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生政治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一是原有体制积弊太深(1)过左的急于求成的路线使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水平,过早的建立僵化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尽快发展。
(2过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的体制同社会主义要求尽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自由的矛盾。
(3)党政军官僚特权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雪上加霜,更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
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
戈尔巴乔夫时期,民主集中制成为造成党内集权专制和官僚主义盛行的罪魁祸首。他主张党员进行横向联系,组织各种俱乐部开展活动。结果导致改组后的苏联共产党很快就失去了组织的原有优势,变成了拥有多个派别的松散的政治俱乐部,最终在反对派的进攻中败下阵来。
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苏东剧变的启示 第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时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经济建设才能得以良好进行,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原苏共党领导人虽都重视经济的发展,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没有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与发展,使其成为桎梏苏联经济发展的沉重枷锁。
第二,必须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实质上就是各国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本国实际,独立自主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创造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毕竟,各国的国情千差万别,如果都套用同一种实践形式,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历史证明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不应该有必须共同遵循的模式,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
在现代社会里,执政是每一个政党都必定会选择的基本政治目标,对许多资产阶级政党而言,这差不多就是全部目标。而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他们除了有执政的政治目标以外,还有实现共产主义的终极社会革命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无产阶级执政党就要勇敢地面对挑战,围绕着执政问题,认真采取改进和完善的措施,使党的战斗力、凝聚力、领导和执政的能力得到真正有效地加强,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原苏共党在执政党建设方面始终存在问题,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一系列改组以后,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执政资源、贺驭全局的能力明显变弱,最终步上败途。
第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途径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是共产党人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的,丢掉了这些观点和原则,就丢掉了根本,丢掉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
第五,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第六,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和平演变”,是西方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这项战略在苏联演变过程中起了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从苏联演变的过程看,由于在苏联国内、苏共内部存在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内应力量,他们从内部配合了敌对势力的需要,从而促成了演变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虽然说如果没有内应力量,西方的和平演变势力即便强大,也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但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及其领导者在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应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不留给他们可乘之机。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经济上,就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体现在政治上,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体现在文化上,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二为”、“双百”方针和“三贴近”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引领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体现在社会建设方面,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在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管理,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的党政关系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政党横向关系:掌握立法、行政立法、军队等全部国家权力,并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网络对各类个级共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进行较全面的指挥和监督。
政党纵向关系:掌握了从国家的整体到国家的各个部分(在我国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国家权力)
执政权力方式:在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直接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也包括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执政方式:依法、科学、民主执政。其中,依法执政是基本方式,而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依法执政有利于党集中精力抓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有利于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协调各种关系;有利于确保党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在未来较长时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线,试分
析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和基本要求
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外部冲击,经济发展方式本身的不适应性和内在缺陷正在日益凸现,不仅经济发展方式本身不可持续,而且也不能适应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方式面临根本性转变的形势。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在压力正在转化为内在动力。,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带给地方环境的压力相当大。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
影响,试述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1.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增值税转型(降低企业税负)和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轻个人税负)等措施来刺激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其次,从农村着手通过有效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来刺激农民消费,同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再次,房地产市场是内需的火车头但并不代表政府要救助房地产商,维持高房价,相反的政府应推出万亿级别的保障性住房供给计划,由于保障性住房价格低廉,不仅会有效地挤压商品房市场的泡沫,完成房地产市场的自我调节,更重要的是,它能与百姓需求对接,有效盘活内需,带动中游、上游产业的发展;最后是尽快使一批重点大型项目开工启动,例如:铁路建设重点项目等,拉动钢铁、水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放松信贷的货币政策 放松货币政策重在放松信贷规模控制。目前经济下行趋势已经进一步得到确认,应考
虑再次放松和淡化信贷总量控制。因为相比而言,在经济出现一定幅度下滑的情况下,适度放松信贷闸门是比较有效的政策工具
3.3.充分利用大量的外汇储备
4.金融危机引发全球资产价格大幅缩水,而预期美国巨额的救市资金所制造的天文数字般的国债,未来随时可
能出现支付信用危机,美元贬值几成定局,在此期间,用外汇换资源,换技术是我们目前最好的选择。
5.4.大力发展服务业
2007年,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到40%,而印度是50%、日本是65%、美国是80%以上,中国的服务业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由于当前中国70%~80%的中小企业没有金融服务,大的农村基本上也没有金融服务,所以市场非常广阔。如果能够尽快地把制造业游离出来的资源,转移到服务业,在比较低的GDP增长速度上,可以解决全社会的就业问题。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计划。我们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汽车、钢铁等十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采取经济和技术的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我们鼓励和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发适销对路产品。
6.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每一场大的危机常常伴随一场新的科技革命;
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我们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核心电子器件、核能开发利用、高档数控机床等16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就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7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开辟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7.试述我国社区建设的成效及发展趋势
8.成效:四个建立、四个格局
(一)社区组织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了基层社会有序管理格局
9.(二)社区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了小社区大服务格局
10.(三)社区民主制度基本建立,形成了广泛参与格局
11.(四)社区建设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形成了齐抓共建的格局 :趋势
12.一是要从城乡社区建设的二元化,转变到构建城乡社区建设的一体化。
13.要按照城乡统筹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尽快打破城乡社区建设的二元体制,构建城乡和谐
社区建设的一体化体制和机制,实现社区发展规划、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社区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城乡统筹。
14.二是要从重视政府职能下沉社区,转变到更加重视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要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间的权责关系,根本解决长期困扰社区建设的条块分割问题,构建和政府部门间的协作机制。要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进一步扩大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推进公共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
15.三是要从重视社区组织建设,转变到更加重视扩大居民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16.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居民需求发展到哪里、居民自治就扩展到哪里;要进一步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提
高居民组织化程度,扩大居民参与程度,提高居民参与质量;要进一步理顺社区内各类组织之间的权责关系,建构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为基础、驻社区单位参与的等良性互动的现代社区治理结构。
17.四是要从重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到更加重视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社区公共
服务的效率。要在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人员配置、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大力推进社区服务组织功能、职责、管理的规范化。
18.五是要从重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转变到更加重视推进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提高社区管理
和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处于统帅和支配地位,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建设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文化建设之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文化建设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还要用马克思主义去统领。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当前矛盾突显和风险多发的时期,情况错综复杂,特别是随着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这既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社会思潮的纷繁变幻。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使一些人思想困惑、信仰淡漠,导致一些领域诚信缺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弘扬积极健康的道德风尚,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起不到应有的主导和统领作用,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无序、混乱。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有利于进一步团结凝聚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之根
文化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到底有多大的分量?冯骥才先生有一句话:“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但是却直接关联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言语和气质。
