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0:5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第一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摘要】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的对策,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手术室护士通过加强防护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关键词】护理人员 手术室 危害因素 防范措施

随着近年来医学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手术室又是医院抢救生命的重要核心地方,在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经常直接的接触患者体液,又经常身处在化学药物、有害的气体和放射性仪器等中。加上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工作时间不规律等,及其容易在工作中造成感染

1手术室常见的危害因素

1.1消毒灭菌剂的影响 手术室常用的消毒灭菌剂有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含氯消毒液,不加防护的长期接触可导致气促、头痛、接触性皮炎、鼻炎、关节病、哮喘、记忆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1]

1.2 心里因素 手术室的工作压力大,思想高度集中,经常加班加点的长时间工作等。护理人员长期不规律的饮食,可引起胃肠道德疾病和神经功能絮乱的发生,疲劳、精神压力过重,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懈怠等不良心理状态。不仅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是导致差错事故发生的重大隐患。1.3 护士在手术中的工作时间通常在6到8小时,长时间的站立工作,经常地快速走动,搬运器械包和辅料包,清洗和处理各种器械和重物洗手护士需长时间站立,有时连续站立6.5小时/天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分钟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4小时/天或以上。护士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的发生率为8.4 %,护士因站立时间过长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2]。

1.4噪声的危害 手术室的噪音包括电钻、电刀、负压吸引器、麻醉机、血压检测系统等。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可出现头痛、失眠、听力下降、血压升高等症状,还可使人烦躁、精力分散,工作容易出现差错[3]

1.5眼睛的损伤: 长期强烈的灯光刺激,使眼睛处于疲劳状态,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时,如防护不周,会引起角膜炎、结膜炎。

1.6 X射线的影响随着骨科新手术的开展,手术中使用C-臂机越来越多。少量多次接触X射线会导致护理人员机体损伤(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放射病等)

[5]。

1.7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 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的环境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某些吸入麻醉药物如氨氟醚、笑气及乙醚等,吸入人体后经一定的时间才能排出,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污染的环境中,有引起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降低的可能[4]。

2手术室护士的防范

2.1消毒剂使用 从戊二醛消毒液取出浸泡的器械后立即将盖子盖好,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取用戊二醛熏箱内物品时尽量一次取完,有条件时用H2O2等离子体灭菌器或者用环氧乙烷灭菌。接触含氯消毒液及甲醛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泼翻。

2.2护理人员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养成良好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加强个人修养,学会自我调节, 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要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依法施护,避免或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要掌握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要注意健康饮食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3调整护士的工作强度 由两名夜班护士承担的繁重的手术准备工作分摊给当日白班的6名护士,大大降低了夜班护士的集中工作强度。我们还坚持了每日14点30分后更换洗手护士下台休整的做法,工作效率有了提高。针对以往器械护士准备次日手术,费时、费力、压力大的情况,医生有时还不甚满意,我们制定了一套器械准备常规卡,使护士准备次日手术器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减轻了护士在时间和精神上的压力。

2.4噪音的防护 在工作中尽量减少噪音,操作迅速、轻柔,陈旧落后产生噪声大的设备尽量淘汰,引进仪器时要考虑到环保因素。手术过程中不许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为医务人员和病人共同创造一个整洁、清新、安静的手术环境。

2.5应用防护眼镜、防渗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渗手术衣或手术衣内穿一次性围裙:防止器械落地刺伤足部,清洗器械时刷子必须在水面以下操作,防止水滴四处飞溅,沾在衣服、操作台、甚至自己身上而造成交叉感染的危险。冲洗各种带管腔的器械时应戴面罩,冲洗时管腔朝向后下方,避免直接冲洗到池壁上,防止管腔内的血液、痰液及各种液体物质飞溅到池壁上反弹到操作者面部,特别是眼睛。

2.6 X射线的管理 术中需要行X线透视及使用C型臂进行X线摄片的手术,安排在固定的手术间,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情况允许下可暂时回避,尽量避免身体照射,合理安排人员,避免短期内接受大剂量X线照射。孕期护士避免接触X线。

2.7改善空气环境改善手术室通风设备,保证通风良好,将每个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防止麻醉气体在手术室内蓄积。装有抽吸装置,定期抽吸。术前提醒麻醉师检查麻醉机的密闭性,减少药液散发在空气中。

3总结

经过护士对手术室危害的认识和了解,不断的学习和提高防范的意识,已对职业危害引起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防护,从而减少了危害,护士身体的健康也大大的影响自身的心情和工作态度,会更好的服务和治疗患者,身体的健康也大大的影响自身的心情和态度。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玉莲,陈玉平.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0,19(9):434-435

[2] 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68.[3] 魏继承.手术室及ICU环境的噪声污染[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96,17(5):311-312.[4] 程月娥,叶志霞.手术室的麻醉废气污染与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626.[5] 艾秀琴.医务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J].天津护理,2004,12(1):58.

