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坚持公正廉洁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坚持公正廉洁执法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交警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工程,同时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但是坚持公正廉洁执法是当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群众中树立形象的生命线。交警作为公安系统直接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警种和形象窗口,在各警种中执法活动最公开、人际接触最频繁、社会联系最广泛,时刻都在向全社会展示着人民警察的形象,时刻都要接受情与法、权与法的考验。交警执法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整体形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公安形象和构建和谐社会大建设。
近年来,各级交警为提高执法质量,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先后建立了一系列措施制度,交警的法制意识、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个别基层单位和个人在执法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对此就当前基层交警执法工作坚持公正廉洁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谈几点认识。
一、当前各级交警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水平需进一步加强。虽然我们在提高民警执法水平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有个别民警依法行政观念不强,执法随意,偏私执法、封闭执法、“重管理、轻程序”,造成违法行为人之间“同
责任、同行为、不同结果”。少数交警不会做群众工作,缺乏工作经验和执法技巧,执法方式简单机械,造成了执法者与群众间不必要的矛盾。
(二)坚持公正廉洁执法理念需进一部改进。个别交警执法思想不够端正,对待人民群众常以管人者自居,“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认识模糊。有的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以及得过且过、出工不出力;有的漠视和侵害群众利益,耍特权,谋私利;有的片面追求执法数量,只管处罚,不管事后监督。“生、冷、硬、推、托”,抖威风等现象,引起了群众的不满。
(三)执法水平、形象理念需进一步提高。个别民警在执法中着装、仪容、举止随意,不拘小节,不注意自身形象,很容易被抓住“小辫子”。有的交警讲话方式简单粗暴,不会使用执勤执法规范的文明用语纠正、处罚违法行为,极易引发被处罚者的对立情绪,激化矛盾,甚至发生冲突。
二、产生执法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交警队伍整体素质发展不均衡。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道路交通状况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群众对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相比之下,交警的整体素质虽然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执法理念陈旧,管理的理念占主导地位,服务的理念相对淡薄,在公共利益
和个人利益之间,重视公共利益,轻视个人利益,法制意识和人权保障意识没有很好确立,一些交警不能领会执法为民的深刻内涵,对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和改善警民关系缺乏深层次认识,不善不愿做群众工作,执法方式简单、粗暴。二是法律素质低,执行力不足。一些交警,特别是个别基层领导干部习惯于按上级领导意志执法和领导批示办事,把领导的命令、指示作为执法的准则,不认真研判分析,制定对策,单纯靠经验、靠感觉行事,运用法律武器独立执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弱。
(二)社会执法环境日益复杂。一是交通参与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越来越高,但守法意识还很薄弱。发生交通违法后,对交警执法有抵触情绪,不支持,不配合,甚至经常性的出现暴力抗法等情况。在日常交警执法活动中出现暴力抗法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民警受到不同程度身体伤害。二是“说情风”、“人情风”影响执法活动。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目前,“说情风”的“乱吹”情况严重,说情风所带来的是对交通安全秩序的破坏,是对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践踏,与我们建设法制社会崇尚的尊重法律、遵守规则的社会风尚严重相悖。三是警力不足,工作任务繁重。基层民警长期超负荷的运转,民警生理特别是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影响交警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执法监督流于形式。执法监督是确保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交警部门
加强了执法监督,但作用仍比较有限,致使一些存在问题的执法行为难以发现和纠正。
三、加强和改进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对策
解决好在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是做好当前交通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对维护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树立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交警的良好执法形象,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应当着眼标本兼治,坚持综合治理,建立交通管理执法工作良性机制。
(一)端正执法思想,树立宗旨意识。一是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在思想上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在日常的交通管理工作中倾听群众呼声、感受群众艰辛。同时,加强民警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民警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民警在执法过程中要耐心、细致,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教育与处罚的关系,通过纠正交通违法真正达到提高群众交通法律意识的目的;组织民警围绕强化法制观念、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纠正执法不公等内容开展学习讨论,使民警在路面执勤纠正违法行为中,做到运用法律准确,执行程序合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使执法工作做到法制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不做伤害群众切身利益和感情的事情,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一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良性的互动,改善执法环境。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民警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针对有的民警业务水平偏低的现象,根据不同部门民警的岗位特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与培训内容,在保障不影响民警日常工作的前提下,本着“哪里不足补哪里”的原则,将学习渗透于工作,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而在方式方法上,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知识讲座、专家咨询及执法交流,切实提高培训民警的执法素质和执法能力,使培训民警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通过落实好一系列的学习培训,在整个队伍中掀起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执法水平的热潮,充分调动民警科学执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队伍中树立科学、人性化执法的争先意识,确保执法水平的发展能够与社会发展和群众要求同步协调。
