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作文的滋味
写作文的滋味
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可能会说,写作文?不就是一张白纸再加上几行字吗?能有什么滋味?不过,如果你仔细去体会的话就会觉得别有一番风味。咖啡的苦
妈妈,我不想写作文了!你让我玩会好吗?拜托了,太谢谢了!就半小时,行吗?不行!必须写完这篇作文才能玩!妈妈下了禁令,哎!皇命难违,我只能望着窗外玩耍的小朋友,写下了这个题目《妈妈,还我星期天》。柠檬的酸
妈妈,我写完作文了!我要玩!我要玩!说着要打开电脑。慢!那一堆作文书你看过几眼啊?快去看!我鼻子一酸,只好去看那堆我不知道以经看了多少遍的作文书。
食盐的咸
妈妈!怎么还不开饭呀?我要饿死啦!你不写完这篇作文就别想吃饭!不行!我要饿死啦!
我要吃饭!啪啪!两个厚重的烧饼从天而降。我流下了咸咸的金豆豆。冰糖的甜
哈哈!苦、酸、咸之后是甜!我的作文获奖啦!看来,写作文也是一件挺快乐的事嘛!我以后都会把写作文看作一件快乐的事情了!写作文的滋味倒头来都是甜的!
第二篇:怎么写作文
&&&怎样提高作文写作$$$
一、词的运用
糊涂虫——喻不明事理的人马大哈——比喻粗心马虎的人
鸡毛蒜皮—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
:
二、古诗词的运用
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列的事物吗?请从下面事物中选择2个写诗句。(4分)
A、三、表达准确
A、庐山B、柳树C、小草D、春雨E、西湖F、梅花G、泰山
A、三、表达准确
(一)、说得清楚明白是第一步,更高的要求是说得准确、生动,让人听了,觉得你说得说得好,听了受影响,受感动。
“准确”有两层意思。内容来源
一是表达的意思要明白,不要让人误解。读《老李请客》这个故事:老李请四个客人来家吃饭,三人先来了,第四个人迟迟不到。老李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呢?”先来的三人中有一个人多心,就先走了。老李又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剩下的两人中有一个人觉得别扭,也走了。最后剩下的一个是老李最要好的朋友,他说老李:“你怎么不会说话呢?”老李委屈地说:“我没说他俩啊!”气得最后一个客人也甩手走了。
想想老李说的话分别要表达什么意思,听的人却理解成什么意思了?二是用词要恰当。读句子,思考:
1、这位老人将近七十多岁。(是没到七十还是超过七十了?不清楚)
2、小刚遇到了小明,他把老师说的话告诉他了。(谁告诉谁了?不清楚)
(二)、怎么能说得生动呢?
学合情合理地夸大。有一位家长说他孩子“除了老师教的他什么都会”,表现他的孩子不爱学习,但不让他学的却会很多,大家能理解,也就没人追究他是不是会开航天飞机了。试夸大说你很饿。
学把事物当人来写。“柳树爷爷醒来了,他伸伸腰,理理胡子。”这句子把柳树当人来写,让人觉得又生动又亲切。试把上学路上见到的小草当人来写,说她在做什么。
我要告诉他某一件事(写事),说清这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前因后果。
要是换一种想法:“我不是在写作文,是要对我的朋友说话。”那就轻松了。我要告诉他我交了一个新朋友(写人),说清楚这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特点、兴趣爱好、性格。
我要告诉他我到了什么地方旅游(写景),说清那地方的位置、季节特点、动静变化。
我要告诉他我新买了什么学习用品,刚学会了做什么工艺品,说服了某人……
这就是这题目的意思:好文章本来就是大家都看得明白的,能把这些平常的语言用好就稀奇了。
试试:选上面一个话题,假想在打电话,把这些内容整理成文,几百字的作文很松就写出来了
第三篇:如何写作文
如何写作文
每个语文教师、每个学生最头疼的事就是怎样教学生写作文,怎样写好作文。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如何写作文开头、结尾
常见的作文开头:
(1)点题式。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开头第一句就点文章的题目。(2)交代式。开头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大要素”。(3)设问式。开头就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或激发读者思考,或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常见的作文结尾:
(1)照应式。结尾与文题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
(2)评价式。结尾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总结、评价,表达作者的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
(3)自然式。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
(二)如何写作文内容
(1)从身边寻找作文材料
对于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怎样写好每篇作文”、“我没什么好写”、“想到的又写不上几句”等烦恼。这时候,教师的任务便是帮学生找到习作的素材。例如: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有一篇文章《猫》,要求学生用已有的材料讲一段话,要求根据课文从头到尾的顺序讲清楚,让学生个个有话可说,让他们觉得写作文原来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写好就行。
(2)利用范文,学会模仿创作
现在的孩子都有很多的辅佐材料,《同步作文》是最普遍的。要求学生在看资料时,要读懂作者的表达方法,如何开头、结尾,如何把整件事描述清晰,而不是全文照抄。
(3)多看、多读、多记、多积累
写作是一种创作,能够把平时学习过的好词、好句、名言等运用到作文中去,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多读作文、课外书籍、报纸等文刊,增长见识,学会表达,写作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没有内容可写了;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常把自己看到的或做过的事说给人听,对写作还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要写好作文,离不开认真地学习和细心地观察,只要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用真情实感去叙述,写作就得心应手啦!
