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挑战促进农民增收5篇

时间:2019-05-13 01:4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应对挑战促进农民增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应对挑战促进农民增收》。

第一篇:积极应对挑战促进农民增收

积极应对挑战促进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党政组织以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农业增收的冲击,努力克服农资价格上涨、干旱等各种不利因素,理清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突出重点工作、强化责任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惠农政策,全面组织开展了各项农业生产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发展良好。

一、主要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粮食生产。今年在旱情严重的情况下,全县坚持稳定面积,增加投入,提高科技,确保总产的思路,在抓好夏粮田间管理措施落实的前题下,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为重点的春季农业生产。全县完成春播各类农作物73.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实种45.4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工作从去秋开始狠抓面积落实、技术培训和物资准备,强势推进顶凌覆膜,共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28.29万亩,占任务的100.7%,全县建成千亩示范点45个,两千亩示范点 24个,五千亩示范点 6 个,万亩示范带6个。目前全膜玉米大田长势良好,有望丰收。

二是突出抓好产业调整。全县坚持东南苹果、西南瓜、北部草畜、川区菜的产业布局,因势利导,重点发展。瓜菜产业以平泉原西瓜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加强田间管护,完成种植瓜类8.2万亩,蔬菜6.67万亩。川区设 1

施蔬菜狠抓了茹河上川和下川两个千亩示范带和城关金龙、五里沟,屯字双合、开边解放四个百亩示范点建设,聘请10名农民技术员参与设施蔬菜技术指导,保证了各项生产技术的落实。全县已建成大棚1456.7亩,其中水泥骨架大棚902亩,塑料大棚554.7亩,日光温室102.9亩。已建塑料小拱棚1810亩,小拱棚面积累计达到3523.3亩,设施蔬菜面积累计达到5082.9亩,目前长势普遍看好。草畜产业狠抓规模养殖小区和重点村建设,新建了开边苗圃千头生猪,孟坝博通千头猪、平泉黄岔两千头生猪3个规模养殖场,扩建了上肖羊场,三岔泰兴牧业两个规模养殖场,巩固新增规模养殖户680户,其中新增120户,落实专业养殖示范重点村21个,养殖小区2个,饲养肉牛19.8万头、肉绒羊39.6万只,完成紫花苜蓿种植6.25万亩,建成万亩乡镇2个、千亩草带2处。

三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共组织论证申报各类农牧业项目20多个,申报资金2000多万元。目前已完成立项4个,投资规模3512.8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190.81万元。同时狠抓项目实施,组织实施建设项目17个,完成投资7922万元,占投资总额的60%以上。旱作农业项目落实资金834万元,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28.29万亩。农村沼气项目完成投资640万元,已开挖沼气池2000个,建成1832个,其中完成“三改”池 318户,争取10月份完成5420个

沼气池建设任务。农机具补贴项目落实补贴资金360万元,补贴发放各类农机具1600多台(件),其它在建农业项目正在抓紧施工。

四是突出抓好劳务工作。按照“抓培训、强技能、稳输转、促增收”的要求,稳定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农村劳务输转培训基地,积极培训技能型劳务人才,共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80多场(次),开展大型下乡36次,进村指导农民1980多户,完成各项农民培训20000人(次),其中实用技术培训10300人次,劳务技能培训2000人次,完成农民创业性培训4000人次,辐射带动了2万多户农民发展特色产业,8万多人进城务工,促进了劳务产业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较好,但影响全年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因素还比较突出。一是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较差。尽管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但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抗灾能力不强,成为当前广大农民反映最为突出、最为强烈的问题。二是自然灾害影响不容忽视。今年以来,我县降水量比常年偏少,旱情持续发展,抗灾生产任务还仍然艰巨。同时,动植物病虫疫情形势严峻,已成为影响当前生产发展的重要制约

因素。三是发展畜牧业积极性有待提高。由于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畜产品价格下滑,市场拉动生产大发展的效应降低,农民填槽补栏的欲望不强烈,相当一部分人持观望态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畜禽加工龙头企业较少,养殖方式落后,规模养殖发展缓慢,养殖大户不多。瞬息万变的市场价格,让养殖户无所适从,认为目前养殖风险过大,担心再次出现高价进仔猪雏禽、低价卖肉猪肉禽的亏损现象。另外,饲料价格增幅较大,养殖成本大幅提高;同时生猪疫病的发生也极大影响了农户发展畜牧养殖的积极性。四是部分农资价格上涨较大,严重挤压农民的收入。