(三)大力加强交通法制宣传教育。针对部分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的现状,应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和广度,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交通管理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层层落实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制,增强各单位、各部门依法履行交通安全职责的观念,落实交通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单位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人,使他们自觉履行交通安全管理职责,增强法制观念,主动参与、关心和支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广泛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通过交通安全“五进”宣传,开办驾驶人学习班、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讲座、举办宣传图片展览、创建平安畅通街及交通安全村、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教育,使交通安全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
此提高人们的法律观念、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形成人人注意交通安全,个个维护交通秩序的良好氛围,从而为交警执法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四)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建立执法质量考评制度。目前,要解决基层执法质量问题,就要加大对民警执法质量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基层交警不能只重数量、忽视执法质量,要将数量和质量同等对待。
第二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澄迈大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消防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消防工作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火灾发生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为贯彻总队《海南省公安消防总队“条令条例学习月”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县消防大队开展了“条令条例学习月”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规范了干部、官兵的言行举止,强化了干部、官兵的法纪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大队战斗力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应对、解决消防大队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关系到消防大队的社会形象和地位,关系到消防大队内部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
一、鉴于当前条令条例学习存在的问题,应着重抓好以下四点
一是要使条令条例教育走上规范化教育。如何改变条令条例教育落实不到位的状况,将条令条例教育纳入训练计划,建立计划、备课、测试、检查、讲评等制度,并在时间和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使条令条例教育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条令条例学习。组织大队全体干部、官兵学习条令条例,真正掌握条令条例的基本内容。可结合大队实际,围绕干部职责、行为规范、日常制度、遵纪守法、防火等内容,组织系统专题讲座,深化条令条例的学习。
三是要知条令、懂条令、用条令。提倡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紧密结合,防止和克服知条令、懂条令而不用条令的不正常现象。大队每名官兵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学习、消化和理解,全面掌握条令条例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吸收其精髓,提高对学习条令条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认清贯彻条令条例的重要意义,把学习、熟悉条令条例作为思想教育的必修课,真正做到牢记于心,惯之于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按条令条例办事的良好习惯。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工作,狠抓日常养成,确保条令条例贯穿于工作、学习、训练、执勤中,自觉、刻苦地学习本职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二、针对问题,落实措施
一是抓好学习,切实增强大队全体干部依据条令条例进行正规化管理的观念。条令条例学习方法单
一、时间不落实,是导致大队不少干部条令意识不强,对条令条例掌握得不深不透的主要原因。比如,有的干部不熟悉条令条例的基本内容,不会用其规范大队的各项工作;有的干部片面理解条令条例的内容,降低落实条令条例的标准。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条令条例的落实。因此,加强大队正规化管理,首先要抓好条令条例教育,增强干部依据条令条例进行正规化管理的理念。二是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积极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合力推进条令条例深入落实。为积极营造浓厚学用条令条例的氛围,使全体官兵充分认识到开展条令条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活动期间,大队通过宣传板报、学习园地、条令条例抽考、宣传横幅,队列训练,集中组织学习等形式,让官兵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条令条例学习同官兵的工作、学习、生活有机结合,促使官兵们自觉保持严整的警容警姿,努力形成“人人学条例、个个懂条例、事事依条例”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好履职,确保条令条例在落实过程中不走样,见实效。当前,条令条例不能真正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干部对抓条令条例和内务规定落实的职责不清。有的抓落实随意性很大,想怎么抓就怎么抓;有的抓落实没有统一计划和重点,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只抓一点不顾其它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依据条令条例中各自的职责,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使各干部按职尽责。大队领导对落实条令条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要及时拿出正确决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干部要识大体、顾大局,强化全局意识,克服本位主义,自觉摆正自己在抓条令条例落实中的位置,积极围绕正规化管理的总目标。
