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困难与策略(大全)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遵循的一项法治原则,也是当前我国行政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密切相融,要求政府必须依靠法治来行使管理社会的职能,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根本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规范和改进行政执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社会预期相比,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行政执法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从根本上消除.
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执法尚需完善改进
从实际情况来看,综合执法尚未达到立法初衷。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综合执法依据的部分法律法规专业性强,某些问题的处置比较复杂,某部门人员力量和技术装备有限,进行综合执法目前适用的法规多而杂,缺少一部专门用于综合执法的法规的支撑,容易造成执法主体不清等问题。遇到不服从处罚的情况,往往只能待警力支援到达后,才能继续执法,综合执法对抗拒执法尚缺乏刚性的手段。
(二)联合执法效果难以持久
在突击性的整治活动中,时有几个部门联合行动进行执法的情况。调查显示,在目前法律法规尚不完善、部门职能尚有交叉的情况下,联合执法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它可以发挥各部门的管理优势,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弥补跨行业、跨部门执法法律依据不足的缺陷,解决单一部门执法所难以解决的问题,减少执法的疏漏,因此,联合执法有较好的实效。同时,调查也反映,由于联合行动涉及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职权范围、执法依据各不相同,使得综合执法行动的组织、指挥和协调比较困难,而且各部门的执法力量配置较紧,部门联合执法,只能用于应对一个时段或重大个案的处置,而难以作为经常性的管理方法,效果难以持久。
(三)行政不作为的情况时有发生
行政执法既是一种管理,更是一种服务。目前,行政执法中不作为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
1、执法者服务意识差导致不作为。目前,部分法律法规存在执法主体多元化的问题,导致执法部门范围重叠和交叉,看上去“大家都好管”,但碰到“棘手”的问题时,却大家都不管。造成行政相对人反映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这充分暴露了某些部门执法人员服务意识差的问题,一个人服务意识差往往影响到整个政府的形象。
2、执法力量薄弱导致不作为。有些涉及面广或者专业性较强的执法部门,往往受到执法人员数量和技术装备力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导致执法不作为。比如涉及面广的某项执法,依靠现有力量难以保证全面而深入的执法,往往只能组织抽查或依靠举报、突击监察等方式开展执法,致使执法中的疏漏和盲点难以避免。
3、执法程序繁琐、难度大导致不作为。有些行政执法涉及到多个执法主体,必须完成多个执法行为,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导致执法难度加大,从而产生不作为。
(四)执法不公影响执法的严肃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期,为了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法律、法规赋予了行政机关以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同时由于我国的行政管理正在由“人治”转向“法治”,“人治”的痕迹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由此,便产生了对于同样的案例因为各种因素而产生不同的执法结果,使群众感到执法不公。调查反映,当前引起执法不公的主要因素有:
1、外界干扰导致执法不公。行政机关实行的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权力集中而制约不足,对执法的公正带来一些干扰;同时社会上的人情关系、横向联系也会给执法的公正性带来影响。
2、执法主、客体不同导致执法不公。由于各行政执法主体的职责还存在交叉和重叠的地方,不同的执法主体会按照不同的执法依据对同一行为作出不同的处罚结果。另外,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由于行政相对人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处罚。如对于外来人员与本市常住人员等处罚有差异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五)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行政权力作为公共权力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因此现代行政执法体系要求既懂法律又懂专业的人员来使用行政权力,从而确保行政权力不被滥用。当前执法人员素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业务水平亟待提高。由于目前的法律和专业知识培训往往无法跟上知识的迅猛发展,部分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和专业知识尚显不足,缺少系统的法律和专业知识培训,在执法中往往出现被动局面。
2、部分执法人员的责任和服务意识较为淡薄。目前,部分执法人员还存在着政府权力本位主义的思想,与现在大力提倡的法治、责任、服务意识背道而驰。这部分执法人员总是以管理者的姿态出现,并未意识到执法人员既是管理者,更是服务者。这种以管理者自居的执法思想,往往造成执
法人员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矛盾被激化,在社会上对政府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策与建议
(1)积极培育执法者的行政法治理念。执法者是一切行政活动的最终实施者,实现制度约束之下的公务员依法办事,是我国法治走向良性运作的根本。为此,我们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中,必须十分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大力提高公务员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综合素质。要通过经常的、制度化的培训考试等方法使公务员成为真正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的“奉法者”。
(2)加快行政体制改革。行政执法中暴露的问题给我们发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现行行政体制特别是执法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和行政执法体制已经成为当前推进依法行政的重大障碍,这个体制上的障碍如果不清除,依法行政将只能是一句空话。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已经提出了前述两个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但如何科学稳妥地推进各项措施,保证改革不流于形式,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改革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原则,另外还要注意立法的保障作用,这样才有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
