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课学习笔记: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党课学习笔记: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1937年开始的全国抗日战争,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
党在事变第二天就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同日,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表达合作抗日意愿。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再上庐山与国民党谈判,向蒋送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重申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
蒋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准备抗战的决心,但还没有完全放弃对日媾和的企图。8月13日,中国军队在上海奋起抗战。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第一二○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全军共4.5万多人。接着,南方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共1.03万人。红军改编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9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
在中国共产党的多次催促下,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宣言》和“谈话”的发表,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党从抗战开始就提出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对日作战,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废除国民党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
由于国民党不愿放弃***,害怕群众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危及统治地位,因而采取了单纯由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为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重要战略决策。
八路军刚开赴抗日前线,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以少部兵力进行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武装的工作。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接着,八路军又配合国民党军进行了忻口战役。
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表现出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军队先后进行平津、淞沪、忻口、徐州及保卫武汉等战役,并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但是,由于敌强我弱的总形势和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的战局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惨案。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后,八路军和党领导的山西新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敌后第一个由党领导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在冀西阜平成立。新四军也挺进大江南北,开赴苏南、皖南、皖中等地区,创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
到1938年10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先后创建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山东、苏南、皖中等抗日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全国抗战开始后,许多人对战争发展认识不清,“亡国论”、“速胜论”等有相当大的影响。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深刻阐述了党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长江局在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战中心武汉成立,八路军、新四军先后在西安、兰州、武汉、重庆、桂林等地建立办事处,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汉口公开出版。周恩来担任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在一段时间内国共合作的关系比较融洽。
但是,由于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实行不同的抗战指导路线,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党中央记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即既统一又独立,对国民党采取有团结有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1937年11月底,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王明从苏联回国抵达延安,否认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1938年3月,中共中央派任弼时到苏联,向共产国际说明中国的抗战情况。8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回国,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央要以毛泽东为首来解决统一领导。
1938年9月至11月,党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全会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重申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人民进行抗战。会议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
1938年10月武汉和广州失守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军调整策略,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将主要力量用于打击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党则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1938年12月,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敌,并拼凑伪中央政权。
以蒋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针。各地接连发生袭击、杀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的反共磨擦事件。
针对国内时局的逆转趋势,党鲜明地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坚决揭露打击卖国汉奸汪精卫,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自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日军军事进攻主要对象,党领导人民抗日力量肩负起抗击日军的主要责任。八路军于1938年冬开始由山区向平原地区挺进,巩固和扩大了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晋西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
