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工作中几个概念的解释(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1:1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矫正工作中几个概念的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矫正工作中几个概念的解释》。

第一篇:社区矫正工作中几个概念的解释

社区矫正工作中几个概念的解释

1、管制(刑种)

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

特点:(1)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只限制其一定自由(2)其生产劳动、工作和其他活动需受公安机关的管束和群众的监督

执行:根据司法部《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司发通[2004]88号)文件规定主要有:(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2)未经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4)遵守关于会客的规定(5)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公安机关批准(6)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适用:罪行较轻可不实行关押的犯罪分子

期限: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管制期满,执行机关应即向本人和其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还应当同时宣布恢复政治权利。(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判处管制的,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期限与管制期限相等,同时执行)

2、缓刑

一般缓刑,指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定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如果犯罪分子在考验期期没有发生法律规定应当撤消缓刑的事由,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

缓刑不是刑种,而是一种刑罚裁量制度。宣告缓刑必须以一定的刑罚为先决条件。缓刑与免除刑罚、监外执行以及死刑缓期2年执行是不同的。属于有条件地暂不执行原判刑罚。

适用:

1、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确定不致再危害社会的3、必须不是累犯(累犯同样不能适用假释)

考验期限:拘役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不少于1年。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先行羁押的时间,不能折抵缓刑的考验期。

执行:被宣告缓刑(或者被裁定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二)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县级公安机关批准;

(五)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缓刑、假释社区服刑人员还必须遵守本办法(司发通[2004]88号;后面要讲到)第二十七条的规定;

(六)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

法律后果:

1、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普通缓刑效力不及于附加刑,附加刑仍需执行

2、撤消缓刑,收监执行

3、撤消缓刑,数罪并罚

3、假释

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对象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对于累犯以及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执行刑期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10年以上。

考验期限:被判处有期徒刑的,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为10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

计算。凡被剥夺政治权利的,自假释之日起执行。

监督处理:假释的撤消,犯新罪的,按“先减后并”方法,实行数罪并罚;发现漏罪的,按“先并后减”方法,实行数罪并罚;有违法但未犯罪的,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期。

假释罪犯,除特殊情形外,不得减刑,其假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

4、剥夺政治权利

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

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二)不得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不得组织或者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结社活动;

(四)不得出版、制作、发行书籍、音像制品;

(五)不得接受采访、发表演说;

(六)不得在境内外发表有损国家荣誉、利益或者其他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言论;(这四点概括起来就是不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七)不得担任国家机关职务;

(八)不得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领导职务;

(九)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

适用:既可附加适用,也可独立适用。

附加适用时,适用于重罪。包括三种情况:

1、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

2、对于故意杀人、强*、抢劫、放火、爆炸、投毒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附加剥夺

3、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

独立适用时,是作为一种不剥夺人身自由的轻刑而适用于较轻的犯罪。

期限:

1、独立适用附加刑或者主刑是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5年以下

2、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期限相等

3、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剥夺终身

4、死缓减为有期或无期减为有期的,期限相应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

刑期起算:

1、管制附加剥夺的,同时起算,同时执行

2、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的,从主刑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算

3、死缓减为有期或者无期减为有期时,附加剥夺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刑期从减刑后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算

4、单独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应从判决之日起算。

执行期满,由执行机关通知本人,并向有关群众公开宣布恢复政治权利。

5、暂予监外执行

指对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罪犯,由于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形,不适宜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刑罚时,暂时采取的一种变通的执行方法。

适用情形: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的决定机关:作出判决的人民法院和负责执行刑罚的监狱或拘役所等刑罚执行机关的有关上级主管机关。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

(二)在指定的医院接受治疗;

(三)确因治疗、护理的特殊要求,需要转院或者离开居住区域的,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公安机关批准;

(四)进行治疗以外的社会活动应当向司法所报告,并经公安机关批准;

(五)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

收监:

1、骗取保外就医

2、以自伤自残拖延

3、并未治疗

4、情形消失,刑期未满

第二篇:社区矫正概念

社区矫正概念:

社区矫正(Community correction)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简单地说,就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国外较常见的包括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中途之家、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中国的“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定义: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 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工作是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的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

2、间接目的:增强社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培训

3、根本目的: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对象:

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对象来看,实际上包括3类服刑人员,第一类是罪行比较轻微的罪犯,包括被判处管制、缓刑的服刑人员;第二类是罪行虽然比较严重,但是经过改造证明确有悔改,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服刑人员,例如,被假释的服刑人员;第三类是有特殊情况,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人员。对于前两类服刑人员实行社区矫正,就体现了对犯罪分子的区别对待。对于第三类服刑人员实行社区矫正,体现了刑罚执行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由于社区矫正的对象,是罪行较轻或者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而不是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并且仍然对社会有危险的犯罪分子。因此,公众在心理上对社区矫正应当是能够理解的。

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细致包括: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指导原则: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培训

1、坚持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原则;

2、坚持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原则;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4、坚持改革创新原则;

5、坚持社区矫正与狱内矫治相结合原则。

社区矫正工作职责

1、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定。

2、接收矫正对象,办理衔接手续。

3、制订教育矫正方案。

4、对矫正对象实施日常管理,并负责实施对矫正对象的认罪、守法、劳动和学习等情况的具体考核工作。

5、依照规定做好矫正对象行政奖惩、司法奖惩的材料整理工作。

6、组织指导社会志愿者及其他矫正力量对矫正对象开展教育矫正工作。

7、组织开展对矫正对象的政策形势、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教育活动,增强其法制意识和道德修养。

8、协调有关部门对矫正对象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为其就业、生活提供指导、帮助。

9、组织开展对矫正对象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活动,提高教育矫正的实效。

10、组织落实矫正对象的公益劳动,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和悔罪改过意识。

11、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社区矫正工作个案。

12、加强与社区矫正工作相关部门的协调,最大限度地为社区矫正工作服务。

13、完成上级社区矫正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布置的相关工作。

14、依法履行其他职责。实施程序

第一,在社区矫正对象的确定上,严格依法办事。目前社区矫正的5种对象,都是现行法律规定的对象,而不是新确定的犯罪分子。

第二,对这5种对象实行社区矫正,要严格依照现有的法定程序办理。例如,对犯罪分子判处缓刑,要按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对服刑罪犯实现假释,也要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进行。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程序,都是现行法律规定的程序。

第三,社区矫正工作的执行,是依照现行法律进行的。虽然监督、考察和帮教社区矫正对象的大量日常工作,是由司法行政部门承担的,但是,监督考察的法律程序仍然要由公安机关依照现行法律履行。

第四,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能,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从而保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依法顺利进行。达到效果:

按照中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

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成效:

我国于2003年开始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9年在全国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发展迅速,覆盖面稳步扩大,社区矫正人员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覆盖全国91%的地(市、州)、72%的县(市、区)和65%的乡镇(街道)。北京等13个省(区、市)已经在全辖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各地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59.8万人,现有社区矫正人员27.8万人。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了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为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注重整合力量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人文关怀,坚持做到了“三不三多”,即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旧账,思想上多交流、生活上多关心、就业上多帮扶;基层司法所针对部分矫正对象家庭困难的情况,联合社区积极开展对点帮扶活动,在共同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的同时,努力帮助矫正对象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使矫正对象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编辑本段刑法修正案

(八)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八)将社区矫正制度明确的进行了规定,至此实施了八年试点工作的社区矫正制度正式成为了刑法的法条,为我国进行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根本上的法律依据,这对我国的社区矫正的发展、完善、成熟有着重要的意义 编辑本段中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面临的困难