三、应对措施

为了克服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落实抗灾保粮增收措施为中心,统筹谋划,完善思路,硬化措施,齐抓共管,确保农村经济平稳发展。

一是抓好以秋补夏。针对当前旱情,切实抓好玉米等大秋作物田间管理的同时,重点要抓好复种生产,要立足旱情,多设几条防线,小秋不行种蔬菜,蔬菜不行种苜蓿,抓好复种种子和物资准备,确保全县粮食总产达到24万吨。

二是抓好设施蔬菜。在抓好设施蔬菜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同时,继续以茹河川区为重点,采取政府引导、资金扶持、群众自愿、集中连片的原则,抓好茹河川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三是抓好规模养殖。在继续扩大规模养殖的同时,重点抓好种草工作,力争完成种草25万亩,建成5个万亩乡镇。要继续抓好青贮饲料点、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搞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扩大畜禽饲养规模,力争畜禽养殖数量稳定增长。

四是抓好项目建设。以农村能源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建设为重点,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建成利民惠民工程。

五是抓好科技培训。在继续抓好市县下达的50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建设的同时,以良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沼气池建造应用、全膜玉米种植技术培训为重点,采取组织群众现场观摩、培训会等形式,搞好农牧业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同时要搞好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工作,全面抓好农民工技术培训,力争完成农民工培训1000人。

第二篇:促进农民增收

白水民间资本助推经济发展澄城六大举措促进农民增收

(记者 王小丽 通讯员 杨娟)作为全省首个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意见》的白水县,今年民间资本呈现出活跃态势,已有48亿民间资本计划投向71个建设项目。白水县圣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这个占地15亩,由民间资本投资2800万元的工程计划建设18个冷库、两个储藏库和加工车间等,用于果品的冷藏和外贸加工,预计6月份就可以投入运营。白水康贸粮食物流、弘海

海洗浴等项目也已开始试运营。这些注入白水民间资本的项目不仅涉足果业、粮食等基础产业,同时也逐步进入白水的基础设施、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

近两年,白水不断放宽民间投资范围,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县内各阶层自主创业、引导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吸引县外人员来白水创业。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性产业、市政设施、公益性事业、旅游开发等领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民营企业主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减免各类税费,帮助企业减轻负担。

据介绍,今年全县民间资本共投向71个建设项目,总投资48.6亿元。目前已有26个项目开工,投资1.97亿元,全部项目有望在明年内完成。

本报澄城讯(通讯员 张建军 记者冯战武)今年以来,澄城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实际,围绕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21%的目标,重点实施六大举措,确保群众增产增收。这六大举措即:深入开展“水利建设年”活动,明确今年水利建设七大重点任务,为促进全县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县财政列出300万元专项资金,加大对苹果新建园苗木补贴力度。截至目前,全县新建果园2.4万亩,占全年任务的60%;对新建标准化圈舍每栋奖补1.8万元,对新建600头

种猪场奖补80万元,进一步增强群众发展生猪产业的积极性,力争年内实现存栏70万头,出栏100万头目标。同时,狠抓生猪产业发展的饲料来源,全面扩大地膜玉米种植面积,积极落实农资补贴等,确保全县18万亩任务完成;严格按照“城乡增绿、农民增收”的方针,坚持经济林与生态绿化并举,全县新发展核桃经济林1.2万亩,绿化道路20公里,义务植树35万余株;抓住农民进城基础在户籍、核心在住房、关键在社保、重点在培训、根本在就业五个关键问题,建立和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等各项相关保障机制,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目前700余人已办理落户手续;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春季“百日集中整治”活动,积极推行村、组(巷道)垃圾“户清扫、村收集、镇拉运、集中处理”模式,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第三篇: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杨龙书

[论文提要]: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针对影响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我认为,要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生产、投资环境;二是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三是要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创业道路;四是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

[关键词]:农民 农民增收 有效途径

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努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既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又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要“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强农富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缓解了农民收入增幅下滑的态势,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及增长缓慢的态势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难度明显加大,国内通涨持续,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加大,自然灾害频繁,农民增收乃 1 至“三农”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

(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经过多年来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较低。农民仍然是靠天吃饭,一遇自然灾害,农业便减产。一旦遭遇天旱,农业用水就成问题,农业减产,农民减收就成定局。

