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0、浅谈如何推进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谈如何推进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党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和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方针。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好家园,是摆在我们建设者面前的一道艺术命题。笔者现就推进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谈几点肤浅的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主要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农民富裕起来。我们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民增收,着力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加大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比如凌云县逻楼镇,该镇桑园面积达1.2万亩,年均养蚕5605张,种植烤烟1200亩,年产干烟1.2万担,同时,该镇还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产业,建立了陇朗、新洛、大言三个规模养鸡、养羊示范点。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帮助群众实现生活宽裕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活宽裕的新农村。所谓“生活宽裕”,就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农民收入相应得到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民能充分享受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带来的成果。我们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首先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积极开拓农民外部增收潜力,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比如凌云县逻楼镇种蚕养蚕年产值700余万元,蚕农户均增收4000多元。该镇全年劳务输出收入突破2亿元。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乡风文明
科学发展观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灵魂,乡风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活动,以乡风文明为目标,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乡镇范围内倡导文明新风。制定和完善切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加强普法宣传,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黄赌毒”行为。要从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出发,多办解民忧、增民利、化民怨的实事好事,把建设乡村思想文化宣传阵地作为重要内容,做到每个村民能听到广播,看到电视,了解国家时事和政策,形成覆盖农村各个层面的阵地网络。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村容整洁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房子也越修越漂亮了,但有一部分农民素质低,不讲清洁卫生,严重影响了整个村子的环境卫生。因此,提高村民们的文明素质、卫生意识是首要的任务。比如凌云县逻楼镇充分利用圩日对群众进行环境卫生宣传,动员全镇人民人人动手参与环境整治,受教育群众达90%以上。开展清洁卫生评比活动,在最清洁户门前插流动红旗,使不清洁户自觉改进。通过村规民约,乡风民俗来约束、规范村民们的行为。同时,实行“三二一”法,即三名村干部、两名村保洁员、一名驻村干部,大家对所辖村的环境保持共同监管、共同维护,使各村的环境卫生得到很大的改善。还把发展农村沼气等新型清洁能源作为实施村容整洁工程的大事来抓,改善村容村貌。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到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既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衡量新农村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的硬指标。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到管理民主。一是推进基层管理组织创新,完善乡镇村治理运行机制。村民自治是农村实行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向纵深推进,必须进一步拓宽农民群众民主参政的渠道,让乡村内部的自主性力量在公共服务供给、社会秩序维系、冲突矛盾化解等多领域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特别是要协调处理好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搞好村民自治之间的关系,以及村干部与村民之间、村庄与镇政府之间的关系。让农村党支部主动转变观念,从过去依靠权力命令、实行大包大揽的领导方式,转向依照宪法和法律,领导、支持和保障村民自治活动的开展,努力实现“两委”之间的团结协调,共同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民主管理工作。二是扩大村务公开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推进新农村管理民主,必须进一步完善原有的村务公开制度。如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发放、宅基地使用、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使用、村干部报酬、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等项目和环节,都要及时公开。还要把新农村建设中各级财政到村到户的优惠政策和支农资金、社会各界的帮扶资金和建设项目以及村民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都及时纳入村务公开范畴。三是积极推行“一事一议”,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机制。“一事一议”制度作为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是动员和组织农民开展农村公益性建设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兴办集体经济项目,还是村容村貌规划整治、兴办社会公益事业,都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尊重农民意愿。大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事情要缓办或不办,决不能搞强迫命令或形式主义。通过建立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科学界定决策范围,严格规范决策程序,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乡村民主管理水平。
第二篇:乡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推荐]
乡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工业重镇,发展旅游名城”。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积极调动各方积
