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州实验中学南浦校区听课感想
温州实验中学南浦校区听课感想
5月23日去温州实验中学南浦校区听了两节课,觉得收获挺多的,尤其是书记的一番话,我只能感慨,不愧是老教师啊!
首先是李冰心老师上的八下的菱形。这一节课信息量很大,因此,虽然我觉得开始复习上一章平行四边形的内容时最好让学生来讲出来,但听完这节课之后,我表示也只能老师自己讲一下了,看一下学生的反应,没问题的话直接带过了。接着,李老师问了怎么把平行四边形变形成即中心对称又轴对称的图形,正如我所想的一样,同学们基本都回答变成矩形。之后,再问还能怎么变,同学们就回答:把一组邻边变成相等的。李老师就说这个是小学学过的,菱形。不过,这里我觉得最好还是说明一下为什么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即中心对称又轴对称。李老师用PPT展示的把一组对应边的长度改变而其他条件不变,这个我觉得也不错,不过可能用几何画板更好,做起来更轻松。之后,李老师给出菱形定义后问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菱形,同学举例筝行符合但不是菱形,李老师就比划了一下,但我觉得最好PPT里展示一下或者在黑板上画个比较好。菱形在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让同学们举例,不过这样同样比较占时间。之后把平行四边形折成菱形我觉得这个设计不错,即考察同学们对菱形的了解程度,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有个问题是菱形不同于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李老师直接引导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分析了,我觉得最好还是别引导,让同学们自己得出,老师再归纳或者就点一下问从哪些角度分析。整理成表格的时候可以再问一遍加深印象。之后的小试牛刀问题问题太快了,可以问一下根据是什么,利用什么什么性质。最后的变式二的最后一个问题:连EF,AC它们是否垂直,这个问题问了下就直接跳到下一个问题了,我觉得要不最后把这个问题留着当作业,要不至少给个思路,有的同学还没反应过来就直接跳过了,这样效果不好。变式三中,可以最后加一个小问,AE等于AF,问EF是否和AC垂直。这样也能考察同学们思维的严谨性,时间不够就留作作业好了。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这节课的知识点太多了,上课必须非常认真,否则会漏了一些知识点,等反应过来之后再去想的时候,下个知识点又开始讲了。现在的上课节奏那么快,如果是我,我相信自己至少得多讲半节课吧......第二节课时上官光毅老师的,这节课,上官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几何画板在课堂实际应用的课。方均斌老师曾说过有的时候几何画板是可以当做PPT来做课件的,现在我才真正体会到这一点。上官老师一开始先给了一个纸片,问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他特意拿纸片出来,显得很直观,同学们一看就能判断出来。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同学们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个问题能包含4个性质当中的3个,可见上官老师还是费了不少心思。在讲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已知AB,BC与角B,上官老师问可以求哪些量,之后又问面积可以求出来吗,对角线可以求出来吗?这些我觉得既然要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可以让学生想,之后求出来对角线AC,又问对角线BD能求吗,稍微给了点提示,我觉得最好还是先让同学们先想,等他们实在做不出来的时候再引导。最后的问题四,也就是动点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难,可以分几个小题,第一个可以是一个动点,第二个是两个动点速度相同,第三个才是这个问题。上官老师既然利用了几何画板,也可以过点P分别作AB,CD的平行线,交BC于E,F,这样当Q与E或F重合的时候就很明显了。不过,到最后还是时间不够,果然如果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太大的话,花的时间就多,时间就越不够了。另外,感叹一句:几何画板非常强大!