1940年8月,为了粉碎敌人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百团大战。战役沉重地打击敌军,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与此同时,新四军贯彻党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建立了皖东、豫皖苏、皖东北、豫鄂、苏北等抗日根据地,坚持和扩大苏南、皖中等根据地。到1940年底,党领导的军队由抗战开始时的5万余人发展到50万人,抗日根据地发展到跨华北、华中、华南的广大地区,加上陕甘宁边区共17块近1亿人口。
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在周恩来、董必武等人领导下,重视争取和团结中间势力,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国民党民主派、地方实力派、著名知识分子等广泛接触,共商国是。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在重庆成立。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党给予坚决回击。
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面对掀起又一次反共高潮,党采取军事上严守自卫、政治上坚决反击的方针。毛泽东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阴谋,提出惩办祸首、释放叶挺、废除国民党***、实行民主政治等十二条解决办法。周恩来在重庆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重抗议,并亲笔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
党斗争中丰富和发展了统一战线的策略,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坚持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立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期间,国民党顽固派还大肆鼓吹“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等反共谬论。党在政治思想战线上批判和揭露各种假三民主义,阐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毛泽东于1939年底1940年初先后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步走,第一步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民主革命在五四运动以后已经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特别是建党以来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是毛泽东思想在抗战时期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四、加强根据地建设,开展整风运动
1941年至1942年,是世界法西斯势力极为猖狂、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
二次大战爆发后,德国侵占了欧洲许多国家,1941年6月又对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日本企图把中国变成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在华北反复进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扫荡”、“清乡”和“蚕食”,采取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使用毒气和细菌武器,制造无人区。敌后抗战进入最困难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和敌后军民创造和运用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以及派遣武工队等多种有效的歼敌方法,开展反“扫荡”、反“清乡”和反“蚕食”斗争。
抗日根据地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坚强阵地,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是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府工作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
在经济建设方面,党号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把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这一时期党在全党范围开展的整风运动。遵义会议后,党虽然纠正历史上的“左”、右倾错误,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但是,没有来得及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党在指导思想上仍然存在一些分歧。深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教育全党学会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处理中国革命中的具体问题,就成为加强党的建设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反对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消除主观主义在组织上和文风上的表现;批判王明的错误路线及其影响,是整风运动的重要内容。
1941年5月,毛泽东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九十月间,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党的高级干部开始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5月,中共中央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整风基础上,1944年5月至1945年4月召开了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是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一个创造,是增强党的战斗力的一次成功实践。
五、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1943年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系列重大胜利,党领导的华北抗日军民开始对敌军发起攻势作战。
这时的国民党仍然采取避战观战的态度和限共反共政策。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在尚大规模武装进攻时便被制止。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八个月丢失146座城市、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迅速高涨。
1944年9月,中共代表林伯渠根据党的指示,在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废除***、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周恩来在延安进一步阐明实施这一主张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这个主张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全国人民奋斗的政治目标。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讲话,任弼时、陈云等在会上发了言。
七大制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拟定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具体步骤,制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提出了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宏伟任务。
