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2013年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
2013年,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2622.3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3.2%,高于同期GDP 增速3.1个百分点;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0.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主导地位
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以工业为主,服务业次之、农业垫底的格局。2013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546.3亿元,占全部产业比重为97.1%;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71.4亿元,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7亿元。服务业与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偏小,发展空间较大。
三、市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平衡
从总量看,作为全省经济“领头羊”的长沙,同样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航者”。2013年,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931.03亿元,增加值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5.5%,占据三成以上。另外,株洲、衡阳、岳阳、湘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均达到200亿元以上,分别为294.03亿元、287.22亿元、260.91亿元、237.54亿元,四个市州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2%;其他九个市州仅占23.3%,总量相对较小。从速度看,各市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除湘西自治州(6.8%)以外,均高于10%。其中,衡阳、娄底、怀化、岳阳、郴州增速较快,分别为19.7%、19.4%、18.2%、17.2%、17.2%,均高于同期GDP增速6个百分点以上。
第二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公考联考申论热点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09月15日21:51中公教育我要评论(0)
字号:T|T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夺取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
目前我国已明确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把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夺取未来产业发展的新优势。这是我国顺应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趋势,着眼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乃至科技革命,一些传统产业难以为继,一些新兴产业应运而生,特别是具有广泛影响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得以萌生和发展。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后,世界将希望寄托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去年9月,奥巴马政府出台了《美国创新战略:驱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方案,仅开发新能源美国计划10年投资150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2006年欧盟推出《创建创新型欧洲》报告,仅发展绿色经济就拟投资1050亿欧元。日本政府发布了《日本创新战略2025》报告和“数字日本创新计划”纲要。全世界已加快了新科技革命到来的步伐!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为了夺取竞争新优势,我国要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使我国的经济和产业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更加认识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大规模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办法是:加快发展高效、清洁、可持续的新能源产业,它将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向的战略性能源。据统计,中国人均化石能源可采储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也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要加大财政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扶持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水电、生物质能、核电等产业的发展,构建绿色能源体系。
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新材料是高新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保障,是最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虽然我国已是材料生产大国,但在新材料领域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专利成果少,某些高技术、高品质、高性能材料尚依赖进口,新材料成果转化率和规模化生产程度低。我们要成为材料生产的强国,必须抓好重点领域:超级结构材料,如高性能金属件化合物材料和智能材料与结构;新一代功能材料,如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战略能源材料和特别功能材料等;环境友好材料,如生态建筑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如器官的修复与替代材料;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光电子材料等等,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我国能效比发达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主要工业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30%以上,因而节能任务非常繁重。