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仲勋面对批评的清醒与反思文章
学习仲勋面对批评的清醒与反思
最近,笔者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旧闻”:1978年9月25日,广东惠州检察干部麦子灿,给时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写了一封批评信,措辞用语尖锐、尖刻:“我看你讲的重视群众来信来访也是漂亮话,是句空话!因为你只讲,没检查督促。”“我感觉到你还是一个爱听汇报、爱听漂亮话,喜欢夸夸其谈的人。”看完来信,习仲勋不但给麦子灿写了回信,诚恳地接受他的意见,而且在当时的广东省革委会会议上自曝来信,又给全省县以上党委和省直机关局以上负责人转发了来信。习仲勋说:“下面干部敢讲话,这是一种好风气,应当受到支持和鼓励。不要怕听刺耳的话,写信的同志相信我不会打击报复他,这是对我们的信任。”“麦子灿同志对我的批评,是对我们党内至今还严重存在的不实事求是、脱离群众等坏作风的有力针砭,应该使我们出一身冷汗,清醒过来……”
习仲勋面对批评,虚心接受、认真剖析、深刻反思、切实纠正,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贵品质和良好作风,很值得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
能否正确对待批评尤其是群众的批评,可以检验出党员干部的作风好坏,测试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深浅,验证出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小。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作为党员干部,要经得起批评,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接受批评的自我改造中,改正缺点,纠正不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首先,对待批评要虚心。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在最基层、第一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不能得到落实、落实得是不是到位,群众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他们最有发言权,他们反映的问题也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面对群众的批评,党员干部要甘当“小学生”,虚心接受,认真求教,共同探讨。这样做,就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同时也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其次,对待批评要有宽广胸襟。群众有问题向领导干部反映,从群众这一方面讲,是对领导干部的信任,也是群众心中的期待和寄托;从领导干部这一方面讲,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是自己的责任,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好时机,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就是政绩,就是赢得群众信赖的源泉。当然,有时群众的批评尖锐、刺耳,领导干部就得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在宽民容民的具体举动中打动群众。那种把群众批评看成是跟自己过不去、故意“找茬儿”的错误认识,只能说明个别领导干部心胸狭窄、小肚鸡肠,当戒!
最后,对待批评要有改正的决心和勇气。群众之所以提出批评,说明已经发现了问题,向领导反映就是期盼领导予以重视妥善解决。面对群众的批评,是领导干部自身的问题,就要反省自查毫不手软;是部属的问题,就要严肃追究毫不客气。拿出办法,制定措施,在解决问题中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如果对群众的批评不管、不闻、不问,问题不仅解决不了,甚至还会由小变大、由少变多。同时,这样的领导干部还会失去群众的信任,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善于对待批评,虚心接受批评,勇于改正群众批评中指出的问题,就是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源头活水”。
第二篇:面对批评和表扬作文
[面对批评和表扬作文] 尽管人人盼望表扬,无人喜欢批评,但它们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面对批评和表扬作文。表扬,会使我们的心中迸发出无比的自豪与欢乐,批评,又会像一瓢冷水洒向我们,将忧伤笼罩在心头,烦恼与痛苦齐增。但后者又会像一把双仞剑,催促、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吃一堑,长一智,注意吸取教训,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放假的时候,我忙着写作业,可是,三分钟热血,一会儿就厌倦了,于是,我就把书扔到一旁,此时,桌子上的书已经堆成了小山,而我却不理不睬,悠然自得地看起电视来。妈妈回来了,一瞅我的房间,一向和蔼的她忽然变的严肃起来:这屋子怎么让造反派造了?我却视而不见,继续欣赏着精彩的电视节目,妈妈一看,火冒三丈,砰的一声将电视狠狠地关上了。我也怒了:凭什么不让我看电视?赶快把房间收拾得利利索索,否则以后什么电视统统不准看!妈妈不甘示弱地朝我喊到。面对妈妈这狠狠地批评,我心里感到无比委屈。假期本来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家长们竟这么不善解人意,不尽人情,为什么不给我一片自己的空间???我只好闷闷不乐地走到房间,极不情愿地收拾起来,心里面还想着那电视节目的结局,无可奈何的我泪流满面,终于,杂乱无章的房间立刻变的焕然一新,我久久地伫立着呆呆地望着,心里想了很多。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立下决心,以后写作业时,一定要及时整理、收拾好桌子,不能做个邋遢的孩子。
那一天,我伤心过,但也快乐过,毕竟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吸取了教训,不做一个懒女孩!