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胜利阶段。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8日,德国战败投降。在中国战场,党领导人民军队发动夏季攻势作战,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沦陷区党组织也积极瓦解日伪,组织地下军,准备发动武装起义,配合反攻。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发表对日作战宣言。9日,苏军进入中国东北。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此时,国民党军队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区;日军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处在党领导的敌后军民的包围中,对日全面反攻的任务,也就主要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上签字。日本军队128万人向中国投降。
中华民族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党在抗战中发展为有120多万党员的大党,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多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党的力量壮大和系列建设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作用
摘要: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有着重要的领导核心地位。本论文通过查阅网上资料和课本知识,充分地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关键字: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流砥柱 前言
抗日战争胜利已过半个世纪,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雪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率先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就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要求各级党组织加紧组织、领导群众的反帝运动,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打击。每一个党员必须发挥自己全部的积极性,英勇坚决地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场,成为民族解放战争的先锋和模范。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宣布苏维埃政府对日战争。中国共产党还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日军的野蛮侵略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人民被迫发出了愤怒的吼声。原东北军部分官兵冲破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组织抗日救国军、义 勇军,各界民众也纷纷组织反日团体与抗日武装。中共中央先后选派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到东北,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1933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先后在东北各地崛起。后来,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间,同日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二、提出了持久的战略方针,开展地理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
(1)、提出持久战的方针:(2)、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3)、游击战的作用:
三、组织和推动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与此同时,也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促进团结抗日等方面的大量工作。抗日民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推动国民党坚决抗战和进行民主改革、争取各抗战日党派的合法地位和活动自由。
在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先是通过中共中央长江局具体领导。1939年1月后,由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具体领导。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各界人士要求国民党实行抗战民主。1939年10月,国民参政会中一些党派的代表发起宪政座谈会,批评国民党的***,宪政运动在国民党统治区普遍开展起来。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给予了坚决打击。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蒋介石还诬称新四军“叛变”,取消新四军称号,即皖南事件,对于国民党当局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中国共产党 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除了在军事上坚决进行自卫反击外,还在政治上对其进行有力的揭露和声讨,赢得了国内外的舆论的同情和支持。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由于中国共产党及时进行揭露和斗争而被制止。
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由此朝着明确的政治目标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
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一条重要的战线,对于激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爱国民主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结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结合上面所述,是因为: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第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作战方针,提出了实施持久作战的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三、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蓬勃发展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蓬勃发展的历史经验
内容提要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取得完全胜利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它使中国的国际影响空前扩大,奠定了中国战后世界大国的地位,也使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得到迅速发展,打下了其夺取全国政权的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维护者,它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把民族利益放在阶级利益和党派利益之上,在全国人民中树立起了爱国主义的良好形象;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的经济政策,调节了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最大限度地兼顾了各阶层的经济利益,减轻了民众的负担,为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奠定了巩固的基础;在经济上兼顾各阶层利益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方面实行了空前广泛和充分的民主,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人士的积极性,展现了一片全新的清明气象。