(3)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责任是法律的生命,也是政府管理的核心。在当前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关头,要将政府责任真正落到实处、有效地规范行政执法活动,加强监督首当其冲。针对我国现行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建设责任政府的现实需要,完善监督机制、强化执法监督必须注意监督机制的权威性。
(4)正确对待行政诉讼,切实改进。依法行政,应当实事求是,不当则改,合法则做。面对目前行政诉讼案件数量不断上升的情况,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手段,不仅要从败诉案件中吸取教训、找出问题、改进、防止复发,还要分析胜诉案件中引发行政相对人起诉的各种原因(包括执法人员作风问题),把做的更加完善,尽量减少行政相对人的不满和误解,避免矛盾的激化,维持社会稳定,维护政府形象。
第二篇: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困难与策略(范文模版)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遵循的一项法治原则,也是当前我国行政工作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密切相融,要求政府必须依靠法治来行使管理社会的职能,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根本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规范和改进行政执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社会预期相比,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行政执法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从根本上消除.
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执法尚需完善改进
从实际情况来看,综合执法尚未达到立法初衷。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综合执法依据的部分法律法规专业性强,某些问题的处置比较复杂,某部门人员力量和技术装备有限,进行综合执法目前适用的法规多而杂,缺少一部专门用于综合执法的法规的支撑,容易造成执法主体不清等问题。遇到不服从处罚的情况,往往只能待警力支援到达后,才能继续执法,综合执法对抗拒执法尚缺乏刚性的手段。
(二)联合执法效果难以持久
在突击性的整治活动中,时有几个部门联合行动进行执法的情况。调查显示,在目前法律法规尚不完善、部门职能尚有交叉的情况下,联合执法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它可以发挥各部门的管理优势,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弥补跨行业、跨部门执法法律依据不足的缺陷,解决单一部门执法所难以解决的问题,减少执法的疏漏,因此,联合执法有较好的实效。同时,调查也反映,由于联合行动涉及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职权范围、执法依据各不相同,使得综合执法行动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比较困难,而且各部门的执法力量配置较紧,部门联合执法,只能用于应对一个时段或重大个案的处置,而难以作为经常性的管理方法,效果难以持久。
(三)行政不作为的情况时有发生
行政执法既是一种管理,更是一种服务。目前,行政执法中不作为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
1、执法者服务意识差导致不作为。目前,部分法律法规存在执法主体多元化的问题,导致执法部门工作范围重叠和交叉,看上去“大家都好管”,但碰到“棘手”的问题时,却大家都不管。造成行政相对人反映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这充分暴露了某些部门执法人员服务意识差的问题,一个人服务意识差往往影响到整个政府的形象。
2、执法力量薄弱导致不作为。有些工作涉及面广或者专业性较强的执法部门,往往受到执法人员数量和技术装备力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导致执法不作为。比如涉及面广的某项执法,依靠现有力量难以保证全面而深入的执法,往往只能组织抽查或依靠举报、突击监察等方式开展执法,致使执法中的疏漏和盲点难以避免。
3、执法程序繁琐、难度大导致不作为。有些行政执法涉及到多个执法主体,必须完成多个执法行为,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导致执法难度加大,从而产生不作为。
(四)执法不公影响执法的严肃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期,为了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法律、法规赋予了行政机关以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同时由于我国的行政管理正在由“人治”转向“法治”,“人治”的痕迹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由此,便产生了对于同样的案例因为各种因素而产生不同的执法结果,使群众感到执法不公。调查反映,当前引起执法不公的主要因素有:
1、外界干扰导致执法不公。行政机关实行的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权力集中而制约不足,对执法的公正带来一些干扰;同时社会上的人情关系、横向联系也会给执法的公正性带来影响。
2、执法主、客体不同导致执法不公。由于各行政执法主体的职责还存在交叉和重叠的地方,不同的执法主体会按照不同的执法依据对同一行为作出不同的处罚结果。另外,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由于行政相对人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处罚。如对于外来人员与本市常住人员等处罚有差异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五)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行政权力作为公共权力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因此现代行政执法体系要求既懂法律又懂专业的人员来使用行政权力,从而确保行政权力不被滥用。当前执法人员素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业务水平亟待提高。由于目前的法律和专业知识培训往往无法跟上知识的迅猛发展,部分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和专业知识尚显不足,缺少系统的法律和专业知识培训,在执法工作中往往出现被动局面。
2、部分执法人员的责任和服务意识较为淡薄。目前,部分执法人员还存在着政府权力本位主义的思想,与现在大力提倡的法治、责任、服务意识背道而驰。这部分执法人员总是以管理者的姿态出现,并未意识到执法人员既是管理者,更是服务者。这种以管理者自居的执法思想,往往造成执
第三篇: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探析