我们要大力研制先进设备,加快节能技术改造;要扩大节约新技术和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开发和推广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和技术。同时,我们还要继续加大环保产业的投入,在环保设备的制造、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噪声与震动控制设备等方面取得新的战略性的突破,大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预计2011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将达980多亿美元,欧美公司约占销售额的90%以上。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整体上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必须加强基础研究,推进资源整合,促进国际合作,争取在医药生物、后基因组技术、再生医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取得新成果。
加快发展信息网络产业。美国在诸多至关重要信息领域引领发展潮流,2009年又提出发展“智慧地球”,把发展信息产业提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我们要加速构建无所不在、人人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三网融合、推进“感知中国”建设,研发后IP时代技术,抢占信息网络的制高点,带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优化升级。
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产业。这个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总体水平处在世界制造产业链低端,缺少关键技术和自主品牌,重大装备和核心部件依靠进口。我们要在发展光电一体化技术、大飞机、新一代运载火箭、大型清洁火电、核电设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流程工业成套技术装备、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及基础制造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
我们只有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尽快抢占制高点,提高国家竞争力。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要着力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壮大科技创新队伍,使我国经济的发展走上内生创新增长的道路。
公考联考申论热点之行政干预司法
2010年09月15日21:52中公教育
字号:T|T
【背景链接】
2010年7月17,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发生了群体性械斗,根源是矿权纠纷,导火索是一起久拖不决的“民告官”案。并不复杂的矿权纠纷案,经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至今仍得不到执行,致使价值数亿元的集体财产归于个人名下。
2010年7月20日,针对陕西省国土厅的抗法事件,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表示,对于法院的生效判决,行政部门不能够干扰生效判决的正常履行。
2010年8月1日,在陕西省横山县,在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过程中,一份来自陕西省政府办公厅的密函称,“如果维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将会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对陕西的稳定和发展大局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这份密函被指与陕西国土厅亦有关联。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向最高法院发出“公函”,要求对省高级法院的一审判决进行改判。法院独立、公正审判遭遇“行政门”。
【政策背景】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也将“依法审判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列为法官的权利。很明显,国土部门主持的协调会,根本无法使国家审判机关的判决失效,而政府部门给人民法院发函干预,则是公然地违反宪法和法律。
【标准表述】
重要性
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所谓法治,首先是对政府权力进行规范,驯服权力,使它受到人民意志的约束。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法律的权威高于行政权力,如果有人提出请求,政府行政行为必须接受法院的严格审查。政府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法律、法院之上,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是逆政治文明潮流而动。
深度剖析
一方面,行政权力抗拒司法,不是依法律知识而行,而是依现实而行,司法在现实中的处境与作用决定了行政权力选择何种方式。
另一方面,陕西国土厅抗拒司法判决,是民告官“执行难”这一层面问题的升级版。“民告官”可以难在执行环节上,也可以难在起诉、受理、能否胜诉等各个环节上。在这起事件中,法院体现了一定的积极功能,明确作出了审判意见,然而在一些案件中,法院不仅不愿受理一些行政诉讼案件,甚至偏袒被告、动员原告撤诉、甚至擅自变更被告,这不仅导致目前行政诉讼中“民”一方胜诉率低,而且也导致了胜诉了也难获执行的尴尬处境。因此,不论是省一级的行政干预司法,还是市、县级别的,本质都是一样,法条与司法的实际作用并不完全对应,行政与司法都处在让人尴尬的位置。
对策措施
首先,对政府权力进行规范,驯服权力,使它受到人民意志的约束。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法律的权威高于行政权力,政府行政行为必须接受法院的严格审查。政府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法律、法院之上,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是逆政治文明潮流而动。
其次,呼吁最高人民法院“抵制非法函件干预司法”仅仅是抵制干预是不够的,法院可以抵制,而某些地方政府也可以继续干预。防止行政干预司法,必须在政治的高度作出安排,使之成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一个政治禁忌。
最后,法律必须得到执行、法院生效判决必须被履行,地方权力尊重司法独立是题中应有之意。把它贯彻到对地方权力的考核评价中去,并启动问责。
