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01:4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

第一篇: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

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摘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因存在风险、资金和外部性等制约因素而导致供给不足,单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增加市场供给,需要借助于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但是,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逆向调节现象,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效果并不明显,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中小企业;];逆向调节

在充分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平均利润率趋近于零,中小企业只有创新才能取得竞争优势。正因为如此,中小企业从来都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美国高新技术企业75%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但与此同时,由于技术创新面临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模仿者的跟进以及技术扩散所产生的外部利益,中小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市场供给不足。为了增加供给,新企业所得税法大幅度地调整了税收优惠政策,明确地把中小企业和技术创新型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但税收政策工具在实施过程中有时候会无效甚至出现设计者不期望出现的结果,即逆向调节问题,需要谨慎地予以关注,并不断地进行政策调整。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及其配套的税收政策工具

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中小企业问题,起因于对我国企业改制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隐性失业人口可能会引起社会不公平和社会不稳定的担忧。其切入点是,中小企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口,维持居民收入水平,保持社会稳定。最初人们经过研究发现,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资金问题,为此,原国家经贸委于1999年制定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于2000年转发了该指导意见,期望通过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的政策性担保,提升中小企业信用能力,解决融资难题。后来人们又把研究的视角转向了技术创新,期望通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并藉此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所以,新企业所得税法以此为导向,为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安排了多项优惠政策,包括税率优惠、技术转让收入减免、创业投资抵税等;新企业所得税法还从单纯扶持中小企业,延伸到同时扶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创业投资企业,体现了对税收政策工具的使用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

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有三个制约因素,其一是风险,其二是资金,其三是外部性。特别是外部性因素,决定了技术创新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单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并不能增加其有效供给,必须借助于政府公共财政政策,包括减免税等政策工具,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规避创新风险、增加技术创新的市场供给。减免税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税收政策工具之一,它可以使税收工具趋于中性,相对增加税后收益,降低企业风险;减免税还可以减少企业现金流出,相对增加现金流入,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外部合作者减免税,还可以使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各市场主体独立的技术创新活动联合起来,以分散技术和市场风险;减免税同时也是对技术创新外部利益的补偿,可以缩小技术创新期望收益与实际收益之间的差距。

(一)技术创新的风险性与技术转让所得减免政策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风险综合性强且风险指数高的特征。其一,技术创新投资量大、时间跨度长、不确定性强,尤其是前期科学研究,成功的把握更小。其二,技术创新环节较多,对应的风险也比较多。技术创新必须经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间试验和产业化等几

个阶段,同时必须承担技术风险、开发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重风险;特别是市场风险,是部分中小企业所无力承担的,客观上要求中小企业把部分创新活动分散给其他利益主体,以期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目前,企业所得税法主要是运用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政策工具,鼓励中小企业向其他经济主体转让技术,同时鼓励其他经济主体承接技术,参与科技成果的中间试验和产业化活动,共担技术创新风险。

(二)技术创新的外部性与税率优惠政策

技术创新具有外部效应,它不但会部分地向“免费信息使用者”提供无代价的信息资源,而且还会诱导“模仿者”跟进,从而产生技术扩散效应。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技术扩散效应,非常有利于国家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所以,技术创新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不应当属于纯粹的私人投资范畴。技术创新所具有的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技术创新成果的原创者不可能也不应当通过垄断市场的方法完全控制技术创新的外部利益,因而其外部利益损失也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途径得到补偿;即创新风险是由私人承担的,而创新收益却为社会所共享。鉴于此,如果没有国家财税政策干预,那么理性的中小企业都会自动放弃自主创新战略,而选择跟随战略或模仿创新战略,从而窒息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

目前,企业所得税法主要是运用减免税、优惠税率等政策工具,增加技术创新收益水平,以期维持私人利益与外部利益的平衡,实现风险与收益对等,保护中小企业的创新热情。

(三)技术创新资金的短缺性与投资抵税政策

如上所述,技术创新必须经过科学研究、技术研究、中间试验、市场开发等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中后期的中间试验和市场开发阶段对资金需求量更大。但是,由于技术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中小企业很难通过正常的银行信用方式融入必要的资金。其一,创新企业的资产主要表现为无形的知识资本,由于其在会计确认方面所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在会计计量方面所存在的不可靠性等原因,致使目前以知识资本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并没有被完全纳入到财务报表体系之中。得不到会计这一目前最具有权威性的估价体系的认可,无形资产的价值便无从真实体现,自然也难以通过抵押的方式获得与其内在价值相称的等量现金贷款。其二,技术创新活动不符合金融资本安全性和流动性要求,如果不大幅度提高融资成本,是根本无法吸引信贷资本的。目前,按照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规定,商业银行都专门为中小企业安排有一定比例的贷款配额,但是这毕竟不是一种市场行为。站在银行的立场上来看,贷款配额的对象是不应该分配给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商业银行约束风险并没有错。其三,科技创新的实施者与资金的供给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为了控制外部利益,技术创新成果信息并非是完全开放的,自然无法满足潜在的资金供给者的信息需求。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信息供给不足,必然会导致资金拥有者裹足不前。

目前,企业所得税法主要是运用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抵税等政策工具,增加创业投资收益,抵消投资风险,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向中小企业融资,以增加创新资金的有效供给。

二、企业所得税的逆向调节现象

对于逆向调节,我国理论界最早关注的税种是个人所得税,它泛指高收入者少纳税、低收入者多纳税的反常现象。企业所得税作为直接税体系中最主要的一个主体税种,同样也存在逆向调节问题。如原企业所得税有关地区税收优惠的规定,目的是支持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结果却使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即所谓的越帮越贫、越扶越弱。逆向调节现象的存在,说明所得税在制度设计方面还存在问题。新企业所得税 法取消了一般企业的税收优惠,规范了地区优惠,重点支持企业技术进步,鼓励产业升级的导向十分明确。但是,经济活动的动态性、经济现象的隐蔽性、创新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税收政策工具的时滞性,使税收工具极有可能因为被曲解和规避而失效,甚至收到与预期相反的效果。

