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诗词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0:5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军旅诗词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军旅诗词读后感》。

第一篇:军旅诗词读后感

沉于诗 醉于词

谈至军旅,难免会产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遐想与意境。每次翻阅古代军旅诗词,总会被那战鼓喧天、旌旗飞舞、兵戈坎坎的广袤沙场;那抛颅洒血、追忘逐北、视死如归的英雄豪杰;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战斗气魄所吸引,久久徜徉于字里行间,难以解脱。字字句句,我能想象到作者是如何激情豪迈的操纵着遒劲的字迹,抒发着将士独有的那种豪情壮志!

军旅诗词下是军人不朽的铮铮誓言。兵者用他们满腔的热血浇灌着和平的闰土,一句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们愿用累累白骨铸就边防的屏障,让理想中的安康在他们身后继续。可想,哪个兵卒身后没有牵连着若干家庭?哪个兵卒之躯没有背负着承担历史的责任?肩负着举国安危,他们愿用生命去兑换那份誓言,把自己交给将者,交给祖国。以至于在战场这本生死簿上是如何勾去他们的名字时,他们也毫无畏惧,任凭在这世上湮灭。只要灵魂能平安的度过玉门关他们便安然了。这不朽的铮铮誓言便是一“忠”字,可又怎么是一“忠”字了得? 浮想联翩之处我下意识的翻动着诗词,好像几千年前某个将士翻动着竹简一样,轻轻的默读着:军人是刀尖上的舞者……身处刀尖,那是要吃的了刀尖之苦啊!古来征战大都徒步前进,万里之遥的路途是吃苦的前奏,加上“剑戟不离手,铠甲为衣裳”,冬日寒冷刺骨透心,夏日酷暑烧肩灼背,是苦中之苦。然而兵者以最低的姿态承受了这些、克服了这些,仿佛他们人手一册念“苦”的经论,抑或在他们的大义凛

然面前这些痛处都显得微乎其微了。一个“苦”字,囊括了兵者的大部分生活,没有苦字当头,兵者便不足以称之为兵!

耳根突然传来“1——2——3——4——”的口号,窗外是一支雄赳赳气昂昂的队伍走过,“昔时征战回应乐,今日从军乐未回”,我的面前仿佛走过了一支凯旋的部队。自古胜者多有犒赏,赏是对战果的肯定,但并不是兵者所追逐的目标。兵者追求的不是“生”也不是“赏”,而是“胜”。胜了便实现了那份铮铮誓言,胜了便对得起经历过的苦与累。只有胜才是战争结束的信号,才是兵者任务的完结。一个“胜”字把百万兵者的心拉拢在了一起,拧成了一柄嗜血的利剑。他们懂得唯有“胜”才是目标,才是终点,才是结束,同时也是开始……

合上书本,良久从烽火中走出。转身发现几千年的战史沉淀下了重重的三个字:忠、苦、胜。作为新世纪信息化条件下的一名军人,忠诚于党是不变的根本;吃苦耐劳是服务人民的前提;能打仗打胜仗则是最彻底的要求。因此,只要军人存在,这三个字便永远不会过时!

第二篇:军旅诗词

古代军旅诗词精选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从军行(其八)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 唐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塞下曲 唐 卢纶

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其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其五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其六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其一 其二 塞下曲 唐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近现代军旅诗词精选

军人,不是高山,却有着比山还豪迈的雄心;不是大江,却有着比江水更澎湃的激情;不是诗人,却挥洒出无数壮丽的诗篇;不是哲人,却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讲述着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奉献。

是军人“无怨无悔做奉献”;是军人“舍小家,为大家”,为国戍边,奉献着青春;是军人在洪水地震之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抒写着军人的可爱与伟大。

军人所留恋的,不是浪漫的生活,而是用军号指挥的生活节奏,直线加方块的生活韵律。军人的快乐在沙漠、在高山、在雪原、在荒岛,哪里需要军人,哪里就有军人的快乐!军人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你是英雄的化身,是奉献的别名。你能把孤独酝酿成美酒,你能把边关的冷月挥洒成壮丽的诗篇。你是民族的精英、祖国的脊梁。有了你们,祖国的繁荣就有了保障,有了你们,世界上才有了最可爱的人!