第二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以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以及防护措施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医学治疗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医疗设备也越来越精密,药物种类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护理人员特别是手术室护理人员所承受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这些都严重危害到了护理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本文主要分析了手术室护理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都有哪些,并通过分析这些职业危害因素,找到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安全性,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引言

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可能会对职业人群造成伤害或是不良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职业危害近年来逐渐成为医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由于手术室环境特殊,经常使用各种医疗器械、做各种化验等,因此其中潜藏着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心理危害等,这些都可能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所面临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并找到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分析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是指护理人员在手术例这个工作环境所面临的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心理的等危险因素,正确认识并分析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对找到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室护理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2.1物理性危害 2.1.1锐器危害

由于手术室经常会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伤口缝合等工作,如果病人不配合或者操作不正确等都会造成护理人员被割伤、刺伤等,而且极易感染乙肝、艾滋病病毒等传染性疾病,这些都会危害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不利于护理人员工作和生活。2.1.2噪音危害 手术室经常会使用到电钻、电刀、电锯等手术用具,然而这些工具在使用时会发出很大的噪音,开始护理人员可能会忽略这些声音,但是,如果长时间的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不仅会造成我们听力下降、耳膜受损,还有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引发心脏疾病等危害。2.1.3辐射危害

手术室特别是骨科手术室经常会用到紫外线灯管,X射线、造影等检查辅助设备,这些器具的使用都会放出强大的电离辐射。护理人员单次接触或是长时间累计接触时间超标的话,就会提高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这些对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是极大的,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2.2化学危害

2.2.1化学消毒剂危害

手术室要求无病菌的工作环境,因此必须对手术室进行消毒;此外,还要求护理人员保持无病菌状态,因此护理人员会经常接触甲醛、乙烷等消毒剂,这些消毒剂会刺激和伤害护理人员的眼睛、皮肤、呼吸道等,对于一些高浓度的消毒剂还会对护理人员的心血管、神经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容易产生恶心、头晕、胸闷等异常现象。2.2.2化疗物危害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特别是在做肿瘤切除手术时,经常会用到各种化疗药物,护理人员在配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摄入部分药物的气溶胶,这些东西长时间在护理人员的身体内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使护理人员的白细胞减少、抵抗力下降,而且极易引发癌症。此外,对于女性护理人员来说,长时间接触化疗药物,还会造成流产,导致胎儿畸形等危害。2.2.3麻醉等废气危害

手术过程的第一道程序就是对病人进行麻醉工作,而医院经常使用易挥发的麻醉药物,即使是使用封闭式注入设备,麻醉药物也会挥发出来,这样手术室就会充斥各种麻醉药物及其他药物废气,这会造成护理人员神经中枢反应迟缓,记忆力、理解力下降,还会致使女性护理人员不孕、流产等,因此废气污染对护理人员的危害是极大的。2.3生物性危害 2.3.1病毒危害

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时间接触各种病原体,而且由于进行注射、缝合等经常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等,这些都会通过呼吸、血液、体液等将病毒传染给护理人员,增加护理人员患艾滋病、乙肝等易传染性疾病。2.3.2细菌危害

虽然手术室是无菌工作环境,但是病人身体内存在很多病菌,而且手术室肯定会有杀菌不到位的地方,因此,细菌、真菌等也会是护理人员感染疾病,对其身体造成危害。比如,护理人员经常接触病人的脓液、呕吐物等,这些都包含很多病菌,处理不善就会对护理人员造成危害;其次,护理人员因为割伤等原因,还极易感染破伤风,这些都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可避免会遇见的。2.4其他危害 2.4.1生理性危害

在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由于长时间保持站立的姿势,一个手术有时候需要七八个小时的时间,长时间站立会使护理人员身体超负荷工作,再加上护理人员饮食、休息都不规律,这些都有可能使护理人员患有颈椎病、胃病等,增加护理人员患上慢性疾病的概率,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是极其不利的。2.4.2心理危害

