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年度课改实验总结

时间:2019-05-15 14:1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年度课改实验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年度课改实验总结》。

第一篇: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年度课改实验总结

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年度课改实验总结

古定小学荣幸地被选定为首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及教师用书可行性实验研究》实验样本校,自200*年秋季起,全校一年级8个班478名学生开始使用人教版体育实验教材。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观察和探索,主要的体会是:教师教得顺,学生学得欢。现将我校一年来参与实验工作的情况小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以新的课程理念去领会新的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实验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精神的具体体现。迅速把握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和新教材的特点,是顺利开展教材实验的前提和基础。我校承担课程改革体育学科的实验任务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积极选派了两名体育教师多次参加了市、区教委举办的课程改革实验教师培训班,XX年3月我校苏娟老师参加了玉林市《国家课程标准改革征求意义》会议,参与讨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同年8月还参加了人教社举办的全国体育与健康骨干教师培训会议。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经过学习,更新了教育观念,增强了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制和紧迫感。在新教材实验中,做到以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去领会新的课程的总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目标,并以此去指导教学。

二、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新教材实验给我们创造了一种机遇。实验教材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课堂学习与课外的自主活动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使学生在参与运动过程中,学到了一定的运动技能,同时身体、心理健康和社会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非常重要,但也要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如在“模仿性走”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儿童的身心特点、兴趣等,创设了“动物园”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头戴各种小动物和各种人物(老人、青年、小孩)的头饰,唱着“动物园里动物多,大象、狮子、小白兔,动物多得数不清,小动物们真可爱,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小朋友们都喜爱。”的儿歌,分散或结伴欢快地走进“动物园”,在“动物园”里与各种“动物”自由的嬉戏、与“游人”愉快的游戏,凭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和想象、创造,模仿各种动物、各种人物走路的动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参与活动的兴趣,学到了一定的知识,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又如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时,先向学生讲清动作的方法和要求后,引导和启发学生利用废旧报纸进行有创想性的练习,比如摆设各种图形,如跳过一个长方形、跳过一个正方形、连续跳过多个相隔一定距离的长方形比赛等游戏活动,使学生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发展了学生的协调性和弹跳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有权利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动机,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养成健全的人格。如在进行“障碍接力跑”教学时,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障碍物,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行设计障碍物摆放的顺序,自定障碍物的高度和宽度,自行组合合作比赛的伙伴,并允许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确定本组的比赛方案(障碍物的顺序、小组成员间的排队顺序、交接棒的方式等)后再进行比赛。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能使每人都有获得胜利的可能,都可以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在进行“抛、掷轻物体”教学时,改变了过去程式化的练习方法,采用游戏的教学形式进行,引导和启发学生把报纸折成小飞机或揉成纸团进行“放飞机”和“打雪仗”等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抛、掷动作,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愉悦了学生的身心,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教学评价中,改变学习成绩只由体育教师评定的方法,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小组评价,教师根据平日观察和必要的测试,参照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估做出综合性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把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看得比一次绝对性的“好成绩”重重要。评价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每个学期末,参考教师把书中的“一年级体育课学生学习成绩评价表”发给学生,讲明评价方法,让学生进行自评和组内评价。学生感到很新鲜,都能认真地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表现进行很公正的评价。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使学生能充满自信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新教材实验的成效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重新审视了学生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精心设计教向精心设计教与学转变,由重在技术、技能掌握的教学向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由注重终结性的评价向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己评价和互评转变。大胆探索,边实验,边总结,边反思,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即:集中明确课的学习目的→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按照学习内容的要求在小组内互帮互学→教师巡回指导→组织各个小组进行效果展示→发现不足→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正→学生改进学习→实践与应用。),课堂面貌发生了变化,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领域,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00*年8月26日至27日,我校老师在玉林市课程改革体育教师培训班上为教师们讲了《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体育教学方法》等两个专题;同年10月何立等两位老师为玉林镇全体中小学体育老师上了示范课;200*年11月29日至30日,玉林市以我校为点,召开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体育学科研讨会,何立等两位老师给全市实验教师上展示课,课后两人又代表玉州区分别在会上发言进

行了经验交流,得到了自治区课改专家的高度评价。200*年1月,我校体育老师撰写的课改论文分别获得了玉州区课改论文评比一等奖和三等奖。200*年2月有的老师参加了广西课改实验地方课程教师用书的编写会议,并承担“走”、“跑”和“集合”等内容的26个案例的编写工作,并于3月被选拔为玉州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心组成员、体育学科组副组长,200*年5月成为玉林市课改中心组成员;200*年5月21日,广西师范大学、玉林师院等20多位教授、讲师等到我校指导,何立老师为专家上了课改体育课。200*年5月,苏娟老师被聘请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及教师用书可行性实验研究》”课题组成员,我校被确定为总课题的实验样本校。200*年6月11日,苏娟老师在玉州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讨会上,代表玉州区体育学科组进行发言。200*年6月12日,何立老师代表玉州区参加玉林市课改讲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代表玉林市准备参加广西200*年10月在桂林市举行的课改讲课比赛。200*年7月,实验老师承担了玉州区校本课程体育学科一、二年级各6个教材内容的编写工作。

四、存在问题和困难

1.实验教材的教具、学具等资源配套不足,“小学生广播体操(一)”没有录音带,影响和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2.场地小班数多,实验班学额过大,教师组织教学比较困难,部分学生照顾不到。

3.课改专家到课堂现场指导过少,教师集中学习的机会不多,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水平提高不快。

