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创新大家谈
新形势 新挑战新跨越
当代社会,面对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营销方式现代化、市场竞争激烈化的市场监管新形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如何做到依法监管与服务发展协调统一上需要重新定位、积极应对。下面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到监管与服务统一发展阐述一下个人看法:
一、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把握新要求,明确新思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我国正处在“十二五”规划发展关键时期,五峰县委、县政府也提出:紧紧围绕“构建绿色五峰”,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突破性发展新型工业、培育新型市场主体、突破性发展五峰民族工业园;培育壮大第三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业、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品牌战略。
实现这些目标要求,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现有服务与监管模式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一是抓住重点,服务市场主体发展。深入推进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市场主体改革发展等多项政策措施实施,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核心战略全面培育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稳步发展。二是鼓励创业,服务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立足于服务本地经济快速发展,采取多种引导政策和激励措施,激活民间资本,激发创业热情,把潜在的创业群体变为现实的创业主体,把无照经营群体变为合法创业主体,把外出务工经商群体变为回乡创业主体,把农村分散经营主体变为集群创业主体。三是实施商标带动战略,服务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协调指导企业大力发展自主品牌,走自主特色之路,为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特色商标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坚持服务发展与市场监管并重,打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和支持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为引进和利用外部资金、资源和吸引外地企业入驻五峰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另一方面认真落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维护良好市场经济环境、保持社会稳定等各项措施,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欺诈消费者等各类非法经营行为,为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
二、深刻认识市场监管执法形势,迎接新挑战,实现新作为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市场监管中所涉及法律法规较多,监管领域宽、行政职权多,执法风险也相对较大。从目前情况看,市场假冒伪劣商品、虚假违法广告、无照经营、非法传销活动等一些传统违法经营行为还普遍存在,而随着网络商品交易和服务、电子商务等各类新型市场的兴起,工商监管领域进一步拓宽,这些新领域也成为工商监管急需提高的“高危区”。在网络舆论影响不断扩大的社会环境下,这些极易转化为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事件和社会公共事件。另一方面,地方党委政府对服务招商引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很高,使工商部门依法登记、依法办案承受着较大压力。与此同时,工商系统也正步入职能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两费”停征、新“三定”方案的实施、机构改革的全面启动、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其内涵都是要优化服务监管模式、强化工商部门市场监管职能。
对此,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更加高效加强市场监管,更加努力推进依法行政。一是深入推进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巩固市场巡查机制,重点研究解决有巡而不查、查而不细、不实、不处的问题,把巡查的行政指导和执法办案结合起来,按照行业及地域确定责任人,落实巡查、服务、维权、执法任务。巩固信用分类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商品交易市场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档案系统,科学划分市场主体的信用档级,不断完善信息共享、上下联动机制。二是创新执法办案体制机制。结合机构改革,探索建立执法事权统一化、办案队伍专
业化、监管方式精细化的工作体制,深化“一支队伍办案”。进一步理顺县局和工商所执法办案的体制机制,按照小案往下交、大案往上报、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思路,形成以较强的专业执法办案队伍为主,相对集中、整体互动、三级联动的执法办案体制机制。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按照巡查督促行政提示、轻微违规行为警示、违法行为行政纠错、处罚案件行政回访的工作思路从事执法活动。三是拓宽监管执法领域。通过强化日常监管,巩固常规案源;开展专项整治,突破专项案源;紧盯热点难点,查办大要案源;拓宽执法领域,查找新型案源;加大网络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尤其是要从严查处利用网络从事传销、“资本运作”、欺诈等违法行为。以提升网络经营主体信用度为目标,建立网络经营主体信用监管体系,逐步探索并建立起一套与网络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工商执法运行机制。四是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围绕依法行政,建立完善规范执法、廉洁执法、和谐执法工作机制;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整治“四风”问题的相关规定,确保执法更加廉洁;落实行政指导制度,通过规范经营指导、查处违法疏导等机制,增加工商部门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沟通,协调和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