由于手术室工作环境非常紧张,需要护理人员发应极其灵敏,因此,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高压工作的状态,再加上医患关系紧张,更使护理人员认真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长时间的这种工作状态,使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极大,神经高度紧张,这些就会增加护理人员患心理疾病、神经衰弱,抑郁症等疾病的发病率。3防护措施

3.1应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为了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必须以增强护理人员自身的保护意识为前提条件,只有护理人员有危机意识了,才能把危害降到最低。对此,护理人员应该坚持以下几点:

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术前检查。在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应该对自己进行彻底的消毒,这不仅是对病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避免细菌感染。护理人员还应该检查自己的皮肤是否受损,如若受损,应立即请求不参加此次手术,避免因皮肤接触感染病毒。

其次,在手术进行行中,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工作,避免已操作失误造成割伤等而感染病毒。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小心谨慎,避免皮肤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呕吐物等,将危害尽可能地降到最低。

最后,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还应对自己进行消毒,避免细菌、病毒等滋生。

3.2医院应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制定严格的废弃物处理流程

医院应该及时更新手术室设备,选择噪音污染小、电离辐射小的手术器材,减少这些对护理人员的物理伤害,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其次,医院还应制定系统的废弃物处理流程,并严格按照流程处理,将这些带有很多病毒、细菌等废弃物对护理人员的伤害尽可能地降到最低,降低护理人员受到病毒感染的概率,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水平。3.3医院应该建立定期体检和休假体制

由于护理人员处于高危的工作环境中,极易发生病毒感染,患有各种疾病等,因此,医院应该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体检,提早发现护理人员是否患病,早发现早治疗,将发病率尽可能降低。

其次,由于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环境,必须保持心里紧张、头脑清醒,造成其心理压力极大。因此,医院应该建立休假体制,给予护理人员一定的放松时间,舒缓他们的心理压力,降低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病率。4.小结

因为手术室工作面临的职业危害过多,对护理人员的伤害极大,再加上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护理人员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等,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首先,护理人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有效防护职业危害的关键因素,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就可以避免很多职业危害。其次,医院应加强各种防护措施建设,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危害因素,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篇: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的探讨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的探讨

南京市浦口医院手术室

费为奎邮编:210031 【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分析,总结出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工作在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四大危害因素中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结果:使手术室护理人员明确职业危险因素。结论:要有效地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必须明确职业危险因素。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室职业危害因素;探讨

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线物质、生物因素等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要,手术室的各种设备、材料更先进、多样化。这些设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对护理人员产生更多的危险。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不得不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组织、血液、分泌物,且易被锐利器械的刺伤。所有这些致使手术室护理人员成为职业危险的高危人群。要有效地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必须明确职业危险的因素。物理性危险因素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见的物理性损害有:电离辐射、搬运重物、病人及长时间站立与不对称工作姿势造成的肌肉、骨胳的损伤,锐利器械的损伤,噪声及粉尘危害。

1.1 电离辐射:在骨科手术中,为了增加手术的准确性,X线机在手术室普遍使用,这是护理人员直接接触放射线引起电离轴射伤害的原因,从理论上看,即使小剂量暴露,长时间接触会蓄积而致畸、致癌[1]。如短期接触大剂量的射线,会发生急性皮肤灼伤、坏死、白内障,长期接触小剂量接触,数年后会发生白血病,其他肿瘤及畸胎等。

1.2 肌肉骨胳的损伤:据报道,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损伤发生率达84%,转运患者是导致腰部损伤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手术的需要,护士为了看清术野,需要频繁将身体前屈,将颈向前向左侧弯曲并联合身体其他部位的转动或侧屈,身体处于不对称状态,会对脊柱弯曲侧产生更大的压力,同时需要更

多背部和肩部肌肉参与活动,长期处于扭颈、侧腰的工作姿势,会引起颈部、背部和腰部的疲劳不适和疼痛,并且可能会引起身体这些部位的病变。

1.3 锐利器械的损伤:锐利器械的损伤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常见的损伤,发生这种损伤的原因有手术前装刀片,手术中或手术后更换拆卸刀片,以及手术中用手术剪、骨剪,骨膜剥离子时发生的意外。病原体随污染的锐利器械进入伤者的体内会使伤者感染某些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锐利器械损伤约占80%[2]。