(一)亏损后转的逆向调节问题

就收益实质而言,亏损结转属于纳税人应有的权利;但是就税法权力而言,亏损结转又可以被视为税收优惠。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八条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可见,我国税法对企业亏损补偿采取的是后转制。根据后转制,纳税人前期亏损可以抵消后期所得(以五年期为限,且不可中断计时),但纳税人前期所得不得抵消后期亏损;换言之,解缴入库的税款是不可以退库的。可见,亏损后转的政策效应取决于企业收益的稳定性、时间效力和强度。亏损后转是税法授予纳税人的一项普适权,并不是专门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其所独有的高风险性,该政策工具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特殊意义。由于收益的单一性和高风险性,创新型中小企业所得税税基不稳,收益波动大,不规则性强,亏损不能抵补的风险大。因此,仅就该政策工具而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实际税负要高于一般企业,会对其技术创新产生负激励效应。不仅如此,亏损后转还有可能导致其他税收政策工具失效,如出于纳税成本考虑,企业通常会理性地控制正、负纳税义务状态,刻意地安排研发支出时间,使前期出现亏损,后期出现盈利,而不管这种安排是否符合商业目的。

(二)利息税前扣除的逆向调节问题

从费用与所得的因果关系角度考察,利息是对业主所得的分配,而不是对业主所得的扣除;也就是说,利息不应当视为一项费用在税前扣除。所以,允许利息税前扣除,应当视为一项税收优惠。既然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那么利息支出便具有了税收屏蔽作用。因而,企业实际承担的债务成本总是会低于其名义成本,所得税税率越高,税收屏蔽的功效越显著。但是,为了防止纳税人以利息支出为名,行非法转移利润、规避纳税义务之实,所得税法一般都会对债务利息的扣除范围和标准作出限制性规定。

如上所述,创新型中小企业无形资产比重大,收益不稳定,其流动性风险通常会高于商业银行设定的警界线,迫使其不得不转向资金成本较高的非金融企业融资。但是,所得税法对非金融企业贷款利息迫不得已的歧视性规定,削弱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税收屏蔽的自动保护功能,导致其实际税率要高于一般企业,会对其技术创新融资形成负激励。

(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逆向调节问题

为了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研发费用允许加计扣除的部分,并不是企业实际费用支出。所以,研发费用允许加计扣除可以视为税法赐予纳税人的额外的税收优惠,类似于财政补贴,在企业盈利的情况下,它会直接减少企业现金流出,使企业现金流量得以流动增长,对于现金流量不足的中小企业具有特别重要的财务意义。但是,研发费用只能在其发生的当期加计扣除,意味着如果当期的利润强度达不到扣除标准或者当期发生亏损,那么就等于放弃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权利。研发费用只能在发生的当期加计扣除的规定,还会导致其他税收政策工具无效。例如,快速折旧是帮助企业保全资金,鼓励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税收工具,但是如果将快速折旧与研发支出并用,则很可能会置企业于负纳税义务的境地,导致加计扣除

无从落实。所以,为了保证研发支出能够足额地加计扣除,纳税人有可能会理性地选择放弃对固定资产进行快速折旧,从而导致快速折旧政策工具无效。

可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工具极易对包括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内的高风险产业的研发活动产生逆向调节。

(四)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的逆向调节问题

为了鼓励企业转让技术,提高技术创新成果的商品化率,《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一政策规定意味着,如果纳税人完全封闭地和独立地开展技术创新的全部活动,并独立地承担技术创新过程的全部风险的话,那么就可以使自己处于无纳税义务状态;反之,则必然会使自己部分地或完全地处于纳税义务状态,除非技术转让收入在免征额之下。

显然,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政策工具并不完全鼓励纳税人将技术开发风险和市场开发风险等进行隔离,对期望通过技术合作而分散风险的活动形成负激励,会抑制合作创新。

(五)优惠税率的逆向调节问题

为了照顾小型微利企业,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所得税法专门设置了一档照顾税率和一档优惠税率。《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足见我国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不惜以牺牲税率统一性为代价的决心。

优惠税率固然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保全现金,但与此同时,人为地在不同企业之间设置税率差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纳税人通过资本弱化、转让价格、企业并购嫁接(改变纳税人身份)等方式,转移利润、规避所得税的问题,从而加大税收监管的难度。优惠税率还会导致其他税收政策工具无效或弱化。优惠税率越低,利息税前扣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快速折旧等政策工具的激励效果越差。

三、政策建议

目前,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可以替代劳动和资本的最为重要的经济增长要素和引擎,而税收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手段之一。美国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美国、加拿大和瑞典所实施的研发税收抵免效果的实证分析表明,税收刺激使研发支出增加近2%。而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有限,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税收政策激励效果不明显。需要加以改进。

(一)所得税亏损弥补模式和期限调整

亏损结转问题,实质上是如何消除对纳税人亏损征税所产生的不利后果。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只有等到企业寿命结束才能确定。所以,盈亏确认是以会计分期为前提的,也只有如此,所得税款才能及时入库。但是,分期确认盈亏,并不能割断和否定各个会计期间盈亏的互济关系。本期盈利,只能说明本期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是盈利的,并不代表在整个寿命期内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也是盈利的;企业出现亏损的时候也是如此。所以,本期的盈利应当允许与其他期间的亏损互抵,否则,就可能会出现对亏损征税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准许亏损结转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税收惯例。

如果把视角拓宽到国际范围,那么亏损结转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准许前后结转,如加拿大规定为 前转3年,后转7年;美国规定为前转3年,后转5年;印度尼西亚为前转

5年,后转8年。二是只准向后结转,如阿根廷规定后转10年;法国、巴西和泰国规定为后转5年;英国、新西兰、新加坡规定可以无限期结转。后转操作简便,但企业却会在亏损的情况下,仍然承担着以前年度的税款。

从理论上讲,只有当亏损抵补期限可以向前和向后无限期结转,才能完全避免对亏损征税,才符合所得征税的实质。亏损前转,即为纳税人设定负纳税义务,涉及到前期已征税款退税问题,对于现金流量不足的纳税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处于负纳税义务地位的企业通常都是成长期的小型企业以及从事大型高风险投资项目的企业。这类企业大多缺乏资金,资本成本较高,如果不能全额退税,势必使其本来已经紧张的资金流量雪上加霜。因此,退还税款对企业来说比等现值的未来减税(亏损后转)获取的资金更有价值。