这些问题和困难在实验阶段存在是难免的,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从教育思想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做到“边实验,边总结,边提高”,围绕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教育科研,使我们的课改工作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收获。

第二篇: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

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课改实验总结

范文作者:佚名范文来源:不详范文栏目:学校工作总结收藏本页

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课改实验总结

古定小学荣幸地被选定为首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及教师用书可行性实验研究》实验样本校,自200*年秋季起,全校一年级8个班478名学生开始使用人教版体育实验教材。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观察和探索,主要的体会是:教师教得顺,学生学得欢。现将我校一年来参与实验工作的情况小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以新的课程理念去领会新的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实验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精神的具体体现。迅速把握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和新教材的特点,是顺利开展教材实验的前提和基础。我校承担课程改革体育学科的实验任务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积极选派了两名体育教师多次参加了市、区教委举办的课程改革实验教师培训班,XX年3月我校苏娟老师参加了玉林市《国家课程标准改革征求意义》会议,参与讨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同年8月还参加了人教社举办的全国体育与健康骨干教师培训会议。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经过学习,更新了教育观念,增强了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制和紧迫感。在新教材实验中,做到以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去领会新的课程的总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目标,并以此去指导教学。

二、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新教材实验给我们创造了一种机遇。实验教材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课堂学习与课外的自主活动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使学生在参与运动过程中,学到了一定的运动技能,同时身体、心理健康和社会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非常重要,但也要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如在“模仿性走”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儿童的身心特点、兴趣等,创设了“动物园”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头戴各种小动物和各种人物(老人、青年、小孩)的头饰,唱着“动物园里动物多,大象、狮子、小白兔,动物多得数不清,小动物们真可爱,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小朋友们都喜爱。”的儿歌,分散或结伴欢快地走进“动物园”,在“动物园”里与各种“动物”自由的嬉戏、与“游人”愉快的游戏,凭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和想象、创造,模仿各种动物、各种人物走路的动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参与活动的兴趣,学到了一定的知识,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又如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时,先向学生讲清动作的方法和要求后,引导和启发学生利用废旧报纸进行有创想性的练习,比如摆设各种图形,如跳过一个长方形、跳过一个正方形、连续跳过多个相隔一定距离的长方形比赛等游戏活动,使学生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发展了学生的协调性和弹跳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有权利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动机,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养成健全的人格。如在进行“障碍接力跑”教学时,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障碍物,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行设计障碍物摆放的顺序,自定障碍物的高度和宽度,自行组合合作比赛的伙伴,并允许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确定本组的比赛方案(障碍物的顺序、小组成员间的排队顺序、交接棒的方式等)后再进行比

赛。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能使每人都有获得胜利的可能,都可以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在进行“抛、掷轻物体”教学时,改变了过去程式化的练习方法,采用游戏的教学形式进行,引导和启发学生把报纸折成小飞机或揉成纸团进行“放飞机”和“打雪仗”等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抛、掷动作,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愉悦了学生的身心,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教学评价中,改变学习成绩只由体育教师评定的方法,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小组评价,教师根据平日观察和必要的测试,参照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估做出综合性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把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看得比一次绝对性的“好成绩”重重要。评价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每个学期末,参考教师把书中的“一年级体育课学生学习成绩评价表”发给学生,讲明评价方法,让学生进行自评和组内评价。学生感到很新鲜,都能认真地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表现进行很公正的评价。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使学生能充满自信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新教材实验的成效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重新审视了学生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精心设计教向精心设计教与学转变,由重在技术、技能掌握的教学向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由注重终结性的评价向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己评价和互评转变。大胆探索,边实验,边总结,边反思,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即:集中明确课的学习目的→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按照学习内容的要求在小组内互帮互学→教师巡回指导→组织各个小组进行效果展示→发现不足→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正→学生改进学习→实践与应用。),课堂面貌发生了变化,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领域,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00*年8月26日至27日,我校老师在玉林市课程改革体育教师培训班上为教师们讲了《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体育教学方法》等两个专题;同年10月何立等两位老师为玉林镇全体中小学体育老师上了示范课;200*年11月29日至30日,玉林市以我校为点,召开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体育学科研讨会,何立等两位老师给全市实验教师上展示课,课后两人又代表玉州区分别在会上发言进

行了经验交流,得到了自治区课改专家的高度评价。200*年1月,我校体育老师撰写的课改论文分别获得了玉州区课改论文评比一等奖和三等奖。200*年2月有的老师参加了广西课改实验地方课程教师用书的编写会议,并承担“走”、“跑”和“集合”等内容的26个案例的编写工作,并于3月被选拔为玉州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心组成员、体育学科组副组长,200*年5月成为玉林市课改中心组成员;200*年5月21日,广西师范大学、玉林师院等20多位教授、讲师等到我校指导,何立老师为专家上了课改体育课。200*年5月,苏娟老师被聘请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及教师用书可行性实验研究》”课题组成员,我校被确定为总课题的实验样本校。200*年6月11日,苏娟老师在玉州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讨会上,代表玉州区体育学科组进行发言。200*年6月12日,何立老师代表玉州区参加玉林市课改讲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代表玉林市准备参加广西200*年10月在桂林市举行的课改讲课比赛。200*年7月,实验老师承担了玉州区校本课程体育学科一、二年级各6个教材内容的编写工作。

四、存在问题和困难本 文 摘 自教育资源 网—www.xiexiebang.com

1.实验教材的教具、学具等资源配套不足,“小学生广播体操(一)”没有录音带,影响和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2.场地小班数多,实验班学额过大,教师组织教学比较困难,部分学生照顾不到。

