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中国户外用品市场“多赢”趋势分析
2013年中国户外用品市场“多赢”趋势分析
2012年世界末日没有到来,却迎来了全球新一轮户外游高潮,户外产业进一步深化发展。2013年中国户外用品市场将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万水千山户外研究院指出,2013年中国户外用品市场将继续呈现可喜的“多赢局面”。下面,我们用一组关键字来解读2013年中国户外用品市场:40%、2000亿、放缓、两企业、三渠道、四趋势。
40%
据户外权威机构研究预测,2020年以前,中国户外用品市场将以40%的速度持续增长。中国户外用品市场面临一片广阔的蓝海。
2000亿
按照以上增速,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户外用品从业者面对的将是一个高达2000亿元的巨大市场,无疑,如此庞大的美味蛋糕将会吸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放缓
据可靠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后,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出现了整体下滑和放缓迹象,面对户外用品市场的良好前景,传统体育用品企业会心动吗? 两企业
2011年,国外体育大鳄阿迪达斯和国内体育大鳄李宁率先抢滩户外用品行业。并将在2013年2月27日至3月2日的第九届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览会(ISPOBEIJING2013)首次大规模展示户外产品。这是否是传统体育用品企业全面进军户外用品市场的号角?
三渠道
传统的以商城和实体店为主的实体渠道销售为主的户外用品品牌,如果不走电商渠道,将会损失60%以上的潜在客户,这一比例随着移动商务的普及将会进一步提高;以阿里系、京东、一号店等为代表的顶级电商,拥有强大的网络营销渠道,但据对比统计,如果其销售自创户外用品品牌,利润将会提高3倍,顶级电商创立自有品牌是否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以万水千山户外为代表的新生代独立中小电商,以其创新的营销模式、优化的产品组合和独特的成本控制等优势,正在演绎马云所说的“小而美”模式,是否会发展成户外的“中而美”模式,这是否是夹缝中的“第三渠道”,我们将拭目以待!
四趋势
户外用品资本会流向集中流向最大限度满足户外人群需求的品牌、企业、渠道--这一定律已经得到验证。
各路资本的逐利本质将会进一步促发户外用品市场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将演绎为四大趋势。
趋势一:优质户外用品品牌将会进一步集中。
国内五大户外品牌:Columbia,The North Face,Jack Wolfskin,TOREAD,KAILAS,品牌优势将进一步凸显。Columbia—时尚户外、日常休闲,商场的状元,销售额不容小窥;The North Face—曾经的专业户外,现在的商场榜眼;Jack Wolfskin—德国的探路者,商场的新贵一族;TOREAD—上市公司,团购大户,二三线城市的地头蛇; KAILAS—户外渠道无冕之王,商场渠道正在耕耘。趋势二:电商渠道之王将会自主开发户外用品品牌。
天猫、京东、一号店等电商巨鳄在独立户外品牌巨大的利润空间诱惑下必然会创建自己的户外品牌。据内部消息,一切工作已经启动。
趋势三:户外品牌将进一步百花齐放。
中国的户外用品市场远未成熟。其中的典型表现就是户外人群未成熟,他们对品牌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这给新品牌的创立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据统计2012年国内新增户外品牌近百个。这种户外品牌百花齐放的日子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指导中国户外用品市场走向成熟。
趋势四:独立户外电商完美演绎“小而美”。
像万水千山户外这样的独立户外电商,在找准了市场定位、客户需求、组织架构、模式创新等关键点后,这种“小而美”的生存发展模式,有可能演变为“独立一极”。这一极的发展壮大将会促进户外用品市场朝更理性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万水千山户外研究院认为,2013年中国户外用品市场将会朝着“多赢”方向发展。户外品牌商、传统渠道商、网络渠道电商、率先抢滩户外的体育用品商、户外用品消费者等都会从中国户外用品市场良好的发展前景中获益。(万水千山户外研究院)
