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信用贷款风险培..
个人信用贷款风险培训
1,客户身份证、行车证、房产证、户口本、社保卡、工作证 2,担保人:身份证、行车证、房产证、户口本、社保卡、工作证 3,身份证真伪判别
4,房产证查册
5,社保卡查是否在职,缴费、考察与判别:贷款人与担保人:衣着,形象
录音、拍照
借款用途
还款来源
家庭居住环境
工作单位
电话调查(1.同事、2、朋友
3、家人)个人信用报告
个人及家庭收入与负债
资产状况
质押:房产证、身份证、行车证
流程:前期调查———签订合同———放款
第二篇:个人信用
个人信用档案违反《宪法》和法律、侵害公民名誉权等
个人信用信息不良记录侵犯消费者权益
1、个人信用信息建设背景:
3月8日央行在其网发布《200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主要情况》。该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底,央行征信系统已为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个人信用档案除采集在银行的信贷信息外,个人参保和缴费信息、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电信用户缴费信息等均被收录在内。
央行根据这些信息把个人的信用分为a、b、c等若干等级,这就是社会舆论所谓的诚信“黑名单”。个人在电话费、银行卡和信用卡等使用过程中有拖欠、违约等行为的,将会被商业银行作为不良信用记录报送到央行的信用信息数据库。电信部门把个人电话费缴费记录也作为信用信息报送央行的信息数据库。现在还包括了个人社保费缴纳信息等。
2、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个诚信、法治、文明的社会是每一个公民都受益的社会。个人诚信是社会诚信的一部分。但诚信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呢?违法有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规范的约束,而这些法律中恰恰没有“诚信法律”。一个人或者企业的诚信不好,只要不触犯法律,就还是合法行为,其权益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充其量是公众在不超越道德范围底线内、对诚信不好的个人或市场主体的批评、谴责。
但,这个批评和谴责不能超越法律对公民权益保护的层面,否则就是侵犯公民名誉权和相关权益。因此,我们说个人诚信问题是一个道德问题。全体民众的诚信就是一个社会诚信体系的问题。同时,诚信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多的是企业经营者和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事。个人不从事经营活动,较少发生欺诈和不诚信。而企业为了获取超额利润,部分企业虚假宣传和欺诈消费者的市场交易行为时常发生。所以我们在讨论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怎么样建立所有企业和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不诚信信息档案;其次,要确立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不涉及法律惩罚措施。第三,个人和社会信用信息由谁来建立和维护?
3、人民银行现有个人信用信息记录系统的缺陷,公民和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
在“百度”知道吧“法律维权”板块,关于电话通信方面和银行卡使用方面的求助咨询特别多。有的网友说,几年前搬家办理了电话停机、一直没有销户,最近收到电话公司的催款通知,这上边有很多话费和滞纳金,为什么几年了没有消息,这么多话费还不还?很多网友留言,不管他。有人说,不管不行,这会被记录诚信“黑名单”的。另有网友说,从来都没有在电话公司办理业务,几年了,突然收到催缴话费和滞纳金的通知。经电话公司查询,原来有人未经本人同意冒用身份证办理电话业务所致,话费交不交?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
有的民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了电话欠费问题。但银行2、3年以后才想起催款,而其电话费没有滞纳金多。从法律上讲,不还款,完全可以。《民法通则》规定,债权人超过2年不追索债务的,丧失胜诉权。但是,对于当事用户来说,会被记录到银行的个人诚信“黑名单”的。电话公司的工作过失,为什么要用户承担所有的不良后果,难道电话公司就是为了追要高额的滞纳金、而故意长时间不告知用户?这种故意长时间不履行告知义务,而造成滞纳金超过债务本身的做法是恶意的“侵占”财产行为,法律上不支持。
银行信用卡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就更多了,银行单方面的对银行卡的使用行使解释权。办卡时夸大宣传,使用过程中设置很多促销陷阱。用户稍有发生迟延还款,就会被有关银行报送不良信用记录。很多时候,由于银行不能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导致用户出现延期还款。还有一些公民在不知情情况下,被人冒用身份证办理银行卡,恶意透支不还款,被银行通知催要欠款和滞纳金,也被银行报送了不良信用记录。当然,银行把少数恶意透支的个人信用记录纳入诚信档案,这对于银行和社会诚信建设都是有好处的。但是毕竟恶意透支和欺诈的公民是极少数。在此,银行不能把由于工作疏忽、过失导致的一些持卡人延期还款,或者没有办卡被人冒用身份信息而欠款的个人的信用信息记入诚信档案。
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被社会舆论称之为“诚信黑名单”。很明显这具有对一个公民名誉权贬损的含义,尤其是这个系统限制公民的信贷权利。同时,当这个系统和电信、社保等联合起来以后,它对公民的诚信“否定性”评价更加严重,公民的财产权益被限制更多。众所周知,商业银行和电信企业是行业性垄断企业,这些企业的违法定价和收费行为严重的侵犯了公民财产权益。但是,这些被民众称之为“最不诚信的企业”,却冠冕堂皇的成为记录民众“不诚信”档案的组织。而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现并不完善,只有2亿左右的民众参加社保,这对13亿民众来说很不成比例。这说明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严重的缺陷和不足!在此,社保机构有什么理由把公民的社保缴费信息纳入个人诚信档案呢?