(二)允许利息支出全额扣除

根据收益与风险对等的原则,较高的融资风险只能与较高的融资成本相匹配。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使创新型中小企业很难与商业银行结成亲密的合作伙伴。所以,创新型中小企业只能立足于现有的商业银行主渠道之外寻求生存资金,而且必须以较高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只有允许创新型中小企业比照金融机构贷款利息的扣除方式,在税前全额扣除非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才能帮助其利用税收屏蔽功能,降低融资成本,使其融资成本接近于一般的非创新型企业。

当然,利息全额扣除应当有一个前提,即取消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优惠税率。否则,如前所述,基于避税目的,纳税人以贷款为合法形式的非法利润转移,将会使该政策工具部分甚至完全失效。

(三)允许研究开发费用后转加计扣除

创新型中小企业收益不稳定,费用发生的当期很可能没有足够的所得用于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该政策不能落实的风险比较大。鉴于此,应当允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向后无限期展转扣除,排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权利不能实现的不确定性,以消除纳税人的后顾之忧,使纳税人能潜心按照商业目的安排研发活动。

有必要说明的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部分并不属于纳税人实际支出,所以并不适用于向前展转扣除,否则,还会出现税款退库的问题。

(四)对技术转让所得全额免税

技术创新具有前期风险大、后期投入高、组织化程度强的特征。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应当而且必须承担前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风险,至于后期产业化风险,则可以通过技术成果转让的方式分散给其他企业组织承担。所以,科技成果转让具有重要的宏观经济意义,它可以将各经济主体之间独立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等创新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整合,提高技术创新的“专业化”和“合作化”程度,以分散技术创新风险,加速技术和信息交流,加快技术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税收政策工具应当顺应这一要求,对技术成果转让实行全额免税,以降低全社会创新资源的整合成本,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五)以特定活动的税收优惠替代企业优惠税率

优惠税率政策工具的效果,取决于纳税人纳税义务状态和盈利的强度。在负纳税义务的情况下,低税率并不能够为纳税人带来任何实际的税收利益;在盈利能力较低的情况下,低税率为纳税人带来的税收利益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低税率还可能导致其他政策工具失效。因为优惠税率的优惠对象是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前已述及的纳税人利用税率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将利润由高税率企业向低税率企业转移而非法避税,破坏公平的竞争秩序。优

惠税率是发展中国家采用最为广泛的鼓励投资的政策工具,但使用优惠税率在提供投资激励方面并不是最有效的工具。所以,可以考虑以特定活动的税收优惠政策取代企业优惠税率,例如前已述及的创业投资抵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利息支出税前全额扣除抵税等。从纯粹的税收技术角度,或者从税收操作层面而言,基于特殊活动的税收优惠等于把一个整体企业分解为一个个能够识别的相对独立的业务活动,然后对其中具有创新价值并且对于特定的税收工具比较敏感的活动给予相应的税收激励政策。例如,创业投资企业对于投资抵减投资税比较敏感,则允许其投资额直接抵减其投资所得税;研发费用对于能够被税前全额扣除激励效果比较明显,则准予其研发费用后转扣除,直到扣完为止。以特定活动的税收优惠替代企业优惠税率,还具有优惠对象明确、便于识别、避税困难的特征。

鉴于特定活动的税收优惠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以特定活动的税收优惠替代税率优惠政策,有利于从整体上抑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负面的影响

第二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对策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对策

2007-04-17

中小企业历来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企业家的摇篮,是就业的蓄水池。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对中国整体经济水平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技术创新又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起步较晚,一般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是市场竞争的弱者,技术创新能力还很弱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实力,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选择,同时对我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

原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四部门于2003年3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确定:资产总额在4亿元以下,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为1.5亿元以下),职工人数在2 000人以下(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3000人以下,住宿餐饮业800人以下,零售业500人以下批发业200人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理论首先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中第一次提出。他把技术创新称做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包括开发新产品、采用新工艺、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来源和实现新的产业组合。可见技术创新既是一个技术范畴的概念,更是一个经济范畴的概念,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它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和获得市场回报为目标,从新产品、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与开发、商业化生产,到市场推广应用整个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因此,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从国际上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较大企业成功率高。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大多是市场拉动型的,即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因此,中小企业灵活的机制十分有利于技术改进和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然而,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面临不少困难。

1.缺乏技术创新所需资金,融资环境较差

据有关调查显示,70%以上的企业认为目前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瓶颈是资金缺乏,这既包括市场融资困难,也包括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低、资信程度不高等弱点,而银行从降低贷款的风险出发,不愿过多经营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另一方面,受传统体制制约,政府资助项目主要作用于大型国有企业,导致中小企业既无力投资于产品的研究开发,又无力聘用优秀的科研人员,更加难以保证新产品的生产和市场推广费用。研究表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一般企业也在2%以上,而我国中小企业每年的研究开发投入只有销售收入的1%。同时,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开放刚刚起步,仅靠政府拨款和民间融资,对于解决创新资金投入问题是杯水车薪。因此使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严重不足,很难进行深入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2.缺乏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机制尚未建立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那么人才即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人才极为匮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又一大因素。我国科技人员70%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却很小,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此外,目前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均为家族式的管理,使得它们难以吸引外部人才和大胆起用外来人才,进而形成了不良的企业文化,严重挫伤了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另有一些企业缺乏长远眼光,不能看到技术创新人才所带来的长远利益,不注重人才的长期培养与储备,对现有人才培训重视不够,使得许多创新人才觉得无用武之地,这也是一部分人选择离开的又一主要原因。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直接给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造成了重创。

3.缺乏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法制环境不健全

200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标志中小企业发展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政策导向和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缺陷,与国有大中型企业比,中小企业仍处于劣势,不公平的政策环境严重挫伤了它们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而国外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佳绩,与政府全方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如美国在1982年就用立法手段保障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确立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并以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创新。和国外政府的全方位支持相比,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尽管近年来政策环境有所改变,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的观念是只有大企业才代表工业企业发展的未来,才能在国家工业中作出贡献,因此政策上对中小企业有歧视现象。

另外,我国目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主要以“供给推动”方式来促进,而利用“需求拉动”,特别是以政府采购为工具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措施出台则较少。从国外经验来看,很多大型企业与当地政府采购支持密切相关。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初创期最困难阶段,德国政府与其签订了一项协议,该协议包括10个电报站、18台指针工电报机。正是这项协议使德国西门子渡过了初创期的难关,实现了巨大发展。