第二篇:中国户外用品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的户外用品市场发展迅速,目前,户外品牌的总数大约有230个,批发、零售总额为37.83543亿元人民币,据有关专家估计,2007年到2012年这五年是中国体育爆发年,我国将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户外运动市场,户外运动市场也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阶段。
“奥运会带来或许不是直接的商机,但其吹来的暖风,足够带来户外圈里的新气象。”业内专家分析,未来的几年,将是国内外户外品牌细化市场,稳定消费群体,发展壮大的最关键时期。
大众化趋势明显
“现在的户外运动已经不再是一种专业性的运动,户外运动已经成为了大众时尚生活的一种方式。而户外用品的消费也逐渐成为了家庭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户外运动品牌开始注重产品由专业化向大众化的转变,这是当前户外运动市场的一个发展趋势。”一位业内经营者表示。
据介绍,由于户外运动用品本身具有的特点,尤其是户外服装在设计、款式、品位、科技含量上更多地注入了时尚元素,很多城市白领和高收入者也加入到了户外运动品的消费潮流中,消费人群也从专业到涉户外人群的普及,带动了户外运动品的快速发展。如今,户外运动用品并不局限于专业人士使用,而是更多地被不同年龄、阶层,不同的职业的消费人群接受,户外运动品的大众化、生活化的特征日臻明显。
品牌销售渠道丰富
大型品牌和小型品牌各自的营销渠道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由此也带来了销售渠道的丰富和多元化。
不同于一般产品的销售,户外用品销售多采用多元的销售模式,除了设立专柜和专卖店之外,他们通过网络传播方式来传递户外运动产品的信息,直接进行网络销售。而大品牌倾向于通过商场专柜、品牌专卖店和独立户外专营店为主要渠道,而一些从事零售业务的小型经销商等则主要通过网络论坛、贴吧等销售自己的产品。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的户外运动市场主要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坚持做“小户外”的专业概念,比如专业做攀岩户外和专业做房车户外运动的,另外就是做“大户外”的概念,例如大家都知道的三夫户外运动公司。
据悉,现在大部分的大品牌都实行一站式的购物形式,从专业的设备到与之配套的相关物品等。为了争取更多的消费者,国内的一些品牌已经不在技术上做更多的文章,而是在款式上与时尚上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当然他们的目光还锁定在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上,他们不做专业的登山设备,却可能生产与之配套的帽子、围巾等,这类产品在价格上具备优势,因此市场前景也非常好。
由于户外运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属于比较专业的运动项目,所以在选择户外运动装备的时候,多数消费者都比较注重品牌。在从事户外运动时,装备的专业性直接影响到户外运动的质量,越专业的装备越能够降低从事户外运动的危险性,所以一些专业品牌仍然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首选。另外,户外运动项目的进行一般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团队,团队的氛围以及周围人对品牌的选择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因素。因此,很多品牌在销售产品的时候主要是强调产品的功能性,因为与一般的运动产品不同,户外运动产品对功能性的要求是很高的。”
户外俱乐部渐成热点
“帐篷900元、睡袋300元、垫子100元、背包800元、鞋子850元、药箱200元„„共计8000元。”一位爱好野营的“驴友”给自己的装备算了一笔细账。事实上,他的这套装备在众多“驴友”看来,仅算得上中下等装备。
亚洲户外用品展提供的数据显示,5年前我国户外运动服装和装备的销售总量只有1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07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26亿元人民币。5年前全国只有400多家专业户外用品经销商和290多家专业户外用品店,到2007年就已经发展到了2125家和1500多家。而随着人们对于户外运动热情的高涨,对于装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业内人士预测,中国的“大户外”市场正呈直线上升趋势,所蕴藏的市场将会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巨大的市场潜力不仅吸引了更多的知名国际品牌,也让国内品牌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熟,目前已经占到了30%的市场份额。目前市场上一个新的销售热点就是越来越多的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消费,而大多数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活动都集中在企业的集体扩展训练中。据有关数据统计,每年都有上百个企业,3万余人次参加扩展训练。因此多数的户外运动俱乐部都在抓这种“团体市场”,或附带经营一些专业的户外运动设备。