3.课改专家到课堂现场指导过少,教师集中学习的机会不多,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水平提高不快。

这些问题和困难在实验阶段存在是难免的,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从教育思想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做到“边实验,边总结,边提高”,围绕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教育科研,使我们的课改工作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收获。

第三篇:大胆实践 勇于探索 推进课改

大胆实践 勇于探索 推进课改

我校作为福建省首批课改实验学校,2002年投入了这场前所未有、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中,至今已经六年多。这六多年来,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推进课改”的改革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探究。课改使我们在一线的广大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我校教师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现在回想近三年来艰难探索的历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如果说我校的新课程改革有点成效的话,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就是立足学校,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解决学校在课改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为此,我校改变了传统教研“等”(等专家指导)、“靠”(靠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被动现象,提出了“向教研要质量、向教研要发展”的口号,结合学校的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切实提高了教师教学研究和解决问题和能力。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理论学习”与“资料收集”相结合。学校每年为教师们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新课程丛书、教育刊物和教学光盘,为教师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要求教师勤学习、勤作学习笔记,收集资料要广开渠道、内容丰富,并具有实用价值。为了拓展教师学习的空间、丰富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学校建立了教师电子备课室,配置了13间简易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在网上备课的同时随时进行资料查阅,做到优势互补。

2、“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学校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为教师提供来大量外出学习的机会三年来共派出153位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要求凡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要结合学习内容在校内进行讲座或者开移植创新课。三年来,我校共有9位教师在全市小学教师业务培训会、骨干教师培训会上开讲座。学校先后派出苏慧、王小平、俞丽华等12位教师参加全国、省、地、市课堂教学评比及说课、片断教学及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教师在市级开课达26人次;在南平市开课5人,与此同时,学校还定期地邀请一些教育专家,如:王永、张文质等来校讲座、听课和评课,为教师们传金送宝,帮助教师更快地成长。

3、校本教研,骨干来引领。我们学校有省级骨干教师4人,地级骨干教师21人;市级骨干教师31;学科带头人10人。这些老师积累了丰厚的教育经验,有极强的教科研能力,我们组织起这些校内“专家”,发挥这些老师的作用,通过开设讲座、上示范课,与青年教师结队帮扶,由他们引领教师们不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共同推动课堂教训效益的提高。

4、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十分重视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暑期、每周教工会议、教研活动时间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活动内容有学纲领性文件、观看光盘和录像、上研究课、实验课和汇报课,集体备课、说课和评课、疑难问题探讨、举办教学论坛等,做到学习人人主动参与、有内容、有记录、有时间和质量保证,从而更新了教师们的教育思想,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使教师们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促进了教师运用新理念,用好新教材,研究新策略,优化课堂教学,为课改的顺利进行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5、以立项的课题研究和问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目前我校市级以上课题共12个。分别是国家级1个,省级3个,南平市级3个,市级 5 个。从资料的收集到课题的论证,到最终的课题成果汇报,课题组成员都要全程参与。每学年进行一次课题研究资料验收展评及成果总结交流活动,既要将不同课题组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又要在同一课题中的所有研究成员中进行纵向比较,成功地实现学校教科室对课题的有效督导与管理。

6、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积极开展“四子”活动,引导教师拔尖。(1)请专家会诊,“开方子”。请专家学者帮助教师进行自我分析,制定扬长避短的措施,选准突破口,造就新能力,形成新风格。(2)搞对外展示,“搭台子”。每学年学校都要定期举办一场对全市小学教师开放的教学观摩活动,每次至少都要安排10位教师登场亮相,此外,还有不定时地为来访的领导、专家或兄弟单位的教师上课或开座谈会。这些展示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交流、锤炼提高的空间,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3)鼓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授,“带弟子”。学校有计划地安排老带新工作,并将传帮带工作落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年轻教师在老教师的“导”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层次,增强自身能力。(4)把好苗子,“压担子”。随着我市教育系统人事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近年来进入我校的教师均是从乡镇学校竞聘进城的,他们都是素质较高、潜力较大的年轻教师。为此,学校对他们都放胆使用,让他们挑重担,增长才干。

7、反思总结——提升教师素质、推广教研成果的必由之路。学校将教学反思列为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要求教师课课有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总结,并将其中的精彩撰写成教育案例,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撰写一篇教育案例、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学期末学校都定期举办教师论坛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至今,已有90多位教师成功地登上了讲台,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成功、失败、困惑、问题与大家一同交流、探讨,一同分享和改进。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校级优秀教育案例、论文评比活动,将从中择优推荐到教育刊物上发表并参加教研中心的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三年来,学校教师所撰写的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37篇,在各级获奖157篇。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三、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务实,重实效

1、我校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在宏观上体现管理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微观上,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

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肄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要提前两天备课。坚持写教后记。授课后及时记载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

4、重视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坚持单周备课,双周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按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单纯依赖教参,备课就缺少源头活水。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一节课存在问题的解决。

