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2上海市国土资源经验谈
全面实施金土工程
加快房地资源信息化建设
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2007年11月
多年来,在国土资源部的关心和指导下,上海房地资源局以金土工程建设为契机,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下面重点介绍一下上海市房地资源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转变观念,不断深化信息化工作的认识
上海市房地资源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房地资源信息化工作,对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理念,形成了“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科学化”的基本共识。
一是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房地资源信息化作为房地资源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点,对于促进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为适应加强公共服务政府建设要求,我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聚焦“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再造流程”,以建设规范、透明、高效、便民的房地资源阳光审批体系为目标,不断完善集事务受理、协助办理、信息采集和行政终端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聚焦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为目标,着力拓展为民服务的渠道,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面向社会的服务质量。
二是转变方式,强化管理。最近,上海提出了管理方式的“三个转变”,即:以市局、区县局为主的“两级管理体制”向市局、区县局、房地办事处(土地管理所)“三级管理体制”转变;以“部门为主”向“系统考虑、整体协同”转变;以“定性为主”向“定量分析、精细管理”转变。在“三个转变”中,信息化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搭建好信息网络基础平台,才能实现市局、区县局、办事处(管理所)的协同办公;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打破各部门之间的鸿沟壁垒,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才能由“部门利益为主”向“系统考虑、整体协同”转变;只有加强信息资源采集、利用和综合分析,让信息化工作渗透到业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加强“落地化、精细化、全过程”管理,才能准确把握房地资源行业的动态变化,科学预测发展趋势,为完善各项具体措施打好基础。上海实际就是通过全市统一信息平台的支撑和信息技术在各业务板块中运用实现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是转变机制,强化效率。近年来,上海认识到,必须从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进一步强化信息化管理。全局信息化实施统一管理,就是在一个框架下筹划,在一个平台上建设,在一个标准下运行,通过一支笔审批立项。改变过去项目建设游离于体外、项目设计各自为政、重复开发重复投资的现象,从规划、计划、立项、实施、运行实行全过程的统一管理。基于上述认识,上海采取有效措施,理顺体制,统一管理;规划为纲,基础先行,重点突出,稳步推进,在信息化统一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项目开发、信息化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
(一)整合资源,健全信息化管理体制
一是调整了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局长亲自任组长,其他副局长与部分处室的负责人都是这一小组的成员,各单位、各部门在局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形成全局“一盘棋”的格局;二是强化了局信息办职能,由局信息办统筹规划“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工程和重大项目,明确建设的重点和内容,提高了信息办协调业务处室与信息中心关系的能力;三是做大做强信息中心,整合了全局的信息资源,包括人才资源、网络资源和技术资源,组建新的信息中心,并将信息系统建设和基础数据管理两大职能合二为一,增挂了房地产测绘成果管理办公室牌子,全面承担局信息化管理工作。
(二)完善制度,明确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
通过制度建设,明确业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角色和工作要求。强调业务部门要用信息化的理念反复梳理业务管理,把业务放在信息化的发展整体框架思考,在信息化项目提出、设计、论证、开发、应用等过程中,要求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密切协作,提出有质量的业务需求和解决方案。在项目完成后,要求积极推进业务统的推广和应用,并切实转变业务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三)统一平台,明确信息化发展框架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按照国土资源部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房屋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确立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加大数据库建设力度,提升业务系统应用水平,为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保障。在“十一五”期间,着力实现上海市房地资源信息化“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大体系”的建设目标。
“一个中心”——汇集房地资源的空间数据、业务数据、企业及从业、执业人员数据,采集有关业务调查数据,基本建成房地资源数据中心,完善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满足行业内各层次对房地资源信息的需求。
“两大平台”——完善和优化网络基础平台,保障业务系统应用与信息传输畅通、稳定、安全;全面建成覆盖土地管理、商品房建设管理、房地产市场管理、房屋管理和地矿管理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行政管理与事务办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市、区(县)联动一体化,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三大体系”——构建面向政府、相关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畅通信息服务渠道,加强房地资源信息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信息资源综合效益;构建协同办公体系,促进市房地资源局与国土资源部、市政府和相关委办局之间政务协同、与相关企业之间业务互动、房地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协同办公;形成完备、可靠的房地资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意识、防御风险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明显提高。
二、明确目标,全面实施金土工程各项任务
(一)扎扎实实做好信息化基础工作
1、夯实数据基础,建立“地—楼—房”基础数据库
2006年2月起,我局动员全行业力量,历时1年多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土地清查”和“房屋调查”。
这两项基础性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行政界线和土地所有权界线清理、以及建设项目用地清理等主要工作;基本掌握了城镇各类居住房屋,首次采集了农村居
