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装备产业科技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
农业装备产业科技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
发布日期:2013年8月19日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作者:吴海华
党的十八大提出统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我国农业装备产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间,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科技部、农业部、工信部等加大对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科技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把多功能农业装备作为现代农业创新重点,并组织实施了农业装备产业科技重点专项;农业部颁布了《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全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机装备应用;工信部颁布了《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引导农机制造产业健康发展;许多地方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机产业发展,加大对区域性应用农机装备研发及推广应用的支持。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农业装备产业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呈现,有力地推进了产业有质量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
“十二五”期间,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产业跨越升级的战略需求,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以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为目标,按照“增加品种、完善功能、扩展领域、提升水平”的思路,统筹节能环保、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等要求,并拓展延伸农业装备产业创新链,国家科技计划投入4.78多亿元,引导企业等投入3.57多亿元,组织行业及相关领域300多家优势单位、2300多位科研人员,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农业与食品行业制造与自动化生产线关键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大田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项目,以及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农业精准作业技术与装备”、“智能化植物工厂生产技术研究”、“现代农业智能感知技术与产品”等主题项目,支撑实现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通过项目引导,强化国家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撑推进建设农业装备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实施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的战略,培育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团及产业集群,建成协调有效的自主创新平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实现产业有质量持续增长。
当前,农业装备产业科技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在先进制造与智能化技术、高性能拖拉机与多功能作业机具等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以及轻便作业、水肥药精确施用、环控农业、产地商品化处理及现代畜牧业福利养殖等装备创新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基本构建形成了三大粮食作物、瓜茄类蔬菜从种子、种植生长过程、保质采收、产后加工的生产装备智
能技术及体系,解决高品质规模化制种、高质量秧苗规模化生产、精量播种与精细管理、高效低损收获、保值增值分选等制约现代农业生产的智能化难题,为智能化等前沿和基础技术、大型农业装备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以及高端及新型农业装备新产品创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初步突破了农机装备数字化设计、制造工艺、自动化生产线等先进制造技术,提升农机装备先进制造能力。
研究突破了基于知识工程的通用部件数字化快速设计方法,典型载荷谱、环境谱和可靠性设计技术,通用零部件的虚拟装配、虚拟试验和可靠性评价技术;研究突破了关键部件新型材料多元多相强化技术、复杂部件整体化无模快速精益制造技术以及精确控制热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着力突破关键零部件组配、焊接、物流等自动化生产线技术。
二是突破了大田作物高效栽插、精密播种与高效分离清选技术等一批制约增产增效的原理性技术,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技术突破将有力支撑粮食作物田间生产装备技术升级。
针对具有显著增产效果的移栽作业高速、准确与精量播种以及大型高效、多功能联合收获与智能控制技术发展要求,重点开展了超级稻少量精播成毯育秧与精准插秧、低损伤稻芽谷排种器与精量穴直播垄植深肥润灌栽培技术以及玉米种子定向播种技术研究,破解大型联合收获机械割台微地貌仿形、大喂入量脱粒分离清选以及大型自走式农机自动化驾驶与智能控制技术难题,满足高速移栽作业、准确与精量播种以及基于智能控制的大型高效、多功能联合收获发展要求,显著提高大田作物生产智能化水平,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三是田间作业智能控制及农业机器人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提升国产农机装备技术档次。
重点突破网络差分、多源信息融合、协同导航作业技术;水田作业的适应性技术、反馈式控制技术;农田环境下土壤养分与作物苗草、茶、果实信息获取、远程智能化监控等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农田机器人多传感器融合、视觉伺服控制、复杂环境运动规划、机械臂避障控制、多作业载荷集成等技术;农田超低空自动跟踪仿形无人机飞行精确控制、施药作业适应航迹规划等技术,以智能化技术为引领的田间作业智能控制关键技术装备及农业机械人等智能装备,提升国产农机装备技术档次。目前,集成自动导航技术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在新疆、黑龙江、上海等地进行了示范应用。
四是400马力级高性能拖拉机动力平台及配套复式作业技术装备的开发,将逐步改变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
重点突破了400马力级动力平台电液控制的无级变速传动系(CVT)、重载大传动比行星传动、基于CANBUS总线的数字仪表技术等拖拉机技术,以及种肥集中输送分层施播、精确播种、变量施肥、宽幅折叠、液压仿形、脱附减阻、工作部件耐磨等大型、多功能配套农机具关键技术,研究水平达到与国际同步。
五是大型高效联合收获技术及装备研究实现了突破,提高了农机装备产品技术档次和产
品供给能力。
重点突破了大型稻麦联合收获机静液压驱动底盘、大喂入量脱粒分离、高效清选、宽幅割台折叠与智能监测及整机作业质量检测技术;玉米茎穗兼收、籽粒直收及秸秆切碎、压实成型与裹包一体化等技术;大型采棉机的采棉指、座管等核心部件制造工艺及材料延寿技术、采棉成模一体化技术,延伸开发的三行普及型采棉机已在黄河棉区的东营等地的种棉农户试验示范;加工番茄收获机的果实成熟度色选分级、气流去杂、震动去土、果实收集、枝叶果实自动分离等技术,以及甘蔗、甜菜、瓜菜等高效收获机械技术,提高农业机械装备产品技术档次和产品供给能力,农业生产全程装备保障能力。
六是轻便型、轻简化农机技术装备,为丘陵山地主要农作物、林果经济型作业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重点突破了作物联合收获机械轻量化技术、山地货运技术、小型履带多功能底盘的爬坡与稳定性技术,开发了小型水稻、小麦、玉米收割机及山地货运系统,可进一步解决丘陵山地开沟施肥、喷药、修剪、采运等人工作业强度大、效率低的难题。