[摘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而行政执法状况直接关系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的实现。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改革和完善行政立法、执法体制,监督机制以及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行政执法 政治文明 执法体制 监督机制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推进依法行政。《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我国现阶段的依法行政还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行政执法状况,虽然比以往有很大的改观,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政府的形象,妨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只有大力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制度,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政府才可望实现。为此,笔者就当前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其改进策略作一些粗浅的探析。
一、当前我国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行政执法体制不健全、不科学 现行行政执法体制缺乏科学性与法治性,这主要表现在行政执法权太分散,行政执法机构的设置也比较混乱。在我国,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企事业或政企合一的单位等都享有行政执法权,而且各个执法机关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导致行政执法职责不清、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同时,行政执法机关行政隶属关系混乱,导致执法不力。这种执法体制现状损害了执法机关的执法权威与效能。
2.行政执法依据存在缺陷 行政行为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包括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行政立法行为和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产生的源泉。行政执法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所遵循的依据便是这些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这些依据存在违法或不当等缺陷恰如水源污染,因此而作的行政执法行为必然先天存在着缺陷。目前行政执法依据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执法依据滞后,存在许多真空领域,致使行政执法无法可依;第二,执法依据缺乏可操作性,法律法规的规定过于原则,对法律责任的规定过于笼统。第三,行政执法依据相互冲突,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有效开展。第四,作为行政执法主要依据的低效力层次的规范性文件存在着严重的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
3.执法违法现象严重
我国长期以来处于人治社会,在法律工具论和法律虚无主义的影响下,法律很难建立起自己的权威。在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以及小集体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的驱使下,执法者往往对法律缺乏应有的尊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十分严重。当前我国行政执法中典型的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在滥用、超越职权;以权谋私、行贿受贿、钱权交易;执法态度不认真,不重视保护公民权利等方面。近来频繁出现的以暴力抗执法事件与违法执法存在着很大的关系。4.短期执法行为突出
短期执法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运动型”执法现象突出。我们经常听到所谓“专项行动”、“百日行动”等执法行为,这些行为似潮起潮落,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效果。第二,“封杀性”执法行为突出。如某地煤矿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伤亡严重,当地政府便将该地所有煤矿关闭、整顿,以图“一禁了之”。这种“封杀性”执法显然有悖于行政执法程序,也很难从根本上达到行政执法的目的。
5.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
首先,在行政系统内,除行政监督有独立的组织系统外,对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通常是由行政执法部门自己负责进行的,执法与执法监督两种职能没有分离,这样,在本位主义和局部利益面前,很难真正自觉树立自律机制。
其次,从外部来说,即从执政党、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民众及舆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来说,由于党政不分,党的监督也变成了内部监督而异化,“家法”取代“国法”的监督显得无力。而各级权力机关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制度尚末建立、健全,使得人大的执法监督职能未能落到实处。同时,由于目前法院在人事、经费等方面受制于地方过多,因此,在监督行政执法过程中,它的行政审判活动受到太多的过问,使得有些地方法院的审判活动带有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大大弱化了司法监督作用。民众相对于执法机关来说处于弱势地位,很难对行政执法进行监督。6.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堪忧
行政执法队伍处于行政管理的第一线,其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行政执法的效果。就我国目前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而言,还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执法理念滞后。有些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淡漠,缺乏理性的公民权利本位的现代法治精神,出现行政执法依人不依法、依权不依法的局面和法律虚无主义的思想倾向。二是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匮乏,执法水平低;三是行政执法机关在进人、用人、考核、任免、奖惩等方面均末完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使得一些不适合做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进入行政机关;四是有的行政执法人员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及各种社会关系的羁绊,超越、滥用职权。五是行政执法机关将执法任务委托给社会人员,“编外”人员大量充斥着执法机关。
