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时间:2019-05-14 05:5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篇: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规定

一、总则

(一)为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和消化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保证信贷资产安全,建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信贷管理体制,结合贷款业务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建立和完善适应公司贷款业务特点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贷款风险全程管理,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各类贷款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贷款质量。

(三)贷款风险管理原则。贷款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贷款风险管理一般原则与贷款业务实际相结合; 2.实行贷款按风险性质和历史成因分类管理; 3.坚持贷款风险管理权责相结合: 4.坚持把封闭管理措施纳入风险管理。

(四)本制度适用于办理的各项贷款,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贷款风险划分

贷款风险是指在贷款业务运营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致使贷款无法按期收回本息,公司可能遭受资金损失。按照风险的划分原则,结合贷款业务实际,贷款风险主要划分为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

三、贷款风险预测

(一)贷款风险预测。贷款风险预测是指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贷款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性质及风险程度进行识别和测定。贷款风险预测是贷前调査、审査的重要内容。风险预测结果是贷款是否发放、贷款期限确定、发放额度控制、贷款方式选择的基本依据。

(二)政策风险预测。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政策性资金来源的落实与承诺保证情况、贷款利息补贴和挂账贷款本金消化资金的到位情况为依据,对贷款的政策风险进行预测。

(三)经营风险预测。应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分别按照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风险性质及程度进行识别和预测。

(四)操作风险预测。主要依据贷款单位是否具有较强的风险决策能力;员工是否具备所承担职责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执行信贷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能力;风险管理是否覆盖贷款操作的各个环节: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手段等。

四、贷款风险预警

(一)贷款风险预警是指在贷款操作和监管过程中,根据事前设置的风险控制指标变化所发出的警示性信号,分析预报贷款风险发生和变化情况,提示贷款单位要及时采取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贷款风险预警包括微观预警和宏观预警。微观预警是根据各种风险预警信号,及时判断单个借款人或单笔贷款的风险程度和风险性质。宏观预警是在微观预警的基础上,通过对贷款风险分类监测,依据贷款组合风险分析,综合评价贷款质量状况,判断公司或地区或行业的贷款风险程度。

(二)政策风险预警。主要通过政策风险信号反映。政策风险信号一般包括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农业政策、其他特定行业政策、信贷政策、汇率和利率政策等的调整、变动。其中,国家和地方政府与公司贷款密切相关政策调整、政策性资金来源的落实和承诺保证变动、贷款利息补贴和挂账贷款本金消化资金的到位异动,应当作为当前政策风险预警的主要信号相监测的重点。通过对各种政策风险信号进行识别、分析,及时发现危及贷款本息按期偿还的风险苗头,提前对政策风险预警做出反映。

(三)经营风险预警。主要通过财务预警信号、市场预警信号、行为预警信号和其他预警信号反映。

1.财务预警信号。财务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各项财务指标如流动性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收回率、现金流量等指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变动。

2.市场预警信号。主要通过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信号进行综合反映。市场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所处行业或地区的宏观政策、特定行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发生改变,可能对行业经济周期和市场发展前景产生不利变化;市场供求关系、产品价格发生持续性或大幅度的波动; 贷款上限和贷款支持价格上限面临挑战:地区和行业信用环境以及整体经济环境恶化等。

3.行为预警信号。行为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存在违约记录,提供虚假资料套取贷款,违规开立存款账户,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借款人贷款展期次数增加,借款人法人代表的变动,法人代表及其财务、会计人员发生违规违纪行为,主要股东或关联企业发生较大调整,改制改组不规范,担保物品价值下降或担保撤销,借款人未经银行同意对外提供担保等。

4.其他预警信号。主要是可能发生各种影响借款人经营水平的重大灾害或突发事件等。

(四)操作风险预警。只要是通过公司内部操作风险信号反映操作风险信号一般包括贷款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信贷岗位责任不明确、信贷档案不规范、客户信息资料不全面以及信贷管理内控机制不完善等;对不符合贷款基本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不按规定办理贷款担保、不按规定用途或超权限发放贷款:贷款“三査”或审贷分离操作不规范、信贷监管制度不落实、信贷信息资料缺乏、借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文本遗失或失效、数据统计失真、风险预测失误以及其他违反贷款管理制度的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和工作失误等。

(五)建立和健全贷款风险预警泵统。要建立微观风险预警与宏观风险预警相一致的预警体系。要运用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客户信息系统、行业或行情信息分析系统、信贷监管系统等信息,对贷款运营各环节和各种状态下的风险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识别、反馈,对影响贷款安全的主要风险信号进行前瞻性判断,并制定处置方案,落实各环节的责任,提出防范和控制风险的预防性和补救性措施。

五、贷款风险控制

(一)贷款风险防范与控制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在贷款发放前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在贷款发放后、收回前应当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控制贷款风险的发生、扩大和恶化。

应对不同性质的贷款风险米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也可以对同一种类贷款风险同时采取多种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二)实行借款人贷款资格认定制度。应当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经营效益、资信情况定期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及贷款风险程度进行贷款资格认定。

(三)实行有效的贷款管理方法。贷款风险防范与控制按照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原则,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和贷款性质、种类,分别实行授信管理、逐笔核贷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四)选择有效的贷款方式。应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和贷款性质、种类,分别选择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方式。选择信用贷款方式的借款人,除另有规定外,原则要有相应的风险补偿金和一定比例的自有流动资金,并分别采取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和自有流动资金比例管理的方式。

(五)严格执行贷款操作规程。实行贷款审贷分离和贷款审批授权制度,按照贷款“三查” 程序规范操作,签订借款合同,确保要素完整,合法有效,规避操作风险。

(六)完善贷后监管制度。根据客户行业经营特点,制定贷后监管制度,对借款人借款用途实施有效监管,控制贷款风险。定期检査或抽查责任人的管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七)加强对贷款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稽核。信贷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要定期或不

定期对信贷员落实贷款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情况进行检査。稽核部门要及时组织对信贷员贷款操作规范情况的稽核,以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做到规范和及时操作。

(八)鼓励借款人投保。鼓励借款人对其经营的商品和其他符合保险规定条件的财产办理保险,转移贷款风险。

六、贷款风险化解

(一)贷款风险化解是指对已发生的贷款风险,应根据风险的种类、特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采取财政补偿、补偿金抵偿、抵(质)押物变现补偿、以资抵债、保险理赔、依法诉讼、呆账核销等措施,避免或减少贷款损失。

(二)对已经发生的政策风险,应及时向政府汇报,以政策为依据,按政策规定落实补贴政策和消化计划,消除贷款风险。

(三)对已经发生的经营风险,应采取补偿金抵偿、向保证人追索、处置抵(质)押资产、以资抵债。

(四)实行贷款调查、审査、审批分开管理。贷款调查、审査、审批应分别由不同的岗位或部门负责。建立贷款评审委员会,明确其职能和责任。贷款评审委员会只负责对信贷部门提交的贷款建议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贷款由董事长或董事长的授权人审批。

(五)明确落实各相关部门的贷款风险管理职责。信贷管理部门负责贷款风险管理有关制度及分类的组织实施、检査指导和贷款质量的监测分析、评价与考核;会计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及按贷款科目核算反映;稽核部门负责对贷款风险管理工作真实性、贷款损失责任认定和处理情况进行稽核检查;信息电脑部门负责贷款风险监测分类统计报表的生成与上报;法规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合法性的审核和风险保障措施的法律工作。

(六)实行贷款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凡因违规操作,工作及决策失误造成贷款损失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涉嫌构成犯罪的,交司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七、附则

(一)本办法由公司负责制定、解释和修订。

(二)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篇:最新小额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

为了使公司高效、有序地发展,规范公司风险管理各环节,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计划、控制、监督、决策的职能,保证公司经营管理正常进行,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风险管理中心岗位责任制和内部运行管理制度