关键词:抗日战争、蓬勃发展、经验、以人为本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大搏斗。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在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并积极促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英勇奋战,最终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在这场为人类文明、进步而战、为中华民族生存、自强而战的残酷较量中,中国共产党以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成长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强脊梁和核心力量。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这么艰难的历史时期却能够蓬勃发展呢?现归为以下四点: 一、一切从爱国主义出发,树立爱国主义形象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为建立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赢得了广大爱国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在此形势下,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多次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1933年1月17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等人的名义发表宣言,第一次提出在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等三个条件下,中国工农红军准备同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又以中国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名义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军队、各界同胞通过谈判,成立国防政府,组成抗日联军,共同抗日。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分析了日本侵略者打进中国后社会各阶级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蒋介石和国民党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共中央通过各种渠道,向国民党方面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将抗日反蒋的方针改为逼蒋抗日。不久,深受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的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在中共代表周恩来和张、杨的共同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联共抗日的主张。
为了促成国共合作的实现,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保障言论自由、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迅速完成对日作战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等五项要求。并提出,如果国民党将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意实行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经过艰苦谈判,国共两党终于在卢沟桥事变后不久达成了合作协议。8月,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为陕甘宁边区。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是比较好的,但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制造了一系列摩擦事件。对此,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给予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击。1940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件。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遭受重创。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军事上严守自卫、政治上坚决反击的方针,没有使事态发展到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地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没有破裂。
1931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维护者,它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把民族利益放在阶级利益和党派利益之上,在全国人民中树立起了爱国主义的良好形象。
二、立足于实际,制定和实施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及与之相适应的战略方针,领导自己的军队在敌后战场开展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既有效地消灭和牵制了日伪军,又保存和发展了自己的力量。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全面抗战爆发后的形势和任务。会议认为,只有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为此,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推动国民党的政策实行全部的彻底的转变,另一方面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会议制定并公布了体现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树起了一面动员、争取和团结广大抗日民众的旗帜。
关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的战略方针,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中共中央就根据敌强我弱的特点,确定为自己长期实行的游击战。在谈判中,中共领导人拒绝了国民党提出的共产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独当一面”的要求,最终商定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担任“战略游击支队”,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
在出师前的洛川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敌后抗日根据地;钳制与消灭敌人;从战略上配合友军作战;保存与扩大红军;争取民族革命战争领导权。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与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
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八路军进军山西后,先是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 3 战,取得了平型关伏击战等胜利。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则重点转入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一一五师一部进入晋东北地区,一二〇师进入晋西北地区,一二九师进入晋东南地区,一一五师另一部进入晋西南地区。党组织还在河北、山东等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建立抗日武装和根据地。南方的红军游击队被改编成新四军后,也挺进大江南北,在苏南、皖南、皖中等地区建立了根据地。