现在,很多国内运动企业都在关注这个市场,除了一些传统户外品牌,有实力的国内品牌正在逐渐向这个市场渗透。据了解,今年6月,青岛双星集团就正式宣布涉足户外用品,推出了“双星登峰”系列户外运动产品,“双星登峰”系列打造的是一整套的户外运动装备,所涉及的户外用品的种类主要包括户外登山服、冲锋衣、滑雪衣、抓绒衣、快干衣裤、速干内衣裤、登山鞋、徒步鞋、涉溪鞋、户外背包等10多种专业户外用品。有关人士预测,“双星登峰”系列的诞生将打破目前国际品牌对国内户外用品相对垄断的竞争局面。
第三篇:中国户外用品市场09调查报告发布
中国户外用品市场09调查报告发布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户外用品分会常务副会长韩云钢发布《中国户外用品市场2009调查报告》
5月20日,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COCA)与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在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期间召开的2010中国户外产业论坛上联合发布了《中国户外用品市场2009调查报告》,这是COCA连续第三年制作发布该调研报告,也是首次与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联合发布该报告,中国户外用品市场09调查报告发布。
报告对2009年中国用品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从品牌、渠道和销售三个方面对市场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全国范围内20余个典型城市渠道和销售的概念进行了概述,调查报告《中国户外用品市场09调查报告发布》。
2009年我国户外用品市场在稳定中持续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市场零售总额达48.5亿元,较上一增长了32.88%,出货总额达26.7亿元,较上一增长了22.48%。品牌数量继续上升,国内品牌的增长率呈现出加速上升状态,产品品类中服装类别所占比例仍然较大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百货商场和专业户外店仍然是其主要的销售渠道,前者保持了上升的势头,后者摆脱了2008的负增长趋势,开始回归。值得一提的是,网络销售渠道成倍增长,销售额也迅速递增,预示着这种新兴销售模式的未来潜力。
总体来说,2009年中国户外用品市场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本土品牌发展迅猛。本土品牌的迅猛发展是与大经济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户外用品产业强大的吸引力和蓬勃的朝气。随着国际品牌对我国户外市场的日益关注,本土品牌也适时而动,开创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户外产业。
二、新品牌增长速度提高,但生存能力有待观察。新品牌自2008年以来,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出现。但其中一部分也很快隐没在市场大潮中。我们希望这些新兴品牌能尽快在业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成为行业新的推动力。
三、商场渠道发展稳定,专业户外店渠道开始体现优势。在商场渠道保持优势地位的前提下,专业户外店在2009的发展过程中也开始表现出其特有的优势。我们相信随着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和消费理念的日益成熟,专业户外店渠道将会在不久的将来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
四、集团化、资本化运作日益明显。随着产业的成熟,外来资本在业内的渗透日益体现。成功的资本化运作已经为户外用品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第四篇:解析中国户外用品市场的整体分析与发展趋势
解析中国户外用品市场的整体分析与发展趋势
www.xiexiebang.com日期:2012-08-21来源:中国体育用品网
近年来,中国户外产业可谓是风生水起,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从2000年起到2011年中国户外零售额复合增长率达到61%