第一章 风险中心工作标准

第一条 根据国资委2006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财政部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公司的规定,在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和组织公司风险管理人员办理各项事务,支持风险管理人员行使职权;建立健全公司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并监督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发挥公司风险管理机构的监督职能、审核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的作用。

第二条 依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围绕公司把风险降到最低开展公司的风险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三条 根据公司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组织制定公司风险管理人员责任制度,做到岗位责任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并坚持严格考核。

第四条 组织搞好公司的业务评价制度(事前)、决策制约制度(全过程)、项目监控管理制度(事中)、逾期及代偿项目管理制度(事后)、项目文档管理制度。

第五条 根据公司经营目标和整体经营规划,组织和安排各项风险管理工作,编制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工作安排及部门的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检查、督促、监督风险管理的执行情况,建立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系统。

第六条 认真贯彻执行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要求,在公司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风险管理人员对风险的确定、度量、评估和发展及应付风险的方法、流程、制度,把可以避免的风险减至最小,成本及损失最小化;

第七条 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流程和管理方法,形成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有机组合,对公司总体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机制;履行好公司防火墙职责

第八条 积极发挥风险管理部门的风险控制职能的整体管理,工作由目前的“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型,使公司的整体风险管理工作适应发展的需要。

第九条 负责公司日常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建设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全员、全过程、动态的风险管理手段对风险进行防范、控制和转嫁,同时对因风险而错失的机会进行利用。

第十条 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管理层汇报对风险的确定、度量、评估和发展及应付风险的方法、流程、制度等;

第十一条 按照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组织风险部人员定期立卷按期归档,确保各类资料档案的安全完整。

第十二条 协调处理公司风险管理部门与公司其他部门及外部相关方等部门的业务关系,严格审查各类贷款项目,维护公司的利益。

第十三条 监督调动工作或因故离职的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及时办好工作交接手续,保

证风险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资料的完整性。

第十四条 风险管理中心设总监、风险审查岗、内务综合岗等岗位。可一人一岗或一岗多人。

第十五条 完成公司管理层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章 风险管理中心总监岗位职

第一条 贯彻落实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各项政策、规章,在总经理领导下,负责相关制度、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具体实施;

第二条 负责对本部门各项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安排,根据公司的工作要求及业务发展实际,于每年初起草风险管理工作安排意见及本部门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提出具体措施。敦促本部门月份内各项工作的实施,监督各岗工作的落实情况。并按时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第三条 负责组织对贷款单位信用等级评估的复审工作;第四条 负责组织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审查工作;第五条 负责组织对风险贷款进行责任认定和呆账贷款核销的审查工作;第六条 负责组织对已发放贷款的定期检查或专项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提交领导;第七条 负责组织召开评审会会议;第八条 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开展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业务工作的需要。

第九条 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 保守公司商业秘密。

第三章 风险审查岗位职责

第一条 负责审查业务部移送的各类贷款的调查意见与相关资料,并依据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和公司有关规定提出具体审查意见,并提交部门领导;第二条 对审查的贷款建立审查台账,跟踪贷款到期收回情况,每月至少对上月公司已发放贷款情况进行一次重点检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部门领导反馈;第三条 依据公司的相关管理规定,负责对业务部提交的贷款单位复审工作,对复审后发现评估不实的提出具体意见,退回业务部重新评估;第四条 根据公司的相关规定,负责对全公司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审查工作。按月监测全公司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数据变动情况,并对信贷资产风险分布及变动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提交部门领导。每季至少对全公司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建议,形成书面报告,提交业务部门组织落实;第五条 负责对风险贷款进行责任认定和呆账贷款核销的审查工作。根据责任认定有关规定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风险贷款的责任认定工作。对拟核销呆账贷款按照“呆账贷款核销规定”进行全面审查,并建立“呆账贷款核销审查登记簿”;

第六条 负责对全公司风险管理系统队伍的建设和业务培训工作;

第七条 完成部门经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章 内务综合岗位职责

第一条 负责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统计、监测和分析,并按要求向主管领导及上级主管机关报送相关数据和文字材料;第二条 负责对本部门各类报表的统计上报工作,确保数据准确、报送及时;第三条 负责本部门各类文件的收发、登记、整理及归档工作,确保文件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第四条 负责做好本部门日常综合性事务;

第五条 协助风险审查岗做好风险审查工作;第六条 完成部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五章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包括:

一、业务评价制度(事前)

(一)实物性资产(含所有动产和不动产)抵、质押。抵、质押物时点价值/贷款金额*40  土地、房产抵押和贵金属质押,项目经理以谨慎原则判断实际市场现价后以五折计值;

 特殊抵质押品,项目经理可根据实际情况计值,但应说明理由。

 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手续,但实际操作中无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的抵押物,不计值。

(二)存单、国债、以九折计值/贷款金额*40 高于40分按40分计。(三)连带保证

 由单身或夫妻双方共同提供的完整的个人(家庭)连带保证,每个家庭的连带保证为2分;已婚双方只有一方提供的连带保证为1分

 非股东提供的家庭连带保证每增加一人可加1分;

 多个家庭或多个个人提供连带保证,分值可累加。累加后,分值最高不超过20分。1.非关联企业提供第三方信用担保

单家非关联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分值不超过20分。多家非关联企业提供的信用担保分值可以累加,但分值最高不超过20分。特别优秀企业提供的信用担保,或者多家非关联企业提供信用担保项目,项目经理可在附加分中考虑加分。

2.关联企业提供信用担保

其效力最高(项目经理根据实际情况)可视同非关联企业的三分之一。同时有若干家关联企业提供第三方信用担保,各企业分值不可以累加,但可以取最高分,其余按家数每增加一家担保企业加2分方式进行累加。累加后关联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汇总分值最高不超过10分。特别优秀的关联企业提供信用担保,项目经理说明理由后在评价中加分。

3.其他措施

凡不属于以上方式的任何其他担保措施,如仓单、商标权、受益权、经营权、专利权质押等,由于个体差异化程度较高,需具体项目具体分析,由项目经理定分,并说明给分理由。

4.担保组合的应用

a)不可缺少的个人连带保证

b)

实物抵押锁定风险,为主要风险化解方式 c)

非关联第三方信用保证为重要风险转嫁渠道 d)关联方信用保证可防止恶意避债 e)

存货监管为有效补充 f)引进保险机制,分散风险

风险评估分级及应用:    A级:最后测分值为90分(含附加分)以上,且主分值不低于80分。建议贷B级:最后测分值为80-90分(含附加分),建议贷款利率不低于4%; C级:测分值低于80分,一般不予贷款; 款利率不低于2%;

二、决策制约制度(全过程)

是公司最基本的业务审批制度,其他审批制度在此基础上按业务性质风险程度进行调整。按该制度规定,项目经理评审项目实行AB角责任制,项目经理A角撰写评审报告,出具评审结论,B角提出独立意见,然后将企业资料和评审报告转风险管理中心进行复审复核,公司的各类贷款业务合同的发放统一由风险管理中心控制。包括借款合同、抵押合同、担保合同等类合同并由风险管理中心统一进行编号、分类管理。风险部项目负责人针对评审不提供的资料就评审部审查工作的合规性、企业资料的合法性、贷款项目合理性可行性提出意见。

此制度是事事制衡、层层把关,降低道德风险。下户评审需要AB角两人同往,B角出具独立意见,项目部门负责人出具意见。风险管理部对项目的合规性、合法性、可行性从不同视角提出意见;项目评审会集体审议决策。

三、贷款项目监控管理制度(事中)

贷款项目按贷款有无风险解除责任的可能性,将项目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正常、关注均归类为正常贷款项目,次级、可疑和损失合并成为不良贷款项目。并根据贷款项目风险程度和风险点的不同实施差异化管理。

(一)正常类贷款项目。本类项目是指:贷款主体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正常类贷款项目的主要特征是(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2.3.4.贷款主体贷款本息未逾期;贷款主体生产、经营稳定;