1.4 噪声危害:噪声是指能引起人们心理和生理不适的一切声音[3]。在手术室内噪声主要有来源于病人的呻吟,电动吸引器、电刀、电锯、电钻、监护仪器的声音。噪声长期剌激可引起机体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月经失调,流产率增高;对心血管系统影响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对消化系统影响是使消化功能紊乱。研究表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比安静环境高5倍,还可以引起听力下降、视力下降、眼疲劳、眼痛、眼花等[4]。

1.5 粉尘:粉尘主要来源于敷盖手术区时布类的抖动及手套滑石粉等。粉尘吸入呼吸道,日积累月可造成呼吸系统的损伤。化学性危险因素

为了消毒器械、浸泡标本、消毒环境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接触某些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吸入废气如麻醉废气、烧灼烟雾及化学性材料的嗅味。

2.1 化学消毒剂: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是手术室常用的消毒剂,具有强剌激性和挥发性。可经呼吸道吸入也可经消化道吸入,长期吸入含高浓度的这些消毒剂的空气或直接接触这些消毒剂可引起皮肤、眼睛灼伤、头晕、头痛、胸闷、气促、过敏等。甚至使组织细胞损伤突变引起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的癌症和致畸。

2.2 废气:废气主要来源于麻醉废气,烧灼烟雾及骨水泥的嗅味。麻醉废气主要是氯氨醚、异氟醚等从面罩瓣活瓣、螺纹管衔接处漏出和病人清醒拔气管导管时患者体内吸入的麻醉残余气体污染手术室的空气,长期吸入这些废气可造成肝脏损害及免疫力下降。烧灼烟雾来自手术使用高频电刀切割组织、凝结出血点时烧灼组织产生的烟雾;骨水泥的异味是骨科手术混合骨水泥时产生的;长期吸入这些烟雾和异味对呼吸系统形成威胁[5]。

2.3 臭氧:来源于用紫外线灯、臭氧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时产生。人的眼睛、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引起灼伤、过敏;臭氧吸入可致人中毒。生物性危险因素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与病原微生物零距离接触,这是最具威胁性的职业危险因素[6]。在工作中护理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有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组织、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在频繁传递器械中易被误伤,这是造成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最严重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

3.1 乙肝病毒感染:乙型肝炎是世界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我国属于高流行区,据统计我国约有10%~20%的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7]。乙型肝炎患者的潜伏期、急性期及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接触极微量(10-7~10-6ml)含乙肝病毒的血液即可引起感染[8]。而且其致病性强,抵抗力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化学消毒剂均能耐受。护理人员长期接触含病毒的血液及被污染的手术器械,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极易被传染。被针刺伤的致病率更高,只有0.004 μl含病毒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易感人群发生1次病毒污染针刺伤后感染的机会为6%~30%。

3.2 丙肝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及无症状携带者,主要经血液传播。慢性丙型肝炎的传染性可持续1~6.5年,传播机会大,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无有效的疫苗预防,手术室护理人员更应加强预防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3.3 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病原体。此病毒的重要藏身之地是血液、分泌物,主要攻击人体的淋巴细胞系统,一旦侵入机体细胞,病菌将会和细胞整合在一起导致终生难以消除,引起感染和恶性肿瘤,研究证明艾滋病病毒的在离体血液在室温下的存活时间达96 h,当遇上新鲜的淋巴细胞时会复制传播。据《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报告2010》,至2010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共323 501例,其中艾滋病92 838例,死亡报告42 205率例。2010年1~10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9 866例,其中艾滋病12539例,死亡报告6232例,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有所提高,因此加强艾滋病病毒防范是刻不容缓的。

职业与心理因素

4.1 职业因素:手术室的工作要求护理人员长期处在站立状态,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工作不定时,饮食没规律引起睡眠紊乱、胃肠功能失调、神经衰弱、胃炎、胃溃疡、胃下垂等。

4.2 压力因素:压力是指一个人在面临与其愿望密切相关的机会、限制或要求时的一种动态条件[9]。手术室护理人员是一个高压力的群体。压力主要来源有:①工作量大、要求高、责任大、任务重、不规律,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使护理人员产生工作疲劳症,甚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症[10];②特殊的工作环境。手术室护理人员不得不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的组织、分泌物、血液,增加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这易造成护理人员焦虑、恐惧等心理,据报道手术室抑郁、焦虑和恐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护士发生率;③薪酬低,地位低,面临家人及社会人士的不理解,加大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压力;④协作冲突。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是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一起合作的工作,护理人员与麻醉医生合作默契程度;护理人员与手术医生的合作默契程度;手术医生的操作顺利程度等都影响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情绪。手术中手术医生难免遇上难题,出现情绪的变化波动,甚至责备护理人员合作默契性,使护理人员受委屈。

