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理部分总结
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以信息化战争理论为指导,大量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以夺取制信息权为核心目标,以信息对抗为主要对抗手段,以达到最大作战效能的多军兵种一体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一)信息化装备与信息对抗成为战争主导要素
(二)战场空间呈多维化
(三)作战时间迅疾短促
(四)作战呈非接触式、多样化样式 信息化作战节奏快速化主要有哪三个因素
1是精确侦查 定位控制 2是精确打击 3是精确保障
信息技术在促进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必须把握哪三个要素
信化武装力量 信化武器装备 信化指挥控制系统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1、传统的战争内涵将得到极大的拓展
2、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力量将成为战争胜负的基础
3、军队组织将高度小型化、一体化、智能化
4、网络中心战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新样式
5、战争向非武力化、软战争方向发展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涵
一是时代性,因为在信息时代,有多种形态的战争,但信息化战争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战争形态,就像在工业时代机械化战争是最基本的战争形态一样;二是交战双方至少一方是信息化军队,因为机械化军队或半信息化军队打不了信息化战争;三是要使用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各作战单元网络化、一体化;四是要在多维战略空间进行,特别是在航天空间、信息空间、认知空间进行的战争要占相当比例;五是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构成作战力量的诸要素中,信息起主导作用,信息能严格调制在战争中表现为火力和机动力的物质和能量;六是战争中的必要破坏和“流血暴力”依然存在,但附带破坏,即与达成战争目的无关的不必要杀伤破坏,将降低到最低限度。
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的要求
1.要大力建设信息化部队2.要实现信息化和机械化双重的任务3.要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正确处理信息化武器装备与信息化人才的关系
正确处理革命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我国国防工业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初创时期(1949年底~1953年)。这一时期新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外御侵略,内治创伤,振兴民族经济
第二阶段,全面建设时期(1953年底~1966年)。这一阶段我国的国防建设突飞猛进,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体系
第三阶段,曲折中发展时期(1966年5月~1978年)
第四阶段,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我们为什么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它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
对当代大学生树立国防精神、健康发展与成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什么是国防
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现代国防有哪些特征
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新时期我国国防战略有哪些
中国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走复合式、跨越式发展道路。
——实施科技强军。
——深化军队改革。
——加紧军事斗争准备。
——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
我国建立哪些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
武装力量动员 国民经济动员 科技动员 群众性的防卫动员 政治动员
如何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如何把握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内容及组成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1无产阶级战争观2.无产阶级战争的方法论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1.人民军队的性质2.人民军队的宗旨3.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人民战争思想:1.人民战争思想的含义2.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3.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
人民战争的战略技术: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2.保存自己,消灭敌人3.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国防建设理论:1.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抵御外敌入侵2.确立了向国防科技尖端发展的战略3.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有了新的发展 简述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发展时期的主要军事理论
初步形成阶段:1.产生的历史条件2.产生的主要标志
形成理论体系阶段:1.形成的历史条件2.形成的历史标志:全面地提出了人民军队建军原则 系统阐述了人民战争思想 总结了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战略技术
走向成熟和发展阶段1.: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2.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发展 3.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发展
人民战争含义,简述人民战争两个基本特征
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积极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装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特征1.战争的正义性2.战争的群众性
简述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
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述的决定力量;2: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3: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
试谈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历史地位:1.毛泽东军事思想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做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2..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影响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邓小平军事理论,江泽民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2..毛泽东军事思想对现代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二篇:军理总结
1.第一位登月宇航员的名字: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美“阿波罗11号” 时间:1969年7月21日
2.前苏联和平号发射时间:1986年2月20日 神五:2003年10月15日 神六:2005年10月12日
3.国防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政策决定国防的性质。国防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国家与国防的关系:(1)国防是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2)国防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
(3)国家的性质、制度、政策决定着国防建设
4.我国古代的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终结,大约经历了四千年的历史。5.《国防法》是一部仅次于国家宪法的国防基本法。
6.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主要在海洋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它具有在水面、水下、空中作战的能力。海军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7.空军是以航空兵为主体,主要进行空中作战任务的军种。