二、改进与完善行政执法的策略 1.进一步完善行政立法
首先,要加强完善行政立法,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使行政执法有法可依,对于目前已有的立法,要补正其存在的缺陷,使立法更加科学完善,符合客观实际,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以便促进立法与执法的相互协调。同时严格监督和审查其它规范性文件,将其它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执行纳入法治轨道。其次,已有的法律、法规发生冲突的的时候,要注意平衡,良法应该适用,恶法应该被排除在适用之外,否则两个法同时适用,将会导致两个执法部门就同一事件作出完全相反的决定。
另外,制定和实施统一规范行政工作程序的《行政程序法》和规范政务公开的《行政公开法》,以及便于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行政强制法》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2.改革现行的行政执法体制 为确保行政执法机关合法、公开、公正、高效执法,就要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的权责,对于不具备相应执法权能的组织,应该一律清退出行政执法领域。尽快建立行政执法机构的执法责任制度,明确执法权限和岗位职责,严格考评。在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机构的设置同时,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缓解重复执法的矛盾。如成立综合行政执法总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与省、市、区的行政执法局和执法所形成一种垂直领导的关系,减少地方行政机关对行政执法工作的不当干预。
3.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度
就外部监督而言,首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法监督检查,完善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体制的改革,实行执法与执法监督的职能分离。其次,进一步完善审判监督,实行司法体制改革,强化司法机关的独立地位,保障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最后,加强社会监督,实行行政公开,增强公众对行政执法的参与,建立一种有效的事中监督途径,加强新闻舆论的监督与群众监督。[1] [2] [] [] 从内部监督来看,应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错案追究制、行政执法公示制、评议考核制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对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具体行政行为的备案审查,及时纠正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和违法、不当的执法行为。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严格依法办理每一个行政复议案件。监察、审计等专职监督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能,恪尽职守、敢于碰硬。将行政执法中的违法或不当行为,尽可能在行政机关内部解决。
4.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一,要使行政执法人员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律高于一切,法律至上的观念。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和自由裁量权的关系,坚持合理性原则,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第二,要更新行政执法理念。现代法治是以制约权力和保障权利为核心,公民不仅是权利的主张者和维护者,同时也必然是理性精神自我约束和定位的自律者,对义务和责任的服从与承担不再是外在强制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公民理性存在形式和实现权利主张的必要条件,国家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使公民享有更大的限度的个人自由和权利。进一步限制、减少并最终取消各种行政执法中的群众运动式的做法,充分赋予并发挥行政职能部门日常管理和执法的规范性操作的作用。第三,要建立和完善各项业务培训制度,对现有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并使之制度化,以强化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同时,要对现有的行政执法队伍进行认真整顿,通过民主评议、社会监督、考试考核等方式,把那些不称职、不适应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坚决清理出行政执法队伍。第四,要加强和完善行政执法队伍管理的制度建设。录用行政执法人员要严格标准,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切实把住进人关,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等弊端,形成“强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竟争机制。
综上所述,面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我国必须下决心对行政立法、执法的体制、监督系统及其执法队伍进行深入改革,才能使我国的行政执法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以利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明安.论行政执法[J].行政法学研究,2003,(4).[2]皮纯协,刘杰.行政执法问题与对策[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3]姜明安.行政执法的功能与作用[J].湖南社会科学,2004,(1).[] [] [1] [2]
第四篇: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对策
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形势以及依法治交通战略的实施,迫切要求我们采取坚决措施迅速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当前交通执法队伍总的来讲是好的,是一支能够依法履行职能的合格队伍。但是,由于诸多原因,这支队伍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谈一些个人看法与意见。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之管见。克服当前基层交通执法队伍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应该围绕“以人为本、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纯洁组织”的目标,正确把握好四个关系,从加强理论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着手,着力增强“四力”,提高交通执法水平,树立交通执法的良好形象。
(一)把握四个关系