(二)农业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低

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虽然大幅提高了,但增速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价格增速,致使农业成本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当前,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尤其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农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大多数劳动力属于进入劳动年龄人口自然形成的“体力型”劳动者,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从事传统的辛勤劳作,受到专业和职业培训的寥寥无几,造成农民在发展农业方面,缺乏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方面,缺乏筛选能力。不能有效地促进和拉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农民劳动力总量大,有效就业不足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就是农业中的劳动力总量居高不 下,农民的就业极不充分。这是农民主要靠农业难以保持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

(五)农业组织化程度低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一直以单打独斗为主,农村没有形成有利于扩大再生产的农业合作组织,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对策

针对影响农民增收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要促进农民增收必须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呈现出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的供求失衡现象。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虽然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有了较大进展,但区域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区域性结构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问题。二是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产品质量偏低,名优产品比例不高;由于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从而导致部分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为此,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是解决现阶段农民增收的关键问题。一是政府要加强引导,依靠典型示范推动结构调整。改变光靠行政手段推动结构调整的作法,创新工作思路,从示范引导入手,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一批,推广一批。通过典型示范,效益吸引,提供服务的方法引导农民主动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形成农业结构调整的浓厚氛围。二是要在农产品结构调整上,要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坚持在名、特、优、新上做文章,培树知名品牌。引进优质高效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效益的提升,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由追求数量型向追求质量效益型转移。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发挥比较优势,建设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基地。抓规划,抓协调,抓服务,通过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扩大基地规模,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

根据我国农村农业人口众多的特殊国情,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富余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促进农业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由于农村教育水平较低,长期以来,农业劳动力生产技能较低,所掌握的职业技能较少,不能适应当前快速工业化对劳动工人的要求,所以必须加强对农民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其他生产技能,促进向非农行业转移。

同时要积极扩大农民工就业。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督促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妥善解决劳动纠纷。对于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要根据有关政策,使其与员工在 双方平等协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在岗培训等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要在扩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事业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农民工;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大规模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增收机会。要健全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以扩大农民工就业增收空间。

(三)要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村生产投资环境

近几年来,农村生产条件虽然得到了改善,但相对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第二、三产业得到了长期较快发展,而农业的增长速度相对就慢了较多。因此,要改变农村农业落后的生产环境,各地政府必须重视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加快对“三农”的投资,促进农村经济进入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积极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广和运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强大推动力。当前,表现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农业科技发展方面普遍存在着投入偏低、推广网络不健全、农民数量大但接受程度低等问题。

(四)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步伐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发展农业产业化,着重点是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农业生产组织。一是推进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办、能人带动等方式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围绕龙头企业和市场需要,按区域布局和产业类型组建集生产技术指导、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性经济合作组织,真正把农户、企业和市场连结在一起,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民在基地生产和市场销售上的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使之成为组织和带领农民闯市场的主力军。二是创新合作扶持方式,按照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由直接扶持农民向扶持龙头企业转变,从资金、政策上向龙头企业倾斜,增强其自身实力和带动辐射能力。三是要把龙头企业当成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载体和关键来抓。坚持开放引进一批、大力发展一批、嫁接改造一批的思路,根据全县的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紧紧围绕烤烟、水果、优质稻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和培育产地市场型、深加工型及基地订单型龙头企业,通过协议购销合同、保护价收购等形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逐步形成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链条,带动全县传统特色产业的改造升级,使其真正成为优势产业。

(五)积极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当前,农村金融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助推器,也是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础。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一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要进一步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不断扩大准入范围,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努力构建包括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在内的种类多样、覆盖全面、分工明确、有序竞争、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二要加快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要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并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三要强化农村金融服务。要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为广大农村地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四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对服务农村的金融企业在税收、信贷风险保障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及时调整贷款在城乡、区域、产业之间的投放比例。

第四篇: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灵石县两渡镇镇长侯文斌

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促进

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基石。努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既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又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灵石县两渡镇党委、政府以“一村一品”、工业项目建设、生态建设为抓手,在培育农民增收点、增收方式、增收效益等方面寻求突破,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当前我镇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强农富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缓解了农民收入增幅下滑的态势,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但是我镇作为典型的工矿型乡镇,受农业生产立地条件、煤炭资源整合以及煤焦市场低迷等影响,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及增长缓慢的态势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难度明显加大,农民增收乃至“三农”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

(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随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农业生产条件