三、深刻认识自身建设形势,抓住新契机,实现新跨越工商行政管理正处在机构改革、职能转变这一特殊时期。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给工商事业发展带来机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自身建设面临的一系列紧迫任务。改革和转变后,我们部分同志工作角色尚未实现由“管理员”到“服务员”的转变。他们一味的认为“讲监管,就放弃服务;讲服务,就削弱监管”,而没有将服务与监管做到统一协调发展。在这特殊时期,全面推进工商事业跨越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建设问题。其一强基固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首先,建立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竞岗制度,对中层干部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可采取自我推荐和组织考核相结合、个人选择和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个人述职和群众测评相结合的办法,让干部工作有动力;建立人员交流制度,建立机关与基层、城区与农村干部的交流轮岗制度,每批交流确定一定比例,形成可长期持续运转、良性循环的机制;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将干部岗位职责细化,采取计分办法,对处考核不合格的中层干部实行诫免。其次,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机制和职务晋升机制。在全局范围内总结各方面的先进经验,树立先进个人典范,以点带面,促进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将业务水平与专业技能和职务晋升挂钩,做到机遇平等、职务竞争,促进干部队伍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氛围。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机制,围绕建设学习型机关的核心,开展国家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学习、专业技能学习,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全员学习,采用集中学习、交流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其三,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及省市县局的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工商机关是一个集服务与监管为一
体的行政管理部门,干部队伍的作风问题与开展各项工作、展现工商形象是有紧密联系的。良好的作风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是展现新时期工商形象的需求。微笑服务是我们的品牌、勤廉执法是我们的底线。其四,要注重加强县局团支部建设。团支部作为年轻干部汇聚的团体,也是工商事业蓬勃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之所在。尤其是近年来工商部门年轻干部逐年增长,加速了工商事业干部队伍更换新鲜血液,年轻干部在工商干部队伍中比重逐年递增已占相当大的比重,受部门设定及地理区域制约,年轻干部分工不同,日常交流的主要平台就在于共青团,然而年轻干部具有接受新事物快、思维灵活、理论知识丰富等特点。应当充分发挥团支部的先锋军和桥头堡的重要作用,利用共青团这个平台激励年轻干部责任感、使命感,促进青年干部快速成才,激发年轻干部的热情、活力,利用年轻干部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来为工商事业稳步发展、开拓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借用这各平台提高年轻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政治敏感性,逐步增强年轻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素质和综合业务素质,将微笑服务和文明执法这一良好作风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大家谈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清水中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给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整个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正经历着新的淬火,逐步地在摸索中进步,在学习中升华,在反思中前行。为了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健康有序地发展,也为了让每一位教师尽快了解课改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思路,适应新课程之下的教学,我校在上级教育领导部门的指导和关怀下,把课改的目标定位在:出学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出教师,磨练一支具有新课程思想的教师队伍;出经验,反思吸纳积累教学实践的经验,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三年来,经过全体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大胆尝试,课改已呈现出新的景观。学生敢想敢说,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探索,处处可以看到学生张扬的个性。可以说,我校师生正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一、认真学习的课标,夯实课改基础。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其实就意味着新一轮学习的开始,为了让每一位教师尽快进入角色,适应课改的要求,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关于课改的纲领性文件,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各自学科的《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等。通过学习,使每位教师认识到了“在课改面前,人人都是学习者、实践者。”使每位教师都受到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并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让每一教师都投入到课改的洪流中,用各自的实践去谱写课改之乐章,为使这项工作不流于形式,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召开动员大会。开学伊始,全校就课改工作在全体教师中召开专项动员大会,传达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大视角和前瞻性来分析课改的方向、目标和理念。
2、督促教师学习。学校规定教师必须学习课改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并且进行量化管理。即教师的学习由集体学习和自由学习两部分组成,每学期必须达到15篇以上的业务学习笔记和各自学科的课改学习笔记,在学末纳入到对教师的考核之中,切实用制度来保证学习顺利进行。
3、宣传课改工作。学校利用板报、开会等手段,宣传课改工作,强化课改意识,在学校中创造良好的课改氛围。让教师明确课改的四个基本思想: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的教师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观;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学生观;学科教育之间整合的课程观。
二、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