贷款主体用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还款,且现金流量稳定; 贷款主体贷款、贷款资料齐全;

(二)关注类贷款项目。尽管贷款主体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但是已经出现一些对还款不利的现象。关注类贷款项目的主要特征是(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

1.贷款主体出现流动资金不足的早期征兆,应收账款异常增加、净现金流量明显降低等;

2.贷款主体经营状况开始出现不利趋势,但暂时尚未影响还款,但此趋势延续下去将对借款人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经营状况不佳的原因可能是自身经营不善、行业或宏观经济不景气、产品市场发生变化等,其主要标志是产品销售收入减少、营业收入降低等;

3.贷款出现问题,如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问题或抵(质)押物明显降低、抵(质)押物控制权出现问题等;

4.贷款主体信用状况出现可疑征兆,如贷后检查时未能及时取得适当的资料和文件、贷款主体不合作或难以联络等;

5.其他可能影响贷款主体财务状况的重大事件,如贷款主体主要负责人健康状况出现问题、贷款主体或其主要负责人涉及法律诉讼;贷款主体的股东方或管理层发生变更;行业出现重大政策变化;销售市场剧烈变动;密切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所处行业出现重大变化,可能导致企业成本大幅增加;

6.贷款主体难以按时还款,有可能出现代偿,但该项目贷款保障能力强,执行措施无障碍,不会造成损失;

7.我公司提醒需要关注的项目;

8.归类到警惕类的项目必须进行监管,监管频率为每月一次,直到分类级别上升至关注类或解除贷款责任。(间隔时间太长)

(三)次级类贷款项目。本类项目是指:贷款主体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将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我公司可能发生损失,即使执行保证人,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次级类贷款项目的主要特征是(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

1.出现欠息现象; 2.贷款本金出现逾期;

3.贷款主体的经营出现明显问题,营业收入、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出现恶化趋势,贷款主体已不能正常归还贷款本息,还款需要强制执行;

4.贷款的价值可能不足以保证贷款本息的足额偿付; 5.贷款主体向其他债权人还款方面出现困难; 6.反担保后臵项目没有按时办理反担保手续; 7.贷款主体还款意愿较差,有明显的逃废债务企图; 8.贷款主体过度借贷,负债比例较高,可能影响正常还款; 9.贷款主体将贷款挪作他用,可能影响正常还款; 10.贷款主体出现其他影响还款的非财务性重大事件。分类中出现次级及以下项目,资产保全部门工作人员提取介入,与经办项目经理共同研究催款和追偿方案,事态进展情况随时向公司领导报告,并在每周评审会上定期通报。

(四)可疑类贷款项目。贷款主体无法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我公司将要或已经发生代偿,即使执行担保人代偿,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可疑类贷款项目的主要特征是(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

1、贷款逾期,或我公司已经发生代偿;

2、担保价值严重不足;

3、已知贷款主体失踪、死亡或实际破产;

4、贷款主体已停业或即将停业或准备清盘;5已知贷款主体恶意逃废债务且追索困难;

6、贷款主体的还款责任出现法律纠纷且进入诉讼程序。

(五)损失类贷款项目。已经代偿的项目,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我公司代偿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追偿权;

1、贷款主合同已超过诉讼时效,贷款主体对任何主张债权的文件不予确认,通过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必要的法律程序均无法收回的贷款;

2、贷款主体和保证人依法宣告破产、解散、被撤销(关闭),并终止法人资格,我公司对贷款主体和保证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项目监控管理中风险预警功能:

在实际工作中,风险预警功能的前期工作是由风险管理部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的。项目经理于每月10日前在公司系统中将贷款项目监管情况交给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相关负责人汇总整理后于每月15日向公司领导、相关部门发布次月和次三月到期项目还款预报,预报信息来自每个项目经理报告的结论,项目经理要提前一个月对到期项目的履约还款情况通过现场监管工作作出三种方式判断,即项目到期能够履约还款、不能确定能否履约还款、不能按期履约还款。如果出现后两种情况,项目经理必须提供书面监管报告,说明企业不能确定或确定不能还款的原因以及对策。公司领导获悉后迅速作出决策,指示相关部门或亲自参与解决项目问题。这种提前预报信息制度为妥善解决问题项目提供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可能性,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项目监控管理中风险信息统计功能:

风险信息统计功能主要为风险管理部相关负责人每周根据承贷款证责任项目情况实时发布在报项目结构信息。包括八大类内容:

1.金额结构:

10万元及以下项目:总个数、总金额、个数占比、金额占比 10到50万元项目: 总个数、总金额、个数占比、金额占比 50到100万元项目:总个数、总金额、个数占比、金额占比 2.产品结构:

 房贷:总个数、总金额、个数占比、金额占比

 个人经营性贷款:总个数、总金额、个数占比、金额占比  企业经营性贷款:总个数、总金额、个数占比、金额占比 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总个数、总金额、个数占比、金额占比  工程设备贷款:总个数、总金额、个数占比、金额占比

3.到期日结构:从目前已知最后一笔到期日期间每个月到期项目的金额、个数。4.期限结构:

一年以内 一年到两年 两年以上

四、逾期及代偿项目管理制度(事后)

为强化工作人员风险意识。在业务工作中,发生单笔逾期付款处罚如下:(1)逾期3天以内不做罚款处理,为欠款催收日。

(2)逾期大于3天,小于7天,业务经办人扣除50元,业务主管扣30元,业务经理扣10元。

(3)逾期大于7天,小于15天,业务经办人扣100元,业务主管扣60元,业务经理扣30元。

(4)逾期大于15天, 小于30天,扣除业务经办人30%的提成奖金及25%的风险基金,扣除风险控制部经办人5%的风险基金,业务主管及业务经理分别按照业务经办人扣除总额的20%及10%扣除。

(5)逾期大于30天,小于60天,扣除业务经办人60%提成奖金及50%风险基金,扣除风险控制部经办人10%的风险基金,业务主管及业务经理分别按照业务经办人扣除总额的20%及10%扣除。

(6)逾期60天以上扣除业务经办人全部提成奖金及风险基金,扣除风险控制部经办人15%的风险基金,业务主管及业务经理分别按照业务经办人扣除总额的20%及10%扣除。

为了严格管理,我公司将逾期60天以上未收回款项视为损失,因业务经办人员、审批人员工作失职导致担保类业务发生代偿或直贷业务本息无法收回的,处罚如下:

(1)损失小于10%,扣除业务经办人1个月工资,业务主管30%风险基金及业务经理20%风险基金,风险控制部经办人扣除20%风险基金,主管副总扣除20%风险基金,总经理扣除10%风险基金,行政职能部门扣除5%风险基金。

(2)大于 10%,小于20%,扣除业务经办人2个月工资, 业务主管50%风险基金及业务经理30%风险基金,风险控制部经办人扣除30%风险基金,主管副总扣除30%风险基金,总经理扣除20%风险基金,行政职能部门扣除10%风险基金。

(3)损失超过20%,≤30%,扣除业务经办人3个月工资, 业务主管80%风险基金及业务经理50%风险基金,风险控制部经办人扣除50%风险基金,主管副总扣除50%风险基金,总经理扣除50%风险基金,行政职能部门扣除25%风险基金。

(4)损失超过30%,≤50%,扣除业务经办人5个月工资及全部风险基金, 取消其他经办业务全部提成奖励, 扣除业务主管2个月工资及全部风险基金,扣除业务经理1个月工资及全部风险基金,风险控制部经办人、主管副总、总经理扣除100%风险基金,行政职能部门扣除50%风险基金。

损失超过50%,扣除业务经办人6个月工资及全部风险基金,取消其他经办业务全部提成奖励, 业务主管扣除4个月工资及全部风险基金,业务经理扣除3个月工资及全部风险基金,风险控制部经办人、主管副总、总经理扣除100%风险基金及2个月工资,行政