住房屋数据,完成了百分之一的城镇住户住房状况和住房需求抽样调查。结合“两查”,同步建立了基于GIS的一系列基础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建设用地数据、违法用地数据以及房屋建筑数据,完善了“地-楼-房”基础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2007年上半年,又进一步完善了基本农田、工业区、配套商品房建设基地、物业小区、保留保护建筑、旧里拆迁与改造等专题数据库。同时上海依托国土资源部与市政府合作项目《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整合了已有地质信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质空间数据库。
2、完善网络基础,搭建“市-区县-乡镇”三级协同办公平台
通过对市、区(县)两级的网络体系的扩容改造,向下延伸至各乡镇(街道)基层管理部门。按1个街道(乡镇)至少布1个网点的要求,全市19个区(县)局、245个乡镇土地所和房地办事处三级网络建设已经全面完成。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网络”建设,为土地基础数据和信息流传、各业务系统综合运转提供了硬件保障,为全市房地资源管理提供了协同办公的平台,为长效管理机制的推行和实施奠定了基础。
3、建立综合平台,创新上海房地资源行业管理模式
2007年6月8日,上海房地资源指挥监测中心正式运行。指挥监测中心是为适应现代行政管理需要而建立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管理平台,是上海市房地资源基础数据和业务信息的汇集中枢,是应对突发事件、进行行业指挥的总控制中心,具备信息聚集、实时监控、辅助决策和在线指挥等重要功能,业务内容覆盖房地资源行业主要管理领域。
指挥监测中心在信息集聚方面:汇集了土地管理、商品房建设、房地产市场、房屋管理和地矿管理五大板块及阳光审批体系中所有数据信息,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形成全市统一数据“底板”。在信息展示方面:综合运用各类先进技术手段,能生动、直观、形象和现势地展现房地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在行业指挥监测方面:以基础数据和监测指标为量纲,通过分级发现、逐级报告、分类处置、统一反馈,构建一个覆盖全行业全流程的在线指挥和监测体系。
按照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的工作要求,指挥监测中心已形成了“发现-甄别-调绘-处置”一整套的运作机制。
指挥监测中心通过三级网络日常巡查、定期遥感影像核查、执法车辆巡视三种渠道确保土地利用变化的及时发现,快速上报。市局数据处理中心将所有变化图斑与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利用现状、权籍、土地执法等数据和图层进行叠加比对,分析判断。全部变化图斑经过立项、下载,交由测绘部门进行外业调绘,其中疑似违法的图斑,则交由执法部门立案调查。测绘部门根据市局数据处理中心提供的变化图斑组织人员开展外业调查,形成测绘成果,交由数据处理中心审核,完成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土地执法部门接到分派来的疑似违法变化图斑后,通过下设各地的执法机构第一时间到现场查实违法用地情况,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进行制止,提出整改,对拒不整改进行立案查处。通过这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上海初步实现了对全市每一块土地变化情况的实时掌握。
(二)开展“五大板块”应用系统开发建设
多年来,上海市房地资源局围绕转变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在优化和再造业务流程,加大业务系统开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相继开发建设了交易登记系统、权籍管理系统、土地交易系统、市场监管系统以及综合业务(行政审批)管理等一批涉及面广、影响大的主干业务应用信息系统,逐步形成了覆盖土地管理、房地产市场、商品房建设、房屋管理和地矿等业务领域。
2006年以来,结合金土工程建设,开发建立了土地审批、土地执法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等多个应用系统,并着力于建立土地长效管理机制。土地审批系统统一了全市土地审批平
台和审批标准,基本实现预审—农转用—收地—供地—用地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土地执法系统,形成“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做到对违法用地项目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对执法工作有效监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系统,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动态变更和管理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应用平台,确保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即时、准确和动态更新。
三、加强研究,思考并安排下一步重点工作
上海按照国家《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方案》和《上海市“金土工程”配套建设实施方案》,在基础数据库建设、业务系统开发与应用、硬件设施和网络基础建设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步渗透到业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推进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工作上距离部里、市里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比如说坐标转换问题、系统对接问题等。
为此,上海市房地资源局将继续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现代化为指导,通过房地资源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拓展和深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前瞻性研究,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要继续整合各业务系统的信息资源,统一信息标准,提高信息质量,完善面向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数据仓库;二要加快业务监测指标体系建设,构筑全覆盖、全过程的监测监管中心;三要按照“审批、监测、管理”三大主线,改变管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管理创新;四要围绕三级管理体制建设,改造和完善全行业管理体系。
第二篇:09云南省国土资源经验谈(范文模版)
统筹规划建设
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向纵深发展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2007年11月
金土工程一期建设启动一年多时间以来,在“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数据支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为基础,加速实现国土资源管理主流程信息化”总目标的指引下,云南省金土工程建设贯彻中央关于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信息化工作的重点的要求,结合实际,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目的,采取积极稳妥的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建设应用成效。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金土工程的立项和实施是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一次难得机遇。为把握好这一难得机遇,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云南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厅党组要求我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金土工程的重要意义,找准切入点,将金土工程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大抓手,加快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我省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为加强金土工程的组织与领导,省厅成立了金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及金土工程办公室,设一名专职副主任负责金土工程具体事务。