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进的社会,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夯实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下面结合**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谈谈怎样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
(一)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发挥我县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新型水
泥、新型造纸、新型林板、丝绸、编织业、化工、水电、酿酒等优势产业。重点建设年产600万吨水泥二期工程、年产9.8万吨文化纸项目、**丝绸工业项目、利俩水利枢纽工程及大同江流域开发项目、雄森酒业二期工程、年产20万立方米新型林板项目、广西矿冶公司二期工程、安泰公司三期工程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绿源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制药厂、隆鑫公司等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进程。
(二)加快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确保农民增收。
一是配合**县丝绸工业项目、年产9.8万吨文化纸项目、年产20万立方米新型林板项目建设,着力抓好蚕桑、竹子、速丰林原料基地建设。计划用2-3年时间将我县桑园面积发展到10万亩。今年计划新植撑篙竹7万亩,已种植1万亩,完成投资300万元;今年计划新植速丰桉6万亩,已完成18000亩,完成投资450万元。二是提高水产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比重,抓好家庭规模和小区规模养殖,重点发展瘦肉型猪生产,加强牛品种改良。到11月止,全县累计出栏肉猪67.6万头,其中瘦肉型猪42.14万头,外销仔猪175.29万头,其中瘦肉型仔101.06万头,同比分别增14、26.89、9.98、11.41;全县累计牛品种改良17924万头.三是扶持三桂食品公司、红心食品公司、富艺、宝马、域嘉工艺品有限公司、大玉余甘果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比重。四是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积极支持标准化生产,推动石硖龙眼、秋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由规模扩大逐步向品牌形成转变。五是发展劳展劳务经济,重点做好培训工作,实施劳务输出“阳光工程”。
(三)以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确保投资拉动。
扩大投资仍然是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县扩大投资的主要举措是:对外抓好招商引资,对内主抓民营经济,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一是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进一步解决“有人招商,有钱招商,有项目招商,有载体招商”问题,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增长30以上。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学习借鉴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发挥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作用。三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重点加快一批工业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城建项目建设。目前要抓好年产200万吨的洪德水泥公司、雄森药业公司、高分子化工材料公司和永佳船务公司等项目建设。四是千方百计解决项目用地问题。主要通过发展工业集中区和盘活闲置的国有、集体企业的厂房等方式解决项目用地问题。
(四)以“玉贵走廊”为载体,加快城镇化建设。
一是新城区建设方面。以城区为中心,加快瑞雁小区、月亮湾小区、东湖时代广场、将军小区以及瑞雁大道、龚洲大道、乌江二桥等一批新区和城建项目建设,加快城区防洪堤建设,完善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建设。二是旧城市改造方面。要以“南珠杯”竞赛活动为契机,进行“美化、绿化、硬化、亮化”,继续抓好城区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重点整治“脏、乱、差”现象,三是小城镇建设方面。按照“玉贵走廊”重点镇建设规划,构建“中心城区——重点乡镇——小城镇”的城市化格局,使小城镇成为“玉贵走廊”发展的“节点”。以大安等全区小康示范镇为重点,培育基础比较好、潜力比较大的镇隆、大新、六陈、平山等乡镇发展成为常住城镇人口1万人以上的中心集镇,发挥其规模经济效应、经济集聚作用。四是路网建设方面。抓好公路主干线建设,加快建设**至容县二级公路(**段)和镇隆至城区一级公路步伐;推进**至武宣二级公路(**段)建设。加快“玉贵走廊”沿线村级公路建设大会战进程,力争年底搞好另外8条共61.95公里村级道路建设,实现村村通汽车目标。
(五)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形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上来,转变到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二是要加强为企业解决煤、电、油供应紧张问题,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三是优化经济发展的硬环境,重点加快交通、公路、城建和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四是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着力解决部门机关作风问题,克服个别干部纪律松懈、不思进取等工作作风问题,保持干部队伍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提高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水平。
(六)以建设“平安**”为目标,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切实推进依法治县的三大工程,加大普法力度,抓好企业、学校、机关等普法工作,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形成依法治县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坚持防范打击重大刑事案件,坚决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及时打击“六合彩”赌博活动。三是以调处“四大纠纷”为重点,稳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四是把“上访”变为“下访”,认真