极性,协调推进我镇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十一五”期间全面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现将简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镇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南50公里的**河畔。全镇幅员面积153.8平方公里,林地2140公顷,耕地1260公顷,下辖4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29个自然屯,家户2780户,农村劳动力4201人)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7万人,其中镇区人口3.7万人。全镇通村、通屯和农村巷路全部达到砂石化,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35,住房砖瓦化率95,有线电视入户率30,程控电话入户率40。到2005年末,全镇经营总收入达到14.4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400万元,本级财政收入达到56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4914元。**是一座古老的城镇,原名二层甸子,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31年因其境内发现洁如晶、透而明、爽口微甜的泉水而易名**。1956年2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建制镇。**处于哈尔滨市最佳旅游半径内,境内群山环抱,山奇水美,人文、自然景观颇多,有“旅游名城”之美誉。位于镇东北5公里处的中国哈尔滨**狩猎场是亚洲最大的封闭式狩猎场,她以独具魅力的休闲游乐方式和北方园林风情闻名遐迩;素有“花果山”之称的全国青少年活动营地,为青少年夏(冬)令营的活动提供了理想场所;东兴水库避暑山庄,造型别致,库水清澈,是一座具有三星级标准的度假村;气势恢宏的威虎山森林公园,松涛浩翰,山峰险峻,有绵延于山脊的塞外长城。有15家滑雪场,攀岩探险,滑雪射箭等旅游项目,为游人所乐道。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上京国际的建成,更给我镇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工业基础雄厚,工业经济占全镇经济总额的95%,形成了以酿酒、建材、精细化工、塑料产品为主的四大产业,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酒业集团和哈尔滨香泉啤酒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国**酒、“泉雪”牌啤酒均荣获国家优质奖。水泥、白灰、建筑石大量销往哈尔滨、大庆等城市,是黑龙江省主要建材基地。镇内还有黑龙江省通信电缆厂、哈尔滨铁路局采石场等6家省、哈尔滨市直属企事业单位在此创业发展。**地处张广才岭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具有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丰富,仅建筑石和石灰石的储量就达2亿立方米以上,还有大量的大理石矿产资源。地下水清澈透明,含有硒、氟、氡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酿制酒类和生产矿泉水的最佳水质。山野产品品种多、产量大。主要有蕨菜、刺五加、葡萄、秋果、猴头、榛蘑等多种山野果菜和山鸡、飞龙、梅花鹿、马鹿等野生动物。旅游资源十分诱人,除已建成的旅游景点外,还有石虎岭、杏树坡、磨盘山等三大旅游规划区待进一步开发利用。**交通便利,信息快捷。滨绥铁路纵贯镇区,镇区内有铁路专用线5条。301国道、哈绥公路穿境而过。程控电话装机突破8000门,移动通讯、无线寻呼实现了全国漫游。电话、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生机勃勃,全面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以来,每年投资3000多万元进行城镇建设,一座初具规模、功能比较齐全、设施比较完备的小城镇已经形成,被国家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50强示范镇。**先后荣获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黑龙江省体育先进乡(镇)、黑龙江省农业先进乡(镇)、哈尔滨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殊荣。在黑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评比中**镇位居第九名,有“龙江重镇”之称号。
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建设重点从现在起到“十一五”期末,努力把我镇建成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镇,主要指标:
1、经济发展指标。镇域经济经营总收入每年以20以上速度递增,2010年实现4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亿元,本级财政收入实现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
2、生产发展指标。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种植业以发展设施农业为主,畜牧业以发展规模养殖为主,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率畜牧业规模养殖分别达到100、75;镇形成以食品工业、建材工业和旅游、商贸为主立镇企业,各村分别建设有立村支柱产业,各屯发展特色经济典型;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乡村集体要有较大积累。
3、基础设施。镇区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化铺装,给排水设施完善;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镇区楼房化率达到60;自来水入户率100;通村屯道路实现硬化,村部所在屯的巷路实现水泥或柏油硬化,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有线电视入
户率达到85以上,通讯网络覆盖各村;村民普及卫生厕所,磨盘新村建设初具规模。对东兴水库进行消险加固,扩大灌溉面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镇内有大型休闲广场及绿地、**河带状公园,镇区达到亮化、美化、香化、绿化;各村屯实行垃圾集中堆放,柴草、粪便全部出村,80的屯达到生态村建设标准;农民住房整齐化率达到80以上,砖瓦化率达到100。
4、社会事业。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青壮年农民专业技术培训率达到100,每名农民都能掌握一项农业或非农业专业技术;镇建设有中心卫生院,医疗设备齐全;村建设有卫生室,实现小病不出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100。镇内设有大型文化娱乐场所,各村都有文体活动场所;镇建设一所成人高职教育学校;镇建设有一所国家级标准敬老院。
5、民主政治建设。有完善的村民自治、“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农民对镇村“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满意率达到90以上,村民对村两委班子满意率达到80以上,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镇村无集体上访、无群体事件、无重大犯罪案件,群众对治安满意率达到90以上,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勤俭自强、诚信守法、有社会公德、远离迷信、抵制邪教的新风尚,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建设重点