第三篇:当前城管执法工作中存在几项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城管执法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然而随着城市管理工作标准的提高,执法力度的加大,执法难、难执法的现象也凸现出来,成为摆在每个城管人面前的一道课题。为此,本文试从当前城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应的对策。
一、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市民整体素质与城市文明发展程度不适应。城市管理是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管理工作,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从而使各地区和每个人对城市管理的要求也不一样。总的来说,当前群众的城管意识较为薄弱,群众文明素质与城市化进程不相适应,许多不良观念和不文明习惯依然根深蒂固,制约着城市化进程。
2、城市管理各专业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自成立城管执法局以来,有效地克服了部门之间的职权交叉和扯皮现象,避免出现多头管理,重复执法,或无人管理的现象。但与此同时,城管部门与规划、公安、环保等部门职责不清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随之出现的可管、可不管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3、城管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由于我国法制还不完善,因此国家也缺乏对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典,各地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尺度,这就造成了城市管理者的管理困难。
4、管理方式上过多依赖突击式和运动式管理。由于缺乏对城市管理的系统研究,局限于就事论事,热衷于搞运动,搞突击。这类运动表面上轰轰烈烈,但效果往往是前治后乱。
5、行政执法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人身保障制度也不健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遭遇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遭遇暴力抗法时事后往往不了了之,以致在很多情况下都影响了行政执法队伍的士气。
二、解决对策
1、加强领导,优化体制。政府应将城市管理列入议事日程,摆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研究解决城市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理顺城市管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解决职能交叉问题,促进城市管理良性发展。
2、加强立法,依法行政。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善健全的城市管理法规,在执法过程中,各地执法标准不统一,执法依据也五花八门,给执法工作埋下了很多隐患,不利于执法队伍的正规化、法制化建设,因此急需政府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以促进城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
3、加大投入,完善功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能从根本上减少跨门营业、违章搭建等违法违规现象的“滋生土壤”。
4、深入宣传,强化素质。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和道德文明建设,多渠道、多方式、多角度地形成宣传声势,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让更多的群众理解和支持城管工作,为城市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
5、加强管理,提升效果。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建立城市管理责任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体系,运用多项信息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城市精细管理。
6、健全机制,强化保障。健全城管执法、公安护法、法院司法“三位一体”的城管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期间的人身保障,加大对妨碍公务、威胁执法队员的各种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行政执法工作效能。
第四篇:城管执法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对策的思考
安徽铜陵:城管执法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对策的思考
(铜陵市政府法制办)
基本情况 我市是从2004年初开始启动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工作方案经省政府法制办批准后,市编委于2004年4月正式发文成立铜陵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与铜陵市市容管理局、铜陵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一个机构、三块牌子,作为市委、市政府负责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市容管理以及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职能的直属机构。局下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为副县级执法类全民事业单位,列入行政序列,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局机关核定人员编制29名,支队核定人员编制70名。执法局在行使城市管理领域中的部分行政处罚权的职能主要有: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市政工程设施和园林绿化以及城市公用事业的全部处罚权,工商行政管理中对市场外无证摊贩的管理和处罚,公安交通管理中对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的管理与处罚,环境保护领域中对在噪声敏感区内小五金加工业和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制止和处罚以及居住小区内生活噪声和饮食业油烟污染的制止和处罚。执法局于2004年7月开始组建,并陆续开展城市管理领域中有关行政处罚权的相对集中工作。到目前,执法局已经与市城市规划局、市建委和市公安局等部门通过协商进行了部分处罚权的转移,已经到位的行政处罚权有:市容和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公用事业方面、工商管理中对无证摊贩的处罚、城市交通方面对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的管理与处罚等。
由于城管执法支队的前身是隶属市建委的城建监察大队,主要职能已经涵盖了城市管理领域中的大部分行政处罚权,因此目前执法局和支队正有效地履行已经到位的行政执法职责,尤其是城市规划监察工作,我们坚持过去有效的管理制度,继承和发扬好的传统和作风,使城市规划的执法工作未因部门职责变动而受到大的影响。在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由于执法局本身就是行业主管部门,具有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两项权力,因此执法关系比较顺畅,工作力度也较大,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日常城市管理中,做出了突出成绩。其次,对市场外无证摊贩的管理由于与市容管理密切相关,市容局已经管理多年,因此在集中行政处罚权中没有任何争议,且保持了执法的连续性。此外,执法局作为市政府的一支较规范的行政执法力量,还多次出色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临时性执法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他部门执法难到位的缺陷。如去年4月对笔架山森林公园内违法占地建房的整治,一周内就拆除了多年来其他部门没有拆除的一百多户违法建筑物,受到市民的赞扬。