第四篇:关于 写作文
内容简介:作文一直都是大多数学生、老师、家长最头疼的事情。写不出好的作文,关键是孩子无话可写。怎么让孩子面对写作可以文思如泉涌呢?我在这里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关键词:走进生活、学会做人、掌握方法、评改作文
经常听同事说,现在的的孩子作文越来越差,某某同学上五年级了才写200字,有些同学甚至不会写,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的要求相差甚远。即使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小学生,他们的作文或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或是干巴无味。(写人要突出思想性;写事意义要大,要说明一个道理)写老师总是深夜备课、带病工作;写父母总是冒雨送生病的自己去医院;写好事总是帮老人过马路。究其原因,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和积累,只好胡编乱造;从学生说,或是生活单调,或是缺少对生活的发现,缺少感受生活的能力。
1、让孩子走进生活
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更多的父母都意识到将来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科技的社会、人才的社会。很多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一位家长经常向我诉说自己对孩子的付出与期望,以及孩子又是多么的让她失望。她说:为了孩子能把学习搞好,在家里我啥家务活都不让他做。我想,这个父母可能是现代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个典型。是啊,父母多伟大,这孩子多不争气呀!这话咋一听,还挺有道理。可我试问:一个连基本生活家务都未曾做过,也不想为家人分担的孩子,他怎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父母的辛苦、生活的艰辛呢?他又哪来的学习的动力?不客气地说,他在人格上是不健全的,很可能连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他们很容易认为家人为他做事都是应该的,那这样的孩子又怎能写出感人肺腑的文章?所以才有把《第一次炒鸡蛋》写得好像他天生就会之类的文章。因为他们全凭想象来写,整篇文章全是假话、大话、套话,毫无真情实感。
我们成年人往往依照自己对事物的表面的认识,以为在帮孩子,其实我们已经在冥冥之中把孩子的写作天分扼杀在了它的摇篮阶段。孩子要写出好的文章也需要我们大人的成全。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缺少的正是生活的实践。相反我们也看到有的同学提起笔来,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体验与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有的同学眉头紧锁,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习作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秀才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怕习作主要原因就是肚里没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作文指出:写作教学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要达到以上教学目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于是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就这个问题先给家长上了一课。其次我们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如精心安排每个节日,春节搞个慰问活动,让学生帮助有困难的人;三八节,给妈妈送份礼物、写封信;再如周末,布置一些生活作业,像做一道菜,洗一次衣服,做一件小制作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2、教会孩子做人
记得巴金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够在文学方面取得成就,并不是我比别人经历得多,而是同样的事情我往往会比别人多一些感受。而怎样能够让孩子比别人多一些感受呢?我觉得关键就是教会孩子们做人,教会孩子们要有孝心,要有爱心,要懂得感恩。我以前遇到过这样两个孩子,他们两个都很聪明,第一个要说的就是我上文中提到过的那个妈妈连家务都不让他做的那个孩子。这孩子曾经出过一次小小的车祸。他妈妈曾经给我讲过,当别认告诉他孩子被车子撞了的时候,他一下子都懵了,她吓得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到事发地的,其实孩子只是让电动车撞得腿骨折了,孩子无大碍。把孩子送到医院,医生说没事。可是她说她每日每夜的睡不着,她觉得自己把孩子没看管好,她很自责。又害怕孩子的腿以后留下后遗症怎么办,连会不会给孩子将来娶媳妇带来麻烦之类的事都想到了„„总之,那几天她是天天围着孩子,也在思想上折磨着自己。孩子出院后,她为给孩子养伤,不惜重金就买了空调和冰箱(那时正值夏天)。总之我觉得“无微不至”这个词就是为她这样的人造的。可孩子在写“感恩”的作文时却觉得无人可叙、无事可写。然而第二个孩子却写到爸爸半夜给他写改作文:爸爸有时皱起眉思索半天,有时却露出满意的笑容,在本子上写上几句„„直到自己满意才小心翼翼的离开自己的房间。后来还写了很多让人感动的感受。我想这两个同学,为何一个能面对着如此深沉而凝重的母爱而无动于衷,而另一个能把一件父亲为自己修改作文的小事写得感人肺腑,这不得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3、注重习作方法的引导。