目前,州(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大多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国土资源信息化领导小组,并设立了相应的日常办事机构。昆明、红河、玉溪、曲靖、大理等州(市)还成立了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并通过采取“送出去”、“请进来” 的方式,广开渠道,切实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了信息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初步形成了一支从事信息化建设的专兼职队伍,人员专业涉及土地管理、地质矿产、测绘、GIS、遥感、计算机等方面,为金土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统一模式推广部署金土工程一期建设内容
云南省金土工程建设涉及到省、市、县各个层级,是一个上下联动的有机整体,需要各级全面协调,共同推进。为此,我省在国家金土工程一期总体设计的指导下,结合我省实际,编写了《云南省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方案》,发文至全省各地,要求各地在全省一期建设方案的总体框架下,抓紧做好本地金土工程一期实施计划的编制,进一步落实和细化各地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省厅根据各地实际统一组织实施。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属经济欠发达省份,全省129个县(市)中,有国家贫困县80多个,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内地相比差距较大,各地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一方面制约了我省金土工程建设项目的投入与开展,另一方面则为我省由上至下,由省厅至市、县统一推广应用系统创造了条件,为此,我省在全面推进省级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时,通过加大省厅资金 1 和技术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市、县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的统筹建设。由省厅统一开发全省统一的市、县电子政务软件,省级承担80%以上的资金投入,在全省范围内,省市县三级统一构建计算机远程网络、局域网络,统一构建信息交换体系,统一构建软硬件平台,统一部署安装使用电了政务系统。
三、广开渠道,落实资金政策,保证必要资金投入
为保证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及金土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通过与省财政积极协商,落实了每年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提取10%用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这样不但省厅信息化建设资金有了一定保障,也为州(市)、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模式,解决了部分建设资金。近年来,省厅积极与云南省信息产业办公室、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财政政厅部门的沟通,省级累计争取12035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我省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及金土工程建设。
四、强化应用,全面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应用工作向纵深发展。
1、金土工程一期建设任务进一步分解至全省各地
在完成国家金土工程一期建设任务的同时,云南省结合各地开展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全省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作了进一步的细划与安排。省厅通过下发《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厅印发〈云南省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方案〉的通知》(云国土资〔2007〕101号),对全省试点城市以外的金土工程项目进行了任务分解与安排,具体内容包括:2008年8月底前,全省已开通远程网络连接的州(市)、县(市)必须实现公文及审批信息网上上报和流转;统一建设全省国土资源网络,对16个州(市)和80个县(市)的局域网络进行新建或扩建,建设5个州(市)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统一搭建部署7个州(市)、15个县(市)的电子政务系统应用环境及应用系统,统一建设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的信息服务网站,统一购买制作覆盖全省的卫星正射影像资料;要求除试点城市昆明市以外的7个州(市)完成金土工程一期要求的7类数据库的整合建设任务。
2、积极稳妥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向纵深发展
2005年11月,省厅开始全面推行“窗口办文”制度,启动电子政务办公系统以来。近40个省级办公业务流程的审批业务完全通过网上审批和流转,至2007年9月底,我厅通过“窗口办文”制度,受理土地业务报件644件,矿产业务报件11492件,综合办文1690件。
在电子政务推广应用方面,我省昆明市、楚雄州、红河州国土资源政务办公系统已进入日常应用阶段,丽江市、大理两州(市)已以州(市)为单位统一全面组织所辖县(市)的政务办公信息系统建设;姚安、安宁、文山、开远等十多个县(市)开展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试点示范工作。
昆明市作为省会城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工作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开始进行土地测绘测量工作,1995年至2000年初步引入管理信息系统(MIS)开展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基础数据建设,2001年开始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2003年作为部电子政务试点单位,昆明市全面开展网络平台和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到目前已经实现了昆明市国土资源局和市政府、市政府便民服务中心、下属事业单位和所辖的5区、1市、8县的网络连接;建立了以行政审批、档案管理、个人购房土地登记、公文交换等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办公业务系统;推出了国土资源审批业务窗口“一站式”工作模式,将审批业务分为“常 态件”和“非常态件”,所有“常态件”审批业务在电子政务系统的支撑下,在昆明市便民服务中心就可“一站”办结,“非常态件”的审批工作通过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流转、会签,不但大大缩短了行政审批时间,而且真正达到便民利民。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全州13个县(市),有5个县与越南接壤,经济相对落后,信息化基础条件较差,然而,在红河州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形成了“领导重视、省厅支持、部门配合、市县参与、科室实干”的工作态势,省厅领导、州委领导、州政府领导亲自过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局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管、并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切实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种机制体制和经费、人员保障问题,把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与重视下,2005年5月,红河州国土资源局成立了信息中心,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目前信息中心已设在编人员6人。