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较低。农民仍然 1

是靠天吃饭,一遇自然灾害,农业便减产。一旦遭遇天旱,农业用水就成问题,农业减产,农民减收就成定局。

(二)农业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低

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虽然大幅提高了,但增速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价格增速,致使农业成本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当前,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尤其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农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大多数劳动力属于进入劳动年龄人口自然形成的“体力型”劳动者,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从事传统的辛勤劳作,受到专业和职业培训的寥寥无几,造成农民在发展农业方面,缺乏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方面,缺乏筛选能力。不能有效地促进和拉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农民劳动力总量大,有效就业不足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就是农业中的劳动力总量居高不下,农民的就业极不充分。这是农民主要靠农业难以保持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

(五)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一直以单打独斗为主,农业合作组织还不健全,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对策

针对影响农民增收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所在乡镇的实际,认为当前要促进农民增收必须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抓手,在培育农民增收点上求突破。

一是在实施“一村一品”工作上,我镇按照“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品牌”的要求,精心组织,动员镇村两级干部,针对各村实际,确定发展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建设“核桃经济大县”的目标,在“一乡一业”上以核桃产业为主导,重点突出核桃经济林建设,把发展核桃产业摆在全镇工作的突出位臵,把核桃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确定了5年内人均拥有2亩核桃林、100株核桃树,建设万亩核桃标准化专业大镇的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我镇核桃经济林发展到3万亩,到盛果期年产核桃200万公斤,实现产值40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在主抓核桃产业的同时,根据各村的地域优势、传统产业特点,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葡萄、西瓜、香油、生猪、笨鸡、生态观光农业等涉农产业或产品。同时,以村为单元,围绕主导产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特色优势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全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按两步走发展战略,即示范村建设和推进村建设。2012年完成7个示范村建设,并通过示范村建立帮扶带动机制,辐射带动其他11个村的发展,实现产业区域聚集。到2013年底,全镇所有的推进村全部达到示范村标准,较大幅度提升全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是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倾斜、政府扶持,以“支部联协会”为抓手充分发挥6个生态建设协会作用,严格考核管理等多种措施,促进“一村一品”工作顺利推进。

1、强力推进东、西两山万亩核桃经济林建设。

万亩核桃经济林建设是我镇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加快生态建设和建设“核桃经济大县”的号召,全面启动恢复生态治理,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惠民工程,涉及东山区的两渡、索洲、徐家山、房家庄和西山区的新庄、张村、杨家垣、后庄等村,规划核桃林栽植3万亩。2013年全部完成工程建设任务,重点打造徐家山、新庄、张村3个核桃经济专业村。目前,核桃栽植1.2万亩,现已挂果的有2000亩,实现经济效益110万元,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2、发展以养殖、庄园经济等为补充的其他产业。

按照核桃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着力培育2个养殖专业村:新庄村(朱家岭)生猪养殖专业村和徐家山村(尤家山)笨鸡养殖专业村;1个生态观光专业村:张村神岭生态观光专业村;2个庄园经济(林间套种)专业村:徐家山村套种西瓜和张村套种黄豆经济专业村。

同时,选择农业产业基础较好的特色产业作为“一村一品”典型进行推广。如两渡村官滩400亩葡萄园、东山尤家山300亩西瓜园、军营坊村年加工5000斤小磨香油等。根据两渡特殊的地理位臵,高标准规划了以军营坊村为中心的蔬菜大棚园区。通过广泛发动,全镇共发展蔬菜大棚210亩,其中军营坊村何小多发展100亩、张宏斌发展50亩、两渡村岳义宏、雍金宝各发展30亩。这些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和典型带动,增加了农民致富渠道,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大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以工业项目建设为依托,在促进农民增收方式上求突

我镇境内有6座煤矿、35个洗煤厂、4个煤炭发运站,是一个典型的工矿型乡镇、是全县“项目建设集聚地”,镇党委、镇政府把促进农民增收与工业项目落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增收,把劳务产业作为农民增收因素中最活跃、最直接、最现实的产业来抓,加大农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力度,收效明显。一是立足于以煤为基,筑牢煤炭产业基础,稳步推进铁新、安苑、华苑和聚义鑫辉源四个矿井技改和复工复产,积极创优环境,保证灵北、河东两大煤矿及洗煤项目建设。二是立足于循环发展,推动聚义五大项目开工建设,编制了两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并通过评审,确立了建设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发展思路,框定了工业园区准入门槛,稳步推进聚义焦化项目各项基础工作,目前万事俱备,正在寻求合作伙伴。又一以煤矸石为原料生产矿棉装饰板和建筑墙体保温材料的创新型项目——总投资30个亿元的煤矸石制纤项目落地建设。三是立足于多元发展,全方位推动转型项目落地。引进投资4.5亿元永泰能源公司装备制造项目、投资2亿元杰泰微电子科技项目、投资1亿元山西宏胜矿产品开发公司、投资3000万元晋达包装公司低纱复合包装袋制造项目、晋阳碳素项目等一批新型项目。通过以上三轮驱动,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了,生活富裕了,幸福指数提高了。