通过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平时工作中由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这四方面因素所造成的职业危害,我们应该明确自身工作的艰巨性,在平时工作中能够有目的性的预防以上危害因素,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参考文献

[1]尹爱华.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当代护士,2005,10(2):29.[2]陈明丽, 宋鹏飞.感染科护士应正确认识针刺伤并做好防护[J].中华当代医药, 2005,3(3):84.[3] 李 夏.I C U 噪音污染与管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52.[4]梁贵生.嘈声作业对女工健康的影响[J].噪声与健康护理研究.2004, 8(9):1510-1511.[5] 刘 东,田世军.呼吸科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62.[6]吕 英.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自我防护.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0):45.[7]王德化.内科学护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8.[8]袁育康.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193.[9]黄忠实,护理学管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0]刘 宇,何国平.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52.

第四篇:手术室职业危害及防护

手术室职业危害及防护

【摘要】近年来,职业安全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无规律,加之手术室内每天都不可避免地受感染因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手术室职业危害很大,因此加强职业防护尤为重要。【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 职业安全防护

手术室护士因职业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之中,如各类传染性疾病、消毒剂、放射线、器械性损伤及心理压力等。不安全的工作环境不仅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同时也严重损害医护人员的生活质量。1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锐利器械的使用及处理不当和屏障隔离缺陷 护士职业感染传染病主要经血液(乙肝病毒、甲肝病毒、艾滋病)传播。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存在用手直接传递锐利器械,用手直接上、卸刀片等使用方法的不当,手被刺现象常有发生,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应用的防护屏障,忽视一次性塑料围裙的屏障隔离作用,导致手术护士刷手衣甚至内衣被污染的现象,使用防护眼镜缺失,因此,医务人员被感染的危险因素增加[1]。

1.2 颈椎病 身体较长时间处于相对固定的体位是发生颈椎病的主要原因[2]。手术室器械护士在配合手术时,拿取器械需转动身体或只转动颈部及倾斜上身,传递器械时,转动颈部和倾斜上身,特别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必须全神贯注于术野,使上身前倾,颈部偏转,相对固定在20°~85°的姿势,若术野离护士越远,颈部转动角度越大。长时间的固定姿势极易使肌肉、肌腱疲劳,受累的有斜方肌、颈颊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胸锁乳突肌等,这些肌群由于长时间张弛失调,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形成组织水肿、渗出或增生,严重的可压迫椎动脉和脊神经根,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1.3 麻醉废气 手术室护士每日暴露于存在低浓度挥发性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的工作环境中。专家指出,麻醉气体将导致手术室工作人员不良的生育结局。如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3,4]。麻醉废气主要是指氨氟醚、异氟醚,可从面罩活瓣、螺纹管等衔接处漏出并污染手术室空气。根据美国职业健康委员会的要求,单独使用各种笑气、卤代类吸入麻醉时,其空气污染水平不应超过2.5 ppm;长期接触可导致麻醉废气在机体组织内逐渐蓄积而达到危害机体健康的浓度,并可产生慢性氟化物的中毒和遗传的影响(包括致突变、致畸和致癌)及其他影响,如白细胞减少等症[5]。

1.4 噪声 噪声能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二者常同时发生,互为因果。噪声干扰严重者可使机体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交感神经活动功能亢进,工作人员沟通效果差等,影响工作效率。

1.5 放射损伤 随着影像学增强器的改进,手术室医护人员经常受到X线的照射。如颅脑外科及骨科半闭合手术的广泛开展等,使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不可避免地受到发射损伤,尤其是器械护士。长期接触X线可以对人体造成很多损害,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功能低下,晶状体混浊,甚至诱发肿瘤[6]。

1.6 消毒灭菌剂的影响(1)环氧乙烷:可强烈刺激眼及呼吸道,致白血病、癌,孕期能引起流产。(2)戊二醛:戊二醛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内镜浸泡消毒的一种冷消毒液,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和刺激性,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灼伤、头痛、皮肤过敏、胸闷气喘、咽喉炎及肺炎、流感样症状、腹痛腹泻、荨麻疹和手部棕褐色色素沉着等症状[7]。