出现的新问题 一年多来,在实施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的实践中体会到,权力集中对于减少扯皮和推诿、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有一定的作用,但的确又产生了新的矛盾和困难。一是易产生行政处罚权与管理权的混淆。部分同志误认为处罚权移交了,原来行使处罚权的行政部门就没有管理职能了,因而放松甚至放弃对这部分事项的管理。而另一方面,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部门的少数同志也有误会,认为处罚权移交了,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以罚代许可”、“以罚代纠正”的意识,这就有可能削弱其他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机制。二是降低了有效制止违法行为的权威。由于行政执法局没有行政许可权,对有的违法单位来说,缺乏有效制约措施,使制止违法行为的权威降低,也使通过行政权力保障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受到限制。如过去制止违法建设行为,如当事人不服从规划监察人员的管理,市建委就会通知建筑业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管理的执法人员到场联合制止。因施工单位和开发建设单位顾虑自己的资质问题,同时也顾虑可能影响到对新的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大都能自觉停止违法建设行为。而现在是一家执法,当事人因无顾忌往往坚持违法建设行为并强行施工,使规划执法受阻。
三是降低了违法案件调查处理的效率。由于对一些违法案件的查处需要调查取证,这就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尤其是涉及部分专业技术问题,更需要主管部门的鉴定,但因涉及部门责任和费用等问题而造成新的扯皮,使不少案件得不到及时处理。
四是执法力量不能适应执法职责的要求。由于行政执法局职能的扩大,执法工作的时间和空间都发生大的延伸,工作量明显加大,而执法局的人员编制往往并不能同步增加。因为原有执法单位依然存在,而且只是执法范围有小的调整,因而人员编制不可能压缩调整到执法局。因此,执法任务与执法力量的不协调势必影响到执法的效果。
办法和对策 尽管存在以上问题,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作为一项全新的行政执法制度,应当坚持在实践中总结、改进和提高。当前应当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理顺外部关系方面,一是要明确部门职责。目前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不是集中行政许可权,更不是集中行政管理权,因此,执法单位必须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职责,而不能超越法定执法范围。要坚决纠正一些执法队伍中存在的乱罚款和行政不作为的错误。另外在制定有关部门职责规定时就应当明确其他部门应当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责,切不可在移交行政处罚权时把有关管理责任也一道“移交”了。二是要规范行政处罚主体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制度。例如,协助调查取证、配合制止违法行为、支持对违法行为的查处等。如果不能建立一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机制,那就会在实际上损害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意义。在理顺层级关系方面,要明确市级行政执法部门与区级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因为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于设区城市来说,一些行政处罚的权力是授予市级行政机关的,区级行政机关没有独立的行政处罚权,因此在集中处罚权后,也不可把这部分行政处罚权下放到区级机关。例如,城市规划的行政处罚权法律是授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即城市规划局,现在依法转移到新的处罚机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这就是说,原来不具有处罚主体资格的区级行政机关,在部分行政处罚权被集中后,依然不是行政处罚的主体。当然原来区级机关就具有的行政处罚权,或者新的法律法规有授权的,应当依其规定。如果在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过程中不能明确界定两级执法机关的职权,就可能造成市级城管执法与区级城管执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将使区级城管的行政处罚行为违法。
其次,在城管执法主体建设方面,要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学习型城管执法队伍。一是要抓紧队伍的教育培训。因为新的职责和职能要求我们必须熟悉新的执法业务,所有执法人员都要掌握新的执法本领。虽然现在所有职能尚未到位,但有关执法培训已经提上日程。二是要强化队伍监督管理,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队伍管理水平。三是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认真解决影响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的一些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亲情执法;坚持科学管理、文明执法;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坚持执政为民、廉洁执法,力争在管理手段、执法方法上有所创新。尤其是针对城管执法对象大部分为“弱势群体”这一特征,在执法工作中坚持教育和处罚结合、服务与取缔并举的方针,实行侧重于服务和疏导的亲情执法方法。四是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坚决制止各类违法行为,创造优秀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业绩,树立城管执法队伍在群众中的威信。
第五篇:议城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终版)
议城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
营造一个舒适、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这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目前城市管理工作面临许多难点、热点问题,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违章建设、占道设摊、生活噪声污染、抛洒滴漏、城市牛皮癣等各种违法情况,反复性强,危害性大,市民反映一直较为强烈,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容貌、秩序,破坏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但同时,城管执法中存在滥用职权、执法违法、随意收费、任意罚款、以权谋私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城管执法者的形象。作为直接面向老百姓的基层政府管理人员,其行为方式将直接影响民众对政府管理体制的信任和评价,而现阶段我国城市管理中愈演愈烈的暴力执法行为,不仅损害政府形象,而且严重威胁了社会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城管执法没有特定的法律保障、社会上对城管执法的不理解等原因导致城管执法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因此,如何整顿城管建设,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是城管执法的重点。