第三篇: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增强新材料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特制订本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
一、发展现状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研发的、比传统材料性能更加优异的一类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我国一直将新材料产业列为重点支持领域,新材料产业增长态势良好,虽离材料强国还有一定差距,但已成为一个材料大国。我省新材料产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新材料总量位居全国的第一方阵,2009年全省新材料产值1826亿元,实现增加值4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28%,占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406%;其中,归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产值约1000亿元、增加值290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中,新材料企业188家,占全省高新企业总量的20%,居第1位。
一是产业基础良好。形成了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硬质材料、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五个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其中先进储能材料品种最齐全、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硬质合金产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炭/炭复合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异军突起,名列全国前茅,以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为基础的新材料开发取得长足发展。拥有科力远新能源、时代新材、有色控股、华菱集团、巴陵石化等龙头企业,形成了长(沙)株(洲)(湘)潭“3+5”城市群为密集区的产业布局。
二是创新能力较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材料创新体系,拥有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等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19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中心,两院院士10多名,研发能力较强,近三年取得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奖励70多项,居全国前列。炭/炭复合材料、先进储能材料、高性能铝材制备技术及铝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超硬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居国内前列,硬质合金工具产品等新材料技术标准由我省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参与制定。
三是市场空间广阔。近几年来,国家的汽车、工程机械、风电装备、大飞机、高速铁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我省新材料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我省新材料产业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关键核心技术较少,技术集成度较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少且规模小。
二、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以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新能源、节能环保和信息等高技术领域对新材料的需求为牵引,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重大工程为抓手,以量大面广和重大工程亟需的高性能材料为重点,巩固和提高我省优势新材料产业的地位和水平,大力培育新兴材料,培育具有领先全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新生长点,促进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累计投入500亿元,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23%左右,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率保持在40%以上。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保持现有领先地位,先进复合材料、金属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10家,50-100亿元的企业20家;建设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达50家,材料研发和应用技术取得新突破,年专利申请量2000件以上。
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5名,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
三、重点领域
根据国际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省的实际,将优先发展先进储能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做强做精先进硬质材料和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积极培育基础原材料的提质升级,扶持新兴材料发展,继续攻克新材料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
(一)先进储能材料
围绕电动汽车和大功率储能装备对电池材料的需求和制约瓶颈,攻克比容量和比功率不足、宽环境适应性和高安全性不强、生产自动化水平低等带来的成品一致性差、寿命短、成本高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电动汽车用大功率动力电池关键材料;二是动力型超级铅酸电池复合极板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三是全钒液流电池、燃料电池等储能器件用关键材料。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220亿元。