4、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管理制度违反《宪法》和法律,侵犯公民名誉权
2007年12月18日人民银行向社会发布关于向社会征求《支付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这个办法是未来建立公民信用信息的法律依据,征求意见稿说“第一条、为规范支付信用信息管理,改善支付信用环境,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制定本办法。”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除了规定人民银行有“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的规定外,并没有明确的授权人民银行建设和管理公民的社会诚信档案的权限。虽然人民银行以“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为借口、建立银行系统的个人信用信息。
但逐渐的把电话使用记录、社保记录纳入这就远远的超越了其自身规定的职责范围。同时,虽然这个办法中把个人信用信息的次数作为确定个人信用等级的判断依据,但仍然没有确定商业银行报送个人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做出公正的判断尺度。这就是说商业银行、电话公司、社保机构等、自己作为裁判草率的评判储户、消费者的不良信用信息,这就是霸权做法。任何法不能未经审判和听取被告的辩解就直接宣判,而央行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就是凭借相关企业的单方面结论、否定个人信用的。这就是最大的不公,也是贬损储户、消费者、公民人格权的行为和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七)民事基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条、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第七条 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第一百零一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央行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被商业银行报送记录的个人不良信用信息,很难纠正。或者个人不良信息记录的时间是多久?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不能一个人一次不良信用记录,就记录一辈子。犯罪者还有改过自新机会呢,何况是诚信道德问题!很多时候储户、消费者不得不采用起诉的方式来促使商业银行、电话公司纠正其在央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的记录。诚信不良应当是公民和组织不能履行约定或法定的义务而给相关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的情形,但是如果违约责任者能够依法履行义务并承担了违约金,这就不能说这个违约者诚信不良。
比如信用卡透支人在逾期还款后,经银行催要不但归还了欠款,而其还承担了滞纳金。电话用户在接到电话公司催要电话费的通知后,不但交了电话费,同时还缴纳了滞纳金。买卖合同当事人也是如此,违约方能够积极地承担违约责任,并继续履行合同。这些情形下,我们就不能说这些人诚信不良。相反,一个人不能按期偿还信用卡透支款项,或发生拖欠电话费发生纠纷时,经过银行和电话公司多次催要,或者法律经追索仍不能归还欠款的,这就是恶意的拖欠,这样的人和事就是诚信不良!
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和社会诚信建设是一个涉及公民民事权益的公共道德建设体系,因而它属于民事法律体系的一部分。这个立法不应当属于人民银行或者行业经济管理部门。比如个人信用记录被社会舆论称为“黑名单”,信贷权益受到限制,而其创业活动中的声誉受到不良评价!这既有贬损公民名誉权的效果,也有限制公民财产权益的后果。因此,这个信用系统的建设,从立法,到实施都必须公正,体现社会性和公共参与性,实现教育多数人,惩戒极少数人。而现在的情形时,很多无辜的民众被银行单方面或者电信企业单方面,社保机构单方面纳入不良信用记录,这是对公民人格尊严、名誉权的践踏!也是对公民财产权益的侵犯!
5、如何建设个人诚信档案和社会诚信体系?