课改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的理解不一样,加上各地的教学实际也不同,所以课改中形成的教学思路也有所不同,为避免课改在实施过程中不走样,构校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让我们的教师外出学习,在学习和交流中,吸收有益成分,丰富自己的课改实践,如2004年7月语数外化学等科目的几位教师赴西宁参加课改培训,2004年7月一位教师赴上海学习,2005年4月全校教师在循化中学听省教研室领导的课改培训和授课、2005年10月部分教师在循化高级中学参加了高中的说课、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并有三位教师参加了省电教馆组织的电教培训,同时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后必须上汇报课,把取得的真经活学现买。除了走出去,还要请进来。学校曾多次邀请教研室的领导和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学能手来我校进行讲座和讲课。几年下来,全校的每位教师开阔了眼界,领会了许多独自探索所达不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利用现有手段,领略名师风采。
在学校配备模式
一、模式
二、模式三的过程中,学校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设施,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领略名师风采的活动,由电教员负责,通过播放教学光盘,下载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库等手段,让大家领略了全国名师和各地优秀教师的教案、课件、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艺术。在观摩中让教师加深了对课改的理解,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差距,为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拉开了帷幕。
四、坚持学以致用,进行探索实践。
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同时,我校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实践中去逐步提高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有以下做法;
1.开展集体备课,轮流试讲的活动。如2006年十月我校的三位语文教师同上一课《春》。虽教材相同,却因理解的不同和教学手段的不同而风格各异。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肯定。
2.在学校中开展课改年级教师无差别的公开课,让每一位教师都在公开课中展示自己学习和实践的成果,并通过评议,再次寻找不足和差距,而且通过教师的说课,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来进行交流和探讨,成果虽不丰硕,却也各有所得。
五、牢记课改反思,随时总结得失。
课改的精髓在于教师在课改中的逐步成长,使教师成为课改一线的教研者,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教书匠,为达到这个目的,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写教学随笔,课后记之类的反思性文字,有则多谈,无则几句,经年累月,已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教研储备,为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要求每位教师都写课改体会,教学反思等类文章,把教学中的问题升级为课题去研究。从实践升华为理论,丰富教学成果。
六、用制度做保障,规范教学行为
计划是工作的提纲,而制度是搞好工作的保障,为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些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取得了一些成就,如《清水中学教师评价办法》《清水中学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实施方案》《清水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把原本松散的教学行为用制度来管理,督促教师的教学行为按预定的目标发展,为教师的量化管理和考核积累了数据。
七、成果总结,问题反思。
在几年的学习与探索中,教师的观念变了,教学方式改观了,师生关系更加民主了,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改实验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教学新秀。他们用崭新的教学理念驾驭课堂,开创了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但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1、老教师的知识更新急需解决。
有一部分教师长期在本校任教,知识结构相对比较老化,需要进行知识的更新,而我校地处农村,师资紧张,教师的进修和轮训成为一句空话,而知识的陈旧、观念的老化,将会影响课改的持续发展。
2、骨干教师的流失日益严重。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条件较差,一些培养出来的骨干教师不安心任教,“孔雀县城飞”。骨干教师的流失严重影响了我校课改的发展,让学校失去了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师资优势。
3、新教师的培养成长尚需一段时间。
新教师尽管有信心,有朝气,希望在课改中大显身手,但在教学经验上的欠缺,不可能一下子成为教学骨干和能手,他们的成长尚需一段时间。
这几点都给我校的课改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当然,课改还在持续,许多问题还处在探索当中。所以我们的点滴做法还不够成熟,现在整理出来,以求抛砖引玉,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第三篇:我校作业改革大家谈
我校作业改革成功经验与具体做法
我所在的是一所区级中学,在校领导的正确引领下正处于建设和发展阶段。用哲学的话来说,固定资本(硬件设施)齐全,流动资本(人力、校园文化)逐步形成。作业改革也展开了新的征途:
作业改革在以下几方面初见端倪:
一. 分层设计。
学校开展了周清作业,即每周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业内容按A.B.C等级分开,A等级要求学生全部做,B等级50﹪的学生要求做。C等级只有少数学优生做。这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掌握程度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超越自己,实现纵向和横向对比。
二.按年级、按科目开展集体备课
每周各年级、各科目定时举行集体备课。备课的任务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涉及对作业内容的设计,以及选用。比如:考虑教材中的哪些作业适合本班哪些学生;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作业(作业涉及的内容、技巧、生活常识……),逐步提高教师教育专业素养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我校在“提高教师教育专业素养”这一块还开展了每周的观议课活动,以及每月的同学科大型观议课活动。老师们的素质提高了,“作业改革、创新”路就更宽了。
在全校“作业改革”进行的潮流中,也涌现出了好多个人先例。
譬如,我校数学老师赵老师,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1)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自学,并讨论总结。课堂练习:学生板书,并讲授做题方法、步骤。做并讲,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这正是我们的教学所需、改革所需。
(2)课后作业,学生分组。组长由学优生(每次考试后定,并交换)担任。组长传达教师的意思,并分担教师的任务。组长之间互查、互评,同时为老师出谋划策,共同提高教学。检查组内成员作业,并批阅;检查组内成员日常难题、考题积累是否完成;最后向老师汇报。教师督促未完成作业的学生。这样一来,教师成了真正的引领者,引领学生之间怎么协调工作,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怎么和谐相处。一箭双雕,岂不乐哉!