2000年中国的户外产业零售总额为0.6亿人民币,到2011年,中国的户外产业零售总额达到110亿人民币,从2000年起复合增长率达到61%,由此可见,中国户外产业发展迅猛。
中国的户外产业发展未必100%遵循美国的发展道路,但是随着中国的GDP、人均消费习惯等的变化,中国发展的大趋势将向美国靠拢。
二、品牌发货额集中度相对较高
在中国能定义为品牌的有574个,在这当中,有1.7%(前十名)的品牌占了58%的出货额,3.5%(前二十名)的品牌占了72%,8.7%(前三十名)的品牌占了85%。
其中,2011年销售第一的探路者占了中国市场的13%,前三名探路者、哥伦比亚和诺斯菲斯的出货额总和占了34%市场。由此可见,中国市场的品牌集中度相对较高。
三、中国户外渠道及零售份额分布:商超一统天下
目前中国户外渠道分布中,商超占了65%,街边店占了28%,网络占了7%。
目前商超渠道一统天下,终端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吻合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根据成熟市场的观察,也许在一定的时间内,中国商超的扩张步伐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从趋势上看,商超的比例会逐步下降,专业的销售渠道将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另外,关于网络销售渠道,虽然网络销售目前在中国是一个热门的区域,但在户外领域,网络所占的7%比例最终会演化成何种状况具有很大的不可确定性。在网络销售中如何解决价格战、商家信用、营销体系、区域经销商的排他性等问题都需要解决,在没有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商业模式建立起来之前,网购的不确定性将会继续维持。如果未来网购所占的比例有很大的突破,那一定是伴随着目前无法预测的新的商业模式的产生。
四、中国消费者特点分析:随意性强
中国消费者具有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的消费特点。中国户外消费者随意性较强,穿着裙子、高跟鞋去登山的现象不少见,而欧洲人则非常讲究,爬500米的小山坡都需要全副武装。除此之外,中国消费者还具有其他不同的消费特点。
1.参与度会增强。目前中国户外的人群参与度不多,但是参与人群在逐步增加,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另外一方面是现有人群参与的频率会提高。
2.专业性不够。一方面,中国缺乏像大多数户外发达国家的专业人群,除了中国国家登山队会进行爬雪山等顶级户外运动,极少数人群会去参与这种极限户外运动。另一方面,中国缺乏专业性的领导机关,没有组织机构引导、制定行业规范,这对户外行业发展的专业性不利。
3.成熟度薄弱。中国消费者的购买成熟度相对薄弱,处于冲动性购买的关口,这与中国的大环境是相吻合的。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中国消费者在慢慢成熟,这对产品设计、品牌建设将带来不同的变化和影响。
4.多样化。中国消费者与美国相比,很大的一个特性就是多样化。中国从地域、文化、民族性、发展差异性等可以划分为七个大区,每个区的消费习惯、消费特点都各不相同。当品牌做到一定程度时,必须把文化、品味、身材等各方面差异考虑进设计思想。
5.泛化和自由度。中国人比较随性,不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民族,这种随意性产生了户外的泛化理念,这在中国有一定的市场机会。
6.不可预测性。中国消费者是一个带着脸谱的消费群体,能够看到大概的样子,但是无法触及其内心。
五、中国户外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目前,中国成长性高过欧洲和美国,但是在成熟度上是远远不如欧洲和美国的。
从户外品牌和产品上看,中国未来会存在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生存奋斗期,未来2-3年内,行业会经历洗牌,很多品牌不可避免会遭遇淘汰,行业会引起波动。第二阶段是狂飙突进期,中国目前的500多个品牌未来达到1000多个指日可待。中国的狂飙突进将经历是很长的一个阶段,将以相当高的成长速度发展,但同时伴随着众多品牌的起起落落。第三阶段是成熟沉淀期,中国将形成10个左右的全国性品牌,但众多的小品牌、专业品牌将在选定的专业领域找到自己生存发展的机会。
从消费者和渠道上看,中国消费者还没有充分发挥对品牌的要求,中国需求的多样性将会增强。目前中国户外渠道处于分散的状况,未来中国的市场整合程度将会提升。
在需求多样性、市场整合程度方面,中国与欧洲、美国比较如下,目前需求多样性上:欧洲>美国>中国,未来5-10年期间需求多样性上:欧洲>中国>美国;目前市场整合程度:美国>中国=欧洲,未来5-10年期间市场整合程度美国>中国>欧洲。
1.