(二)先进复合材料 围绕交通运输、能源和电力、航空航天、大型舰船等对复合材料的需求和制约瓶颈,攻克基于国产原材料的超长超厚整体部件液相浸渍工艺、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渗透增密工艺、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复合材料关键原辅材料;二是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三是高性能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到2015年,基本建立复合材料产业链,实现增加值100亿元。
(三)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
围绕先进装备对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的需求,攻克大规格铝型材和锻件、大盘重钛合金宽轧带卷的生产关键技术,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铝、钛等高性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二是高品质板带箔,大规格板材、型材和锻件等产品。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230亿元。
(四)先进硬质材料
主要围绕机床(车)、工程机械、装备制造、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等领域对先进硬质材料的需求和制约瓶颈,攻克超细超匀超纯粉体的合成技术、高强高韧功能结构一体化材料制备技术以及硬质材料的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超细晶硬质合金、超粗晶硬质合金、涂层硬质合金;二是高档聚晶金刚石复合片、新型超硬材料工具等产品;三是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耐高温新型陶瓷材料。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100亿元。
(五)基础原材料
围绕优势规模基础原材料的提质升级,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第三代汽车板、高性能硅钢、管线钢、核电用钢等高端钢材品种;二是有色金属材料,主要是高纯钨、钼、铅、锌、锑、铋、铜等;三是稀土金属材料,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高纯氧化物和高纯金属、稀土核探测材料和新型核燃料等;四是高档炼油催化新材料、锂系聚合物、特种环氧树脂、己内酰胺、特种有机纤维、盐化工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到2015年,传统优势材料产业水平上层次、规模上台阶,新材料与优势规模原材料融合发展,实现增加值300亿元。
(六)其他新兴材料
围绕培育新的增长点,主要发展电子元器件支撑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生物基材料、医用新材料、纳米材料及其器件等,实现增加值50亿元。
四、主要任务
(一)构建三类支撑平台 1技术创新平台
一是高水平建设“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为国际领先水平的综合性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和产业孵化器;二是建设 “大型交电装备复合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炭/炭复合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三是建设20多个钢铁、有色、石化等领域的国家级工程(或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以及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通过技术渗透,全面带动新材料产品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梯次集成和部分原始创新,使我省的整体创新能力迈入全国前三名的位置。
2共性检测平台
根据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总体布局,在五大重点领域配套建设面向产业自身且服务社会的共性检测平台:一是在先进储能材料领域重点建设电池材料及电池检测中心;二是在先进复合材料领域重点建设高分子复合材料检测评价中心;三是在金属新材料领域重点建设金属新材料检测中心;四是在先进硬质材料领域提升国家级硬质合金分析测试中心技术水平;五是在化工新材料领域重点建设国家精细化工检测评价中心。
3产业战略联盟 鼓励新材料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支持组建电动汽车关键材料及应用、交通装备关键材料及应用、高性能交通用铝合金材料、工程机械关键材料及应用、有色金属钨及硬质合金、节能环保关键材料及应用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入盟企业开展新材料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推动新材料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二)发展五类产业基地
按照《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年)》原则,国家、省、市高技术产业基地、78个省级开发区的总体布局和现有工业基础,建立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具有辐射和带动效应的新材料产业园区,提高新材料产业的聚集度:一是在长沙高开区、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建设综合性的新材料产业园;二是在岳阳云溪区和衡阳松木工业园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三是在湖南郴州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四是在湘西自治州建设锌锰等深加工产业基地;五是在湖南汨罗和永兴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
(三)实施六项材料工程
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产业对关键材料的需求,及化工、钢铁、有色等优势规模材料产业提质升级的需要,着力扶持20多家重点企业,70多个重大项目,形成既有规模效益又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集群。重点支持实施六大关键材料工程,有效支撑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规模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
1电动汽车关键材料工程