(三)以生态建设为载体,在农民增收渠道上求突破

我们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农业转型发展、实现农民就业的一个新型产业来抓,以创建全省林业生态示范镇为目标,依托企业持续投入,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度推进。同时,全镇组建9个农村生态建设协会等民间组织,不断优化核桃产业和农村劳动力就业

结构,实现环境改善、企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三赢目标。力争完成全镇15万亩土地绿化,在全镇建设3万亩优质核桃基地和10个生态园林村,使全镇森林木覆盖率达45%。如张村农民生态建设协会从2010年组建以来,承担了保利铁新煤业集团委托实施的总投资达2100万元的造林工程、筑路工程、生态观光园建设工程,流转本村土地2700亩,将本村57个农民由种植户转化为核桃建设的产业工人。

我镇在实施好保利生态经济示范园和东山农业生态综合开发等生态建设工程的同时,紧紧抓住当前“绿色”和“生态”理念日渐普及和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的新机遇,积极拓展生态建设产业,将生态景观、田园风光开发、农家乐融为一体培育成新型产业,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我镇张村神岭生态园就是新型产业发展的一个好模式。神岭生态园成立于2010年10月,位于两渡镇张村神岭山,毗邻108国道,生态园以绿色核桃产业为依托,以生态观光旅游为特色,投资900万元,种植了侧柏、国槐1500余亩、大豆1000余亩、月季花4万余苗、核桃树2000株、柿子树100株,开发了天星娱乐广场、天星阁、怡心亭、寻芳谷等景点。生态园致力于打造“回归自然,生态和谐”的品牌形象,创建了“神岭绿色核桃”品牌,打造了两渡镇核桃经济林种植示范村。创立了以“农家肥、原生态、现采摘”为特色的“神岭绿色核桃品牌”采摘园,核桃经济收入实现连年增长,套种大豆产量3万多斤,月季花销售收入达50万元,解决农民就业70余人。目前,又实施了以“二十四孝道德教育基地”为中心的配套项目,包括二十四孝道德教育雕刻、文昌宫,以及钓鱼、瀑布观景和农家乐餐饮等设施。

第五篇:积极推进茶叶发展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精选)

积极推进茶叶发展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当前,我县茶叶产业已初具规模,几乎成为我县主导产业。为更好做大做强茶产业,推动茶叶健康发展,让茶叶切实惠民,从而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县委、县政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围绕地委、行署提出的“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按照县委“推进新跨越,开创新局面”的战略定位,大力发扬“三拼三超”精神,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狠抓茶叶发展,坚定信心做大做强“石阡苔茶”这一良好品牌,让茶叶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从而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为了积极推进茶叶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宏伟目标,我浅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历史悠久,用长足的发展空间规划茶产业

(一)石阡茶叶发展的历史和优势。

石阡发展茶产业,从自然条件上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土壤适宜种茶。全县黄壤面积达19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3.1%,海拔600米以上1200米以下的土地中,相对集中连片的有66万亩适宜种茶。二是有适宜茶叶生长的气候条件。年均日照时数为123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8%,太阳年均总辐射量为86.12千卡/平方百米,无霜期在272——303天左右,年降雨量1121毫米。总体来看,全县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水热同季,暖湿共节,阴雨日数较多,光照时数少,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这样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茶叶的生长繁育。三是有完好的生态资源。县境内由于没有大型工业企业,土壤、大气、水受污染程度低;森林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51.7%。

据史书记载,石阡茶叶生产自唐朝以来,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我县坪山乡坪贯村生产的茶叶作为贡品,每年都要向皇室纳贡,“石阡坪山贡茶”名声渐响。解放后,石阡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58年,周恩来总理为石阡亲授了“茶叶生产、前途无量”的锦旗,全国只有三个县获此殊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石阡茶叶有了较大的规模和影响,随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生产规模逐渐缩小,茶叶生产走向低谷,但是,石阡茶叶凭借良好的品质仍然享誉全国。“泉都云雾茶”于1994年在第一届中茶杯名茶评比中获一等奖,1998年获中茶杯银奖,1999年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交易会国际名茶评比中获金奖;“泉都碧龙茶”于1999年获中国〃国际茶文化暨茶博览会银奖,同时获中茶杯特等奖。