8.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我国先后建立了夏、商、西周三个奴隶制王朝。这是中国奴隶社会从确立、发展到鼎盛的整个历史阶段,也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
9.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就是春秋末期孙武所著《孙子兵法》。其他影响较大的兵书还有:《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
10.第一个用欧洲文字翻译《孙子兵法》的是曾在中国居住43年的法国神父阿米奥(王若瑟)。11.《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重战:《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知道思想(3)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4)“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5)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
12.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13.战争是阶级社会的必然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毛泽东指出:“战争的情况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规律”。
14.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确保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根本原则。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
15.人民战争是我党历来坚持的指导战争的根本路线,是我党唯一正确的战争指导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
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争的正义性,二是战争的群众性。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2)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3)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
16.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目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兵家公认的原则。
17.江泽民在1997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对于新时期军队建设,有两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我始终加以关注的:一个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军能不能跟上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一个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军能不能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
18.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仍未改变。
19.世界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当前影响世界安全形势的主要因素有:国际恐怖主义、霸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20.美对我国家安全的影响:
(1)是我为潜在的全球性竞争对手,极力遏制中国崛起,对我国家安全利益构成了严重挑战。(2)不断强化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逐步前推打击力量,对我维护军事安全构成了现实威胁。(3)长期奉行以台制华的对华政策,极力插手台海局势,对我实现祖国统一构成了重大障碍。21.俄罗斯先行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
1997年12月,俄罗斯在新的《国家安全构想》中,正式提出了“现实遏制”的新战略。(1)以保持和维护大国地位为战略总目标(2)重新确定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主要作战对手(3)奉行“威慑加实战”的战略方针
(4)以欧洲战争区为重点,加强西部和西南部的战略部署(5)通过军事改革完善武装力量体系
22.日本以邻国为假想敌,在军事力量的部署上加强针对中国和朝鲜的部署。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军事战略主要特点是:一是确立了“专守防卫”军事战略 23.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主要是:
(1)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长期的(2)日本将我国是为假想敌国,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3)俄罗斯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4)中亚五国战略地位日益重要,使我国安全环境面临许多新的挑战(5)我国与周边国家尚存在诸多领土、领海、海洋权益的争议(6)台湾与祖国统一面临现实而严峻的挑战
24.定义: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导弹通常由战斗部、推进系统、控制系统和单体等部分组成。按作战任务可分为战略导弹和战役导弹;按弹道特征可分为弹道式导弹和飞航式导弹。
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方式有各种类型,按不同的控制导引方式概括为:自主制导、寻的制导、遥控制导、复合制导四种。
海湾战争表明,精确制导武器将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火力 25.实现航天飞行的条件:(1)航天器的速度
(2)航天器的高度航天器一般都在距地面100~120千米以上的高空上飞行
26.军事卫星按用途可分为军事侦察卫星、军事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军事测地卫星、军事气象卫星等。27.电子技术水平的高低和装备数量的多少,已成为军事系统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28.1950年美国研制成第一个无源红外线制导系统,首先在ATM-9“响尾蛇”导弹上应用。29.核武器是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性的武器。
30.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1)战争界限日益趋于模糊,战争层次的趋同化(2)战争主题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战争焦点由低维空间向高维空间漂移
(4)军队向小型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她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学说,掌握和影响部分武装力量
1)产生:1921.7~1935.1 ○2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缔造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11936.12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2)形成:1935.1~1945.8 ○21938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31938 《论持久战》 ○1提出著名的十大原则
3)发展:1945.8~至今○2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 ○3确立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国防科技战略 ○4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有了新的发展 ○3.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部分?
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2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3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4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
2)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4.什么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5.如何正确把握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关系? 6.胡锦涛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内容是什么? 7.什么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 8.武经七书是指哪几本书?
9.《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观点有哪些内容?
第三篇:军理总结
第一章 国防教育与法规
第一节 国防教育与国防法规的基本概念
一、国防教育的基本概念