传统的写作观认为“有所感,才能写得出”,我却认为不一定。这就如同有“米”不一定能做出“香喷喷的米饭”一样,只有掌握了做“米饭”的方法、程序等,才能将生米做成美味可口的熟饭。写作就像做饭,学会构思之技,才能写出好文章来。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环境的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要学会细致描写。在做一些阅读题时,我不仅仅做题,还让学生去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为训练孩子们学会细致描写,我还以我为模特,在班上做出一些举动,说一些话语,让孩子们来叙述我。在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叙述中,我当时的形象可就更加生动传神。在一次又一次的较量与磨砺中,我的学生作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情感也得以升华。以至于他们有时写得好的地方,我都忍不住想拉住我的同事给他读一读,来分享一下我的喜悦。
4、锻炼学生具备评改作文的能力
一篇文章,三分写,七分改。”学生的习作初稿,就像一块粗糙的玉石要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必须经过反复地精心修改,才能成为一篇上乘之作。在平常习作中,我经常组织学生互评、自评。多次的教学实践表明,文章评改是作文训练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将评、改、写三者结全起来,既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欣赏、品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修改作文及自己写作的能力。
总之,人们所有的行为都来源于生活又最后将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习作应该是自由的创作形式,是学生生活的直接反映,一开始,别给孩子太多的束缚,想写啥就写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以写起来自然容易动笔。随着时间的推移,再逐步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写作要由观察生活开始,长期在真实的活动中搜集自己有感受的实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还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积累,养成学生说实话,诉真情的朴实文风。那么,就让生活的真实,表达的真实带领学生走向习作的春天吧。
学科:语文
类别:教学论文
关于学生写作的一些看法
作者:马阿娟
单位:咸阳国际机场张村希望小学 邮编:710116 电话:85905903
第五篇:如何写作文
如何写好作文?
目录
一、如何使行文充实
1、扩写
2、仿写
3、素材如何使用
4、了解历史
5、化用
二、不同文体的了解
1、读后感(联想)
2、描写一种物品
2、散文
三、如何修改作文(随时说)
写好作文两大方法:
Ⅰ、借鉴名人的作品,充实自己的眼界: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取乎其下,则无所得也。
Ⅱ、借鉴同龄人的作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熟练掌握,为己所用。
一、读后感
以《哈利波特》系列、《音乐之声》、《千与千寻》为例,《天空之城》做练习。
1、注意简洁叙述故事内容(简短),不能拖沓。800字作文,叙述只用200到300字即可。
2、思考故事,自己记得多少内容,情节。自己最印象深刻的地方,有什么想法,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先写,后改。
3、联想——根据故事本身,各个人物,或者某个镜头,引申来写 以《千与千寻》为例:可以写千寻的成长(突破黄继光、邱少云的俗套)、千寻父母的贪欲、千寻的优良品质、千寻和小白龙的友谊等等。
4、两种写法:
①先叙述完故事,后写感想,感悟。②边叙述情节,边思考。
5、读后感无固定格式,巧妙应用。可以串着写相关的内容。感情可以扩展到更多美好的事物,辩证看待事物,头脑风暴。
6、音乐欣赏——《Hedwig‘s Theme》、《The Sound of Music》、《Edelweiss》、《千与千寻口琴版》、《生死不离》、《天亮了》
7、看完《天空之城》或其他作品写一篇观后感。
8、扩展
读/观后感——材料作文/图文作文(看图写话)。
例一: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这里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这里有温暖关爱,这里有友谊信任,这里有拼搏进取;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周围充满了阳光雨露,充满了亲情友情,充满了合作竞争。
请你根据提示所提供的内容,选取其中的一个方面或将几个方面有机的联系起来,自拟题目作文。
例二:下面是诗人艾青写过的一首短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离开了时间/就没有了生命;
生命和时间/紧密相依连;
失去了时间/生命就成了虚幻;
没有了生命/时间就成了云烟。提示:
如果材料的内容,是谈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那么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就是材料的中心。这则材料谈的是“生命”与“时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时间的价值就是生命的价值;如果说生命的价值在于过程,那么这过程是按时间来计算的、来体现的。“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就是这则材料的中心意思。
例三:筛选以下材料,联系实际立论作文,并自拟标题。
1、战国时期赵王实行胡服骑射政策。