做好信访工作。五是积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狠抓安全生产,切实抓好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六是抓好社会稳定工作,创建平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第二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市委一届八次全委会提出,2005年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根本保证。这使我们深深感到思想上的又一次大解放,认识上的又一次大提高;全市正在由滞后发展,走向全面振兴,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2005年镇坪县经济社会预期增长目标:GDP增长12,投资增长25,财政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20元。
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对于镇坪这样一个山区贫困县来说,发展是始终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首要的任务,最重要的责任。镇坪县一方面是“药畜水矿”丰富的资源型经济县,另一方面又是“九山一田”自然条件极差的山区县。要破解因资源优势而“固步自封”,因自然条件差而“畏缩不前”的难题,必须按照市委全会的要求,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以人为本,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一区两谷”为重点,采取先突破交通,创环境优势,载资源强势,厚积而博发的举措,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认真落实中央文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围绕农民增收这个重点,首先,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立足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才有积极性,农业才能发展,农村才能稳定。为此,要狠抓“123”工程,实现产业富民。即: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抓好良田、良种、良法三个环节,稳定农民人均千斤粮,按照企业GMP基地种植与农民传统种植相结合,耕地种植与林地种植相结合,草本药材与木本药材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农民种好适销对路的地道中药材,建设5万亩优质地道药材基地,巩固人均2亩药材;采取千家万户普遍养,能人大户重点养,专业厂家规模养的形式,通过抓好饲草种植,圈舍改造,仔猪繁育,科学养殖,疫病防治等五个环节,以提高生猪出栏率和商品率为重点,建设5万头绿色商品猪基地,实现人均3头;其次,以市场导向,政府服务,农民自主,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第三,全面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最低收入。
2、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全委会明确指出:经济落后实质上是工业落后。实践反复证明一个结论: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主要是在工业上;县域经济能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能不能尽快完成工业化过程;“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财政收入如何,取决于工业发展程度。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财政增收问题日益突出。工业化是提高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是加快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把工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推动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核心,才能抓二带一促三,推动三次产业之间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财政的稳定增长。因此,只有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深化企业改革,发展优势工业企业。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要求,创新经营机制,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以深化企业改革为动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腊肉厂和分割肉厂资产重组,办成真正的民营企业,以名牌特色腊肉和分割肉产品为核心,提高装备改造技术,做大做强畜牧产业“龙头”企业。通过县内外企业联合,采取资产重组、技术参股、股权转让、企业拍卖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引进新药品种,把制药厂培育成为中药产业“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加快水电开发,发展水电工业,带动电能高耗工业。加大安全技术改造,狠抓增产提效,发展煤炭工业。围绕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开拓销售市场,壮大建材工业。深化农科所改革,形成集科工贸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发展农业的粮种、仔猪、药种三大平台,为提高全县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干部打工,转变思想观念。工业落后实质是人的思想观念落后。发展工业离不开土地、资金、劳动力、企业家才能四大要素,其中有了资金这个要素,其他要素都可通过资金来解决;但在贫困地区恰恰缺的就是资金,这就迫使我们只能以稀缺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做文章,通过优势资源向外招商引资,获得资金和企业家才能,借助外力发展工业经济。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招商引资能否成功关键在环境。要把改善环境作为“生命线”来抓。首先要大力改善路、电、通讯和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为企业发展创造硬环境;积极营造亲商、稳商、富商的政策、法制、人文环境,吸引县内外社会资金落地生根、为企业发展创造软环境;成立重点工业企业协调领导小组,提供企业生产生活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工作环境。
发展民本经济,推进工业化进程。县域经济的最大特点是没有多少国有企业,其主体是民本经济,因此,发展民本经济是推进工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市委一届八次全委会提出,~年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根本保证。这使我们深深感到思想上的又一次大解放,认识上的又一次大提高;全市正在由滞后发展,走向全面振兴,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年镇坪县经济社会预期增长目标:GDp增长12%,投资增长25%,财政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20元。
