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先进乡镇经验交流

时间:2019-05-13 01:4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务输出先进乡镇经验交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务输出先进乡镇经验交流》。

第一篇:劳务输出先进乡镇经验交流

我镇辖21个行政村,其中绝对贫困村15个,占全镇行政村的71%,47个合作社,4383户(其中农村2229户,城镇2154户),16202人,其中农村11608人(绝对贫困户687户,3507人。城镇4594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1.6%。耕地面积19150亩,其中浅脑山地12259亩,水浇地6890亩,辖区总面积374平方公里。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78元。人多地少,贫困面广程度深,群众就业技能缺乏,增收门路狭窄是长期制约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道瓶颈。近年来,我镇把发展劳务产业作为助推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致富重要举措来抓,坚持“眼光向外让农民到外地赚钱、眼光向内让农民在就地务工、眼光向前让农民靠技能增收”的思路,推行培训、引导、就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架起了劳务输出桥梁,敲开了农民致富大门,开辟了一条劳务经济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眼光向前让农民靠技能增收

为了增强全镇青壮年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步伐,促进农村脱贫致富进程,逐步实现劳务输出业从自发盲目性向组织有序转变,从体力性向技能性转变,从间歇式向长期性转变,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业的效益和质量,我镇抓紧做实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了18-40周岁农村劳动力台账。做到了“四清”,即: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清、文化层次清、需求技能清、家庭经济条件状况清,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菜单式”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二是对劳动力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劳动者自身特点,以餐饮、建筑、电气焊、机电、计算机、缝纫、家电维修等分门别类建立档案,做到了“家底”清。三是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培训的主攻方向。通过调查摸底,弄清农村劳动力的实用科技需求、求职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确定培训重点,做到了培训目的清楚。四是整合资源强化素质培训。依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团员青年创业、妇联工作、“三培双带”、党员致富工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培训平台,培育技能型劳动力、技能型团员、技能型当代妇女,技能型党员。五是立足培植产业抓培训。“瞄准”乡村旅游这一资源“富矿”,一手抓“农家乐”旅游服务提标升级,一手抓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工作,让农民转型,成为新型农民。累计组织烹饪、拉面、建筑工、汽车驾驶员、电工、刺绣、歌舞表演等工种56期,受训人员2620人(次)。

眼光向外让农民到外地赚钱

我镇坚持“把农民增收问题在外解决”的工作理念,着力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贯彻到底,对离土创业的劳动力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予以保护,使之进有增收之路,退有保本之田,可随时返乡落户继续承包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二是积极发挥致富能手、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从亲缘关系、人际交往等层面入手,挖掘各村内部潜力。特别是在党员队伍内部具有致富本领的党员与发展后劲不足的党员联姻结对,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帮助党员理清发展思路和扶持发展经济上下功夫,为党员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党员走上致富路,着力提高全村党员的致富能力,拓展培养党员致富能手的外延。三是通过多种有效形式,第一时间掌握用工信息,外出务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务工条件,避免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盲目性和回流率。四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总结全镇劳务输转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务工能人召开座谈会和巡回报告会,现身说法,交流外出务工的经验、做法,用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五是充分发挥各村劳务信息员的作用,实行分片负责,进村入户等形式,把务工信息及时带入村社。六是利用镇机关干部轮岗创业平台,由机关干部带领一批村民到深圳、天津等地学习掌握更多的技术技能,并利用在天津建立的劳务输出站,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用工信息,提供必要的服务、解决务工期间的实际问题。通过以上措施,不仅使外出务工人员走出了农门,跨入了城市,融入了都市生活,而且从非农产业中实现了致富梦。2009年全镇在外务工人员达4750人(次),占全镇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的34%,实现收入1191万元。

眼光向内让农民在就地务工

我镇上下树立“不丢失一切务工机会”的思想,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要务,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本辖区内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全部使用本镇劳动力,非政府投资项目中,由政府部门通过协调,动员建设、施工单位尽量使用本镇农村劳动力。二是扶持农村经济能人发展劳动密集型项目的生产经营规模,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带头创业,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如:直岗拉卡村红旗社两