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民族将成为植物人。”我们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建立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就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只有抓住了这个根本,才能抓住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才能保证社会的精神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因而核心价值体系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占据核心和根本的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防止西化、分化之盾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进一步凸显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凸显了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生命线”作用。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表现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8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在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1、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第二、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2、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基本任务是:(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的中央上级组织的决议。(2)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4)密切联系群众(5)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6)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7)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8)教育党员和
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更不容易。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4、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 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1)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由选举产生。(3)党的最高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4)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5)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6)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5、遵守党的纪律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对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严重触犯刑律的党员必须开除党籍。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1警告;2严重警告;3撤消党的职务;4留党查看;5开除党籍。
6、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作风建设既是一项 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我们党要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开拓创新、知难而进,关心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拒腐防变,使党的作风有新的明显的进步,使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有新的明显改善,使广大群众看到实效,增强信心。努力把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的党政关系
党政关系即是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包括三个方面: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是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关系;党中央与国务院的关系;地方党委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党的执政方式
执政方式是执政党领导和控制国家政权的形式,即执政党通过掌握、运用和控制国家政权实现执政目标的体制、机制、途径和方法的总称。党的执政方式是执政理念、执政方略在执政行为中的具体化,也是执政能力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实现形式和实践依托。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是指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这三种执政方式之间相互统一、相辅相成。一方面,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互为条件和前提。要做到科学决策,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进行民主协商和民主讨论。而要实现民主执政,也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为前提。另一方面,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依法执政来体现,重要的是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制度化和规范化,这就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科学执政,就是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篇:研究生考试政治答案
1.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我国国企改革的意义
混合所有制,是一种能够成功实现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和市场经济兼容、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在实践中,混合所有制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实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国企进一步做大做强,扩大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
(2)实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政企分开,促进国企摆脱政府的行政束缚,按照市场化模式经营;
(3)实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消除国有资本在资源和市场上的垄断,消除不合理的行业壁垒,使非公资本获取平等的发展机会,促进社会公平公正(4)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管理行政化、外部行为非市场化的问题
2.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经济转型的意义
(1)新型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新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3)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能加速经济转型。(4)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
(5)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解决城镇化自身问题的基本途径,也是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重要出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增长点。3.白银时代的楼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
我国楼市告别了高歌猛进的“黄金时代”,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白银时代”,卖房子轻松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控制成本,加速去库存化变成房企求得生存的关键点,房价回落、市场分化、互联网冲击迫使房企、中介不得不作出变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给楼市的定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主要方向是:
(1)房屋将回归“居住”属性。
(2)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手段更加多样化。(3)房价结束高增长阶段。(4)房企扩张玩跨界。(5)土地市场内冷外热。(6)不断创新、改变才能不被行业抛弃。4.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应采取哪些政策支持 目前民营经济发展困难:(1)发展环境不够宽;(2)民营企业起点较低(3)经营管理模式落后
(4)融资渠道依然不畅且融资成本高;(5)科技含量偏低
(6)在与国有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政策支持:
(1)建立加快民营今年估计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首先各级地方政府要特别重视制定实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其次加快制定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和人才流动机制等制度建设;再者加快财政政策支持力度;最后政府应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服务者和守护人。
(2)建立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首先从金融组织体系上奠定基础,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设立名副其实的非公有制企业信贷部门;其次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再者积极发展创业投资及开拓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最后提供科学到位的金融咨询服务。出路:
(1)加强民营企业自身的治理。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培育企业精神;提升企业形象;(2)完善金融企业信贷管理机制(3)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
(4)充分发挥政府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5.化解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的方法和途径?
(1)着力挖掘内需潜力,夯实化解产能过剩的基础;(2)弱化地方政府的投资扩张冲动,改革考核方式;
(3)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兼并和重组,优化国有资本配置化解产能过剩;(4)支持产能过剩产品的出口,加快产能海外转移步伐。(5)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决定产量;(6)改革我国现行的财税制度;(7)建立并逐步完善产能利用情况的监控预警体系。6.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压力:
(1)社会负担加重
(2)医疗卫生系统可能无法满足需要
(3)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4)家庭养老功能减弱,年轻人赡养老人压力增大(5)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需求突出(6)给社会保障系统带来庞大压力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适龄劳动力人口减少,劳动力资源优势不再,人口红利消失(2)劳动力需求大的现代化农业可能收到影响
(3)会影响税收政策(税收减少)和政府财政支出(支出增加)(4)社会储蓄减少,进而引起社会投资减少,最终影响经济发展
7.结合2017年两会李克强总理讲话,谈谈中国简政放权改革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必要性:
(1)简政放权能极大的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2)简政放权能极大的激发市场活力;
(3)简政放权能提高公民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意识;(4)简政放权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腐败;
(5)有利于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紧迫性:
(1)过去繁琐的审批流程,效率低下,束缚了市场主体的发展;(2)市场中不完善、不透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突出,急需解决;
(3)推行简政放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经济社会沿着科学发展道路前进的必然选择。
(4)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是加强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正确途径。
(5)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是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外部环境挑战的客观要求。8.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及路径
方向:建设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跳空核心,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和方向。路径:
(1)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推进利率市场化;(2)通过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促进利率市场化;(3)通过商业银行利率自助浮动推进利率市场化;(4)通过金融创新和发展中间业务促进利率市场化改革。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跳空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本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在宏观调控基础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10.当前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 问题:
(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尚未有效实现;(2)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导致分配公平的缺失;(3)现有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4)税收制度存在缺陷;(5)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缺陷; 方向: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制度;(2)建立城乡统一制度,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3)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4)深化税收改革,完善税收制度;
(5)深化社会保障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1.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政策建议:
(1)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实施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2)切实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消费的后顾之忧(4)拓宽并启动农村消费市场(5)加强消费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12、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紧迫性及方向 紧迫性:
(1)银行间利率高,企业融资成本大;(2)影子银行规模大,隐藏巨大信用风险;(3)金融资本未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4)地方债务和房地产融资绑架银行;(5)对国际金融违纪的抵御能力不足。方向:
(1)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不良资产处置体系;(2)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定位和管理机制;(3)建立健全我国金融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新思路
13、个性化消费需要引导和开发对未来中国消费增长的重要意义 意义:
(1)个性化消费需要引导和开发是消费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将对中国消费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2)中国消费市场将从迎合消费到引导消费;
(3)挖掘顾客的潜在需求将成为未来中国消费的新的增长点;(4)中国消费健康增长必须学会满足和引导个性化需求。
1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具体体现;(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需求;
(6)社会保障“关乎国运,惠及子孙”,是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这项工作时不待我,必须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15、混合所有制在我国未来发展的前景如何?