职能部门扣除100%风险基金。

五、风险准备金制度

1.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贷款额收入的50%提取,当年补差 2.赔偿准备金:按年末贷款余额的0.1---1%提取,每年累加。3.风险准备基金:按税后利润的5%---10%提取。

六、项目文档管理制度

(一)、立卷归档制度

1.档案的收集:收集工作是建立在归档制度上的。各业务部门将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经过挑选,立卷,定期移交风险管理中心档案室集中保存。

2.归档范围:凡是本单位具有考查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包括与客户的往来函件(含传真、电子邮件等)、商务报告、贸易单据,以及工作日记、照片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

3.归档时间:办理完毕的文件,按工作阶段性进行归档: 3.1.按年形成的文件,第二年上半年归档。3.2.凡是有法律效用的文件材料,一生效就归档。3.3.凡是有机密性的文件,随时形成,随时归档。4.归档要求

4.1.材料完整齐全。

4.2.系统、条理、保持有机联系。凡是归档文件材料,均要按其不同特征组卷,尽量保持它的内在联系,区分它们不同的保存价值。文件分类准确、立卷合理。

4.3.立卷时,要求将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等统一立卷,不得分散。

4.4.在进行卷内文件排列时,要合理安排文件的先后秩序,按时间先后排列。对于同一事情的同一文件,应统一规定进行,比如:正件与附件,应正件在前,附件在后等。

4.5.由档案室对业务部门加以指导,协助业务部门共同做好旧档的组织工作。办理移交手续,双方在移交清册签字。

5.部门归档要求

5.1.编制立卷项目,将办理完毕的文件按有关条款归入卷内,便于次年立卷。5.2.文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最近的在最上面。5.3.一个客户一个立卷,一个档案盒。

5.4.贸易档案与往来函件分开放,贸易档案分笔次按各自的发票流水号放在文件袋里。6.档案室在收到业务部门的归档和各类文件后进行分流排列编日,作进一步的整理和局部调整等。

7.记录档案文件材料须用碳素笔写。在无特殊情况下,须用A4纸。

(二)档案管理工作

1.档案保管:公司设立专用文件库保存档案。

2.档案的鉴定:从档案的内容、来源、时间、可靠程序、名称鉴别、档案价值,确定各类档案的保管期限,编制成表。

3.档案的销毁编制销毁清册;办理销毁手续,经总经理批准,方能销毁;销毁要有二人以上监销,并在清册上签字。

(三)档案利用工作

1.凡需调阅档案,均须填写档案借阅单,依据借阅权限和档案密级,经各级领导签批后方能借阅。借阅档案应在“档案借阅登记簿”上登记,注明借阅档案的名称、密级、借阅方式、数量、期限。

2.档案利用方式有:提供档案原件;提供档案复印件;提供文献索引资料。

3.档案管理部门要主动向部门员工提供公司档案编研信息服务,主要方面为政策信息、管理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信息等。

4.依据国家统计和有关法律法规,做好企业档案统计工作。

第三篇: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胶州海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贷款风险

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和消化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保证信贷资产安全,建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信贷管理体制,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下同)关于贷款风险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下同)贷款业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公司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适应本公司贷款业务特点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贷款风险全程管理,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各类贷款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贷款质量。

第三条 贷款风险管理原则。本公司贷款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贷款风险管理一般原则与本公司贷款业务实际相结合;

(二)实行贷款按风险性质分类管理;

(三)坚持贷款风险管理权责相结合。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办理的各项人民币贷款。

第二章 贷款风险划分

第五条 贷款风险。贷款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运营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致使贷款无法按期收回本息,金融机构可能遭受资金损失。按照银行业对银行风险的划分原则,结合本公司贷款业务实际,本公司的贷款风险主要划分为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

第六条 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本公司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实施宏观调控、保护“三农”利益、稳定市场等政策和特定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执行政策出现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七条 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本公司根据借款人自身经营需要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经营管理、市场变化、灾害和道德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不能或不愿意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出现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八条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本公司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失效以及信息技术系统失效等可能造成的贷款风险。主要包括本公司内控制度和治理机制缺陷及内部员工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信贷决策失误和道德因素等造成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损失的风险。

第三章 贷款风险预测

第九条 贷款风险预测。贷款风险预测是指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贷款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性质及风险程度

进行识别和测定。贷款风险预测是贷前调查、审查的重要内容。风险预测结果是贷款是否发放、贷款期限确定、发放额度控制、贷款方式选择的基本依据。

第十条 政策风险预测。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政策性资金来源的落实与承诺保证情况、贷款风险补偿金情况为依据,对贷款的政策风险进行预测。

第十一条 经营风险预测。应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分别按照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风险性质及程度进行识别和预测。

(一)定性分析预测。主要是通过对借款人内部各有关因素以及与借款人贷款偿还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和现象的不确定性分析,预测贷款风险。定性分析预测主要包括对借款人法人代表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能力、信誉程度和发展前景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特定行业或地区的经济政策、经济环境、试产供求变化、价格震荡等情况;各种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或诉讼、疫情等突发事件影响的分析。

(二)定量分析预测。主要是依据借款人的财务指标和经营指标,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

第十二条 操作风险预测。主要依据本公司是否具有较强的风险决策能力;员工是否具备所承担职责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执行信贷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能力;风险管理是否覆盖贷款操作的各个环节;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手段等。

第四章 贷款风险预警

第十三条 贷款风险预警是指在贷款操作和监管过程中,根据事前设臵的风险控制指标变化多发出的警示性信号,分析预报贷款风险发生和变化情况,提示本公司要及时采取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贷款风险预警包括微观预警和宏观预警。微观预警是根据各种风险预警信号,及时判断单个借款人或单笔贷款的风险程度和风险性质。宏观预警是在微观预警的基础上,通过对贷款风险分类监测,依据贷款组合风险分析,综合评价贷款质量状况,判断全行或地区或行业的贷款风险程度。

第十四条 政策风险预警。主要通过政策风险信号反映。政策风险信号一般包括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农业政策、其他特定行业政策、信贷政策、汇率和利率政策等的调整、变动。其中,国家和地方政府与本公司贷款密切相关政策调整、政策性资金来源的落实和承诺保证变动、贷款风险补偿金的到位异动,应当作为当前政策风险预警的主要信号和监测的重点。通过对各种政策风险信号进行识别、分析,及时发现危及贷款本息按期偿还的风险苗头,提前对政策风险预警作出反映。

第十五条 经营风险预警。主要通过财务预警信号、市场预警信号、行为预警信号和其他预警信号反映。

(一)财务预警信号。财务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各项

财务指标如流动性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收回率、现金流量等指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变动。

(二)市场预警信号。主要通过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信号进行综合反映。市场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所处行业或地区的宏观政策、特定行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发生改变,可能对行业经济周期和市场发展前景产生不利变化;市场供求关系、产品价格发生持续性或大幅度的波动;地区和行业信用环境以及整体经济环境恶化等。

(三)行为预警信号。行为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存在违约记录,提供虚假资料套取贷款,在其他金融机构违规开立存款账户,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借款人贷款展期次数增加,借款人法人代表的变动,法人代表及其财务、会计人员发生违规违纪行为,主要股东或关联企业发生较大调整,改制改组不规范,担保物品价值下降或担保撤销,借款人未经银行同意对外提供担保等。

(四)其他预警信号。主要是可能发生各种影响借款人经营水平的重大灾害或突发事件等。

第十六条 操作风险预警。主要通过本公司内部操作风险信号反映。操作风险信号一般包括贷款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信贷岗位责任不明确、信贷档案不规范、客户信息资料不全面以及信贷管理内控机制不完善等;对不符合贷款基本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不按规定办理贷款担保、不按规定用途或超权限发放贷款;贷款“三查”或审贷分离操作不规范、信贷监管

制度不落实、信贷信息资料缺乏、借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文本遗失或失效、数据统计失真、风险预测失误以及其他违反贷款管理制度的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和工作失误等。