1.7 燃爆因素 手术室有多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和化学制剂,如高频电器、酒精、碘酒等。1.8 其他(1)臭氧:臭氧是眼和肺最危险的刺激剂之一。长期接触可导致肺气肿和肺组织纤维化。(2)触电:手术室电器非常多,常引起触电的原因有接线板损坏、盐水浸湿或无安全用电知识,均可引起触电。(3)乳胶手套:乳胶成分本身也会引起各种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瘙痒、哮喘,极少数情况下还可以造成休克。对乳胶过敏的人还可出现鼻涕、打喷嚏、眼痒、气短、面肿等[8]。2 高危科室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2.1 利器损伤防护 建立防利器损伤的规范,可制定一套缝合过程中缝针位置放置、传递、使用、用后收回的规范程序;进行防利器损伤的岗前培训;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恰当处理用后的各种利器等。

2.2 预防颈椎病(1)合理用力,洗手护士的踏脚凳高度适当,以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强直姿势。搬运患者时,采用患者转运板,可使护士免受腰背部扭伤。(2)平时加强腰背肌及颈部运动,均有助于预防颈椎病及腰背损伤。(3)在手术过程中,因配合手术长时间低头操作,长此以往,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建议在手术过程中,在操作不太紧张的情况下,适当地做一些颈部摇摆动作并变换一下姿势,使颈部肌肉得到放松,从而预防颈椎病的发生。(4)器械护士在手术台拿取和传递器械时,尽量做到身体与颈部同时转动,以减少颈部转动的幅度和次数。(5)手术结束或下班后,进行15~20 min的颈、肩、背部的活动,以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或渗出。(6)晚上临睡前可用电磁波治疗器照射30 min,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使组织酸痛消失,减轻水肿和渗出。也可用热水袋热敷。(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加强肌肉、韧带等组织的韧性及抗疲劳能力。可请理疗科医师指导做颈部保健操或健美操,使颈、肩等部位的组织受到较大刺激。

2.3 噪声预防(1)加强宣教:噪声在医学领域所造成的危害之所以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关键是缺乏对噪声的认识。因此,加强教育和宣传是首要任务,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确保行动上自觉控制。手术室平均噪声是60~65 dB,经常接近90 dB,这是国内允许的最高水平。噪声主要有以下来源,一是麻醉呼吸机,约65 dB,它贯穿手术的始终;二是吸引器,约73 dB;三是电凝,约65 dB;四是工作人员对话,约60 dB;五是电话铃声,约60~70 dB;其他还有空调声、麻醉报警、应用手术器械、患者的呻吟、物品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等。(2)隔音设计:对于新建手术室,在声学设计方面对手术间、墙壁门采用隔音设备,洗手间和无菌间设隔音装置,建立闭路电视、可视电话,减少参观人员。对现用手术室,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方法将环境中噪声控制在允许的标准。(3)加强不定期检修;对科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普查、检修,淘汰部分陈旧设备,以消除异常噪声。每周定期对器械台、麻醉机、推车等的活动部件上润滑剂,同时尽量减少其推、拉的次数。手术操作台全部使用82 cm×50 cm规格以上的,器械较多时准备2个操作台,以免器械碰撞。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麻醉监测信号统一调至不影响或分散手术人员注意力的水平。电话移至半污染区。

2.4 化学消毒剂灭菌防护 不提倡使用甲醛消毒灭菌,特殊情况下使用必须在无菌箱中进行,消毒后一定要去除残留甲醛气体,室内安装有过滤网的排气扇,随时排放。注意开窗通风;选用环氧气烷灭菌器(12 h可自动排放毒物),需有专用的房间消毒和排放毒物系统,灭菌后的物品按规定放置一段时间;接触戊二醛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尽量选用其他高效广谱对人体无害的消毒剂代替戊二醛。在臭氧照射期间尽量避免直入被消毒区域。定期测定空气中臭氧浓度。