地位:党的十八届三种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赋予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首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国有资本,机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混合所有制经济未来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混合所有制经济做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必须长期存在我国经济生活中
(2)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长期坚持的改革方案,必将在国企改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混合所有制在我国发展仍然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我国在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层面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大多是停滞不前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型企业集团公司都被认为承担重要的国家政策使命,不适合民资介入的股权多元化;其次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行政级别成为阻碍国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这样具有行政级别的国有企业领导人管理制度还使得国有企业领导人无法成为职业经理人,从而也难以简历归法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进而影响国有企业向混合所有制方向改革;最后,民营企业自身发展总体上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制约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6.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对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机遇:
(1)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在全球化调整发展中拥有新的优势;
(2)面临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新机遇;(3)较高的经济增速和较大的经济总量使我国的新兴大国地位上升;(4)绿色产业在全球的兴起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契机;(5)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形式严峻为我国的经济追赶提供了机会。挑战:
(1)我国面临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2)我国就业的总量性和结构性矛盾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冲击下,骤然爆发,异常尖锐
(3)贸易保护注意与国际贸易格局有新变化
(4)我国产业结构收到了来自欧美国家的高端挤压和新兴发张中国家的低端挤出
(5)出口受影响格外严重,外贸型企业发展困难,就业形式严峻。17.在当前投资与出口受阻背景下,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同十一题)答案一:
(1)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实施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2)切实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消费的后顾之忧(4)拓宽并启动农村消费市场(5)加强消费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答案二:
扩大内需的根本是体制改革,只有不断完善与内需相关的各方面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扩大我国的内需,以使内需的扩大同经济的发展同步前行。为此政策建议: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2.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深化住房、教育和医疗体制改革 18.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及出路。
目前民营经济发展困难:(7)发展环境不够宽;(8)民营企业起点较低(9)经营管理模式落后
(10)融资渠道依然不畅且融资成本高;(11)科技含量偏低
(12)在与国有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出路:
(5)加强民营企业自身的治理。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培育企业精神;提升企业形象;(6)完善金融企业信贷管理机制(7)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
19.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目标及方向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中共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起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析、权利和义务相适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 目标是:建议统一、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行车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方向:1)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社会保障法,使社会保障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法制规范代替“人为控制”
2)重点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的、综合性的社会救助制度,3)由制度的覆盖转向实质的覆盖,继续扩大覆盖面 4)逐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 5)建立养老保险的多支柱体系
6)重视并发挥家庭在现代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7)进行山歌运作,确保社保基金增值
解题思路:先立法——重点救助——全覆盖——提高层次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请结合理论及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谈谈你对当前及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理解以及汇率走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走势:人民币汇率的走向呈现出总体上行,中枢稳定和宽幅无波动的特征 1)当前人民币无论是基本面、政策面还是市场资金面不具备继续大幅贬值的基础 2)近期基本面仍有重新下行的风险,人民币汇率未来不会呈现出大幅上行的局面
3)从外储和汇率走势来看,当前的汇率是央行操作较为轻松的水平,这一偏离度有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但这病不影响汇率中枢的稳定
4)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升值和贬值的可能性均不小,处于一个宽幅波动的区间内 5)从长远来看,受益于中国经济高于世界经济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人民币将持续向上运行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升值为例)
1)扩大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减轻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使进口增加
2)控制出口增长,削弱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
3)导致储备资产的汇兑损失,热钱会继续流入,延后升值可能造成更多的以人民币计算的储备资产的蒸发;
4)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5)出口受阻将加大国内就业压力 6)有助于缓和贸易摩擦
2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请结合理论及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楼市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影响。
问题:
1)房地产呈现投资规模过大之势 并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2)城市之间发展部均衡,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中小城市去库存压力较大 3)房地产需求与房地产供给之间矛盾重重,商品房结构设计不合理无法满足中低收入消费者的购房需求
4)房地产市场秩序呈现混乱局面,房地产开发商、交易、中介、服务等 各个环节不同程度上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5)占用大量社会资金,占全国全面社会融资规模相当大的比重,影响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和金融业的稳定性。
影响
(1)影响GDP的增长,房地产行业与其他制造业和服务业高度相关,如建筑、钢铁、水泥、化工、交通运输、租赁等,占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比重相当大;(2)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很大程度上来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而后者严重依赖于土地出让金收入,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约占总投资的一半;(3)影响信贷和金融稳定。房地产企业占用大量社会资金,是影子银行领域的主要借款人;
(4)影响政府总收入。相对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更加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因此其财政状况愈加令人担忧;
(5)中国家庭部门大约三分之二的财富与房地产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房价的大幅度下滑将冲击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也会严重打击家庭消费,后者对中国经济转型无疑是致命的。
第三篇:政治期末考试题目和答案(研究生一年级)
1、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内容的认识(30分)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2、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热点之一。请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我国实际,谈谈你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35分)
注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主要有: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第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第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第四,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第五,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思想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环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有利于在保护自然与生态的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把文明发展的理念贯彻到生产、生活、生态各个领域,依靠科技进步,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新路子;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增强节约能源资源的能力;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综合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形成节约资源能源的体制机制;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请结合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谈谈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35分)
注释:第一,四个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第二,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第三,执政能力建设: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第四,先进性建设:就是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合乎时代发展潮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能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
用,使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善执政使命。
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于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要把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全面加以推进。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第一,要树立党员意识、执政为民意识。每一个党员干部,尤其是在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工作的干部,一定要树立执政为民意识,即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意识。要认识到我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能把权力变成私人权利,甚至以权谋私。第二,要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增强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马 克 思主义世界观的体现和运用。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特别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大转折的年代,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以对每一个同志来讲,就是要坚持实践标准,尊重实际,尊重规律,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真正自觉地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第三,要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觉悟和本领,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胡 锦 涛同志反复强调,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一名党员,要认真贯彻党的宗旨,一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觉悟和精神,二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三要增强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四要具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的宽广胸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志存高远,心底无私,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应有的精神境界。第四,加强道德修养和自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共产党员作为社会的一员,必然面临着各种消极影响和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对于党组织来说,要积极探索党员管理工作新机制和新方法,使广大党员得到有效的教育和监督,从而做到忠实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保持先进性。
3、材料分析:
1945年,在回答黄炎培先生如何使国家政权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时,毛泽东明确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请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和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35分)
答: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取得了重大成果。党和国家的各项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法制不断健全、社会活力不断增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断增强。实践证明,我国政治体制总体上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我国人民是享有充分民主权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政治体制还有不少亟待完整和发展的环节,民主法治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还不完全适应,需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以解决。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要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党的十七大报告又强调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这些都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指明了方向。
第四篇:研究生政治考试试题及答案..