七是研究突破大宗优势农产品成套智能分选与节能加工技术,为产后保质增值提供高技术支撑。
突破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种子、蔬菜种子的种子精细选别关键技术,满足我国高品质种子规模化生产技术要求;突破基于可见光、近红外光复合、激光诱导的稻米、茶叶、瓜类等大宗农产品智能光电分选技术及装备,可满足大宗农产品规模化分选加工生产要求,提高农产品品质、安全性、商品附加值。
第二篇: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
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 “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
科学技术部
二〇一二年五月
目 录
一、形势与需求.........................................................................1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2
(一)总体思路.......................................................................2
(二)发展目标.......................................................................2
三、主要任务.............................................................................3
(一)农业机器与种养系统融合互作机制研究..................3
(二)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3
(三)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3
(四)现代节能高效设施园艺装备.......................................3
(五)现代畜牧业福利养殖设施与技术装备......................4
(六)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4
(七)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4
四、保障措施.............................................................................5
(一)加强农业装备产业科技的统筹规划部署..................5
(二)加强农业装备产业技术研究平台体系建设..............5
(三)加大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5
(四)实施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国际化战略..................5
该规划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农业及粮食科技发展规划(2009~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为依据,面向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和新需求,以农林动力与田间作业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养殖业装备为重点,提出农业装备产业“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形势与需求
农业装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现代设计、绿色制造、智能技术广泛采用,实现了精准化、智能化和高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竞争力。“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突破了经济型动力机械、精准作业装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关键技术,创制了大马力拖拉机与配套复式作业机具等一批急需产品。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农业装备使用与制造大国,规模企业总产值已连续10年增幅超过25%,年销售额突破3200亿元,农机作业与服务收入超过4000亿元。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90%以上,科技创新支撑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2%,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进入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装备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创新与制造技术能力低,产品技术水平不高,全程机械配套性差。我国农业装备产业科技面临拓展领域、增加品种、完善功能、提升水
平的多重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快农业装备科技创新,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自主创新,以引领产业发展为导向,发展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装备技术为核心,农林动力与田间作业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养殖业装备为重点,统筹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先进制造与集成应用,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多功能、智能化装备技术。坚持农机与农艺融合,坚持先进制造与生物、信息技术融合,重点突破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创制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设施农业与健康养殖等关键设备。完善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推动农业装备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突破先进制造与智能化技术、高性能拖拉机与多功能作业机具等一批农业装备制造核心关键技术,开发轻便作业、水肥药精确施用、环控农业、产地商品化处理及现代畜牧业福利养殖等一批专用装备,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和标准,建立一批集成技术示范应用基地,培育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团及产业集群,建成协调有效的自主创新平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装备创新体系,支撑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
三、主要任务
(一)农业机器与种养系统融合互作机制研究
揭示农业机器作业对土壤质构、水、肥、药、气、光、热、微生物、环境及动植物等影响规律,优化机器科学作业过程。研究农业机器生产系统能量传输与投入物资循环调控方法和技术。试验创新农业装备的结构原理、基础材料、制造工艺及智能传感元器件、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
(二)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
重点突破无级变速传动系CVT、CAN BUS总线、高效脱粒分离、作业流程控制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制重型拖拉机及配套多功能作业装备、通用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智能采棉机、番茄与甘蔗生产等高性能装备。开发田间作业控制等智能产品。发展丘陵山地、林业生产等专用机械。
(三)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
重点突破智能栽插和采收、植物生长过程和环境信息实时监测、种肥药等关键农资科学施用等前瞻性技术。开发大型复式与种肥水药变量施用、智能化种子精细加工、全自动嫁接、瓜蔬智能化生产等一批前沿性重大装备。
(四)现代节能高效设施园艺装备