名村民返乡后,积极筹措资金,分别开办了养殖规模分别3万只肉鸡和蛋鸡养殖场,不仅获利润在24万元,而且示范和带动下,推动了本村及附近村子的村民参与养殖项目的积极性,促进了养殖产业向规模经营发展。四是镇转变职能,健全劳务机构。建立了由镇政府统一领导,各村、社区紧密配合,各办事处分别建立劳务信息小组,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为劳务输

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通过以上三项举措,我镇劳务输出已成为富民兴业的增长极,农民致富的“摇钱树”。近年来,劳务输出人数累计达人14117(次),其中组织输出人2510(次),自谋输出9625人(次),就地转移1982人(次),劳务收入累计达2884.7万元。

第二篇:劳务输出先进县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县始终把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来抓,在加强目标管理、强化技能培训、开拓劳务市场、搞好跟踪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XX年1-10月份,劳务输出总数达27万人,实现劳务输出总收入13.5亿元,按全县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劳务收入1440元。XX被评为全市劳务输出先进县,XX年被评为全省劳务输出先进县。

明确目标,齐抓共管,强化督导考核。县劳务输出领导小组经常召开成员工作会议,建立了“追究制”的工作制度,及时总结布置工作,特别是劳动、教育、财政、公安、计生、工会、共青团、妇联、扶贫办及宣传等部门,都布置了具体工作,下达了任务,只要是有利于劳务输出工作的事,保证做到优办、快办,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为劳务输出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把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农村经济指标列入考核的重要内容,自XX年以来,每年年初即与各镇政府及有关部门下达劳务输出任务,并签订责任状,同时,加大了由县劳务办牵头对各镇、各部门采取“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调度、半年一小结、年终总结表彰”的考核力度,重点从“五有二率”(有组织、有经费、有目标、有档案、有实效和培训率、有组织输出率)方面采取“月月督查、月月公布,季季小结、季季排名”的方式进行督导检查。

建立协会,拓宽市场,发挥品牌作用。××县是全国知名的“建筑之乡”和“木材加工之乡”,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建了一批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每年都有5万余名建筑工人分布在大庆、辽河、济南、西安、敦煌、银川、乌鲁木齐等地。目前全县从事木材加工销售的人数已达12.7万余人,其中从事木线条加工销售的仅王沟一镇就有1万多人,可以说凡有木线条销售的地方,就有××县人。在老品牌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开辟新的品牌,并在劳务输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重点网抓好“建筑工、电子装配工、缝纫工、电焊工和保安”五大品牌的培训和输出,在××县建筑业协会的基础上,分别为其他四大品牌建立了行业协会,同时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在源头加入工会,通过协会和工会与务工地协会和工会的有效对接,使务工者在务工地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维权有了保障。二是坚持有组织输出主渠本文来源:文秘范文 道。全县各镇及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积极与苏南等地联络,主动挂靠,多形式、多渠道对接、培育新的劳动力市场,为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供了用武之地。三是建立南北交流平台,畅通南北交流渠道。今年就召开了各类中小型招聘会5次,大型招聘会二次,在××县--无锡滨湖区劳动部门共同举办的XX年春、秋两次大型的南北劳务协作洽谈会上,来自苏南及上海、浙江、广州及本县的近50家中介、培训机构,提供了8000余个工作岗位,吸引了近两万人次的农民及分流的学生踊跃应聘,进一步拓宽了劳务市场。

创新机制,形成网络,抓好培训后有组织输出工作。我们对县内教育资源进行了合理开发,充分发挥能人作用,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开展社会化培训;创新投资体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学作用,全县各类培训机构投资达1000余万元,55家培训机构形成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各职业中学和成职教中心校为基础,以社会力量办学为辐射的立体培训网络,建立了电子装配、缝纫、电焊、建筑、保安五大培训基地,可以从事社会上所急需的十多个工种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2.8万人,培训输出率达99.8%以上。