1.1978年,当中国共产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时,美国《时代》周刊发表文章说:“他们的目标几乎不可能按期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2008年,中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时代》周刊又发表文章说:“当奥运会主火炬点燃时,世界见证了一个确凿无误的事实。中国回来了——在荣誉的光环下。”试分析,《时代》周刊对中国的不同评述说明了什么?1978年以来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不能走回头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靠深化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继往开来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2)(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充实,经济总体安全。(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国人民在这30年里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汽车、电脑、网络、电话、手机、音乐、电影、旅游、奥运,如此等等,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3)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包括经济发展、物资丰富、城乡居民收入大大增长、思想观念解放、世界格局多极化等,总之是中国自身与国际形势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在政治上,果 断 停 用“阶级斗争为纲”的 错 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在组织上,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决定实行改革开放。这样一来,就将中国从文革**的泥里拉了出来,明确了今后中国的出路,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2)中国地大物博,虽然人均自然资源占有率较低,但总量却是相当可观;充沛的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等为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978年以来,为适应经济发展,中国实行高校扩招,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学校,并逐年增加教育财政支出,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4)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巨大变化的出现,网络的普及,不仅方便了中国各个地区的联系,也使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变得方便快捷,加深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而且,现代的网络也是一个商品交易的平台,如网购、电子商务等等,极大地促进了商贸的发展;(5)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和日本崛起,冲击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使世界的格局有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一超多强的多元化的世界格局。而中国作为多元化世 界 的 一 元,拥有足 够 的 国 际 威 望 为中国经济保驾护航,有能力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优越的国际环境,这使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崛起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
2.近年来,人们在充分肯定我国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深深感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试分析目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矛盾的问题。请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选择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
“我国医患矛盾问题背后存在的医疗体制问题”的分析:近几年,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杀医事件不断的发生,昭示着我国现阶段医患之间矛盾的迅速激化,并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应.而这些矛盾的背后所揭示的是我国更深层次的医疗体制弊端.作为医学院校的一名研究生,我愿对此做出自己的分析。(现阶段患者感觉看病难、看病贵,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种情况会更突出,对此我本人就有深刻的体会,暑假我在北京打工,期间要给母亲在协和医院挂乳腺科的号,我早上三点半左右到的医院,到那里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都是等着挂号,七点开始开号,结果我当天竟没有挂上专家号。在农村一场大病就可能会使一个家庭瞬间负债累累。。。)当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1)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和监管不力;(2)医疗保险覆盖率低;(3)医院以药养医,病人个人负担过重;(4)医院管理不善和医生固定工资过低。解决方案:(1)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2)强化医院服务(3)平衡资源分配(4)加强并完善监督与约束体制(制定相关法律;政府和药品监管局采取措施;自我道德和良心的监督)。创造性建议:重点改善并摒弃以药养医的观念及行为,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将药厂与医院直接挂钩形成供销关系,取代中间多层种种的利益链条,将所省得的资金部分弥补医生的固定工资收入,大部分用以降低药品价格,这样以来医生收入增长就不会去靠吃奖金、回扣、提成来维持生计,药价降低患者治病花费下降,从而一举两得,医生、患者均获利,医生不乱开药,病人抱怨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医患纠纷就会大大降低。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高,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请谈谈对这“三个没有变”的理解和认识。
1.)基本国情没变的理解: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根本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括而言是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2)主要矛盾没变的理解: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举个例子:比如我国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落后和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情况。3)。。或者按下面作答
“三个没有变”振聋发聩,让人警醒。
讲“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是指我国总体上仍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后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生产力尽管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但不尽完善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仍然阻碍和桎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立合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还相当漫长,任何急于求成的社会制度变革都是有害的。讲“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是讲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且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不足仍是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唯一出路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不断做大财富蛋糕。
讲“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则是指尽管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经济总量去年仍然排在世界第94位。虽然我国减贫成就巨大,居民生活水平总体达 到小康,但按 国 家统计局2010年 数 据,我国 仍 有1.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消灭贫困仍然任重道远。“三个没有变”的告诫,让我们不要陶醉于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要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让我们不要为国际国内各种批评中国的言论所困扰,紧紧扭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关键,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加快改革和调整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让我们不要头脑发热,不要“中心漂移”,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进一步筑牢国家发展繁荣、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
4、私有化的观点认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是实行了私有化,没有一个是公有制国家。所以,发展中国家要成为发达国家必须走私有化的道路,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成为发达国家,也必须走私有化的道路。请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际,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我国的国情:我国不仅现在,而且今后很长时期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谓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含义有两层,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讲,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改革开放的实际: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在崛起,她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壮举。(分析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脱离实际,对中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物质经济条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也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我认为“要想成为发达国家,中国也必须走私有化的道路”的观点是错的,我国现在不是发达国家,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和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决定的。首先,发达国家是根据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指标来衡量的,能否成为发达国家,与政治制度无实质性关系:资本主义指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制度,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中国,古巴,越南和朝鲜。社会主义国家中没有发达国家,但发达国家只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一少部分,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其次,想成为发达国家,我国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数十年奋斗、创造、积累的伟大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而且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毫无疑问,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非常适合当前中国的现状。再者,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裕是衡量社会制度好坏的唯一标准:我国GDP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20%。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打下了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增长的要素条件远远好于以往,人民生活水平从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得到的空前的改善,这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综上,本题所述观点是错误的,它只看到了资本主义中的发达国家,却忽略了资本主义中存在着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而其中相当一部分的经济、政治、文化水平远低于社会主义的中国。并且当代的中国蒸蒸日上,东方大国正在崛起,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5.有资料显示,尽管我国许多产品的生产在世界处于前列,被称为是“世界工厂”,但我国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更是寥寥无几。而发达国家的状况与我们正好相反。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敏锐洞察,是继续推进中国现代化航船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和重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改变现状的出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谈不上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标,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对我国来说,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积极地扩大经济总量,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城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都难以解决;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难以充分体现。但同时,另一方面,我们所要实现的增长速度是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讲求效益前提下的增长速度,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有过硬的发展后劲的速度。就是说,我们要实现的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我们要走的是一条既有较高发展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质上就是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保持合理适度的人口增长;维护社会秩序,为人民提供安全、公平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身体和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这样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内容。这样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
或者答: 首先我们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其次我们要大力弘扬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6、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定,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结合我国应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残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答: 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适合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平和等现况。集中力量办大事,举国体制,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这些优势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成功举办奥运会等重大活动中更显示出巨大威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无情的地震,政府果断部署,动员全国人民和军队立即投入抗震救灾中,这不仅表现出党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体现出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党的应急能力。成功举办奥运会、残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实现了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奥运梦和世博梦,体现出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是值得我们去弘扬和发展的。
7、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等命题,对这些命题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你认为应当怎样正确认识?