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镇坪这样一个山区贫困县来说,发展是始终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首要的任务,最重要的责任。镇坪县一方面是“药畜水矿”丰富的资源型经济县,另一方面又是“九山一田”自然条件极差的山区县。要破解因资源优势而“固步自封”,因自然条件差而“畏缩不前”的难题,必须按照市委全会的要求,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以人为本,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一区两谷”为重点,采取先突破交通,创环境优势,载资源强势,厚积而博发的举措,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认真落实中央文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围绕农民增收这个重点,首先,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立足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才有积极性,农业才能发展,农村才能稳定。为此,要狠抓“123”工程,实现产业富民。即: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抓好良田、良种、良法三个环节,稳定农民人均千斤粮,按照企业GMp基地种植与农民传统种植相结合,耕地种植与林地种植相结合,草本药材与木本药材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农民种好适销对路的地道中药材,建设5万亩优质地道药材基地,巩固人均2亩药材;采取千家万户普遍养,能人大户重点养,专业厂家规模养的形式,通过抓好饲草种植,圈舍改造,仔猪繁育,科学养殖,疫病防治等五个环节,以提高生猪出栏率和商品率为重点,建设5万头绿色商品猪基地,实现人均3头;其次,以市场导向,政府服务,农民自主,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第三,全面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最低收入。
2、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全委会明确指出:经济落后实质上是工业落后。实践反复证明一个结论: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主要是在工业上;县域经济能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能不能尽快完成工业化过程;“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财政收入如何,取决于工业发展程度。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财政增收问题日益突出。工业化是提高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是加快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把工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推动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核心,才能抓二带一促三,推动三次产业之间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财政的稳定增长。因此,只有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深化企业改革,发展优势工业企业。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要求,创新经营机制,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以深化企业改革为动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腊肉厂和分割肉厂资产重组,办成真正的民营企业,以名牌特色腊肉和分割肉产品为核心,提高装备改造技术,做大做强畜牧产业“龙头”企业。通过县内外企业联合,采取资产重组、技术参股、股权转让、企业拍卖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引进新药品种,把制药厂培育成为中药产业“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加快水电开发,发展水电工业,带动电能高耗工业。加大安全技术改造,狠抓增产提效,发展煤炭工业。围绕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开拓销售市场,壮大建材工业。深化农科所改革,形成集科工贸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发展农业的粮种、仔猪、药种三大平台,为提高全县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坚持干部打工,转变思想观念。工业落后实质是人的思想观念落后。发展工业离不开土地、资金、劳动力、企业家才能四大要素,其中有了资金这个要素,其他要素都可通过资金来解决;但在贫困地区恰恰缺的就是资金,这就迫使我们只能以稀缺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做文章,通过优势资源向外招商引资,获得资金和企业家才能,借助外力发展工业经济。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招商引资能否成功关键在环境。要把改善环境作为“生命线”来抓。首先要大力改善路、电、通讯和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为企业发展创造硬环境;积极营造亲商、稳商、富商的政策、法制、人文环境,吸引县内外社会资金落地生根、为企业发展创造软环境;成立重点工业企业协调领导小组,提供企业生产生活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工作环境。发展民本经济,推进工业化进程。县域经济的最大特点是没有多少国有企业,其主体是民本经济,因此,发展民本经济是推进工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精心包装项目,大力推介优势资源,拓宽投、融资渠道,放心、放手、放胆发展民本经济。
3、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建设。以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县城、集镇、新村城镇体系为目标,全面完成县城扩建十大工程任务,完成曾家、洪石、牛头店、白家四个集镇建设工程,完善上竹十里生态集镇建设,在兴产业,添特色上多做文章,抓好七个新村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
4、举全县之力,打破交通“瓶颈”。全力以赴,集中力量,举全县之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当年建成平镇二级路,彻底突破交通“瓶颈”;完成大华路、曙双路油路工程,实现全县乡乡镇镇通油路。
5、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战略。以参加县外商贸洽谈活动,办好县内药文化节和腊肉节为平台,全力推介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吸引社会民间资金,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抓住西部开发等政策机遇,争取和落实政策性项目资金。围绕好生态环境、输变线路升压、城乡电网改造、水利、能源、公路、特色产业、农村“六小”工程和社会事业等加大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形成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两轮驱动发展。