第五篇:男装市场未来趋势分析
男装市场未来趋势分析
目前,中国男装产业形成了三大男装产业集群:以江、浙、沪地区的上海、宁波、温州为代表的“浙派”男装产业集群,比如雅戈尔、杉杉、报喜鸟等;
以闽东南晋江、石狮为代表的“闽派”男装产业集群,比如七匹狼、劲霸、九牧王等;依托香港、澳门发展起来的珠三角男装产业集群。
虽然中国男装的发展较女装起步晚,但其发展势头却非常强劲。安杰智扬策划机构深度营销顾问邓祖勇分析说:“2007年以雅戈尔、七匹狼为代表的中档商务休闲装开始崛起,与此同时备受推崇的时尚男装也逐步培育成熟。其实每一个细分领域都不需要那么多品牌,当大量同质化品牌出现时,领先品牌就会发起洗牌运动,洗牌的结果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中商情报网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受制于市场环境剧变的压力,中国男装的产业升级和调整已经变得相当主动和更具目标性。而带动中国男装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持续上升的可支配收入,以及中国城市消费模式的转变。
面对国外服装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上海紫澜门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计凯明认为:“国外品牌在高端市场对中国品牌有威胁,这是由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男装消费族群的购买力是会变化的,一些人现在买不起国外高端品牌,未来可能有能力购买。目前在中低端市场上,国外品牌对中国品牌没有威胁,因为渠道问题,中国太大,国外中低端品牌暂时不敢进来。”
“就目前男装格局而言,国外输入的某些品牌,因为短期套利,导致品牌被稀释,口碑下滑,比如华伦天奴、老爷车等;除了成型的大品牌外,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基本上是与新兴的中国品牌同台竞技的。现在不像以前,国外品牌一进来,中国消费者就顶礼膜拜。林资敏认为:“目前已经稳坐中国市场的国际一线品牌,比如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等顶级品牌,中国男士是超级向往的。香奈儿、古奇、LV的山寨版在国内市场很走俏,买不起这些品牌服装的人买仿冒它们的A货,无形之中山寨服装培养了购买者的品牌文化,有一天他们有购买能力的时候,自然愿意买真货。如今欧美市场疲软,各大男装品牌将希望寄托
在中国市场,在新一轮国际化竞争中,国内男装品牌只有通过创新才会有更加稳健的发展。”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男装品牌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解决男装品牌产品同质化、产品结构单一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从事服装品牌规划与运作研究的姚丽丹深有体会地说。在姚丽丹看来,“男装产品创新包括产品系列主题或消费观念、款式、颜色、面辅料、附
件、缝制工艺、成衣整理工艺等要素的创新”。
据奢侈品资讯网介绍,高档男装品牌杰尼亚(Zegna)在2010年春夏男装系列中前所未有地使用了“混合面料”(Crossover Fabric),每平方米重量仅为120克,巧妙地将15微米超细羊毛、600道真丝与凉爽亚麻“混合”到一起。“1996 年,雅戈尔独家推出‘HP免熨衬衫’,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在中国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免烫衬衫热潮,巩固了雅戈尔衬衫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杰尼亚用‘混合面料’制作西服,面料轻薄如纱,有山羊绒般的质感和柔和的光泽,却保持了羊毛的挺括,纱支高达170支,是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天然纤维面料,一套杰尼亚西服售价高达13万元。”姚丽丹说。“正因为男装款式不如女装丰富,而且大部分男性不太接受出格的设计,因此面料可以作为突破口。对于男装而言,戏剧化的廓形和夸张的点缀常常显得多余,而面料足以画龙点睛。”林资敏说,“服装不是日用品,一般情况下在一年内,男士最多买两三套服装,因此要在服装搭配上有所创新,一些搭配性的东西,可以让他们经常买。” “在色彩创新方面,中国男装相对保守,以黑、白、灰为主,而国外品牌在颜色选用上比较大胆,比如柠檬黄、玫瑰粉、血色红、宝石蓝。中国男士在冬天喜欢穿深色服装,尤其在内陆省份。本土男装品牌可以开发色彩大胆的服装,让销售门店更出彩,显得更丰富和突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增加消费者光顾的概率,促进主打产品的销售。”林资敏说。