国防教育是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与威胁,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文化的社会活动。
(一)近代国防教育
孙中山1921年在《建国方略》一书的续篇《国家建设》中提出了“国防建设”的概念。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教育
1.建国初期: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中心的国防教育
50年代中后期:以宣传第一部《兵役法》和反侵略战争为中心的国防教育(1955年7月30日)
2.60.70年代:结合边境冲突、捍卫领土完整,开展了以战备为中心的国防教育 3.80年代中期至2000年:1985年1月1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劳动人事部、财政部、解放军总参、总政、总后根据《兵役法》第43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的规定,在全国开展了以学生军事训练为中心的国防教育。4.2001年至今:
2001年6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意见的通知》,简称国办2001-48号文件。文件规定:“学生军训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军训内容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部分。”
2006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对原《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正和调整,使国防教育从大众化提升到专门的课程教育直至学科教育。
二、国防法规的概念
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和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一)国防法规的主要任务
调整和规范国家在国防领域内的各种社会关系,把国防建设纳入法制轨道,确保国家战略总目标的实现。
(二)现行我国国防法规的分层(略)
(三)宪法中对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规定 1954年9月20日颁布 1975、1978、1982、1988、1993、1999、2004年先后修订。
2004年修订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五十五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第二节 《兵役法》简介
一、兵役法的概念、核心与目的 概念:兵役法是规定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
律。
核心:确定国家总的兵役制度和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
目的:保障军队平时的兵员补充,加强国家武装力量建设,保障社会主义祖国和
四化建设大业的顺利进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兵役制度沿革 1.建国初期:志愿兵役制
2.1955年7月30日:第一部《兵役法》,义务兵役制
3.1978年3月7日:修改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4.1984年5月31日:以义务兵为主体,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
相结合的兵役制度。5.1998年12月29日: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三、我国现行兵役法的主要内容
(一)把兵役制改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
(二)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改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和民兵组成。
(三)规定了民兵的性质、任务和编制原则及预备役人员、大专院校、高级中学学生实施军训的办法。
(四)对士兵、军官服现役制做出了重要补充。
(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执行新的军衔制。(两大类:军官军衔;士兵军衔)
四、我国兵役法的特点及优越性
(一)特点:“两结合”
(二)优越性:
有利于部队兵员更新,保持兵员年轻化;
有利于部队保留技术骨干,提高军队战斗力;
有利于加强民兵建设,为现代条件下开展人民战争打下基础; 有利于健全预备役制度,提高战时快速动员能力。
五、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
(一)服现役或预备役
(二)参加民兵组织
(三)高等院校的学生参加军事训练
第三节 《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简介
一、《国防法》简介 依据《宪法》和我国法律建设的需要于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共12章70条。
(一)规定了国防法适用范围
凡是国家为国防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均适用本法。
(二)确定了国防的地位、性质和原则 地位: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性质: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行积极防御战略
原则:坚持全民自卫原则,国家对国防活动实行统一领导,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
建设协调发展
(三)规定了国家机关的国防职能
(四)确定了武装力量的组成、性质、任务和建设方针、原则
(五)规定了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
(六)规定了军人的义务和权益
(七)对学校国防教育的规定 第四十二条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开展国防教育。”
二、《国防教育法》简介
根据《国防法》和《教育法》,为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制定。
(一)出台的时间和意义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1年4月28日通过并颁布实施。共6章38条。
是我国第一步全民调整和规范国防教育活动的重要法律。它是为实行我国国情和我国所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而制定的。
(二)确定国家设置国防教育日 每年9月的第3个星期六
(三)对学校国防教育的规定 “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和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在有关课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第二章 国防概述
第一节 国防的概念
1.“国防”最早出自《后汉书 孔融传》 2.国防的经典涵义:守边疆、护版图 3.国防的基本概念
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第二节 国防的主体
全民国防
第三节 国防的对象
国防的对象:制止侵略和颠覆
第四节 国防的目的
一、捍卫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高于一切,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
二、保卫国家统一
三、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领土包括领陆、领海(内水、领海)、领空。
我国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1万8千海里;
海邻8个:朝韩日越马菲文印尼 海洋争端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岛屿主权回归难度加大:钓鱼岛;黄岩岛;南沙群岛
(二)传统管辖海域不断被蚕食
(三)海洋资源流失日趋严重
四、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对国家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状态的一种界定
第五节 国防的类型和特征
一、国防的类型:
(一)扩张型 实行霸权主义政策
(二)自卫型 以防止外敌入侵为目的
(三)联盟型 以结盟的形式联合他国进行防卫
(四)中立型 坚持和平中立
二、国防的特征
(一)现代国防的内涵更丰富
(二)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三)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四)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更紧密
第六节 国防精神
一、国防精神的概念
国防精神就是一个国家公民捍卫祖国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强烈意识。
二、国防精神的主要内容与“两弹一星”精神
国防精神包含的内容: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三章 国防建设与动员
第一节 国防建设的内涵
一、国防建设及国家安全的内涵
(一)国防建设的定义
国防建设指的是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
(二)国防安全的内涵
“总体安全观”: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信息、生态、资源以及核安全。
二、国防建设的内容
(一)武装力量建设
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
按其职能和性质,大体可分为军队、后备军队、武装警察和群众武装四种基本成分,通常由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最高领导人统帅。