这里,是不是因为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犯,个人就可以不诚信了呢?当然不是!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社会诚信是社会公共道德。公共道德受法律保护和约束。当一个公民的行为属于违法公共道德的时候,也就是违反了相应的法律规范,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个人诚信体系的建设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不能由某一个部门来承担,而应当有民间的组织来实施。同时要广泛的征求公民意见,评判标准要透明,纠错程序要公开,公民改过自新后的修正程序要完备等。而现有的银行信用信息系统很明显违反了《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没有公共性基础,判断标准过于草率,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和财产权益。建议全国人大、国务院撤销其不当规章,依法立法把个人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实施任务交由消协、工会等行业组织实现。
第三篇:个人信用评估
个人信用是指一个人遵守约定的意愿和能力,此约定可以是个体之间的约定、个体与单位之间的约定,也可以是社会公有的约定。个人信用代表着社会或他人对一个人的信赖程度。个人信用体系是指根据个人的收入与资产、已发生的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发生不良信用时所受处罚与诉讼情况等,对个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并随时记录、存档,以便信用的供给方决定是否对其提供信用和提供多少信用的制度。
一、个人信用体系对市场经济起着基础性作用
第一,通过向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信用信息,为这些金融机构的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提供决策依据;
第二,通过向人力资源使用者提供应聘者的个人信用信息,使用人单位避免雇佣到有负面记录的雇员,防范职务犯罪和用人不当造成的各种损失;
第三,通过向保证保险机构提供个人信用信息,保证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第四,对假身份证、假毕业证、假婚介等假证件的进行真实性过滤,净化市场环境;
第五,进行失信者信息公开和交换,使失信者及失信行为依法公开,使其在社会生存空间受到限制,以免继续危害社会;
第六,促使公民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树立诚信和契约意识,提供合同履约率。
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建设的核心,建立健全高效的个人信用体系是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突破口。
二、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加快个人信用建设的重要指示和讲话
2001年11月2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重视信用文化建设。要增强企业和公民的法制观念与商业道德观念。加快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所有市场主体都必须诚实守信,一旦有不良行为的记录,就要付出代价,直至名誉扫地、寸步难行。
2002年2月5日至2月7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二次金融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要建立全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使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和个人充分享有守信的益处和便利,使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名誉扫地、付出代价。
2002年3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强调: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
2002年大会期间,民进中央、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农工组和几十位委员提出了近20件有关“建立个人和企业社会信用体系”问题的提案。提案建议:政府应在建设我国信用管理体系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并规范信用服务,逐步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登记制度,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网络建立全社会信用管理系统。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
三、全国个人信用制度与体系建设的基本历程
建国初期,我国个人的消费信用几乎没有,当时对个人贷款的准则只看是否有单位,基本上是凭借个人的单位信用和政府信用,谈不上个人信用。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信用卡这一金融工具开始在我国沿海城市兴起,使我国的个人信用评估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发展。
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是在“九五”末期国内市场出现疲软、内需不足的形势下提出并开始起步的,是随着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增加而产生的客观要求。而又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深入进行,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1998年,中国个人征信业开始萌芽。这年8月,应消费数据产业联盟中国成员华夏信用之邀,消费数据产业联盟总裁康纳利先生访问了中国,向中国政府官员、金融界和商界人士介绍了国际上个人征信业的发展状况。
1999年11月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正式实施龙卡个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这是全国范围内的第一部个人信用评估办法。该办法规定,银行将持卡人的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和家庭资产等信息资料汇集起来形成14个指标体系,针对客户个人还款能力和资信状况,设立7类个人信用等级,为AAA、AA、A、BBB、BB、B、C七个等级,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享受的透支额度不同。凡经评估等级达到C级以上的客户,都可以在办龙卡时不提供担保。