我们以省级建筑企业中阳集团为依托,重点打造具有××县特色的建筑品牌,利用县建筑技校培养一批能吃苦,懂技术的新型建筑工人,不断向务工地进行补充;对各工程处中下层干部进行轮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利用歇工期对建筑工人进行大批量培训;到施工地进行现场培训,使广大建筑工人的整体素质得以不断提高,目前在外务工的建筑工人已达5万多人。目前,我县的缝纫、保安、电焊、电子装备也已形成了知名的劳务品牌,和建筑工一齐成了支撑××县劳务输出的五大支柱。

搭建平台,“筑巢引凤”,实现外出务工与返乡创业和谐发展。一方面引导有资金,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返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就业。另一方面把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投资政策交到投资者手中,及时对广大返乡创业者郑重承诺:“大张旗鼓的鸣锣开道,理直气壮的保驾护航,千方百计的出谋画策,全心全意的排忧解难”,使广大投资创业者投资更放心,创业有信心。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感召下,在县领导有关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县返乡创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如凤城镇的刘金亮,在深圳务工六年后,返乡创业,与三鹿集团合资投资1700万元,其中乳业已成为三鹿集团的骨干成员单位。王沟镇的刘尊龙,返乡创业办起了麦秆画工艺厂,产品远销国内外;赵庄镇的刘建宏,返乡创业办起了玩具厂,首羡镇的崔军,返乡创业办起了冷库加工,顺河镇的李玉芳返乡创业办起了编织厂……一个“外出务工挣票子,借地学习换脑子,返乡创业办厂(场)子”的高潮正在××县大地兴起,为今后劳务输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后劲,为推进我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第三篇:劳务输出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加强协作 强化服务 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在浙江余杭区、富阳市劳务协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开江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成(2010年2月25日)

祝局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我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我县劳动就业工作的关键时刻,浙江余杭区、富阳市劳动保障系统各位领导带着三十余家企业、5000余个就业岗位,莅临我县参加大型招聘会,商合作、促交流、谋发展、求共赢。在此,受县委书记王善平同志的委托,我谨代表中共开江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58万开江人民,向余杭区、富阳市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一、基本情况

开江县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幅员面积103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20个社区居委会,194个村,总人口58.2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占总人口的84%,境内地势平坦,素有“巴山小平原”之美誉。开江资源丰富,物华天宝,是四川粮油、水禽、生猪、桐油基地县,天然气储量超过2600亿立方米。开江风光秀丽,基础设施完善,有古刹宝典金山寺、川东第一大水库宝石湖、天下第二汤飞云温泉等20多处旅游胜景。开江境内交通便捷,能源充足,通讯发达、金融健全,市场活跃,是四川传统文化县。开江希望无限,充满了生

机与活力,2009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万元,财政收入总量在全省181个县(市区)中排位第 位,财税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 %,比全省低 个百点。开江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28.6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9.5万人,每年新增劳动力0.48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为:16—30岁之间6.38万人,占32.7%;31—45岁之间7.39万人,占37.9%;46—60岁之间5.73万人,占29.4%。知识结构为:初中及以下文化14.88万人,占76.3%;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4.62万人,占23.7%。技能结构为:初级工6.2万人,占31.8%;中级工3.26万人,占16.7%;高级工1.05万人,占5.4%;无技能者8.99万人,占46.1%。

近年来,我们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抓手,紧紧围绕“大力推进劳务开发、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这一战略工程,以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工作体系,有效推动了劳务市场开发、农民工培训、劳务转移输出、维权保障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三年来,全县已开展城乡劳动力培训21.8万人,帮助农民工处理劳动纠纷79件,为农民工追讨工资和各类保险638万元。目前,我县已在境内外建立劳务输出基地320余个,县外转移就业人员19.3万,遍布26个省(市、自治区)的60余个城市和地区,实现劳务收入28.6亿元,劳务输出给我县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把其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减缓农村就业压力的一项“兴农产业”来抓。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县委、政府分管为正、副组长,劳动保障、财政、扶贫、农业、就业、宣传、工会、妇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劳务输出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劳动保障部门,并明确专职工作人员具体抓好日常事务。同时,各乡镇、村社也成立了相应机构,抽调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干部专门抓本区域内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宣传、报名登记等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并把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干部实绩。目前,我县初步形成了县、乡(镇)、村(社)三级联动,政府统一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财政、扶贫、就业、农业等部门齐抓共管,宣传、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整合资源、强化培训,提升转移就业人员素质 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确定了“政府统筹、部门负责、学校培训、农民受益”的工作框架,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坚持高标准输出。一是县就业部门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编印的性培训教材《外出务工必读》纳入中学毕业班教学内容,使毕业学生掌握外出务工基础知识和外出务工择业本领;县职业中学开办了职业技能培训班;县扶贫办组织开展了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培训;县妇联组织实施了“千名农家女培训”;