答: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些命题都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时期对文化建设的不同提法和要求,它们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当前人民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建设所提的要求,反映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了当前人民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对各个历史时期道德和文化建设的系统总结。所以当提出这些命题,就是要我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文化观和道德观,使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更好的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做出更多的贡献。
8.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成分多样化,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又有人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关系多样化,就要搞指导思想多样化。还有人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思想、价值观日益多样化,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谈谈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答: 我认为指导思想不可以搞多元化,指导思想就是在做某项实践活动时,人脑中占有压倒优势的想法,人进行此项活动时将依照此想法去进行。一般的指导思想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证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它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随后,又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社会主义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又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证明,只有这个理论才能真正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才能保证中国亿万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实践证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切胜利,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取得的,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党都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我国,虽然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各阶层、各群体的具体利益有所不同,但无论各方面的具体利益如何多样,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总体上是一致的,这就必然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国,只有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或主张,能够最广泛地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引领社会发展进步,这理所当然应当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而且杂乱的、无序的多样化是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如果一个社会缺乏统一的价值导向,或者这种导向很苍白乏力,社会运转就会或者陷入混乱,或者陷入停滞,社会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来讲,就是既要允许社会思想和个人价值追求的多样性,也要坚持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概括地说,就是多样并存、一元指导。所以我们的指导思想不可以搞多元化,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更好的去实现做过的伟大复兴。
9、当前在如何解决社会出现的贫富差距拉大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当前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的着力点应放在积极发展经济和生产力上,只有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有能力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当前解决贫富差距拉大的着力点应放在完善分配体制上,只要分配公平了,蛋糕分合理了,就能缩小贫富差距。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解决当前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答: 贫富差距是指中国社会中,个人财富不均衡的现象。在改革开放时,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党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等思想,又由于个人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贫富差距。我认为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的着力点不仅应放在积极发展经济和生产力上,而且也应放在完善分配体制上。首先只有生产力发展了,经济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才会提高,低收入人口才会减少;其次,必须完善分配体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效率与公平均衡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收入分配差距逐渐缩小、收入分配秩序不断规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在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医疗资源等的分配。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追求效率和公平相结合,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同时容许差距的处在,因为适当的差距可以提高人民劳动的积极性。总之,我们首先要遵循发展才是硬道理难道规律,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次处理好分配关系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缩小贫富差距。
10、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和公租房建设是目前全国各级政府实施的最具影响力的民生工程。但现实生活中,对这两项改革存在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现在实行户籍制度改革是对农民土地的剥夺,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有人认为公租房改革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根本解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住房难的问题。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两项改革的认识。答: 户籍改革:
随着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凸现,在理论上对于户籍制度必须改革,大多数人并无异议。但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进展不大和动力不足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在户籍制度如何改革的问题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到目前为止,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界对如何推进户籍改革仍然无法形成共识。一旦涉及实践层面如何改革,比如改革的重点放在哪里,改革的瓶颈、阻力和路径在哪里,改革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如何选择户籍改革的策略工具等一系列问题时,附着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错综复杂性就开始产生制约作用,在“稳定压倒一切”和“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思维下,户籍制度改革很难取得最终突破。