2000年9日起中国建设银行在全国逐步推出可循环使用的个人消费额度贷款。为配合个人消费额度贷款的推出,建设银行制定了个人信用评定办法,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掌握贷款额度。同时,为鼓励借款人使用贷款和按期归还贷款,建设银行还根据客户使用贷款的信用记录、对银行的贡献等指标,计算客户信用积分,定期调整借款人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对应信用等级,AAA级:最高60万元;AA级:最高10万元;A级:最高5万元;BBB级:最高1万元;BB级:最高5000元;B级:最高3000元;C级:信用额度为0。信用额度和保证额度有效期为2年。在建设银行天津分行申请“个人信用额度贷款”的首批客户的个人信用等级已评估完毕。其中,最高的信用等级为A,贷款额度为5万元。
2001年两会期间,农工民主党副主席陈灏珠提交了《建议尽快建立我国法人及个人信用管理法律制度》的议案。该提案起草人、上海市沪申律师事务所费新民律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自称是出于一种“积德于子孙”的考虑而提出这一议案的。他告诉记者,在以往的办案中,他接触了太多“骗子骗骗子”的事,被欠款的也故意不还人家的款,被骗的人反过来骗别人,形成社会信用的恶性循环。
2002年4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日前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春季)经济形势报告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的个人信用资源的利用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个人信用资源仍是一个被闲置的资源宝库。陈淮指出,个人信用资源的启动对扩大内需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002年 8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张新泽司长向记者透露,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国家经贸委、公安部、国家工商局等十多个部委参加的“全国企业与个人信用专题小组”,近期已经完成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报告《企业与个人信用体系》,该报告正在征求各方的意见,由央行领导审核,并将交给国务院审批。
2004年12月15日,央行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开始试运行,并在北京、重庆、深圳、西安、南宁、绵阳、湖州七市对各商业银行开通联网查询。
2005年3月,为了促进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防范和降低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障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中国人民银行草拟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
2005年7月央行力推的全国个人征信系统在北京、浙江、广东、重庆、陕西、广西、四川和湖南8个省份联网。这意味着今后在这8个省份的征信系统中留有不良记录的失信者名单,不仅会出现在本省份的银行系统内,还将为其他7个省份的金融机构资源共享。央行此次筹建的个人征信系统收集的全部是个人信息,这等于是扩大了不良信用的监控范围。在此前提下,一些跨地域的个人炒房行为将受到限制。不过,为尊重客户隐私权,个人征信系统中出现的“污点信息”,只向银行系统提供,而不会向社会公开。
2005年8月18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此办法于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人民银行将负责组织商业银行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负责设立征信服务中心,承担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办法》的实施是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它对保障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正常运行,促进我国征信业稳定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共7章45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明确个人信用数据库是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立的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其目的是防范和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二是规定了个人信用信息保密原则,规定商业银行、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保障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三是规定了个人信用数据库采集个人信用信息的范围和方式、数据库的使用用途、个人获取本人信用报告的途径和异议处理方式;四是规定了个人信用信息的客观性原则,即个人信用数据库采集的信息是个人信用交易的原始记录,商业银行和征信服务中心不增加任何主观判断等。
摘要:为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银行业积极转型,重新重视零售业务的战略意义。个人信用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在银行业务中占比增加,个人信用评估重要性凸显。本文试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的现状,制约我国现有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因素出发,探讨如何完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关键词:个人信用 个人信用评估 诚信 信用中介
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和银行业联系越来越紧密,个人通过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信用贷款与银行发生着直接的关系。银行业积极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将零售业务提高到战略高度,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启示,一个适合的信用评估体系能够有效减少银行风险。