第二篇:中学听课感想
课堂中,温柔的情感
——观冉珩良老师《金色花》有感
综合组 罗凯
自古有云文史不分家,作为一名新近历史老师,个人对语文也有和浓厚的兴趣。本次有机会聆听冉老师带来的《金色花》,对自己教学上的帮助可谓良多。
《金色花》是国外诗人泰戈尔写给母亲的一首诗,整篇文章充满着孩童的天真烂漫,与母子亲情的温馨与温暖。可以说本课的对情感氛围营造的要求相当的高。另外,作为一首散文诗,本课设置的目的也是意在锻炼学生朗诵的能力,因此能力的训练的在本课也是不可忽视的。
冉老师本课设置分为五个部分:1.速度,整体把握;2.美读,读出情感;3.品读,读出形象;4.研读,读出主旨;5.联读,亲情加油站。冉老师本节课,将“读”作为课堂推进的线索,最后添加了班上同学对孩子的鼓励和祝福,进行情感的升华,可以说在立意是相当的高远的。
作为历史教师,我从中获益良多,在此就根据我在本课中的体会,整理出几点感受。其一,选择正确的教法,有层次、针对性地训练学生能力。本节课的能力训练在于“读”,读的能力又分为多个层次,在课堂中有意识的层次性针对性训练,直接而有效。其二,教学设计训练环节,方法指导及时、到位。学生能力的训练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有反馈环节,从而有机会了解学生能力获得状况。更为关键的是要通过反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同时,反馈的环节,也是体现一课一得的重要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成长将会是一个明显的表现,而不再是隐性的。其三,问题设计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新课标下一堂成功的课堂,离不开师生间的有效配合,而问答则是体现师生互动配合的重要手段。课堂中每一问题都应该是为本节课的主旨服务的链环。要保证这一互动的有效开展,教室提问的方式是关键。我认为课堂提问注重应该要做到简单直白,要让学生在听到问题之后,就能明白教师提问的木点是什么,提的是哪方面的问题,“我”可以再哪里得到答案。最后,问题中最好就包含有方法的指导和答案的提示。这样既有利于整堂课的逻辑进行,有效节约时间;又可以有效地保障学生回答的正确性,在不觉间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当然,这里不是说不允许学生回答错误,只是从教室设问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冉老师的《金色花》对于学生能力训练做的相当到位,特别在读的层次上,有意识的进行提升,是作为新近教师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从中收获良多,也期待其他诸位老教师的精彩献课。
第三篇:伊川实验中学东校区经典诵读
伊川县实验中学东校区2012-2013学年经典诵读
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2011-2012学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扩大诵读经典的范围,将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纳入我们的诵读之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传统美德
三、活动目的:
1、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2、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四、领导小组:
(一)考核组: 组 长:卢建伟
副组长:李 黎 韩汉琴
(二)执行组
组 长:申卷茹 赵奈敏 组 员:班主任、语文老师 诵读内容安排:
七年级:中小语文教材中及老师推荐的经典古诗 八年级:中小语文教材中及老师推荐的经典古诗及宋词 九年级: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及老师推荐的经典古诗词及美文
五、活动安排:
时间安排:
1、通过课程设置,使经典诵读常态化。
课程开设的教学时间: 每周校本课;其他利用学校课前准备、早读等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巩固。
课程开设的教学原则:①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②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背诵,就可以进行下一篇。③不一曝十寒,要持之以恒。④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⑤不拘泥形式,教无定法。人人可以是老师,处处可以为教室。⑥不孤立地教学,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充分利用早自习进行经典吟诵、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活动。
3、利用上午上课前10分钟课间时间进行集体诵读,把经典诵读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4、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评价过程中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5、将经典诵读与本校德育特色相结合,开展适当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
成果汇报展示:
根据诵读进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学期末集中组织全校各种成果的展示活动,同时检测经典诵读成果。
以班级为单位,在年级组内开展国学经典知识竞赛、书法、“我与经典同行”为主题的作文、朗诵表演的竞赛活动。各具体活动按照相关活动方案开展。
伊川县实验中学东校区
2012年9月 附录:经典诵读篇目
七年级:
汉乐府《江南》 北朝民歌《敕勒歌》 骆宾王《咏鹅》 李峤《风》 贺知章《咏柳》 王之涣《凉州词》 《登鹳雀楼》 孟浩然《春晓》 王翰《凉州词》 王昌龄《出塞》 《芙蓉楼送辛渐》 王维《鹿柴》 《送元二使安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李白《静夜思》 《古朗月行》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望天门山》 高适《别董大》 杜甫《绝句》 《春夜喜雨》 《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 孟郊《游子吟》 柳宗元《江雪》 贾岛《寻隐者不遇》 张继《枫桥夜泊》 张志和《渔歌子》 卢纶《塞下曲》 刘禹锡《望洞庭》 《浪淘沙》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池上》 《忆江南》 李绅《悯农》
(一)《悯农》