2、秦始皇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筑万里长城。
3、汉代王昭君出塞,为帝业实施和亲政策。
4、鲁迅就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写了《拿来主义》。
5、我国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6、清代搞闭关锁国行不通后又搞求荣卖国。
例四:看图作文
1、以柳宗元《江雪》为例,将诗改写成一篇300-400的一段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扩写技巧
①知晓原文意思,清楚题目大意。
②充分的联想,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能思考的一切事物,不拘泥于材料本身。
③用不同的方式来使文章更加充实,脱离俗套,用不同千奇百怪的搭配来使语言更加灵活。比如,‚鱼在游‛,可以变成,‚鱼在游走‛,抑或‚鱼在水中嬉戏‛;‚狂风呼啸‛,可以写成‚风在咆哮着怒吼‛,也可以写某物却不说明某物,比如,可以用玻璃的‚噼里啪啦‛声来反应雨声,用自己不停地流汗来表达天气的炎热。④写出自己的想法,升华自己的想法。
例如,《江雪》中的‚万径人踪灭‛,雪大山路上没有人,或者因为雪大,将路人的足迹迅速淹没。文章不限格式,可以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者第三人称来写,随己所想来写,找出自己最想写和最擅长的角度。
诗的前两句改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a下雪的天气里,没有鸟飞,山路上都没有人。
b天上落着纷纷的白雪,雪花随风飘舞,随着狂风迎面,都落在山里,淹没了山上的踪迹。c灰蒙蒙的天空中飘零着白雪飘飘,皑皑的旷野悄然无声,只剩狂风呼啸,撕扯着这个大地。枯枝随风零落,噗噗簌簌。沉默的小路上,只有风声为伴,人迹缓缓沉默在迂回间……
d山川无棱,被风寂寞;万鸟无声,被雪淹没。张嘴欲语,却被风雪堵住了嘴角,声音卡在喉咙里,沉默。山路盘旋,踽踽而行的路途,回首,却不见我走过的痕迹。伸手去探路,风雪却从我的手里刺过,让我‚哆嗦‛着又蜷缩在厚厚的蓑笠下,无声,无言。山语呼呼,回荡在谷间。
‚孤舟蓑笠翁‛为练习。
3.以刘长卿的《逢雪送芙蓉山主人》做练习作业。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4、很多优秀作文都是在自己已知的知识范畴内,扩写自己所见过而别人没有见过的例子,其中的例子包括著名诗句的改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友情)、著名的历史事件的改写(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自己见过而别人没有见过的事例(化用)、著名小说场景描写的引用(《红楼梦》中史湘云醉卧芍药花,香菱勤学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星落秋风五丈原;徐志摩现代诗《沙扬娜拉》;林徽因现代诗《人间四月天》)等等。作文中有虚有实,不尽然全部都是自己所经历过的,自己要的是宽阔的视野,不拘泥于一点、一面,无所顾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自己必须有所感受、有所感悟。
三、如何使行文充实(仿写)
对各种好的表达方式,自己要有所鉴别。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比较新奇,自己从来没有见过。首先要熟练相关的修辞方法,通常情况下:
比喻:明喻——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一般格式是:甲像乙、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常用比喻词‚是‛‚似‛‚变成‛等连接,有时不用比喻词、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可以把事物显得比较贴切,容易理解。
拟人则显得生动形象、充满美感。排比显得更有气势。
反复则显得强调、着重所要叙述的内容(国歌尤为突出)。设问自问自答,给人以启发,使所说道理更加深入。反问:否定表示肯定,使语气更加强烈。等等修辞方法要注意。
1、灵活掌握,方法不需要死记硬背。
2、首先要通过要求的句子明白所要表达的内容,理解句子内涵。
3、通过相似的情景想象,写出表达相似内容但请将完全不一样的句子。
4、注意要对仗工整,最好不要多字或者少字。
5、积累素材的好方法,可以掌握多种表达方法,掌握不同的意象来帮助自己表达。
6、例一:不要畏前方黑暗,只要你有明心,前方就是亮的; 不要畏狂风暴雨,只要你有信念,风雨只是泥丸。
例二: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微安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着.夜空的星星,你何必与灿烂的太阳比明亮呢?你自有你的璀璨。例三: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光明的灯塔,属于不懈探索的人。
7、所谓‚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其实就是仿写。读的东西多了,场景和内容充实了,所谓的仿写和文章不过是熟练地文字彼此替换的游戏。以李白《静夜思》为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所谓仿写不过是替换和原来意思相近的词,不计较原文的搭配,‚窗前明月光‛,完全可以写成‚灯下折家书‛,而此时的场景则变成了你在给家里写书的场景,则是另一番滋味,需要自己慢慢体会。
8、练习一:仿写李白《静夜思》。
练习二:根据语镜,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如果一朵花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你一个花园; 如果一片树叶代表一个思念,我送你一座森林。练习三:展开联想,在下面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大自然能结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那是在启示我们要宽容;一群斑羚舍死飞渡,那是启示我们要有牺牲精神。