军鞋

是谁总敲着地面 叩问苍穹 是谁平坦如砥 却总尝试坎坷 是谁隔寒保暖 分明秋冬 又是谁包容生命与死亡 觅得精彩

从军印象

从父母叮咛中支离破碎的寻找 军营 像邻家思念的妹妹

在梦的深处一次次抵触 打马北上

日子仿佛手中紧攥的木块 所有的感觉都以跑步的姿势

慢慢临近遥远的春天

所有的记忆 都被队列拉成一条直线 而飘雪的颜色 一如着冰冷冬天

战 友

训练场上矫健的身影 抗洪坝上苍穹的绿营 塌洞中穿梭的幽灵 大火中往返的草菌

那是我们的战友 一个掠天的口号:忘我 忘我 一份执着的信念:冲锋 冲锋

在你身上,没有华丽的词汇,血与汗水,灌洒着一行行苍白的文字;在你身上,没有繁华的点缀,绿与黝黑,铺盖着一身身艳丽的色彩;在你身上,没有故虚的崇拜,读与致敬,却是我为你的停靠与徘徊。橄榄绿、赤火红,鲜明的颜色,铮强的承诺;子弟兵、红衫军,铿锵的名字,钢铁的英魂。你--寒天雪地里啃冰辟路;你--残垣断壁里爬石救人;你--烈火海洋里探寻生命。没有人能够忘记你,更没有人能够记住你。我只知道,你有一个动听的名字--消防员。

我们的消防卫士

那是最朴实的生活,那是最美丽的神话,那是最动人的故事,那是最可爱的战士。

在地动山摇的时候,在熊熊烈火的面前,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刻,我们的消防卫士站了出来。

用手挖出了被埋的群众,用汗水扑灭了凶猛的烈火,用生命唤回了希望的生命,积极回应广大群众的期待。我们的消防卫士,那一身橄榄色的绿,那一张黑黝黝的脸,那一双结满茧的手,多少次冲锋在前,多少次奋不顾身。

曾有鲜花问你需要的是什么,曾有掌声问你感动的是什么,曾有勋章问你得到的是什么,你说最自豪的是身上的橄榄绿。我们的消防卫士,责任永摆在第一,职责常挂在心头,使命牢记在心中。忠诚可靠是你们的叶,赴汤蹈火是你们的枝,服务人民是你们的根,你们是人民心中的一棵橄榄树。我们的消防卫士,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了公安消防部队良好的形象,唱响了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之歌,谱写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新篇章。

平凡,铸就你的高尚,奉献,正是你的个性。安全的弦,每时每刻都在绷紧,追求的你,谱写着洒脱人生诗篇。车间、库房、货场,到处都是你护卫的足迹,隐患、漏洞、险情,难逃你警惕的眼睛。

阴晴圆缺地巡检,年复一年地兼程。

挽紧祥和,唤起警醒,播种希望,收获安宁。将脚下串串跳动的音符,化作静谧甜美的梦境。明天,明天会更美好,美好中有你的一缕深情。烟雾中弥漫着你的威严,火魔前,映衬着铁骨铮铮。如同一只美丽的孔雀,幻化成追逐烈火的神鹰。披一身烟与火的洗礼,那是你英勇无畏的见证。

活着,便会奉献你无限的爱,失落,也不会冷却你牵挂的心灵。

啊!我赞美你,消防前沿的“特种兵”。愿你的理想冲出火光,化作白鸽传递太平。

【一】 那是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我痛失亲人后看到的最亲切的身影 眼里闪着泪花 话语里充满着力量