四、开发校本课程,整合教育资源服务新课程。

1、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校主动树立了新的课程资源观,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的课程提供环境。学校除了进一步开发了传统的知识性课程,如校内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室、校园文化建设、各种非正式课程等方面外,还经常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捕捉社会热点及大家关心、感兴趣的人与事,开展各种主题的国旗下讲话、班队会活动、红领巾广播节目、各种专栏、板报设计评比活动等,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从多渠道、多角度汲取信息,得到更多、更全面的教育。校外课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校充分利用社区、家庭及乡村的教育资源,如博物馆、光荣院、纪念馆、城村德育基地、共建单位、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等,将有利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学校常以少先大队或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义务劳动和慰问演出,到共建单位(交警大队、消防大队、空军场站)参观或观看演习,到景区游览,特别是学校每年都要组织五年级学生到对城村德育基地开展为期3—4天的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有上课、听讲座、学习劳动技术和才艺(学编草鞋、学结绳、学泥捏、学沙雕、学茶艺)和体能训练等。同学们8人一小组,同住、同吃、同学、同乐,真是其乐融融,收益甚多。通过这种集中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增强了体质,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求异创新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武夷山是世界双遗产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古代文化极其丰富,民俗风情十分浓郁,代代相传,源远流长。为此,学校结合当地和本校的实际,学校先后组织校外有关专业人士及校内教师创编了《武夷风情》、《古诗赏读》。《武夷风情》共有6册,每个年级一册,内容丰富,图文并貌,浅显易懂。《古诗赏读》共有2册,1-3年级一册,4-6年级1册,每个年级内容各异,由短到长,由浅入深。学校每周安排2节课,分别《武夷风情》、《古诗赏读》各1节,做到有课时、有师资、有备课、有教研、有考核、有评价。学校还成立了小记者队,常深入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在活动中的所看、所思、所闻、所感编成了《小记者在行动》一书或所写的文章常刊登在校报《浪花》上,成为学生十分喜爱的阅读材料。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让课程改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学校的办学特色也日益凸现,办学实力越发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课改伴随着我们走过了整整六年,不可否认课改让我们体会到艰辛、挥洒过汗水,也存在着一些困惑、问题、甚至矛盾,但更多的是让我们品尝到成功和愉悦。课改给学校办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获得省文明学校、省教工之家、省课改先进集体等团体荣誉和奖项32项;课改让老师茁壮成长,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不断优化,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获奖258人,在武夷山市“人寿”保险杯知识竞赛中,我校学生连续夺冠。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艰苦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 “三方” 的联合行动及默契配合。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将坚持在反思中改进,在秉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课改路必定越走越顺,越走越宽,武夷山实小的教育必将迎来鲜花盛开、清香满怀的春天!

第四篇:科学规划,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成效显著 课改总结

科学规划,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成效显著 ——宜宾市一中新课程改革阶段工作汇报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部署,从2010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我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省级样本学校,秉承教育实验和教育改革的优良传统,深入贯彻《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在总结和继承我校优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本着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的目的,三年来,全面落实高中新课程,坚持科学规划,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整合资源,认清现状,正视新课程改革

早在2002年9月,为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我校就出台了《宜宾市一中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其中,文科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为:“创设情景 激学导思 引议释疑 点拨提高 精练强化;”理科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为:“创设情景 设疑引探 辩疑解难 释疑巩固 精练强化。” 2008年始,引入中央教科所韩立福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行动研究”,成为该课题实验校。《宜宾市一中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和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行动研究”的有效实施,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我校积极面对新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理清现状,首先着力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树立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继续学习的学习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和开发者的角色意识。同时,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新的师生关系,学校要求教师尽快完成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还努力做到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使学生从“被逼”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变得爱读书、爱学习。

二、精心准备,科学规划,迎接新课程改革

(一)成立领导小组,强化引领监督。

高中新课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只有建立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的学校管理 制度和运行机制,才能保障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为此,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伍小兵为组长的“宜宾市一中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由下设的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新课改工作。同时,成立了以分管教学副校长黄滨为组长的“宜宾市一中课程改革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由省、市级骨干教师组成,其主要职责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级课改培训,管理新课程的日常工作,开展与课程相关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听巡课,对课程实施进行评价,定期进行反思、总结等。

(二)加大宣传力度,奠定思想基础。

为了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凝聚合力,学校整理编印了高中新课改相关资料,适时有效地开展宣传工作。

1.广角度、多渠道宣传。从对教师、社会、家长、学生等角度,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深入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阶段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良好校内外氛围,及时了解意见和建议,争取全社会和全校上下理解和支持新课改。特别是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新课程在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新变化而引发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了解新课程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和挑战,掌握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2.搭建学习宣传平台。通过《教学参考》、宣传栏等不断刊登课改信息,供大家学习参考,并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通过各级各类各层次的高中课程改革会议以及家长会与校本培训会等,加深教师、家长和学生对高中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在校园醒目的地方悬挂与课改有关的条幅标语;定期出有关新课程活动的展板等营造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浓厚氛围。

(三)制定实施方案,提供制度支撑。

为了使新课改工作更加扎实有序,在学习借鉴、集体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制订了《宜宾市一中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同时,制订了《宜宾市一中新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宜宾市一中学生选课指导方案》、《宜宾市一中学分制实施方案》、《宜宾市一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宜宾市一中教师教学评价方案》等。这些方案的出台使学校高中新课改工作早日迈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四)全员培训学习,促进知行统一。

面对新课改,教师怎样才能尽快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真正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这是每所学校必须正视的 问题。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面向全体教师,突出实验教师’;‘岗位培训与岗位自学相结合’”的原则,我校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和拟任课改年级全体教师参加了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研修,参观考察、培训检测等方式,教师们加深了对新课程背景、目标和任务的认识,更新了教学观念,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也随之而提升。