6、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旅游业。坚持以公路畅通促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促特色产品、开发以天然氧吧、山水风光、盛夏避暑为特色的旅游资源,利用西安—安康—镇坪—三峡旅游大通道的人流、物流,立足镇坪区位优势,发展特
色生态旅游。
二、以维护稳定为第一责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维护群众根本利益。要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力度,把财政投入、小额贷款、就业培训、税费减免的政策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民本经济在提供就业的作用,积极做好大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城镇新增待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城市低保工作,健全失业保障制度。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健全城乡困难群体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五保户生活保障制度,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等问题,做好农村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救济,搞好扶贫工作,巩固扶贫成果。搞好乡村通路、通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城乡并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对农村贫困学生实行全部义务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和处理能力;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和全民健身活动。落实计划生育责任制,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创建“安全镇坪”,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夯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健全社会治安综合体系,依法打击刑事犯罪,查处“QQQ”、“门徒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依法办事,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创建无信访村,越级上访乡镇活动。全面推行领导信访包案制度、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xx联席会议制度等信访制度,完善县、乡、村三级信访网络体系,努力将信访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常见活动。加强国防教育,开展“双拥”和共建活动。狠抓生产安全工作,杜绝重大事故发生。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加强工矿企业、客运车船、中小学校、营业场所、高危行业危险源的检查,对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整改,加强防洪、防火、防滑坡工作,预防重大事故发生。严格执法管理,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建立政府监管、企业负责、工人参与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工人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的决定》,转变观念,改变方法,更换脑筋,发展一方经济;明确责任,严格管理,狠抓落实,稳定一方社会;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强化基层,服务一方群众。理顺县乡机构,规范乡镇机构设立、撤并、上划行为,正确处理市场、政府、企业、社会的关系,改变政府包揽一切,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的状况,从根本上解决乡镇机构超编,负债过多的顽症。提高执政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建好农村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维护企业(农户)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以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改进农村经济工作方式,通过采取抓点示范,以奖代补,党员带头,能人带动,公司加农户,支部加协会等方法,变行政命令为说服教育、变下达任务为示范引导,变直接管理为提供服务,变政府宏观决策为群众自觉行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四、提高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首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重点,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
第四篇:怎样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条在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古今中外,无论是当权者还是一般善良的百姓,都希望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和谐的社会。对此,各国政治先哲们开过许多药方,当今世界也不乏长期没有**、没有战争、社会矛盾不那么尖锐、各方面关系比较和谐的社会的例子。但问题在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在今天中国的具体环境下构建和谐的社会?
机会平等,是实现社会和谐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机会平等,就是每个公民,不管贫富“贵贱”、能力高低、是男是女,都有平等参与机会竞争的权利。竞争的结果是另一回事,但每个人都享有得到这种机会的权利,这种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可剥夺。这是社会公正与正义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一个社会能保证做到机会平等,就能最大限度地激活社会活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就能使人们心平气顺。今天社会上许多怨气就是产生于我们这个社会还没有真正做到机会平等。如公职、就业、教育等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有些人、有些群体被公开或暗中剥夺了平等争取机会的权利。各种社会不公,有些单位和企业实际存在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和长相歧视现象,由少数人甚至个别人在小范围选用干部的做法,以及经济活动中的种种黑箱作业……无不属于这方面的问题。那些被无辜排斥在机会之外的人们,怎么能让他们跟社会和谐呢?