在此基础上,红河州通过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全州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完成了全州13市县国土资源远程计算机网络建设,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在我省率先实现了部、省、州、县四级联网;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红河州于2006年被省厅列为试点以来,清理行政业务审批事项33项,组建了以6台服务器、33台工作站为基础的行政审批办公业务网,同时,2007年1月至5月,由省厅组织对红河州局的电子政务系统软件进行定制开发搭建、调试、培训,于6月开始实行窗口办文。至10月中旬,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已办理综合办文223件,业务审批报件113件(土地18件,矿政95件,办结57件),召开视频会议12次。电子政务系统的运用既节约了行政成本,又方便了工作,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楚雄彝族自治州在电子政务系统的推广应用中,通过将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应用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大大促进了全局职工使用政务办公系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以加强技术培训来促进系统应用效果。楚雄州局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一期)为省厅重点支持项目,于2005年5月正式投入运行使用,在系统的运行中,楚雄州局坚持在建设中应用,注重实效,坚持应用,将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应用纳入年终考核内容,督促全局职工自觉将电子政务系统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同时,为消除部分职工的畏难情绪,提高对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认识,局领导带头使用,进行了2次全局干部职工集中培训,针对各科室业务进行了12次科室电子政务系统使用培训。通过认真的培训,使全局干部职工对网络化办公有了较好的认识,基本实现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观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并掌握了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目前,全局干部职工均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通过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完成各项业务审批工作,全局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为楚雄州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姚安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贫困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北,隶属楚雄彝族自治州。全县国土总面积1699.47平方公里。2006年末,姚安县全县总人口为20.67万人,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1.87亿元,在全省129个县(市)中排名第82位;在全州10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财政自收收入4007万元,全省排名98位,全州排名第9位;每年财政支出近1.8亿元,财政赤字靠上级转移支付缓解。在全县财政大量靠上级转移支付的情况下,姚安县也没放弃对国土资源电子政系统的投入,在省厅的扶持下,先后自筹资金122万元,并通过采取“强化培训,以用促学,循序渐进,领导带头” 4条措施,加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推广。从2006年4月正式启用政务信息系统开展业务至2007年9月底,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办理土地使用权调查证发证896件,土地使用权证变更登记198件;办理采矿权出让15件,采矿权变更登记1件,采矿权注销登记2件,采矿权转让登记4件;办理建设用农用地转用征报件7件,办理国有企业土地资产处置131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26件,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105件;办理土地、矿产资源违法案件32件。为此,姚安县国土资源局全体职工形成了一种领导带头,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的局面,为我省贫困边疆地区金土工程建设项目的深入开展树立了较好的典型。
通过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应用,提高了国土资源干部队伍的信息化意识和专业素质,提高了国土资源的政府监管水平、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形象。
云南日报于2006年6月14日以“自觉把行政权力的运行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 为主题对省厅电子政务的运行情况作了专题报道。在2006年云南省电子政务工作会议上,我厅的电子政务应用获得了省信息化领导小组授予的一个“集体应用奖”和两个“单项应用奖”的表彰奖励。2007年3月,云南省纪委与云南电视台联合到我厅摄制了以电子政务为支撑、实施“阳光行政”的电视专题片,对我省国土资源系统推行电子政务,实施“阳光工程”的经验在全省进行了典型报导。
金土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多方力量的支持。在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我省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云南省将认真组织实施好金土工程一期和《云南省电子政务2005—2007年详细规划》中涉及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任务。继续巩固和强化信息化建设力度和应用成果,使我省金土工程建设项目更加适应国土资源管理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和国家金土工程的全面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01河北省国土资源经验谈范文
健全机制明确目标
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2007年11月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厅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以“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土;坚持便民行政,建设效率国土;坚持阳光行政,建设责任国土”为宗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有力地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今年4月初,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莅临我厅视察工作时,对我厅的政务公开工作给予了肯定;6月下旬,徐绍史部长来我厅考察时,充分肯定了我厅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成效;9月初,我厅被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评为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我厅推进电子政务、实行阳光行政的做法。