(二)人力动员准备
(三)战场准备
(四)战略物资准备
(五)国防事业建设
(六)国防科学技术研究
(七)对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
第二节 新中国国防建设历程
一、恢复阶段(1949-1953)
(一)继续向全国进军
(二)建设诸军兵种合成军队
(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全面建设阶段(1954-1965)
(一)拉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序幕(1)军队建设总方针:建设我军成为世界上第二支最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2)50年代压缩军队规模(3)调整军区设置
(4)1957年调整军队领导体制
(5)1955年实行三大制度:义务兵役制;干部薪金制;军衔制
(二)建立国防科研和工业体系
1964年10月16日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三)出色完成作战任务——1958年“炮击金门”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三、曲折发展阶段(1966-1976)
(一)制定了新的军事发展战略方针
(二)国防和军事实力增强
(三)北反南击捍卫国家主权 1969年中苏珍宝岛战役 1974年中越西沙海战
四、现代化建设阶段(1977-)
(一)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二)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三)对越进行自卫还击,保卫国家安全
(四)提出新时期国防战略方针
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第三节 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
一、建立和完善了武装力量体制
(一)设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1949年10月)
(二)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成立中央军事委员会(1954年9月)
(三)党和国家共同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1982年12月)
二、铸造了一直强大的现代化合成军队
三、建立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工业体系
四、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
五、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了较大发展
第四节 国防动员
一、国防动员的概念、要素及类别
(一)国防动员的定义 国防动员又称战争动员,是主权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
(二)国防动员的要素
动员的主体:通常指国家(或政治集团)动员的对象:人力、物力、财力
动员的目的:在于适应战争的需求,为战争服务 动员的手段:法制措施、行政命令、教育宣传等 动员的实质: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势力
(三)动员的类别
按规模:总动员(全面、持续、彻底)
局部动员(有限性、不稳定性)按方式:公开动员、秘密动员 按时间:初期动员、持续动员
按性质:战略进攻动员、战略防御动员
二、国防动员的内容
(一)政治动员
(二)武装力量动员
(三)国民经济动员
(四)人民防空动员(CAAD:建设防空设施;组织隐蔽疏散;消除空袭的后果)
(五)交通运输动员
三、国防动员的意义
(一)增强国防实力
(二)增强国防威慑力
(三)夺取战争的主动权
(四)提高应急能力
四、国防动员的准备与实施
(一)动员的准备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打牢思想基础 发展国家经济建设,打牢物质基础 搞好后备兵员储备,打牢兵员基础 健全完善动员体制,打牢组织基础
(二)动员的实施
进行动员决策;发布动员令;充实动员机构;修订动员计划;落实动员计划。
第四章 国际战略环境
一、影响国家实力的客观因素
① 地理环境; ② 人口数量; ③ 自然资源; ④ 科学技术水平; ⑤ 军事力量; ⑥ 软实力因素。
二、国家战略环境的概念
国家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包括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
三、国际战略格局概念
国际战略格局就是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架构。
四、我国与周边安全环境不容乐观
① 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 ② 日本对我国安全潜在现实的威胁 ③ 朝鲜半岛僵局难打破
④ 印度对我国领土的侵犯和威胁 ⑤ 南海海域与诸岛之争
五、国际战略形势复杂多变,世界不安宁
① 单极与多极的矛盾; ② 能源产地的争夺; ③ 扩散与反扩散的矛盾; ④ 新军事变革的较量;
⑤ 国际恐怖与反恐怖的较量; ⑥ 经济领域内的各种矛盾。
六、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 印度与巴基斯坦 以色列 朝鲜
第五章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第一节 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领土观念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陆地边境线:2.2万km
陆邻国: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蒙朝(陆邻14个) 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争议面积150万)
海岸线:1万8千公里
海邻国:越;马;文;印尼;菲;日;韩;朝(海邻8个)
我国海洋包括:内水(12)领海(12)毗邻区(176)专属经济区
第二节 我国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 与俄罗斯 大国关系的典范 与东盟
与巴基斯坦 全面合作 伙伴关系 与阿富汗 与东北亚国
第三节 我国与周边国家已解决的边界问题 1.中俄边界问题
边界线:4300公里,分东西两段
1999年12月9日,《中俄国界线东西两段的叙述议定书》 黑瞎子岛,阿巴该图洲渚 2.中越陆地边界 3.中越北部湾划界
2004年6月30日,我国第一条海上边界线正式产生
第四节 美国的综合性威胁
一、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 主要表现在:
① 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② 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 ③ 插手干涉台湾问题
第五节 日本的潜在现实威胁
一、日本对我国潜在的和现实的威胁 矛盾体现: a.历史问题 b.军事发展问题 c.国土争端问题 d.台湾问题
第六章 中国古代近代军事思想
第一节 军事思想的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定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对于战争、军队、国防等问题的理性认识。
二、研究军事思想的意义
旨在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以免重蹈历史的覆辙,这是军事家和名将益智增识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期)公元前21世纪-前8世纪
1.典型战例:逐鹿之战 鸣条之战 牧野之战 2.车战
3.以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
4.以重礼信、轻诡诈为主的战争指导思想 5.专门的军事文献军志、军政
第三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成熟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典型战例:长勺之战 城濮之战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2.铁器出现,生产力发展,战争频繁,规模扩大 3.车战转向兵车为主,骑兵、水兵出现
4.兵书:《孙子兵法》《吴子》《尉缭子》《孙膑兵法》《六韬》《司马法》
5.军队的组织制度形式初步完善,形成较完整的战争观,战略战术的原理趋于系统
6.主张慎战、备战、反对穷兵黩武;
追求以全省为目的的战略思想;
提出了若干普遍的战争指导原则。
7.作战指导原则上由仁义用兵向用兵以诈转变;
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的结合。(泓之战)
对“军礼”传统的突破,由“以礼为固”向“兵以诈立”过渡,由重 “偏战”的“堂堂之战”演变为“出奇设伏”。
以“诡诈”为特色的战争指导观念的形成。
第四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
秦朝到五代时期(缓慢发展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
1.典型战例:楚汉战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虎牢之战
2.随着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战争观和国防观上出现变化 3.各兵种在战争中的地位发生新的变化,南水北骑,骑兵成为决定力量,出现大规模、多兵种大集团配合作战
4.兵家的地位开始下降,兵书著录呈递减趋势,军事思想缓慢发展,主要是由官方主持队兵书进行整理和校释
5.兵书:《三略》《李卫公问对》
第五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体系化
宋朝到清朝前期(体系化时期)公元960-1840 1.典型战例:襄樊之战 灭元之战 抗倭战争 萨尔浒之战平定三藩之乱 收复台湾
2.火器逐渐使用,出现炮军,军队编制趋向于步、骑、炮、工、锱诸兵种合成军队,战争进入了冷、热兵器并用的时代