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进展不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在户籍制度改革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一定的误区。什么是户籍制度中的核心内容?为什么户籍制度改革会这么难?这不仅涉及一个地方政府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激励问题,也涉及对现阶段“城市户口”到底包含什么内容的认识问题。户籍制度改革是仅仅改革户口登记和居住登记管理制度,还是要改革附着在其背后的福利保障制度和财政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到底是按照目前的政策以中小城市(镇)为主,还是应该大中小城市都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应该让地方自主探索,还是需要中央的介入?是在给予流动人口户口时,要求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放弃其承包地甚至是宅基地,还是不提出这类要求?对这些问题,无论是既有的户籍改革探索,还是目前的一些认识,都存在不小的误区。
实际上,户口只是城市的“门卫”,而后面的利益才是掌舵人。人们一直把户籍制度改革的矛头对准公安部,但即使公安部把门完全打开,人们会发现门后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最突出地集中在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未来户籍改革成功与否、民众是否满意就看这三块。社会保障是改革最艰难的一块。户籍改革不能就事论事、单线直进地改革,需要系统设计、协同一致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许多改革收效甚微的原因就在于缺乏改革的全局性和系统性。
户籍制度改革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即财政福利供给水平与能力十分重要,其供应能力越强则越有能力应对和化解户籍管理放松之后城市居民数量以及社会公共需求增加的压力与冲击。但是,这也需地方政府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保障能力的政治意愿。第二,户籍改革的底线是不能降低城市居民的既得公共服务及福利水平,必须以增量改革作为改革的突破方式和路径。第三,户籍改革在仍不能脱离目前财政分权和地方分灶吃饭的情况下,改革进展也取决于各地自身工业化和城市化所能提供的机会和空间。正是这种差异和地方政府的竞争形成了各地户籍制度改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征。
公租房建设:
1公共租赁房的定位
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或企业持有一部分房源,并将这些房屋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租给特定人群。租金水平高于廉租房。但低于商品房。纵观各国,政府住房保障的方式主要包括实物配租、配售,货币补贴和金融政策支持等。其中,实物配租方式主要是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或类似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基本属性特征是政府建设或筹集的房源以实物配租方式,或者采用货币补贴形式面向一定社会群体提供的具有杜会福利性质的保障。公共租赁住房的基本原则是“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而非“居者有其屋”理念,提供的是过渡性保障。
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租赁住房市场可分为租赁公房和租赁私房,其中租赁公房又细分为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而租赁私房就是指市场租赁房。廉租房是专门针对低收入群体,而公共租赁房则是针对介于中低和中高收入之间的“夹心层”人群,两者实质是在同一框架内为不同收入阶层提供不同租金的租赁房,因此,即使将两者合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将公共租赁房单列出来,更能凸显政府对夹心层等中等收入群体的关注,有利于加快夹心层住房问题的解决。
2我国公共租赁房发展中的问题 2.1公共租赁房的保障方式单一
发达国家的租赁性公共住房保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实物配租;二是货币补贴。并且随着其住房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补贴方式逐步由实物配租向货币补贴转移。从我国各城市发展公共租赁房的情况来看,基本上都实行的是实物配租,即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配租一处公共租赁住房。但由于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周期较长,这种单一的保障方式必将延长夹心层群体解决住房问题的轮候期,也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无法发挥保障性住房协调和稳定市场的作用。同时也加大了运行风险。此外,相对于货币补贴完善的退出机制而言,单一形式的实物补贴的退出机制的可操作性则差得多。
2.2公共租赁房的融资困难
融资机制是影响公共租赁住房供给稳定性和持久性的关键因素,是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安排亟待突破的瓶颈。第一,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地方政府的税收减少,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又使得作为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的土地出让金锐减,作为公共租赁房投资主体的地方财政面临着重重压力。第二,发展公共租赁房既要解决“房源”所需的资金,又要负担长期的房屋维修费用,所需资金巨大且占用周期长;第三,公共租赁房福利性的特征决定了其建设管理必须坚持“保本微利”的原则,使得建设资金的回笼速度极缓慢,难以形成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第四,公共租赁房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行政部门在保障性住房工作的低效率加大了建设成本和经营风险,同时较之经济适用房过长的资金回收期和微薄的利润,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公共租赁房的建设望而生畏。
2.3公共租赁房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启动较晚,建设和推进滞后。尽管我国高度重视住房保障的制度建设。且各地已逐步建立起以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政策基本框架。但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仍存在一些漏洞。运行中的问题较突出。我国至今仍未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制约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的建设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作为住房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建设与人员落实层面,总体滞后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的发展,难以有效发挥其住房保障功能。
3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策略 3.1实行区别对待两个夹心层的保障方式
对介于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之间的夹心层,应以实物补贴为主、货币补贴为辅。尽管货币补贴有较实物补贴大得多的优势,但发展货币补贴是建立在实物补贴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它不应先于实物补贴而存在。在我国现阶段,住房市场还不健全,住房买卖市场远大于住房租赁市场,而市场上出租的房源,又是私营为主,政府可提供的廉租房数量太少,无法通过与私营房东的竞争来抑制房屋租金价格。而如果采取货币补贴,无异于将这部分经济实力薄弱的困难群体推向市场,很可能推动租金的上涨,加重租户和国家的负担。但对于介于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之间的夹心层,则可采取货币补贴为主,实物补贴为辅的保障方式。一方面。这部分群体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承受市场租金,对他们进行货币补贴,将有助于他们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租住符合条件的租房,活跃市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完善的公共住房体系。在实施货币补贴时,可以把货币补贴直接发放到户,这样将有利于货币补贴的人性化、灵活性,同时也将大大提高行政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货币补贴的标准应实行差异化的原则,要体现出垂直公平,这就需要政府事先能清晰的界定出差异化的收入水平。
3.2创新融资手段。多渠道融资