重点提升设施结构的抗逆性能、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智能化控制水平,协同攻关低碳环控型和高光效轻简温室结构及配套
设施。研制节能与绿色能源利用、环境调控、清洁与高效作业及肥水一体化等配套装备。
(五)现代畜牧业福利养殖设施与技术装备
以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养殖环境、加强畜产品健康采集为主要任务,重点突破畜禽福利养殖饲料快速溯源与在线检定、无应激畜禽福利养殖数字化监控与远程管理等关键技术。研制规模化养殖场废物自动化处理以及畜禽、水产、奶牛福利养殖关键设施与设备。
(六)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
以提升增值减损能力、能源利用效率和关键装备国产化水平为切入点,重点研发大宗粮食产地集中烘干、果菜产地节能保质贮藏、棉花等产地增值、主要农产品洁净和高通量分级包装、家禽屠宰自动化等关键技术装备。
(七)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重点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农机农艺融合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全面提升高产农田创建工程装备、高效精量植保机械应用技术水平。试验扩大棉花、油菜、花生、马铃薯、甘蔗等经济作物播种、收获机械化能力。优化推动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农业装备产业科技的统筹规划部署
强化国家目标需求和重大任务导向,整体布局现有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动协同创新,促进系统性和原创性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坚持市场引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引导企业加大资源投入,增强优势企业创新和产业化能力。
(二)加强农业装备产业技术研究平台体系建设
发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用,加快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应用基础、共性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与服务。加强农业装备标准体系建设与研究,实施重大产品技术标准化。优化资源,构建国家农业装备重大创新基地。
(三)加大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培育多专业、跨学科的优势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强化基础教育,支持高校加强农业装备工程学科建设。联合建设企业培训基地,加强实用人才培养。
(四)实施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国际化战略
加大国际合作科技计划实施力度。积极推进海外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优势企业构建国际化产业基地。加强标准研究的国际化步伐,加快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联系人及电话:霍季春 01058881433 电子邮箱:huojc@most.cn
第三篇:企业文化管理进入新阶段
改革开发三十年,我国企业的文化建设也走过了由表及里、由弱到强、由点到面、由自发到自觉、由局部到系统的发展历程。在这三十年中,企业文化经历了从视觉形象到价值理念的由外而内的不断深化,层次越来越清晰,体系越来越完善,与企业管理结合越来越紧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软实力的论断已为大多数企业所接受。在这三十年中,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强势,普遍得到了行业组织和企业行政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企业文化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作为学术理论和企业实践之间的桥梁,捷盟咨询一贯坚持企业管理问题三角论思想即企业的管理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和企业制度三个问题,它们是互相作用、密不可分的,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企业文化生长理论,主张企业文化土生土长、优生优育观点,主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观点,主张企业文化建设的“1234”法则,在企业文化咨询实践中发挥了有力的工具作用。然而,在为企业提供企业文化咨询服务的过程中,随着企业文化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感觉到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的文化管理,开始遇到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瓶颈期。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发生的“毒奶粉”等事件为标志,我们可以明确判断:企业文化管理将进入新阶段。
一、新阶段企业文化管理的新任务
2008的金融危机,在我们看来也是经济理念的危机:从宏观上它是人们关于政府对金融工具的“市场化”与“监管”两种价值理念重新审视,从微观上它是企业与经理人诚信与社会责任的基本价值观的重新审视。我们看到的是华尔街神话的破灭,看到的是三大投资银行的倒闭以及麦道夫之流几十年骗局被揭破,但(另一方面,)我们感触到的对于(删)传统的、简单(根本或基本)的(删)价值观的可贵。(,)如诚信、责任,麦道夫用“旁氏骗局”在华尔街大行其道数十载并成为英雄,哪里(有)对投资人的诚信,哪里有半点对社会的责任,就是欺骗、就是唯利是图!如“欲速而不达”是传统价值观,但今天的企业个个不讲步步为营的发展,都谈跳跃式发展,都企图“量子化”增长,在快与慢的哲学上走入歧途。又如“民以食为天”,“食”之重要可想而知,但今天全球范围内都有食品的不安全问题,除了政府不作为,企业、企业家的价值观选择与坚持是关键。对于企业而言,文化管理的核心就是价值观的管理。看似容易的选择,看似应该能做到的行为,在市场中竞(竟)然让企业变得那么的难以企及。可见,知易行难。那么,我们所说的“新阶段”,就是企业文化管理如何让已经明确的、正确的价值观转化为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员工的共同思维。
我们认为,未来10年,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将继续向纵深发展,以下问题会更加突出和紧迫:一是企业文化理念如何转化为员工的价值认同?二是企业文化理念如何深化为员工的思维方式?三是企业文化理念如何固化为企业的规章制度?四是企业文化理念如何量化为企业绩效?这些问题,实际也是企业文化管理工作如何科学发展的问题,值得理论界、企业界、咨询界共同探讨,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新阶段企业文化管理的新趋势
1.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将进入亚文化管理的新阶段
从目前国内企业文化综合现状看,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企业的文化体系架构已初步建立。由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理念要素以及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各大方面的经营管理子理念共同构成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下一步,企业文化管理将进入亚文化建设阶段。质量文化、服务文化、品牌文化、营销文化、责任文化、安全文化、廉政文化、执行文化、绩效文化、创新文化等一系列亚文化建设将提上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议程。最近,北京燃气集团与捷盟公司合作的廉政文化建设咨询项目已完成,北汽福田又与捷盟咨询合作,启动了福田汽车亚文化建设咨询项目,在原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对研发、制造、营销等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与时俱进地对原有文化进行有效提升。另外,烟草行业多年来强力推动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行业共同价值观在各级商业公司和工业企业也得到了有效的贯彻落实,各级企业基本上建立起了富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2009年开始,烟草商业企业要推动服务品牌建设,这正是烟草各级企业推进品牌文化建设的良好契机。