那是一个陌生的身影

是我埋在瓦砾下看见的最勇敢的身影 撬开了残垣 搬走了碎砖瓦砾

那是一个忙碌的身影

是我在救灾一线上看到的最疲惫的身影 眼里布满血丝 千里驰援顾不上歇息

那是一个火红的身影

是我在救灾队伍里看到的最急切的身影 脸庞粘满了泥土 手指渗出殷殷鲜血

那是一个美丽的身影 是我在急救路上看见的天使的身影 驱走了恐惧的梦魇 带来了生的希翼

地动天不塌 大灾有大爱 我看到了最可爱的人

【二】

火红的战车,跳动的火焰 火海中舞动青春的旗帜 任凭血与火的考验 打造出绿色警营的钢铁战士

这是谁?平时在训练场挥汗如雨 战时在火海中浴血奋战 ——身着橄榄绿 头顶一颗星 怀揣满腔热情 无论何时警铃响起 如冲锋的号角,将熟睡中的你唤醒 毫不犹豫冲在最前

以大无畏的勇敢和无私奉献誓把火红的青春谱写成 壮丽的人生诗篇

【三】

这是你 我心目中的真心英雄

你的身影跳跃在火灾及抢险救灾的第一线

汶川大地震中你冲在最前 用双手托起沉重的灾难 开辟出新的家园 让灾区人民看到了希望和新的美丽家园 当伤痛还未完全抚平灾难却再次来临 玉树地震将所有从痛苦中刚刚苏醒的人们 再次拖进了痛苦的恶梦中 恶梦里 有一双手拉出废墟中的人 又有一双手托起刚刚出生的婴儿

无数双手帮我们在瓦砾中重新建立起新的家园 是你 我的真心英雄

舟曲泥石流接踵而来 你的身影再次出现

那不断跳动的橘红色和橄榄绿 是人们心中的定心丸 疲惫的身躯沾满泥土 分不清你我 流下的汗水和焦急的泪水浸透了军服 掩盖不住你化悲痛为力量的坚毅

烈火炼就的火眼 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灾情中受困的人们 没有工具就用双手刨 没有机械就用双肩扛 烈火中练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毫不畏惧地与火魔斗 与灾害拼 赤胆忠诚和一腔热情

为的是人民的重托和神圣的职责: ——人民消防为人民

第三篇:《从军行》军旅诗词感想

战争致胜之魂

——《从军行》(李白)读后感

对于一名军人来说,必须具备的品质是什么?我想这个问题有很多很多的答案,但若是问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呢?或许人们的答案会有不同,但是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是战斗意志,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的顽强的战斗意志!

前段时间,我仔细的研读了《中国历代军旅诗词选编》中的部分诗词。其中,给我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李白的《从军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这首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首句就写将军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战争是在塞外进行的,城南是退路,但是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我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选中了敌人的将军作为击杀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群龙无首的慌乱中,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在几近绝境的情况下,唐朝的这位将军没有绝望,没有恐惧。面对敌人的四面围攻,他勇敢的亮出了自己的宝剑,向敌人的首领发起了破釜沉舟的攻击,而正是这种一往无前的战斗意志带领着他和他的军队走出了绝境,突出重围。

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支部队可以在没有战斗欲望的情况下取得胜利。故孙子兵法《军争篇》中特别的强调了:“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而欧洲的名将拿破仑也曾断言:“交战双方的胜利,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决定于其他条件”,这些都说明了战斗意志对战斗胜负的巨大作用。

以事实而论,清末的鸦片战争就是很好的反例。几百年的闭关锁国使得中国从清政府到老百姓都对危险失去了警觉,英国人用鸦片腐蚀的不仅仅是国人的身体,同时也腐蚀了国人的精神。更为危险的是军人的进取和战斗精神被腐蚀,以至于倾全国之兵力竟不能阻四千深入国境四面楚歌的英寇。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正是我军的整个成长历程。我军正是由工农红军时期的小米加步枪一步一步的由弱到强走到了现在的常胜强军的。而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抗美援朝战争,则很好的体现了我军是怎样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取得战争的胜利的。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而此时所谓的联合国军悍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以绝大的勇气和坚韧的战争意志决定出兵朝鲜,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凭着这种百折不挠的战斗意志在武器极端落后的情况下英勇的将美帝军队赶回三八线。此次战争中涌现了很多战斗英雄,他们的事迹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具有顽强的战斗意志。由此可以看出,战斗意志上的巨大差异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胜负,战斗意志是战争劣势一方取得胜利的法宝。