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须知,贫困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甚至社会冲突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原因。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减轻贫困,才能有效地医治许多社会病和消除社会裂痕。而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邓小平看得准,他剥去种种貌似革命的假社会主义理论的外衣,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且要加快发展。20多年来,国家成就斐然,初步实现了小康,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大为减少。这为我国实现社会和谐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但这个基础对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还不够坚实,还必须长期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党第一要务不动摇,最终彻底消除贫困,铲除社会不和谐的土壤。
抽肥补瘦,缩小贫富差别,是缓和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的普遍做法。有穷有富,是迄今为止的社会常态。我们过去没有认识到,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试图建立一种人人过着一样贫富生活的社会。实践证明,那种模式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失去竞争能力,是不成功的。改革开放后,由于实行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生产大发展。但由于人的能力不同,主客观条件不同,获得机遇的先后和多寡不同,于是就出现了一般社会都会出现的穷富差别,地区差别。对于这种现象,党、政府和社会,首先应承认合理合法的差别,不应采取贫富拉平的做法,要继续鼓励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竞争发财致富,同时通过政策为弱势人们和地区创造必要的条件增强他们的致富能力,尤其要通过依法税收将富人和富裕地区的一部分财富收上来进行第二次分配,部分税收用于发展公益事业,部分用于对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的补贴,这叫“抽肥补瘦”。实践证明,这是许多国家都实行的有效政策。
当然,对以权谋私,通过各种腐败手段非法暴富的人,必须坚决没收非法所得,实行坚决打击。他们与劳动致富者和合法经营致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化解和处理社会矛盾,是增进社会和谐所应该提倡的文明方法。其实社会矛盾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会存在的,只是尖锐程度不同而已。社会要形成习惯于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和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化解和处理矛盾的机制和社会氛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只会用以暴力对暴力的方式来处理矛盾,结果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和社会积累的巨大破坏,最后还是人民吃亏。今天的社会与过去不同了,执政者与人民群众之间,各个社会群体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矛盾,完全应该而且能够通过沟通、协调、调解以至行政、法律等文明的方式来解决。通过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扶贫济困的风气,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气,形成讲诚信,重责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风尚。
在中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键是执政党自身。首先执政党内部,特别是领导高层,必须是和谐的,团结的。过去一个严重的教训,是党的高层不和谐,斗争不断。高层不和谐,下面各级能和谐?党内不和谐,社会能和谐?今天不同了,全党上下很和谐。全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党组织,7000万党员,只要共产党内部和谐,全国就乱不了。当然党内要和谐,必须发扬党内民主,营造党内发表不同意见和平等讨论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把全党积极性调动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
改革开放,是各个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利益格局的调整。中国共产党任重道远。但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调整化解各种矛盾,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和谐的社会。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第五篇:基层法院怎样倾力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既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民法院承担着打击刑事犯罪、化解矛盾纠纷、保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职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独特的、其他部门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80%在基层,80%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基层,直接面对广大群众的主要是基层法院。因此,基层法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层人民法院正确应对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查找、研究、分析、解决现存问题,显得十分必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基层人民法院要实施好“五个三”工程,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一、抓好“三项建设”基层法院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主要有三项,即队伍建设、审判业务建设、形象建设。其中,队伍建设是根本,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决定性因素;审判质量是关键,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本质要求;形象建设是效果,是审判质量和队伍建设成果的直观体现。为此,我院以“三项建设”为“抓手”,牢牢把握新形势下法院工作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县委和上级法院的工作要求。一方面,严格落实了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共计条款近500项,把队伍建设、审判和执行工作、司法行政管理、后勤保障、涉法信访、对外联络等各项工作全部量化细化,实行“千分制”考核,并规定凡在工作中出现错案、执法过错、超审限、信访上访案件等重大案件质量和效率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评优获奖。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的实施,使我院各项工作实现了“人管人向制度管人,制度管人向自我约束”逐步转变,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队伍管理体系,不但队伍未出现任何问题,而且涌现了多个服务大局、优质高效办案的先进集体和多名勤奋工作、甘于奉献的模范干警。今年以来,我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170,结案1862件,结案率达到85.81%,同比提高了6.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审判工作中把好六道“关口”,确保审判质量。从立案到结案、从程序到实体,严把立案关、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适用法律关、裁判文书制作关六道“关口”,使我院今年的案件质量又有大幅度提高,发还改判案件仅15件,发改率为0.8%,较市要求目标低2.2个百分点,未出现一起错案和执法过错。队伍建设和审判业务建设的加强,使形象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今年以来,我院已收到群众表扬信42封,锦旗27面,表扬电话15个,其他书面及口头感谢180余次。