4.缺乏技术创新的信息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

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信息,信息是创新的源泉。而中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有效供给不足,尤其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极度缺乏。市场信息缺乏,对企业创新的不利影响同样也是广泛而深刻的,缺乏市场信息,企业无从寻找创新机会,更无法保证创新成果的市场前景。企业只有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科技信息,才能了解和洞察国内外同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和方向,作出快速反应。

我国的中小企业缺少完整支持其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在科研与生产的连接问题、技术成果的转化问题、风险资本的运营问题方面缺少中介机构的咨询和帮助,大多还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无法专注于产品创新,分散精力,技术创新成功率低。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策研究

1.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⑴资金帮助。可考虑通过财政拨款,设立政策性贷款担保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担保,对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提供专项贷款、贴息贷款等形式的筹资优惠;积极鼓励银行

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银行可以用在利率区较低的利率贷款投向发展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逐步使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成为商业性金融服务重要的增长点。

⑵风险投资。实践证明,风险投资实际上是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最有效的支持方式之一。因此,必须积极培育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构建多元化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构,政府可以制定专门的政策措施向中小企业提供风险资金,基金可通过如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募集和企业入股等多种渠道筹集。

⑶信用担保。设置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成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审等级制度,引导其规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行为和经营决策行为。同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政府应允许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面向社会发行债券,证券部门可适当降低准入标准,让其直接进入证券市场融资。

2.加强人才培养,采取有效激励制度

首先,企业应自主进行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懂管理会经营且具有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领导人才队伍。如美国微软公司以比尔·盖茨为代表,聚集了一大批创造性的人才,微软成功地建立起三支人才队伍。第一支是管理者队伍,第二支是技术开发人员队伍,第三支是营销骨干队伍。可见,企业创新人才可以通过培养、引进而成长起来。

其次,政府应有计划地设立一些公共技术培训中心或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为中小企业培训各类创新型技术人才,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技术素质,解决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发达国家都设有专门的中小企业培训机构乃至中小企业大学。

再次,采取有效的内部激励制度。如进行短期物质激励(薪酬和福利计划),让员工体会到自己绩效反映在薪酬上的变化。福利计划可以针对不同偏好制定一个“菜单”,包括金钱、家庭支持计划、带薪休假、医疗保健等多种方式的不同组合,供员工“自助选择”。

3.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

市场竞争的压力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但必须有公平有序的市场法制。如果法制不健全,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势必出现各种假冒、仿制等侵权行为,损害创新者的利益。目前,尽管我国针对中小企业陆续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我们应加快立法步伐,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技术创新过程中各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各级政府都应从“大的即是好的”观念中摆脱出来,正确认识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积极意义,充分认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用系统、网络的观念看清中小企业在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同时,政府要从政策上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必要的扶持,有组织地建立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地区性技术创新中心及技术协作网络。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必定会给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新的契机,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4.完善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一,政府应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信息网络化的程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逐步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获取政策、技术、市场、人才等信息提供方便,为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创造条件。

第二,组织、协调中小企业与高校、研发机构开展合作创新,推动高新技术的产业化,鼓励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源泉和技术帮助,使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能够及时得到满足;支持一些科研单位转为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牵线搭桥,支持产研学的有效结合,鼓励走合作创新之路。第三,大力扶持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鼓励创办各种咨询公司、信息公司、技术交流公司,鼓励创办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中介、技术咨询服务、技术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服务的各类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作者: 王鑫宇 傅军 来源: 《中外企业家》2007年第1期

责任编辑: 俞江月

第三篇:加强中小企业所得税内控及对策研究

一、前言

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问题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目前新税法的实施,在思路和方法上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税务监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从业人员采取措施相应学习和适应,如果财务工作人员不能改变旧的思维方式,不主动研究新的税法内容,而还是按照之前老的传统做法来做企业所得税内控,就很难达到企业合理的税务会计要求,企业的运营效率自然很难有所提高。因此,如何加强政府的税基,确保中小企业合理管理所得税,整体上避免国家税收收入的损失,形成税收增长和企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所得税内控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所得税内控概念不清晰。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在财税管理中,经常出现把国家关于会计和财务的准则规定、税务法律法规搅拌在一起的现象。例如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等折旧政策的规定、利润分配的程序及决策等具体事项的操作流程和政策没有清晰的了解,对业务招待费标准及涉及相关的会计、税务问题界定不清晰,在概念上理解较弱或甚至根本没有。

2、企业纳税意识不强。中小企业在纳税意识上普遍存在主观能动性不强的问题,从企业管理层的主要领导到一般的财务会计人员、业务人员,都存在很自然的避税情结,企业的管理层从制度设计层面都允许或者鼓励避税行为的存在。尤其是大部分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自身法律意识不强,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清晰,企业财务人员只是为老板做简单的财务账务处理,更有甚者有的还是虚假的账处理,在此基础上出具的每年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的确值得商榷。而且企业的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在调整利润和损益表之后得出,还有很多不考虑固定资产折旧提取的年限差异,没有按照会计税务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成本摊销等,出现伪造的摊销无形资产等并不是真实的序列费用现象。

3、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发挥。企业会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就是要保证中小企业的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经常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企业正常的会计工作实施影响,他们通常迫使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根据管理者的意图采取具体的会计行为。在这种不正当的普遍压力环境下,会计人员无法做出独立判断,无法对企业经营行为实施有力监督,这导致了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4、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核算。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常常伴有违规操作之处,许多中小企业的会计账户管理比较混乱,一些企业干脆不按照财经法规规定设置账户,甚至出现用票来代替帐的会计管理方式。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设置两套或者多套帐户,有的用来报送工商登记等部门,有的用来报送税局等主管机关,有的用来报送银行担保公司等,有的用来报送给股东、企业管理者等,这种多套账的管理实际,导致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在具体的会计核算方面,人为操纵损益表利润,随意调节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科目,整体上不按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待摊和预提,按照企业老板需要进行利润调节。而且有些中小企业的部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老化与专业知识较低,甚至有的是企业老板的亲戚朋友,根本没有任何的财务会计、税务知识背景,不能有效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跟不上财务管理需要,有的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等,无法实施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导致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

