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花官英才幼儿园手足口病聚集病例处理报告
花官英才幼儿园手足口病聚集病例处理报告
自5月8日以来,花官英才幼儿园小班连续发生2例手足口病患儿,为了防止手足口病疫情的蔓延,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对花官英才幼儿园采取了一下主要防控措施。
1.及时向上级报告了手足口病疫情,按照手足口病防控预案,报请镇政府批准,对花官英才幼儿园采取了先停班后停园的防控措施。
2.对校园的室内地面、儿童玩具、桌椅板凳、文具、室内物体表面、室外污染地面,用84消毒液进行了彻底的消毒,书籍在太阳光下暴晒6小时以上。对校园内的儿童娱乐设施如滑梯、跷跷板等用84消毒液连续喷洒了2-3遍,对幼儿园的厕所也用84消毒液进行了消毒处理。
3.对儿童家长进行了集中宣传教育,并发放明白纸,指导家长在家中要做好防控工作,注意儿童的体温变化、手足口等处有无皮疹等情况,要养成好的日常生活卫生习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4. 每天利用芬李村广播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儿童家长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走亲访友,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家要经常通风,勤晒被褥。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5. 对村中的主要街道、生活死角进行了清理和消毒,同时对街道上的健身器材用84消毒液也进行了消毒处理。
6. 至6月4日最后一例手足口病发生后经过10天的观察,到6月14日再没有新的手足口病病例发生,花官英才幼儿园手足口病疫情宣布解除了。
花官中心卫生院
2011年 6月 14 日
第二篇:关于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的处理程序
关于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的处理程序
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和《商丘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方案》的有关要求,对我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筛查和处理流程如下:
一、每天浏览疫情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病例,发现疑似聚集性病例立即发出预警通知。
二、接到预警通知的单位,立即对预警病例进行实地核实。
三、经核实如不属于聚集性病例,说明情况,即解除预警。
四、经核实如是聚集性病例,辖区卫生院立即采取防控措施。措施如下:
1、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写出调查报告,上报区疾控中心。
2、对患者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并有消毒记录。
3、对患者居住地的周围人群进行主动搜索类似病例(即5岁以下儿童随访),发现病例立即上报。
4、对患者进行每天随访,并做好记录,直至患者痊愈。
5、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以上所做工作均要有书面记录
第三篇: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调查报告
**镇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处置的调查报告 传染病的个案调查与疫情处置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重要工作,合理的疫情处置可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特别是二代发病率)。对传染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则可以为病因提供线索,为后续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镇卫生院承担着金湖县城所有的传染病疫情处置任务,每年处理数百起传染病病例的个案调查及数十起聚集性疫情的处置工作。我镇每年都有手足口病的聚集疫情,主要在各托儿所发生,以春秋两季为主要发病季节。**机关幼儿园在2012年5月份发生了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事件,现将疫情处置情况报告如下。1.事件经过
2012年5月14日接防保所疫情监测人员报告,我镇机关幼儿园在一周内发生了9例手足口病病例,其中有8例在一个班。我院立即组织分管院长、防保所传染病管理人员前往该园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又连续发生了7例病例,卫生院采取边调查边处置的方法,最终平息了此次疫情。
**机关幼儿园发病时在园数儿童为1100名。2012年5月8日至6月1日该园先后发生16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分别为:首例为5月8日发病,5月11日-14日8例。至6月1日累计发生16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
该园在卫生院的参与下采取了对教师的培训,严格晨
检,隔离患儿,高强度消毒,停课等措施。最终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疫情的平息也为该园处置相关事件提供了经验。2.基本情况
**县地处淮河下游,经济状况在全市上游。其中**镇为县城所在地,人口超**万人,城区有四所幼儿园,在园儿童超过千人的有2所,机关幼儿园是其中之一。该园主要针对县城机关事业单位为招收范围,平时卫生保健工作比较扎实,以前未发生过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幼儿园教室为新建楼房,通风良好,每个班级都有教师3人(其中专职保育员1人),全园配有专职保健员2名。食堂卫生状况较好,玩具、毛巾能做到每天消毒。晨检每天在班级进行,记录不完整,只针对有主观症状的儿童进行。每个班级约40人,面积约100㎡,寝室与教室之间有教师办公室和水池相隔,毛巾集中挂放,玩具放学后集中存放并消毒。聚集疫情发生时间25天,季节为春季。3.临床表现与核实诊断
无重症病例,16例均有手足口部的红疹,1例有发热症状,14例有口腔溃疡,均无腹泻、呕吐、神经系统症状。就诊医院均为县人民医院。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及血常规等资料,诊断均为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16例患儿均为门诊治疗,无住院。
根据《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第一条,此次疫情属于聚集性病例。4.个案调查与本次流行特征