3.出现新的外来威胁,以辽、金、满清为代表的东北半游牧民族,及来自海上的威胁(国防观)
4.武学的兴起与武举的推行,武学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兵书数量繁多,门类齐全
宋代 第一部官颁军事教科书《武经七书》 中国第一部大型军事类书《武经总要》 兵书数量繁多,门类齐全
5.北宋前期,儒学的兴盛,最终确立了对兵学的统领地位,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第六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特点及缺陷 主要特点
(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二)崇尚道义,追求和平
(三)注重谋略,力求智取
(四)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固有的缺陷
(一)偏重谋略,轻视技术
(二)消极防御,不思进取
(三)关注政治,忽视经济
(四)重视道义,轻视功利
第七章 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一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
(一)“毛泽东思想”概念的确立:中共七大 1945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概念的确立:1958年中央军委发文确立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
(四)本质特征:创新性 实践性 代表性 重要性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一、产生阶段(1921-1935)
主要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解决三个问题:走什么路;如何建军;如何作战
中共早期领导三大战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二、形成阶段(1935年1月-1945年8月)
主要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 长征;遵义会议;四渡赤水;
三、发展阶段(1945年8月以后) 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
提出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提出现代条件下进行反侵略战争的理论原则。
第三节 十大军事原则(略)
第四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军事辩证法 1.认识战争 2.战争规律
二、人民战争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反抗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谋求自身解放,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正义的革命战争。基本内容:
① 坚持共产党对革命战争的统一领导 ② 发动群众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③ 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④ 多种斗争形式密切配合 ⑤ 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宗旨:紧紧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三、人民军队建军理论(略)
①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② 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制度 ③ 民主制度和严格的纪律
④ 加强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⑤ 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① 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② 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 ③ 适时进行战略转变
④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⑤ 实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
第八章 航天技术
第一节 航天技术的概念
一、航天技术:通过将无人或载人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二、航天技术与航空技术的区别 航天技术:100-120km 航空技术:飞机无人机25km以内
亚太空 25km-100km 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人类第一颗卫星(斯帕特尼卡1号)其他发射卫星的国家:美法日中
三、军事航天技术:是把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四、TMD 战区导弹防御体系
NMD 国家导弹防御体系
第二节 航天技术的应用
一、航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导航 气象云图 太空蔬菜
二、航天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侦察(照相侦察KH-11;电子侦察;导航预警;海洋监视;核爆探测)2.通信 3.导航
目前世界上的导航系统: GPS(美国)
格洛纳斯(俄罗斯)伽利略(欧洲)北斗二号(中国)
第三节 航天技术的组成
一、航天运输系统
运载火箭:“土星5号” 航天飞机:“挑战者”
二、航天器系统
三、航天测控系统
对处于飞行状态的航天器及运载火箭进行跟踪测量、监视、控制的专用系统。
第四节 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概况
一、重大成就
1.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一号 2.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 3.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 4.2011年9月29日 天宫一号
5.2013年12月24日 “玉兔”着陆
二、存在差距
① 航天器寿命短、功能弱; ② 发射数量少;
③ 一些空间项目还是空白。
三、发展前景
① 继续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② “嫦娥”探月工程
③ 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④ 高分辨率对地测系统工程 ⑤ 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
第九章 伪装与隐身技术
第一节 伪装技术概述
一、概念
伪装技术是为隐蔽自己和欺骗、迷惑敌人所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的技术措施。
二、分类
运用范围:战略 战役 战术
指导思想:遮蔽 融合 示假 规避
第二节 伪装技术措施
(一)天然伪装
(二)迷彩伪装
(三)植物伪装
(四)人工遮障伪装
(五)烟幕伪装
(六)假目标伪装
(七)灯光与音响伪装
第三节 隐身技术概述
一、隐身技术概念(又称“低可探测技术”)
隐身技术是指在一定探测环境中控制、降低各种武器装备的特征信号,使其在一定范围内难以被发现、识别和攻击的技术。
二、发展过程
(1)探索阶段(二战以来至1970年)U-2 SR-71(2)发展阶段(1970-1990)F-117(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隐身机)(3)应用阶段(1990至今)B-2 F-22 F-35
三、基本技术
(一)隐身外形技术:防雷达探测;防可见光探测隐身外形技术
(二)隐身结构技术:
a.防雷达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b.防红外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c.防电子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d.防可见光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e.防声波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三)隐身材料技术
第四节 隐身技术手段
一、分类
光电侦察——可见光隐身技术 红外侦察——红外隐身技术 雷达侦察——雷达隐身技术 电子侦察——电子隐身技术 声波侦察——声波隐身技术
二、雷达隐身技术(目标雷达散射面积与雷达探测距离呈正比)基本原理:目标使雷达波反射到其他方向或将雷达波直接吸收掉,目标就不容易被发现。设计目标:尽大量是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最小,同时对战术技术性能不够造成太大影响。
方法:将雷达波吸收或散射掉
第十章 侦察监视技术
第一节 概念、基础知识
一、概念
侦察监视技术是指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
二、基础知识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波->微波->无线电波(电磁波波长从短到长)波普特性 大气窗口
第二节 影响因素、分类
一、影响因素
(一)目标的特征信息
(二)地形、地物
(三)气象条件
二、分类
(一)按探测方式:主动;被动
(二)平台活动空域:地面侦察;水面侦察;空中侦察;航天侦察 航天 航空:100km分界线
第三节 实现技术手段
一、可见光侦察监视技术
是指利用光源在目标和背景上的反射或目标背景本身辐射电磁波的差异来 探测、识别、跟踪、瞄准的技术。军事上的应用:
(一)远距离光学探测
(二)多光谱探测
(三)激光探测
(四)微光夜视探测
二、红外侦察监视技术
三、雷达侦察监视技术 常规侦察雷达:(1)战场侦察雷达(2)警戒雷达(3)超视距雷达(4)侧视雷达(5)相控阵雷达 优点:
发射功率大,探测距离远 工作波长长,能全天候使用 测位精度高,能自动搜索与跟踪 缺点:易受电磁波干扰