(二)曹操《观沧海》 王湾《次北固山下》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辛弃疾《西江月》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曹操《龟虽寿》 孟浩然《过故人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杜牧《泊秦淮》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朱熹《观书有感》 吴均《山中杂诗》 王维《竹里馆》 《峨眉山月歌》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岑参《逢入京使》 韦应物《滁州西涧》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赵师秀《约客》 赵翼《论诗》
八年级:
晏殊《浣溪沙》 李清照《如梦令》 杜甫《望岳》 杜甫《春望》 杜甫《石壕吏》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王维《使至塞上》 李白《渡荆门送别》 陆游《游山西村》 汉乐府《长歌行》 王绩《野望》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崔颢《黄鹤楼》 李白《送友人》 刘禹锡《秋词》 梅尧臣《鲁山山行》 苏轼《浣溪沙》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杜牧《赤壁》 文天祥《过零丁洋》 苏轼《水调歌头》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陶渊明《饮酒(其五)》 李白《行路难》(其一)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龚自珍《己亥杂诗》 刘桢《赠从弟》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商隐《无题》 李煜《相见欢》 王安石《登飞来峰》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九年级:
温庭筠《望江南》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李清照《武陵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白居易《观刈麦》 刘方平《月夜》 温庭筠《商山早行》 陆游《卜算子·咏梅》 晏殊《破阵子》 苏轼《浣溪沙》 李清照《醉花阴》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关睢》 《蒹 葭》 杨炯《从军行》 李白《月下独酌》 杜甫《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登楼》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白居易《望月有感》 李贺《雁门太守行》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夏完淳《别云间》 刘禹锡《陋室铭》 周敦颐《爱莲说》 《大道之行也》 郦道元《三峡》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苏轼《继承天寺夜游》 张岱《湖心亭看雪》 吴均《与朱元思书》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韩愈《马说》 柳宗元《小石潭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诸葛亮《出师表》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鱼我所欲也》
第四篇:实验中学新校区简报第一期
郸城县实验中学新校区
工作简报
2012年第01期
(总第01期)
新校区 编印2012 年8月25日
新校区教师岗前培训会圆满成功
8月21日至23日,新校区岗前培训会在实验中学本部会议室举行,取得圆满成功。为期三天的培训会从师德师风建设、劳动纪律要求、教育教学思想的解放与创新等方面入手,为每一位参会教师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鼓足了干劲。
教体局对本次培训会非常重视。教体局单书记带队,人事股朱股长、师训股钱股长参加了培训会开幕式。单书记代表教体局党组作了重要讲话。单书记要求每一位教师要迅速转变角色,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单书记还特别强调了合作对于团队的重要性,团结对于工作的重要性,和谐对于学校的重要性。教研室刘主任为参加培训的教师做
了题为《做一位幸福的老师》的专题报告,精彩的演讲深深折服了会场内的每一个人。
校长刘广峰、党支部书记陈晓东、主管校长邢怀芳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刘校长展望了新校区的美好前景,为广大教师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干劲。邢校长对新校区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并特别重申了包括会议纪律在内的各项劳动纪律,保证了培训会和开学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培训会安排了9位教师代表发言。每位发言的教师都表达了自己能在实验中学新校区工作的激动和喜悦之情,并以各自的方式承诺到新校区工作后的做法,引起了与会教师的强烈共鸣,获得了与会教师的阵阵掌声。培训会最后要求每位教师写出心得体会,并倡议他们为把新校区建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学校积极建言献策。
为期三天的培训会为新校区的开学乃至整体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凝聚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报:教体局主编:邢怀芳定稿:朱玉良 发:学校各处室审核:周立军编辑:曹晨
第五篇:凤阳中学听课感想
凤阳中学听课感想
倪燕
五月七日上午,我们语文组一行八人早早地来到美丽的凤阳中学,参加李军名师工作室举行的听课活动。
第一节课是临淮中学的张雷老师上的,内容是赏析李清照的两首词,一首是《声声慢》,一首是《醉花阴》。第二节课是凤阳中学的郭茂勇上的,内容是寓言类作文的立意,这里我主要谈谈听张雷老师的课的感想。
张老师首先用多媒体展示这两首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然后带领同学们赏析这首词,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损,煞,是说憔悴得很。“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词人最后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张老师又用了同样的方法赏析了第二首词。听了这节课,我收获颇多,知道了如何教学生赏析诗词,是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来理解词的内容。我会把这次听课的感受运用到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的。
201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