2.集团公司母子文化融合将进入高度统一的新阶段
近年来,在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都遇到了如何处理母子文化关系的问题。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化是近十年来的现象,集团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集团)大部分都是由原来的一些老企业重组而成,自然出现了“先有儿子后有老子”的特殊现象。与此相适应,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自然出现了母子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在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共性与个性特色曾经是集团文化建设的热点之一。在母子文化建设上,不同的企业集团,有不同的做法。然而,随着集团公司成长历史的增长、业务经营范围越来越清晰、文化融合越来越到位,集团公司母子文化的概念将越来越淡化,取而代之的是集团公司的文化统一性越来越强。从目前的实际来看,集团公司统一总结、提炼、设计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员工道德行为体系、企业形象体系,共同构成统一的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体系,下属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和形象识别系统都必须无条件的统一在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体系下,下属公司与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差异性越来越小。从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面上看,绝大多数集团公司已经基本走过文化融合阶段,进入文化高度统一的新阶段。
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与贵州电网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为例作一分析。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于2002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的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是特大型国有电网企业,经营范围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贵州电网公司是南方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从企业的历史看,贵州电网公司要比南方电网公司历史长很多,文化底蕴也更为深厚。但是,随着南方电网公司的成长发展,2006年,以《南网方略》命名的南网公司企业文化体系正式出台,2007年,又正式出版发行全员必修课程教材《南网方略与企业文化》,并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贯培训。“南网方略”是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提炼和升华,包括了公司宗旨、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公司生命线、工作方针、公司令、主题形象、企业理念等方面的内容,涵盖了生产、经营、服务、廉洁、团队建设等范围,是一套行之有效、具有南网特色的先进管理理念体系。在此前提下,下属子公司如贵州电网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南网方略”为指导,结合具体工作实际,践行南网文化,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南网文化的统一丰富做出应有的贡献。
3.企业文化管理将进入价值观管理的新阶段
根据我们对中国企业文化管理状况的跟踪评估,到目前为至,企业文化管理普遍存在的现实是:文化理念和实际行为不完全一致。比如,一些乳品企业,质量理念倡导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放心乳品,但在生产过程中却为了自身利益,放弃了在质量上的有效控制,反而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使社会对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失去信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断完善,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不能再靠牺牲环境、牺牲合作伙伴、牺牲消费者的利益换取企业的不当利益。这方面的典型的案例是三鹿的企业文化。根据资料,2006年,三鹿集团就把自身的企业文化定位为“诚信文化”,核心价值观是“诚信、创新、和谐、责任”,企业道德是“质量第一、绿色兴企、诚实守信、用户至上”,企业使命是“生产名优乳品、奉献社会民众”,企业目标是“瞄准国际领先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形象定位是“质量第一、绿色兴企、用户至上、情系大众、奉献社会”。同时,三鹿也自称,自身最宝贵的财富不仅仅是土地、厂房、设备,也不简单是品牌技术等无形资产,而是具有三鹿特色的诚信文化,三鹿把对消费者和自己比作“水”和“舟”的关系,对消费者讲诚信使三鹿赢得了市场。在质量管理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严格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建立严格的检测、控制体系,真正将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确保向消费者奉献优质的乳制品。然而,正是在质量与诚信上,发生了三聚氰氨事件,一个快速发展的三鹿集团轰然倒下。这一悲剧告诫企业界,真正的企业文化需要企业从上到下、实实在在去践行,否则,不但难以得全体员工的认可和支持,最终会受到消费者和社会的抛弃。还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当成员工遵守的教条,领导层另行一套,也必将阻碍企业文化的真正落地。所以,企业一定要处理好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企业制度的关系,确立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最根本,将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生产流程、绩效管理、薪酬分配等全面紧密结合,使企业战略与企业利益统一在企业价值观下,使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企业价值观管理要求企业不能单纯以追求企业利益为借口置企业文化倡导的价值观于不顾,反而要求企业各部门和各流程必须以价值观为指导,自行审查自身工作,努力追求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兼并企业进入“文化鱼”吃“文盲鱼”新时代
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严守文化道德底线,一方面可以使企业避免遭遇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扩张机会。如果说以往企业扩张主要是快鱼吃慢鱼、大鱼吃小鱼,那么,将来企业大发展的机会则会表现为“文化鱼”吃“文盲鱼”。比如,销售收入只有11亿元的三元股份即将收购中国企业500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