一我国城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质量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范围的扩大,城市管理程度也进一步提高。但是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在适应城市的发展方面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㈠城管执法行政管理功能模糊不清,管理水平不高。
城管全称是城市管理监察部门,是城市管理的综合执法组织,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行政处罚与行政管理的职责混淆,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揽机构来组织落实长效管理,形成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局面。相关部门之间职权交叉重复,执法力量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另一方面城管的装备和科技手段与城市品位的提高和发展还不匹配,影响城管的管理和执法水平,有待引入高科技的硬件设施。
㈡暴力执法的现象时有出现,社会对城管执法满意度下降。
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影响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很多情
①况下并没有遵守法定的程序。执法队伍构成复杂,其中一些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培训,少数执法人员的个体素质与执法要求差距较大。一些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公仆意识差。城管综合执法中存在滥用职权、执法违法、随意收费,任意罚款、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作风粗暴,态度蛮横等现象经常出现,集中了部分群众尤其弱势群体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严重损害了城管队伍的社会形象。
㈢执法手段单一,执法效果差。
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了各类行政处罚,但对违章者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后续监管措施,没有赋予城管行政执法部门任何有效手段。执法人员没有什么办法强制其交罚款或强制其清理,也不能暂时限制其自由带回机关处理。违法者被纠正或教育后,又重新开始,始终得不到彻底解决。这些情况,使得我们的执法人员穷与应付,疲于奔命。
㈣暴力抗法行为经常发生。
城市管理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城管执法工作也不像公检执法时那样威严,暴力抗法事件在城管执法工作中屡屡发生。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一些被管理者法制观念淡薄,对城管部门行政执法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发生暴力抗法。采取过激行动围攻甚至殴打执法队员, 经常有一大帮围观群众,出于“ 同情弱者”的简单心理,乱起哄,喝倒彩,甚至还指责执法人员欺侮老百姓,彻底否定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行动,助长了违法行为人的底气,形成了不利于城管执法的社会氛围,阻碍城市管理。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在城市管理中,由于作为执法方的政府部门确有权力和责任对城市管理中的违章行为进行管理和处罚,而执法相对人确实有许多是迫于生计而不得不从事违法行为,所以,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执法问题的现状主要是执法人员的暴力执法行为,其原因主要表现为:
㈠执法观念落后、执法环境差。
法律规范内部的协调性、统一性、配套性不能满足行政执法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导致城管行政处罚缺乏完善、准确的处罚依据。行政处罚是城市管理部门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行政指导是辅助的管理手段,这种方式很难使被管者心服口服,违章者对执法人员的管理根本就不理睬,罚款没钱,责令清理、改正我不干。执法人员没有什么办法强制其交罚款或强制其清理,也不能暂时限制其自由带回机关处理。这样一来,除了做工作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加以① 江水平《中国百姓眼中的城管》, 《市场》2009.10.第15页
管理。违章行为当事人认识上有误区。他们没有意识到城市管理法规也是行政法规体系的组成内容,他们在内心深处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一样,违反了要承担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城管执法人员在“官本位”执法观念的指引下,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尽管执法部门突破“障碍”,但执法效果并不理想,并引发了很多矛盾甚至冲突。②
㈡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民整体文明度不高。
执法队伍构成复杂,其中一些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培训,少数执法人员的个体素质与执法要求差距较大。一些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公仆意识差, 在执法过程中,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既不出示证件也不说明理由便直接进行处罚,执法无程序或程序被简化掉的现象造成双方地位不平等。城管执法人员素质低下,是导致城管行政处罚有失公正、公开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一些市民的环境卫生习惯较差,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讲文明、树新风的观念还十分淡薄。
㈢城管执法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机制,城管体制不顺畅。
城管队伍做为较为年轻的新生队伍,缺乏相应的领导管理体制,自成一家,缺乏透明监督。当它所管理的事项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时,却又显得苍白无力。执法队员的公务员身份还没有解决,针对城管系统的法律至今也没有出台。从我国目前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看,具有上述行政强制措施权的只能由法律设定,而且只有司法机关和工商、税务、海关等少数行政机关可以实施。城管执法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执法人员不仅面临着执法相对人的质疑,而且在与其他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处于“弱势地位”、经常遭遇暴力抗法。城管执法人员只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不出事,执法效果可想而知。同时,也没有法律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权利义务、法定职责以及履职范围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得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被城管执法者任意使用,这就使城管执法方式简单化、粗暴化,增大了城管暴力执法发生的几率。
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对策及建议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发展,城市管理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城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长效管理、依法行政、等城市管理理念,大胆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努力提高辖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水平。