5、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信息提交瑕疵。特别是提交的报告不及时,甚至没有提交报告,和一些直接采用第四季度的信息作为报告,而不是汇总报告的全年数据。提交纳税信息内容也存在不完整的情况,部分项目存在空白未填列的情况,如工资支出、业务招待费、固定资产折旧、差旅费和其他项目等。有一些企业提交的纳税申报信息中申报的税率适用表单格式错误,没有及时按照最新的申报要求进行申报,对申报前表单版本的检查不严格导致出现问题。一些中小企业提交的报告数据检查不仔细,报告数据质量差,存在不匹配的关系,应该填列的项目不填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中小企业设立许多子公司,有的没有实际经营,由于所得税内控意识淡薄,导致出现不进行按时零申报的情况。

6、对企业自身所得税内控评估不严谨。许多中小企业未建立自身所得税内控评估机制,有的建立不科学,执行不严谨。表现在评估资料搜集不完整;评估过程中缺乏对年报资料的整体性审核等,没有评估问题的整改或对评估问题的整改落实不彻底。

三、对策及建议

(一)提升中小企业所得税内控管理基础

1、建立企业所得税内控管理机制,强化会计监督职责。明确企业税务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按照流程制度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设立专门税务管理岗位,并由独立复合人员对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中的所得税内控风险。

2、加强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人员配备和业务技能提升。对专职税务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不足的会计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减少因业务处理带来的所得税内控风险。

3、强化外部监督,以外促内降低中小企业所得税内控风险。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企业所得税内部控制检查,出具专业评估报告和风险管理建议,并按照财税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做好人员岗位安排,建立岗位责任制,逐步排除风险管理隐患,充分发挥中介外部监督的作用,督促企业不断完善所得税内部控制制度,降低管理风险。

4、形成企业所得税内控管理的信息沟通系统,巩固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确保企业股东、经营者对企业所得税管理风险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内控信息沟通系统或机制,及时传递风险信息,使企业管理者及所得税税务业务经办人员时分享、掌握风险领域和风险具体状况,共享内容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提高沟通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影响。条件具备的企业可以开发或引进专业软件进行管理,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所得税内控风险信息沟通系统,巩固企业内部控制效果。

(二)合理开展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税赋筹划

1、中小企业应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在合法前体现开展企业所得税税赋筹划。对于部分企业,可在当前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下合理筹划,进一步考虑企业盈利临界点,在增加利润和税收增加之间需求平衡点。

2、在国家支持创新的宏观环境中加快设备和技术创新转型。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行科学技术创新所允许的能执行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进行折旧的机械和设备,利用政策可以缩短了折旧期间、增加折旧的速度,推迟企业缴纳税收的时间。

3、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合理筹划。企业应税所得允许独资和合伙之间的中小企业在选择企业所得税,或股东分享纳入股东个人收入缴税,不接受个人所得税。按照不同收入类别的适用税率差异进行合理筹划,选择企业接受企业所得税,或者个人分配缴纳个人所得税,避免双重征税导致税赋增加。

First, the foreword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s economic life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Enterprise income tax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fiscal revenue, which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adjust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s.Especial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tax law,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enterprise income tax planning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but also makes the tax regul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China has a great change.Environmental changes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enterprise employees to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learn and adapt, if financial staff can not change the old way of thinking, do not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tudy the contents of the new tax law,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vious old traditional practices to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enterprise income tax,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reasonable tax accounting requirements,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naturally difficult to improve.Therefore, how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s tax base to ensure that SMEs reasonable income tax management, avoid the loss of tax revenue for the state to the whole, forming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ax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s a serious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Two,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come tax internal control problems 1,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come tax internal control concept is not clear.At present, man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ten appear in the state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standards, tax laws and regulations stirring phenomenon.Such as for the method of 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 depreciation, depreciation policy provisions, profit allocation procedures and decision-making on specific matters of procedures and policies do not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business entertainment fee standards and relates to the relevant accounting and tax issues are not clearly defined, in concept understanding is weak or even no.2, corporate tax awareness is not strong.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tax initiative is not strong problem commonly exists in consciousness, from the main leaders of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layer to the general financial accounting personnel, business personnel, there is a very natural avoidance complex, enterprise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ystem design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allow or encourage tax avoidance behavior exists.Especially most of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personnel quality is not high, its legal consciousness is not strong, and of which a considerable par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not clear, enterprise financial personnel just for the boss to do simple financial accounting treatment, even some false account processing, based on issued each year's annual financial report authenticity indeed is worth discussing.And enterprise income tax tax returns obtained after adjustment of profit and the income statement, there are many who do not consider the age differences of 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 no cost amortiz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counting and tax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ged the amortiza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and not the real sequence expenses.3, the internal accounting oversight functions do not play.One of the basic functions of enterprise accounting management is to implement accounting supervision, that is, to ensure that the accounting behavior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But manager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ten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to the company's accounting work influence, they usually forced the enterprise accountant according to management's intention to take specific accounting behavior.In such an unfair general pressure environment,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can not make an independent judgment, unable to carry out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behavior, which led to the supervision function of enterprise accounting can not effectively play a role.4, prepare non-standard or not according to the separate accounting.Accounting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ten accompanied by illegal operations place, man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ccounting account management more confusion, some enterprises simply do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financial regulations set up accounts, even with a ticket to replace the accounting management of account.There are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et up two or more sets of accounts, some to submitted to the business registration and other departments, some to submit tax bureau and other competent authorities, some to banks to submit guarantee companies, some to submitted to the shareholders, business managers, the multiple sets of accounts management practice, resulting in our countr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s a serious problem.So in terms of specific accounting manipulation profit statement, adjust the deferred expenses,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accrued expenses and other subjects, on the whole is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prepai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the business owners of adjusting the profit.And som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part of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knowledge structure of aging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low, and even some business owners of relatives and friends, there is no any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taxation knowledge background, can't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with no financial management needs, some with inverted rolling account account and so on, no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erfection of accounting method and complex accounting techniques, or greatly reduc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resulting in irregular.5, enterprise income tax returns the information submitted to the flaw.In particular, the annual report submitted is not timely, not even submitted to the annual report, and some direct use of the fourth quarter of the information as an annual report, rather than the annual report annual data summary report.Submitted to the contents of the tax information is not complete, some of the items are blank, such as payroll expenses, business entertainment expenses, 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 travel expenses and other items, etc..There are a number of enterprises to submit tax returns to declare the tax rate applicable to the form of the error, not in