下面,按照这次会议的安排,就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的情况、做法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作如下汇报:
一、工作进展情况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在六个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一是网络支撑能力逐步提高。省厅、设区市局及半数以上的县(市)局建立了内部局域网,省厅与国土资源部、省政府、11个市局及部分县局的政务网络已经联通。二是专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较好成果。完成了包括地质灾害、土地利用现状、矿产资源储量在内的十多个专项业务系统的建设。三是数据库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完成了2个基础地理数据库、6个土地类数据库、5个矿产类数据库、2个海洋类数据库以及2个环境类数据库的建设。今年还按时完成了部下达我省的金土工程一期省级数据库整合建设任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农用地分等和矿产资源储量三个数据库)。四是信息交换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建成了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基本满足了本级数据管理、系统运行的要求。县级数据中心建设也已全面启动。审批系统、专项业务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都统一纳入到各级数据中心管理,省、市分布式数据库构架基本确定,技术体系逐步完善。五是审批系统建设、应用和推广取得显著成效。省市两级都建立了政务大厅,依托电子政务系统实行窗口办文、接办分离、网上办公。全系统三级联网审批的各项工作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11个设区市局和部分县局实现了与省厅联网审批。六是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建立了省市两级外网网站和服务热线,并与审批系统衔接,实现了政务信息的及时发布,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厅党组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作为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一项关键举措着力推进。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并从健全机制入手,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健全机制。一是建立了稳定的国土资源信息化投入机制。把信息化经费纳入预算,每年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中拿出一部分,专项用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为推进信息化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建立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围绕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由业务处室根据需求提出信息化建设项目并编制方案,经厅信息办审核报厅党组审定后,有计划地抓好实施。在项目的谋划和实施中,注重工作衔接和配合,信息办、信息中心和业务处室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三是建立了有效推进电子政务的运行机制。我们紧密结合推进政务公开和便民行政,严格实行大厅受理、网上运行,严格实行网上审批、过程公开,除涉密事项外,做到了“不上网的事情不办、不上网的申请不批”,使电子政务系统得到了充分应用,在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理清工作思路,构建技术体系
通过认真研究,我们确定了推进电子政务的工作思路,即建设以数据交换体系为基础,以数据管理为核心,以动态监测体系为手段,以应用系统为支撑,以安全体系为保障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技术体系。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狠抓审批系统、业务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构建了全省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体系。在数据库建设方面,采用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方式,依照规划、按照管理需求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在数据交换体系建设中,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先集中精力抓省、市数据中心建设,然后结合审批系统的推广、依法行政和行政权力公开运行等工作的推进逐步建设县级数据中心,并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在现有消息传输技术上逐渐向数据库复制技术过渡。在遥感动态监测体系建设中,利用航天、航空遥感资料对平原地区每年一次、山区每二年一次进行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情况的监管。在安全体系建设方面,按照“分等定级、区域保护”的原则,与应用系统建设同步进行。目前,我省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备、较为先进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技术体系。
(三)确定目标责任,狠抓推广应用
为推进全系统电子政务,厅党组提出2008年底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和远程报批的工作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省厅与各市局签定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建设电子政务分阶段的工作任务,强化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推进电子政务的责任。有针对性地加大培训力度,每年都对全系统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仅今年就开展了3个轮次的培训,促进了各地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强化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向各地派驻技术人员,指导和帮助市、县应用电子政务系统,并督导检查各地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确保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顺利完成。在推广应用电子政务系统的过程中,始终注重推进电子政务与实行阳光行政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结合,通过运用电子政务,改进管理方式,为实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提供技术平台和支撑。通过深化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不仅促进了电子政务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提升,而且也使电子政务的内涵也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国土资源部推进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和这次会议的要求,紧紧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以全面实现全系统网上办公、联网审批为主要抓手,继续抓完善、抓深化、抓提高,把信息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工作。
(一)抓电子政务的完善,大力推进三级联网审批