1、围绕生产发展,突出工业经济主导地位,提高镇域经济规模和实力。一是深化改革,提高现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白酒、泉雪啤酒等企业的扩产改造步伐,建设好白酒出口生产线和以肽啤为核心的啤酒项目,开发新产品,提质增效,使酒产业成为**的主要支柱产业和主要财源。按照合理布局和环境保护原则,全面推进建材企业提档升级和优化重组,使现有80余家建材企业重组为50家左右,并成立建材集团,避免无序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积极推进省、哈市驻镇企业改革,帮助省地勘四院、国脉通讯电缆厂等企业迅速走出低谷,实现新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以服务和商贸业为主的个体私营经济,保证每年20以上增长速度;建设物流中心,加速商品流通。三是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整合旅游资源,实现旅游经济的大发展和快发展,促进现有16家旅游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和竞争力。2006年引进万福隆“雪域天堂”等大型旅游公司或旅游开发企业集团,引进资金或企业使**国际狩猎场提挡升级,打造**旅游航母,形成全市旅游经济龙头。四是继续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浙江桐庐、上海普陀等友好镇区的互相关系,全民动员,全方位发动,2006年抓好上京国际凡奇生态园二期工程、爱尔兰水泥熟料生产、矿泉水厂等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再引进3-5个工业和旅游方面的大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证镇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计划到2010年,镇域工业总产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0亿元,工业税收突破8000万元。实现旅游业收入45000万元。
2、围绕生活宽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强村富民。“十一五”期间,我们将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通过开发2个产业化项目,建立4个基地,抓好5个大产业,建设1个新村来促进农民增收。开发2个产业化项目。一是投资100万元,进一步扶持**大发青贮饲料公司,带动农民种植青贮玉米2000亩以上,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发展养殖业,实现粮食就地转化。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启动芬芳园食品公司建设,恢复山野菜加工和粘玉米、酸菜等保鲜食品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四个基地。一是以老营、镇北为重点建立奶牛养殖基地,在现有1个小区和4个养殖专业屯的基础上,规划建立5个养殖小区,把农户的奶牛都集中到小区饲养。到2010年,全镇奶牛饲养量力争达到1万头。二是以磨盘村为重点,建立蔬菜基地,建设百栋温室、千栋大棚,带动全镇发展蔬菜达2000亩,生产绿色有机蔬菜,成为辐射阿城市区和发展旅游产业的蔬菜供应基地。三是以镇北村为重点,建立果树和苗木基地,发挥苗木协会作用,建立百户千亩苗木生产基地;以磨盘村为重点,发挥现有果树大户和葡萄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建成百亩以上果园5个,全镇林果、苗木面积达3000亩。四是以老营村为重点,建立蛋鸡生产基地,发展10户万只规模以上鸡场,蛋鸡存栏达20万只,日产鲜蛋10吨,成为全镇和旅游产业鲜蛋供应基地之一。抓好五大产业。一是优质粮食产业。以水稻、特色玉米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全部实行优质、绿色、标准化生产,主要农产品85通过A级绿色食品认证,逐步发展有机食品。二特色养殖产业。以鹿、黑熊、乳鸽为主的特色养殖业,鹿、黑熊、乳鸽饲养量分别达到1000头、500只和10万只,并实现就地加工。三是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以米面、豆制品等为主的加工业,全镇年收入超5万元的加工大户达到200户以上。四是运输产业。发展以现代物流为主的运输产业,全镇大中型运输车达到500台以上。五是劳务输出产业。通过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开发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农民向镇内和中心村集中,把全镇80以上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来。建设1个新村。就是在301国道旁、原磨盘村1—4组,采取政府引导和对外招商引资等办法,通过土地置换、给予优惠政策等措施,重新打造一个新的发展区域,规划设计磨盘新村;引资建设高档住宅区、餐饮服务区、旅游娱乐区、观光农业区等建设特色旅游服务型村屯,以设施农业为重点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通过开发2个产业化项目,建立4个基地,抓好5个大产业,建设1个新村,在2010年,全镇农村经营总收入达到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
3、围绕乡村文明,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投入资金300万元,对镇卫生院进行扩建或异地改建;投资250万元强化村卫生所和计划生育辅导站建设,增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建立健全三级预防保健网络,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投入资金800万元,新建一座敬老院,扩大规模,改善办院条件,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设立扶贫济困专项基金,解决农村扶贫、济困、救孤、养老和大病求助等问题。三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文化设施建设。投资3000万元在镇区内建设占地3万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投资1200万元建设占地2万平方米的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投资400万元每个村都要建设一个集娱乐、休闲、读书为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和室外运动场,建设5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室,投资200万元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水平,购置学生通勤车8台,为850户农户安装有线电视。加强群众文体队伍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树新风、破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到2010年,要有20农民达到高中教育水平,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幼儿入托、学生入学、老人入(敬老)院率分别达到100,各村文化娱乐设施健全,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4、围绕村容整洁,坚持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提高农村小城镇建设水平和档次。“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多渠道筹资,加速小城镇建设。一是完善城镇建设规划,扩大镇区规模。规划建设以旅游、观光、休闲、渡假、娱乐为主的磨盘新村。迅速启动村级规划,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规划各村发展蓝图。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镇村两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镇区环境建设上,完成13项建设内容,共投资15840万元。投资1650万元建设地下排水管线20967延长米,投资1140万元建设镇内高等级路面17067延长米,投资4000万元对河南大街进行综合改造,投资750万元改造镇内自来水建设,投资1280万元完成**河二期改造工程,投资6000万元建设住宅小区3处,投资200万元建设公交客运站1处,投资380万元改造安装路灯800盏,投资200万元建立1处年处理垃圾2万吨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投资520万元建设一处占地10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投资700万元对镇内192户土房、危房进行改造,投资200万元建设**高速公路出口景观带,投资470万元对镇内的道路及小区进行绿化,使镇区内整体环境有一个明显改善。在村屯环境建设上,完成24项建设内容,共投资14828.5万元。投资1621万元建设31.5公里的通村公路,投资750万元建设15公里通屯公路,投资560万元对4个村的中心屯的巷路进行高等级改造,投资230万元安装路灯702盏,投资680万元对155户农民土危房进行改造,投资500万元打农村人畜饮水井24眼,铺设供水管线8.4万延长米,投资500万元建设红光村农民住宅楼2栋、6000平方米,投资450万元修建石砌排水沟80760延长米,投资1200万元建设地水排水管线15000延长米,投资260万元新建农村公共厕所64处,投资170万元对11座桥涵进行改造,投资100万元对通往利民屯的石虎岭进行改造,投资460万元在老营村建设秸杆汽化工程,栽植绿化树5.5万株,设垃圾箱105个,设垃圾堆放点18处,购置垃圾运输车7台,建设花卉池及种植花卉基地16处,建设绿篱栅栏5万延长米。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搬迁、治理石场19处,恢复植被保护;对镇内三处水泥厂和一处白灰厂进行综合治理,解决镇区内空气污染的问题。三是加强维护和管理,探索建设镇级环境综合管理执法队伍和村卫生队,保护建设成果,让广大农民长期生活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