四、如何使行文充实(了解历史)了解历史,经典故事。
中国朝代顺序如下: 原始社会:
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奴隶社会:
尧、舜(娥皇、女英)
禹(大禹治水)开创夏,夏灭于桀 商汤灭夏桀,亡于商纣(《封神演义》)封建社会:
周武王创建周朝,后来周朝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分界的标志是韩、赵、魏三家分晋)。(烽火戏诸侯)
春秋五国——齐楚燕晋秦,战国七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后秦国统一六国,虽经过六国顽强抵抗,但最后建立秦王朝,天下一统。(楚国屈原投江,苏秦纵横捭阖、佩六国相印,秦张仪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燕国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思考:秦统一六国是好事还是坏事? 秦二世而亡于胡亥(秦国动用民力修建长城,赵高指鹿为马)。后项羽、刘邦楚汉争霸,刘邦胜利,建立汉朝。(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破釜沉舟、霸王别姬、四面楚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刘邦建立西汉、刘秀建立东汉)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演义》)魏晋南北朝
隋文帝杨坚灭周,建立隋朝,二世而亡于隋炀帝杨广。李渊太原起兵灭隋建唐,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兄夺权,逼父退位成为唐太宗,有贞观之治。李世民儿子李治继位,后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后李隆基继位,创建开元盛世,后迷恋杨贵妃衰败。
唐灭亡之后,为五代十国
后陈桥兵变,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北宋、南宋),期间不断有辽、西夏、金、蒙古等国侵略宋朝。(杯酒释兵权)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成吉思汗铁木真率蒙古灭宋,建立元朝。元朝末期被朱元璋所灭,朱元璋建立明朝。
明朝末期被多尔衮率领的女真部落所灭,崇祯帝朱由检上吊自尽。清朝建立了康雍乾盛世,此后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
清朝末期为溥仪,清朝最后被孙中山所推翻,封建社会结束。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逝世后,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思考:什么是封建社会?
辽、西夏、金、蒙古等国侵略宋朝和抗日战争有什么不一样?
五、化用
‚化用‛,也称作‚借用‛、‚套用‛,所谓‚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化用,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现代与古代的界定,写作者似信手拈来,却深思熟虑。这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
例如: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呦呦鹿鸣‛——《诗经·鹿鸣》重的原句。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⑾。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化用最为灵活,也是扩展素材最好的方法,把别人优美的表达方式为己所用,把陈旧的材料换个说法表达出自己的意境,不会显得材料陈旧,叙述老套。
例如:歌曲《涛声依旧》中的歌词‚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留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化用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题目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句。穿越时空聆听张继落第失意的慨叹,感受当代人的离别愁绪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张晓风的文章《不朽的失眠》第九段,化用了‚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境,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如:‚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环境描写如:‚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干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绝凄绝。吴莺音歌曲《月落乌啼》,也化用了此名句。
写作文,不拘泥于已有的句子,要推陈出新,根据自己的想法写作,所有要写的东西记个大概,自己需要临场重新组合,编排,用各种修辞、各个名句来回组合,写出适合自己的文章。
六、如何使行文充实(素材是什么、如何使用)1什么是素材?
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所看见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素材包括图片素材、音频视频素材,优美字词、句段、以及一些名言警句、历史典故、成语寓言、诗词歌赋、古今人物、语录、格言、谚语等之类的用来优化文章的素材。(大音希声 光风霁月 摩诃无量红冰 缃帙)2素材如何使用?