时间有限,所写有限。我校老师的作业改革仍在进行中,望各位同僚能和我们一起探讨、分享各校有关这方面的经验、做法,共同提高。为“作业改革”的未来添砖加瓦。
第四篇:发力改革大家谈
我国港口结构调整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我国港口竞争力、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港口结构调整不是一个简单的、浅层次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深层次问题。因此,要充分考虑面临的大背景、新形势,体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突出科技创新,做到”“全面调整、综合治理”、“远近结合、有进有退”。要把握时代特征,着眼于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和综合服务水平的提升,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增强港口的储备能力和应变能力,使中国港口在21世纪中迈上一个新台阶。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港口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总量和经济增长方式密切相关。为了适应经济增长总量和经济增长方式对港口运输需求的变化,港口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目前港口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沿海主枢纽港公用码头吞吐能力严重不足,尤其是集装箱码头吞吐能力空前紧张,而低水平杂货码头相对过剩;华东、华北地区缺少大型原油接卸码头,华北、华南地区缺少大型专用矿石码头等。港口结构调整是系统工程,必须进行深人研究,确立明晰的调整思路并采取有效措施。
一、充分认识交通运输三个阶段发展战略目标对港口结构调整的指导意义
交通运输的三个阶段发展战略分别确立了未来5 0年内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港口结构调整正是为了促成三个阶段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应主要围绕两个中心内容展开,一是建设和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这不仅将树立上海港作为东北亚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而且将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与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发挥主枢纽港的辐射作用,形成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的集装箱港口体系。随着我国加入W TO,经济增长对港口运输服务量和质的要求全面提高,适应时代要求,锐意创新,确立分阶段的港口结构调整目标并逐步落实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保证。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中,港口现代化应成为港口城市现代化的窗口。进入2 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正蓬勃展开,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是世界性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而港口结构调整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因此,要立足世界性的经济结构调整,以战略眼光研究港口结构调整问题。
二、港口结构调整中要加强统一、开放的市场秩序建设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既是港口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又是我国加人w TO后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体制保证。市场分割,市场秩序混乱会严重阻碍市场机制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是资源的全球性优化配置。增强我国港口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国际竞争力是港口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培育完善的市场机制则是我国港口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
1.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港航市场
要清理并大幅削减行政性审批,打破行政垄断,为港航企业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优化组合,适度提高港航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通过竞争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航企业。
2.大力整顿和规范港航市场秩序
良好的市场秩序可以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法制和社会信用建设一度滞后,不仅增加了市场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而且降低了我国港航市场的国际信用度,这将削弱我国港航市场的长远竞争力。因此,在进行港口结构调整,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必须大力整顿港航市场秩序,加强“软”环境建设。
3.加强港航市场的立法与执法力度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是法制建设的产物。我国加人w T o后,要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港航市场,必须按照W TO的要求,加快修改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法律保护机制的建立,加强执法力度和执法的统一性、透明度。
三、港口结构调整要与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相结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是港口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港口的信息化水平是未来衡量港口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指标,信息化、电子商务正在对培育与提高港口国际竞争力产生深刻影响,为港口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因此,港口结构调整一定要把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港口的结构调整要适应货流的结构性变化和专业化、大型化、集约化的运输发展要求,大力改善通航条件,加强集装箱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的建设。到2 00 0年底,我国沿海港口共有深水泊位60 0多个,但深水泊位不足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缓解。预计加人W l l、0后,“十五”期间我国进出口贸易相对于加人前将分别增长2 7%和2 6%,由于进出口贸易的8 5%以上依靠海运完成,且沿海港口运输货物集装箱化率已达到6 5%,今后适箱货还将进一步增加,这对集装箱深水泊位建设提出迫切要求。新建、改造集装箱、大宗散货深水泊位时应优先运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港口是内外经济交流与融合的节点,是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港口的开放度体现在港口对双向腹地的辐射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对航运企业的吸引力和对内陆各种运输系统的沟通力上,综合体现为“货畅其流,人便于行”上,有力地促进城市、地区、腹地的繁荣。