1,司法行政机关进行矫正工作无相应的法律依据和强制措施的保障。

2,社区群众的认同度不高。

3,矫正对象本人的心理障碍。

4,矫正经费的短缺和无着落。

5,解决实际问题的有限性。

6,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的短缺从现在社区矫正工作的试点情况来看,担任矫正工作的主要是我们的司法行政人员,我们的司法行政人员同时也需要培训,而且还面临人员短缺,工作强度太大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使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在社会资源的利用上大大不够,使得社区矫正的心理矫正难以完成。

第三篇:社区矫正概念

社区矫正概念:

社区矫正(Community correction)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简单地说,就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国外较常见的包括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中途之家、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中国的“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定义: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 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工作是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

目的:

1、直接目的: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的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

2、间接目的:增强社区公民的法律意识

和社会责任感。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培训

3、根本目的: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对象:

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对象来看,实际上包括3类服刑人员,第一类是罪行比较轻微的罪犯,包括被判处管制、缓刑的服刑人员;第二类是罪行虽然比较严重,但是经过改造证明确有悔改,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服刑人员,例如,被假释的服刑人员;第三类是有特殊情况,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人员。对于前两类服刑人员实行社区矫正,就体现了对犯罪分子的区别对待。对于第三类服刑人员实行社区矫正,体现了刑罚执行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由于社区矫正的对象,是罪行较轻或者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而不是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并且仍然对社会有危险的犯罪分子。因此,公众在心理上对社区矫正应当是能够理解的。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细致包括: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指导原则: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培训

1、坚持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原则;

2、坚持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原则;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4、坚持改革创新原则;

5、坚持社区矫正与狱内矫治相结合原则。社区矫正工作职责

1、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定。

2、接收矫正对象,办理衔接手续。

3、制订教育矫正方案。

4、对矫正对象实施日常管理,并负责实施对矫正对象的认罪、守法、劳动和学习等情况的具体考核工作。

5、依照规定做好矫正对象行政奖惩、司法奖惩的材料整理工作。

6、组织指导社会志愿者及其他矫正力量对矫正对象开展教育矫正工作。

7、组织开展对矫正对象的政策形势、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教育活动,增强其法制意识和道德修养。

8、协调有关部门对矫正对象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为其就业、生活提供指导、帮助。

9、组织开展对矫正对象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活动,提高教育矫正的实效。

10、组织落实矫正对象的公益劳动,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和悔罪改过意识。

11、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社区矫正工作个案。

12、加强与社区矫正工作相关部门的协调,最大限度地为社区矫正工作服务。

13、完成上级社区矫正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布置的相关工作。

14、依法履行其他职责。

实施程序

第一,在社区矫正对象的确定上,严格依法办事。目前社区矫

正的5种对象,都是现行法律规定的对象,而不是新确定的犯罪分子。

第二,对这5种对象实行社区矫正,要严格依照现有的法定程序办理。例如,对犯罪分子判处缓刑,要按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对服刑罪犯实现假释,也要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进行。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程序,都是现行法律规定的程序。第三,社区矫正工作的执行,是依照现行法律进行的。虽然监督、考察和帮教社区矫正对象的大量日常工作,是由司法行政部门承担的,但是,监督考察的法律程序仍然要由公安机关依照现行法律履行。第四,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能,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从而保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依法顺利进行。

达到效果:

按照中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成效:

我国于2003年开始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9年在全国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发展迅速,覆盖面稳步扩大,社区矫正人员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覆盖全国91%的地(市、州)、72%的县(市、区)和65%的乡镇(街道)。北京等13个省(区、市)已经在全辖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各地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59.8万人,现有社区矫正人员27.8万人。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了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为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注重整合力量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人文关怀,坚持做到了“三不三多”,即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旧账,思想上多交流、生活上多关心、就业上多帮扶;基层司法所针对部分矫正对象家庭困难的情况,联合社区积极开展对点帮扶活动,在共同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的同时,努力帮助矫正对象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使矫正对象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编辑本段刑法修正案

(八)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八)将社区矫正制度明确的进行了规定,至此实施了八年试点工作的社区矫正制度正式成为了刑法的法条,为我国进行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根本上的法律依据,这对我国的社区矫正的发展、完善、成熟有着重要的意义 编辑本段中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面临的困难