本次幼儿园聚集疫情总发病人数16人,每名儿童均进行了个案调查和访视,填写了《个案调查表》和《手足口病调查访视表》(附后),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无住院病例。
4.1人群分布:3岁4例,4岁10例,5岁以上2例;男性11例,女性5例。
4.2地点分布:家庭居住地分散,无同一小区的儿童。小(4)班8例,小(7)班2例,小(5)班2例,其余4例分布在四个班级,大班2个班各1例。
4.3时间分布:发病前一周均无外出史。从第一例患儿算起,每隔2-3天都有病例发生,其中14日发病5例。15日采取防控措施后病例逐渐减少并于6月1日终止。5.幼儿园现场调查
于14日下午到该幼儿园现场调查和指导,分别向园长、保健员、保育员询问了在园幼儿数、已患病的幼儿患病前后的生活起居情况及其可能的感染途径,离园后园内已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目前在园幼儿的情况等;查看了幼儿园的卫生设备和各种儿童保健帐册。
根据现场调查所见,该园组织管理到位,有领导小组和
方案,园和班级均有责任人;培训材料齐全,食堂卫生许可证与健康证齐全并能做到生、熟、成品与半成品分室存放,每天菜谱有留样备查。食品从购进有登记台帐,加工流程符合卫生要求,有专用的清洁池、消毒池;有专供幼儿用的水冲厕所、自来水洗手池、洗手用小毛巾、小肥皂,有供餐具消毒用的消毒柜、室内空气消毒有紫外线灯;幼儿园有晨检用的保健室和隔离室,有晨检药械和晨检记录。但晨检记录不全,主要针对主诉有症状的儿童进行登记,每天只有早晨入园时进行一次晨检;有消毒记录,并且每天在放学后都进行彻底消毒,经现场演示,发现消毒比例为1:500;有1例患儿隔离未到10天就来园。
经过现场调查,发现本次聚集性疫情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⑴晨检不彻底,次数少,对处于无症状阶段的患者漏检。⑵消毒方法不对,有患儿的班级消毒方法使用的是预防性消毒方法,比例不对,次数不够。⑶隔离不彻底,有1例患儿隔离期限未到10天。⑷培训不科学。培训内容与考核试卷过于简单,内容不全面。⑸报告制度执行不严格。事件的发现是通过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系统发现的,而幼儿园保育员发现患儿缺课都未及时上报到园保健室。
在调查过程中,同时对保健员和部分保育员进行了指导和培训。对幼儿园保育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共培训幼儿教师30名。同时现场指导日常清洁消毒方法和消毒
液的配比、如何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书写了现场指导笔录。
6.防制措施与效果
针对本次流行特征和现场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疫情可能的原因,卫生院采取了边调查边处置的方法,重点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6.1加强隔离。所有患儿必须住院或居家隔离10天以上,并持有医疗机构证明方可继续入园。
6.2每日进行多次体检。分别于早晨入园、就餐、午休后、放学前进行4次体检,重点检查手足口部的皮疹情况。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6.3停课。针对小(4)班患儿数较多的情况,参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的要求,此班级立即停课10天。其它班级只要超过2例的也立即停课10天。
6.4开展专题健康教育。针对家长、儿童、教师开展专题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编印《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家长版》发给所有幼儿,供家长阅读。幼儿教师人手一份《手足口病防治指南》和《托幼机构日常消毒方法》。
6.5加强通风与消毒。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
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6.6确定不同物体与不同班级的消毒方法。
没有发生手足口病疫情的班级应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保育员、教师要保持手部清洁,并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幼儿活动室、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活动室、教室、宿舍等地面每天湿式拖扫,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拖地一次。门把手、桌、椅等各种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玩具保持清洁。搞好食饮具消毒和食品卫生。
患病儿童所在教室:室内外地面、墙壁(2m高),场所内的各种物品表面,特别是患儿的衣服、被褥,学习用品,玩具,奶瓶和食饮具,厕所、卫生间,污水、垃圾、寝室和活动时所到过的场所(包括门把手、楼梯扶手、游乐设施等)每天二次用1:200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被褥、床单、书籍等经太阳暴晒处理。
采取上述措施后,从15日至6月1日,共计发生了7例,平均每隔2天发生1例,且不在小(4)班。病例间也无相互联系,可能为其它途径感染。对发生病例的班级同样采取了上述措施,最终经过10天的隔离、停课、医学观察,末发生新病例。本次聚集性病例疫情结案。7.问题与建议
通过本次聚集性病例疫情处置,发现了一些卫生院及幼儿园传染病防制方面的问题,在处置过程中也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一并对问题与建议总结如下。
7.1卫生院传染病防制管理人员与各幼儿园保健员互动联系不够密切。信息相互反馈不及时。建议:定期召开专题例会,或建立通讯通道,保持传染病信息的畅通。
7.2传染病群体报告存在漏洞。目前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制的重点是个案处理,采取的是上门进行流调和处置。而对于个案汇总后的群体事件,反应不够灵敏。县级医院只管个体看病、上网报告,而对于报告卡中的“患者工作单位”一栏填写不认真,处于可填可不填现状。建议:加强县、乡、医务室的传染病报告培训。并采取责任追究制。
7.3部门协作不力。各部门只负责本专业上的工作,比如县人医传染科与卫生院之间的协调,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的协调,此次就出现了“停课”不迅速执行的例子,最终证明停课是非常用重要的一环。建议:成立县级传染病协调机构,成员可由传染病主要防制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发生疫情时以协调小组的形式执行下去。
7.4资料收集与整理不完善。每年都会发生数起聚集性病例疫情,病种不一,但未见防保所提供专题报告,无每次
采取措施及结案后的经验总结。资料收集与管理上存在不足。建议:形成资料收集汇总制度,落实到人,定期汇总,与绩效挂钩,对每次的结案事件进行讨论学习,提高全所人员的业务水平。8.调查小结