围绕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实施四类电动汽车关键材料工程:一是大功率动力电池能量包材料工程;二是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工程;三是超级电容器及超级电池材料工程;四是轻量化结构车体用铝合金和复合材料工程。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有效支撑我省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新能源材料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到2015年,形成年产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包20万台套、先进电池材料15万吨、超级电容器100亿法拉、汽车铝合金板和复合材料30万吨的生产能力。
2工程机械关键材料工程
围绕工程机械对高强度结构钢、高性能刀具、耐磨材料等的需求,重点组织实施三类材料工程:一是超细晶高精度硬质合金以及超粗晶、耐磨损、长寿命硬质合金工程;二是功能梯度硬质涂层材料工程;三是精密超硬材料磨具与刀具(人造金刚石及制品、金刚石复合片、立方氮化硼复合片)、高性能工程陶瓷材料工程。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高性能刀具、耐磨件等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提高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继续保持我省工程机械产业的优势地位。到2015年,形成年产高性能硬质合金600吨,精密超硬材料切割与磨削刀具100万套/(片)、人造金刚石精粉10亿克拉、金刚石复合片和立方氮化硼复合片500万片的生产能力。
3交通装备关键材料工程
围绕交通装备应用高端化、结构轻量化需要,重点组织实施三类关键材料工程:一是铝合金、钛合金和炭/炭刹车材料在航空航天、高档车辆上的应用工程;二是铝合金等有色金属、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车体、船体、汽车车体和桥梁等上的应用工程;三是新型高分子减振降噪材料在高速轨道交通装备、桥梁和车体上的应用工程等。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牵引轻质结构材料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形成年产5000吨高性能航空钛合金材料、1万吨高性能海洋耐蚀宽幅钛卷板、轻质车体结构材料5000套、汽车用铝材30万吨、200套复合材料船体、5000万套新型高分子减振降噪材料及其弹性元件、200吨炭/炭航空刹车材料的生产能力。
4新能源装备关键材料工程
围绕新能源关键装备发展的需求,重点实施四类关键材料工程:一是超长风电叶片复合材料工程;二是核能装备用材料工程;三是全钒液流电池材料工程。四是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工程。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为我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撑,带动相关材料产业的发展。到2015年,形成年产各种型号风电叶片3000套,核电用高品质钛管5000吨,钒电池堆6万千瓦及其钒电解液2万吨,太阳能光伏电池用微细球形金属粉末3万吨的生产能力,太阳能功能薄膜材料实现产业化。
5节能环保产品关键材料工程
围绕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质量的需要,主要推动实施四类材料工程:一是环境相容和降解材料工程(高性能水性功能涂料、建筑节能材料、可降解塑料、塑料回收利用等);二是水处理材料工程(高端环保水处理反渗透膜、新型净水材料等);三是高效输电材料工程(复合材料芯倍容量铝绞股线等);四是节能家电材料工程(高性能永磁电机磁瓦、高性能发光材料)。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提升我省节能环保产业竞争力,到2015年,形成年产水性功能涂料20万吨、高端水处理反渗透膜20万支、稀土永磁铁氧体2万吨、钕铁磁硼4000吨、高性能稀土发光材料1000吨、复合材料整体浴室50万套、节能建筑复合材料单元3万套、复合材料芯倍容量铝绞股线5700千米的生产能力。
6 关键基础材料提升工程
围绕重大工程对优势规模基础材料提质升级的需要,主要推动实施五类材料工程:一是稀土及有色金属深加工工程;二是钢铁材料提升工程;三是石油化工材料提升工程;四是稀贵金属循环利用工程;五是新型精细化工材料提升工程。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促进我省化工、钢铁、有色等优势规模产业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新材料产业增长点。到2015年,形成年产高端钢铁材料500万吨、高性能三氧化二锑催化剂等锑深加工材料25万吨;有机高分子材料80万吨、己内酰胺40万吨、精细化工材料100万吨的生产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是着力加大省财政对新材料产业创投基金和长(沙)株(洲)(湘)潭两型社会产业基金中的新材料产业子基金等的引导和配套力度,积极发展私募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支持企业上市融资。二是在现有担保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新材料产业信用担保体系,运用风险准备金的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信贷支持。三是对符合省以上规划的新材料重点项目,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税收或抵补税收,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减少土地出让金。四是设立人才引进基金,重点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高端人才来湘发展新材料产业。
第四篇: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增强新材料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磁砒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特制订本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
一、发展现状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研发的、比传统材料性能更加优异的一类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我国一直将新材料产业列为重点支持领域,新材料产业增长态势良好,虽离材料强国还有一定差距,但已成为一个材料大国。我省新材料产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新材料总量位居全国的第一方阵,2009年全省新材料产值1826亿元,实现增加值4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28%,占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40.6%;其中,归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产值约1000亿元、增加值290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中,新材料企业188家,占全省高新企业总量的20%,居第1位。