第十七条 建立和健全贷款风险预警系统。要建立微观风险预警与宏观风险预警相一致的预警体系。本公司要运用小额贷款信贷管理系统和今后陆续开通的人行个人征信系统、企业征信系统及本公司开户银行通过结算渠道为我公司开通的对借款企业的资金监测等各种渠道,对贷款运营各环节和各种状态下的风险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识别、反馈,对影响贷款安全的主要风险信号进行前瞻性判断,并制订处臵方案,落实各环节的责任,提出防范和控制风险的预防性和补救性措施。

第五章 贷款风险控制

第十八条 贷款风险防范与控制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在贷款发放前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在贷款发放后、收回前应当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控制贷款风险的发生、扩大和恶化。应对不同性质的贷款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也可以对同一种类贷款风险同时采取多种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第十九条 实行借款人贷款资格认定制度。应当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经营效益、资信情况定期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及贷款风险程度进行贷款资格认定。

第二十条 实行有效的贷款管理方法。贷款风险防范与控制按照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原则,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和

贷款性质、种类,分别实行授信管理、逐笔核贷管理的方法。

(一)授信管理。通过一定方式核定借款人一定时期内的授信额度,集中统一控制借款人信用风险。根据借款人的不同信用状况,结合本公司贷款业务的性质和贷款的特殊要求,确定借款人一定时期内的授信总额度。

(二)逐笔核贷管理。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和贷款的风险性质及程度,对不符合授信管理条件的,实行逐笔审贷的贷款管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 选择有效的贷款方式。应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和贷款性质、种类,分别选择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和信用贷款方式。

第二十二条 严格执行小额贷款操作规程。实行贷款审贷分离和贷款集中审批制度,按照贷款“三查”程序规范操作,签订借款合同,确保要素完整,合法有效,规避操作风险。

第二十三条 加强对小额贷款管理制度办法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稽核。综合管理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客户经理落实小额贷款管理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情况进行稽核和检查,以促进各项管理制度办法的落实,做到规范和及时操作。

第二十四条 鼓励借款人投保。鼓励借款人对符合保险规定条件的财产办理保险,转移贷款风险。

第二十五条 防范和控制借款人改革改制风险。对借款人实行合并、分立、股份制改造、破产等涉及本公司债权的改制行为,要全程参与,落实贷款债权,防止借款人逃废悬空债务。

对需要办理债务转移手续的,要规范签订债务转移协议,确保债务落实手续合法有效。

第六章 贷款风险化解

第二十六条 贷款风险化解是指对已发生的贷款风险,应根据风险的种类、特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采取“三农”贷款风险补偿金抵偿、抵(质)押物变现补偿、以资抵债、保险理赔、依法诉讼、呆账核销等措施,避免或减少贷款损失。

第二十七条 对已经发生的政策风险,应及时与政府沟通,争取按规定落实“三农”贷款风险补偿金补贴政策。

第二十八条 对已经发生的经营风险,应采取向保证人追索、处臵抵(质)押资产、以资抵债、保险理赔、诉讼和呆账核销等措施,化解、补偿贷款风险。

(一)向保证人追索。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采取贷款保证担保方式的,应依法向保证人追索,督促其以货币方式或资产抵债方式偿还借款人所欠贷款本息。

(二)处臵抵质(押)资产。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采取贷款抵(质)押担保方式的,应依法对抵(质)押物品进行处臵,处臵价款优先用于偿还所欠贷款本息。

(三)办理以资抵债。借款人确无货币资金或货币资金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应对借款人事先抵押或质押财产办理以资抵债,通过处臵抵债资产收回贷款本息。

(四)办理保险理赔。借款人因遭受灾害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借款人已经办理财产保险的,应督促其及时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理赔款应优先用于归还所欠贷款本息。

(五)依法诉讼。对不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或故意逃废本公司债务的借款人,应通过诉讼手段依法清收。

(六)办理呆账核销。对已形成的贷款风险,采取一切化解补偿措施后仍无法收回的,按照呆账认定与核销程序核销。

第二十九条 操作风险的化解。对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操作造成贷款决策失误,借款合同要素不全或合同无效,信贷监管制度不落实,信贷信息资料缺乏,数据统计失真,以及其他违反贷款管理制度的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和工作失误等所产生的贷款风险,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纠正或补救,规范管理和操作,将贷款风险减轻到最低限度直至消除。

第七章 贷款风险监测与考核

第三十条 贷款风险监测。从强化贷款风险宏观预警出发,对贷款的质量状况和变动情况进行全面、持续、客观、动态地评价和反映,以便及时掌握贷款质量状态和贷款风险程度,迅速采取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第三十一条 贷款风险监测的依据。贷款风险监测主要依据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结果,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依次反映贷款的风险程度。前两类为正常贷款,后三类为不良贷款。通过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判断借款人及

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分类的具体依据是贷款实际使用情况和物资保证程度,同时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记录(包括贷款逾期天数)和还款意愿,以及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等因素。

第三十二条 贷款风险监测方法。贷款质量分类,由合规管理部和会计部门按有关规定适时认定,并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监测要求进行统计。

第三十三条 贷款风险监测内容。围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设臵若干贷款质量评价指标,监测贷款质量静态分布和动态变化情况等,来评价贷款质量稳定性和不良贷款风险程度。

第三十四条 贷款风险监测分析。通过建立定期监测分析制度,真实、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状况。根据贷款风险的高危品种、高危行业的分布情况,强化贷款风险的预警功能。根据贷款风险监测结果,及时调整信贷管理和政策,采取各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第三十五条 贷款风险管理评价考核。实行贷款风险管理量化考核制度,通过对贷款质量动态监测,重点对不良贷款增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将其作为衡量本公司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

第三十六条 贷款风险披露。贷款质量分类状况按规定统一对外披露,对银监会、人民银行有特殊要求的,按规定另行上报。

第八章 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制

第三十七条 实行贷款风险管理总经理负责制。本公司要建立贷款风险管理机构,实行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制,总经理负总责。

第三十八条 实行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分开管理。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应分别由不同的岗位或部门负责。建立贷款审查委员会,明确其职能和责任。贷款审查委员会只负责对业务营销部们提交的贷款建议进行评审并提出审议意见,贷款由总经理或总经理的授权人审批。

第三十九条 明确落实各相关部门的贷款风险管理职责。综合管理部负责对贷款风险管理有关制度办法的合法性审核和风险保障措施的法律工作,并组织实施、检查指导贷款质量的监测分析、评价与考核;财务管理部内设会计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和按贷款科目核算反映,及负责贷款风险监测分类统计报表的生成与上报;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对贷款风险管理工作真实性、贷款损失责任认定和处理情况进行稽核检查。

第四十条 实行贷款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凡因违规操作,工作及决策失误造成贷款损失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交司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200 年 月 日

第四篇:贷款风险管理探讨

贷款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它是以两权分离, 按期偿还为本质特征的特殊价值运动, 贷款风险是指清偿资金安全系数的不确定性, 表现为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无力清偿银行贷款本息, 使银行贷款无法收回, 形成呆帐损失。所谓贷款风险管理, 是指银行运用系统和规范的方法对信贷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贷款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和处理, 防范和降低风险损失的发生, 以及对信贷活动的影响程度, 以获取最大的贷款收益的信贷调控行为。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 国有银行商业化, 并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是一种必然趋势。银行成为自主经营, 自担风险的企业实体, 首要的任务必须按风险原则管理资产, 加强对贷款风险的管理显得日益重要。本文探讨的是如何管理和防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问题, 主要是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薄弱的现象进行研究。关键词:贷款; 风险; 管理

目录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1-2)

二、国有商业银行货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3-5)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本质要求„„„„„„„„„(4)

(二)是提高当前卧有商业银行货款质量的必然途径„„„„„„(4)

(三)银行资产投向单一, 加大了贷款的风险性„„„„„„„„(4-5)