第四篇:探析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所得税负担影响

探析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所得税负担影响

摘要:新企业所得税法实现了两税统一,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中小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实施对其经营及税收负担方面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调整经营思路和策略,对其进行新的税收筹划,以实现中小企业税负最小。本文阐述了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调整及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税负的影响,并针对中小企业如何进行所得税筹划做了简要探析。

关键字: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小企业;影响;税务筹划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出台与施行是我国税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与此同时,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思路和方法随着新税法的实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财会人员应在充分了解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经营及税负影响的基础上,改变旧思路,合理避税,进而降低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提高经营效益。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的主要变化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按照“简化税制、放宽税基、降低税率、严格征管”的税改原则,实现了“四个统一”,给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新企业所得税法是是一部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律,在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纳税方式、税率、计税依据、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关调整事项具体如下:

(一)重新界定了纳税主体。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之前,我们是以“独立经济核算”为标准确定纳税义务人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实行的则是法人所得税制度,即只对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的经营所得征收独立的法人所得税。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法人所得税纳税主体的确定做出了统一规定,即依据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中有关民事主体的规定,并兼用注册登记地和实际管理机构地的标准,采用“居民法人”和“非居民法人”概念对纳税主体加以认定。“居民法人”承担无限纳税义务,“非居民企业”则只需对来自于中国境内的收入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与此同时,新企业所得税法改变了原先的纳税方式,明确规定中国境内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将不再作为独立的纳税义务人,而是由法人实行统一汇总纳税。

(二)统一并适当降低税率。税率是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核心问题,考虑到要尽量减轻内外资企业的税负,并结合我国国情、国家财政承受力以及类同于我国国情的其他周边国家的税率水平,新企业所得税法将法定税率统一为25%。参照全世界范围内实行企业所得税国家28.6%的平均税率水平,以及我国周边18个国家26.7%的平均税率水平,新法确定的25%的企业所得税率税率与我国实情是相符的,利于内外资企业纳税人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这个处于国际适中偏低水平的税率能够更好地吸引外商投资。

(三)统一并规范税前扣除项目标准和办法。新企业所得税法在税收基础的确定过程中,对企业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扣除做了统一规范。具体如下:取消对内资企业的计税工资扣除的限制,按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予以据实扣除;统一企业广告费扣除标准,规定对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实行据实扣除;扩大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适用范围以及适当缩短算折旧年限,以加快固定资产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统一公益性捐赠支出的扣除标准,规定在其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纳税额时据实扣除;对于企科技投资项目发生的研发费用,除允许据实扣除外,还给予50%的加计扣除;此外,对企业出于经营风险考虑而计提的相关风险准备金等准予适当扣除。

(四)统一并整合税收优惠。新企业所得税法采取以下方式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将“以区域优惠为主”的所得税优惠格局调整为“以产业优惠为主”的新税收优惠格局:一是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优惠税率,小型微利企业则享受20%的优惠税率。二是对在经济特区及沿海经济开发区内新设立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五年期的过渡性税收优惠;三是对劳服企业、福利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直接减免税政策实行替代性优惠政策。四是取消了对外资生产性企业“两免三减半”、一般项目设备投资的普惠性投资抵免、产品出口外资企业减半征税等的税收优惠政策。此外,对企业从事公共基础设施、节能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项目给予减免税的税收优惠,体现了国家鼓励环境保护和技术进步的政策精神。

(五)强化了反避税制度。新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了关联企业间转让定价税务调整的独立交易原则、预约定价安排的重要方法以及关联企业提供相关资料协助调查的义务,完善了纳税履行的相关程序规定;同时,新法和实施条例在核定征收、补征税款加收利息、防范受控外国企业避税、一般反避税条款等方面也作了明确规定。反避税力度的加强,增加了关联方交易避税的成本和风险,利于规范企业行为,遏制其偷税避税。

二、新税法的实施对中小企业所得税负担的影响

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统一为25%,对小型微利企业统一按照20%的税率征税,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统一施行15%的优惠税率。税率下调、税基计算确定及优惠政策的统一规范为内外资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税收政策环境,更加利于企业以实际净所得来衡量税收负担能力。我国企业中95%左右是中小企业,承担了大部分的就业问题,其对于缴税,贡献也很大。新企业所得税法所作的相关调整,在不同层面上对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统一税率的影响。原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规定18%、27%两档优惠税率,即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万元的企业实行18%的企业所得税征收税率,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介于3万元与10万元之间的企业则实行27%的所得税税率。较之原企业所得税法对微利企业的优惠政策,新税法则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统一实行20%的优惠税率,使得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万元的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上升了2个百分点,略微加重了其税收负担。但由于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小型微利企业,规范设置了20%这一档税率,缩小了5个百分点的税率差空间,总体上较之原税法的三档全额累进税率而言,小型微利企业的税负还是下降的。然而,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制造费用增加的大环境下,20%的税率对年应税所得额在在3万元以上至10万元的中小型企业来说仍然偏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税收负担。

第二,统一税前扣除标准的影响。新企业所得税法改变了企业原先的费用限额扣除方式,整体在税前扣除标准上放宽了限制,统一规范并且提高了在计税工资、公益性支出、研发费、广告宣传费等方面税前扣除标准与比例,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费用税前无法充分扣除而需要纳税调整的项目处置,提高了税前成本费用的扣除总额,缩小了税基,进而降低中小企业的税

收负担,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三,统一纳税方式的影响。新企业所得税法实行以法人为主体的总分机构汇总纳税制度,实现了总公司与分公司间的盈亏互抵,分公司仍旧享受其所在地所得税适用税率;同时,不再将企业内部业务往来视同销售行为,使企业所得税得以免缴。另外,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的方式,有效分散了企业风险,并且实现了纳税人税收负担的降低。而且,汇总纳税企业的所得税征收程序严格按照“统一计算、汇总清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财政调库”的管理办法执行,50%由总机构预缴,50%在各分支机构间分摊预缴,使财源与税源保持一致,也使分公司所在地税收利益得到保障,为企业设立分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因此,企业应依据经营管理需要,在投资建立新企业或设立下属公司时,合理选择总分公司组织形式与母子公司组织形式,可有效降低税收负担。