一、《福布斯》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中国优秀诚信企业、品牌价值达149.07亿元、2007年销售收入达100.16亿元的三鹿集团,即是活生生的一个“蛇吞象”的企业并购案例,又是一个“文化鱼”吃“文盲鱼”的案例。三元的发展速度相对来话(说)是缓慢的,也因示(未)彻底走出国有企业原来的体制与机制而错失了行业的(删)大发展机遇。但三元坚持了自己的质量理念,从种公牛的基因管理到冻精营销,从优越的奶牛饲养条件到全冷链控制,确保了乳品的质量。更难能可贵的是,三元多年来一直倡导“无抗奶”标准,即便是国家行业协会不主张、不接受,三元也从关注消费者健康的要求一直坚持“无抗”生产(我们预言“无抗”将是给这个行业带来不亚于三聚氰氨影响量级的重大(?))。正象同仁堂始终坚守质量自律“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才造就了300多年不倒的民族中药品牌,(。)看来,“做得快”、“做得大”比不上“做得久”。三鹿等其它乳品企业则正是在经营中自行背叛了自我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说一套,做一套,最终将自己带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蒙牛,一个曾经多么令人尊敬的民族品牌,也因三聚氰氨事件,2008年亏损达9亿元之巨,且岌岌可危。这个曾被誉为“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乳业高成长企业,一夜间形象打折。可以想象,如果这次蒙牛没有卷入三聚氰氨事件,收购三鹿的恐怕还有可能是蒙牛。如果真是这样,蒙牛的成长速度将会创下新的奇迹。打倒自己的只能是自己,文化不能决定你的必然成功,但不良的文化决定了你的必然失败。可见,在兼并重组的时代,做“有文化鱼”比做“大鱼”更重要,“大鱼”因不坚持会迷失方向、失去信心(核心竞争力);做“文盲鱼”其实可悲,“文盲鱼”因为只会抓机会不相信规律、缺失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迟早是要被吃掉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绩效的最终保障。不重视文化、或者在某一阶段无视企业文化的约束,不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为了短期利益为所欲为,最终将自食其果。因此,在新的时期,企业要重拾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企业文化管理,用文化的力量战胜发展中的各种困难,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草原监理工作进入新阶段(精选)
草原监理工作进入新阶段
一览监理英才网报道:为了加强草原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甘肃省第六期草原执法培训班于2013年7月4日在张掖市开班,这次培训班采用以班代会的形式,主要讲解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草原征占用管理》、《草
原执法文书制作与应用》。
通过两天的培训,使广大参会人员业务素质明显提升,同时,这次会议明确了破坏草原资源,“非法占用草原,改变被占用草原用途,数量较大”,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按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张显了国家对草原资源的重视和保护的决心,标志着草原执法活动进入了新的历程碑。
这次会议同时要求:
一、在2015年前草原监理站于草原技术推广站没有分离的县必须分离,独立建站。没有分离的县,2015年后将在农牧局成立草原科,负责
草原监理工作。
二、尽快报回草管员名单,要有草原监理站颁发的聘任文书,这是对草管员进行最后一次摸底定员,近期,省上将对草管员进行专业培训。
三、要加大对麻黄草的监管力度,要实行造册登记,跟踪检查,防止流入制毒渠道,出了问题,谁的责任谁承担。
四、要加强春、秋两次草原监测活动,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实用性。
五、各县要成立草原防火应急队伍,要求局长任队长,副局长任副队长,草原监理站的所有人员任成员。
第五篇: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
工信部“农业装备产业座谈会”材料之一:
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
(征求意见稿)
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装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提升我国农业装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满足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农业建设对农业机械日益增长的需要,促进农业装备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通过本政策的实施,更好地发挥我国农业装备产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致富,以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保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第一章
政策目标
第一条
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建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辅之以政府宏观调控的产业发展新机制。
第二条 坚持改革开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装备的需求出发,围绕产品和行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先进适用、市场急需的农机产品研究开发和产能建设,促进农业装备产业升级和振兴,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提供所需装备。到2020年,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农机制造和供应大国,步入世界农业装备产业强国行列。
第三条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维护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公平、公正、有序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快农业装备产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健全法制化管理体系。政府职能部门依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对农业机械整机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及其产品实施监督管理,规范各类经济主体在农业装备产业领域的市场行为;对于关系国计民生、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产品,提出准入条件,依法实施准入管理。
工信部“农业装备产业座谈会”材料之一:
第四条 推动农业装备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适合国情、产业集中度高的新格局,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几家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引导行业发展。
第五条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形成一批核心技术,部分产品水平达到国际水平,满足农业生产发展所需的各种关键农业装备。
第六条 发挥技术、产能、价格优势,培育我国农机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第二章
发展规划
第七条
国家依据《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编制发展规划指导行业。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第八条
在行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型企业集团、国家重点支持的专业化制造企业,可以根据国家农业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和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制定本企业的规划,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进行必要衔接平衡后批准执行。规划内的具体建设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不再审批或核准,由企业办理土地、环保、安全、信贷等审批手续后自行组织实施,并按规定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其它农业装备企业的发展也必须符合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和农业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第三章
技术政策
第九条