对素材进行思考、联想,每个材料都有多个点可写,相同的一件事,不同人对待的观点不一样,关键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一个方向。善于运用头脑风暴,丰富想象,扩充思路。关于自己要写的内容,要强调出来,其余的皆可忽略。
所谓对素材的‚使用‛,不过是要让它成为自己文章的一部分,可以成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写作就是将自己的观点写出来,但光说无凭,必须有例子使人相信,而这些例子,就是素材。而素材会使文章的内容大大的充实,最简单的,你表达完自己的观点之后,用‚比如‛,‚就像‛,‚譬如‛等词汇直接列举。如果自己有更深入的领悟,可以举例于无形,不出现明显的这类字眼,这样文章会显得更自然,浑然天成。
而写作文、写日记所谓的要‚言之有物‛,则是有自己的情感,愤怒、高兴、同情、痛苦等等,而不是读者读了之后觉得作者本人十分冷漠。所以,一定要观点突出,这样不至于跑题。
你要佐证你的观点,必须有足够的观点。这些观点必须具有代表性,不能自己编造,在人们认同的同时必须要具有新颖性,要不无法凸显自己的优势所在。而看书——拓宽视野的好方法,看不同的书,有更多不同的想法,思考更加深入。与此同时,也是无意间搜集素材的好方法。读书帮你理解社会,理解生活,是你所写的文章更加人性化,而不会与实际脱节。
七、描写一种物品 这里的‚物品‛,不再拘泥于简简单单的一件实际的物品,有可能是抽象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篇文章。
例1:
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这里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这里有温暖关爱,这里有友谊信任,这里有拼搏进取;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周围充满了阳光雨露,充满了亲情友情,充满了合作竞争。请你根据提示所提供的内容,选取其中的一个方面或将几个方面有机的联系起来,自拟题目作文。
例2:
独木不成林
只有千树万树齿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
一花不成春
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
滴水不成流
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 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曾不是如此 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 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
(1)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
关键不在于写的东西如何,要寻找自己脑中的素材和这些材料的结合点。正如上面所说,写作者的关键是把不同材料相通的地方串联起来,组合成一篇文章。文章无所谓对与错,只要符合大众的观点,言之有物、有之有理即可。
看到题目,你要想的是立刻联想,能想到什么。比如,如果以‚团结‛作文,可以想到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力量大;积少成多,水滴石穿等等。所谓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一方面要思考自己有没有比较新颖的材料,比如羚羊飞渡;另一方面,自己要思考,所谓的‚团结‛一定就是力量大、人多吗,有没有什么比较特殊的例子,比如三个和尚没水喝,大象为什么害怕蚂蚁。根据不同所想的内容,一个题目,你可以写成议论文,可以写成散文,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诗歌、小说等等。
不管写什么,最主要的是要拓宽自己的思路,不要受限制,任何材料都要尝试着使用,即使不怎么合理,不怎么正确,不怎么自然。开始可以为了用而用,慢慢自己就会总结出相应的规律,熟练掌握。
八、初步了解散文
想象无边,寻找共同;有放有收,收放自如。
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特点: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分类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散文着重从小处着笔,内容多而且经常掺杂自己的领悟、自己的体会,最后重归于自己所提的观点。内容看似比较乱,但贯穿自己感情的变化,生活与思想和谐统一,描述内容不同,但表达的中心一致,语言要经过锤炼。所谓对语言的‚锤炼‛,小到一个字,大到一篇文章,都要好好考虑(比如,僧推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等等)。语言一定要灵活,存在就是道理,只要自己解释的合理即可。语言要具有一定的道理,也要有一定美感。所谓‚美感‛,没有具体要求,可以琅琅上口,可以给人启迪,让人产生共鸣,或者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并且要注意,散文虽然形式比较散乱,但是经过思考之后,表达的思想处处紧扣题目,紧扣中心。
并且写文章要注意详略得当。写的点多一方面有表达意思不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写深入之后无法很好地驾驭,会出现诸如思路混乱,材料选择不当,作者表达意图不明显之嫌。
要注意,读书要多了解作者的历史时代和所作文章的背景,要多站在写作者的角度想问题。而写作多站在读者的角度想问题,不要凭空臆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加合情合理,使人易于信服。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典故
王安石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
‚僧推月下门‛的典故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