1,司法行政机关进行矫正工作无相应的法律依据和强制措施的保障。2,社区群众的认同度不高。3,矫正对象本人的心理障碍。4,矫正经费的短缺和无着落。5,解决实际问题的有限性。6,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的短缺从现在社区矫正工

作的试点情况来看,担任矫正工作的主要是我们的司法行政人员,我们的司法行政人员同时也需要培训,而且还面临人员短缺,工作强度太大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使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在社会资源的利用上大大不够,使得社区矫正的心理矫正难以完成。

第四篇:关于社区矫正工作中若干问题

融矫办【2011】014号

关于社区矫正工作中若干问题

补充规定的通知

各司法所:

2011年4月28日,在我局七楼会议室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610办主任吴星明主持召开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议。会议通报了我市社区矫正开展以来总体情况,并就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在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并重的基础上,如何正确使用法律、加强工作衔接等方面的手段。现将联席会的会议纪要内容下发给各基层司法所,各单位在下一步社区矫正工作中要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贯彻实施。具体的内容如下:

一、社区服刑漏管人员接收问题

针对我市142名漏管服刑人员中人档齐全的,与派出所(含边防所)做好移交手续,一律予以接收,纳入社区矫正,进行日常监管。5月31日前仍不到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的服刑人员,司法所、派出所共同做好走访调查材料,按脱管上报,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向法院提请撤销缓刑或假释,对

于违反治安管理法的,进行治安处罚;法律文书不齐全的社区服刑人员,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造册登记,并查明原因。上报市局社区矫正科。

二、外出就业、就学的社区服刑人员监管的问题

关于审批到外地就业、就学未完成日常监管材料的社区服刑人员,限5月31日前来补齐相关材料。期限内不回的,由司法所会同公安派出所(边防所)以书面形式正式通知服刑人员,一周内仍不回来的,将其视为不服从管理。以“脱管”形式,由司法所、派出所做好材料收集上报,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向法院提请撤销缓刑、假释或治安处罚。

三、社区服刑人员法定不批准出境的报备问题

各司法所对所接收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限内,要求严格按照榕公综【2004】23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法定不批准出境人员通报备案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规定,从5月份起,每月25日前将本所在册社区服刑人员的名单,报备给公安派出所(含边防所),并造册存档。

接收持有有效的港、澳、台身份证件或护照并获取外籍身份的原福清籍服刑人员。在接受矫正之前必需提供由其原户籍地派出所办理暂扣证件手续的证明和境外人员暂住证,方可将这类服刑人员纳入社区矫正工作。

四、落实定期例会制度

各所要建立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机

制,与公安派出所(含边防所)每月一次定期走访例会制度、工作通报制度、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考评制度;与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属(亲属、关系密切人)建立情况报告制度。通过例会,信息沟通,及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动态及动向,严防重新违法犯罪、脱管、漏管现象发生。

福清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二〇一一年五月十日

第五篇: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

1、司法所力量比较薄弱。

根据规定,街道司法所要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但目前我区很多司法所只有一两个人负责这项工作,其中司法行政人员更少,有的所只是聘请的社工在专职负责此项工作,大多数的人还要身兼数职,而一个所的在册社区服刑人员基本上都在二、三十人以上,个别所达到七、八十人。一两个人要负责这么多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工作,大家普遍觉得力不从心。例如我们所目前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有49人,最多的时候近60人,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社区矫正工作者1人,社工1人;虽然表面上看有两人在从事此项工作,但是两人中一人还担负着所内其它工作,而社工也没有从事社区矫正工作,而是被街道抽调去做拆迁工作。工作人员少制约着社区矫正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发挥。