2009年9月以来,我校主要开展了以下一些校本培训工作:一是搜集先行课改省、市、区课改资料,组织人员分析研究,编印成半月一期的《教学参考》和《宜宾市一中新课程改革校本培训教材》分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同时,各备教研组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标”,努力领会其精神实质,通过反思以前教学的成败,早日确定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二是教学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师参加“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专题研讨会”,赴山东、江苏等课改先行地区学习考察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这些方式,做到对新课改的理论与实践工作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三是于2010年4月举行“宜宾市一中高中课改培训班开班典礼”,并聘请课改专家、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朱德全教授作题为《高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论纲》的专题讲座;2010年7月,外聘课改专家(山东省德州一中校长、骨干教师等)举办专题讲座。四是2012年8月,外请昌乐二中专家一行到学校就优效课堂建设作指导。五是于2010年6月下旬至2013年7月下旬,多次集中组织老师参加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参训教师参加市、校组织的新课程知识考试均取得合格及以上成绩。

三、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实施新课程改革

(一)搭建载体,稳步推进。

1.强力推进“学案导学”。“学案导学”是我校实施新课改的重要抓手,作为职能部门,教科处认真落实学校“学案导学宜宾第一”工作要求,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导学案因学而异,学校要求教师在充分研究课标、分析教材和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设计”;导学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并不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基于此,学校要求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求教师进行有效的“激励”。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的“无为而教”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目前,我校“学案导学”工作有序推进,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各位教师基本做到了使用“导学案”教学,为下一步的深入推进工作 打下了基础。

2.认真落实“优化课堂教学行动计划”。在宜宾市教育局组织的检查中,专家组给予我校的《课堂教学主要问题分析与对策报告》“内容具体、翔实,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分析透彻,具有较高的操作性,是指导优化课堂教学行动的重要参考”的评价;给予我校的《优化课堂教学参照指标》“指标制定科学、合理、详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我校发挥了“新课改样板校”的榜样示范作用。

除此之外,作为落实新课改的重要的载体,我校课改年级的小组学习制度稳步推进,已经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二)建设优效课堂,提高学习效益。

新课改的理念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校积极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模式——优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小组建设。

(1)分组方式(含小组人数、人员结构、座位编排等)。

(2)小组培训(含培训的具体内容、组长职责、要求、方式、目标,建立怎样的培训制度等)。

(3)小组活动(含课前、课中、课后小组活动的要求、组织形式、监控、目标、评价方式等)。

(4)加强小组建设的其他方式。第二部分:导学案编制。

(1)导学案格式(含目标表述、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堂检测、课后巩固训练等的具体编排格式、表述方式等)。

(2)预习案包含的主要内容,质量要求,目标。(3)探究案包含的主要内容,质量要求,目标。

(4)导学案质量监控(含完成时间、讨论修改要求、质量保障手段等)。第三部分:课堂教学。1.课前预习。

(1)导学案发放时间、对学生的要求。(2)预习时间安排。

(3)预习案批阅检查时间及方式。

(4)对预习中存在问题及新生成问题的处理方式及时间安排。2.课堂学习。

(1)目标的展示、问题情景的导入形式,学生情绪的调动要求。(2)教师讲授(含讲什么、怎么讲、讲多少,如何收集课堂反馈信息、对反馈信息的处理方式,讲授最高时间限制等)。

(3)学生学习(含自学内容、要求、方法、检查,小组讨论内容、要求、组织形式、检查,时间最低限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组织、活动要求等)。

(4)展示点评(含展示学生的选择,展示方式、要求,点评学生的选择、点评方式、要求,这一过程中对其他学生的要求、教师的活动及作用,时间控制等)。

(5)课堂小结(含教师对学生展示点评后已基本解决问题的小结、巩固的要求,学生展示点评后仍未解决或未解决好的问题的分析、指导方式等)。

(6)课堂检测(含检测内容、要求、检查、反馈、处理方式等)。3.课后巩固拓展。(1)巩固复习要求。

(2)作业的选择与布置、时间最高限制。

(3)作业批阅检查要求、对作业中存在问题的处理。

优效课堂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并初见成效。如今的课堂,面貌焕然一新。观念更新了,模式改变了,角色转换了,气氛活跃了,效率提高了。

(三)全面实施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普通高中学生按要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得相应学分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为保证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序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我校制订了《宜宾市第一中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试行)》。根据方案的要求,2010年9月、2011年9月、2012年9月,高2010级、高2011级、高2012级学生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通过军训,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意志品质;全体学生利用国庆节假期,开展了调查了自己身边若干优秀学生的基本情况 的实践活动,在分析优秀成绩的取得与调查对象的道德品质及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的相关性的基础上,写出了调查报告。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了实践能力,服务社会与回报社会的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四)大力开设校本课程。

在实施新课改的背景下,我校努力开发建设好具有学校特色、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首先,各班组织学生根据需要和兴趣爱好自主报名,学校依据学生报名情况共开设八类(演讲、绘画、书法、舞蹈、音乐欣赏、篮球、实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此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编写并广泛学习校本系列教材。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读本》、《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科学技术普及读本》、《宜宾地理》、《宜宾历史与文化》、《中学运动队训练教材》、《翰海碧波》、《悠悠一中》、《走向明天的你》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使我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具地方特色,更能贴近学生实际,推动了学校的新课程改革,促进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再次,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获得学分的重要途径。我校有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良好基础。2001年始,根据省教育厅在省级重点中学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要求,我校随即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固定3个课时。学生研究课题300余项,学习成果参加全省展示,《真武山古庙群旅游开发的研究》获省教育厅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奖;开展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结合课程开设及课题研究成果,编写出版了两本校本教材:《研究性学习指导读物》和《研究性学习辅导读物》。