“对于男装而言,当一种元素普遍流行的时候,它早期的消费者可能已经离开了。所以,要真正做好男装品牌,在产品上一定要有独特的判断和超前的创新,男装品牌才能成为行业领导者。”姚丽丹说。林资敏对此表示认同,说:“男装分高、中、低三个档次,如果走低端市场就走进了红海,会很辛苦;走中端、高端市场进入的是蓝海;走太高价格路线是进入红海,没有相当大的规模和相当强的实力,很难打出品牌。对于本土男装品牌,如果它有100万个消费者,这些消费者收入5万元的时候会买A品牌,年收入10万元的时候会买B品牌,原来A品牌的消费者开始买B品牌了,所以A品牌要重新寻找年收入5万元的消费者。但从年龄层次讲,这些新的消费者眼光和消费观念肯定与之前的消费者不同,男装品牌如果不创新,是无法争取新的消费者的。”销售模式创新如今,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首先关注终端通路,而不是资金、设备、设计等。因此,占有地利的中国男装品牌必须通过销售创新抢占目标市场先机。“国外高档男装品牌在销售过程中大多对产品的不同系列加以区别对待,同一品牌下的顶级系列大多以做形象为主,不以盈利为目的;中端系列一般由企业自己运作,自己负责设计、开发、销售;低端系列一般自己不经营,而是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运作。目前国内男装品牌的销售模式主要有自营型、加盟型及代理型。”姚丽丹说。“自
营型的营销方式,企业控制更加紧密,管理阻力较小,但在经营上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同时规模庞大的销售体系往往会导致机构臃肿、管理失控。代理型的管理方式,需要企业的合作伙伴具有较强的品牌营销及管理意识,而且对经营地区的网络与背景优势要求较高,双方合作的紧密度依据产品在市场上的盈利表现而定,企业对代理者的管理较弱,多是指导与辅助的关系。加盟型的合作关系,则是自营与代理的结合体,既有企业的资源及资金投入,也有合作伙伴的区域优势,但加盟型的渠道合作关系,需要企业拥有强大的品牌管理能力及市场形象,才可以为加盟者提供更为持久的经营动力。”姚丽丹说。安杰智扬营销策划机构首席品牌顾问安杰介绍说:“国内的服装销售有几个趋势,一种是营造大卖场模式,比如ZARA、海澜之家、杰克琼斯;一种是一站式模式,像三浦百货、热风;一种是生活馆模式,打造一种有某种文化的生活方式,比如爱登堡。”“最近兴起生活馆的概念,不单纯是服装的概念,而是文化和空间感的聚集,因为生活状态与服装是有联系的,当然其中的家居不是重点,而是衬托性的东西。除了传统的零售模式,互联网将会成为男装销售的重要渠道。”林资敏说。“男装电子商务在增长,市场很大,但是在中国电子商务出售的商品给人的感觉是中低档的。中国男装品牌触网比较谨慎。这一销售模式有待探索和创新。”计凯明说。品牌传播创新“目前,国内男装品牌主要依靠广告进行传播,男装不像女装变化和特色明显。男装品牌形象传播要突破手段单
一、盲目寻求代言人的误区,用整合营销的方法为男装品牌的发展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计凯明说。“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角度说,代言人代言的应该不是公司和产品,而是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整合营销传播要以消费者为核心,以资料库为基础,以建立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为目的,以各种传播媒介整合运用为手段,实现品牌传播效率的最大化。”姚丽丹说。“与国外男装品牌以设计文化崛起不同,中国男装地域色彩浓厚。就品牌推广而言,广东男装品牌多侧重口碑传播、平面传播和终端推广,即使聘请了代言人,常常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没用好,没用透;而福建男装品牌采用名人代言、央视广告轰炸、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进行品牌运作,中国二、三线市场非常大,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是七匹狼、劲霸、柒牌等福建服装品牌;浙江男装品牌与福建男装品牌的运作手法类似,不惜血本请形象代言人,在央视投广告‘砸出’知名度,进而占领市场。”安杰说。“中国男装品牌要与消费者循环沟通,就必须与渠道商一起建立消费者营销数据库,通过会员制以及俱乐部方式,对消费者信息以及购买行为进行统计,通过邮寄宣传资料、礼品、促销信息寻求信息反馈,进而根据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以及偏好,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营销传播。”姚丽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