港口在发展专业化运输和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代物流是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相结合的体现,是港口竞争力与生命力的体现。现代物流已初步形成网络化发展的特征,我国港口能否成为国际网络化物流运输中的一个节点,取决于结构调整、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及物流服务功能的完善程度。产业间的融合是未来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港口是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点,具有孵化融合性产业的便利条件,现代物流就是产业融合的产物,因此,港口结构调整中应充分重视产业的融合问题。
四、港口结构调整中要加快改革进程
港口结构调整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为顺利实现结构调整的目标,必须加快一系列配套改革的进程。
政企分开是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为成功地实现政企分开,应全面总结港口政企分开的历史经验,对政企分开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机遇与挑战进行深人细致的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我国港口的法律建设一直滞后于港口的发展,港口的法律地位尚不十分明晰,而依法行政应是政企分开后港口行使其管理职能的依据,因此,加快与港口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是迫在眉睫之事。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自律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可发挥协调、监督、指导、服务作用。包括行业协会在内的发达的社会中介组织是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建设过程中,一部分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正逐步转移到行业协会,行业协会自身也处于建设阶段,改革有待深人。
加快港航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步伐是港航企业真正独立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条件,也是培育港航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我国港航企业中政企不分,企业办社会,实行僵化的劳动人事制度、干部制度、分配制度等计划经济的遗迹仍然十分明显,加快港航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是港口结构调整的要求,更是适应加人W l,0后参与国际港航市场竞争的要求。
要解决政出多门、监管不力、市场建设不规范等政府职能缺位问题,完善市场经济下的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为港口结构调整创造有利的宏观管理环境。
港口结构调整要与口岸管理改革同步进行,互相促进、互相完善。海关、检验、海事等机构是港口综合管理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建海关“绿色通道”,改善通关“软”环境,支持海关“依法行政,为国把关”,严厉打击走私,都是提高港口综合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
五、加快港口服务功能的调整,适应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的需要
港口是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的枢纽,特别是现代化的主枢纽港,更是国际现代物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港口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必要和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港口不仅要为社会提供方便、高效、安全、可靠、优质和舒适的服务,保证现代物流链的畅通。随着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网络的建设,现代化的主枢纽港更要成为信息流和服务流的枢纽。我国港口在这些方面还远远不够,仅就货物流通而言,在港口内部和港口对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条块分割、衔接不畅、安全可靠性差、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尚未成为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的有效枢纽。为合理有效地组织装卸、换装、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业务,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效率和效益,扩大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港口的服务功能也要进行结构调整,需要在运输组织结构、经营手段、服务方式等软件方面的创新,需要在现代化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等方面下功夫,使港口真正成为现代物流、信息流、服务流高速“宽带”网络的大平台。港口服务功能的调整又急需法规的支撑,而目前这方面相当滞后,令人担忧。
六、港城一体化关系需进一步调整,促进港口城市协调发展
港口城市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港口所带来的开放性、互通性、协调性、聚散性。很多人理论上对此有共识,但在具体落实中差距甚大。如在制订城市布局规划时如何充分考虑港口对城市布局所产生的影响和港口今后发展的需要;在制订城市总体发展战略时,如何发挥港口龙头作用,以制定政策措施充分发展港航产业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港口服务于广大腹地,港口发展中往往会与所在城市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矛盾。当前有些港口的老港区位于市中心,与地方发展矛盾尖锐,如何调整港口功能和码头功能,如何置换港口用地,如何保证港口与腹地的集疏运畅通等等。我们一定要从港城一体化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上述问题,既要看到当前的利益,更要重视港口城市长远发展的综合社会效益。我们需要借鉴国外一些现代化港口城市经验,进一步协调好港城关系,以有利于港口功能的调整、有利于港城一体化协调发展
总结:港口综合配套体系需进一步调整,为港口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拓展和完善港口的功能中,港口的综合配套体系和支持系统的建设必须得到加强,以利于港口安全,有利于港口可持续发展。在港口结构调整中,港口集疏运系统是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打通西部地区通江达海运输大通道,建成西部地区更加方便快捷经济的出海口。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都应成为西部出海综合运输大通道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不少港口的铁路状况不佳,铁路服务尚未在港口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服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港口综合管理服务系统重要组成中包括海关、检验、海事等机构。在港口结构调整中必须高度重视这方面的调整和建设。港口的结构调整还涉及到其他如金融、保险、环保、港口管理体制、科技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需要作专门的研究与探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其生命的源泉在于创新。一些企业仍想方设法以降低成本作为自己竞争的优势,且不知许多发达国家在高科技支持下的规模经济已使我国不少领域的低成本优势逐步失去了光泽,甚至不复存在。企业只有改变以前那种移植摹仿为生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增加企业的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为企业的蓬勃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第五篇:我为改革创新做什么大家谈发言稿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对标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抓紧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并提出了“四个多抓”要求。我们要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契机,坚定“改革决不能落后”的决心,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以改革“一子落”带动转型“满盘活”。