二、搞好“三项服务”“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是人民法院必须面对的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基于此,我院坚持搞好“三项服务”,即为全县的经济建设服务,不脱离这个中心;为全县的社会稳定服务,不脱离这个大局;为维护全县群众的合法利益服务,不脱离这个宗旨。我院以此为着眼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方面,在服务全县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我们按照县委的要求,以为全县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为已任,把为全县重点企业、外来投资企业和金融部门服务列入议事日程,并就法院如何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搭建诉讼绿色通道、降低企业市场经营风险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仅今年以来,我院就审结涉及我县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案件512件,标的额达5158万元,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在为全县社会稳定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上,我院除依法从重从快加强刑事审判工作,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外,对群众关心的“三费”案件、“三农”案件、人身损害赔偿以及医患纠纷、劳务纠纷、相邻关系等热点案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今年以来,我院各审判业务庭和执行局先后成功处置涉法信访案件26件,执结积案23件。同时,本着“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加大了民事案件调解力度,今年审结的1233件民事案件中,调解结案711件,调解率达到57.7%,较去年同期高出3个百分点。另外,针对刑事自诉案件取证难、矛盾易激化的特点,大力开展调解,调解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赢得了地方党政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三、实现“三项目标”我院党组认为,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其职能是平纷止争,使诉争的当事人服判息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因此,我院提出了“三项目标”,通过实现目标发挥最佳的审判职能。一是保二争一创辉煌的目标。2004,我院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成为近十年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年。对此,我院结合工作实际,大胆提出了“保二争一创辉煌”的宏伟目标,并脚踏实地地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工作。二是为构建和谐滦县服务的目标。制定实施了《关于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构建和谐滦县的决定的实施方案》,订立了工作目标,出台了工作措施,力争为构建和谐滦县做出积极贡献。三是实现“四无”的目标。“四无”即无违法、无违纪、无错案、无超审限案件,从而促使干警自我加压,勇于拼搏,树立形象。
四、深化“三项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前进的阶梯。为进一步抓好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我院以积极的态度,探索的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各项改革。一是深化机构改革和人事改革,营造工作协调,人心思进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解决好涉诉信访案件,保护群众权益,经请示县委,于今年初成立了信访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信访接待及案件处理等项工作,使今年头8个月的信访量同比下降了25.5%,信访案件解决速度也大幅度提高。同时,以干部调整的方式,对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大胆重用,对不适应工作的中层干部调换或免职,建立了动态用人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今年5月底,我院共提拔调整31名干警,其中提拔使用11名,从而营造了人心思进、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二是深化审判方式改革,为审判工作提速增效。坚持严格选任、认真培训、科学管理、善于使用的原则,认真落实了人民陪审员制度。今年以来,人民陪审员已陪审案件7件;严格坚持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制度,依法公开审理率和公开宣判率均达到100%;积极探索提高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93%,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平均审限缩短15天;实行了行政非诉审查案件听证制度,对案件进行“阳光审查”,使群众明明白白打官司,今天已召开听证会12次;落实了证据交换等项制度,确保当事人充分实现诉讼权利。三是深化执行改革,消灭“法律白条”彰显公平正义。为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缓解执行压力,进一步完善了债权凭证制度。今年以来共发放债权凭证78件,涉及标的额84万元。同时,为全面提高执行局应急出警的速度和效率,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等问题,于2004年11月设立了“执行110”。今年以来,“执行110”共接警106次,出警106次,出警率达到100%,共执结和部分执行案件97件,执行标的额161.93万元,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
五、落实“三项措施”为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院牢固树立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落实“三项措施”,把司法便民、爱民、利民有机地融入到诉讼活动的全过程。一是坚持司法便民,落实便民措施。按照省、市法院便民服务措施的要求,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为当事人准备了休息椅、饮用水、诉讼纸笔,并以口头立案、代书诉状、进村入户开庭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诉讼。仅今年以来,我院已为老年当事人等办理口头立案、代书诉状等32次,对群众关注的抚养费、赡养费、抚育费及离婚纠纷等焦点案件,入村入户现场开庭7次。二是坚持司法亲民,实施人性化执法。将诉讼须知、立案收费标准等全部上墙公示,方便当事人。实行了“首接责任制”,接待当事人做到满面春风、满腔热情。同时,实施了院长接待和院长包案等制度,仅今年以来,院党组班子成员已接待当事人67人次,包案解决案件19件。特别是对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干警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自去年至今,已无偿借、送给困难当事人钱物合计600余元。三是坚持司法利民,解决群众“告状难”问题。对于那些确有冤情而又无钱诉讼的,坚持认真落实司法救助制度,敞开法律之门,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已办理诉讼费减缓免案件81件,金额56.3万元,实现了“让有理没钱的人也能打得起官司”的承诺。我院便民、亲民、利民的种种举措,充分彰显了人性化司法理念,拉近了法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任重道远。为此,人民法院要在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更大更好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