四、电子侦察监视技术
五、声波侦察监视技术
第四节 特点与影响
一、特点
① 空间上的立体化 ② 速度上的实时化 ③ 手段上的综合化 ④ 侦察与攻击的一体化
二、对现代战争的影响(1)扩大了作战空间(2)改善了信息获取手段(3)增强了指挥时效性和质量(4)促进了反侦察技术的发展
第十一章 精确制导技术
第一节 精确制导技术概述
精确制导技术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控制武器(含导弹)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系统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事技术。
精确制导武器,是才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特点:高精度;高效能;高技术;射程远;威力大
第二节 精确制导技术
一、制导方式(按控制信号的来源和产生方式)
(一)自主式制导
(二)遥控式制导
(三)波束制导
(四)自动寻的制导
第三节 导弹武器
一、导弹的定义 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其战斗部打击目标的一种现代武器。
二、导弹发展概况
三、导弹武器的分类
(一)按作战使命分类
(二)按飞行弹道特点分类
(三)按射程分类
近程导弹:射程<1000公里 中程导弹:射程1000-3000 远程导弹:射程3000-8000 洲际导弹:射程>8000
第四节 精确制导弹药
一、末制导弹药
(一)制导炸弹
(二)制导炮弹
二、末敏弹药
第十二章 新概念武器 第一节 新概念武器及激光简介
一、新概念武器简介
(一)新概念武器定义
新概念武器是指在工作原理和杀伤机理上有别于传统武器、能大幅度提高作战效能的一类新型武器。
(二)特征
强调创新性;作战效能大;符合时代性;高度探索性
二、激光简介
(一)激光的概念
激光是利用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或核能等外部能量来激励物质,使其发生受激辐射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光。
(二)特点:
亮度高;方向性好;单色性好;相干性好
第二节 激光的应用
(一)激光测距与激光雷达
(二)激光制导
(三)激光通信 特点:
信息容量大,传输路线多 方向性好,能量集中 保密性好
设备轻便、费用经济
(四)激光武器 特点:
速度快,命中精度高 不产生后坐
威力大,不易受电磁波干扰 没有污染,效费比高
第三节 微波、粒子束及动能武器 第四节 其他新概念武器
第十三章 夜视技术
第一节 概念解析
一、夜视,就是夜间观察
二、夜视技术,就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目标转换(或增强)成可视影像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显示的技术。
三、夜视器材的概念及类别
(一)夜视器材的概念
狭义:人眼夜间观察的助视器。
广义:能将非可视目标转化为可被人或技术装备感知的信息传感装置。
(二)夜视器材的类别(1)根据夜视器材所敏感的光波波段:
热辐射成像;近红外光及可见光成像;紫外光成像
(2)根据夜视器材是否需要人工照明光源:被动式成像;主动式成像(3)根据图像转换与增强原理:
微光夜视仪;微光电视;热成像仪;激光成像雷达;主动式红外夜视仪
第二节 夜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夜视技术的技术基础
一、夜视光源
(一)人工光源、人造光源
(二)夜天光
(三)热辐射
二、夜间观察效果与三个参量有关:(1)视角(2)亮度(3)对比度
第四节 主要夜视仪器的介绍
一、基本结构
主动式红外仪通常由红外探照灯、红外光学系统、红外变像管和电源等四部分组成。
第十四章 军事气象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气象
气象是指风、云、雷电、雨、雪、冰雹、冷、热、干湿、阴、晴、霾、雾等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
二、气象学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运动的各种无力、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三、军事气象学
研究气象条件对军事活动、武器和技术装备使用的影响,如何对军队实施气象保障,以及把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应用于军事的科学称为军事气象学。第二节 气象知识简介
一、大气的组成
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下而上: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 热成层 外层
三、主要气象要素
(一)气温
(二)湿度
(三)气压
(四)风
(五)云
(六)能见度
(七)霾
(八)雾
第三节 气象武器与气象战争及其作用
气象武器就是人工影响局部天气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气象战是利用气象武器达到某种作战目的的军事运动。军事上气象武器的作用:
为已有的作战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为对方的军事行动制造困难; 直接以改变了的大气条件为武器。
第十五章 电子对抗技术
第一节 电子对抗技术的概念
一、电子对抗技术的概念
电子对抗是指作战双方利用电子设备进行的电磁斗争,也称电子战。其主要包括侦察对抗、干扰对抗等。
二、电子对抗的特点
(一)枪炮未打,电子先行
(二)打击要害,瘫痪神经
(三)攻防兼备,形态完整
(四)软硬兼施,手段齐全
第二节 电子对抗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电子对抗技术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形式
一、电子对抗技术的基本形式
(一)无线电通信侦察与反侦察
(二)雷达侦察与反侦察
(三)光电侦察
(四)其他电子侦察形式
第四节 电子对抗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获取军事情报
(二)破坏敌方作战指挥
(三)保卫重要目标
(四)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
第十六章
信息化战争
第一节 新军事变革
一、含义 新军事变革,是以人类技术社会(时代)形态由工业社会(时代)向信息社会(时代)转型为根本动因,以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直接动力,以信息为“基因”,以提高信息能力为根本目标,以“系统集成”为主要手段,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
二、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
军事变革,是军事领域系统的全面的变革,一般包含三个要素:即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军队的组织结构和编制体制,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
(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使用,使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形成体系。
(二)军事理论的重大突破。
(三)作战方法的历史演变。
(四)军队结构的空前变革。
(五)指挥控制领域的鼎新。
第二节 信息化战争
一、信息化战争的定义
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防攻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系统。
二、基本作战形式 制信息权争夺战 指挥中枢瘫痪战 战争结构破坏战 战争潜力削弱战 电脑网络攻击战
三、信息化战争的现状
(一)战场透明化
(二)作战反应实时化
(三)实施打击精确化
(四)作战体系一体化
第二节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一)战争动因更趋复杂
(二)战争概念的内涵扩大
(三)战争目的更加有限
(四)战争力量趋于信息化、智能化
(五)战争模式将趋于体系化、精确化
(六)战争持续时间短
(七)战争毁伤破坏性小
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武器装备将大量涌现
(二)信息化作战平台将成为战场支撑
(三)作战形式将发生质的跃进
第四篇:军理复习总结
第一章 中国国防
1.国防: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中国古代国防: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形成了“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 “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武尚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思想。3.国防历史的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国防法规的特性:(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2)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3)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5.国防法的基本特征:(1)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对武装力量的领导(2)完善了我国的国防领导体制(3)确立了我国国防的职能任务
(4)贯彻了新时期战略方针(5)正确处理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6)对国防建设作了前瞻性的规定 6.我国的兵役制度:(1)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2)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7.一届高校毕业生入伍的三种形式(:1)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