为有效解决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的瓶颈。在落实各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的同时,应积极创新公共租赁房的融资机制,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首先,政府应保证财政资金的来源。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财综(2007)64号)中所规定的资金来源渠道中可以看出。政府仍然是作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金筹措的最重要主体。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编制科学的公共租赁房资金预算,建立土地收益专款专用制度并科学划定一定比例用于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在开发商报批的商品房项目中强制或给予优惠政策使其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租赁住房等措施保障公共租赁房的资金来源。其次,充分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在各级财政资金供给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应借鉴国外经验,创新融资模式,鼓励社会和企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下商业化运作融资模式的资金筹措功能。
3.3改进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体制 3.3.1加强公共租赁房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法律规范的保障是确保公共租赁房建设稳定,有序进行的基础。在国家住房保障框架已基本确立的基础上。应由国家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和立法部门作为主体,研究公共租赁住房四类保障对象的差异,逐步完善公共租赁住房法律法规体系。各地方政府也应根据国家管理办法,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法规。而且政策规定、实施运行、组织保障、监督检查和配套完善都应协调研究,既要注重决策的宏观思路,也应注意实施的微观方法。3.3.2设立专门的住房保障机构 目前,我国政府正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解决民生民计问题。住房保障作为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迫切需要政府健全完善住房保障机构的设置,强化住房保障工作的实施,切实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北京、上海、厦门、深圳等地顺应新时期住房保障工作的要求。率先在国内成立住房保障机构专门负责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管理等工作。各地可借鉴这些城市的做法,由建设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根据住房保障的工作需要,设立住房保障机构,明确其管理职能,并配备与之相适应的专职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设立公共租赁住房的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公共租赁住房的规划、建设、分配、管理和维修等工作。3.3.3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制度
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收入申报制度不仅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更是实现社会公平,真正发挥住房保障的作用,减少寻租行为和“劫富济贫”现象发生的根本措施。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重点是建立权威和准确的个人收入统计系统·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城镇居民收入和住房情况普查,建立个人收入和住房档案,对个人及其家庭收入变动情况跟踪调查、及时反映,并进行个人及家庭经济信用评估。同时根据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动态调整公租房的准入门槛。只有符合条件的方可继续享受公租房。
第五篇:深圳大学研究生2004考试题目
2004年深圳大学传播学初试试题
专业:传播学考试科目:传播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1.沉默的螺旋 2.有限效果 3.培养分析
二、问答(每题15分,共45分)
1.为何传播学家认为近代启蒙运动的发生与纸质大众媒体的发展有直接关联? 2.施拉姆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主要是指什么?有什么局限性? 3.二级传播理论有何理论贡献和局限性?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1.简论人际传播的虚拟化 2.社会弱势群体的意见表达
四、研究提纲设计(25分)
1.运用内容分析方法设计研究提纲 题目:城市“三无人员”(无固定住所.无稳定职业.无合法居住身份)在新闻媒体中的形象
2004年深圳大学传播学初试试题 专业:传播学 考试科目:广告学
一、简答题(共80分)1.广告的强制性属性
2.《Printis Ink》杂志的《广告法草案》 3.Rpsser Reeves 的“USP”理论 4.会商思维法 5.开展DM的条件
6.媒体评价指标中的“到达率” 7.广告心里效果测评 8.有限服务型的广告公司
二、论述题(共70分)
1.论广告在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地位 2.试举例评述饮品广告的诉求点差异
2005年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纸上无效)专业: 传播学
考试科目:广告学理论与实务
一、名词解释(共50分,每题10分)1.广告接触率 2.USP 3.广告预算的销售单位法 4.会商思维法 5.Point Of Purchase
二、简答题(共45分,每题15分)1.广告的基本属性 2.礼品广告的特点
3.科雷(Russettrl Colley)《确定广告目标以衡量广告效果》
三、论述题(共55分,前一题25分,后一题30分)1.试评析“脑白金”的广告诉求 2.论广告道德规范
2005年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纸上无效)专业: 传播学
考试科目:传播学理论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任选2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文化帝国主义
2.上限效果假说
3.符号的任意性 4.传播接近权
二、理论阐释(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1.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指出:“舆论分析者必须开始认识清楚下列三者之间的关系:行动的情景,人对那种情景的想象,以及人对从行动的情景中产生出的想象的反应。”试问,在公众舆论的分析中,做这样的分辨有什么理由和意义?
2.席勒在《信息与危机经济》中指出:“如果说,信息的商品生产和销售正在成为新兴经济的最主要特征,正在造成文化生产与工业生产的会聚,那么,将文化和传播领域与社会基本制度结合的前提也许正在加紧而不是在放松。商业化的信息在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中地位的上升也许会使创造性工作和常规工作一样具有更少而不是更多的自主性。”他提出这个观点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对这一观点应当如何评价?
三、问答(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一论断对于理解人类传播规律有何重要理论意义?
2.在中国当代的大众传播活动中“意见领袖”是如何形成的?他们如何发挥作用?对意见领袖的作用应如何评价?
四、设计调查问卷
设计一份关于《当前大学生人机沟通心理困扰状况》调查问卷,并说明调查目的.抽样原则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五、专题论述(任选一题,40分)
试论网络媒体与报纸传播的互动效应
新闻策划之我见
2005深圳大学传播学复试全程回顾
1.专业课《传播政治经济学》:笔试,3小时。2.综合面试。30分钟/人。
英语能力测试放在笔试和面试中,没有单独列出来。
最后复试成绩换算成100分。再加上初试的成绩就是你的最后总分。2005年深圳大学传播学复试笔试试题(回忆版)
一、简答45' 1.关于传播行为效果的实证研究是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着眼点吗? 2.如何理解媒体产品的商业化。
3.“传播是社会建构的力量”和“传播是符号意义的传达”两句话有什么观念的区别?
二、分析下述传播现象25’
首家整体实行股份制的新闻机构(内容来自某网站,略)
三、翻译30’
The Concentration of Media Power(很长一段英文,略)2005深圳大学传播学复试综合面试题目(回忆版)
1.标准试题
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媒体该如何应对?媒体包括:电视,广告,电影,等。考生任选其中一方向论述。
2.随机提问。包括中文部分和英语部分。
2006深大传播学初试试题
传播学理论与方法(完全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20分)1.意见气候 2.信息度指数
二、理论阐释(20分)美国学者麦奎尔提出“:我们是通过大众传媒来了解我们所处符号环境(信息.观念.信仰等)的特征的,同时,媒介使其各不相同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与协调。我们共享的媒介资源(当然还包括共同的社会环境)越多,符号环境就更多地为人们共同拥有。而每个个人或群体确实拥有独一无二的感知与经验世界,有组织的社会生活的一个前提就是对现实的共识程度。而比起其他结构,大众媒介在日常生活中,较为持续地有助于达到这一目标,即使这种影响是渐进的,且不易觉察。”他的这一观点能否成立?据你所知,在传播理论中,是否有与之完全不同的主张?