第四,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新企业所得税法扩大了低税率税收优惠的范围,取消了低层次产业的税收优惠,增加了照顾弱势群体和自然灾害状况减免税收优惠,更加注重基础性、发展性、环保性、创新性及公益性产业的发展。新法对享受低税率优惠政策的企业设定了5年期的平稳过渡期的税收优惠政策,缓解了新税法出台对部分老企业增加税负的影响,减少对原优惠企业的冲击。

三、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中小企业税务筹划的相关对策

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中小企业应合理理财,积极调整,全面加强在经营、投资、理财等环节上的税务筹划,可通过采用下列措施实现企业税收负担的最小化。

(一)合理规划与调整企业的组织形式。按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不属于法人组织,只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在缴纳完企业所得税后股东还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考虑到后两种企业组织形式较前两者而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而,企业要综合考虑发展前景、市场风险、规模预测等因素,合理选择企业最佳组织形式,最大程度地减少税负。

(二)合理安排成本费用支出,实现税负最小化,增加企业后劲。新所得税法在税前扣除标准上放宽了限制,通过充分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规定,可建立持续研发投入的良性机制,有利于加快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的进程;通过有效利用加速折旧方法,可加大技术和设备改造,从而增强企业后劲。同时,在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限额范围内采用“就高不就低”原则,足额提取职工薪酬及福利费,合理、有度增加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等,利于降低企业税负,增加税后盈余,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充分利用政策优惠,调整企业规模及投资方向。新企业所得税法在整体上降低了税率,因此,企业在权衡自身规模和盈利水平下,可将盈利水平控制在特定范围内,以适用较低的企业所得税率。在新企业所得税法构建的“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促进社会进步” 新税收优惠格局下,企业应及时调整投资方向,推进转型升级,将视角转变到投资方向的税收筹划上,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创业投资或投资于绿色制造体系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投资等,以最大限度地享受税收优惠;对那些能够享受五年过渡期优惠政策的企业,过渡期内应适度加大对引进高端人才、技术创新、研发费用等的投资力度,以增强企业未来竞争实力。

(四)注重规范纳税行为,合理避税。从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关于转让定价等条款可以看出,对企业反避税的规范力度明显加大。因此,中小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自身税务状况,在营运流程及财务处理方式上应有所准备和改变,将风

险和问题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出现违规行为。

结语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总体上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利好的影响。中小企业作为稳定国家财政收支的基础,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尽量减少成本、扩大收益,而纳税金额作为成本的一部分关系着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在经营决策中要充分考虑新税法对其影响,用足用好新税收优惠政策和实施条例,科学合理开展纳税筹划。

参考文献

[1]陈静.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J].财税金融,2009,2.[2]程淑玲.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外资企业影响与税务筹划[J].企业管理,2009,11.[3]滕雷.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的影响及对策[J],税务研究,2010.[4]王振川.浅谈新企业所得税对我国企业的影响[J].西安社会科学,2009.

第五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条件分析与对策.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条件分析与对策

摘 要近几年来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对企业内外环境认识程度,分析其技术创新的优劣势,找出合适的创新策略,增加技术创新的把握性。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 对策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中小企业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中小企业已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对中小企业进行保护和扶持的政策,但是,中小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由小变大的发展机会,关键还是取决于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唯有全面开展技术创新,才能赢得和保持优势。1 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劣势分析1.1 优势分析

(1)快速的市场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产品品种比较单一,与大企业相比它们的经营活动更多地直接地面对消费者,更快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同时,中小企业的企业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渠道畅通,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可以迅速而准确传递给有关的决策者,并且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利用。

(2)技术创新体制灵活。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安排相对灵活且有弹性,不具有官僚体制的特征,上下级关系比较融洽,组织环境较宽松自由,有利于创新思想的培育。

(3)技术创新的转换成本小。技术创新的转换成本是指由一种技术(产品或工艺)转换为另一种技术(产品或工艺)的损失和需要支付的费用。中小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小、替代差距小,从而具有转换成本小的优势,很容易在环境有利时进行技术创新,环境不利时随时撤出,转向其他产业进行技术创新。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利用技术跳跃进行创新侵入新的产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4)容易获得管理层能参与和支持。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决策层的参与和支持。中小企业的管理层除了对技术创新制定战略外,通常还亲自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或者组织和领导技术创新工作,真正成为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角;这样,就大大简化了中间环节,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也有效地促进创新技术向商品化转移。1.2 劣势分析

(1)创新型人才短缺。由于历史的、体制的、经济的、认识的、机制的原因,中小企业很难吸引到各类人才,现有的和引进的人才也难以留住和充分发挥作用。近年来,许多中小企业也开始重视高层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并且也制定了更加详细和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但是仍然难以摆脱“没人才得不到人才,有人才留不住人才”的现象,低层次的知识结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创新活力、实力与潜力不足。

(2)创新资金不足。中小企业一般自有创业资本少、经营风险大、信用程度较差,加上政府的支持不足,不仅很难从资本市场融通资本,也很难从货币市场中获得资金支持,因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易碰到资本实力短绌的瓶颈制约。

(3)自主创新的能力差。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先天不足,在技术创新上很难和大企业进行竞争,要想在核心技术上赶超大企业的可能性很小。除少数高新技术企业外,大多数中小企业是依靠资源优势和原始资本积累以及采取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方式发展起来的,对外部技术依赖性过大,缺乏稳定的技术源,而且很多都是依赖于同一个“技术源”,很难在技术上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从而为技术创新带来一定的难度。

(4)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弱。目前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机构,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途径单

一、信息手段落后,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信息服务的中介机构也不健全。

(5)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低。知识产权的保护决定了创新的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比例,因此知识产权的确立是一种直接的创新激励手段,但中小企业常常因无法承担昂贵的法律诉讼费用而无奈接受知识产权被盗所带来的经济和企业竞争力方面损失的局面,导致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行为得不到强化和产生不公平感,从而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2 中小企业技创新对策2.1 进入风投,规范财务管理