问题

2、各部门之间工作配合、衔接不密切。

社区矫正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根据两高两部的通知精神,司法行政机关是具体组织实施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监狱等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此项工作只有司法行政机关在具体操作,其它相关部门对做好这项工作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各部门之间缺少牵头协调单位工作起来存在推诿现象,反而使工作复杂化。由于司法行政部门没有执法权,很多时候对于一些不遵守社区矫正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惩处措施,使得此项工作的严肃性不够,对有关规定的执行困难,效果不够明显。最后司法行政部门也只能因陋就简。问题

3、司法行政机关没有矫正强制权,不利于维护法律权威与尊严。

社区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但根据有关规定,司法行政机关是具体组织实施单位,公安机关是社区矫正的执法单位。据我们统计,矫正对象一般都没有正式的工作,他们对司法行政机关的考核奖惩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矫正对象以经济、生活等种种理由不参加有关矫正活动,有的迁居或离开居住区域根本不向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报告,由于司法行政机关没有强制权力,社区矫正工作者面对这些现象也无计可施,使社区矫正工作形成虚设,严重影响刑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想法与对策

对策

1、通过工作实践,深感要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首先,需要业务素质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强的矫正工作者,管理矫正人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有关部门、人员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更好的实施和完成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虽然开展的时间较长了,但是从社会认知来看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着力提高政治信念、专业素质、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整体素质高、综合实力强,既能解决复杂矛盾又廉洁奉公的社区矫正队伍。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我们结合管辖区域的实情,多动脑、多付出、多辛苦,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认真研究和思考,用科学发展理论观点,为我社区矫正工作积累经验。以我们的积极工作态度来克服人员配备上的不足。

对策

2、坚持衔接工作走在前,从源头做起。

即是:法院、监狱、看守所应当与社区矫正机构建立事前联系制度。为了保证衔接工作有序有效,法院、监狱、看守所在决定对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刑以前应通知和征求当地社区矫正机构的意见。这样做可以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不脱管不漏管。避免个别社区矫正对象接到矫正决定书后不到当地司法所报到,直接到外地打工,而当地的社区矫正机构还不知情的情况发生,同时又密切了法院、司法、监狱和看守所等社区矫正相关部门的联系,使衔接工作不留空档。同时树立了社区矫正机构的威信和影响力,对社区矫正对象产生威慑作用,从而促使其日后能自觉接受矫正。

对策

3、建议全国人大对司法行政机关立法授权。

司法行政部门是行政机关,工作遵循的原则之一是法无明文规定不得为。为避免法律空白而出现工作漏洞,为维护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全国人大为制定的《社区矫正法》中,应赋予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必要的行政强制执行权。在矫正对象无故不参加矫正活动、脱管或违法对抗时,可以行使必要的强制管理手段,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

下载社区矫正工作中几个概念的解释(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矫正工作中几个概念的解释(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社区矫正工作中几点问题(共5则)

    浅谈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几点问题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必然趋势,这就形成人群迁移的趋向,必然是从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向沿海大中城市,这就造成社区矫正对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有关概念的解释(5篇)

    项目工作中有关概念的解释 1、健康档案合格率=抽查填写合格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填写合格的健康档案”是指: ①个人基本信息表填写完整、正确 ②健康体检内容及......

    浅谈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0-11-17 15:24作者:朱承阳 张殿高新闻来源:正义网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

    心理学概念解释

    一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用于传递旨在改变学习者行为的教学信息的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

    社区矫正(范文)

    兼收并蓄 勇于实践 努力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子 海曙区西门街道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西门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调查报告【摘要】:作为我国刑罚执行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社区矫正所体现出来的发动社会力量来矫正改造罪犯......

    加强社区矫正(推荐)

    加社区矫正工作为了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转化效果,帮助矫正对象树立学法、守法意识,提高矫正工作质量。8月23日上午,马山司法召集全体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工......

    社区矫正材料

    奉先县司法局“青年论坛”活动征文——奉先县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思考牢记四字要诀温情唤醒新生南阳司法所:黑黑奉先县司法局“青年论坛”活动征文——奉先县创新法制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