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利书范本
说明书(撰写示例)
试电笔
*[实用新型名称应简明、准确地表明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保护的主题。名称中不应含有非技术性词语,不得使用商标、型号、人名、地名或商品名称等。名称应与请求书中的名称完全一致,不得超过25个字,应写在说明书首页正文部分的上方居中位臵。]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说明书应对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能够再现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说明书应按以下五个部分顺序撰写:所属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 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并在每一部分前面写明标题。]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示电压存在的试电装置,尤其是能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
[所属技术领域:应指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背景技术:是指对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应包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但是不得采用广告式宣传用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则氖管不启辉,若被测物带有危险触电电压,因其内阻小,接入分流电阻几乎不降低被测物带电电位,则氖管保持启辉,达到能够区别安危电压的目的。
[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对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集合。技术措施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技术方案应当清楚、完整地说明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说明技术方案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时应说明技术方案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撰写技术方案时,机械产品应描述必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时,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臵关系;涉及集成电路时,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 1
号、功能等。本例“试电笔”的构造特征包括机械构造及电路的连接关系,因此既要写明主要机械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的关系,又要写明电路的连接关系。技术方案不能仅描述原理、动作及各零部件的名称、功能或用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测试被测物是否带电的同时,方便地区分安危电压,分流支路中仅采用电阻元件,结构简单。
[有益效果:是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它是由技术特征直接带来的、或者是由技术特征产生的必然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试电笔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3是图2的I--I剖视图。
图4是试电笔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中1.测试触头,2.绝缘外壳,3.弹簧,4.同心电阻,5.限流电阻,6.分流电阻,7.识别电极,8.氖管,9.弹簧,10.后盖,11.手触电极,12.绝缘隔离层,13.弹簧。
[附图说明:应写明各附图的图名和图号,对各幅附图作简略说明,必要时可将附图中标号所示零部件名称列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测试触头(1)、限流电阻(5)、氖管(8)与手触电极(11)串联,测试触头
(1)与分流电阻(6)一端相连,分流电阻(6)另一端与识别电极(7)相连。通常限流电阻阻值为几兆欧,为保证人身安全,分流电阻阻值不小于限流电阻阻值,最好取限流电阻阻值1-2倍。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测试触头(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与弹簧(3)接触,弹簧(3)另一端与同心电阻(4)相接触,同心电阻(4)是纵剖面为E形,其中间圆柱部分限流电阻(5)高于作为分流电阻(6)的圆管部分,使氖管(8)的一端与限流电阻(5)接触时不碰到分流电阻(6),弹簧(9)一端与氖管(8)相接触,另一端与后盖(10)上的手触电极(11)相接触,弹簧压力保证各元件间可靠电连接。如图3所示的环状弹性金属片状识别电极(7)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电阻(6)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在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探头(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同时与平行设置的限流电阻(5)和分流电阻(6)的一端相接触,限流电阻另一端通过氖管(8)、弹簧(9)与手触电极(11)电接触,分流电阻通过弹簧(13)与识别电极电接触,两电极之间设置一绝缘隔离层(12)。
[具体实施方式:是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应当对照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应与技术方案相一致,并且应当对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给予详细说明,以支持权利要求。附图中的标号应写在相应的零部件名称之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实现,必要时说明其动作过程或者操作步骤。如果有多个实施例,每个实施例都必须与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其有益效果相一致。]
说明书附图(撰写示例)
[说明书附图:应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九条的规定绘制。每一幅图应当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图号。附图中的标记应当与说明书中所述标记一致。有多幅附图时,各幅图中的同一零部件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中不应当含有中文注释,应使用制图工具按照制图规范绘制,图形线条为黑色,图上不得着色。]
权利要求书(撰写示例)
1.一种试电笔,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其特征是: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