5、围绕管理民主,突出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密切干群关系。“十一五”期间,一是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的原则,选拔“双强”干部,配齐配强村干部。以“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一创三当”、“双带”等活动,加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同时定期对“两委”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党的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素质,适应形势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深入开展民主管理示范村建设活动,积极实行村务、政务和财务公开制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民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定期对村级财务逐一审核。设立村务公开栏,向广大村民及时通报村“两委”的工作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推进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村(屯)活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村民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化解矛盾,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村屯联防队伍,建立治安中心户,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减少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努力构建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农村社会新秩序。
三、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完成上述建设总投资123215万元,需要上级支持40793万元,招商引资引进社会资金73000万元,镇村自筹9422万元。靠我镇自身根本无法完成以上建设项目,为了能够使我镇早日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望上级部门给予我镇资金扶持。二是以往规划现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所以我镇急需上级规划部门对我镇进行全面规划,做出适应时代要求和符合我镇实际的总体规划,从而使我镇能够按照规划设计加快实施建设。三是镇级财力不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壮大乡镇自有财力,我镇现在税收3400万,镇级可用财力仅202万,是否针对我镇的试点工作给予一定的特殊政策。在税收留成上享受哈市级政策。四是按照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镇建议关闭一些对环境资源破坏较严重的建材企业,把一些处于公路、铁路沿线和旅游区的采石场坚决关闭,对不具备开采条件的采石企业予以取缔。故请上级职能部门统筹考虑,为我镇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最大的帮助。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项目的建设,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土地的基础上还需要一定的建设用地,所以望上级有关部门在土地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并把土地出让金及其建设配套费全部返还给我镇。六是由于乡镇政府所处的位置和权限所限,在人才、技术、培训、信息、政策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困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恳请上级政府在以上各个方面加以考虑给予相应的政策。
第三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这次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果,就是把农业农村稳住了,从而稳定了市场,稳住了人心。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我们正在寻找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会议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三)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
(五)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六)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目前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三农”工作对全局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农村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和切实落实促进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要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要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1
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缜密细致的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如何结合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如何结合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雉城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壮大茄子、葡萄、种鸭等效益农业,闯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之路的事实给出了很好的回答。
茄子 让“万元田”美梦成真
彭城蔬菜合作社近年来着眼于农民科技致富,在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品牌培育、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菜农的欢迎,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县先进合作经济组织。据了解,鼓城蔬菜专业合作社已服务农户近千家,年种植大棚茄子1560亩,亩产值最高达1.35万元,人均收入已达8300元。“新塘一尺红”牌茄子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去年,又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标;并连续3年被浙江省农博会评为金奖产品。