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预见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强调争取抗战胜利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总动员,离不开人民战争;阐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就是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
在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广泛发动地雷战、地道战、伏击战、麻雀战、破袭战等各种形式的游击战、把敌人的后方变成前线,使日伪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八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兼顾各阶层民众的经济利益
为了团结各阶层民众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减租减息和公私兼顾等经济政策,最大限度地平衡和兼顾各阶层的利益,赢得了最大多数民众的支持。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实行多年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转而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根据《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规定,各抗日根据地先后制定和公布了减租减息条例。减租的办法一般是“二五减租”(即把原租额减少25%)。减息的办法一般是规定年利率为一分(即10%),最高不得超过一分半(即15%)实行这一政策,一方面减轻广大农民的负担,调动了他们参加抗日斗争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地主和富农的合理利益,使他们也能拥护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业方面,抗日民主政府也规定了一系列办法,一方面改善工人待遇,保护工人权利;另一方面也照顾到资本家的合理利益,使他们也有 4 继续生产的积极性。
减租减息在实行初期,有的根据地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者明减暗不减,或者不交租不交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42年1月2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2月6日,又发出《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减租减息的目的是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不是消灭封建剥削,因此实行减租减息后,还需交租交息,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在适当改善工人生活的同时,鼓励资本主义生产与联合资产阶级,在减轻富农封建剥削的同时,鼓励富农生产与联合富农。中央要求,纠正一切过左过右的倾向,采取调节农民与地主双方利益的方针。根据中央的指示,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检查纠正了此前的各种偏差,保证了减租减息和公私兼顾政策的健康实行。
为了缓解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经济困难,减轻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中国共产党还在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生产运动。强调自己动手,走生产自救的道路。毛泽东还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和财政工作总方针。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的经济政策,调节了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最大限度地兼顾了各阶层的经济利益,减轻了民众的负担,为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四、以人为本,实行广泛和充分的民主
在经济上兼顾各阶层利益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方面实行了空前广泛和充分的民主,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人士的积极性,展现了一片全新的清明气象。
早在1937年7月,陕甘宁边区就在乡、区、县、边区各级实行普选,选举产生各级政府。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规定了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普选的原则。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指示,规定根据地政权的性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在政权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方针,应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保护抗日的人民,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改良工农生活和镇压汉奸、反动派为基本出 5 发点。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严格贯彻和体现了“三三制”原则。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9名常驻议员,其中共产党员7名,选举18名边区政府委员,其中共产党员7名,略超过1/3。共产党员徐特立当即申请退出,经大会通过,以党外人士递补。开明绅士李鼎铭当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毛泽东在会上的讲话,批评了党内狭隘的关门主义或宗派主义作风,强调“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力。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三三制”的原则在其他根据地也得到了很好的执行。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层政权是直接选举产生的。由于许多选民不识字,就实行“掷豆子”等方法进行选举。选举委员会根据候选人的数量准备若干个碗,每个候选人一个碗,给每位选民几粒豆子,选谁就投到谁的碗里。
中国共产党还十分重视根据地的廉政建设。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明确规定: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为了使全党同志吸取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政权败亡的教训,毛泽东让延安《解放日报》转载了郭沫若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要求领导干部作为整风文件学习。在延安时期,毛泽东还对依靠民主制度,加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中国共产党实行的解决民生和民主等问题的政策,使各抗日根据地呈现出一片崭新气象,与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鲜明对比。正如毛泽东所说,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战胜国民党反动派,夺取全国政权,是因为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从而赢得了他们的坚定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行动树立起来的无私清廉的形象,长期形成的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发挥了极其巨大 6 的作用。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句古训在国共两党的大较量中再次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在历时八年的全国抗战中,敌后抗日军民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0余万人,解放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建立了遍及华北、华中和华南等19个省区的19块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等人民武装的主力部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余万人。同时,敌后抗日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部队伤亡60余万人,解放区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历史公正地说明,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这个决定性贡献,奠定了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基础。没有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核心、中坚,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共产党以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不愧为华夏的脊梁、民族的中坚,在抗日战争中的卓越功绩和伟大贡献将永远彪炳史册