各乡镇、村社大力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全县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培训15.6万人。二是采取订单式培训、定向式培训、创业式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创造性地实施了“中小企业老板创业培训”工程,采取集中授课、创业实践和跟踪指导三段式模式开展培训,如2009年开办创业培训班四期,培训农村劳动力376人,培训后在县内成功创业117人,并带动就业2751人。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了与用工单位合作与学校开展联合培训,培训学校负责进行理论传授,用工单位负责操作技能,学员毕业后即在用工单位就业。三是深入到外出农村劳动力务工聚集地开展培训,如2009年我们在杭州、苏州等达州籍农村劳动力聚集地成功开展了电焊工、电子技术培训,受到了农民的高度称赞。通过培训,提高了我县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就业率达到了98%以上。

(三)搭建平台,纵横联系,拓宽劳务市场开发渠道 统筹劳务市场开发,积极加强与输入地之间的交流合作,坚持多渠道、多措并举开拓劳务市场。一是认真组织力量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开展入户调查登记,摸清全县的劳动力资源状况,在县、乡、村、社建立台帐和农村劳动力个人信息数据库,并推行农村劳动力资源季度报告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多渠道搜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用工信息,建立用工信息台帐,并及时向农村劳动力发布。二是县就业积极发展同省外有关单位的劳务协作,组织考察团或派专人到全国各地的劳务输出基地和用工企业考察,搜集用工信息,选择用工多、条件好、待遇优的企业进行洽谈,建立合作关系。目前,我县已

与广州、深圳、福州、泉州、上海、北京、杭州、温州、成都等大中城市的329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新建了中石油、中石化、福建兴德模具、广东美琪鞋厂、成都金盾保安公司等46个劳务输出基地。做到了随时报名随时培训,随时输送随时上岗。三是积极邀请用工单位和企业来我县参观考察,并参加我县举办的各类劳务洽谈会和劳务信息发布会,让更多的用工单位了解开江,了解我们的人力资源,大大增强了我县开展劳务协作的吸引力。四是积极引导、鼓励个人带动和组织劳务输出,涌现出了“达州市新世纪劳务派遣公司”、“三全家政服务公司”等中介机构,逐步形成了规范的劳务派遣秩序。五是建成了国内领先的县乡村社四级远程视频劳务招聘求职服务平台。我们与中外合作企业成都竞成人力资源市场通力合作,建成了覆盖全县的县乡村社四级远程视频招聘求职服务平台,该平台能确保农村劳动力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就业、培训、创业的目的。

(四)注重宣传,营造氛围,树立劳务产业致富理念。通过广泛宣传、外出考察、典型引导、算帐对比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了劳务致富的新观念。一是在各乡镇、各村社都设置了劳务信息宣传栏,建成了开江县劳务信息网,为外出务工人员编印发放《外出务工指南》,同时通过《达州日报》、《达州晚报》、达州电视台、开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我县的劳务产业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二是充分发挥劳务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在县电视台专访、举办劳务带头人事迹报告会、评选表彰劳务产业“十强村”和带头人等办法,大力宣传劳务致富的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农民大胆

闯市场。三是坚持一手抓输出,一手抓品牌培养,使更多的用人单位认识了开江的技能人才,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充分信任和更密切合作,赢得了更广泛的劳务市场,实现了劳务输出信誉和形象双赢的良好局面。近年来,我县向外输送了大量的电焊工、电动缝纫、建筑技术、保安,家政服务等专业技术性人才,受到了各用工企业的一致好评。