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立建设的现状
1.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有比较好的政策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个人消费贷款信用中介制度”,“信用制度是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要条件”等建议。2000年4月,我国正式颁布实行了《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该制度的推行成为建立我国个人基本账户和个人信用资料库的基础。
2.初步建立了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个人联合征信开始起步
我国已有一些信用中介机构从事个人信用调查、评估业务。2000年7月1日,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专业性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并正式开通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
3.个人资信评估工作逐步开展,开始为银行贷款决策提供参考
各商业银行纷纷利用所掌握的个人资信资料开展个人信用评级,把个人信用能力引入到信贷管理中来。
二、制约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
1.个人信用资料不完全,缺乏个人资产评估的基础数据
能否在一个地区开展征信服务,最基本的条件是征信公司能否快速、真实、完整、连续、合法、公开地取得当地个人信用资料,并能够合法向需求者提供对这些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居民能够提供的信用文件主要有:一是身份证和户籍证明;二是所在单位的人事档案;三是个人存单凭证和实物资产证明。这些数字并不能证明个人收入的多少、来源及可靠性,也不能据此计算个人及家庭的总资产。
2.缺乏明确的个人信用记录
个人信用一般是通过连续记录建立起来的,个人信用记录直接记载着个人信用行为的结果,没有记录就无法判别信用的好坏。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居民个人的信用记录普遍缺乏。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等没有对居民个人信用行为的系统记载。
3.缺乏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的保障
从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环境来看,我国现行法律体系涉及个人信用方面的规定较少,没有一部专门法律、法规来调整个人信用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少数相关的法律,与个人信用衔接不够,针对性不强。另外,对于个人失信行为也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惩罚力度和惩罚方式。
三、完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
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市场力量的推动和“ 提高全民族的诚信道德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来为其发共同参与展与完善提供相应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1.健全个人信用的法律法规体系
(1)修改现有法律。修改民法通则,对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信用权及债权人权利享受保护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修改《商业银行法》,对银行个人信息数据开放和保密作出平衡规定,明确可以开放的条件、范围、方式及其它措施;修改行政法规或规章,明确个人信用制度的管理部门,强化职责与权限,消除各自为政、零散分割的不利局面。(2)制定新的法律。主要包括:信息公开法,对个人信用数据公开制定统一的法律,明确公开的范围、程序与对象,确保征信机构能合法、快捷地获得个人的相关数据;个人数据保护法,强化个人隐私权免受非法侵害;公平信用报告法,规范个人资料的收集、利用、传播及权利、义务与责任等等。(3)健全失信惩戒机制。
2.引入科学的个人信用评级指标
个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信用,能不能还贷是银行能够度量的问题,而是否有还贷意愿相对来说,更难以测度,不过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个人素质来反映这一变量。
同时还需要考察的指标有个人资产规模和质量,个人偿债能力、个人盈利能力、个人信誉状况。
3.创建必备的外部环境
①大力普及电子化支付手段,推行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提高全社会的信用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上的现金流通,就需要大力推行银行卡、电子钱包、个人支票、网上支付等先进的支付手段,完善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推广普及,最大限度地提高支付方式的现代化。②建立健全个人有形资产的评估体系。如房地产评估、长期投资评估,包括债券、股票、实物资产的长期投资,以及汽车、高档耐用消费品等,按照有关资产评估的原则、原理、办法进行科学评估。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在个人资产远远小于个人负债、无偿还可能的形势下实施个人破产制度,是对社会经济的有效调整,也是重建个人信用的重要方法和对个人信用制度的必要补充。④建立对违背个人信用制度者的制裁措施。首先进行金融制裁,银行不再继续贷款;其次结合社会信用制裁,降低个人信用等级;再次应采取舆论制裁,使其难以立足;最后对情节严重者动用法律制裁,维护社会信用。
第四篇:个人信用报告[定稿]
个人信用报告
以下为你介绍个人信用报告样本,希望对你有帮助哈,小编为你推荐。
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出具的记录您过去信用信息的文件,是个人的“*****”,它可以帮助您的交易伙伴了解您的信用状况,方便您达成经济金融交易。
目前个人信用报告有三个版本,分别为:
1、个人版:供消费者了解自己信用状况,主要展示了信息主体的信贷信息和公共信息等。包括个人版和个人明细版。
2、银行版:主要供商业银行查询,在信用交易信息中,该报告不展示除查询机构外的其他贷款银行或授信机构的名称,目的是保护商业秘密,维护公平竞争。
3、社会版:供消费者开立股指期货账户,此版本展示了您的信用汇总信息,主要包括个人的执业资格记录、行政奖励和处罚记录、法院诉讼和强制执行记录、欠税记录、社会保险记录、住房公积金记录以及信用交易记录。
展示的内容
(一)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居住信息、职业信息等。