增强专项业务系统的功能,加强数据生产、应用、更新和维护。开展身份认证系统和电子印章系统建设,为全省统一使用电子政务系统建立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机制。优化交换体系结构,通过分布式数据库部署实现省、市两级数据库的实时备份交换,实现与部系统及国家海洋局系统的信息交换。加大各级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力度,力争提前完成全省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联网工作,确保到2008年底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审批任务。
(二)抓电子政务的深化,建设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系统
按照徐部长在河北调研时的要求,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成果,逐步建立起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功能齐全、与审批系统相结合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系统,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提供客观真实的、现势性良好的数据信息,为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提供科学有效的手段。
(三)抓电子政务的提高,加快完善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工作
对全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进行全面设计,对地政、矿政、海政和上下级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对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利用进行全程规范。通过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全面反映我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的真正需求;查找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流程,规范管理;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系统的整合,避免重复建设。要通过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的完善实现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创新,推动国土资源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土资源部的要求相比,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一定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将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的电子政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构建“法制国土”、“阳光国土”、“和谐国土”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07 吉林国土资源经验谈
抓住契机 全面开展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
2007年11月
2007年是国土资源信息化事业红红火火,蓬勃发展的一年。随着全国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全面启动,目前金土工程的建设成就正在逐步显现。吉林省也就着“金土工程”这个大抓手,紧紧抓住金土工程建设的契机,全面开展我省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下面,将我省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金土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一)项目立项状况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要求,我省开展了金土工程的立项工作。目前,我省的金土工程立项分为省级和试点城市(吉林市)两个层面。其中:
1、省级项目立项
考虑到我省的财政管理、技术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程度,经多次讨论,确定我省省级金土工程建设周期为三年,充分利用金土工程的契机,全面开展省级电子政务建设。厅党组对实施金土工程非常重视,厅领导亲自协调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信息产业厅等管理部门,并多次向主管省长汇报,解决了我省省级金土工程立项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目前,我省省级金土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通过了省发改委组织的评估工作,最终确定吉林省省级金土工程建设项目总资金为7980万元,近期将通过省发改委审批。
2、吉林市项目立项
吉林市接到开展金土工程的通知后,吉林市局领导非常重视,在今年年初专门召开了吉林市信息化工作部署会,将实施金土工程作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一项目标责任制内容。会后,局领导亲自向市长汇报,协调相关部门,在市级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到了项目建设资金600万元,目前资金已经到位。
(二)项目实施状况
1、明确机构 落实责任
我厅对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非常重视,省厅成立了金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金土办,其中:金土办是在厅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下的金土工程建设期内的常设机构,与省厅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办公室设在省厅信息中心,采取主任办公会集体负责制。金土工程办公室内设一个委员会和四个工作小组,分别是专家咨询委员会、项目综合管理组、应用系统组、网络安全组和数据组,并配备了专门的人员。
吉林市建立了市、县(市)两级金土工程领导小组,各单位一把手任组长;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金土工程办公室。全地区的金土工程建设工作由市局金土工程办公室统一组织领导。同时,为了保证金土工程的顺利实施,吉林市局在人员编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全局统
1筹考虑,经过多方协调,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办法,公开招聘了3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了金土工程技术人员力量。
2、急用先行,开展业务系统建设
吉林省省级金土工程业务应用系统2007的工作任务主要完成国家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要求的任务,包括: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预审、矿业权审批、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土地供应管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矿业权年检与收费管理、矿山开发利用统计数据库管理、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矿业权数据库管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等业务应用系统。其中,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预审、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矿业权管理等应用系统在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上进行定制部署。目前,已完成了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预审、矿业权审批、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管理、矿业权年检与收费管理、矿山开发利用统计数据库管理、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等大部分业务应用系统的前期业务需求分析,计划年底前完成业务系统的开发部署。