(2)按军官待遇入伍(3)作为士官应征入伍
8.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9.人民防空法方针: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 10.公民国防义务:(1)兵役义务
(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5)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11.公民国防权利:(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
(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12.我国国防体制的基本特征: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国防领导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 13.全国人名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P30)14.国防建设成就:(1)铸造了一支现代化人民军队(2)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
(3)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
15.新世纪新阶段国防政策基本内容: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16.武装力量: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3)民兵
第二章 军事思想
1.《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2.孙子兵法:概括为“道、天、地、将、法”
揭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揭示了“知己知彼”的战争认识方法;提出了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原则;反映了战争问题上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3.西方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战争论》;马汉-----《海权论》
4.毛爷爷军事思想:毛爷爷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的科学义涵:(1)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2)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3)集体智慧的结晶(4)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5.毛爷爷军事思想主要内容(P75)6.小平军事思想主要内容(P77)
7.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新时期军事思想的核心和重点内容。8.涛哥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P83)重点:(2)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 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3)努力建设一直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9)大力培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1.
第五篇:军理思考题总结
国防概述:
1、国防的含义:
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国防法规:
1、什么是国防法规?特性是什么?
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得法律规范的总和。特性:法律的一般性(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特性: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公开程度的有限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2、国防法规的层次?
(按立法权限分: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
3、什么是公民组织国防的义务和权利?(P36)
义务:接受国防教育 保护国防设施 保守国防秘密 支持国防建设 协助军事活动 依法服兵役
权利:建议权 制止权 检举权 获得补偿权
4、国防动员的基本类型?(全国总动员、局部动员)
5、我国国防动员的机构是怎样设立的?(动员决策机构、动员协调机构、动员执行机构)
6、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兵役制度?(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7、国防教育的目的方针原则?(目的: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国防知识,学习必要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方针: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原则: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
(8、课上:军训意义?
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增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设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孙子兵法:
主要影响
地位: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的、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古代第一兵书
1、流芳久远的兵学瑰宝 2、享誉世界的东方盛典 3、世人共尊的成功秘诀 科学价值(启示,主要内容)
1、鲜明的战争观(出发点和落脚点)――重战思想、慎战思想(核心“利”-非利不用,非得不用,非危不展)、备战思想。
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前提条件,指导规律)
竞争前提-知彼:敌人、潜在对手、协作伙伴、盟友、朋友
战争指导前提—知彼:间谍五分法 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从谋求“信息优势”到“决策优势”
3、运筹帷幄,庙算制胜(主线谋略用兵的核心)
4、奇变虚实,诡道制胜(主线谋略用兵的变异)
三步曲:第一步:造势――势险节短
第二步:动敌——可知可为
第三步:抓战机——审时度势
5、全争全破,不战而胜(主线谋略用兵的升华最高境界)
6文武相济,富国强军 7五德兼备,选才任能
毛泽东军事思想
思考题: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做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是我军克敌致胜的法宝)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产生、形成、丰富和发展)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部分?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人民军队是毛泽东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
人民战争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毛泽东指导战争和指挥作战的原则方法;
国防建设理论 :建国前后的进一步丰富发展)
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础是什么?
5毛泽东军事思想灵活用兵的五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因时用兵、因地用兵 因敌用兵 因己用兵 因势用兵)
江泽民国防和军事建设思想
1、精髓是什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2、贯穿其中的两条主线?(“打得赢”“不变质”)
3、对于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是什么?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4、实现我军质量建设的两个根本改变是什么?
(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到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由人力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数量规模型到军事效能型)
国际战略环境
1、什么是国际战略环境:世界各大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形成的一些客观情况和必然趋势。(书: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军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2、如何认识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和发展,和平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问题主要是南北问题,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也是全人类的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3、什么是世界战略格局?