合作社高度重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选址和规划,并想方设法优化蔬菜生长的生态环境。同时加强监督,对基地严格控制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确保了无公害标准的顺利实施。专门筹资150多万元,对蔬菜基地内机耕路进行拓宽、铺石,新建标准“三面光”渠道,添置喷灌设施等,建成了全县惟一的蔬菜科技示范园区。
在基地采取“菜稻轮作”、“水旱轮作”模式的同时,合作社还及时制定了“长兴地方茄子生产标准”和“浙江省茄子地方生产标准”,极大地提高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规范化程度。合作社十分注重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聘请了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何圣米为基地技术总顾问,请县农业局技术员常年挂钩基地,开展经常性的田头技术指导,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千方百计在沪、浙、苏、皖等地建立市场网络,扩大蔬菜的市场覆盖率。目前40%产品已进入上海市场,彭城村成了“上海市菜篮子基地”之一。
“新塘一尺红”名声大增,基地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在周边大中城市十分畅销。今年5月中、下旬,彭城村最长的茄子达60厘米,比往年增长20厘米,深受消费者青睐,而每公斤茄子价格也飚升到3.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据介绍,今年彭城每亩茄子销售收入达到1.0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真正让农民期待已久的“万元田”美梦变成了现实。
葡萄 农民增收的钱串子
长兴县兴藤葡萄研究所以浙江大学园艺系为技术依托,加强葡萄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通过引试研究、示范推广,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全县的葡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该所先后申报通过了“美人指葡萄适应性栽培与推广”项目,“千亩三新葡萄园区建设”及“葡萄高新科技园区建设”等项目。
为增强葡萄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广大葡萄种植户的栽培管理水平,兴藤葡萄研究所不断强化服务功能,为广大葡萄种植户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服务。如多次邀请浙江大学园艺系陈履荣等专家来长兴实地指导葡萄生产;为广大葡萄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等。随着葡萄生产每年以500亩左右的发展速度递增,兴藤葡萄研究所大力着手开展优良葡萄品种的研发,分别从苏、沪、浙等地引进了20余个欧美欧亚葡萄新品种试种,筛选出5个优良的早、中熟葡萄品种,向长兴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良葡萄种苗50余万株,发展葡萄生产达2000余亩,去年又筛选出适宜浙北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葡萄品种。2005年长兴县科技局授予长兴县兴藤葡萄研究所为葡萄种子种苗基地,目前研究所已制定了葡萄种子种苗研发实施方案,准备申报湖州市葡萄种子种苗科技研发中心。
发展效益农业推动新农村建设纪实
“兴藤”牌葡萄商标的注册和《长兴县无公害葡萄生产地方标准》制定为提升产品的档次奠定了基础。产品已被认定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湖州市名牌产品”、“湖州市著名商标”。今年又正式申报ISO14001环保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争创浙江省名牌产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标,以进一步提高“兴藤”葡萄知名度。
今年又是好光景。沉渎港村陈淦泉承包种植葡萄27.3亩,8亩大棚葡萄每亩销售收入达
1.65万元。葡萄成了“农民增收的钱串子”。“后洋”牌美人指葡萄还在2006年浙江省精品水果展上荣获金奖。
种蛋 养殖户捧上了“金蛋”
涧塘村农户以往常年靠种粮、搞轻纺来维持生活。自从该村启动新农村建设后,种鸭养殖经济效益已超过粮油收入。到今年9月中旬,全村有70家农户饲养种鸭5万余只,带动周边乡镇47家农户饲养种鸭5万余只,共有11万多只,形成了湖州市最大的种鸭养殖基地。
为了进一步提升种鸭产业层次,使其真正成为涧塘村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涧塘种鸭养殖合作社开展“樱桃谷种鸭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目前,该项目已被市科技部门正式列入“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同时,还顺利实施“浙江省农技推广基金会湖州执行部资助项目”。除此之外,又向有关部门申报了“湖州市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项目。
现在种鸭养殖合作社正在创建“浙江省„十佳‟畜禽专业合作社”。
作为全市种鸭养殖业的“样板”,涧塘种鸭业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不断注入科技增加活力,鸭农连年增收。仅今年9月上旬,种蛋价格均价每公斤上涨到了15元。科技“引擎”使涧塘种鸭业稳步前进。
第五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们做好今后几年“三农”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正确认识“十五”期间我县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今后所面临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民主重视“三农”工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五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概括地说:农村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一)、农村改革迈出历史性步伐。“十五”时期,我县实施了具有里程碑式的三大改革。
1、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从2000年我县在全省率先推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当年取消了村提留乡统筹及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了生猪屠宰税和农林特产税,取消了统一规定的农村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2001年开始实施第一轮农村税费改革,全县农民负担总额较2000年减少5250万元,下降36。2003年,按照“四个不变”、“三个降低”,调减农民负担,全年农民负担8911.5万元,较上年减少946万元,下降7.2。2004年,进行新一轮税费改革,调减农业税3个百分点,将农业税从7降为4,同时取消了二三产业交积累,全县农民负担总额4817.9万元,较上年减少4093.6万元,下降45.94。2005年农业税全面免征,持续了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宣告终结。
2、实施镇村机构改革。为搞好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改革,从2001年开始,全县实行了乡镇、村组行政区划调整,乡镇由30个合并为14个,行政村有427个合并为250个(含农村居委会),5108个村民小组合并为2909个。2004年开展了村级核编定员、竞争上岗工作,全县共精简村组干部2819人,使村组干部已降到1735人,村平6.6人,精简率达到62.3。
3、搞好农业服务体系改革。今年对全县镇级农技推广和农经服务体系进行了综合改革。全县农技、农经、水产、畜牧、林蚕、农机六大镇级农业农经服务机构,经改革综合设置为两个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和一个区域站(水产技术指导站)。核定上岗名额270名(含植物检疫人员、动物检疫防疫监督员30名),县保留聘用人员名额60名,合计330名,上岗率39.5。