2003年,我县敏锐地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在退耕还林政策上深入探索、大胆实践,引导部分群众实施了“退耕还茶和林下套茶”工程,同时动员群众对集中连片的老茶园进行改造,吹响了石阡茶叶发展的号角。随后,依靠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全县茶园面积逐年增长,截止目前,全县茶园面积扩大到22万亩,位居全省第二、全区第一;全县茶农增至3万余户,年产量达3750吨,产值23,888万元,跻身全省三个茶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县之一;茶叶品牌建设成果丰硕,获得了国际绿茶评比金奖和“中国苔茶之乡”、“贵州三大名茶”称号;2006年,获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节茶道论坛评比金奖;2008年,北京迎奥运“国饮杯”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海第15届国际茶文化暨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获金奖;2009年,石阡苔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同时,在日本静冈国际绿茶评比中获金奖,并获“贵州十大名茶”称号;2010年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上,以第二名的好成绩,摘取了“贵州三大名茶”的桂冠。

(二)“石阡苔茶”在社会上的地位。

石阡苔茶是贵州仅有的几个地方品种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茶叶发展战略性品种。石阡苔茶具有“滋味厚、香气足、耐冲泡、口感好”的特点,经多家检测机构多次检验茶质符合出口欧盟、日本的标准。“坪山翠芽”牌石阡苔茶获2009贵州十大名茶称号。去年,在日本举行的世界绿茶评比大会上,石阡县南天农业开发公司选送的“石阡苔茶”勇夺金奖,荣膺世界茶叶界最高奖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确定了“用生态化的理念发展产业,用产业化的方式建设生态”的发展思路,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坚定不移的抓茶叶产业,提高石阡苔茶品牌,从而获得了国际绿茶评比金奖和“中国苔茶之乡”、“贵州三大名茶”的称号。从此石阡苔茶走出贵州,走进国门,走入世界也成为现实,同时成为了石阡的一张具有科学说服力的名片。

二、高度重视,用良性的发展链条带动茶产业

(一)建立机构、加大投入。

建立健全县茶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人为召集人,人大、政协相关领导为监管人,农业、农办、茶办、经贸委、乡企、林业、水利、质监、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在茶办。联席会议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落实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有关扶持政策措施,对接国家政策,加大投入,加强监管,保证质量和品牌美誉,打响“中国苔茶之乡”的真实品牌,协调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统一安排全县茶产业专项资金。乡镇、企业、村支两委、加工厂等与茶产业相关的单位要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机构,从上至下形成链条式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监督,共同打造良好品牌。

(二)示范带动、连片开发。

目前,我县现有茶园中除龙塘万亩有机苔茶示范园外,分散种植、集中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没有连片开发、示范园带动会造成数量不足,成本过高、不足以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也不利于茶叶专业社的形成,造成茶叶采摘的关键季节农户既要采茶,加工茶、卖茶,又要忙春耕秋收,难集中精力管护茶园。在劳动力紧张的背景下、采摘更加困难。规模不集中、茶青标准不一,给品牌塑造带来很大困难。

在进一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将产业基础设施齐全、土壤和气候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领导重视、发展潜力大的乡镇、示范点、老茶园作为示范带动,连片开发重点示范区,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茶农所有、集中连片”的形式建设一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序较高的示范基地,为茶叶生产规模化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三)以种促管、以短养长。

茶园从栽培以后,除了采摘以外,一切农业技术工作,均属于管理的范畴,主要包括中耕、除草、施肥、土壤改良、抗旱保湿、病虫防治、茶树修剪整形等,管理的目的在于克服茶树健壮生长与环境条件的矛盾,以保证茶树全苗、壮苗、速生、高产、优质和持续增产。茶树的不同年龄,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地理条件和环境,矛盾的表现各不一样,需要因时而异因园而别采用不同的措施加以解决,总的来说,应该把茶园的土壤管理,即耕锄施肥作为整个管理的重心,把抓好土肥工作作为实现高产优质的基础,并以此作为全部茶园管理的指导思想。