三、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5-7)四、提高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货款质量的必然途径„„„„„„„„(7-10)

(一)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货款规模状况„„„„„„„„„„„„(7)

(二)国有商业银行货款风险状况„„„„„„„„„„„„„„„(7-10)五、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10-11)

六、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11)

七、结论„„„„„„„„„„„„„„„„„„„„„„„„„(12-13)参考文献„„„„„„„„„„„„„„„„„„„„„„„„„„(13-14)一 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2002年初, 中国人民银行披露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一些情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 截至2001 年底, 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按四级分类为25.37%, 如果按照五级分类, 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接近30%, 其中需要核销的不良贷款比率大约为8%, 十家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平均不良贷款比率为12.94%, 108 家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为25.15%。2002年4月, 中国工商银行按国际通行的五级分类标准良贷款率为29.8%。按我国的四级分类标准, 不良贷款比率为25.7%,商业银行经营中产生不良贷款是必然的,但不良贷款应该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之内, 不良贷款的国际警戒线一般为10%左右, 我国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不得超过15%。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偏高, 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在剥离了14000 亿元的不良贷款之后, 不良贷款率仍高达20%左右,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如此之高, 贷款风险管理状况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在于以下几点:首先, 行政干预过多, 贷款难以优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国有性质以及产权关系的不明晰, 政企不分的现象仍然存在,国家为了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往往给银行下达行政性指令, 这使得银行失去了贷款的自主管理权, 在国有企业效益不佳和信用低下的情况下, 大量的不良贷款也就相应地产生了。其次, 银企关系扭曲,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差, 贷款难以收回。我国银企关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信用关系, 不是经济学上正常健康的信用关系。工商企业普遍存在自我发展的意识, 依赖性很大, 自我积累的能力低, 而长期以来的银行供应资金财政化, 使企业对银行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型。企业在获得贷款后往往缺乏归还银行贷款的意识, 相反还千方百计地逃避清偿债务的责任, 这种扭曲的信贷关系,使银行信贷资金难以回流, 形成恶性循环。最后, 银行内部管理存在缺陷, 贷款风险难以防范。银行管理体制滞后, 一是各级行的权责利不明确, 重贷轻管,重贷轻收, 二是责任不清, 奖罚不明。审贷分离, 分段负责, 集体决策的制度已经实行多年, 但由于风险责任不清,制度的执行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三是信贷人员素质较低,由于银行的业务发展快, 信贷人员不足和业务能力差的问题十分突出, 新手不熟悉业务, 老信贷员也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贷管理工作, 不懂得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 使银行的贷款风险增加

二 国有商业银行货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本质要求

1995年7月1日, 我国(商业银行法)正式颁布实施, 意味着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进人实质阶段。(商业银行法》第四条规定: “ 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从此, 我国的四大专业银行也向其他商业银行一样走向市场, 参与市场竞争, 遵循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要在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有商业银行也必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但银行的大部分利润都来自于资产与负债的利差, 在银行资产负债率高达80%—96%之间的基础上,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自始自终要追求低风险, 保证贷款资产的低风险。它是贷款业务得以经营的基础, 没有贷款的安全性, 银行的收益利润将无从谈起乞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见, 在银行业的竞争中, 实施资产风险管理,努力提高包括贷款资产在内的资产整体质量, 以增强银行的相对实力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提高当前卧有商业银行货款质量的必然途径

据对山东省邹平县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调查, 仅19 95 年一年因企业破产使银行遭受的损失便达1450万元, 企业破产清偿率仅0.35% 左右, 最高也不超过1%。很显然, 现在的企业破产实质上是在破银行的产。

(三)银行资产投向单一, 加大了贷款的风险性

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健全的金融市场, 造成银行难于在资产结构中实行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优化组合, 资产投向单一。在我国, 贷款占银行总资产的50 % 以上, 是银行运用资金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 这导致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抗风险能力较弱。

综上所述, 无论是从商业银行自身生存、发展的本质所必须保持贷款安全性的要求来说,还是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现状来说, 实施贷款风险管理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国有商业银行向国际银行业接轨的突破口。

三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有商业银行受各种因素干扰, 导致资产负债总量严重失衡, 贷款风险加大。

2.资金配置不合理, 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最大效益的发挥。在商业银行内部造成不是存差行就是贷差行: 资产结构不合理, 长期负债短期化和短期资金长期化矛盾突出。

3.现行的贷款质量差效益低, 相当数量的资金处于逾期、呆帐 状况, 欠息居高难下, 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严重地威胁着信贷资产的安全。为此建议, 建立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机制。4.如何建立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机制?(1)建立资信评估机制。对企业的资金状况、经营现状、产品销售情况, 以及发展前景等加以量化, 以量化指标进行严重考核评估论证,确保增量投向准确, 为贷款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2)建立贷款责任制和集体审批制度。用严格的贷款责任制约束信贷人员的行为规范, 确保贷款的发放合理。

(3)建立贷款风险转移机制, 推行抵押贷款、商业票据、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有价证券抵押贷款、企业担(联)保贷款等融资方法, 防止一物多抵押, 逐步减少信用放款。对于借款企业的抵押财产, 要视其是否参加保险, 财产的所有权及价值大小, 确保抵押品足值足额, 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度, 提高贷款管理比例。

(4)建立各级评审机制、做到以防为主, 努力转化及时补偿。按不同授信对象和资产类型,将风险基本权数划分为10%、20%、50%、100% 五个档次,同时,根据企业的信誉标准划分为AAA、AA、A、BBB、BB、B 六个等级评定贷款企业信用等级, 并成立企业信用评估委员会和贷款审批委员会。对资产风险管理遵循量化管理, 以风险变换系数与贷款方式的风险基础系数作为评价企业贷款风险度的标准。规定企业在限额之内信誉好的, 按净资产的一定比例或抵押物可贷值办理。(5)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在企业大额贷款审批, 或企业超前分配还款能力不足的, 应从贷款中提取一定比例, 或规定企业按一定比例提取“ 风险基金” 进行专户储存;已核实冲销的应及时冲销, 不能长期挂帐。

(6)建立并完善贷款资产经营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真正作到权Z责、利相结合, 把个人工资、奖金与各自所承担的风险挂起钩来, 使之成为真正的风险承担者。

(7)建立合理的贷款利率机制, 真正发挥利率促进贷款合理发放和及时收回的杠杆作用。

(8)健全企业贷款运行机制。提高企业自有资金比重, 增强企业承担风险能力。适当提高企业税后留利补充自有资金的比例, 要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效益高低, 制订出不同的增补,建立贷款风险追索机制。

(9)开展信贷资产清理工作, 分别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措施, 积极组织清收工作。已经形成的风险贷款, 对确属破产、倒闭、兼(合)并的企业要采取果断措施, 处理抵押品和追究贷款担保人的连带责任, 并诉诸于法律

四 是提高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货款质量的必然途径

1.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货款规模状况

国家银行贷款总额以年均增长20% 左右的速度增加,贷款规模在逐年扩大。国家银行贷款占全国资金运用的比重为90%左右,新增贷款占国家新增资金运用的比重也在75%以上, 控制住银行贷款也就控制住了社会资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加强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提高贷款质量是国家整体经济运行、发展的基础。

2.国有商业银行货款风险状况

(1)非正常贷款即逾期、呆滞和呆帐贷款在贷款总额中比重上升, 风险加大

据(金融时报》报道,截止1995年9月底,仅西安市建设银行贷款总余额为267740万元,其中,逾期贷款61503万元,呆滞贷款12031 万元, 呆帐贷款586万元,分别占贷款总额的22.97%、4.49%、和0.22% , 而1994年6月建行总行正式颁布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的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8%、3%、l%。据统计, 目前全国不良信贷资产占资产总额的30%左右,其中,仅“两呆”贷款,基层工行、农行在25%—40%之间, 基层建行、中行在10%—15%之间。高比例的有问题贷款, 必然带来银行经营的高风险。