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
5、当前世界安全形势总体状况?及原因? 总体和平局部动荡。(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原因: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
6、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精髓: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主要内容:新安全观强调国家享有主权,强调国家的综合安全,经济安全成为国家综合安全的核心,强调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紧密相连。
共同利益是维护安全的首要条件,而不是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具备的实力;相互信任是实现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政治条件,是安全合作的政治基础;经济发展是安全的基础。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1、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课:陆地邻国和邻海国家多,安全环境受周边国家影响因素大、内陆濒海国家,边界漫长、海域辽阔,安全环境受边境争议和海洋权益纠纷的因素多、我国地区大国利益的交汇处,安全环境受外部影响因素复杂)
(书:我国是一个陆海大国,历史上曾经重陆轻海、我国陆地边界和海岸线漫长,近代屡遭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我国邻国众多,安全环境受外部影响复杂)
2、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不稳定因素?
(课:美国因素:表现一:实施前沿兵力部署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表现二:美日同盟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表现三:美国军事进入中亚对我国周边安全因素的影响。地区热点问题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朝核危机问题、中亚地区恐怖主义问题、中印边界争端问题、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南海权益争端问题)
(书:美国对中国安全环境有综合性影响、周边热点地区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边界和海权争端的解决并非易事)
3、如何保持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和平与稳定? 周边外交方针:与邻为善(出发点落脚点),与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 周边外交目标:营造一个和平、和谐、合作的周边安全环境。措施:稳住两翼(东西),巩固北方,经略东南(台海),促进与发展中美关系
美国军事情况
1、美国武装力量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现役部队,后备役部队,军内工作文职人员)
2、美国现阶段军事战略目标是什么(营造-反映-准备)
3、美军未来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积极推进三军发展目标的实现、削减核武器数量同时,发展新一代核力量、进一步强调质量建军)
5、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对我国安全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哪些方面?
(凡是企图推翻中国政权的人美国都要庇护、凡是能影响中国发展的事美国都要插手干预、凡是有利于西方文化和美国价值观的传播美国都要作)
(书上:
5、美质量建军采取了哪些措施:陆海空天军部队编组一体化、作战部队小型化一体化和多能化、陆军部队将全部实现数字化、现役部队与预备役部队一体化)
核化生武器:
1、什么是核化生武器?各有哪些杀伤特点?
核武器是利用爆炸性核反应放出的能量,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又称原子武器。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统称核武器。
杀伤特点:杀伤破坏范围大、杀伤破坏程度严重、杀伤破坏因素多、伤害作用持续时间长,防护复杂等特点。
化学武器:战争中用来毒害人、畜的化学物质,叫做毒剂。装有毒剂的各种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毒烟罐、手榴弹、地雷和布洒器等,统称化学武器。
杀伤特点:杀伤范围大,伤害途径多,持续时间长。
生物武器:战争中用来伤害人、畜,毁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菌,立克次体)和细菌所产生的毒素,叫做生物战剂。装有生物战剂的各种导弹弹头、炸弹和气溶胶发生器等,统称为生物武器。
杀伤特点:致病力强污染范围广,伤害途径多,具有传染性,危害作用时间长,没有立即杀伤作用。
2、核化生武器主要性能有哪些?
核辐射:光辐射对人员可造成直接烧伤、还可引起衣物或其他物体燃烧引起间接烧伤。冲击波可造成人员脑震荡、骨折、肝脾破裂以及肺、胃和耳鼓膜、皮肤等损伤,同时由于工事、建筑物的倒塌、破坏,以及刮起的沙石,造成人员的间接损伤。早期核辐射引起放射病。核电磁脉冲能干扰电子、电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并能使其失效。放射性沾染外照射、内照射、皮肤沾染。
化学武器性能:神经性毒剂是破坏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毒剂(沙林、梭曼、维埃克斯)糜烂性毒剂,使细胞坏死、组织溃烂的毒剂(芥子气、路易氏气)。全身中毒性毒剂:破坏组织细胞氧化功能,使全身缺氧的毒剂(氢氨酸、氯化氰)。失能性毒剂;使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发生障碍,暂时失去战斗能力(毕兹)。窒息性毒剂是伤害肺部使人员缺氧窒息的毒剂(光气)。刺激性毒剂:刺激眼睛、上呼吸道,引起流泪或打喷嚏,妨碍人员战斗的毒剂。
生物武器性能: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真菌、毒素。
高技术战争:
1、什么是高技术战争?
高技术战争是指大量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并采用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2、高技术使武器装备在哪几个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是武器装备的精度大幅度提高,投掷距离日益增大,破坏威力越来越强,使毁伤效能剧增;二是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增强;三是侦查、监视能力扩展(全方位、全频谱、全天候);四是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五是机动能力更强。总之,新技术革命使武器装备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开辟了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水平的崭新时代。(最根本特点:信息化)
3、高技术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战场空间更广(大纵深高立体)、战争可控性较强、作战方式多样、战场指挥控制更趋自动 化、制信息权的斗争更加激烈、战争消耗巨大
4、高技术战争的可控性强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能有效控制打击目标、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规模、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