一是产业基础良好。形成了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硬质材料、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五个在海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其中先进储能材料品种最齐全、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硬质合金产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炭/炭复合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异军突起,名列全国前茅,以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为基础的新材料开发取得长足发展。拥有科力远新动力、时代新材、有色控股、华菱集团、巴陵石化等龙头企业,形成了 长(沙)株(洲)(湘)潭“3+5”城市群为密集区的产业布局。
二是创新能力较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材料创渎体系,拥有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等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19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中央,两院院士10多名,研发能力较强,近三年取得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奖励70多项,居全国前列。炭/炭复合材料、先进储能材料、高性能铝材制备技术及铝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超硬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居海内前列,硬质合金工具产品等新材料技侍顷准由我省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参与制定。
三是市场空间广阔。近几年来,国家的汽车、工程机械、风电装狈大飞机、高速铁路、新动力与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我省新材料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省新材料产业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重挑战:要害核心技术较少,技术集成度较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少且规模小。
二、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以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新动力、节能环保和信息等高技术领域对新材料的需求为牵引,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重大工程为抓手,以量大面广和重大工程亟需的高性能材料为重点,巩固和提高我省优势新材料产业的地位和水平,大力培育新兴材料,培育具有领先全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新生长点,磁砒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累计投入500亿元,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23%左右,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率保持在40%以上。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保持现有领先地位,先进复合材料、金属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10家,50-100亿元的企业20家;建设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央、工程(技术)研究中央、工程(重点)实验室达50家,材料研发和应用技术取得新突破,年专利申请量2000件以上。
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5名,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
三、重点领域
根据国际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省的实际,将优先发展先进储能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做强做精先进硬质材料和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积极培育基础原材料的提质升级,扶持新兴材料发展,继承攻克新材料产业化共性要害技术,提高资源和动力利用率。
(一)先进储能材料
围绕电动汽车和大功率储能装备对电池材料的需求和制约瓶颈,攻克比容量和比功率不足、宽环境适应性和高安全性不强、生产自动化水平低等带来的成品一致性差、寿命短、成本高等要害技术,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电动汽车用大功率动力电池要害材料;二是动力型超级铅酸电池复合极板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三是全钒液流电池、燃料电池等储能器件用要害材料。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220亿元。
(二)先进复合材料
围绕交通运输、动力和电力、航空航天、大型舰船等对复合材料的需求和制约瓶颈,攻克基于国产原材料的超长超厚整体部件液相浸渍工艺、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渗透增密工艺、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等要害技术,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复合材料要害原辅材料;二是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三是高性能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到2015年,基本建立复合材料产业链,实现增加值100亿元。
(三)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
围绕先进装备对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的需求,攻克大规格铝型材和锻件、大盘重钛合金宽轧带卷的生产要害技术,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铝、钛等高性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二是高品质板带箔,大规格板材、型材和锻件等产品。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230亿元。