(五)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健全稳定就业保障体系。切实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全过程管理与服务。一是做好信息服务。县就业部门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广泛搜集、认真筛选用工信息,通过广播、电视、劳务信息专栏等渠道,及时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劳务信息,减少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盲目性。二是严把用工单位关。要求输出单位对用工单位严格考察,凡因把关不严造成人员大量回流的,要追究输出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同时,县就业部门严把务工人员的输出关,做到本人不自愿的不转移、有劣迹行为的不转移、手续不健全的不转移、培训不合格的不转移、身体不健康的不转移。三是开展全程服务。建立了县农民工就业服务中心,在县人力资源市场开设专门的服务窗口,在乡镇建立了劳务输出管理站20个,全方位地为农民工提供 “一站式”服务;建立劳务输出跟踪服务制度,在各乡镇设立服务中心,为外出农民工家庭抢种抢收、留守儿童等提供帮助;工商、公安、计生、卫生、民政等部门协调配合,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积极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各种手续。四是大力开展春风行动。县就业部门主动与铁路、交通、航运部门密切合作,为务工人员提前代购车、船、机票,每年春运还专门派人送票上门并组织车辆

在车站、码头统一接送,护送民工外出。同时,切实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维权工作,维护外出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六)延长链条,返乡创业,激发回乡创业投资热情。我们在组织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同时,我们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制定优惠政策,切实解决返乡农村劳动力创业在的资金、场地、技术、人才、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支持鼓励务工人员带信息、带技术、带经验回乡投资兴业,实现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如我县新宁镇农民骆名伟回乡第一期投资2150万元,创办了三合制衣厂,吸纳了367名农村劳动力就业。目前,我县返乡农村劳动力创办的企业如雨后春笋在全县各地落户,走出了一条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发展路子。

各位领导、同志们,促进交流、增加合作是此次招聘会和座谈会的主题,开江,是一个蕴含着无限希望和商机的大市场,加强两地劳务协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将以这次招聘会和劳务协作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同余杭区、富阳市的劳务协作,增进两地友谊,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共同进步!祝余杭区、富阳市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第四篇:乡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乡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产业来抓, 全面调整工作思路,全力破除思想障碍,牢固树立品牌意识, 立足优势,整合资源, 采取“政府推、干部带、宣传促、政策引”的措施和办法,大力推进劳务经济发展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近三年,劳务输出人数累计达2.xxxx人(次),其中组织输出0.xxxx人(次),自谋输出0.xxxx人(次),就地转移0.xxxx人(次),劳务收入累计达619xxxx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xxxx。全镇在东南沿海建立劳务基地xxxx,劳务基地累计达1xxxx。现将近年来工作情况汇报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镇党委、政府顺应大势,切实转变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固有观念和思维定势,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坚持把劳务输出做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途径,建立了由镇政府统一领导,镇劳务工作站牵头,各村、社区紧密配合,村民小组劳务信息员参与齐抓共管,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劳务输转组织网络,其中:镇劳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职能小组,村社建立16xxxx的劳务工作小组。为靠实责任,镇政府更加突出了劳务输出在全镇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加大劳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和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劳务工作远有目标,近有措施,务工人员出去有人管,挣钱有保障,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针对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保守的现状,镇党委、政府首先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把劳务产业喊响叫亮。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新闻媒体、板报、标语、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二是在镇、村、社干部和广大青年农民中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劳务经济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并展开大讨论,使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自发抓劳务输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让群众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富民产业,是饱了肚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的“铁杆庄稼”,教育广大务工青年克服“怕”字当头,怕担风险的守旧思想。三是及时总结全镇劳务输转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务工能人召开座谈会和巡回报告会,现身说法,交流他们外出务工的经验、做法,用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四是结合 “春风行动”和“再就业援助月”活动,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和“五送一落实”活动,拓展就业援助渠道,制定服务计划书

份,下发“春风服务卡”228份。三年来,全镇召开各类会议近400场(次),粘贴宣传标语2244条,出黑板报12期10xxxx块,走访居民、农户上万人(次),发布各类宣传单及劳务用工信息800xxxx份。通过宣传发动,全镇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愿望日趋强烈,外出务工的信心日益增强。