战争的决定因素有武器和人,武器是死的,人是灵活的。武器只是被人使用,而使用它的人才是真正左右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顽强的战斗意志以崇高的理想信念支撑,以勇猛无畏的战斗作风为依靠。我军能够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就是这种敢与敌人进行殊死较量、血战到底的战斗意志。

第四篇:诗词读后感推荐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词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诗词的读后感一

在最近的这些天里,我学习了许多古诗词,其中有婉转动人的《洛神赋》,有雄浑壮阔的《离骚》;由毛泽东震撼人心的《满江红·与郭沫若同志》,也有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古诗词读后感。

然而,其中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屈原的《离骚》了。在一千多字的长篇史诗中,屈原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受尽屈辱,流离失所,却依彭咸之遗则,为了使国君醒悟,屈原不顾谗言咒骂,毅然站在了皇帝的面前。

在充满变诈与残酷的仕途生涯中,屈原坚决不同流合污。“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为了国家存亡,虽身处高位,却不畏生死,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怀着“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崇高思想,坚持到了最后。

《离骚》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屈原对国家的热爱,也写出了屈原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体现出了屈原深深的人格魅力,读后感《古诗词读后感》。同时《离骚》也是中国诗词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然而,《离骚》只是屈原诗词中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类似《天问》,《九歌》都是诗中经典,这不仅是对诗词巧妙的体现,更是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

诗词不但是对个人修养的体现,同时也能陶冶人的情操,所以,我们应该多读古诗词,细细品味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诗词的读后感二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诗词读后感。”苏轼虽被贬到密州,却不以己悲,在铁沟、黄茅冈尽显雄姿。“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等豪情,氤氲于苏轼胸中,厚积薄发,彰显自己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决心,不禁令人慨叹。

广阔的绿野,放眼望去,雄鹰展翅翱翔。苏轼驾驭铁骑,马儿嘶鸣,疾驰而去,且学天骄弯弓射大雕。这,是洒脱的快乐!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莫听穿林竹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又被贬入了万丈深渊。把酒独饮,岂能自甘颓废耶?此乃苏轼也,虽屈于偏远之地,岂可自弃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是不羁的,甩开不尽的烦恼,用最旷达的胸怀接纳一切。在乡间小院,他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于田间小路,他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自由豪放的快乐,在苏轼心底蔓延……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反复的进宫与贬谪,苏轼选择了释怀。心中保留了一方快乐的净土,那是在乡间修来的气度。忘却宫中的阿谀奉承、权权相争,忘却诸侯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忘却当年的乌台诗案,只待闲看时,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这,是过眼烟云的浮华万千之下的超然的快乐!

苏轼是锦绣大宋中的一代才子,自是一家的他,把烦恼抛之脑后,总会在诗词之中渲泄心中的快乐。这快乐积攒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坦然,凝聚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激昂。把握这份快乐,我的心中也似有一股豪迈之气荡漾开来……

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宏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文。这篇《前赤壁赋》是韵文,从头至尾换了十二次韵;像汉赋一样,采用主客答问的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思想、认识;又似骈赋和律赋,行文之中常使用排比与对偶,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但它又不为“赋”这种文体所拘泥,多处运用散文笔法,句式有时长短、有时整齐,参差错落,可以称得上是散韵巧妙结合、诗文和谐统一的佳篇,对辞赋体的发展与突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往的游记散文,大多以纪游写景或于纪游中借景抒情为主,而东坡的不少散文,却开创了一种新的写法。在这些文章中,作者并不着意写景,而是以阐明哲理,发表议论为主,读后感《苏轼诗词读后感》。借题发挥,借景立论的独特风貌贯串于字里行间。《前赤壁赋》就是这种新型游记的一篇代表作。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也就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初秋,他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来到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明月一轮映于波平浪静的江面,送爽的清风徐徐吹来,茫茫白露布满大江,水光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主客对酌于舟中,酒酣耳热后和着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文章也就此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变”与“不变”的理论和“物各有主”的观点好似一剂“愀然”的灵丹妙药,使客人终于“喜而笑”。