(四)先进硬质材
主要围绕机床(车)、工程机械、装备制造、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等领域对先进硬质材料的需求和制约瓶颈,攻克超细超匀超纯粉体的合成兰术、高强高韧功能结构一体化材料制备技术以及硬质材料的精深加工等要害技术,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超细晶硬质合金、超粗晶硬质合金、涂层硬质合金;二是高档聚晶金刚石复合片、新型超硬材料工具等产品;三是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耐高温新型陶瓷材料。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100亿元。
(五)基础原材料
围绕优势规模基础原材料的提质升级,重点发展以下内容:一是第三代汽车板、高性能硅钢、管线钢、核电用钢等高端钢材品种;二是有色金属材料,主要是高纯钨、钼、铅、锌、锑、铋、铜等;三是稀土金属材料,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高纯氧化物和高纯金属、稀土核探测材料和新型核燃料等;四是高档炼油催化新材料、锂系聚合物、特种环氧树脂、己内酰胺、特种有机纤维、盐化工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到2015年,传统优势材料产业水平上层次、规模上台阶,新材料与优势规模原材料融合发展,实现增加值300亿元。
(六)其他新兴材料
围绕培育新的增长点,主要发展电子元器件支撑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生物基材料、医用新材料、纳米材料及其器件等,实现增加值50亿元。
四、主要任务
(一)构建三类支撑平台 1技术创新平台
一是高水平建设“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央”、“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央”成为国际领先水平的综合性技术成果转化中央和产业孵化器;二是建设 “大型交电装备复合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央”、“炭/炭复合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三是建设20多个钢铁、有色、石化等领域的国家级工程(或技术)研究中央、工程实验室以及企业技术中央等创新平台。通过技术渗透,全面带动新材料产品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梯次集成和部分原始创新,使我省的整体创新能力迈入全国前三名的位置。
2共性检测平台
根据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总体布局,在五大重点领域配套建设面向产业自身且服务社会的共性检测平台:一是在先进储能材料领域重点建设电池材料及电池检测中央;二是在先进复合材料领域重点建设高分子复合材料检测评价中央;三是在金属新材料领域重点建设金属新材料检测中央;四是在先进硬质材料领域提升国家级硬质合金分析测试中央技术水平;五是在化工新材料领域重点建设国家粗糙化工检测评价中央。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穿上军绿色
3产业战略联盟
鼓励新材料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支持组建电动汽车要害材料及应用、交通装备要害材料及应用、高性能交通用铝合金材料、工程机械要害材料及应用、有色金属钨及硬质合金、节能环保要害材料及应用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入盟企业开展新材料及其应用要害技术的结合攻关,推动新材料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二)发展五类产业基地
按照《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年)》原则,国家、省、市高技术产业基地、78个省级开发区的总体布局和现有工业基础,建立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具有辐射和带动效应的新材料产业园区,提高新材料产业的聚集度:一是在长沙高开区、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建设综合性的新材料产业园;二是在岳阳云溪区和衡阳松木工业园建设粗糙化工产业园;三是在湖南郴州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四是在湘西自治州建设锌锰等深加工产业基地;五是在湖南汨罗和永兴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
(三)实施六项材料工程
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新动力汽车、交通装狈新动力装狈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产业对要害材料的需求,及化工、钢铁、有色等优势规模材料产业提质升级的需要,着力扶持20多家重点企业,70多个重大项目,形成廊有规模效益又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集群。重点支持实施六大要害材料工程,有效支撑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规模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军嫂的辛劳,军嫂的幸福
1电动汽车要害材料工程
围绕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实施四类电动汽车要害材料工程:一是大功率动力电池能量包材料工程;二是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工程;三是超级电容器及超级电池材料工程;四是轻量化结构车体用铝合金和复合材料工程。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有效支撑我省新动力汽车发展,带动新动力材料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到2015年,形成年产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包20万台套、先进电池材料15万吨、超级电容器100亿法拉、汽车铝合金板和复合材料30万吨的生产能力。
2工程机械要害材料工程 围绕工程机械对高强度结构钢、高性能刀具、耐磨材料等的需求,重点组织实施三类材料工程:一是超细晶高精度硬质合金以及超粗晶、耐磨损、长寿命硬质合金工程;二是功能梯度硬质涂层材料工程;三是精密超硬材料磨具与刀具(人造金刚石及制品、金刚石复合片、立方氮化硼复合片)、高性能工程陶瓷材料工程。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高性能刀具、耐磨件等要害零部件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提高工程机械要害零部件的技术水平,继承保持我省工程机械产业的优势地位。到2015年,形成年产高性能硬质合金600吨,精密超硬材料切割犹削刀具100万套/(片)、人造金刚石精粉10亿克拉、金刚石复合片和立方氮化硼复合片500万片的生产能力。
3交通装备要害材料工程