三、整合资源优势,认真组织培训

实现劳务输转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关键。一是整合资源强化素质培训。充分利用镇农科教中心基地网络设施,紧紧依托劳动、安监、乡企、建筑等部门,有计划、分阶段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就业知识、生活常识、法律法规等项目的素质培训。二是因需施教进行对接培训。采取依托用人单位,实行委托培训、定点培训、联合企业培训。重点开展了家电维修、家政服务、汽车、农用车辆驾驶员、安全管理等行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经过培训的人员均实现了转移就业。三是立足优势进行岗位培训。在原有培训设施的基础上,今年,镇政府又挤出资金1xxxx元,建成镇劳动力培训基地,购置了投影仪、电焊机、电动缝纫机、电工维修设备等,聘请专兼职教师1xxxx,组织建筑公司xxxx项目部务工人员和有培训意愿的农民工举办了瓦工、架子工、抹灰工、混凝土工、防疫、能源沼气建设、实用电工等1xxxx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有60xxxx人参加各班次培训,按照各专业的要求,县劳动部门组织进行了资格考试,对考试合格的人员申请了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实行带证输出,持证上岗。至目前,全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9期,受训人员达762xxxx(次)。

四、稳固基地,扩大输转规模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劳动力市场服务网络,立足城郊、信息畅通、建筑工程企业多、劳务输转灵便的优势,坚持把就地输转一批、季节性输出一批、能人带动输转一批、有组织输出一批作为工作的主要形式,扩大劳务输转的规模和渠道。一是稳定就地劳务转移。围绕城郊做文章,开拓眼界搞三产。全镇在县城范围内从事餐饮、商业、娱乐、修理等各类个体从业人员达180xxxx;沙建公司xxxx项目部常年组织本镇160xxxx名劳动力参与建筑工程,并有3xxxx小型建筑工程队活跃在张掖、高台及本县参与小康住宅建设,常年带动劳务输出80xxxx(次)。二是能人带动继续巩固西北劳务基地。在开辟新基地的同时,继续同老基地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劳务输出呈现出常年性“东南飞”与季节性“走西口”的喜人局面。全镇培育出五三村王淑珍、西头号村贾天海、东寨村顾学明、张华林、沙河村汪世明等3xxxx劳务带头人,赴青海、酒泉、敦煌、×××、张掖等地,从事工矿企业、铁路电气化改造、高速公路建设。三是主动联系拓展东南沿海劳务基地。镇上继续坚持领导外出考察基地、与用工单位联系、及时发布用工信息等措施,把有组织向东南沿海输出作为今年劳务输出的重头戏,充分发挥镇、村两级职能作用,积极与深圳百灵职业介绍所、深圳永信职业介绍所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近三年,共向东南沿海输送劳动力90xxxx人,占有组织输出人员的1xxxx,使有组织输出成为劳务输出的重头戏。四是探索输转新途径。依托在外务工的“劳务带头人”、“劳务能人”,发挥他们丰富的市场信息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开展带动式输转;依托深圳永信职介所,×××餐饮业张华林,化音村在×××天然气公司的宋瑞,西头号村在奥瑞金务工的贾天海,先后向深圳、×××、成都等地带出本镇青壮年劳力70xxxx人,带动了劳务输出,为外出务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务工条件,避免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盲目性和回流率。

五、建立劳动力市场,开展全方位服务

今年,按照劳动力市场建设要求,我镇挂牌成立了沙河镇劳动力市场,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完善了服务设施,开展了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职业培训等一条龙服务。一是强化信息服务。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劳务用工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对准确真实的用工信息,及时编印下发《沙河信息服务》62期420xxxx份,为前来求职的人员开展了职业指导,为200xxxx人提供了用工信息,做到信息上下衔接、内外沟通、快捷高效;二是加强维权服务。认真开展农民工维权活动,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配合