1、依法治交与以德治交的关系。依法治交与以德治交,正是江总书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在交通行业管理中的具体体现。依法治交需要一定的道德观念作文撑,而以德治交叉需要以法律为依托和保障。依法治交与以德治交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两者不可偏废。只有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才能实现交通行业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促进依法行政工作,为交通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文明法治的环境。
2、班子建设与队伍建设的关系。领导班子成员的表率作用,对于加强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一方面,班子成员既是加强队伍建设的组织者,又是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必须首先严于律己,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公仆意识。另一方面,班子建设好了,就能够更好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神圣使命,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就能够得到加强。
3、思想建设与素质提高的关系。只有先进的思想而无建设现代化的过硬本领。是不合格的执法人员:只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而无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同样是不合格的执法人员。因此思想建设与素质提高同等重要,不能顾比失彼。
4、执法监督与廉政建设的关系。加强执法执纪监督,有利于促进交通执法队伍勤政廉政建设,抓好交通扫主法队伍勤政廉政建设,有利于严格执法。坚持二者结合,才能优化执法队伍整体结构,确保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二)加强执法队伍的途径
1、加强理论建设,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动力”,树立公仆形象。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了生机活力,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不良的倾向也不时地腐蚀着执法人员的思想,给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笔者认为,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执法人员的头及,引导广大基层执法人员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及时地解决执法人员思想上一些深层次的认识与观点问题,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其次,广泛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切实解决执法人员的“三政三观”问题,即引导和帮助执法人员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公仆意识,弘扬奉献精神。再次,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提高他们知法、守法和执法的自觉性,规范执法行为,树立行业新风,引导广大执法人员以良好的职来道德、饱满的精神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献身交通执法工作。
2、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益的“免疫力”,树立文明形象。加强基层交通执法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交通执法队伍要立足当前,开展内部整顿教育活动,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抓住苗头防微杜渐,严肃政纪,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文明形象。要着眼于队伍的长远建设、长足进步,开展外树形象活动,坚持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努力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以理服人。要建立健全以评促纠、以评促建为主的行评机制,对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把握,辩证施治,并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提高拒腐防为的免疫力。
3、加强业务建设,增强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树窗口形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在职学习、函授、自学等形式,逐步提高执法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必须把执法培训作为交通执法队伍建设的重点,坚持不懈地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多途径加强业务建设。同时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严把人员“进口”,畅通“出口”。突出抓好对现有人员的考核,实行“黄牌警告”、“执法人员考核离岗培训”制度。对于考核不称职的,给予黄牌警告,责令离岗培训;对连续两年不称职、两次给予黄牌警告的,给予降职、降级,直至下岗;对不适应执法工作的,按程序坚决予以辞退,保证交通执法队伍的健康、纯洁,成为交通行业的文明“窗口”。
4、加强制度建
设,增强交通执法队伍的“活力”,树廉政形象。交通执法队伍建设要注重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内外监督机制。凡涉及交通执法权的领域都有相应的监督措施。首先是实行人有定岗、岗有定规、职有专能、事有专责。要重点抓好《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行政执法责任制》、《首问责任制》、《行政执法检查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自我约束机制的完善和落实,使交通执法队伍经常处于优进劣出的动态管理状态,确保依法行政。其次是建立执法行为评价系统,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要打破执法人员执法水平高低一个样,干多干少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建立科学的执法行为评价系统。要通过该系统对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优劣、执法量的多少进行评价,形成正常的评价、奖惩监督机制,激励执法人员积极进取,认真执法,从而推进执法队伍依法治交的进程。再次是抓好基本建设,提高执法效率。主要通过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保障人员工资及执法办案经费,逐步改变执法队伍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落后的状况。要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开发,适度改善办公条件和办公环境,配备必要的执法专用车辆、办案工具和通信手段,促进执法质量和执法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要建立一支适时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交通执法队伍,必须要真抓实干,有计划分步骤扎扎实实的抓落实,切实加强理论、作风、业务和制度等方面的建设,才能建立一支“政治强、思想好、作风实、业务精、执法严、形象好”的高素质的交通执法队伍。