围绕交通装备应用高端化、结构轻量化需要,重点组织实施三类要害材料工程:一是铝合金、钛合金和炭/炭刹车材料在航空航天、高档车辆上的应用工程;二是铝合金等有色金属、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车体、船体、汽车车体和桥梁等上的应用工程;三是新型高分子减振降噪材料在高速轨道交通装狈桥梁和车体上的应用工程等。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保持海内领先地位,牵引轻质结构材料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形成年产5000吨高性能航空钛合金材料、1万吨高性能海洋耐蚀宽幅钛卷板、轻质车体结构材料5000套、汽车用铝材30万吨、200套复合材料船体、5000万套新型高分子减振降噪材料及其弹性元件、200吨炭/炭航空刹车材料的生产能力。
4新动力装备要害材料工程
围绕新动力要害装备发展的需求,重点实施四类要害材料工程:一是超长风电叶片复合材料工程;二是核能装备用材料工程;三是全钒液流电池材料工程。四是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工程。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为我省新动力装备制造业提供要害材料支撑,带动相关材料产业的发展。到2015年,形成年产各种型号风电叶片3000套,核电用高品质钛管5000吨,钒电池堆6万千瓦及其钒电解液2万吨,太阳能光伏电池用微细球形金属粉末3万吨的生产能力,太阳能功能薄膜材料实现产业化。
5节能环保产品要害材料工程
围绕节约资源动力、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品质的需要,主要推动实施四类材料工程:一是环境相容和降解材料工程(高性能水性功能涂料、建筑节能材料、可降解塑料、塑料回收利用等);二是水处理材料工程(高端环保水处理反渗透膜、新型净水材料等);三是高效输电材料工程(复合材料芯倍容量铝绞股线等);四是节能家电材料工程(高性能永磁电机磁瓦、高性能发光材料)。通过本工程的实施,提升我省节能环保产业竞争力,到2015年,形成年产水性功能涂料20万吨、高端水处理反渗透膜20万支、稀土永磁铁氧体2万吨、钕铁磁硼4000吨、高性能稀土发光材料1000吨、复合材料整体浴室50万套、节能建筑复合材料单元3万套、复合材料芯倍容量铝绞股线5700千米的生产能力。
6 要害基础材料提升工程
围绕重大工程对优势规模基础材料提质升级的需要,主要推动实施五类材料工程:一是稀土及有色金属深加工工程;二是钢铁材料提升工程;三是石油化工材料提升工程;四是稀贵金属循环利用工程;五是新型粗糙化工材料提升工程。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磁砒我省化工、钢铁、有色等优势规模产业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新材料产业增长点。到2015年,形成年产高端钢铁材料500万吨、高性能三氧化二锑催化剂等锑深加工材料25万吨;有机高分子材料80万吨、己内酰胺40万吨、粗糙化工材料100万吨的生产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是着力加大省财政对新材料产业创投基金和长(沙)株(洲)(湘)潭两型社会产业基金中的新材料产业子基金等的引导和配套力度,积极发展私募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支持企业上市融资。二是在现有担保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新材料产业信用担保体系,运用风险预备金的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信贷支持。三是对符合省以上规划的新材料重点项目,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税收或抵补税收,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减少土地出让金。四是设立人才引进基金,重点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高端人才来湘发展新材料产业。
第五篇: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基地).
湖南省5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基地)名单近期出炉。按照全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我省将通过加快产业区域集聚,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重点建设长沙新材料产业园、株洲航空产业园等19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专业园区,以及信息产业郴州基地等8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基地)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9个
1.益阳船舶制造产业园
2.娄底薄板材料深加工产业园
3.长沙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4.株洲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5.衡阳特高压输变电产业基地
6.湘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7.长沙航空产业园
8.长沙航天产业园
9.株洲航空产业园
新材料产业7个
1.长沙新材料产业园
2.株洲新材料产业园
3.湘潭新材料产业园
4.岳阳精细化工产业园
5.衡阳盐卤及精细化工产业园
6.湖南省新材料产业郴州基地
7.湖南省新材料产业自治州基地
文化创意产业3个
1.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园
2.中南国家数字传媒内容基地
3.湖南省唯一多媒体光盘数字化生产基地
生物产业12个
1.长沙生物医药产业园
2.隆平高科技园
3.长沙生物育种及产业化基地(含海南南繁基地)
4.株洲生物产业园
5.常德德山(生物)产业园
6.衡阳生物产业园
7.湖南省生物产业张家界基地
8.湖南省生物产业自治州基地
9.湖南省生物产业邵阳基地
10.湖南省生物产业永州基地
11.岳阳君山生物医药园
12.怀化生物产业园(湖南西部药谷)
新能源产业10个
1.长沙光伏产业园
2.永州光伏产业基地
3.株洲新能源产业园
4.湘潭新能源产业园
5.长沙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
6.湖南省新能源产业怀化基地
7.湘西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
8.衡阳核电工业园
9.益阳核电工业园
10.娄底氢能应用产业园
信息产业9个
1.国家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园
2.长沙软件园
3.长沙信息产业园
4.株洲田心电子信息产业园
5.湘潭信息产业园
6.衡阳华新电子信息产业园
7.湖南省信息产业郴州基地
8.常德德山(信息)产业园
9.益阳信息产业园
节能环保产业5个
1.湖南环保产业示范园
2.株洲清水塘环保装备制造基地
3.湘潭九华环保装备制造基地 4.汨罗再生资源工业园
5.永兴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