三、问答(每题20分,共40分)
1.沉默的螺旋理论如何解释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和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2.以电视剧研究为例,文化研究和政治经济学研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四、请根据给定的条件设计一套研究方案,并说明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20分)1.研究对象:某大学在校全日制本科生
2.研究主题:大学生媒体使用情况对其择业的影响
五、作文(任选其一,50分)
1.简谈灾难报道和社会预警机制的形成 2.传媒娱乐化现象之评析
2006深大传播学专业-广告学理论与实务试题(完全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共计20 ′)1.到达率
2.广告审查制度
二、问答(每小题20′,共计40’)
1.简述“推式”促销策略与“拉式”促销策略的区别
2.广告学家爱尔玛.赫伊拉说过:“不要卖牛排,要卖吱吱声”。根据这句话,结合具体案例,谈谈你对广告的理解。
三、辨析与阐述:(每小题20′,共计40′)
1.传统的广告信条认为,广告要突出独特的销售点(usp),即主张广告应突出自己推广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差别,并反复宣传这些特征的价值。然而新一代广告人认为,usp确实是一个伟大的理论,但当大多数进入市场的产品都没有可见差异时,这一种方法就会“失灵”。因此,这些广告人主张向受众传达一种关于世界的感受,如果受众确认了那种感觉也许就记住了广告的品牌。简言之,广告应当推广品牌而非产品。你倾向于哪种主张,请阐述理由,并举例说明。
2.一种广告传播的观点认为,大众媒体是广告传播的最有力的武器,因为大众媒体可以快速.大规模.全面的介入市场,造成广告传播的市场强势;另一种看法认为,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分层越来越细密的情况下,大众媒体的广告是一种盲目的浪费,一种风险很大的投入,相反,应当更多地研究和采用成本较小.精确度较高的分众媒体来做广告,你赞成哪一种主张,请阐述理由,并举例说明。
四、广告案例分析与策划:(50′)
阅读以下广告案例陈述,按照题目要求,阐述你的分析并起草广告策划提纲。
古有夸父追日,最后的结果是夸父累死了。今天有人追求宇宙飞船,却赢得盆溢钵满。“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之后,它的商业价值迅速显现。搭载“神州五号”发射工程的一些商业广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震惊广告界。它们怎么会在一夜之间做到广告的铺天盖地?这似乎早有预谋。
(一)“神州五号”的品牌价值在哪?
“神州五号”的发射是提升国家形象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我国跨入21世纪后,在高科技领域,尤其是航天技术方面的最大成就,将会记入人类的史册。因此,与“神州五号”品牌软搭载一旦成功,肯定能大大推动企业品牌的上升。
(二)“神州五号”的商业价值在哪? 1.“神州五号”本身
“神州五号”的商机在于其指定产品.专用产品.推荐产品等等,其中制定产品包括“神州五号”指定产品.中国航天指定产品以及中国航天员指定产品,如指定用车.指定无线通讯设备.指定IT设备等。
当然并不是所有企业的产品都能成为指定产品,它有很高的门槛。一般而言,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更适合成为航天系列指定产品,比如指定通讯.指定饮料.指定服装.专用润滑油.指定庆功用酒等等,皆是品牌关联性比较强的产品。2.中国宇航员
中国宇航员尤其是首位登陆太空的中国宇航员的商业价值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形象代言人所不具备的。“神州五号”成功后,“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片刻间成为全球聚焦的焦点,这就是“中国航天第一人”的商业魅力。如果航天员,尤其是杨利伟能成为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对于企业.产品.品牌来说,其意义将不是用数字所能衡量的。
(三)如何与“神州五号”进行品牌嫁接
现在,我们都认识到“神州五号”的巨大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但如何与“神州五号”进行品牌嫁接,使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最大化?这是企业参与“神州五号”活动的最大难点。与“神州五号”捆绑,进行企业营销、公关、广告、品牌等相关商业运作,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操作:指定产品版和活动版。1.指定产品版
利用“神州五号”的指定产品为载体,企业在产品宣传、企业品牌建设、企业形象塑造方面就可以进行有创意的宣传和传播,其中,利用公益活动更有利于传播企业的品牌。2.活动版
活动版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大型公关、公益活动
2003年10月“神州五号”发射,在这段时间内以“神州五号”为载体,推出一系列由企业承办.参与的大型公关.公益活动,其中有“神州五号”“地球村之歌征集活动”、“神州五号”“地球村宣言征集活动”.航天知识大赛.航天航空知识博览会.航天知识论坛等。2.发射飞行阶段
这个时间段比较短,就是一天的二十几个小时,但也可以充分利用。因为在这个时间内,神州五号已经在天上飞行,发射成功了,能否顺利回来,宇航员如何生活,他的背景资料都是悬念,赞助企业仍有不少商机,就像可口可乐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开标当晚热卖一样。许多网站、报纸及电视媒体此时大打有奖竞猜牌,大大赚了一把。3.发射成功之后
发射成功之后,企业可以进行广泛的公关.公益以及广告宣传活动,同时,还可以举行大型的庆贺活动,这对于提高企业的形象是非常有帮助的。根据以上的案例陈述,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企业将自身的广告捆绑在“神州五号”发射工程可能存在怎样的风险? 2.请你设想选择一家准备利用“神六”发射工程来作广告的企业,替这家企业写出一份简单扼要的广告计划书。
2006深圳大学传播学复试全程回顾
1.专业课《传播政治经济学》:笔试,2小时,满分100分。
2.英语听力测试:笔试,30分钟,满分40分。形式类似于CET4、CET6听力部分。3.英语口语测试:面试,20分钟/每人,满分40分。问题都是随机的,有专业英语。4.专业综合:面试,30分钟/每人,满分120分。专业综合面试分2个部分。
1.在老师准备好的几个信封中,随机抽一个信封,里面就是你要回答的题目。2.老师的随机提问。
2006深圳大学传播学复试笔试科目 《传播政治经济学》试题(回忆版)
1.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学派对媒体的研究立脚点有什么不同? 2.论述媒介的商品化
3.中国大型媒介集团发展现状,出现的原因,你认为其发展前景如何? p.s.以上几题描述的语言,不一定和原题完全一样。回忆版,会有出入。2006深圳大学传播学复试综合面试题目(回忆版)1.2张新闻报道的现场图片,讲一讲“新闻眼”,新闻摄影之类的。
2.2张图片,一张是古代裸女油画,一张是现代模特图,讲一讲文化现象。
3.2张图片,都是贝纳通的广告图,一张是一个黑人手中捧着大米,一张是黑人的手和白人的手叠在一起,讲一讲广告中的世界关怀。
4.2张图片,一张是丰田的霸道广告图,好像是说丰田的车开过来,2个狮子对它敬礼。一张是立邦漆的广告图,好像是说,涂了立邦漆的那个柱子上,盘龙就滑落了。讲一讲广告中的民族情感。
5.3张图片,一张是微软产品的广告图,一个女生站在隧道中,幻想自己走在T台上。另2张是某男用香水广告图。一张是在音像店,男人的上半身抱着女友站在“浪漫爱情片”的柜台前选碟片,但他的下半身站在“成人限制级片”的柜台前。另一张是在步行街上,男人的上半身抱着女友继续往前走,下半身停留在橱窗前面,看橱窗里面那个穿着比基尼的女模特。讲一讲现代广告中的欲望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