劳动部门加大对农民工侵权案件的查处力度,及时协调沙建公司各项目部发放农民工工资31xxxx元;三是提供组织服务。对每一批外出人员镇上都举行隆重的“劳务大军欢送仪式”,镇上领导全部参加,并由领导或干部带队护送,与用工单位协作沟通,先后向外输送务工人员800xxxx(次),使外出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挣上钱;四是开展优质服务。开辟劳务输出绿色通道,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体检、统一办理证件;协调各村为外出人员家庭开展了农忙互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五是提供政策服务。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灵活就业、异地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各社区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xxxx多个,下发劳务信息40xxxx条,有120xxxx实现了再就业。六是大力发展民营劳务组织。镇上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载体,建立规范的劳务派遣组织,鼓励支持民办职业介绍所和劳务经纪人的发展。作为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有力补充,选择信誉较好、关系广泛的劳务能人汪淑珍、和常年开展缝纫工培训的樊金花, 免费办理各类证件,提供办公场地,指导开展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择业指导、维权服务等业务,提供劳务供求信息咨询,支持鼓励她们成立了沙河银桥劳务公司、和沙河金花劳务派遣公司,使她们按市场规律运作,逐步规范输出渠道,市场化输出务工人员,帮助他们发展壮大,让他们介绍带动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存在的问题:

一是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化程度低,由于中介组织发展缓慢,规范的劳务中介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够,部分群众盲目外出创市场,导致就业率、稳定率和收益率差,导致外出人员有组织输出率仅达4xxxx,从根本上影响了群众外出的积极性。

二是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培训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培训设施,全镇现有城乡富余劳动力828xxxx,有技术技能的298xxxx,占3xxxx,无技术技能的529xxxx,占6xxxx,由于务工人员没有一技之长,大部分外出从事苦、累、脏、险、重的体力劳动,季节性多,长期性少,自发、零散、季节性、体力型的输出所占比例大,而大规模集中组织输出、常年输出、技能型输出所占比例小,个别输出人员素质低,吃苦精神不强,输出质量低,还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尽管我镇的培训基地购置了部分设施,但还是比较单一,使培训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是经费短缺。由于镇财政困难,解决外出人员培训、护送、基地考察、跟踪回访等各方面的时效性不够。

下一步的打算:

按照“巩固西部,扩大沿海,拓展规模,提升层次”的总体工作思路,继续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发展镇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全镇积极培养劳务输转明星和劳务输转骨干,支持和鼓励发展民营劳务机构,使输出劳务进入市场化运作,年输转劳动力890xxxx(次),力争实现劳务收入250xxxx元。

1、进一步理顺有组织劳动力转移渠道。加强与东南沿海劳务中介组织的联系,有计划的选择一批务工基地,以劳务基地的进一步拓展,保证劳务输转的持续发展。

2、树立品牌意识,抓好特色培训工作。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原则,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培训网络和阵地作用,提高务工人员素质,以需定培,让更多的人学到一技之长,计划在三年内,将全镇40岁以下富余劳动力全部培训一次,动员有特长的人做好技能鉴定,提高技能型输出比例。

3、狠抓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宣传,按照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城乡一体的目标,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第五篇:乡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乡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XX乡位于古城区东北部,幅员面积220.09平方公里,离城60公里,下辖三个村委会,共1617户,农业人口6968人,居住着以纳西为主的汉、苗、壮、普米、傈傈等多种民族。到2004年为止,每人均纯收入仅为1020元,是目前XX区最为边远、贫困、多民族的乡之一。

2003年9月份以来,我乡成立了劳动保障所,高度重视我乡的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由专职副乡长负责,抓好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为推进我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通过调查、统计,2010年我乡劳动力数4387人,其中剩余劳动力数为1615人,男781人,女834人,农村剩余劳动力极其丰富。1-3季度,配合上级劳动部门,共向上海、昆明、惠州等城市输出农村劳动力四百多人次,切实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了就业观念,提高了就业能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今年,在区委、区政府及劳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下,我乡劳动保障所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超额完成劳动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自查结果,归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劳务输出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全区稳定和发展的大局,搞好劳动保障工作对丽江实现“二次腾飞”和古城区实施“八大”战略、培育“六大”产业,实现“五大”目标,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同时对我乡经济社会的全面稳定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在努力经营小局的同时,自觉地、积极地去把握大局、端正小局观,融入大局,服务大局,地方经济的发展才会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坚实的基础,才会获有更可观的整体效益、更强大的推动力量。乡党委政府始终对此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及时从各单位抽调精干人员15名成立了XX乡劳动力转移输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配有专门的工作人员2名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对我乡劳动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此外,在乡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对劳动保障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经费,从而给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经费上的保障。