(二)信用信息:包括个人信用卡、贷款以及为他人担保信息。
(三)异议信息
(四)本人信息。本人声明是客户对本人信用报告中信息所做的说明,征信中心不对本人声明的真实性负责。
(五)查询记录
******是***银行的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保存、加工、分析和展示。
信用报告中除个人声明、查询记录和异议标注外的信用信息采自各家银行或其他各类机构,征信中心承诺保持其客观、中立的地位。
第五篇:个人信用评估
第二节
个人信用评估
一、个人信用评价指标
(一)、个人指标
个人指标主要描述个人的特征,从这些借款人的基本信息中,银行可以间接地了解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
个人指标主要包括:
1、年龄。年龄与借款人的收入能力和可支配财富有关。20岁以下的借款人,受其工作经验、学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信用度最低,发生能力风险的可能性极大;20-30岁的借款人,随着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收入逐步上升,信用度随之提高;30-45岁的借款人,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处于人生的巅峰时期,收入水平最高、还款能力最强,发生能力风险的可能性最小;45-55岁的借款人,职业和收入相对稳定,随着年龄的增加,收入呈减少趋势,发生能力风险的可能性逐渐回升;55岁以上的借款人,大多数已离开工作岗位,收入水平下降,发生能力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2、性别。一般认为女性的违约风险较小于男性。在我国,女性的法定退休时间比男性早5年,从实际情况看,女性在30-40岁的年龄区间收入水平最高,在35岁左右达到峰值;男性在35-45岁的年龄区间收入水平最高,在40岁左右达到峰值。因此,银行在能力风险分析中要考虑到性别的因素,适当加以调整。
3、婚姻状况。用于考察个人生活的稳定性。一般认为结婚的人生活更稳定,工作更勤奋,且大部分情况下,一个家庭有双份收入。有无子女也会影响到婚姻的稳定性,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考虑:未婚、已婚无子女、已婚有子女、离异、其他。
4、受教育程度。按常规,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成正比,受教育程度越高谋生手段越多,可工作的领域越广,则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越强。包括:博士、硕士、大学、大专、高中专、初中及以下。
5、健康状况。良好的健康状况是稳定收入的保证,包括很好、良好、一般、差、很差。
6、单位类型。能体现收入稳定性和收入水平,便于评估借款人的还贷能力。我国目前的单位类型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上市公司、民营、私营、个体户和其他等。
7、行业情况。体现未来收入稳定性与收入水平。
8、职位或职称。体现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这与薪酬制度有关。
9、就业年数及在现单位工龄。反映就业稳定性及收入能力。工作年限越短,收入的积累状况越差,反之,积累的收入较多。在现单位工龄越长如10年以上,借款人的就业稳定性越高,未来流动的可能性很小,信用度越高。在本职位工作年限较短如1以下的申请人提供前单位工作相关情况。
10、住房情况。一般认为住房情况可以反映借款人的稳定性,自有住房对应于较低的违约风险,并且必要时,可以作为抵押资产。住房情况一般包括:自置无按揭、自置有按揭、共有住宅、与父母同住、租用、集体宿舍、其他。
(二)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能够直接反映贷款申请人的还款能力。
主要包括:
1、个人月收入。这是反映借款人还款能力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指标。显然,个人月收入越高“收入的来源越稳定,还贷能力越强,违约风险越小。可以结合授信银行当地的经济水平划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个阶层。
2、家庭月收入。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还款能力。大部分情况下,个人代表家庭借款”因此还款来源可能来自家庭收入,这样"家庭月收入越高,则违约的风险越小。
3、家庭人均月收入,由于可能存在家庭成员多而导致家庭总的高收入,这个指标可以消除这种情况对银行审查的误导。
4、金融资产。包括股票、债券、存款、外汇、金银等,具有增值潜力和较强的变现能力,是充当质押或还款的有效来源。借款人持有的金融资产越多,说明其经济实力越强,还款能力越强。
5、其他资产。如遗产、自有车辆、除现住房外的其他房产等。可以考察借款人除第一收入来源以外的收入或者可支配财产。另外可以考察借款人的可抵押资产。
6、主要指商业保险。反映借款人抵抗意外事件的能力。我国居民投资理财型保险的可以认为具有较好的还款能力和意愿。
(三)信用指标
信用指标直接从过去的各种表现和行为反映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主要包括:
1、是否有不良信用记录。主要考察借款人有无向银行贷款长期不还;有无信用卡透支久欠不还;有无民间借款久欠不还;有无拖欠电话费;有无拖欠电费;有无拖欠水费;有无拖欠税款;有无拖欠公款(成货款)久欠不还。还包括公安、交通等公共记录。
2、在本银行的存款账户#。一般认为,若申请人在本银行有存款账户,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借款违约风险。
3、与本银行业务关系。一般来说,与银行业务关系越密切则违约风险越小。在我国信用信息获得困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为了降低贷款风险,只能考虑向自己的优质客户放贷。
4、是否为本银行职员。一般认为本行员工违约的可能性很小。
5、是否存在其它贷款。其他贷款的存在一般会增加本次还款的难度。
6、贷款数额与还款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借款人的还款行为。
7、持有其他银行信用卡数量及透支频率。持有较多的信用卡可以认为客户有过度使用信用的可能!从而存在较高的信用风险。
其中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行业、职业、住房性质这7个指标是必需要提供的,由此得到的个人信用评分可以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对个人客户进行是否授予信用卡的基础分。随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信用卡使用数据的积累,以后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一些常用的其他指标,如信用卡的使用记录、逾期还款的具体情况、信用报告被查询的次数、最近的信用状况等等。
二、个人信用评价模型
(一)、分类树
(二)、神经网络
(三)、支持向量机
(四)、K-近邻判别
(五)、遗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