我县茶园管理历经几十年的传统管理,结合石阡各种环境认真总结,分析研究,加以提炼,采取建管并重,突出管理,以种促管、以短养长的经验。套种作物的选择。一是要选择耐瘠薄的改土先锋作物,矮干作物,如芝麻、豆科作物和短蔓或无蔓薯类作物等,它们在新开垦的瘠薄土壤中粗放管理就可以有较好的收成。二是可选择经济效益高的中药材。某些名贵药材植株矮小,对土壤有特殊要求,即要求新开垦的无前茬的“新土”,新开茶园土壤正好适宜。三是套种作物不能“喧宾夺主”,与茶树争光、争水、争养分,影响枣树的生长。一般要求套种作物距茶树50厘米,以套种作物的阴影不能抵达茶树为度。

为达到以种促管、以短养长、以种促收的管理目标,杜绝和防止重栽轻管、只栽不管等现象,各乡镇按照幼龄茶园管理目标任务和技术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制定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责任,做到了间作规范,管理到位,茶园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保证了茶叶生产的基础工作。

(四)狠抓质量、创建品牌。

保证质量、创建品牌是发展茶产业的关键环节。保证质量是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法宝,创建良好品牌是保证茶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从而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惠民。我们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从产品定位、品牌塑造、宣传推介和市场拓展上下工夫,着力培育有实力、有潜力、有内涵的知名品牌,努力提高“石阡苔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一是创品牌、整合资源,塑造“石阡苔茶”整体品牌形象。没有品牌优势,就没有市场优势;没有市场优势,就没有价格优势。所以名牌要名声大振,名牌要形成产业。积极引导茶叶企业围绕“石阡苔茶”品牌组建茶叶产销联合体,统一包装,统一技术标准,共同开发统一品牌的系列产品,促进一般品牌向名优品牌集中,切实解决品牌多、品牌乱、品牌杂的问题。二是抓市场、注重营销,拓宽产品市场渠道。要在巩固提升省内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国内市场和潜在市场的开拓力度,支持茶叶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网点,通过设立专卖店、专拒、茶馆和开展连锁经营等形式,建立健全国内茶叶营销网络,扩大“石阡苔茶”市场占有率。积极鼓励和支持茶叶企业通过直销、代理、加盟、连锁等现代营销方式,拓展我省优质绿茶的国际消费市场。三是促推广、加大宣传推介,提升“石阡苔茶”影响力。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进行展示交易、宣传推介。充分挖掘茶与历史、文化、名人、健康、饮食等诸多元素的相关性。以举办石阡苔茶文化节为活动载体,营造良好的茶文化氛围。四是搭平台、建立完善茶叶市场体系,促进茶叶产品流通。加快推动隆泰集团、大海集团等县内知名茶产业企业的建设和规划,进一步完善功能,发挥大型企业的文化和经济优势,集中精力共同打造“石阡苔茶”的展示交易和流通平台。

(五)扩大面积、缓解供需。

种植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品牌是靠规模经营、质量稳定长期培育出来的,不从规模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做起,不从面积和数量上去发展,片面强调创品牌,搞外表工作同样是错误的,从而供需就得不到缓解,茶产业就会停滞不前,不会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只有大力扩大面积,种植水平不断提高,提供优质原料的能力不断增强,最终产品的品质才有保证,供需才得以缓解,产业发展才有源头和希望。在管好老茶园的基础上,盘活茶园资源,提高现有茶园的茶叶生产能力,将土质好、阳光好、适宜种茶的好土地大力开发出来,扩大茶园面积,加强基地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供需体系,最大限度地适应茶叶生产的良性循环,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六)注重加工、延长链条。