面对新课改,为了搞好我校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学校首先对教师做了研究性学习相关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了解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熟悉了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程序与方法,最大程度避免了盲目性。在教师的引领下,我校学生积极行动,开展了富有现实意义的、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如《通讯资费调查研究》、《关于旋螺殿建筑风格的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双锥体往上爬是为什么?》《火箭模型的制作及反冲原理在火箭模型中的应用》《企业如何踏“浪尖”——对“丝丽雅集团”的调查》,等等。

(五)积极执行学生学分认定和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根据《四川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办法》,学校制定《宜宾市一中学分制实施方案》,在学生修完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后,通过老师的考核,对成绩合格的考生,由任课老师给学生相应的学分,学校组成由教务处负责的任课老师参与的学分评定小组,确保学分认定工作公开,公正,真实,客观。综合素质评价首先由学生小组评定,然后由班主任审核,评定小组确定,公示无异议后填入学生档案。我校学分认定基本程序:

1.监督检查学分产生的全过程。包括学生出勤、检测考试命题、监考、阅卷、评分等。

2.公示学分。接受公众的监督举报并负责调查处理。3.认定学分并注册。4.建立学生学分档案。

此举将学生的学业水平评价落实在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全程跟踪,以发展和鼓励为宗旨,促进学生成长。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班级评价小组评价,全方位展开,发现亮点,肯定进步,促进成长。全面鉴定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六)积极推进教学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深切认识到,课改的关键在教师,重点在课堂,教师成长的决定因素在过程。

早在2006年8月,学校就出台了《宜宾市第一中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了“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切实做到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面对新课改,学校开展了系列推进教学研究的实践活动。

1.实行教师研究课制度。

为了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教学实践新路子,及时发现新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教师的参与意识,我校实行教师研究课制度,由教研组负责组织,各学科组精心设计导学案,在组内听课、评课交流的基础上,精选若干典型课例在学校展示,全校教师参与研究。三年来,我校已组织教师研究课250余节。教师们尽心设计教案、与学生一起建构课堂,课后积极开展自我反思,收到了良好的效 果。

2.开展教师赛课活动。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为了使新课改理念和教育观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校在2010年10月8日至10月28日期间开展了主题为“关注新课改,构建高效课堂”的第十四届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本次活动历时三周,是对我校教师近一年来学习新课程、运用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一次大检阅。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又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十六届教师赛课活动。活动中,各参赛选手落实新课程要求,认真备课,不仅备教材、备学生,而且努力将学生导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亮点较多,特别是突出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较好的发挥了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作用。

3.定期总结提炼制度。

在充分研究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借鉴先行地区的先进经验,课改指导小组牵头,备课组长配合,学科教师参与,通过定期总结提炼,建立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机制,总结出符合我校实际的各学科教学的基本范式。就学科教师而言,做到每两周上交一份能代表自己实施新课改水平的教学设计,每学月上交一份教育日志、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或教后记,等等。

我校举办的极富特色的教育教学科技活动展活动,就是对教与学行为以及新课改阶段成果的一次总结检阅。在新课改理念引领下,2011年第十五届和2012年第十六届更为引人注目。活动包括课例展示、授课思路说明及专家点评;论文、发明、制作等成果展示;专家报告;与专家分组交流等。其间,我们邀请了成都七中刘朝纲等省内知名教师到校指导。活动吸引了市内外许多同行前来观摩,给学校教师与外校教师的深度学习和交流搭建了平台。教育教学科技活动展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提升了教师的反思总结意识,是促进教师总结提炼的有效形式。

4.巡课督课制度。

校行政会成员,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学校成立课改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坚持听课巡课。学校有专门的优效课堂听评课小组,小组成员深入课堂听课,坚持适时反馈情况,保证有效沟通。

5.坚持导师助教制度。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促进新教师成长,使其尽快适应新课改。凡教龄未满三年的教师,由学校为其配导师,要求导师助教间每周相互听课不得少于2节或交 流不低于两次,导师要帮助助教尽快理解新课改,适应新课改,符合新课改。导师在帮助助教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提升,最终达成了导师和助教共同提升的目的。

6.课题研究制度,加强教师专业化水平建设。

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转变为教学实践的研究者,应从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出发,通过研究,达到解决问题、促进新课程发展的目的。对此,学校牢固树立“科研兴校,课改强校”的思想,以新课改为契机,加强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和具体教学问题研究带动新课改的全面展开。

四、成果丰硕,扬长避短,反思新课程改革

(一)取得的经验与成果情况。

1.初步构建了新课程的体系。新课程的实施最关键的是按照《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这是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依据。在开展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我们把落实高中新课程的计划作为贯彻和落实高中新课程的首要工作。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伊始,学校就制订了《宜宾市一中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严格遵循课程的计划节数来编制课程计划,同时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开设了校本选修课程、研究学习课程、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等,形成与国家课程计划相一致的课程结构体系,为顺利进行新课程的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2.创立了以课堂师生互动为基本点的优效课堂模式。我校在实施的过程中,把课堂互动作为切入点和实验点。广大教师在优效课堂模式引领下,积极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上进行相应的尝试与指导,开展学生的主体性的行为构建活动,促使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方式转变,建立多层次的学生活动的平台,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具体说明如下。

(1)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得到普遍推广。

导学案的编制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为教师和学生采用并接受。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以导学案为线路图,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教科处负责对上一年级导学案进行分类整理,供下一年级进一步完善提供素材,这种良性循环既保证了资源的共享,又会促进质量的进一步提升。(2)学生由习惯的被动学习开始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学生在学习中不再完全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积极投入课堂,主动去探寻和思考,不再是单打独斗的个人,而是有意识地加强与同学的合作与探究。课堂睡觉现象大幅减少,课堂气氛活跃,合作交流加强。