二、大力宣传,积极动员

我乡受客观条件限制,在宣传上没有先进的设备可采用,但工作人员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方式大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包括发文件,宣传标语、黑板报以及给农民百姓的书信形式,严格实行工作责任制度、每个村委会专门有一名副主任负责劳动保障工作,开展宣传动员、接受群众报名等工作,把宣传工作 2 做到全乡每一个角落,实现了家喻户晓。结合“六个一”活动,积极响应把活动办成人民满意工程的号召,我乡掀起了劳务输出的新高潮,共输出劳务人员72人,此次劳务输出是全乡自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以来成效最为显著的一次,切实帮助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XX乡经济社会的全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培训、宣传科普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科技进步,推动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一直以来,乡劳动和社会保障所紧紧围绕“科技兴乡”这一发展思路,本着让全乡农民群众更好的掌握“科学种地、科学养殖、科学管理”这一原则,根据各村委会的地域、气候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当地群众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共组建了蔬菜、养猪、养牛、养羊、桃树、核桃、花卉、葡萄等培训班,共计学员1950人,为XX乡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兴乡”提供了保障。

四、加强科技培训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不 3 断加大对农民的农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使之成为新型农民。2010年,我乡针对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展培训26期,培训2900多人次;

五、下年的工作计划

一、加强劳动保障所建设。按照配强配齐劳动保障所人员要求,配好劳动保障员。采取业务培训的形式,提高素质,熟习业务。

二、继续抓好劳务输出工作。按照区工作要求,年初工作目标,通过乡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努力,最大限度输送意向外出人员外出务工。

三、创建乡劳动保障和社会就助服务中心,构建平台,服务广大劳动人民群众。

2010年我乡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采取超常规措施,不断完善各项措施,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振奋精神,把我乡劳动保障工作抓实、抓严、抓细,为我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XX乡劳动保障所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下载劳务输出先进乡镇经验交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务输出先进乡镇经验交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老干部工作先进经验交流

    乡镇老干部工作先进经验交流一年来,××镇老干部工作在上级组织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老干部......

    劳务输出带头人先进材料(5篇)

    坚持梦想铸就成功的辉煌,感恩回报彰显人生的价值 ---记劳务输出带头人李宝江 在陶赖昭镇有这样一个人,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在年轻人眼中他是一位值得学习的榜样,在乡......

    劳务输出示范乡镇申请

    白塔子镇劳务输出示范镇申请材料 白塔子镇共有13个行政村,127个村民小组,共有27860人,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大批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为了宣传国家劳动法律、法规......

    乡镇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XX乡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加强对我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领导,充分开发我乡的富余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统筹城乡......

    群众满意度测评先进乡镇经验交流

    全力为民打造平安和谐家园 隆冬时节天已寒,万物静默待明年。但走进***镇,目光所及之处却是一派平安和谐、欣欣向荣的生活景象:街边行人的脚步从容稳健,放学回家的孩子们追逐嬉闹......

    xx年乡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xx年乡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撰写人: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xx年乡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xx镇辖18个村,9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118户,农业人口14069人,有劳动力7382人,总土地面积214.4......

    乡镇劳务输出经验材料(五篇范例)

    推进“双带”工程壮大劳务经济我们**乡共8个村,2.3万人,其中劳动力10605人。几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狠抓以“双带”工程为牵动的劳务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收入......

    先进经验交流材料

    先进经验交流材料何仕轩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能和大家一起交流是我的荣幸。说实话,比我优秀的老师很多,有的老师和领导甚至放弃了评优的机会,谢谢大家对我的认可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