2.5 麻醉废气的管理 重视麻醉废气的排放,建立完好的排放系统,使用密闭性良好的麻醉机减少泄露。根据麻醉种类及手术大小合理安排手术间,孕妇不安排进手术间工作。应从造成麻醉废气泄露或污染的各个环节着手,主要包括: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麻醉机并进行定期检测,防止气源管道的漏气,尽量采用低流量紧闭式复合麻醉,选用密闭度适宜的麻醉面罩,往蒸发罐加药过程中防止麻醉咬洒落等。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对麻醉废气污染的重视,并加强责任心管理,也是降低麻醉废气污染的重要环节。加强麻醉废气排污设备,改善手术室的通风条件,将泄露的麻醉废气尽可能排放至室外;采用麻醉废气吸收器或将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道通至室外是加强麻醉废气排污的有效措施;麻醉废气排除系统是目前最有效的排污设备,可使手术室麻醉废气的污染减少率>90%,也是现代手术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有少数医院的手术室已经装备了麻醉废气排除系统,但大多数的手术室连麻醉机废气排放的简单措施都未得到落实,国内对麻醉废气污染的重视以及具备的排污设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内镜室同样必须使用气体交换设备,以尽可能减少所有人员与有害气体的接触。

2.6 放射防护 操作熟练,减少曝光时间,能减少放射损伤。因为短时间内暴露于X线下对身体的不良影响非常小;不违反原则下,透视时远离球管;穿防护衣如铅衣;参加手术的护士定期轮换。

2.7 乳胶手套的防护 1995年5月,美国感染控制护理协会发表了《手套使用原则》并承诺停止不适当的选择、购买和使用医用手套。英国皇家护理学会和美国感染控制护理协会已经开始全面禁止使用玉米粉末手套[9]。因此从医护人员健康角度出发,手术室护士使用质量好的无玉米粉末手套。

2.8 预防接种 医护人员应预防接种,以防止感染传染性疾病。

2.9 加强普及性预防 接触和清洗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医疗器械时戴手套、口罩、帽、眼罩及穿防护衣,操作前后严格洗手等。作为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除了本身应了解和认识到职业安全的重要性之外,更要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建议医院管理部门制定一个预防和监测医院工作环境各种污染和危险因素的计划,并进行监测与评估。对员工工作环境的管理,医院管理部门应始终遵循“把不伤害放在首位”的原则[10],使员工健康安全地工作。【参考文献】

李文力.从事医疗的结核感染.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学分册,2000,3(1):48.2 赖海燕,龚凤球,张振露,等.手术室护士应预防颈椎病.中华护理杂志,2001,2(36):139.3 刘俊杰,刘俊.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64.4 Sessler DI,Badgwell JM.Expose of postoperative nurses to exhaled anesthetic gases.Anesth Analg,1998,87(5):1083.5 Lucchini R,Belotti L,Cassitto MG,et al.Neurobehavioral functions in operating theatre personnel:a multicenter study.Med Lav,1997,88(5):396.6 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55.7 许炎秋.新加坡陈笃生医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设施.现代护理,2001,2(6):67.8 Larson EL.APIC guideline for hand washing and hand antisepsis in health care setting.Am J Infect Control,1995,25(4):251.9 刘海英.乳胶手套引起的过敏及对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2):65.10 洪学仁,邓艳辉,蔡太生.护理人员操作中被针头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2,6(17):449-491

第五篇: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身防护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身防护

【摘要】目的:提高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及查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共有7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及制定可行的、科学的管理方法。结论:手术室护士通过加强防护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职业危害;自身防护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致使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里。同时手术室还有常备的各种化学制剂、挥发性麻醉剂、锐利的手术器材等多种不利因素,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因此,如何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本文就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临床观察及文献归纳总结,并提出防护性措施。1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1 感染因素 我国是乙肝、丙肝感染高发区,手术室护士直接接触病人开放的伤口、血液和体液。由于锐器损伤、污血溅到皮肤和眼睛,很容易被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一次性感染。0.004 mL污染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率为0.3 %,HC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机率为1.8 %[1]。

1.2 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 专家已证实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2]。手术室的护士经常需快步行走,搬运器械包和敷料包,处理各种器械和重物。洗手护士需长时间站立,有时连续站立6.5小时/天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分钟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4小时/天或以上。护士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的发生率为8.4 %,护士因站立时间过长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3]。

1.3 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 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的环境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某些吸入麻醉药物如氨氟醚、笑气及乙醚等,吸入人体后经一定的时间才能排出,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污染的环境中,有引起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降低的可能[4]。

1.4 噪声的危害 手术室的噪音包括电钻、电刀、负压吸引器、麻醉机、血压检测系统等。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可出现头痛、失眠、听力下降、血压升高等症状,还可使人烦躁、精力分散,工作容易出现差错[5]。

1.5 消毒灭菌剂的影响 手术室常用的消毒灭菌剂有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含氯消毒液,不加防护的长期接触可导致气促、头痛、接触性皮炎、鼻炎、关节病、哮喘、记忆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6]。