多抓根本性、全局性、制度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就要围绕高质量转型发展,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我省国企规模大、负担重,要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全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全力做好处僵治困工作,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民营经济是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主体,要推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落地落实,着力解决民营经济实际困难,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开发区是转型发展的主战场,要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加快引导产业集聚,推动开发区提质升级。同时要抓好农村土地、开放型经济体制等领域的重大改革事项。
多抓有利于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改革举措,就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好防风险、稳运行、壮实体、保稳定的改革举措。要以金融领域为重点,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处置长效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创新消费促进机制,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发挥好投资与消费协调拉动作用。要落实好财税体制改革任务,推动改进金融服务,深化电力、工业用地等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改革,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企业竞争力。真正把就业放在民生之本、稳定之基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和创业的长效机制。创新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严防各类公共安全事件发生。
多抓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改革举措,就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依靠改革创新增进民生福祉。要推动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着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继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多抓对落实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评估问效,就要把改革抓实,让措施落地,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干一件有一件的效果。改革方案要接地气、重落实。各级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推动改革事业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向前,既在面上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又在点上力争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推动更多改革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篇二】
观念就是思想意识,就是思维方式,就是价值取向,就是决定改革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解决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思想观念问题,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破除各种制约改革的僵化保守观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善于创新观念、思路,坚决从“三种资源”观念的误区中走出来。
从煤炭资源观念误区中走出来,让新兴产业强大。山西长期以来依赖煤炭,资源型经济观念特别是资源型经济文化即煤炭文化根深蒂固。资源性观念的思维定势、价值取向、路径依赖,使得一些领导干部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被煤炭文化所缠绕、所左右、所同化。为此,我们一定要以“三大目标”为牵引,坚决冲破资源依赖的思想观念,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特别要把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做成新的支柱产业。
从文化资源观念误区中走出来,让潜在优势显扬。山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有道是:5000年文明看山西。但盲目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观念,使得一些领导干部自认为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就可以成为文化产业强省、强市、强县。殊不知,文化产业强弱与否,与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厚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要知道,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是和高科技相结合的产业,说到底是人才密集、资金密集的产业。因此,必须从盲目的文化优势观念中走出来。我们最现实的优势是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要下大决心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我们的新兴支柱产业。当然,我们也要通过引育人才大力发展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好我们的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把我们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我们的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精神优势和发展优势。
从人才资源观念误区中走出来,让关键要素速长。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山西发展的最关键要素。正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严重短缺,使得一些领导干部对山西发展信心不足。这是错误的人才观在作祟。能不能推动山西人才快速成长,关键在人才环境。要坚决破除“官本位”观念,坚决破除“枪打出头鸟”的陋习。要用新理念、好方法、硬举措培育人才、引进人才、关爱人才、包容人才,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充分涌流。特别是要瞄准我省重点发展的高科技产业、新兴支柱产业、重要学科,用非常之策,不惜重金,精准引人,强力引人。只要我们在重点人才资源挖掘上有大突破,山西振兴崛起就会指日可待。
【篇三】
新春伊始,一场“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使3700万三晋儿女在思考、在求索、在追问:山西的发展之路在哪里?