[一项实用新型应当只有一个独立权利要求。独立权利要求应从整体上反映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独立权利要求应包括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前序部分,写明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主题名称及与其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特征部分使用“其特征是”用语,写明实用新型区别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即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是:分流电阻与限流电阻是一个一体的同心电阻,同心电阻中间圆柱部分为限流电阻,其外部圆管部分为分流电阻,圆柱部分高于圆管部分;识别电极为环状弹性金属片,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电阻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是分流电阻与限流电阻平行设置,其间为绝缘隔离层。
[从属权利要求(此例中权利要求2、3为从属权利要求)应当用附加的技术特征,对所引用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的限定。从属权利要求包括引用部分和限定部分。引用部分应写明所引用的权利要求编号及主题名称,该主题名称应与独立权利要求主题名称一致(此例中主题名称为“试电笔”),限定部分写明实用新型的附加技术特征。从属权利要求应按规定格式撰写,即“根据权利要求(引用的权利要求的编号)所述的(主题名称),其特征是……。”]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书应使用与说明书一致或相似语句,从正面简洁、明了地写明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如:机械产品应描述主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臵关系;涉及集成电路,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等。权利要求应尽量避免使用功能或者用途来限定实用新型;不得写入方法、用途及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内容;应使用确定的技术用语,不得使用技术概念模糊的语句,如“等”、“大约”、“左右”……;不应使用“如说明书……所述”或“如图……所示”等用语;首页正文前不加标题。每一项权利要求应由一句话构成,只允许在该项权利要求的结尾使用句号。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可以引用附图中相应的标记,其标记应臵于括号内。]
说明书摘要(撰写示例)
一种能够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它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并加有一分流电阻支路,使分流电阻一端与测试触头电连接,另一端与识别电极电连接。人体仅与手触电极接触测试被测物是否带电,人体同时与手触电极、识别电极接触测试被测物是否带有危险电压。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说明书摘要应写明实用新型的名称、技术方案的要点以及主要用途,尤其是写明实用新型主要的形状、构造特征(机械构造和/或电连接关系)。摘要全文不超过300字,不得使用商业性的宣传用语,并提交一幅从说明书附图中选出的附图作摘要附图。]
*注释:示例中中括号(“[]”)里的内容仅为撰写说明,不属于申请文件的内容。申请文件应使用专利局规定的规格为297mm×210mm(A4)的表格用纸,文字应打字或者印刷,字高应在3.5mm至4.5mm之间,专 利 申 请 概 要
一、确定发明类别:
专利分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二、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须提供的文字资料如下:
1、发明名称:
应简明、准确地表明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保护的主题。
2、所属技术领域:
写明该发明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
3、背景技术:
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加以说明,它是作出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如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4、发明内容:
4.1发明内容:应包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4.2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4.3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对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集合。技术措施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技术方案应当清楚、完整地说明发明的形状、构造特征,说明技术方案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时应说明技术方案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撰写技术方案时,机械产品应描述必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时,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置关系;涉及集成电路时,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等。涉及工艺步骤的应具体写明步骤、工艺条件、必要时还要写明设备。
4.4有益效果:是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它是由技术特征直接带来的、或者是由技术特征产生的必然的技术效果。
5、附图说明
应提供与发明内容有关的结构示意图、电气连接原理图、框图等,写明各附图的图名和
图号,对各幅附图作简略说明,除框图外,图中不应出现文字,而应用序号表示,一个序号只能表示一个零(部)件。
6、具体实施方式
是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应对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有附图的应当,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对照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对照附图中的序号进行详细说明)
够理解和实现为准,必要时具体说明其动作过程或者操
作步骤。如果有多个实施例,每个实施例都必须与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其有益效果相一致。、简要说明,三、外观设计专利要求提供所保护产品的名称、六面正投影示意图(或照片)