坚持自主开发为主、引进技术为辅的原则,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区域性的先进实用农业装备技术。引进技术和产品根据国内市场需求,要具
工信部“农业装备产业座谈会”材料之一:
有国际竞争力、发展前瞻性,并满足国际农业装备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需要;自主开发技术要适应中国国情,与农艺要求相结合,力争与国际技术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国家在税收政策上对符合技术政策的研发活动给予支持。
第十条
统筹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技术的协调发展。国家要引导和鼓励发展适合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型农业装备。积极发展以信息化技术为先导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提高传统农业装备技术水平。注重发展适合山区丘陵地区的经济型农业装备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整体技术的全面实现。
第十一条
以“重点突破、增加品种、优化结构、拓展领域”为主要任务,优先支持研究粮油作物全程作业装备技术,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发展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健康养殖、生物质综合利用等装备技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持续支持研究节能减排、降耗、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技术,为农业资源的高效安全利用和节本增效提供装备技术支撑;加快研究以信息化技术为先导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技术,提升农业装备产业竞争力。
第十二条 积极推进新型材料的应用。加强农业机械特殊型材、耐磨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等研究。加强新型金属结构材料、新型非金属材料和新型复合材料技术,以及功能性、智能化、仿生等复合材料在农业装备领域的应用。
第十三条
支持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装备企业中的应用。广泛应用揉性生产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虚拟制造技术、网络制造技术、模块化技术等,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装备产业和先进制造能力。
第十四条
建立正常的产品淘汰机制,淘汰性能落后、耗能高、排放高的产品,国家定期或不定期发布淘汰产品目录。实施并鼓励采用先进技术、限制淘汰落后技术的产品发展政策,引领产品开发和发展方向。
第四章
产品开发
工信部“农业装备产业座谈会”材料之一:
第十五条
国家制重大订产品开发规划。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发展需要,在每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前期,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农业装备产业重大产品的开发规划,确定落后技术产品的淘汰目录,指导企业产品开发。
第十六条
国家支持加强农业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建设。产品开发可采取自行开发、联合开发、委托开发等多种形式。在稳定支持已建国家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大学和产业领域科研院所产品开发的基础上,加大对农业装备大型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建设的支持,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加大国家对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对开发产品所需的科研设施建设和实验研究等投资,凡符合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的,可在所得税前列支。在国家购机补贴等政策性支持计划中,鼓励新产品的应用。给予新产品前三年内生产所得税免除的优惠。在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中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选择重大产品重点支持。
第十七条
构建农业装备产品开发平台。以国家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通过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有效资源建立新型产品技术开发平台,以企业为主体实现产品技术研究、人才培养、新产品制造与实验推广相结合的产品开发新机制。加大国家对新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企业资金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组织开展重大产品技术的开发。
第十八条 优先支持重点产品开发,加大新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优先发展大马力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多功能联合收割机等粮油作物全程作业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成套装备、经济作物和牧草生产装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装备等。加大对农机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国产装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档次,重点支持大马力拖拉机、多功能联合收割机等产品的电控系统及控制元件的开发,提高农机产品的效率及安全性、舒适性。
第五章
组织结构
第十九条 推动农业装备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通过产业布局,以及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适合国情、产业集中度较高的新格局,4
工信部“农业装备产业座谈会”材料之一:
产品满足国内农业发展需求,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二十条
国家鼓励农机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大企业,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在市场竞争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企业间的战略重组,实现农业装备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第二十一条
完善产业组织结构,改变农业装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的局面,形成大型企业突出、中小企业比例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
第二十二条
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和扩建等形式,通过市场竞争形成5家左右工业总产值在100亿元,具有先进制造水平的农业装备制造企业,进入全国工业500强,成为全球农机工业50强企业,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业装备企业集团。
第二十三条
支持中小型农业装备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形成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产品。培育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农业装备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第二十四条
建立大中马力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重要农机产品生产企业退出机制,对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生产企业实行特别公示,涉及的企业必须退出生产,不得转让生产资格。
第六章
准入管理