(2)国有企业亏损严重, 高负债经营使银行贷款在高风险的环境中营运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89年至1994年,国有工业企业历年的亏损面分别为16%、27.6%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13 个百分点, 企业亏损面为24.1%(而赢利企业不超过1/3)。1995年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亏损额为8 83 亿元, 比上年增长34.5 % , 预算内国有企业亏损额为409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0.5 %。同时, 国有企业多是负债经营。据有关部门对676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统计, 企业资产负债率19 93 年为70.6 %,1994年为71.9%;另据国有资产管理局对12.4万个国有企计, 资产负债率为75.1%,如扣除企业资产净损失和资产挂帐4仪刀多亿元, 资产负债率将上升到83.3%。而在国有企业负债中有80%以上是对银行的负债。企业的严重亏损与高负债经营极大地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风险。据测算, 目前在银行对国有工业企业的贷款中, 难于回收的不良贷款占25%一30%,约5300—8000亿元。(3)企业转制加大了银行贷款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仅截止94年9月底, 建设银行实施转制调整的贷款余额在10万元以上的贷款企业有1163家,风险债权达165.4亿元, 其中,高风险贷款印60.9 亿元,占风险债权总额的36.8%。由于存在隐性风险和统计出人, 实际数字可能更高。企业转制不仅使银行信贷监 督控制增加困难, 承贷主体难于落实, 从而导致银行贷款被架空,甚至可能使银行贷款严重流失。目前, 国有企业转制中废债、赖债、逃债现象严重, 仅企业破产便使银行贷款遭受巨大损失。据(金融时报》报道, 武汉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之一, 在1994 年底已有38 家企业依法破产, 涉及建行的有8 家,占破产企业总数的21 %。这8 家破产企业资产总额为20345万元,负债总额为49389万元, 其中银行债务18057万元。据测算。这8家破产企业平均清偿率仅为8.72% , 这就意味着建行贷款有91.28 % 因企业的破产而流失, 其绝对额达16467万元。另据对山东省邹平县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调查, 仅19 95 年一年因企业破产使银行遭受的损失便达1450万元,企业破产清偿率仅0.35%左右,最高也不超过1%。很显然,现在的企业破产实质上是在破银行的产。

(4)银行资产投向单一, 加大了贷款的风险性

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健全的金融市场, 造成银行难于在资产结构中实行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优化组合, 资产投向单一。在我国, 贷款占银行总资产的50%以上,是银行运用资金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 这导致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抗风险能力较弱。

综上所述, 无论是从商业银行自身生存、发展的本质所必须保持贷款安全性的要求来说,还是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现状说, 实施贷款风险管理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国有商业银行向国际银行业接轨的突破口。

五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贷款风险管理经验,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如下:(一)针对我国信用评级体制的不完善, 建立资信评估机制, 对企业的资金状况、经营现状、产品销售情况及发展前景等加以量化, 运用各种财务指标进行考核评估, 尤其应该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变化, 确保贷款投向准确, 为贷款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建立贷款责任制和集体审批制度, 将贷款的责任明确到个人身上, 用严格的贷款责任制约束信贷人员的行为规范, 做到谁贷款谁负责,发生贷款损失时, 严格追究贷款责任人的责任, 并给予适当的处罚;同时对业绩优良的信贷人员进行奖励, 给予其足够的工作动力。

(三)建立各种评审机制, 做到以防为主, 努力转化及时补偿, 要密切关注企业的发展方向、贷款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化解因企业经营不利和改变贷款资金用途造成的贷款风险。按不同的授信对象和资产类型, 划分风险基本权数, 同时根据企业的信誉标准评定贷款企业信用等级, 并成立企业信用评估委员会和贷款审批委员会, 对资产风险进行量化管理, 以风险变换系数与贷款方式的风险基础系数作为评价企业贷款风险度的标准。

(四)建立贷款风险的追索机制, 开展信贷资产的清理工作, 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积极组织清收工作。检查抵押财产的完好程度和担保人的代偿能力有无变化, 关注抵押财产价值是否发生变化, 是否存在企业出售, 转移抵押等情况

(五)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特别是信贷人员的素质。贷款风险的大小与信贷管理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 信贷管理人员素质好, 贷款风险可以大大降低, 反之, 则会大大增加贷款风险。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素质,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培育新生力量, 吸收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有一定银行工作经验的青年人充实信贷队伍, 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 每年给予信贷人员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培训,以提升其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六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利于实现资金资源分配的最佳组合。通过贷款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依据风险分散的原理将贷款资金进行合理配置, 既有效地降低了银行放款的风险, 又使银行的利润水平相对确定, 达到贷款资金的有效利用。

(二)利于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经济的稳定发展。银行系统是现代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商业银行的运行状况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商业银行贷款失控,导致银行的重大损失必然会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招致金融体系的动荡和经济的衰退。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就成为维护金融体系安全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可靠保证。

(三)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实现。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是在效益性、流动性、安全性三者统一的前提下实现成本最低、效益最大, 而银行风险管理的宗旨正是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风险收益。

七 结论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不可避免性。首先, 正在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我国国有专业银行不能避免贷款风险。把国有专业银行发展成为商业性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然而,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国有专业银行在向商业银行转化过程中, 无论如何也不能避免贷款风险的发生, 实事也已证明了这一点。这是因为: 1.新旧两种信贷管理体制产生磨擦, 交替过程中必然因制度的不连接和操作不准确而产生新的贷款风险。任何一种制度的变化, 都会有过渡性的断裂带, 两种制度交替时期相互碰撞会产生新的矛盾, 两者的连接也会形成时间的空档, 从而给操作者带来困难和误差。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 国有专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很大程度上属于指令性计划控制, 多变的政策和强硬的行政措施, 使专业银行贷款自主权化为乌有, 企业吃银行大锅饭, 银行吃国家大锅饭, 专业银行的贷款风险意识较差。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 国有专业银行要向商业银行发展, 必然要打破资金大锅饭, 扩大贷款经营自主权, 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决定贷款投放。但是, 市场经济下的银行信贷政策如何操作, 如何与企业经营机制相衔接, 都是贷款运作中的困难, 而且信贷管理人员的市场风险观念也有待增强, 贷款决策的独立性也难以很快形成, 听命于政府的依赖心理仍然存在。这样,贷款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两种体制的影响, 决策不当形成风险难以避免。

2.政治体制改革滞后, 贷款行政干预仍在所难免。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有专业银行的贷款行为要由银行根据市场要求决定, 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应该逐步减

少。然而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 实事上目前专业银行贷款除了尚未脱离国有专业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以外,仍有相当比重的商业性贷款是直接或间接受行政干预的。

3.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与专业银行商业化双不到位, 加大贷款风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措施, 无疑有利于搞活企业经济。但是, 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 由于经济法制不健全, 企业制度不完善, 必然出现新机制先天不足, 经济活动不规范问题, 从而导致企业与银行的借贷关系错乱。一是企业借转换机制要求银行注入贷款。为贯彻国家政策, 银行在内部机制没有到位的情况下, 迫于压力给企业以贷款支持, 这种银行与企业改革双不到位的借贷行为必然导致新的风险发生。二是企业借转换机制时机, 与地方政府一道要求原贷款减免本息。企业转换机制意味着打破旧的企业组织制度, 三是企业在转换机制过程中, 随着组织结建立现代。企业,构的变化, 银行对企业的资金运行监督手段失灵。企业组织制度重新建立, 与国有专业银行的借贷关系随之改变, 银行无法对企业资金流向实施监督, 强行扣收措施无法奏效, 致使老贷款出现新风险。

参考文献

[1] 宋清华, 李志辉.金融风险管理[ M].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2] 王培英,浅谈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J ].陕西金融,1995.7.[3] 陈雪花,中国工商银行杭州金融管理干部学院[M].北京:1995.4 [4] 卢 刚,浅谈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J].青海金融, 1998