㈠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执法力度。
要实现从小城管到大城管的管理定位意识的转移。城市管理工作是综合性很②张理《放眼市场》,《财富》2001,1。第10页
强的工作,单纯依靠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或一个阶段突击整治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坚持实现工作措施的长效性。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要以转变职能为切入口,优化城市管理内部结构,明确规划、建设、管理的职能分配框架,进一步完善规划、建设、管理互相间职责和要求,并予以制度化和法定化,改变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局面。要保证管理职能的到位,科学合理的配置职能。要加强执法处罚力度,增强刚性的强制力,降低执法成本,提高违法成本;要突出服务职能,提倡文明执法和人性化管理,从体制上有效保障行政执法职能的到位。
㈡加强城管执法人员的法律保障。
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关于城管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一个比较细致的规定,而且各地也基本上没有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只有明确了城管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机关的法律依据,消除了法律依据在理论上的困惑,那么,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正是由于由于相关法律规范不明确,存在法律空白地带,处罚设定宽泛,法律规范实效性不强等诸多原因,导致执法不严,执法没有保障。因此,急需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一部专门的有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使城管执法部门能够得到执法相对人的更大认同。
㈢加大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充分考虑群众利益。
执法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公正执法,严格执法的意识,充分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改变重实体、轻程序,杜绝人情执法,关系执法。要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提倡阳光执法。因此为了提高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力度,可聘请相应的执法监督员,增加媒体对城管的曝光力度,设立市民投诉制度,以此来加强群众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如此,城管执法工作才能健康发展,城管才会在群众中,社会中塑造良好的执法形象。另一方面,因为执法对象大都是由农村涌入城市的农民和城市里的下岗职工所组成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活动大都是为了维持生计,因此,政府的管理人员更应该做的是优先考虑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利益,适度降低行业管理的门槛,进行人性化管理。
㈣改善执法队伍人员素质、改善执法技巧。
城管执法队员是城市的管理者,体现着城市文明形象,因此必须严格队伍建设,加强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教育和引导执法人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保证执法队伍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适应多方面的工作要求,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要强化用人管理,严把进人关,执法人员应具备法律专业知识,以逐步提高城管执法队伍整体的法律素质,要加强思想教育,建立一只知法懂法崇尚文明礼貌的执法队伍,从而提供真正高质量的文明的服务。同时,作为城管执法机关,是一个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与
生活都有着密切相关的部门,其执法态度与技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城管执法技巧需要城管人员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执法对象,有效地进行执法活动。还应当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
㈤加强市民的城市管理的文明意识,营造和谐执法环境。
一个国家法律化程度不仅取决于依法执法的力度,更主要通过国民的法律素质及守法自觉性来体现出来,两者相辅相成。提高公民的文明意识,是实现城市管理法制化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市民的法制教育,增强市民的城管法制意识,提高文明素质,使市民理解和支持城管执法工作,这样才能顺利推进城市管理法制化的进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途经。在群众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城市的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宣传“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管好城市,人人受益”的观念,促使广大群众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营造了和协的景象,有效地解决了政府与社会公众,执法者与相对人之间的矛盾,城管执法自然会得到了公众舆论的支持,那么,才能树立起执法权威。
小结
从社会加大城市管理以来,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明显改善。但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城管执法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具体手段,是城市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城管执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领域,涉及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层面,与每一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有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城管执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城管执法落后的管理理念,城管人员的低下素质,城管执法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现阶段城管执法面临着失效的困境,因此,转变执法理念,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将有利于我国的城管执法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包括方方面面,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让市民充分认识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动员市民自觉参与到城市管理过程中去。
参考文献
[1]周永坤.规范权力——权力的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2]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3]黄祝山.城管执法的严格公正与文明[J].城市管理,2006,(4).[4]王雁红.服务型政府与城管行政执法改革[J].科学决策,2006,(4).[5]杨建顺.论构建和谐社会中城管执法的作用[J].法学家,2006,(2).[6]周兴福.关于城管执法形象地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06,(8).[7]方世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