吉林市2003年开始结合城区地籍调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利用SuperMap作为数据管理平台,利用基于.NET架构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进行业务系统的开发,形成了吉林市国土资源信息化的主体技术框架。2004年开始运行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此系统采用数据大集中的管理模式,利用专网支撑市局、城区各分局、永吉县国土局及政府政务办公大厅等业务用户。在此技术框架下,目前正在进行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建设用地预审管理系统、土地供应系统等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建设任务。
3、综合协调,夯实数据基础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数据库建设整合需要建设整合省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1:50万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1:50万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等省级金土工程要求的基础数据库和建设整合建设用地项目数据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数据库、耕地储备数据库、矿业权数据库等省级金土工程要求的业务数据库,同时还要完成吉林市和松原市两个试点单位的各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基本农田、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农用地定级与估价数据库、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等。
在数据库建设整合过程中,根据吉林省实际情况,通过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办公室、吉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原吉林省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办公室)等多方协调,最终确定金土工程的数据库整合和建设的内容,其中:2007年本着全国一盘棋的指导思想完成国家要求的建设和整合任务。
4、统筹分析,开展数据中心建设
根据国土资源部对省级和试点城市数据中心提出的配置要求,同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吉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管理系统的要求,统筹分析后,设计吉林省省厅以及试点城市的数据中心,配置相应的服务器、存储系统,购置并部署数据中心必备的软件环境。省级数据中心硬件建设方面已完成服务器的部署设计、存储备份方式的设计,目前正开展硬件产品调研,按照方案对相关产品进行系统配置。吉林市数据中心的相应软硬件设备由省厅配发和自筹两部分组成,自筹部分软硬件环境已经采购到位,近期将安装集成。
5、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开展网络建设
根据国家金土工程的要求,我省金土工程的网络建设内容包括:完善省级及试点城市国
土资源管理部门局域网建设,搭建连接国土资源部、吉林省国土资源厅、试点城市及所辖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广域网,初步实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网上传输与交换,为数据中心、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业务系统和门户等多种业务应用提供网络承载平台。
根据国务院和吉林省政府有关加强网络资源利用的有关文件精神,考虑到建设投资、运行维护、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最终确定:对于省厅、试点城市以及所辖县市的局域网,按照电子政务安全指南等有关网络安全的管理要求进行改造;我省国土资源广域网建设依托吉林省政府专网平台搭建,利用vpn技术和ca认证等手段,保障省内国土资源业务应用安全;同时,利用网闸等隔离交换设备实现与国土资源骨干网的联接。
6、完善制度,保障安全
根据国家的部署和吉林省省级金土工程建设方案的要求,在安全系统建设方面,第一,加强安全管理,建立规范的安全制度,明确责任,并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思想、业务教育,树立全员的安全意识,完善安全制度和措施;第二,进行内外网物理隔离,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控制、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等,及时掌握网络安全状况,对系统安全事件及时做出响应和处理,保证网络安全;第三,建立WEB信息防篡改系统、非法拨号监控系统、过滤控制系统、反垃圾邮件系统、病毒防御系统等,保证应用安全;第四,采用基于证书的身份认证机制,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安全服务,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保证信息传输和应用安全;第五,开展异地数据备份中心建设,保证数据安全。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吉林省省级金土工程建设项目目前还没完全完成审批程序,影响了资金到位,致使应用系统建设、软硬件设备采购等需要公开招标的工程建设内容进度滞后,有可能会影响到应用系统的建设和部署以及数据交换系统的部署集成。
(2)由于吉林市局要进行办公楼搬迁,影响了网络接入工作的开展。
三、近期工作安排
(1)省厅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尽快到位,做好项目招投标所需的技术准备。同时,利用已有信息化项目专项资金,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马上着手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预审以及矿业权管理等的业务系统的部署,并于2007年年底前完成与国土资源部和试点城市的应用系统集成。
(2)考虑到吉林市国土资源局办公楼搬迁的特殊情况,市局的网络连接工作待迁入办公新址后进行,先期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在年底前所属完成各县(市)国土资源局的网络连接工作。同时,尽快开展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和土地供应系统的试运行工作,做好国家进行应用系统集成的准备工作。
(3)对于目前已经完成的数据整合工作成果,根据基础数据库部署方案,对基础数据库进行整合入库数据;同时,探索。
四、几点体会
(一)抓住机遇,全面开展
我们省国土资源信息化起步较早,但近年来推进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问题。
金土工程,对于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来讲,是一个大的机遇,是一个“大抓手”。我厅领导充分利用开展实施金土工程的契机,多方协调,详细预算,广辟资金渠道,筹措资金全面开展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推进信息化进程。
(二)从实际出发,注重应用实效
金土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我省的金土工程工期为三年。为了解决金土工程的应用实效,本着总体规划、急用先行的原则,从我省的国土资源管理实际出发,从国家金土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我省金土工程的进度目标,合理的支配建设资金,做到开发一个,应用一个,以点带面。
(三)统筹协调,避免重复投入
在金土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与其他项目或工程的衔接和协调,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入和资金浪费。比如:在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吉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等工作的衔接,能够利用最新成果的,坚持用最新成果;在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中,考虑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工作时限,为了为建设用地预审和建设用地审批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确定2007年-2008还要开展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