(3)教师由重“讲”开始重“导”。

在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正在悄然退出一中的课堂。无论是新授课、复习课,还是讲评课,课堂上出现更多的是教师通过精巧的设问、精到的点评,引领学生去感知、思考、探究。

3.逐步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新的课程改革不仅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更加促进教师反思与构建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较多的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师生关系由传统的“师道尊严”向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相长”转变,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情感体验,注意给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阐明观点的机会。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表现了宽容和帮助,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学习行为的自由度加大,在学会新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合作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4.教研气氛有了新的气象。新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强化了日常的集体备课活动,结合课程改革和有效课堂建设的需要,学校修订了《宜宾市一中集体备课规范》,进一步明确了集体备课的重点、时间、组织形式、具体要求、程序等问题。事实证明,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也是实现新课程提倡的同伴互助的方法途径。集体备课保证了备课质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的教学研究和教师校本培训的方式。集体备课激活了教师资源,开掘文本资源,营造了共赢氛围,培养教师了的团结协作精神,促进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

另一方面通过强化课题研究,带动新课改的全面展开。现学校有国家级子课 题3个,省级课题1个,省级子课题、市级课题10个。这些课题涵盖了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其中,省级课题《引领学生自主性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国家级子课题《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有效教学途径、方法的研究》以及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管理研究》均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紧密相关。参与研究人员达38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7%。通过课题研究和具体教学问题研究,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的明显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也随之提升。针对新课改2013年的高考,我们设立的高考研究制度,学校成立专门的高考研究小组,引领各学科教师积极研究《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等。这一富有创造性意义的举措,与时俱进,在既重视学生素养、学习能力的提升的同时,也刺进了学生高考成绩的提升。

5.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升。作为第一个课改年级的2010级在今年的高考中,在入口生源质量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因为有了新课改的指引,取得了辉煌成绩。本科上线人数2501人,上线人数再创全市历史新高;上线率66.2%,居全市第一名。重点本科上线443人,占全市近三分之一,提高率居全市第一名。硕翰学院(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班)文、理两个班的学生100%上重本线。本二上线1911人,与第二名学校本三上线人数相当,居全市第一名。回套生源入口,在入口全市前10名只有1名学生且排名仅居第10名的情况下,2013年高考有4名同学进入全市前10名,拔尖生提高率居全市第一名。回套生源入口,在入口优生极其匮乏的情况下,2013年高考有75人获得600分以上的高分,特优生提高率居全市第一名。高11、12级期末考试情况,与入口对照分析,均取得了显著进步。真实的数据充分说明,新课程改革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顺应了新形势下高考的需要,可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遇到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校通过实验不断地创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求发展,使新课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尽管如此,以下一些问题仍是我们必须直面的。

1.学校硬件和教师队伍建设尚有差距。

(1)硬件滞后,资金不足,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

①校园面积狭小,教室数量严重不足,制约了包括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内的诸多课程的学习。②学校实验用仪器不足,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③因资金的制约,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明显滞后。(2)教师编制不够,建设不足,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①生物学科、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师编制不够。

②校本培训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比较严重。

③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不高,专业性不够。2.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尚有待完善。

在教师管理上,如何切实做到以实践为基础提升校本培训要的质量?在学生管理上,如何保障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在教学管理上,如何真正树立开放、创新的教学管理理念,如何完善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研究与管理制度,如何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考评制度?所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3.课堂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比较严重。

就课改先行地区的情况来看,高考与高中课改不配套的问题突出,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也没有实质性变化;就教材来说,“偏与旧”的问题虽得到较好解决,但“繁与难”的问题并未真正克服;同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效果不佳使学生自我探究、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远未形成;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师主宰课堂的惯性思维使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变革教学行为。所有这些,给新课改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别无选择地站在了教育的理想与教育的现实之间,教育的理想带来了冲动,教育的现实带来了压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新课改工作,发挥示范性高中的资源与品牌优势,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为把我校尽快建成四川省乃至全国的课改名校而继续努力!

宜宾市第一中学校

2013年8月

第五篇: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 提高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水平