批评,不也是好事吗?在小学三年级时,我是一名优秀的学生,成绩仅仅次于班上的锛偧庾语纾们,中学生作文《面对批评和表扬作文》。每当老师表扬他们,同学们向他们投去羡慕的眼光时,我的心便直痒痒,希望能和他们一样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同学们心中的偶像。于是,我暗暗下决心:超过他们,把属于他们的表扬揽在自己的怀抱里。后来,那颗飘来的虚荣而好胜的种子在我心里慢慢萌发了,并扎下了深根。随后,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一个人泡在房间里,埋首于作业与书中,有时写写划划,有时念念有词,还真下了点锛傂捍坦娠纾的苦功。课前,我认真地预习课文;上课时,我更加积极地踊跃地回答问题;课后,我认真地复习,不敢有一点儿松驰与怠慢,生怕高分被别人占据。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次考试中,我出乎别人意料地考得那么好--居然在年级上独占鳌头。于是,同学的赞叹,老师的表扬不停地挤进我的耳朵里,我整个人好象跌在棉花堆里,简直比灌了蜜还要甜。以前与我闹矛盾的锛偧庾语纾们又和我玩了,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众星捧月地围着我。在回家的路上,天好象比往日更蓝,云儿好像比以前更白,树上鸟儿也鸣得格外动听。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生活在蜜罐里,成天乐呵呵的,心里总想着锛傁衷谖沂悄昙兜谝幻耍庑┪叶蓟幔痪退悴换幔疚艺饷创厦鞯哪怨希魏笾灰豢词橐簿兔靼住o纾所以上课也不再如以前用心了,书扔一边,作业乱涂乱画,把学习丢到爪洼国去了。锛傂樾氖谷私剑景潦谷寺浜蟆o纾又一次考试来了。又一次出风头的机会来了,我胸有成竹地拿起试卷一看--不看则已,一看则傻眼了,怎么这么多不会!锛傕耍《脊肿约翰惶病纾我一边埋怨自己一边连蒙带做地写完了试卷。第二天,老师公布成绩发试卷了,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伸长脖子,张大了耳朵,生怕听错或漏听一点什么的。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我猜犯人等等法官的判决的心理也不过如此。前十名是肯定不可能的,十几名应该有吧&&二十名、二十一名&&直到三十名还没有&&我再也坐不住了,竟连自己已经微微站了起来趴在桌子上都不知道。好久好久,老师才念道:锛偫罘牵罚阜郑★纾什么!什么?我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拿到试卷,揉揉眼睛,红红的锛偅罚革纾分映入眼帘,犹如当头一棒。后面老师和同学们讲了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他们说什么对我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我听不听也无所谓了--因为我知道,这时老师讲的无非是恨铁不成钢的批评,同学们窃窃私语的无非是锛傂以掷只鲲纾的锛偡缌够帮纾,外加怪异的眼神。那天上午我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回家的路上,我总觉得天空阴沉的,并嫌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吵得烦人,还往树上狠狠扔了几块石头,吓得小鸟们惊叫而逃&& 后来,我才逐渐明白了:表扬是一种鼓舞,而不是一个蜜罐;批评是一种鼓舞,而不是一种刺激,我们既不能因为得到表扬而沾沾自喜,进而忘乎所以,也不能因为受到批评而气馁,失去上进进取之心。所以,我们在批评与表扬面前都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才能摆正好自己的位置
第三篇:以平常心面对赞誉与批评
文章标题:以平常心面对赞誉与批评
面对批评和赞扬,我们近乎本能地拒绝前者而喜欢后者,这除了可能是批评者缺乏批评艺术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批评和赞扬本身会使人产生两种相反的心理反应。一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和自尊,或担心缺点和错误被人看穿,影响自己的成功和发展,就会有意无意地以种种方式来拒绝、逃避批评。从理智上说,没有多少人不懂