各示图的比例应一致,图或照片应清晰。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摘要、摘要附图(适、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各一式两份。用时)
第二篇:专利书范本
说
明
书(撰写示例)
试 电 笔
*[实用新型名称应简明、准确地表明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保护的主题。名称中不应含有非技术性词语,不得使用商标、型号、人名、地名或商品名称等。名称应与请求书中的名称完全一致,不得超过25个字,应写在说明书首页正文部分的上方居中位臵。]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说明书应对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能够再现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说明书应按以下五个部分顺序撰写:所属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 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并在每一部分前面写明标题。]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示电压存在的试电装置,尤其是能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
[所属技术领域:应指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背景技术:是指对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应包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但是不得采用广告式宣传用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则氖管不启辉,若被测物带有危险触电电压,因其内阻小,接入分流电阻几乎不降低被测物带电电位,则氖管保持启辉,达到能够区别安危电压的目的。
[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对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集合。技术措施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技术方案应当清楚、完整地说明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说明技术方案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时应说明技术方案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撰写技术方案时,机械产品应描述必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时,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臵关系;涉及集成电路时,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 号、功能等。本例“试电笔”的构造特征包括机械构造及电路的连接关系,因此既要写明主要机械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的关系,又要写明电路的连接关系。技术方案不能仅描述原理、动作及各零部件的名称、功能或用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测试被测物是否带电的同时,方便地区分安危电压,分流支路中仅采用电阻元件,结构简单。
[有益效果:是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它是由技术特征直接带来的、或者是由技术特征产生的必然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试电笔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图3是图2的I--I剖视图。
图4是试电笔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中1.测试触头,2.绝缘外壳,3.弹簧,4.同心电阻,5.限流电阻,6.分流电阻,7.识别电极,8.氖管,9.弹簧,10.后盖,11.手触电极,12.绝缘隔离层,13.弹簧。
[附图说明:应写明各附图的图名和图号,对各幅附图作简略说明,必要时可将附图中标号所示零部件名称列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测试触头(1)、限流电阻(5)、氖管(8)与手触电极(11)串联,测试触头(1)与分流电阻(6)一端相连,分流电阻(6)另一端与识别电极(7)相连。通常限流电阻阻值为几兆欧,为保证人身安全,分流电阻阻值不小于限流电阻阻值,最好取限流电阻阻值1-2倍。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测试触头(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与弹簧(3)接触,弹簧(3)另一端与同心电阻(4)相接触,同心电阻(4)是纵剖面为E形,其中间圆柱部分限流电阻(5)高于作为分流电阻(6)的圆管部分,使氖管(8)的一端与限流电阻(5)接触时不碰到分流电阻(6),弹簧(9)一端与氖管(8)相接触,另一端与后盖(10)上的手触电极(11)相接触,弹簧压力保证各元件间可靠电连接。如图3所示的环状弹性金属片状识别电极(7)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电阻(6)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在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探头(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同时与平行设置的限流电阻(5)和分流电阻(6)的一端相接触,限流电阻另一端通过氖管(8)、弹簧(9)与手触电极(11)电接触,分流电阻通过弹簧(13)与识别电极电接触,两电极之间设置一绝缘隔离层(12)。
[具体实施方式:是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应当对照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应与技术方案相一致,并且应当对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给予详细说明,以支持权利要求。附图中的标号应写在相应的零部件名称之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实现,必要时说明其动作过程或者操作步骤。如果有多个实施例,每个实施例都必须与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其有益效果相一致。]
说
明
书
附
图(撰写示例)
[说明书附图:应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九条的规定绘制。每一幅图应当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图号。附图中的标记应当与说明书中所述标记一致。有多幅附图时,各幅图中的同一零部件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中不应当含有中文注释,应使用制图工具按照制图规范绘制,图形线条为黑色,图上不得着色。]
权
利
要
求
书(撰写示例)