恩格斯曾断言,社会主义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为此,共产党人更应注重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由此可见,山西的发展之路就在于改革创新!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坚持以改革促转型,构筑新体制政策“四梁八柱”。2017年、2018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两年比全国快0.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发展提质,新动能培育步伐加快,新产业新产品快速成长,爬坡过坎的山西终于赶上了全国步伐。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号召山西干部群众勇于改革创新,果敢应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对我省新时代改革发展作出了全方位擘画指导。对于山西这样的内陆资源型欠发达省份而言,改革决定兴衰,创新才有未来。
新时代,山西如何改革再深入、创新再发力?以强化党建引领改革创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勇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在新时代新一轮改革创新大潮中,山西党员干部应勇立潮头、冲在前头、争做先锋。要引深“三基”建设,在“三基”建设中强化改革思维、完成改革任务,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建强做实党支部,使党支部成为解放思想的熔炉、创新攻坚的堡垒。
以制度创新保障改革创新。要在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开发区改革、财税金融改革、社保改革、投融资改革、生态领域改革和人才工作改革中,创新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制度藩篱,激活一切创新发展的源泉力量,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以实干担当成就改革创新。改革是勇敢者的事业,创新是实干家的担当。鲁迅先生曾言:“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改革创新需要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需要有义无反顾、无所畏惧的信念。党员干部要确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共产党人政绩观,建立干部激励引导和合理容错机制,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对大胆改革创新的干部支持保护,为担当的干部担当,对负责的干部负责。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篇四】
今年以来,我组织带领下社镇辛圐圙村全体党员深入扎实有效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使大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创新了观念,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农村工作打下扎实思想基础。具体来说,有这么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进一步增强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紧迫感。我是一个思想比较解放的人,年轻的时候就外出经商,走南闯北,先后在大同、口泉做过各种各样的小买卖,后来又在石家庄、浙江干了几年,在浙江期间,明显感到南方和北方的经营理念、市场环境大不一样。后来,又返回应县,在全市开了第一家图书超市,搞装饰材料销售,担任辛圐圙村担任村支书、主任,带领群众干了一些事情,但是,时间一长,我感到自己的思想有点落后,胆子也变小了,不象年轻时那样敢闯敢干了。这次通过参加镇党委大讨论活动、组织村支部的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和全市六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以全新的理念换脑筋、换思维、换思想,进一步夯实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思想基础,激发了干事创业再奋进的雄心壮志。
二、进一步增强了拔高标杆、干事创业的责任感。担任村支书、村主任以来,我带领村民先后投资300万元,完成人畜饮水、户户通、路灯安装、文化广场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工程,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村里专门设立图书阅览室,建设文体活动广场,村里的特色走灯场还向省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些因病因灾贫困户以及五保户,村两委干部积极帮助争取低保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同时,我们紧跟国家鼓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形势,抓住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契机,鼓励农民合作共赢、抱团取暖,集中力量办大事,培育了“两社一公司”,即:汇源农副产品购销农业合作社,入社社员42户,流转耕地306亩,建设蔬菜大棚113个,农资统一购置,集体管理、单独核算,户年增收3万元;富民股份水利合作社,按照集体经营、按股分红、全民入股的模式,每年每户分红500元、村集体增收7万元。2018年我们又成立辛圐圙农家乐旅游公司,村民入股600亩土地,全民入股、集体经营,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村民增收,主要搞设施农业采摘、农家住宿,在村西600亩退耕还林搞娱乐、观赏、小吃等产业。同时,坚持三社合一,坚持全民入股、集体经营的模式,努力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越性。2018年我们村农村人居可支配收入1.8万元。取得了这些成绩,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在县里我们村也算是比较出色的村了,就产生了满足现状、裹足不前的心理。这次通过开展大讨论,深刻认识到,作为党员干部决不能满足于过得去,取得点成绩便沾沾自喜、放松懈怠,必须常存“慢也是退”的忧患意识,瞄准新目标、积极赶超,从而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只有不懈进取、永不自满,才能在“风起青萍”时未雨绸缪,在“山雨欲来”前抢得先机。
三、进一步增强了担当作为、为民服务的使命感。作为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我始终能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勤政敬业,主动担当,一心为民。在安排救助资金、农村危房改造、兑现粮食直补资金和村级财务管理上,我们辛圐圙党支部和村委会,从来不是干部说了算,凡事都让群众公开评议,集体研究决定,让群众明白,进一步增强了“两委”班子的公信力、凝聚力。通过这次大讨论,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政绩观的教育,加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的教育,推动全村干部作风的大转变、大提升。今后要增强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的意识,比党性、比境界、比贡献,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求真务实、担当奉献的精神状态提振起来,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展现新作为。要持续加强“三基”建设,着力抓好理论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工作,教育引导全村党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要巩固提升汇源农副产品购销农业合作社、富民股份水利合作社、辛圐圙农家乐旅游公司,大力发展粮食、蔬菜、养殖等产业,积极探索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今年重点上马一个小杂粮加工企业,带领全村群众增加收入、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要不断加大民生改善力度,主动走出去,向省市县里各部门争取项目支撑,加大对村里的教育、卫生、水利、社保、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建设力度,让辛圐圙村的生产生活设施更完善、整体面貌更美丽。