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

提高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水平

近几年来,针对出租房屋急剧增多和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大量涌入的情况,开发区综治部门大胆探索社会管理服务新方法,不断创新社会资源整合新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一、创新服务理念,奠定流动人口工作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深化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开发区一直把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关乎全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政治高度,区综治委把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到平安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考核当中,落实领导责任,明确工作目标,要求各级各部门全面认识流动人口在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高度重视和做好各项服务和管理工作,动员公安、劳动、工商、税务、计生、城管、房管、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部门和社会组织,转变观念,共同发挥职能作用,以人为本,把管理融入服务之中,先服务后管理,齐抓共管,实行属地管理和市民化管理,做到与常住人口同服务同管理,切实使流动人口融入城市、融入社区,实行与本地居民的和谐相处。有力地促进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创新工作内容,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体系 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举措,注重“以公平正义促和谐”,创新机制,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纳入“大综治”范畴。一是建立健全各级管理机构。开发区党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重要议程,作为政府牵头、部门参与的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来抓,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三专一制”。成立由综治办、街办及派出所三家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流管站,财政每年拨出专款支持流管站工作。返聘一名工作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退休民警作为流管站专干,街办选派一名干部负责,聘请三名责任心强的协管员协助流管站工作。同时,在辖区抽调80名治安积极分子,通过培训上岗,协助社区民警负责辖区内流动人口出租屋服务、管理、协调等工作。所属村、社区也建立了管理服务站,全区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管理机制。二是构建流动人口分类管理服务网络。按照“来有登记、走有注销”的原则建立“人户合一”制度。在流管站和各社区警务室设立登记办证点,对外来人员申报登记暂住证的,随来随办,对人员基本情况和生活、工作场所信息登记建档。组织社区民警村组、社区、企事业单位,按照“一组一图、一户一档”的方式,健全流动人口档案台账。即:以村组、社区小范围地段为基本单元,将其出租屋分布的平面图贴附在档案上,同时将每个出租屋建成专页,张贴该出租房屋照片,注明该户所有外来人口信息,登记造册,形成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合一的专门档案。确保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三是紧紧依靠用工单位、房主、治安协管员,落实治安管理制度和登记验证、值班巡逻、情况报告等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密各项管理制度。四是成立治安联防巡逻队,加强巡逻。要求广大居民群众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做好自己的事,牢固树立防范意识,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告,形成群众监督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管理手段,构建实时动态、覆盖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健全出租屋流动人口信息库。组织社区干部、民警、流动人口协管员对辖区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进行了全面清理登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截至目前,实有房屋、实有人口、实有单位调查采集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区1500户/7029间出租屋和13120名流动人口的相关信息全部纳入信息库,出租屋流动人口登记率达95%。并按“一户一档,一人一卡”的要求,建立了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信息档案,突出了管理重点,减少了违法犯罪。一是建立“人户合一”制度。在流管站和各社区警务室设立登记办证点,对外来人员申报登记暂住证的,随来随办,对人员基本情况和生活、工作场所信息登记建档,健全流动人口档案台账。二是建立滚动排查制度。社区民警带领协管员采用“滚动式”方法,每月对辖区用工单位、出租房屋开展一次入户调查走访,及时“登、销”暂住人口信息,做到不漏户、不漏人,确保信息鲜活有效。三是建立源头管理制度。以“谁出租、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为准则,与房主、业主签订流动人口登记和出租屋管理安全协议,同时与企事业单位、村组内保干部签订责任书,并将其纳入年终考核之中,督促其落实登记建档和综合治理措施,及时发现和控制违法犯罪活动。四是建立信息录入制度。以责任区为单位,社区和驻村民警按照“谁管理、谁检查、谁录入”的要求,对登记的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信息须在一周内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并开展检索比对工作,录入率达100%。五是建立重点盯防制度。对在办证中发现的无正当职业、无生活来源、形迹可疑及“两劳”释放人员等高危人员,社区和驻村民警做到一查一盯一管。一查,即现场走访调查高危人口的身份信息、关系人员,经济收入;一盯,即安排信息员,时刻盯住高危人口动向,发现异常举动,及时报告;一管,即对每名重点对象逐一成立由社区民警、居村委会干部、治保人员共同组成的管控帮教小组,落实责任,开展管控。

四、创新督查机制,搭建部门联动、群防群治的流动人口管理平台

为确保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区综治委和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督导工作,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方针,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积极为外来人员排忧解难,有效减少了辖区不和谐因素。一是街办社区坚持依靠居民群众与派出所的工作思路,将流动人口纳入居民自治工作的范围,落实治安承包责任,将居民巷道的治安工作承包到社区干部,并落实领导干部承包治安责任区制度,区综治办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出了问题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二是建立齐抓共管机制。开发区专门就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下发文件,制定了工作措施和考核办法,明确工作职责,细化了基层社区、治保组织、企事业单位内保人员的具体责任,定期对各部门、各基层组织工作情况实行考核,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出现问题的,在行政上、经济上、纪律上予以处罚,促使各级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参与,提高了整体工作合力。三是落实流动人口和出租房月报制度,对流动人口实行以治安、计生为主的综合性管理和服务。掌握流动人口的底数和变动情况,区综治办及时核查登记情况,对谎报、漏报、瞒报流动人口的社区予以处罚,年终考核不予评优。

二〇一〇年四月八日

下载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年度课改实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年度课改实验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积极实践 大胆探索

    积极实践 大胆探索 努力把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向基层延伸 中共我市纪委我市监察局 自警示训诫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我市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积极实践,大胆......

    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

    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陕西亚鑫餐饮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陕西亚鑫餐饮食品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01年6月,注册资金200万,拥有员工238人,是一家主要经营......

    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

    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2011年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要莹2011年8月9号到13号,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榆社县教育局举办的2011年特岗教师岗前培训。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我......

    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激发市容工作新活力[五篇范例]

    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激发市容工作新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

    小学课改实验总结

    小学课改实验总结近年来,不少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欣喜地感受到了广大教师极大的教育教学热情,教育观念的转变己初见端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

    实验小学课改专题总结

    实验小学课改专题总结 伴随着全区新课程建设的稳步前行,我校在课改方面做了积极主动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更好的推进我校新课程建设工作的进程,进一步提升改革的质......

    课改实验总结范文大全

    课改总结 孟亚东 2011.1. 课改实验总结 本学期物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在区教研室和学校正确领导下,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坚决实施新课程改革,......

    课改实验课总结(5篇范例)

    高一物理组课改探究实验课总结9月19 邓玉华 按学校教务处、年级组工作计划,根据本组安排,从9月2日到9月9日,我们组圆满完成了一轮课改探究实验课任务。此轮实验课的目的是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