1.一种试电笔,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其特征是: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
[一项实用新型应当只有一个独立权利要求。独立权利要求应从整体上反映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独立权利要求应包括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前序部分,写明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主题名称及与其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特征部分使用“其特征是”用语,写明实用新型区别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即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是:分流电阻与限流电阻是一个一体的同心电阻,同心电阻中间圆柱部分为限流电阻,其外部圆管部分为分流电阻,圆柱部分高于圆管部分;识别电极为环状弹性金属片,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电阻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是分流电阻与限流电阻平行设置,其间为绝缘隔离层。
[从属权利要求(此例中权利要求2、3为从属权利要求)应当用附加的技术特征,对所引用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的限定。从属权利要求包括引用部分和限定部分。引用部分应写明所引用的权利要求编号及主题名称,该主题名称应与独立权利要求主题名称一致(此例中主题名称为“试电笔”),限定部分写明实用新型的附加技术特征。从属权利要求应按规定格式撰写,即“根据权利要求(引用的权利要求的编号)所述的(主题名称),其特征是……。”]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书应使用与说明书一致或相似语句,从正面简洁、明了地写明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如:机械产品应描述主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臵关系;涉及集成电路,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等。权利要求应尽量避免使用功能或者用途来限定实用新型;不得写入方法、用途及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内容;应使用确定的技术用语,不得使用技术概念模糊的语句,如“等”、“大约”、“左右”……;不应使用“如说明书……所述”或“如图……所示”等用语;首页正文前不加标题。每一项权利要求应由一句话构成,只允许在该项权利要求的结尾使用句号。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可以引用附图中相应的标记,其标记应臵于括号内。]
说
明
书
摘
要(撰写示例)
一种能够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它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并加有一分流电阻支路,使分流电阻一端与测试触头电连接,另一端与识别电极电连接。人体仅与手触电极接触测试被测物是否带电,人体同时与手触电极、识别电极接触测试被测物是否带有危险电压。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说明书摘要应写明实用新型的名称、技术方案的要点以及主要用途,尤其是写明实用新型主要的形状、构造特征(机械构造和/或电连接关系)。摘要全文不超过300字,不得使用商业性的宣传用语,并提交一幅从说明书附图中选出的附图作摘要附图。]
*注释:示例中中括号(“[ ]”)里的内容仅为撰写说明,不属于申请文件的内容。申请文件应使用专利局规定的规格为297mm×210mm(A4)的表格用纸,文字应打字或者印刷,字高应在3.5mm至4.5mm之间,专 利 申 请 概 要
一、确定发明类别:
专利分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二、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须提供的文字资料如下:
1、发明名称:
应简明、准确地表明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保护的主题。
2、所属技术领域: 写明该发明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
3、背景技术:
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加以说明,它是作出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如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4、发明内容:
4.1发明内容:应包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4.2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4.3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对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集合。技术措施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技术方案应当清楚、完整地说明发明的形状、构造特征,说明技术方案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时应说明技术方案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撰写技术方案时,机械产品应描述必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时,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置关系;涉及集成电路时,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等。涉及工艺步骤的应具体写明步骤、工艺条件、必要时还要写明设备。
4.4有益效果:是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它是由技术特征直接带来的、或者是由技术特征产生的必然的技术效果。
5、附图说明
应提供与发明内容有关的结构示意图、电气连接原理图、框图等,写明各附图的图名和 5 图号,对各幅附图作简略说明,除框图外,图中不应出现文字,而应用序号表示,一个序号只能表示一个零(部)件。
6、具体实施方式
是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应对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有附图的应当,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对照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对照附图中的序号进行详细说明)够理解和实现为准,必要时具体说明其动作过程或者操