第二十五条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重点农机产品管理条例》。政府职能部门依据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重点农机产品的设计、制造、认证、注册、检验、缺陷管理、售后服务、维修保养、报废回收等环节进行管理。管理要做到责权分明、程序公开、操作方便、易于社会监督。
第二十六条
依据《标准化法》的要求,制定农业机械安全、环保、节能方面的技术规范和强制性要求。不同类别的农业机械执行相应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要符合我国国情并积极与国际农业机械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衔接,以促进农业装备产业的技术进步;不符合相应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农业机械产品,不
工信部“农业装备产业座谈会”材料之一:
得生产和销售。
第二十七条
依据本政策要求,以及国家认证认可条例、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对于技术含量高,涉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重点农业机械,包括大中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含小麦、玉米、水稻、油料、青饲料等)和植保机械,逐步建立以公告管理为主体的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和产品的准入管理体系。符合公告管理制度规定相关法规、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登录《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不得用进口农业机械替代自产产品进行认证,禁止非法拼装和侵犯知识产权的农机产品流入市场。
第二十八条
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依据《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办理相关农机产品注册登记。
第二十九条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准入管理制度对实行公告管理的农机产品分类设定企业生产准入条件,对生产企业及产品实行动态管理。凡不符合规定的企业或产品,撤消其在《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的名录。企业生产准入条件中应包括: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产品生产设施能力、类别和规格相似产品生产一致性和质量控制能力、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等要求。
第三十条
农业机械产品认证机构和检测机构要经过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认定,相关机构要按照市场准入管理制度的具体规定开展认证和检测工作。认证机构和检测机构要具备第三方公正地位,不得与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存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利益关系,不得对同一产品进行重复检测和收费。国家支持具备第三方公正地位的农业机械和重点零部件检测机构规范发展。
第七章
商标品牌
第三十一条
建立科学的品牌管理体系,建立和健全品牌管理制度。加大对知名品牌和民族品牌的保护,对于品牌的不实的虚假宣传、商标侵权、品牌假冒等侵犯他人品牌权益的行为应依据我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行业组织应将品牌管理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纳入行业管理之中,并针对品牌效益、品牌建设和品牌管理问题开展必要的研究,促使品牌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为我
工信部“农业装备产业座谈会”材料之一:
国农业装备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十二条
加强品牌的建设。企业均要增强企业和产品品牌意识,把品牌建设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产业升级和产业调整,把企业做强做大,以其自身优势打造知名品牌。扩大品牌社会影响,充分发挥品牌的市场作用,提升品牌价值效益。企业要有品牌建设和创建知名品牌的中长期规划,加大品牌建设的投入力度,持续有效地推进品牌建设。
第三十三条
各生产企业均应依据《商标法》注册本企业自有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国家对农机产品的名牌创建给予政策扶持。产业部门出台扶优扶强的导向性政策,鼓励和支持具有优势的企业创建国际品牌,对一些已经具备相当竞争优势的,品牌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国家应给予包括税收、金融、技术改造政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这些企业脱颖而出,进入国际品牌行列。
第三十四条
品牌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行业组织要积极推进行业内名优品牌创建工作。通过开展创建名优品牌活动促进企业品牌建设,加快我国农业装备尽快进入国际知名品牌行列。行业组织要制定名优品牌创建规划和实施措施,持续有效地推进农业装备品牌建设。
第八章
零部件及相关产业
第三十五条
国家鼓励零配件制造采用新材料、新加工工艺,达到节材、节能目的,如果零配件制造企业经过有关专家论证,证实确实达到节材、节能效果,国家将优先考虑扶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将予以奖励。
第三十六条
农机零部件企业要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主机厂的产品开发工作。关键零部件领域要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在一般零部件领域要形成先进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农机零部件采购体系。
第三十七条
制定重大农机产品关键零部件专项发展规划,对关键零部件产品进行分类指导和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促使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 7
工信部“农业装备产业座谈会”材料之一:
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供货能力。对能为多个独立的农机产品生产企业配套,并且进入国际采购体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国家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融资,以及兼并重组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
第三十八条 扶持农业装备产品关键零部件专业化开发。注重关键、通用零部件产品的技术开发,鼓励扶持具备专、精、特优势的农业装备零部件开发和制造,形成生产能力。国家在相关项目计划、产业化能力建设和改造上,加大对关键零部件开发的支持力度,形成与大企业互补的社会化生产产业集群。
第九章
市场营销
第三十九条
为保护农业机械用户的合法权益,使农业机械用户在购买和使用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服务,凡在国内市场销售自产农业机械产品的国内外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自产农业机械产品销售和服务体系。该体系可由企业以自行投资或授权农机经销商投资方式建立。境内外投资者在得到农机生产企业授权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必要的手续后,均可在国内从事国产和进口农业机械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活动。
第四十条
国家鼓励农业机械整机和重大零部件生产企业跨行业与包括金融、服务贸易等企业合作,借鉴国际上成熟的农业机械营销方式、管理经验和服务贸易理念,积极发展农业机械产品服务贸易,逐步形成多种营销方式、多种营销机制的市场营销格局,使产品营销在促进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发挥应有的功能。
第四十一条