“三大改革”,放开了农民的手脚,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改善了党群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全面免征农业税及附加,还对农民发展生产进行直接补贴。全县2005年实行粮食直补、良种直补和农机补贴累计达415万元,更大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五”期间我县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农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及城乡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030元,人均增加628元,增长14.3。“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9.03。“十五”期间农村经济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特色农业不断做优。农业效益不断提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围绕品种调优,效益调高,传统产业调大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水稻、水生蔬菜、水产、水禽“四水”特色更特。常年水稻种植面积71万亩,以荷藕、慈菇为主的水生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以地方“六小”品种和“宝应湖”大闸蟹为特色的水产养殖面积51万亩;以鹅、鸭养殖为主的水禽近1000万只,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东有藕慈、西有特水、南有棉经、北有瓜菜、中有畜禽的区域化种养格局进一步显现,农业效益不断提高,拉动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断增大。
2、劳务经济不断增速。坚持将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工作来抓,成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办公室,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与输出台帐,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成立劳务中介组织和县职介中心,开拓劳务市场,搞好典型引导,有序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至2005年,全县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7.6万人,较2000年增加近12万人,年均增加2.4万人,农民非农产业就业率已达66。
3、生态农业不断做亮。坚持实施生态县发展战略,以发展有机农业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三品”农业基地比重不断提高,种植业已达45.4,畜禽业达35,水产业达60。2003年,编制了《宝应县有机产业发展规划》,建成了有机稻米、有机藕、有机蟹、有机食品专用肥四大有机基地。2004年被列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试验性地开展30个基地建设工作,总面积达5.6万亩,涵盖粮食、水产、畜禽、蔬菜、瓜果等五大类12个品种;与科研部门合作,结合宝应的生产实际,制定了有机稻米、有
机蟹、有机藕等12个有机产品操作规程,其中5个成为省标。今年7月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创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验收组验收。
4、品牌农业不断叫响。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抓好农业品牌创建,至2004年全县农产品商标已有115个,其中“三品”品牌45个(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8个,无公害农产品33个)。尤其在荷藕产业品牌创建方面成效显著,全县以荷藕加工为主的混合蔬菜,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国家,日本市场藕制品70来自我县。2004年6月,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荷藕原产地域保护。
5、“龙型”产业不断做强。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三资”投入,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形成15家农产品龙头企业,其中1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省市重点农产品龙头企业,荷仙集团2003年成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兴办了兴泰农牧生猪产业化、宝泰米业产业化、维盛板业、纺纱起毛布等加工项目,推进了粮油、藕菜、棉花、林木、畜禽水产五大产业的发展。到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达85个,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三)农村面貌发生显著的变化。
“十五”以来,我县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力度,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面貌。
1、农村实事工程稳步推进。2001年至2005年,全县支农投入累计万元。2003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兴办农村公路建设、改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草危房改造、农村税费改革等“八件实事”。至2005年,全县累计共建成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751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自实施农村改水攻坚三年以来,截止目前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达14.1万人。已全面实施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覆盖率在85以上。全县改造农村草危房达1446户,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截止今年年底,全县农村低保共有3907户、9395人,年实发保障金406万元,比上年增发250万元。
2、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四年来尤其是2003年洪涝灾害袭击后,对水毁工程的修复,农田水利投入不断增加。五年累计农田水利投入2亿元,农业综合开发投入3691.17万元,完成水利土方5289.3万方,改造中低产田10.1万亩,建设吨粮田11万亩,防汛抗旱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农机总动力达34万千瓦,分别较2000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和2.36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3.28万亩。农业利用“三资”有效地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开发,全县累计实施农业“三资”项目457个,总投资达12.5亿元,投资到账9亿元;引进实施农业外资项目15个,总投资3500万美元,投资到账2003万美元。通过引导客商带品种、带技术、带资金,建立农业园区,全县已经形成了“一区五园”<江苏省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江苏省渔业(宝应)科技示范园、正润生态园、莲藕生态观光园、金玫瑰园、金禾西瓜示范园>为主的农业园区格局。