第五篇: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对策
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形势以及依法治交通战略的实施,迫切要求我们采取坚决措施迅速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当前交通执法队伍总的来讲是好的,是一支能够依法履行职能的合格队伍。但是,由于诸多原因,这支队伍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谈一些个人看法与意见。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之管见。克服当前基层交通执法队伍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应该围绕“以人为本、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纯洁组织”的目标,正确把握好四个关系,从加强理论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着手,着力增强“四力”,提高交通执法水平,树立交通执法的良好形象。
(一)把握四个关系
1、依法治交与以德治交的关系。依法治交与以德治交,正是江总书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在交通行业管理中的具体体现。依法治交需要一定的道德观念作文撑,而以德治交叉需要以法律为依托和保障。依法治交与以德治交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两者不可偏废。只有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才能实现交通行业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促进依法行政工作,为交通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文明法治的环境。
2、班子建设与队伍建设的关系。领导班子成员的表率作用,对于加强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一方面,班子成员既是加强队伍建设的组织者,又是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必须首先严于律己,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公仆意识。另一方面,班子建设好了,就能够更好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神圣使命,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就能够得到加强。
3、思想建设与素质提高的关系。只有先进的思想而无建设现代化的过硬本领。是不合格的执法人员:只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而无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同样是不合格的执法人员。因此思想建设与素质提高同等重要,不能顾比失彼。
4、执法监督与廉政建设的关系。加强执法执纪监督,有利于促进交通执法队伍勤政廉政建设,抓好交通扫主法队伍勤政廉政建设,有利于严格执法。坚持二者结合,才能优化执法队伍整体结构,确保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二)加强执法队伍的途径
1、加强理论建设,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动力”,树立公仆形象。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了生机活力,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不良的倾向也不时地腐蚀着执法人员的思想,给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笔者认为,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执法人员的头及,引导广大基层执法人员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及时地解决执法人员思想上一些深层次的认识与观点问题,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其次,广泛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切实解决执法人员的“三政三观”问题,即引导和帮助执法人员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公仆意识,弘扬奉献精神。再次,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提高他们知法、守法和执法的自觉性,规范执法行为,树立行业新风,引导广大执法人员以良好的职来道德、饱满的精神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献身交通执法工作。
2、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益的“免疫力”,树立文明形象。加强基层交通执法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交通执法队伍要立足当前,开展内部整顿教育活动,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抓住苗头防微杜渐,严肃政纪,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文明形象。要着眼于队伍的长远建设、长足进步,开展外树形象活动,坚持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努力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以理服人。要建立健全以评促纠、以评促建为主的行评机制,对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把握,辩证施治,并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提高拒腐防为的免疫力。
3、加强业务建设,增强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树窗口形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在职学习、函授、自学等形式,逐步提高执法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必须把执法培训作为交通执法队伍建设的重点,坚持不懈地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多途径加强业务建设。同时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严把人员“进口”,畅通“出口”。突出抓好对现有人员的考核,实行“黄牌警告”、“执法人员考核离岗培训”制度。对于考核不称职的,给予黄牌警告,责令离岗培训;对连续两年不称职、两次给予黄牌警告的,给予降职、降级,直至下岗;对不适应执法工作的,按程序坚决予以辞退,保证交通执法队伍的健康、纯洁,成为交通行业的文明“窗口”。
4、加强制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