(四)加强队伍建设和技术积累,保证建设成果的可持续利用
金土工程建设成果移交后,为保证建设成果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加强队伍建设和技术积累。近两年来,我厅信息中心每年吸纳两名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研究生,还陆续招聘了四名本计算机本科生以及十名数据生产和管理人员,现在已经形成很好的人才梯队,能够在人力和技术方面对建设成果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
第五篇:36 深圳国土资源经验谈
深圳市金土工程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
2007年11月
一、已实施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金土工程总体部署和建设要求,到2007年10月底,深圳市金土工程主要开展和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金土工程前期研究及项目立项工作
从2006年12月开始,我局着手金土工程前期研究工作。2007年5月,完成深圳市金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2007年6月,通过深圳市信息办专家组评审。2007年7月,通过深圳市发改局专家组评审;2007年9月27日,深圳市发改局正式批复深圳市金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深圳市金土工程建设从2007年开始到2010年底结束,总投资约1.09亿元。主要内容包括“一个中心、两大体系、三项工程”,即:国土房产数据中心、基础支撑体系、安全支撑体系、国土资源数据工程、国土资源应用工程、公共信息服务工程。目前正在开展编制项目投资概算工作。
在前期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深圳市国土资源管理全部业务的信息化需求打包在金土工程中申报,因此深圳市金土工程立项不分期,全部内容已一次性立项,在项目安排上将按国家金土工程进度要求进行。
(二)网络及硬件设施建设
经过多年建设,我局网络系统已基本成型,形成以市局为中心,辐射4个分局、18个国土所、11个事业单位、50个办公场所、千余家企业的深圳市国土资源城域网,骨干线路带宽已达到千兆。整个国土资源城域网由30多个局域网组成,近3000个网络点,现有路由器、交换机100多台,各类服务器80多台。
深圳市国土资源城域网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离,另有1千多家企业通过国际互联网访问我局外网相关应用系统。
(三)数据中心建设
2007年5月,我局按要求完成了深圳市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农用地分等、矿产资源规划数据整合建库工作。并于7月份通过国家金土工程办公室组织的专家组验收。除此之外,数据中心已建设完成的数据包括:全市多高分辨率航空影像与卫星影像数据(约800GB)、基础地形图(1:1000、1:5000、1:10000、1:50000等不同比例尺,约500GB,其中1:1000比例尺数据每年更新)数据、现状路网数据、地下管线(包括:雨水、污水、给水、电力、电讯、燃气等,总长约1.2万公里,数据量约100GB)数据、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各土地供应计划数据、地籍数据(约16.8万宗)、土地出让合同数据(2.5万余条)、征(收)地拆迁数据、土地储备数据、土地使用费征收数据、边/斜坡
数据(4万多条)等,此外,还包括大量其他业务数据,如办文数据(400多万条)、数字化档案数据(4000GB,每年增长约900GB)、综合事务管理数据等。
(四)业务系统建设
在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系统建设中,我局已建设的系统主要包括:地籍管理系统、土地使用费征收管理系统、土地储备管理系统、征收地拆迁管理系统等。除此之外,我局初步建立建设用地预审系统,基本满足独立选址项目用地预审以及相关数据统计上报功能。
在配合国家金土工程开展的同时,结合我局管理需要,已提前开展部分系统开发工作,包括:地质灾害管理系统,土地执法监察管理系统。由于我局正处于信息化建设技术架构新旧交替阶段,目前正进行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开发和部署,同时以办文系统升级改造为突破口,按照金土工程建设要求,逐步对相关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和开发。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数据中心的建设问题
由于我局数据中心机房正在建设中,目前新的硬件设备尚未采购,所有工作都在现有机房环境支持下开展,新机房预计明年中期建设完成,届时将对数据中心进行硬件和软件的优化升级工作。
我局数据中心建设最重要的工作是数据清理及相关数据库整合工作,由于我局多年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对主要数据资源进行清理整合并建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是数据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任务。该工作需要对现有数据成果进行彻底分析,并根据业务需求和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逐步对数据进行清理整合。
(二)数据动态更新问题
如何实现数据动态更新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之一,传统的重审批的业务处理模式难以满足数据链的顺利流转需求,部分数据的动态更新没有办法做到。因此在金土工程建设中,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动态更新问题,包括进行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优化、建立专门的数据更新岗位等方式。
(三)系统升级问题
我局目前大部分主要业务系统还是原有的C/S体系架构,系统维护和更新占据大量资源,部分系统相对独立,互联互通不够,限制了数据资源的深度利用和共享,难以满足新时期业务对信息化的要求。为此我局计划通过深圳市金土工程建设,对现有相关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主要包括建设全新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作为基石,在高效能数据中心的支持下,采用开放式J2EE体系架构,将现有系统逐步升级到全局统一的政务门户中去。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抓紧完成编制金土工程项目投资概算工作
项目投资概算是金土工程申报立项的最后环节,金土工程后续建设经费来源将根据投资概算从财政拨款建设,因此,需要尽快完成项目投资概算编制、申报工作,保障深圳市金土工程项目资金。
(二)制定2008年工作计划,稳步推进工程建设
目前我局金土工程建设头绪繁多,一方面需要建设新机房,为数据中心建设奠定环境,一方面需要清理和整合现有海量数据资源,充分利用我局多年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价值,还需要对现有系统升级改造和新系统开发进行统一规划部署,结合金土工程建设要求逐步推进软件开发工作。2008年工作主要包括:
(1)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及相关硬件环境建设工作。以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和监控大厅建设为重点,完成我局网络及硬件设备优化升级工作,同时对现有基础软件进行升级。
(2)现有数据清理及数据库整合工作。以地籍数据清理及数据库整合为核心,结合国家金土工程数据建库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要求,开展数据清理及整合工作。
(3)按照金土工程实施计划,逐步推进相关系统建设,以办文系统升级改造及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建设项目为突破口,对现有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同时根据需要开发新业务系统。
深圳市金土工程已完成项目整体立项,下一步将按国家金土工程进度要求,完善网络建设,推进数据中心建设和相关信息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