得“人无完人”得道理,也没有多少人不知道对待批评应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平时,我们不难听到或看到人家使用“欢迎批评”一类的词语,甚至自己也使用过。但实际上,一旦有人果真提出批评时,受批评者往往就会像遭到电击一样立即缩回,采取拒绝、逃避的形式为自己辩护。这种经历的体验,你、我、他大概都不陌生吧?面对批评,脑子里想到的多半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大家和我差不多,为什么单找我的麻烦”,“我哪里得罪了你,何必这样”,“你无情,别怪我无义”等一类的反应。因此,对待批评你会耿耿于怀、在工作中消极抵抗。然而,不幸的是,拒绝批评并非意味着可以免受批评,而且还会失去许多忠言善意的劝告,以至断送他人对你的信任和支持。因此要走出这一误区,单靠笼统地告诫自己下次要虚心接受是缺乏约束力的,应该分三步来具体解决。
第一步,要耐心倾听批评,应该保持自然大方的表情和姿势,认真而耐心地听完对方的批评。不要急于反驳、辩解,也不要嬉皮笑脸、满不在乎或漫不经心、假装糊涂。在工作中我们难免要接受批评,领导诚恳、善意的批评利于受批评者改正缺点和错误,更有利于工作质量的提高。第二步,要学会接受批评,我们对待缺点和错误也许会有无所谓的感觉,一旦产生了问题受到了批评,我们就不要拒绝它。不必担忧接受批评便矮人一等,拿出勇气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你下次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差错了。第三步,要有接受批评的智慧,要是对你批评得有道理,但方式、方法不对,你可以把它改为自己可以接受得方式、方法来理解。如果批评错了,你也宜先表示谢意,然后再做必要得解释。常人总是讨厌听批评指责的话,而都乐意听表扬奉承的话,当你犯了错误受到了批评,没关系,及时改正弥补过错、以待提高;当你取得了成绩得到了赞誉,不要骄傲,虚心进取节节提高,只有这样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所以,亲爱的朋友,就用我们的平常心来面对他人的赞誉与批评吧!《以平常心面对赞誉与批评》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以平常心面对赞誉与批评。
第四篇:以平常心面对赞誉与批评
面对批评和赞扬,我们近乎本能地拒绝前者而喜欢后者,这除了可能是批评者缺乏批评艺术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批评和赞扬本身会使人产生两种相反的心理反应。一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和自尊,或担心缺点和错误被人看穿,影响自己的成功和发展,就会有意无意地以种种方式来拒绝、逃避批评。
从理智上说,没有多少人不懂得“人无完人”得道理,也没有多少人不知道对待批评应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平时,我们不难听到或看到人家使用“欢迎批评”一类的词语,甚至自己也使用过。但实际上,一旦有人果真提出批评时,受批评者往往就会像遭到电击一样立即缩回,采取拒绝、逃避的形式为自己辩护。这种经历的体验,你、我、他大概都不陌生吧?面对批评,脑子里想到的多半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大家和我差不多,为什么单找我的麻烦”,“我哪里得罪了你,何必这样”,“你无情,别怪我无义”等一类的反应。因此,对待批评你会耿耿于怀、在工作中消极抵抗。然而,不幸的是,拒绝批评并非意味着可以免受批评,而且还会失去许多忠言善意的劝告,以至断送他人对你的信任和支持。因此要走出这一误区,单靠笼统地告诫自己下次要虚心接受是缺乏约束力的,应该分三步来具体解决。
第一步,要耐心倾听批评,应该保持自然大方的表情和姿势,认真而耐心地听完对方的批评。不要急于反驳、辩解,也不要嬉皮笑脸、满不在乎或漫不经心、假装糊涂。在工作中我们难免要接受批评,领导诚恳、善意的批评利于受批评者改正缺点和错误,更有利于工作质量的提高。
第二步,要学会接受批评,我们对待缺点和错误也许会有无所谓的感觉,一旦产生了问题受到了批评,我们就不要拒绝它。不必担忧接受批评便矮人一等,拿出勇气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你下次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差错了。
第三步,要有接受批评的智慧,要是对你批评得有道理,但方式、方法不对,你可以把它改为自己可以接受得方式、方法来理解。如果批评错了,你也宜先表示谢意,然后再做必要得解释。
常人总是讨厌听批评指责的话,而都乐意听表扬奉承的话,当你犯了错误受到了批评,没关系,及时改正弥补过错、以待提高;当你取得了成绩得到了赞誉,不要骄傲,虚心进取节节提高,只有这样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所以,亲爱的朋友,就用我们的平常心来面对他人的赞誉与批评吧!