作步骤。如果有多个实施例,每个实施例都必须与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其有益效果相一致。、简要说明,三、外观设计专利要求提供所保护产品的名称、六面正投影示意图(或照片)各示图的比例应一致,图或照片应清晰。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摘要、摘要附图(适、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各一式两份。用时)6
第三篇: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范本)
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
120101 2010.4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
实
用
新型专利请求书英文信息表
注意事项
一、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应当提交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申请文件应当一式一份。(表格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第四篇:专利请求书范本《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以拖拉机为动力的红薯薯藤收获机,包括割藤器、拾藤器、喂入辊、秧藤粉碎器、风机、秧藤输送管、储料箱和薯块收获器为一体的红薯薯藤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在拖拉机前保险杠上通过铰链7连接一个机架8,拖拉机与机架8之间装有一个液压缸6a,机架8上装有割藤器
9、拾藤器
10、上喂入辊
12、下喂入辊
11、粉碎器
13、风机14和秧藤输送管15,拖拉机的后面装有一个储料箱17,通过装在拖拉机后牵引鼻上的悬拉杆1装有一个薯块收获器2和液压缸6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薯藤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割藤器9上有叉齿901,叉齿901是由多个带有角度的齿条焊接在固定板902上,固定割刀组904通过孔905用平头螺栓固定在固定板902上,动割刀组903通过一个曲柄机构带动作往复运动,将叉齿901叉起的秧藤割断。液压缸6a用于调整割藤器9的离地距离,以达到较好的割藤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薯藤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拾藤机构10由弹齿102、拦草栅101、弹齿轴107和固定板103a、103b组成,弹齿轴107是一个无缝钢管,两端焊有圆钢制成的轴头106a、106b,轴头106a、106b上装有轴承104a、104b,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机架8上,动力链轮105装在轴头106a上,弹齿102装在弹齿轴107上。红薯薯藤收获机作业时,弹齿102就会围绕它的运行轨迹100转动,将割藤器割断的秧藤拾起、并向喂入辊11、12推送,弹齿102运转到拾藤器上部时由拦草栅101将秧藤拦下,以免缠绕在拾藤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薯藤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喂入辊由上喂入辊12和下喂入辊11组成,上喂入辊12和下喂入辊11的结构相同,由辊轴116,封头114a、114b,辊皮115(其上有六条条齿117),圆柱齿轮111a、111b构成,不同的是下喂入辊11上装有一个链轮112。下喂入辊上的齿轮111a和上喂入辊上的齿轮111b相吻合。上、下喂入辊通过轴承113a、113b安装在机架8上。当红薯薯藤收获机作业时,上、下喂入辊就会作反向旋转,将拾藤器10推送来的秧藤强制送入切碎器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薯藤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碎器13是采用专利权人的实用新型专利《三面刃动刀组切碎器》(专利申请号201120167796.1),被切碎的秧藤由风机14通过秧藤输送管15送入储料箱17,支架16用于固定秧藤输送管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薯藤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薯块收获器由掘土铲刀5和薯土分离器2,薯块收获器高度调整板
3、地轮4构成。掘土铲刀5的铲刀501和导入板502分别装在掘土铲刀固定板503上。薯土分离器2上装有两个侧板206,震动筛204,震动筛辊轴205,振动筛204由地轮4提供动力。薯土助进器201装在两侧板206之间,薯土10002 2006.7
权利要求书
助进器201上装有拨板203和拨齿202,由地轮4传递动力进行转动。薯块收获器通过悬挂杆1连接到拖拉机后面的悬挂鼻上,悬挂杆1和拖拉机之间装有油压缸6a用以调整掘土铲入土的深浅,以获得最佳的时候效果。可用调整板3调整薯块收获期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耕作习惯的地区。红薯薯藤收获机作业时,掘铲刀5把薯块和土块一起掘起,并顺着导入板502进入薯土分离器2,此时薯土助进器201由地轮4带动旋转,拨板203推动薯土进入振动筛204,拨齿202则把土块拨碎有利于薯土分离。进入振动筛204的薯土经分离后,薯块由薯土分离器2的出口排出,排出的红薯成行条状,有利于捡拾。
10002 2006.7
第五篇: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
实用新型___________
名称____________
设计人____________
申请人 姓名或名称(代表)___________
国籍或所在地国家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地址___________联系人姓名______
姓名或名称_________国籍或所在地国家____
邮政编码______地址___________联系人姓名_______
姓名或名称__________ 国籍或所在地国家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地址___________联系人姓名_______
专利代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构 名称________________ 代理机构代码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
代理人姓名______代理人证书号_______电话_______
分案申请 原案申请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案申请日_______
要求优先 权声明在先申请国别在先申请日在先申请号 不丧失新颖性
宽限期声明
□ 已在中国政府主办或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
□ 已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
权利要求项数每份__项
说明书每份__项
说明书附图每份__项
实用新型__________
名称___________
申请文件清单________附加文件清单______专利局审批
1、请求书___份每份__页□ 专利代理委托书
2、权利要求书__份每份__页 □ 费用减缓请求书
3、说明书____份每份__页□在先申请文件副本
4、说明书附图__份每份__页□
5、说明书摘要__份每份__页□
6、摘要附图___份每份__页 □
申请人或代理机构签章
收件人地址、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