1.6 X射线的影响 随着骨科新手术的开展,手术中使用C-臂机越来越多。少量多次接触X射线会导致护理人员机体损伤(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放射病等)[7]。

1.7 生理、心理因素 手术室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加班加点是常事,遇有重、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加明显,尤其是夜班护士,要独立完成繁重的工作。造成护士心情焦虑、精神紧张。护理人员有情绪疲溃感的占59.1 %,无成就感的占53.2 %,明显高于国内常模33 %。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

2.1 感染因素的防护 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传递手术刀、剪时,不能直接用手,要用弯盘传递。正确选择掰安瓿的方法,使用硬质锐器收集盒,锐器盒的使用可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50 %[8]。手术室护士应主动接受关于乙肝、丙肝、HIV的知识,同时要了解和掌握手术病人的病情,对已确诊携带感染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防护。对急诊或未确诊病人一律按阳性对待,接触有感染血液或体液时均应有个人保护装置。如污血不慎溅落到眼睛里或皮肤上应立即冲洗。另外洗手和戴手套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2.2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减少无效劳动。打破护士工作的班次,实行弹性工作制,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合理调整,灵活安排人员。既保证手术的安全配合,也为安排工作提供更宽松、更有利的条件。

2.3 污染气体的处理 改善手术室通风设备,保证通风良好,将每个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防止麻醉气体在手术室内蓄积。装有抽吸装置,定期抽吸。术前提醒麻醉师检查麻醉机的密闭性,减少药液散发在空气中。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

2.4 噪音的防护 在工作中尽量减少噪音,操作迅速、轻柔,陈旧落后产生噪声大的设备尽量淘汰,引进仪器时要考虑到环保因素。手术过程中不许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为医务人员和病人共同创造一个整洁、清新、安静的手术环境。

2.5 消毒剂使用管理 从戊二醛消毒液取出浸泡的器械后立即将盖子盖好,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取用戊二醛熏箱内物品时尽量一次取完,有条件时用H2O2等离子体灭菌器或者用环氧乙烷灭菌。接触含氯消毒液及甲醛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泼翻。

2.6 X射线的管理 术中需要行X线透视及使用C型臂进行X线摄片的手术,安排在固定的手术间,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情况允许下可暂时回避,尽量避免身体照射,合理安排人员,避免短期内接受大剂量X线照射。孕期护士避免接触X线。

2.7 调整护士的工作强度 由两名夜班护士承担的繁重的手术准备工作分摊给当日白班的6名护士,大大降低了夜班护士的集中工作强度。我们还坚持了每日14点30分后更换洗手护士下台休整的做法,工作效率有了提高。针对以往器械护士准备次日手术,费时、费力、压力大的情况,医生有时还不甚满意,我们制定了一套器械准备常规卡,使护士准备次日手术器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减轻了护士在时间和精神上的压力。3 小结

为了进一步规范护理工作,加强法制化管理,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尤其是国务院刚刚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明确了护士的权益,规范了护士的行为,进一步完善了职业防护策略和措施,对于积极依法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起到了促进作用,护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认真学习并加以贯彻落实,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自我防护,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云.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2] 贺锋洲 摘.护士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及疲劳关系[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4,(4):18.[3] 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68.[4] 程月娥,叶志霞.手术室的麻醉废气污染与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626.[5] 魏继承.手术室及ICU环境的噪声污染[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96,17(5):311-312.[6] 杨玉莲,陈玉平.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0,19(9):434-435.[7] 艾秀琴.医务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J].天津护理,2004,12(1):58.[8] 李可萍,庄英杰,闻翠容,等.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72.

下载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新进展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新进展 夏桂红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职业危害对护理人员的影响及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手术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手......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与防护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与防护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较为特殊,他们需要经常性地与患者的分泌物、血液和伤口相互接触[1],那么也避不可少地会受到放射线、化学消毒剂、挥发性......

    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

    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 【摘 要】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全民医保的普及。手术适应症也越来越多。各种先进仪器、高科技产品在手术过程中使用频繁,微创手术的开......

    _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措施大全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一、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及......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职业损伤因素:1生物性因素:病毒,细菌2化学性因素3物理性因素 4心理社会因素 1切断传播途径的防护措施 1.1洗手:在医院内非紧急情况下,护士在护理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等......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服务制度 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2--01 中国论文网 /1/view-13036432.htm 1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