加强营销网络的销售管理,规范销售和维修服务行为。农业机械生产企业有责任向社会公告停产机型,并保证在合理期限内提供合格的零部件用于售后服务和维修;生产企业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其授权和取消授权的销售或维修企业名单;对未经授权和不具备经营条件的经销商,不得向其提供产品。
第四十二条
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销售国家明令禁止或公告停止销售的机型的,伪造或冒用他人商标、产品合格证销售机具的,未经生产企业授权或已取消授权仍进行主机、配件销售
工信部“农业装备产业座谈会”材料之一:
和维修服务的,以及经销假冒伪劣农业机械整机和零配件并为客户提供维修服务的,有关部门要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三条
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要兼顾制造和销售服务环节的整体利益,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促进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共同发展。
第十章
投融资管理
第四十四条
为了避免低水平建设、重复建设,确保建设项目的技术水平和规模效应,国家鼓励农机企业通过新增投资、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等方式增产本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产品。
第四十五条
国家鼓励农机工业利用多种渠道筹集发展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向符合产业政策的农机企业投资,发展国内短缺的中高端农机产品。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
第四十六条
国家鼓励符合产业政策并具备条件的农机骨干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和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国内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应优先给予大型农机骨干企业建设项目融资支持。
第四十七条
国家鼓励有技术、管理优势和资金优势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兼并,收购和重组农机具及配件制造企业。鼓励其向具备农机工业发展条件的地区投资,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发展中高端农机生产。国外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对国内农机骨干企业的股权收购,构成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实际控制的,收购协议须经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生效。
第四十八条
新建农机项目,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必须达到40%以上。对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项目,银行根据独立审贷原则,应积极提供支持,并可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或在国家规定的幅度内降低贷款利息率。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发展规划及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银行不得提供信贷支持。
第四十九
国家通过加大对技改项目的贴息贷款支持力度鼓励农机生产企业增加品种、质量升级,节约降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改造。
工信部“农业装备产业座谈会”材料之一:
第五十条
加强投资监管,对违规项目,撤销项目法人投资项目的资格,并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行政责任。
第五十一条
对不符合本产业政策或国家明令限制、淘汰的新建项目,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工商管理部门不予登记,商务管理部门不批准合同和章程,金融机构不提供贷款和其它形式的授信支持,海关不予办理免税进口设备手续,质检部门不予颁发生产许可证,环保部门不予审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不予发放排污许可证。
第十一章
财税政策
第五十二条 为切实落实国家税收政策对农机工业的支持, 除农机企业增值税继续执行13%税率外,销项额大于进项额的留抵额实行当年退还企业办法。
第五十三条 对符合本产业政策的农机工业企业按20%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条件,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五十四条 中央财政研究整合现有资金渠道,加大对农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技术和智力引进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国家现有技术改造投资要对农机工业技术改造给予倾斜和重点扶持;鼓励和支持农机企业消化吸收国内急需的农机先进技术。地方政府可根据中央的资金,按照一定比例配套实施。中小型农机企业享受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创新型企业试点向农机制造业倾斜。
第五十五条 国家鼓励列入重点发展产品目录的企业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凡此类企业用于科学研究和试验设计的费用,可以视为日常生产费用,在税前扣除。
第五十六条 国家鼓励符合本产业政策的农机企业为解决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资金需求,及减少投资风险,允许企业按主营业务收入的3%在税前提留技术开发准备金,在以后三年内用于技术开发投入。但必须在三年内使用,三年到期时未使用的资金,要计入企业所得纳税,并加收该税金按当时年利率计算的利息。
工信部“农业装备产业座谈会”材料之一:
第五十七条 国家鼓励符合本产业政策的农机企业联合成立科研开发组织。成员企业交纳给联合开发组织的预算款项可以在应税所得中扣除。
第十二章
进口管理
第五十八条
国家支持农业装备生产企业努力提高农机产品本地化生产能力,带动农机零部件企业技术进步,发展农业装备制造业。
第五十九条
国家鼓励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零部件实行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退。
第六十条
国内能够生产的、技术性能、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与国外相近的农业装备,原则上不批准进口或进口不予免税。
第六十一条
为了保障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进口的旧农业装备必须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待批准后方能进口。进口的旧农业装备在投入使用前,需经过国家认可产品质量检测单位验证合格后,方可进口。
第十四章
其 它
第六十二条
农业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组织、社会团体等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发挥作用;要积极参与国际间相关业界的交流活动,在政府与企业间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农业装备产业发展。
第六十三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中国内地投资农业装备制造业的,从本政策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四条
农业装备产业生产企业执行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标准,在田间作业和其它作业技术规范及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出台之前,暂定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
第六十五条
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工业与信息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