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近年来,我县把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把普及科技知识、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抓好载体建设,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环境综合整治、“双文明”共建等各项活动。与此同时,还大力发展农村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但从我县现状来看,一是经济总量规模小,镇村经济发展不快,村与村差距大,镇村债务还较重,农村面貌变化不快,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二是农业生产水平不平衡,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业基础设施差,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三是农民收入水平低,文化素质低,就业技能差,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不高。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当前我们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而奋斗,而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建设农村、难点在富裕农民。当前,我们存在“两个反差”: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与农民收入增长较慢的反差、城市面貌变化很大与农村面貌变化较慢的反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千百万农民,把他们带入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而且是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从总体上加快小康和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我们还要看到,我国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大,即使将来城市化率达到50、60,仍有几亿人居住在农村,必须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和进步。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各地各部门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解不断加深,一个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较好的思想基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近几年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财力、物力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干部和群众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了艰苦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很大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涵盖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方方面面,体现了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四位一体,有很强的综合性。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五中全会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实际上指明了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生产发展,主要是指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要稳步发展,做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收入和绿色生态环保几方面的统一。
生活宽裕,主要是指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农民的收入逐步提高,衣食住行的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上升,生活条件更好,城乡差别缩小。
乡风文明,主要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的需求。
村容整洁,主要是指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秩序稳定,村容村貌整洁。
管理民主,主要是指在农村党支部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这“五句话”的目标要求,既源于实际,又指导实际,既来自群众,又造福群众,它同我党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相一致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属物质文明建设范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属精神文明建设范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管理民主,属政治文明建设范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持之以恒。首要的是认清它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提高建设的自觉性。它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战略的新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三、结合我县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着力在“新”字上下功夫。把全县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又不过于繁琐的措施,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类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不搞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防止形式主义。因此,我们要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为根本;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方向;以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增长方式为手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任务。重点要做到“五新”:
1、发展壮大新产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而现代农业建设必须以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支撑,这是富民兴镇强县、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根本之所在。一要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充分发挥我县县属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紧紧围绕工业主导产业和六大特色行业发展农村工业,加强产品配套衔接,促进城市工业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结合“十一五”时期工业布局调整,认真做好农村工业发展的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快县“两区四园”开发和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县城经济圈,带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积极引导各类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集群化发展,避免“小散低弱”现象。二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发展农业必须改变传统生产模式,积极引入新观念、新思路。