《前赤壁赋》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以风、月之景开卷,又于文中反复再现风、月形象。歌中的“击空明兮泝流光”则是由景入论的转折。客的伤感起于曹操的“月明星稀”,终于“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的悲哀,仍然不离“风”、“月”二字。苏子的对答,亦从清风、明月入论: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起伏变化。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扣舷而歌之”则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乐甚”向“愀然”的过渡;客人寄悲哀于风月,情绪转入低沉消极;最后仍是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景物的反复穿插,丝毫没有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反而在表现人物悲与喜的消长的同时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

之所以说《前赤壁赋》是苏轼散文的代表作,是因为这篇文章几乎包揽了苏文的主要风格特点。宋元明清以来,不少文人纷纷指出,苏文的风格是“如潮”、是“博”,也有的说是“汗漫”,是“畅达”,是“一泻千里、纯以气胜”,确实都很有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确切。从《前赤壁赋》来看,苏文的风格乃是一种自由豪放,恣肆雄健的阳刚之美。文中无论说理,还是叙事、抒情,都能“随物赋形”、穷形尽相,写欢快时可以羽化登仙、飘然世外;述哀伤时,又能拿动蛟龙、泣嫠妇作比;而苏文的舒卷自如、活泼流畅,在《前赤壁赋》中也不难发现,像“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样的句子真是一气呵成,如同“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至于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就更是可以在文章中信手举来,毫不费力。“徘徊于斗牛之间”的“徘徊”;“渺沧海之一粟”的“渺”,都是一字千钧,读来似铿锵作金石声。《前赤壁赋》一文还充分体现了苏轼散文自然本色、平易明畅的特色,那种纯真自然之美给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带来了多么难忘的艺术享受。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诗词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第五篇:《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学史上一朵魂丽的奇葩。诗坛高手如云、词界大家荟萃,骚人墨客,数不胜数,可谓英才辈出,群星闪烁,流光溢彩。很多脍灸人口的诗词歌赋,历久弥新、几千年长盛不衰。

我从中学开始喜欢唐诗宋词,算来也有十余年的‚历史‛了。喜欢苏东坡辛弃疾的气势恢宏,也喜欢李商隐柳永的婉约多情。

至今记得那段无忧无虑的年龄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好笑,更记得那些有阳光的午后我们几个同学相互考问诗词的场景,后来上了大学又到了工作岗位,渐渐的远离了那些诗词歌赋,远离了那些阳春白雪的精神生活,其实并不觉得生活中少了什么,但是偶尔看报或者看电视听到那么几句曾经朗朗上口的词句,许多久远的记忆又会浮现在眼前,涌上心头的不仅是那时候背诗词的小小的喜悦,更多的是属于那个年龄,那段时光的永恒的记忆。

我曾经大放阙词说过一句自以为是的话——中国近现代史上没有真正的诗人和词人,如果有,也只有一个例外,毛泽东!毛泽东一生戎马倥偬,逆境重重,风云变幻,但他却能在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境况中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同时还创作了大量震古烁今,美妙绝伦的诗词。正所谓功夫在诗外,其一生手不释卷,遍览群书,博古通今,足迹踏遍万里山河,见多识广,又性情豪迈、浪漫。因此我对毛老人家其他才能谈不上顶礼膜拜,但对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却不由自主成了铁杆‚粉丝‛。毛泽东诗词中流传甚广,最值得称道的是气壮山河的《沁园春、雪》,该词发表在1945 年秋的重庆和谈期间,一时洛阳纸贵,轰动整个山城。一时间文人学士,雅兴勃发,赋诗填词,纷纷咏雪。但没有一首超过《沁园春、雪》的风头的,这除了语言的锤练之功外,是因为那些名流们缺少或没有毛泽东那种王者的霸气,穿越时空的丰富思维。此词发表后也使毛泽东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声誉大震,也为他们在以后的政治上选择共产党铺平了一条大道。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毛泽东的诗并不仅仅是因其人而且扬名。直到今天,他的诗词依然为人们广泛传诵,就是一个明证。

毛泽东诗词的大境界、大气魄,是毛泽东伟大人格的最生动的体现。毛泽东的一生,波澜壮阔,惊天地泣鬼神,本身就构成了一篇气吞山河的伟大史诗。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它既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又把红军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碍,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千古绝唱。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斗争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与牺牲,而是集中笔力表现了长征取得胜利,实现了革命理想的喜悦和对于艰难困苦的蔑视。