环境082班
李健
第四篇: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的正义外国人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的外国人
埃德加·斯诺与中国抗战
埃德加.斯诺1928年离开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来到中国,在上海任《密勒支评论报》助理主编,以后又任《芝加哥论坛报、伦敦《每日先驱报》驻东南亚记者。他踏遍中国大地进行采访报道,“9·18”事变后曾访问东北、上海战线,发表报告通讯集《远东战线》。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斯诺在北平南苑目睹了中日战争的开端。9月末,斯诺在上海目睹了八一三淞沪抗战。在报道中,斯诺称赞这场战争是“伟大的表演”,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军事技能,是许多人所没有料想到的。
接着,斯诺沿着日军在中国的侵略战线,横越中国国土,去了汉口、重庆、西安,并再一次去延安,撰写了一系列的新闻报道。他惊异地发现:尽管日本人取得了所有重大战役的胜利,但从来没有赢得一项政治决定,从来没有能够胜利地结束这场战争。他称赞新四军:最大资产,也许就是他的革命传统,那就是有组织方法,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战斗的战术。他夸奖八路军:已经成为一种英勇的传说,这传说在它万次战斗的记录中,象征着每一个作战的人都必须相信它具有的那些战斗的品质:忍耐、敏捷、勇敢、指挥的天才、不屈不挠以及——也许最重要的——精神的不可战胜。所有这些结论,都显示了斯诺作为一个进步新闻记者敏锐的洞察力。都被收入他在1941年出版的《为亚洲而战》一书中。斯诺与一二·九运动
斯诺是一个正直的美国人,爱好和平,主持正义,他十分关切中国的命运,热情支持和保护学生的爱国热情。1935年6月,斯诺又被聘为英国《每日先驱报》特派记者,当时正是一二·九运动前夕,斯诺积极参加燕大新闻学会的活动,他们家也是许多爱国进步学生常去的场所.地下党员们在斯诺家里商量了“一二·九”运动的具体步骤,并把12月9日、16日两次大游行的路线、集合地点都告知斯诺夫妇。游行前夕,斯诺夫妇把《平津10校学生自治会为抗日救国争自由宣言》连夜译成英文,分送驻北平外国记者,请他们往国外发电讯,并联系驻平津的许多外国记者届时前往采访。
斯诺夫妇则在游行当日和其他外国记者跟着游行队伍,认真报道了学生围攻西直门、受阻宣武门的真实情况。他给纽约《太阳报》发出了独家通讯,在这家报纸上留下了有关“一二·九”运动的大量文字资料和照片。斯诺还建议燕大学生自治会举行过一次外国记者招待会,学生们再次向西方展示了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
北平沦陷后,斯诺在自己的住所里掩护过不少进步学生,帮助他们撤离北平死城,参加抗日游击队或奔赴延安。斯诺与《西行漫记》
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安排下,斯诺首次访问了陕甘宁边区,拜访了许多中共领导人。在延安,他曾将亲眼见到的一二·九运动实况讲给毛泽东同志听。
10月末,斯诺回到北平之后即发表了大量通讯报道,还热情向北大、清华、燕大的青年学生介绍陕北见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10月《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西行漫记》)在英国伦敦公开出版,在中外进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1938年2月,中译本又在上海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正形象。
为了取得更详尽的第一手人物资料,斯诺夫人海伦·斯诺于1937年4月冲破国民党宪兵、特务的阻挠,经西安、云阳到延安访问,采访了大量的八路军和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写出了《红区内幕》(《续西行漫记》)、《中共杂记》等书。
1941年,斯诺回到美国后,仍然向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他说:“我依然赞成中国的事业,从根本上说,真理、公正和正义属于中国人民的事业,我赞成任何有助于中国人民自己帮助自己的措施,因为只有采用这种方法,才能使他们自己解救自己。”
中美人民友谊的桥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斯诺对中国进行了三次长期访问。这在美国政府对新生的中国实行孤立政策和武装支持台湾蒋介石的年代里,对一名美国人来说,真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事。1960年,斯诺访问北京,他意识到中国领导人希望他的到来,可能有助于建立起一座中美两国的友谊桥梁,他表示:“前途是艰险的,但桥梁能够架起,而且最后必将架起.” 1970年秋天,斯诺和夫人洛伊斯·惠勒.斯诺又一起来到中国,并于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泽东亲切交谈,毛泽东高度评价他:“我没有变,你也没有变”。随后,斯诺发表了《我同毛泽东谈了话》、《周恩来的谈话》等文章。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e引 Strong,1885—1970)美国人。1925年首次访问中国,报道并支持省港大罢工。抗日战争时期两次来华,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斗争和解放区军民的抗战活动。1946年第五次来华时访问了延安,她和解放区的战士们一起吃小米饭、一样住窑洞,并多次会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当年8月,毛主席和斯特朗谈话,发表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历史性科学诊断。1958年春天第六次来中国访问,并在中国北京定居。1959年被批准第一批访问西藏的外国记者代表团成员之一。她说:“我认为中国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懂得人类应走的道路。”她在中国生活的最后十二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最远到海南岛和西藏。她非常热爱中国,曾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贡献。
1970年3月30日她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她85岁的生命,1/3在美国,1/3在苏联,1/3在她称为“理想的归宿地”的中国。
她一生写了大量新闻报道和30多部书,《中国大众:1927—1935年间的革命斗争》、《人类的五分之一》、《中国出现黎明》、《百万农奴站起来》、《我为什么在七十二岁时来到中国》、《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艾格尼斯·史沫特莱
艾格尼斯·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女,美国密苏里州人,美国记者。1929年以《法兰克福报》特派记者身份到中国,在上海参加中国进步文化运动,协助宋庆龄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与宋庆龄、鲁迅等人建立了亲密友谊和合作关系,成为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1950年不幸因病逝世。著作有《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的战歌》、《西行漫记》、《伟大的道路》等。
飞虎队与陈纳德