(1)引入风险投资。发展知识经济,要借风险投资一臂之力。我国风险投资业已经有了发展,但由于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制约因素,风险投资的作用还难以充分发挥出来,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中靠风险资金支持的仅占2.3%,还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因此,在目前国内融资渠道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吸引社会风险投资就成为广大中小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问题的主要途径。

(2)规范财务管理。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和资金需求现状,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融资和资金使用策略:①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由于中小企业融资不易,筹来的资金用得不合理或者并非真正需要,企业反倒可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影响融资能力;②资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筹资困难,更应该对每笔资金善加权衡,综合考虑经营需要与资金成本、融资风险及投资收益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须把资金的来源和投向结合起来,分析资金成本率与投资收益串的关系,避免决策失误;③资金运作上,在追求增量筹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筹资。2.2 建立技术联盟

(1)解决资源不足。企业战略必须有资源作保证,研究、发展、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科技人员、发展信息、研究经费、经验技能、仪器设备、营销知识、原材料等。随着技术竞争加剧,对企业的资源投入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技术竞争迫使企业要不断地投入资源,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通过合作来管理环境,以解决获取资源的不确定性问题,以保证技术开发的顺利进行。

(2)降低开发成本。在价值工程中,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生产成本指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试造以及制造费用。研究开发、设计试造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期间需要强大的技术开发团队和充足的经费保证。由于存在技术风险,以及中小企业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间的综合实力差异,因此,单一中小企业就面临自行开发或合作开发的选择问题。选择的标准是最小风险和最小开发成本。

2.3 启动人才战略

(1)确认人才需求的标准。高级人才是一种稀缺资源,它同一般的资源不同,具有专用性和主观能动性,它并不是在任何的企业都能发挥它的应有的作用的,同时如果企业不能为人才提供其施展才能的空间时,人才就会离开企业或变得一文不值。

(2)尊重和爱护人才。保护、爱护和尊重人才,是全社会都应注意的问题,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一点格外重要。原因就在于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利用人力资源方面,从总体上处于劣势,如若在保护、爱护和尊重人才方面没有突出的表现,则将进一步增加自己选用人才的困难,使人才要么进不来,要么留不住。从实践情况看,中小企业在保护、爱护和尊重人才方面,首先特别要注意对人才各种合法权益的保护,使其在职业安全、稳定,必要的社会保障方面,对企业有充分的信任。其次,企业要根据条件尽力为他们创造对进行新知识、新技术交流和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使其不感到受企业规模的局限,有足够的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的余地。对他们的各种创新思想要予以足够的尊重和实事求是的支持。

(3)培养对人才的信任感。中小企业往往在对人才的需求和使用上表现出极大的矛盾,一方面经营管理对人才是“求贤若渴”,不惜花大力气引进;另一方面对待引进到企业的人才上却又是“叶公好龙”,害怕人才。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引进人才的不信任,造成管理者对外来人才总是处处防备,不敢放手让他们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在一些事情上按照自己的思维来看待问题,严重影响了技术创新思维的充分展开。2.4 整合企业文化

(1)风险与稳健的文化整合。降低风险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则,现代企业实行经营者自负盈亏,所以经营管理者寻求生产稳健和利润平稳发展,必须对生产过程和各项费用进行严格控制,对风险进行规避。技术创新是一个存在风险、前景无法准确预测的活动,必然与稳健的企业文化发生冲突。创新,尤其是重大的创新可能引发企业整个结构性变革,带来巨大风险,管理者自然会抵制这种风险。管理者总看到新技术的缺陷以及未形成市场,而市场是可以创造的,在新产品尚不存在或未完全成熟时是无法决定其市场前景的。市场很可能很快被一个根本性创新产品所占领。企业经营者宁可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传统技术的开发,但创新的收益存在递减性,技术的替代使企业失去生命力。

(2)控制与求异的文化整合。企业管理注重控制,计划、决策、协调、监督等着眼于控制,生产、销售、财务是实施有效控制的主要领域,通过有效控制,实现企业目标。生产管理与创新整合不是同一性质的领导活动,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差异。生产部门与创新部门在认识上存在价值分歧,作为企业领导,需要注意二者的差异,并加以整合。既鼓励创新的产生,让创新创性的源头始终活跃,又注意生产上的可控制性和企业自身条件,以创新来整合。

(3)个人与集体的文化整合。创新活动的实现关键靠有创新能力的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往往有个性,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创新的信息,形成创新构思。这样的人不可能接受集体过多的控制,企业集体文化中反映集体行为的服从、守纪的文化内容,会引起个人的反抗。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能注意在创新部门创造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理解创新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使个人的创新有充分施展的空间。建立不同于生产部门的创新价值判断体系和激励普生机制,形成与其企业整体文化相适应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使创新成为企业整体的行为和文化。2.5 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企业在技术创新后,要权衡利弊,对应该申请专利的产品或技术要及时申请,避免他人仿制,对已取得专利权的产品,要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保护权,或请专利局调处,或向法院起诉,及时制止他人侵犯自己的权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善于应用专利法的有关规定,依法请求他人专利无效或阻止他人取得专利权,解除对本企业的发展障碍。参考文献1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2 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陈佳贵.战略联盟: 现代企业的竞争模式[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下载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企业员工人数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企业员工人数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浅谈企业员工人数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对策2010-06-29 18:18:0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浅谈企业员工人数对所得税的影......

    浅谈企业员工人数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对策

    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劳动力资源,他们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一个企业的员工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同样也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大影响。当然,合理的员......

    浅谈企业员工人数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对策

    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劳动力资源,他们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一个企业的员工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同样也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大影响。当然,合理的员......

    浅谈企业员工人数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对策

    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劳动力资源,他们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一个企业的员工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同样也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大影响。当然,合理的......

    营改增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和对策

    营改增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和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营改增政策的逐步深入落实,各大企业也在不断谋求新的对策来努力适应这一新的政策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各类型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它们......

    金融危机对南通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要 文章从困难和机遇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金融危机给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金融危机使南通中小企业面临出口订单锐减,出口市场缩小,生产成本上升,产出下降,......

    浅谈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现代经济信息 浅谈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周艳萍 大连泰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小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

    所得税优惠政策解读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 财税字(1994)001号 1994年3月29日 一、经税务机关审核,符合下列条件企业,可按下述规定给予减税或免税优惠: (一)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