茶产品质量与加工环节息息相关,也是市场运作、产业前景、经济发展是否健康运行的关键。我县茶园面积已初具规模,品牌逐步凸现,国内国际市场日渐打开,产业前景非常良好,企业经济发展蒸蒸日上,逐步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大好优势。但是,茶树良种普及率和单产水平低下,茶叶加工业发展滞后,科学产茶不足,部分茶园和茶农还是传统的加工方式,没有形成链条式运作方式,有些环节的缺陷严重影响了整个茶产业的发展,制约了品牌茶叶走势不好,销售区域局限,经济效益不高,人民群众实惠不够。我们在规模大、茶青好、数量足、质量硬、品牌优的大好前提下,注重加工,延长茶产业链条,从鲜叶原料的采摘要求,加工工艺、茶叶包装、茶叶贮存上加强监管,注重实效,提高生产效率,增长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1、鲜叶原料。原料必须来自无公害茶园,避免与常规茶园混合,鲜叶进厂由验收员验收,根据其品种、老嫩度、匀净度、新鲜度等,进行定级、称重、登记、归堆,分别摊放。对老嫩混杂或因发热红变等鲜度较差的叶子,另行摊放,作降级处理。被机油、汽油污染的鲜叶,不可作为制茶原料。鲜叶原料要新鲜、清洁,不夹带蒂头、茶园和老叶等夹杂物。盛装鲜叶的器具采用清洁、通风性能好的竹编茶篮或篓筐,不得使用布袋、塑料贷等软包装材料。鲜叶盛装和运输过程中注意轻放、轻压,以减少机械损伤。切忌紧压、日晒、雨淋,避免鲜叶升温变质。避免鲜叶在贮运中被污染。

2、加工工艺。来自无公害茶园和常规茶园的鲜叶原料不得混合加工。

3、茶叶包装。必须符合牢固、整洁、防潮、美观的要求。

4、茶叶贮存。茶在贮藏过程中稍有不当,就会失去原有的风味。影响茶叶变质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线。在茶叶贮藏保鲜中,要尽可能减少这些因子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贮藏期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干燥贮藏;②低温贮藏;③低湿贮藏;④低氧贮藏;⑤避光贮藏。

三、正视不足,用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待茶产业(一)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规划不相协调。

茶区基础设施溥弱,水、电、路跟茶区发展不相配套,加工厂的建设不集中,传统种植和采摘成为当前发展茶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既费劳动力又严重制约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前的传统种植茶叶不集中,茶叶零乱,许多成片茶区远离村寨,远离加工厂,交通闭塞,茶农去管理,采摘茶青需走几公里甚至十多公里路,即使有好的茶青也卖不出好价钱,严重影响了茶叶的大规模建设。

(二)监管体系不健全,品牌杂乱现象严重。

乡镇是茶叶监管的直接部门,部分乡镇把茶叶专项资金得到手后转为其他的资金,不及时兑现给茶农,推迟栽茶时间,只负责把茶叶栽下去,不论是什么品种、茶苗质量好坏、成活率怎么样等,就出现了年年都在栽但年年都没有好茶的结果。平时的监管力度不大,没有明确管理制度、考核方案等。

品牌管理不统一,如县内有 “风美剑毫”、“芊指岭”“华贯”等品牌达十余种,其实它们的内部包装的都是“石阡苔茶”,加工厂根据自己的想法想用什么品牌就用什么品牌;目前“石阡苔茶”质量鉴定没有统一标准,没有一个机构来鉴定“石阡苔茶”的等级,甚至出现外地茶叶包装后冒充“石阡苔茶”,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石阡苔茶”的美誉度。

(三)加强监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政府是监管体系的主导单位,茶农是茶叶发展的主体人员,企业是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导向,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要从市场单一向综合市场转变;从局部区域发展优化到连片规模发展;从国内品牌走向国际品牌;从注重春芽开发向注重春、夏、秋茶均衡开发转变;从注重独芽茶利用向注重独芽与一芽多叶综合利用转变;从注重发展高端产品茶向发展高中低端产品茶并重转变;从而改变目前我县茶叶效率低下的不良状况。利用我县丰富的茶叶资源和良好的茶叶品质的大好优势,开发茶饮料、茶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工产品等多元化茶叶产品,延伸茶产业链,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下载积极应对挑战促进农民增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应对挑战促进农民增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省相关决策部署,适时召开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关键举措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并创造性地......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收入不断啬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介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与城镇居民的收速度相比较慢......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不平凡的2003年即将过去。辞旧迎新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明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

    坚定必胜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坚定必胜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努力推动耒阳国税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全市国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袁诗华 2009年2月 同志们: 全市国税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 吴学金 为贯彻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落实国家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增收,2004年中央......

    绿色扶贫促进农民增收

    绿色扶贫促进农民增收 吕广权 天镇县地处山西省最东北端,与河北省、内蒙古相邻,全县221个行政村,18.18万农业人口,全县无大型工矿企业,是典型的无污染农业县。至2011年底,全县人均......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尉氏县水坡镇党委书记步保华 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农业结构调整是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

    促进农民增收意见[精选五篇]

    促进农民增收意见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促进农民增收意见》的内容,具体内容:为了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促进农民增收,政府部门出示了指导意见。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