社区第一个一站式服务大厅,方便居民办事;建立了嘉兴市养老服务示范站,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统筹协调建起了高桥农民公园,为居民业余生活提供了活动场地;建立了社区殡葬服务站,为居民创设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主要成效
“1+8”党建联合委员会建立至今,切实落实机制、发挥党员作用,产生了短期效应和长远影响。
从短期效应来说:一是通过“1+8”党建联合委员会这一新社区基层党建模式的创建,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居住地党员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居民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可;二是通过“1+8”党建联合委员会这一新社区基层党建模式的创建,有效地丰富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内涵,对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的党建工作经验;三是 “1+8”党建联合委员会这一新社区基层党建模式的创建与运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之积累的工作经验具有创新性。
从长远影响来说:一是建立健全社区全体党员网格化管理的运行网络,通过“1+8”党建联合委员会,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活动小组,党员志愿者队伍等,强化了对党员的管理。二是建立健社区全体党员学习教育平台。在青年党员中建立QQ群等网络沟通交流平台,老党员采取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定期传达党组织的活动安排,组织党员进行学习,推进社区和村党建工作联合开展。三是建立健全党员关爱机制。加大党员关爱力度,政治上关心党员成长进步,生活上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社区党组织随时掌握社区内党员生活状况,及时联系党员所属党组织,协同所属党组织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员“五访”制度。四是建立健全党员参与社区管理体系。根据党员的职业、行业特点、个人爱好和服务支援,组建形式多样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文明督导、医疗保健、家电维修、治安巡防、法律咨询、科普知识宣讲等服务活动。
高照街道高桥社区党支部
2011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