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等等。在那月没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这种革命理想曾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人民前进的道路;在那电闪雷鸣、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种革命理想曾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唤着人民向黑暗、腐朽的势力冲击;在那硝烟迷漫、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个革命理想像嘹亮的号角,鼓舞着人民去奋勇杀敌;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个革命理想则像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着人民去乘风破浪,锐意改革,创造奇迹。

袁枚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诗人之光,可以养心。‛ 毛泽东的诗品人格,和我们民族这些英豪可谓一脉相承。读毛泽东的诗,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昂扬之气,这股昂扬之气,洗涤着我们的心灵,提升着我们的精神境界,滋养着我们的浩然正气,塑造着我们非凡的人格,陶铸着我们美的灵魂世界。

江河之有昂扬之气,故成浩浩景象;树木之有昂扬之气,故成莽莽林海;土石之有昂扬之气,故成峨峨高山。

对我们来说,昂扬之气体现为一种对事业充满激情的高昂的精神状态。有此气,则在繁重的工作面前,在各种困难和矛盾面前,不气馁,不退缩,不言败,能够以一种韧劲、冲劲、干劲,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我们的事业,靠的是理想信念,以及那股大无畏的气概。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讲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读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我们不禁要陷入沉思---我们的昂扬之气哪里来?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有追求方有昂扬。人一生总要做点什么,总要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总要为社会和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总要做一个大写的人。有了这样积极的人生态度,才能不浪费生命,不虚度年华,让自己的一生活得更有价值,才能不断为自己的人生提气,不断昂扬自己的斗志,不断奋发向上、勇往直前。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有担当方有昂扬。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各级干部,重任在肩、身系万众,必须坚守责任,忠诚使命,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有坚韧方有昂扬。昂扬之气还来自愈挫愈强、愈挫愈坚的意志与品格。青年毛泽东曾经写下过这样的话:‚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因为有阻力所以更有动力,昂扬之气正是在迎难而上、披荆斩棘、百折不挠中铸就。

走进毛泽东的诗词中,领略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境界,无疑是一次引人入胜、美不胜收的精神的探险、灵魂的洗礼。

下载军旅诗词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军旅诗词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轼诗词读后感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诗词读后感。”苏轼虽被贬到密州,却不以己悲,在铁沟、黄茅冈尽显雄姿。“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等豪情,氤氲于苏轼胸中,厚积薄......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老谢庄小学六(2)班 王若楠 指导教师李斐 毛泽东将伟人之大气魄、诗人之大手笔、兵圣之大智勇,浑然集于一身。伟人、诗雄、兵圣之最集中诗意凸现,莫过于数十首......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2000字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学史上一朵魂丽的奇葩。诗坛高手如云、词界大家荟萃,骚人墨客,数不胜数,可谓英才辈出,群星闪烁,流光溢彩。很多脍灸人口的诗词歌赋,......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每当我静默地翻开《毛泽东诗词》,一股排山倒海的气势便向我滚滚袭来,有巨鳌鼓浪,截断众流之势;有鲲鹏振翮,扶摇羊角之......

    诗词大会 --读后感

    做有气质的自我 -----《中国诗词大会》读后感 德州市第九中学七年级10班 李铭洋 悠悠五千年,泱泱大中华。多少兴与亡、名与利、悲与欢、荣与辱、血与泪统统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一):我眼中的李清照——读易安诗词有感朱羿菲"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熟悉而又苍老的声音将我惊醒,我睁开朦胧的睡眼望向......

    军旅生涯

    连夜写出了自己的退伍申请和述职报告,当自己的手印按在纸上的那一刻,心里平静了,也有挣扎,也有不舍,但更多的是解脱。我仍记得06年的那个冬天,身穿武警冬作训服的我在长沙火车站等......

    军旅感言

    军旅感言 军训,留给我们的是辛.酸.苦.辣和我们永恒的回忆。结束并不意味着句号,而是漫长的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逗号。需要我们努力的日子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