第五篇: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第一章 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是指通过保后检查,发现担保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早识别风险的类别、程度、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问题担保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担保风险。第二章 风险预警信号

1、财务状况预警信号 ⑴ 资产负债率较年初有大幅上升; ⑵ 连续三个月流动比率较年初大幅下降; ⑶ 库存连续两个月比担保前较大幅度减少; ⑷ 流动负债增加额大于流动资产增加额; ⑸ 连续三个月应收账款增幅超过销售收入增幅; ⑹ 其他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过高; ⑺ 注册资本变更减少; ⑻ 或有负债大幅度增加。

2、经营效益状况预警信号 ⑴ 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 ⑵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大幅度减少; ⑶ 货款回笼连续两个月大幅度下降;

3、内部核算情况预警信号 ⑴ 账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过高或有较大幅度上升; ⑵ 存货账实不符; ⑶ 存在负债未入账现象; ⑷ 注册资本未按规定到位; ⑸ 对外投资有较大损失。

4、贷款状况预警信号 ⑴ 贷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恶化; ⑵ 抵(质)押物被有关机关法查封、冻结、扣押; ⑶ 抵(质)押物市场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 ⑷ 抵(质)押物变现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 ⑸ 抵(质)押物所有权发生争议; ⑹ 抵(质)押物变现能力降低; ⑺ 抵(质)押物实际占管人管理不善; ⑻ 贷款人的经营机制和组织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5、非财务因素预警信号 ⑴ 股东之间或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矛盾较大; ⑵ 主要经营者经常出入高消费场所,出现赌博、吸毒违反社会公共道德行为; ⑶ 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内部案件较多; ⑷ 财务制度管理混乱,报表严重失实。⑸ 经常性拖欠职工工资,职工情绪对立; ⑹ 存在违法经营问题; ⑺ 业务伙伴关系恶化,出现较大经济纠纷; ⑻ 受到税务、工商或质检等部门处罚; ⑼ 未按期办理年检手续; ⑽ 公司业务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⑾ 主要股东发生重大变化; ⑿ 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 ⒀ 政府政策对该行业发展作出严格限制; ⒁ 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财产损失;

6、与金融部门及担保企业关系预警信号 ⑴ 被金融机构及其他担保企业宣布为信用不良客户; ⑵ 拖欠银行贷款本息; ⑶ 逃废银行债务; ⑷ 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被债权人起诉; ⑸ 对银行和本公司的态度发生变化,缺乏坦诚的合作态度,领导人约见困难,住所经常无人或失去通讯联系; ⑹ 拒绝提供财务报表和其他报表资料; ⑺ 提供严重失实的财务报表或其他资料; ⑻ 多种还款来源没有落实; ⑼ 企业签发空头友票。

第三章 发现预警信号后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贷款人出现预警信号时,应立即通过有关途径加以核实,并择机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措施,防止损失发生或扩大:

1、对于发现某些有较大潜在或现实风险的贷款人的情况,信贷部、风控部经理要及时报告总经理,并立即参与贷后检查,提出处理意见,采取果断措施。

2、对于已经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的贷款人,应立即核查其在银行全部本外币债权(如在银行的存款),必要时协助银行从其在银行存款户中抵扣已欠银行贷款本息或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3、对于拖欠本金或利息,造成本公司被迫垫款而在规定期限内仍不改正的,要立即取消对贷款人的信用担保,提前处置反担保物。

4、对于在保后检查中发现《贷款合同》或《抵押合同》条款不利于保护本公司权益或者存在漏洞的,要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或者与当事人协商变更合同条款或重签合同。

5、对于发现贷款人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担保资金的,要及时采取措施限期要求其纠正,对于不能限期纠正的,视情节轻重可同银行协商收回全部贷款和信贷承诺,并根据有关法规予以追究。

6、贷款逾期后,应立即核查担保人的代偿能力或抵(质)押品变现清偿价值,对于担保人代偿能力不足或抵(质)押品不足额等实际担保能力下降的贷款业务,应按照合同约定或在与贷款人协商的基础上,采取追加担保、调整担保结构(质押、抵押、第三方保证)、立即执行反担保偿债等措施,以减少本公司的代偿损失。

7、对于出现暂时性经营困难、已经或有可能出现风险的贷款人,应与贷款人就挽救其公司经营困难或危机进行磋商,通过谈判确定是坚持要求贷款人偿还全部欠款,还是要求贷款人根本改变经营规模或经营方向,以便增加本公司收回剩余欠款的机会,或者向贷款人提出或要求其提出债务重整方案,包括重估项目现金流量,重新确定贷款人偿还银行贷款(或本公司代偿款)本息的时间表,并要求其董事会通过债务重整方案,以保证及时还款。

8、对于原材料供应或产品销售出现困难而影响银行贷款按期归还的贷款人,可根据需要通报银行,在他们的批准和协调下,安排与贷款人主要的上下游关联企业协商,对于贷款人的主要上下游关联企业施加影响,如提高对其原材料赊销比例、延缓应付款解付,以缓解贷款人的生产经营或资金运转困难。

9、对于资本金不足或筹资成本过高的并发生逾期贷款的贷款人,可协助其寻求新的低成本融资渠道或增加资本性负债,如协助其争取发行信托企业债券,或协助其与其他贷款人合资、合伙经营或联营等形式吸收外部资金还款。

10、对于已经或预计出现贷款逾期的贷款人,要设法密切追踪其在银行资金账户的资金流转,查证其货款回笼情况及大额资金进出及其汇款银行账号等信息,为伺机通过法律程序冻结其大额资金账户做好准备。

11、对于法人代表持有外国护照或拥有外国永久居住权的,其拥有的企业在国外有分支机构的,其家庭主要成员在国外定居或者在国外开办公司的民营或外商合资、独资企业贷款担保,要特别关注法人代表出国及企业的资金往来的情况,防止其将资金转移到国外或资金用途不明的转账行为,防上携款潜逃。一旦发现这些迹象,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2、对于缺乏还款诚意的贷款人,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如发出律师函等)或对其主要上下游关联企业施加压力,影响其作出偿还贷款的努力;必要时采用媒体爆光其不良行径、将其列入金融系统的“黑名单”等手段,督促其还款,以减少进一步的损失。

下载贷款风险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贷款风险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业贷款风险自查

    XXX风险防控自查报告 根据省厅文件要求,我们严格对我单位负责创业担保贷款推荐及贷后管理回访工作,进行了风险防控自查,现对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1、贷款未到期人员:我单位推荐成......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析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析1、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是放贷人员未尽职调查客户所有信息而盲目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二是房地产开发商与客户串通,或直接使用虚假客户资料骗取个人住......

    贷款风险总结报告(精选五篇)

    贷款风险总结报告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学习实践,总结了现阶段贷款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些许问题:总体情况截止12月中旬,各项贷款余额7267万元,累放贷款43580万元,累收贷款37996.36万......

    贷款风险分类试题(范文大全)

    贷款风险分类试题 1、借款人即使存在消极因素,但是不影响贷款本息按期全额偿还,该类贷款应为: A、正常,B、关注、C、次级、D、可疑 答案:A 2、以下属于正常贷款的特征是:AD A、借款人各方......

    贷款风险排查报告

    隆回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风险排查报告 为防范信贷风险,强化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化解存量贷款风险,根据《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排查工作方案》(湘信联办„2012‟31......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西安市碑林区民生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贷 款 风 险 分 类 管 理 办 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科学评估信贷资产质量,完善信贷风险监控措施,遵照《......

    银行不良贷款风险

    在昨日召开的“中国企业金融创新论坛”上,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范文仲表示,中国银行业现在面临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存量风险比较严重,而且存量风险和增量风险都面临一定......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点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点一、贷款申请受理风险点 1、由于受理了未予我行签订相关按揭合作协议的房开企业担保的按揭客户,导致贷款出现风险; 2、由于借款人主体资格不合规、还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