飞虎队,正式名称为美籍志愿大队(英文: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简称AVG),又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华民国成立,由美国飞行人员组成的空军部队,在中国、缅甸等地对抗日本。“飞虎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克莱尔·李·陈纳德。
陈纳德1893年9月6日出生于得克萨斯州,拥有出色的飞行技术。应国民政府邀请,1937年7月初,陈纳德抵达中国考察空军,担任顾问。考察快结束之时,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陈纳德接受宋美龄的建议,在昆明市郊组建航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他还积极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迫于日本外交压力,陈纳德的活动逐渐转为非公开。1941年,陈纳德接受国民政府的委托,前往美国招募飞行员,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1941年7月中旬,陈纳德回到中国时,已有68架飞机、110名飞行员、150名机械师和其他一些后勤人员到达中国。1941年8月1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陈纳德上校为该大队指挥员”。
陈纳德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与中国和苏联空军司令官共同指挥战斗。他还在湖南芷江组建了航空学校,后来又到昆明航校任飞行教官室主任,负责给高级班授课。
1941年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航空志愿队成立,陈纳德担任上校队长。1942年7月4日,美国航空志愿队转变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陈纳德担任准将司令。1943年3月10日,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转变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担任少将司令。同年7月25日陈纳德应聘中国空军参谋长。1943年10月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组成并投入战斗,陈纳德任指挥。
陈纳德于1945年8月8日离开中国,他在中国生活了8年2个月零8天,与八年抗战结下不解之缘。
1958年7月18日,艾森豪威尔总统和美国会批准晋升陈纳德为中将。1958年7月27日,陈纳德逝世。美国国防部以最隆重的军礼将其安葬于华盛顿阿灵顿军人公墓。他的墓碑正面是英文墓志铭,镌刻着他所获得的各种奖章;背面是用中文写的“陈纳德将军之墓”,这是阿灵顿公墓中唯一的中文文字。
约瑟夫·史迪威
第二次世界大战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参战,史迪威于1942年晋升中将,并被派到中国,先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司令、中国驻印军司令、分配美国援华物资负责人等职务,不久又晋升为四星上将。在华任职期间,他充分认识到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方面来看,都很难依靠国民党去战胜日本侵略者。同时,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的新兴力量,对共产党给予同情。在他的推动下,1944年7月,第一批美军观察组终于抵达延安。由于史迪威将军在政治上同情中国共产党,支持中国的民主和进步事业,因而受到蒋介石的冷遇。同年10月18日,史迪威将军被罗斯福总统召回美国。1946年10月12日病逝。
1945年1月中印公路通车。为纪念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卓越贡献,和在他领导下的盟军以及中国军队对缅甸战役发挥的巨大作用,这条公路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中国人民将永远把史迪威将军的名字铭记心中。——周恩来
史迪威将军的死,不仅使美国丧失一位伟大的将军,而且是中国人民丧失一个伟大的朋友。
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他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
和他为建立美国公正对华政策的奋斗,并相信他的愿望终将实现。——朱德
一、抗日战争时来华外国新闻记者在50人以上。其中著名的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夫人海伦·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艾格尼斯·史沫特莱、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哈里森·福尔曼、杰克,贝尔登、西奥多·怀特(自修德),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冈瑟·斯坦因,德国记者汉斯·希伯等。他们历尽
辛劳访问延安和抗日根据地,忠实报道中国军民抗战 情况,揭露日寇的残暴罪行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行径,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开展医疗活动抗战时期在华开展医疗活动的国际友人,有姓名和事迹可考者达38人。其中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有白求恩(加)、帕森斯(美)大夫和琼·尤恩(加)护士;印度援华医疗队有爱德华(队长)、巴苏华、柯盛华、木克华、卓克华(后木克华、卓克华较早回国);国际红十字医疗队,有德国的贝尔、白乐夫、顾泰尔、马库斯、王道,波兰的傅拉都、戎格曼、甘理安及夫人、陶维德,奥地利的富华德、严斐德、肯特,罗马尼亚的扬固、何让道及夫人,捷克的何理格、基什,保加利亚的甘扬道,匈牙利的沈恩,苏联的何乐经,英国的高田宜等;单独来华或已在中国就地参加医疗工作的有美国的马海德,加拿大的布朗、麦克卢尔、哈利生,新西兰的霍尔,奥地利的傅莱,朝鲜的方禹馆等人。他们或到前方诊治伤病员,或协助训练医务人员,或参与筹设医疗机构,都在多方面做出颇大成绩。
三、在抗日战争期间不少国际友人包括战斗员、指挥员及军事观察家等来到中国。在战斗人员中,有以库里申科为首的苏联志愿飞行员大队(连同技术人员700人,牺牲200人),以罗伯特·山德尔、杰克·纽寇克为队长的美军驻华空军人员(牺牲而有姓名可考者数十人);在指挥人员中,有参加晋冀抗战后被我军授衔的原越南籍将领洪水,有美国政府派遣出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兼中缅、印美军司令的史迪威;在军事观察人员中有抗战时期来华的美军陆战队的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有抗战后期驻延安考察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多姆凯、戴维斯等。他们置身实际战斗,或浴血奋战,或担任军事指挥,或进行军事观察,对增加抗战实力以及帮助国外了解中国共产党。增强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协同作战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论述抗战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无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着伟大意义,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宣言上领衔签字。1945年4月筹建联合国,会议在美、英、苏、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主持下进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种国际地位的变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美、英两国政府于1942年10月通知中国,表示愿意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权(九龙租借权除外)。中国还收回了被日本侵占达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四)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
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急时刻,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原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中华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抗战。抗战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五)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