总之,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农村党支部要积极参与、真抓实干。我们一定要按照各级党委部署,高起点开展,高质量推进,在改革创新中建功立业,在奋发有为中开创新局面,努力交出一份不负时代使命的优秀答卷。
【篇五】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开展以来,下面高乡党委、乡政府坚持高起点谋划、高站位部署、高质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强化组织领导,高起点谋划
一是召开党委会及时研究。在2月18日省、市、区相继召开的动员会后,乡党委及时召开党委会,原汁原味传达省、市、区动员部署会精神,深刻领会省委这次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目的和重大战略意义,及时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研究制定了下面高乡党委《关于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实施方案》,增强领导班子的大讨论责任意识。
二是召开动员会安排部署。乡党委按照省委、市委和区委的要求,紧密结合全乡实际,坚持精心组织、深度谋划,召开全乡机关干部、驻乡机关站所负责人、村“两委”主干共计近百人参加的动员部署会,把全乡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大讨论活动的决策部署上来。
三是召开民主生活会对症下药。乡党委把2018民主生活会和大讨论专题民主生活会两会合一,统一筹备、统一安排,主要领导带头查摆问题,严格对照思想政治、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六个破除”四个方面,查找问题不回避,相互批评动真格,既有严肃认真查摆问题的辣味,又有同志之间相互帮助的甜味,整个民主生活会达到了凝聚共识、团结紧张、干事创业、奋发向上的良好效果。在乡党委的组织安排下,各村支部都在相继召开了组织生活会并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各村党支部直面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二、突出政治统领,高站位推进
一是以政治建设统一思想。全乡基层党支部深刻领会省委开展大讨论的目的意图、基本要求,切实把开展大讨论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重大政治任务,同时立足时代坐标、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乡党委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开展大讨论,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通过大讨论,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寻找工作中的差距、弥补工作中的欠缺、激发工作热情、提升工作质量,推进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二是以学习研讨夯实基础。乡党委认真组织乡村两级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同时学习领会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和关于开展大讨论活动的部署要求。联系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联系近年来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对照“六个破除”找差距、明方向,增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学习省内外改革典型和先行先试榜样,组织乡村两级集中观看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录片和《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电视剧。组织党员干部90多人于2019年3月16日到右玉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传承右玉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结合岗位实际对标一流,做到干有动力、学有榜样、追有目标。乡党委大讨论办公室制作了学习专版,乡村两级干部以及全体党员在“学习园地”、“心得体会”专栏里交流经验、革新观念,在“活动剪影”专栏里显现了大讨论活动的精彩片段,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三是以宣传发动营造氛围。乡党委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大讨论氛围。乡党委制作电子显示屏、钢架宣传栏、彩色标语,在各村主要街道、公众场所、显眼位置悬挂大讨论为主题的醒目标语65条;乡机关干部、村两委主干、党员群众层层建立了大讨论微信群,带动全乡群众积极参与大讨论;乡党委通过大讨论的学习研讨,结合2019年工作部署,绘制了“下面高乡‘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作战示意图”,以鲜明的图例标记2019年重点开展的各项工作,确保大讨论活动取得实效。通过以上举措,努力在全乡营造解放思想、对标一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形成转型引领、改革先行、加快率先发展的强大态势。
三、坚持学用结合,高质量落实
一是坚持把解决思想观念问题与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结合起来。结合省委、市委、区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精神,重点解决不思进取、不接地气、不抓落实、不敢担当的问题,提升精神状态、工作标准和本领能力。重点解决服务功能较弱、治理能力不强、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更加有力有效地抓发展、保稳定、强党建、优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各项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坚持把大讨论规定动作与全乡具体举措结合起来。乡党委紧紧围绕省、市、区活动主题,扎实抓好“10+3+1”规定动作,努力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精准落实具体化。紧密联系全乡实际,开展“怎样干好村干部”、“乡村振兴我该干什么”的活动,同时做好六方面的工作:向本乡“乡贤能人”,线上线下征求意见建议,为全乡转型发展谋划新思路;召开驻地煤电企业座谈会,研讨“一企兴一业、一企带一村”新举措;开展村级干部对标一流述职评议,激发农村两委“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新活力;组织召开推进农业转型发展研讨会,商讨农业转型发展新途径;组织全乡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提升科学养殖发展新水平;六是召开先进模范报告会,树立奋发有为、比学赶帮新标杆。通过上述六项举措,推动全乡大讨论活动取得实效。
三是坚持把大讨论活动与谋划全乡转型发展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乡党委紧紧围绕区委“转型引领、改革先行、加快率先发展”的要求,按照“六着力、六破除、六坚持”的要求,对标一流,奋发争先,制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全乡工作的重点:强化队伍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创先争优;强化基础建设,实现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的提档升级;强化经济建设,在农民增收和转型升级上提速进位;强化法治建设,在公共安全和文明创建上奋发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