第五篇:清醒面对核心价值观的三重考验
清醒面对核心价值观的三重考验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辛鸣 《 中国青年报 》(2014年06月30日02 版)■较之价值观混乱与价值观迷茫,价值观疲劳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呼唤与努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总算确定了。整个中国社会,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很珍惜、很重视也很期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今日中国社会主旋律中的主旋律。
面对价值观混乱:如何包容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并不等于就在社会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的并不是价值观空地,而是各种价值观犬牙交错的势力范围;它并不是在填补价值观空白,而要在既有的价值观领地中见缝插针、开疆拓土。
今日中国是历史中国的继续,我们不仅承继了历史中国的物质成果,同样也承继了历史中国的精神成果;今日中国又是一个处于大开放、大变革、大转型的社会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的变化自然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变化。因此在今日中国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像走马灯似地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你未退场我已登台:传统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革命的改良的、宗教的世俗的、进步的落后的、大公无私奉献的损人利己自私的„„不同的价值观都有自己的舞台与市场,不同的价值观都有自己的追随者与传播者。
有人说价值观多样,这是一件好事情,证明这个社会有活力能包容。其实不然,价值观混乱不能简单等同于价值观多样。这就好比我们把热水与冰块混合变成温水后喝起来很舒服,但是设想把冰块与热水同时倒进嘴里面,那将会是种什么样的状况?事实上这些价值观之间时时刻刻存在着竞争乃至斗争,甚至有些时候还是很激烈的。当激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可能引发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波动。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能满足于仅仅作为又一种价值观加入到既有价值观的大纷争中,而是通过发挥包容引领的作用,在中国社会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格局。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今日中国社会立足的前提,又是其当仁不让的责任与使命。
只是这种包容引领不能靠一厢情愿的希望,也不能靠行政命令的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更好”的价值观,但这种“更好”要用其自身的科学性来证明。比如,我们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而科学先进,因为立足中国道路而舍我其谁,因为承接中华文化血脉而源远流长,因为顺应时代潮流而与时俱进,等等。我们为什么能这样讲,其背后的理论逻辑是什么,理论支
1持又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提炼工作固然已经完成,理论阐释工作才刚刚开始甚至尚未破题。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在何处,为何科学,将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面对价值观迷茫:如何彰显力量
能在众多的价值观中脱颖而出,被社会当作好的价值观接受已属不易,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信心,并把它变为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则更难。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客观存在一种价值观迷茫的现象。所谓价值观迷茫,既不是价值观反叛,也不是价值观虚无。价值观反叛不可怕,只要有明确的反对内容,就肯定会有潜台词的拥护内容,内容就在它的对立面或者至少离之不远;价值观虚无问题也不大,不承认一切价值观本身也就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而价值观迷茫则不然,又希望有明确的价值观规范,又不知道价值观规范在哪里。纵使头脑中有些价值观的希冀,又因为这些希冀的价值观不会真正在实践中行得通而不敢当真。面对在社会实践中大行其道的庸俗价值观却又有些不甘心、不接受。这种现象在社会中的表现形式就是主流价值观不主流、不强势,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潜规则却堂而皇之大行其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该信什么不该信什么的界限模糊了。
价值要求如果不能变为社会现实,价值观如果不能向社会彰显其自我实现的能力就只能是梦中呓语。观念的东西不能仅仅靠观念去实现,观念之所以有力量是背后有物质力量。如何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运行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如何通过制度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如何通过创新社会管理,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等等。要完成这一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夫更多的时候要在价值之外,在制度之中。
面对价值观疲劳:如何证明价值
较之价值观混乱与价值观迷茫,价值观疲劳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的挑战。价值观混乱至少说明还相信价值观,只不过秉持的可能不是我们期望的价值观;价值观迷茫至少表明对价值观有期待,只是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价值观疲劳则不然,是一种对价值观的冷漠,对价值观没有感觉,既不信奉也不反对,充斥着“打酱油”心态。价值观好,跟我也没关系;价值观坏,对我也无所谓。一个社会价值观呈现出这种状态是极其危险的,什么都不信的时候正是什么都会信的时候,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行尸走肉,无头苍蝇,要么是暴民,要
么是愚民,迷信、疯狂、骚乱,极易在这样的社会中产生。这些年来,社会中越低劣的骗子越低劣的谎言越能骗人成功,越荒唐的行为越不可理喻的举动越有市场,正是价值观疲劳的社会表现。
出现价值观疲劳的现象,不能一概怪社会、怪民众,这与我们前些年价值观的空洞说教有直接关系。我们一些价值观的灌输假大空,言不由衷、辞不达意,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怎能要求社会民众把你当回事。要想改变这种价值观疲劳的状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证明自己的意义所在、价值所在。
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方面,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价值观,还是着眼于人的尊严、幸福乃至自由全面发展;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其落脚点也是人的尊严、幸福乃至自由全面发展。如果让我们的民众真切地感觉到他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怎能不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价值目标呵护备至;如果让我们的民众真实地感受到与这个社会融为一体,没有身份歧视、没有阶层隔阂、没有利益固化,怎能不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价值取向心向往之;如果让我们的民众真心地意识到这是公民权利的保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准则还用三令五申吗?
但是这“真切”、“真实”、“真心”,远不是几句慷慨激昂的话语和小修小补的体制机制变革就能办到,需要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的创新。如何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又如何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准备坚实的现实基础,需要大努力,更需要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