抗日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着扭转乾坤的伟大意义,经过抗战,改变了中国内部政治力量对比,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为新中国代替旧中国准备了精神和物质条件。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开创了一条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道路,打下了建立新中国的基础。
第五篇:党课培训学习笔记
党课培训眨眼间已经过去,课程时间尽管不长,但我却感到收获良多。在这段集中学习的日子中,我通过学习党史理论、党课小组内讨论、网上论坛交流和参观烈士陵园活动等方式,一方面入党动机得到了进一步的端正,对我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在亲身实践中加深了思想认识,增强了自身的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还记得第一次党课小组讨论时,我们组内成员认真探讨了入党动机的问题。期间我发现许多同学与我一样,在被推选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时候并不十分清晰自己的入党动机:从个人利益角度出发加入党有利于在社会就业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从家庭角度上父母对自己有争取入党的要求,甚至也有因近年来贪污腐败事件频频揭露曝光而对共产党持有怀疑态度的。不过,这些观点与动机却大多较肤浅、片面。经过本次党员培训后,我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必须怀有正确、忠诚的态度,而非追求从中谋求个人利益,应是一种个人主动要求思想与行动上进的行为。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先进性的政党,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它吸纳了无产阶级中的优秀成分,并且思想理论来源和组织原则均兼具科学性,因此我认为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较为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要求加入先进的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明确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纪律,为将来执行党的决定,积极为党工作做好准备;同时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信念,淡泊名利,能够在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与时俱进。
说到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最早是来自我的爷爷。虽说现在与爷爷在一起的时候并不多,但过去爷爷所讲述的他在革命年代的亲身经历和故事却深深地触动了我,对我日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爷爷生长在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由于家庭条件所限仅仅读完初中就辍学了,但是爷爷却从未因此放弃学习,参加工作后他利用闲暇之余博览群书,丰富了知识并且思想上要求先进通过自身努力通过了党的考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因工作业绩突出担任了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身居高位的爷爷却没有被一时的权位与利益冲昏头脑,此后他为政清廉,讲求公道,为党和人民全心全意服务,因而广受人们的好评爱戴。爷爷如此崇高的为官秉性令我十分敬佩,然而,爷爷的事业上却也不是一帆风顺,在“文革”期间他也曾遭到了不少别有用心之人的诽谤与陷害,造成了名誉的损失。尽管如此,在解放后爷爷却以包容的心态对往事不予计较,坚持做好本职工作。退休以来,爷爷并没有赋闲在家,而是常常以书法自娱,以摄影为趣,同时还和我们晚辈时常进行思想交流。爷爷常说,是中国共产党给了他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机会,因而他对党心存感激。在得知我也有意愿入党之后,爷爷在欣喜之余也给了我极大的精神鼓励,希望我能把握机遇争取加入共产党这一先进性的组织,以党员的标准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还记得,在爷爷的书房中挂着他自己书写的一幅书法作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爷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虽无轰轰烈烈的壮举,但他纯朴正直,无私奉献的品格与兢兢业业,淡泊名利的作风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正是因为爷爷对我的积极影响坚定了我加入共产党的决心。
有人认为有了端正的入党动机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其实不然,因为实际行动才是考察和检验入党动机的最佳方法。作为一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我觉得我应在以下方面作出行动:首先,要在同学之中带头搞好学习。因为努力学习是大学生的根本任务,而党员的要求是在群众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只有我个人在学习上作出表率同时监督和帮助其他同学的日常学习,才能够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营造班级优良的学风,避免一些同学进入大学后因思想松懈而迷恋网络造成学业荒废。其次,积极参加公益性志愿者实践活动,树立无私奉献、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思想。我党党风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而对我个人来说,参加这些活动,诸如到访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进行义卖和市场调查等等,一方面培养了实践能力,一方面为社会的和谐进步尽一己之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积累实践经验;此外,身为商学院团学会中的一员,我更应该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发现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存在问题及意见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与同学打成一片,以集体利益为重,感情上贴近同学,思想上重视同学,行动上帮助同学,将党的关怀送入同学之中。
当然,仅仅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绝不会只是关注自己的生活圈子,关注时事热点,理性分析国际发展趋势以及保持思想上与时俱进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4.14青海玉树大地震目前已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这是继5.12汶川地震灾害之后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的严峻考验,同时也是对我们党员积极分子的一个考验,我们应该对灾区状况时刻保持关注,团结在党中央正确的领导下,全力支持当前紧张的救援工作。参加为玉树灾区物资募捐,祈福,以及支援活动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力量,树立党员的良好的形象。对待重大问题的态度和关键时刻的表现是衡量党员先进性和服务态度的重要指标。最后,我会时刻牢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矢志不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面对一些反共,妄图诋毁社会主义的言论和行径要用科学的知识与之反驳和对抗。经常展开自我批评工作,力求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诚实守信,甘于奉献,牢记党的宗旨,严守党的纪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