加快建设富民经济小区和现代农业园区,采取政府指导、企业运作、多元投入、农民参与的方式,加速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有机农业,尤其是着力培育一批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名优产品和优势产业。加大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三要全面搞活农产品流通。适应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大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四是着力寻求农民增收的途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广开农民增收渠道,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通过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走内部挖潜增收;要靠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龙头企业,实现二次分配,增加农民收入;要靠农业国际化、知识化和信息化提高我县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份额,让农民在国内外市场中多赚钱;要靠工业化、城镇化减少和分流农业人口,为农民提供各种社会保障;要靠我国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提高农民从国民经济的二次分配、各种补贴和税费减免中增加收入。
2、规划建设新村镇,改善农村物质条件。切实加强乡村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既是改变农村长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新农村的环境依托。“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包括新房屋、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个方面,比较直观的是前面三个。一要规划先行。把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全县总体规划建设和管理体系,使城镇社区与农村村落、居住区与畜禽饲养加工区、工业园区与农产品基地、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特别是城市功能拓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步进行规划布局,统筹加以推进。在完善城镇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快编制和建立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等系列规划体系,努力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协调发展的城镇及村镇发展格局。自然村庄的密度规划要掌握在耕作半径三里路以内,人口在800人以上为宜,这样各种设施配套最经济合理。村庄风格要体现“古有古的风格、乡有乡的味道”,本身就是特色明显的村庄,不仅要保留还要加强保护,沿运、东荡的村庄面貌不能千篇一律。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确保规划的权威性、统一性和导向性。二要因地制宜。近城远郊情况各有不同,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对位于城区的“城中村”,实行撤村建居、撤乡建街,建成城市新型社区,全面实现城市化;对城乡集合部规模较小的村庄,通过土地整理置换、异地腾迁等办法,按照城市住宅标准建设农民新村,实行市民化管理;对远郊规模较小的村庄,推动其逐步向乡镇和交通便捷的地区集中,逐步减少自然村,扩大小城镇规模;对新一轮规划保留的村庄,积极开展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河道、清路障、改水、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三要夯实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要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加强村镇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的建设投入,使农民尽可能多地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文明。加强村镇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环村林、环宅林,加快村外畜牧小区建设,大力整治河流污染,切实改善供水设施和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建立健全新组织,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体制,用市场机制和办法有效组织农民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激发广大农民走向市场、自主创业的内在动力。加快改造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推广股份合作制,逐步把传统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成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公司,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新型经济实体,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将全县农村所有集体经济组织都改造成新型经济实体。加大基层站所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转变职能、完善服务功能,建设更多为农民服务的新组织。创新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模式,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优势互补、便于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协会上的组织形式,把党组织活动和协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二者良性互动。
4、培养造就新农民,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造就一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较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良好守法素养的新型农民,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一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要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增强农民致富本领;三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四要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素质修养。
5、建设树立新作风,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要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亲民、爱民、富民”为目标,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人民群众、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全面改善,党风政风焕然一新。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选好配强乡镇、村领导班子,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着力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村务公开等制度,深入开展民主管理示范活动,保障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水平,不断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