本次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共发生病例16例,病程前后计25天,病例主要集中在采取防制措施之前。分布特征符合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本次调查处置,发现传染病群体事件的报告及时性很重要,及时报告可以为有效采取防制措施和查找原因提供时间。在处置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处置的方法也很科学,可以验证原因假设和评价措施效果。最终证明本次处置非常成功,可以推广到其它幼儿园和其它病种的处置中去。
***卫生院 ***
2012年6月12日
第四篇:手足口病病例处置报告
手足口病患儿处置报告
2014年4月22日上午8时,我防保站接到县疾控中心疫情通报:我乡XX村患儿 XXX 于县人民医院被确诊为轻症手足口病,现居家隔离观察。接到疫情通报后,我院领导相当重视,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到疫情发生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患儿XXX,男,2岁,散居儿童,南乐县西邵乡XX村人。其父亲XX,联系电话:XXXXXXX.患儿全家共有3人,其中儿童1人,大人2人,患儿母亲在家照看小孩。患儿家住XX村的一条小胡同,住房屋面积约为300平方米,人均60平方米。室内外环境一般,无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患儿在家活动范围较小,不与本组儿童一起玩耍。
二、发病经过
患儿祖父代述,患儿于2014年4月14日发病。主要症状为发热、精神状态差,手足出现疱疹,由其父母送患儿至XX村卫生室就诊(该村卫生室有医疗执业许可证,乡村医生XXX有乡村执业医生执业资格,为注册乡村医生,2013年~2014年接受过三次乡级手足口病防控技术培训)。经查,患儿手、足、部有皮疹,口腔粘膜上有红色溃疡。随即被送往南乐县人民医院就诊,后转至
濮阳市人民医院。
三、流行病学调查
患儿发病前无手足口病接触史,与患儿密切接触者共有7人,其中成人4人,儿童3人,儿童密切接触者名单如下:
XXX,女,11年10月3日,患儿邻居,常与患儿玩耍,目前无手足口病症状。
XXX,男,12年5月3日,患儿邻居,常与患儿玩耍,目前无手足口病症状。
XXX,女,11年1月19日,患儿邻居,常与患儿玩耍,目前无手足口病症状。
患儿疫苗接种情况良好,无免疫系统疾病,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发病前3个月身体健康。患儿所在组目前无其他手足口病患者。
四、处理措施
我西邵乡防站工作人员携带调查资料.手足口病防治资料.消毒液.体温计等器材于4月22日下午4时50分到达患儿家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随行医生 XXX(XX村卫生室乡村医生)。
1、指导患者家及周围群众家用“84”消毒液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另外要求患儿家长对患者床铺、衣服及餐具进行消毒。
2、要求乡村医生对与患儿密切接触的儿童进行隔离观察7天。
3、在患者村中通过广播,传单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告诫家长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场所,不要与患儿接触;提倡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家庭清洁卫生,对儿童接触的用品.玩具经常消毒,做好儿童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4、进一步加强我乡医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掌握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诊断、鉴别诊断技术及病例的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
5、加强对患者所在地的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监督管理。
西邵乡防保站
2014年 4 月 22 日
第五篇:手足口病病例分析
一、手足口病 并发症:肺水肿,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二、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男性患儿,1岁,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特殊传染病史。
2、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伴咳嗽、流涎。精神差。心率增快(185次∕分,正常120-140),血压正常(90∕50mmHg,正常值85-105∕40-50),呼吸增快(45次∕分,正常值30-40次∕分),呼吸音增粗。手、足、臀部有疱疹。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8.2×10/L,N 0.61, L0.23.(正常值WBC11×10 /L,N 0.36, L0.56)胸片: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右肺大片高密度阴影、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
三、并发症:肺水肿,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四、鉴别诊断
1、其他发疹性疾病:水痘-带状疱疹、丘疹性荨麻疹、幼儿急疹等。
2、肺炎
3、暴发性心肌炎
二、手足口病 并发症:肺水肿,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二、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男性患儿,1岁,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特殊传染病史。
2、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伴咳嗽、流涎。精神差。心率增快(185次∕分,正常120-140),血压正常(90∕50mmHg,正常值85-105∕40-50),呼吸增快(45次∕分,正常值30-40次∕分),呼吸音增粗。手、足、臀部有疱疹。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8.2×10/L,N 0.61, L0.23.(正常值WBC11×10 /L,N 0.36, L0.56)胸片: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右肺大片高密度阴影、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
三、并发症:肺水肿,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四、鉴别诊断
1、其他发疹性疾病:水痘-带状疱疹、丘疹性荨麻疹、幼儿急疹等。
2、肺炎
3、暴发性心肌炎
9诊断: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