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乡新农村论坛演讲稿(写写帮整理)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值此天高云淡、秋色宜人的季节、又当为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而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的时刻,我们大家会紧中原名城河南新乡市,举办“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十分及时、十分得题、也十分受到与会者的欢迎,我衷心祝愿这次高层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我演讲的题目是《新农村建设和中原崛起与中华复兴》。
截止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132129万人(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其中农村人口72750万人,占总人口的55.1%,农村人口还占多数。所以,农村建设的状况、农业发展的快慢、农民生活的好坏仍然关系着全国发展的大局。党中央一贯重视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视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历史性地提出了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2006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共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向题的决定》中,再一次强调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就农村论农村,要把新农村建设同中原崛起和中华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文明历史,有过众多的创造发明,出现过许许多多灿若群星的杰出历史人物,对人类做出过重大贡献。只是在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我们自身的封闭,才渐渐落后而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带来了希望。早在1956中,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就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波折、几度探索,终于在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三大又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30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瞻目的巨大成就。
据统计,我国的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居世界第11位,到2006年已上升为世界第4位;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世界第27位,到2004年即已上升到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世界第40位,到2006年即已上升到第1位。工农业主要产品中的钢、煤、水泥、化肥、谷物、肉类、籽棉、花生、油菜籽、水果等,到2000年均已跃居世界第1位。此外,科技文教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普通髙等学校在校学生数1978年为85.6万人,2007年即上升到1884.9万人。29年间,增加了21倍多。与此同时,人民收入也有明显增长,如以1978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到2007年按可比价格计则已增加到7.5倍和7.3倍。宇宙飞船神舟5号、6号、7号的升天,表明我国科技综合实力的强大。事实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突飞猛进。今年,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冰雪冷冻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美国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的冲击,增速会有所降低,但从世界整体来看,中国的经济仍会是高速增长的。
但是,要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结构必须改变。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规模的壮大,主要是靠面积只占全国的11%、人口只占39%的沿海地区支撑的。沿海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占到了60%。这种地区发展严重不均衡的状态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安全发展。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所以,必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中央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中原崛起”的战略决策,这是一个完全正确的果断大胆的决策。这一决策的正确性是由河南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决定的,而且又被河南近些年发展的成就所证明。
河南处于全国的中部地区,所以,自古就被称为中原之地,并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衡”的称谓。全省拥有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到2007年底总人口为9869万人,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
河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我国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我们国家最早的城市、最早的文字,还有我们国家最早的王朝,都发端于这块热土上。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河南所处的中原地区有三千多年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我国八大古都中,有四个即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都在河南境内。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都是在河南诞生的、并以河南为主要活动舞台。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商鞅、李斯、姜尚、苏秦、张仪等人,也是以这块土地为舞台的。诗人杜甫、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刘禹锡等等也都是在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中华英才。可见,在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画卷中,河南占有十分壮丽的篇幅。因此,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今天的中原地区。
2007年,河南省经济总量突破15000亿元,多年来稳居全国第五位。河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正在加快推进。2007年,全年工业产值达到7508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位。河南是我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板块最大的经济省份,特别是最近几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大力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使这块土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地区之一。在城镇化方面,河南大力推动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中原城市群由郑州、洛阳、新乡、焦作、济源、开封、平顶山、许昌和漯河等九个城市组成。九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60%左右。中原城市群目前已经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包括新乡市在内的各个中心城市都在快速发展。
河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并没有以牺牲农业为代价。2007年年底,全省的粮食总产量达到1049亿斤,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连续两年突破1000亿斤,河南省的粮食产量是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还要强,很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产量在全国排在首位。河南省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河南省的粮食增产量占到了全国粮食增产量的近40%。河南为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体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河南用自己生产的粮食不仅养育了自身将近一亿的人口,而且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省外输出粮食和粮食制成品200多亿斤,支持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因为河南这块土地的条件优越,所以它才一直是我国人口聚集最多的省份。
目前,河南不仅是全国的粮食基地,而且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也是我们国家目前最重要的内陆交通枢纽。到2007年年底,全省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4556公里。河南省的公路通车总里程、高速公路的通车总里程和农村公路的总里程都位居全国第一。河南全省的公路密度仅次于上海市位居全国第二。河南已经实观了由传统的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
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来新乡调研,当他看到在新乡高新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后非常欣慰,要求河南要加快发展,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走在全国的前列。
由上可见,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原大地河南的支撑,包括人力的支撑,粮食的支撑,能源的支撑、原材料的支挥和装备工业的支撑等等。中原崛起得越高,中华民族复兴得就越早。同时,全民族发展得越快,对中原崛起的拉动作用就越大。所以,“中原”和“中华”就像母与子的关系一样:儿子靠母亲哺育,母亲靠儿子扶持和照顾。
但是,中原的崛起仅靠城市的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作为中原地区的河南,城镇化程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过来说,就是农村的比重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而“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可见,中原要崛起,就必须有农村发展的支撑,如果占全省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村发展不充分、低度化,中原就难以崛起。所以,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原崛起的需要。
新乡市的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和全国的前列,而新乡县的新农村建设在新乡市开展得最早而且已见成效。提起新乡县大家都是知道的,不仅因为新乡县长期是全国百强县,而且因为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史来贺和著名的全国十大女杰刘志华都是新乡县的。
新乡县是一个只有375平方公里土地、32.7万人口的城郊型
重点县。新乡县经济实力较强,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亿元。新乡县还是一个没有矿产资源而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平原县。2007年,它的工业增加值已占GDp的72%。新乡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位一体”(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新乡都市区建设三位一体)为载体,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扎实推进“六个一体化”(规划、布局、设施、服务、就业和生态环境)、努力达到四个城市化(居住环境、就业结构、消费方式、公共服务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新乡县以“抓好示范村、建设中心村、控制一般村”为原则,把全县176个行政村,整合规划为54个中心村。启动较早的古固寨镇,将全镇15个行政村和19个自然村规划为6个中心村,目前已有4个中心村基本建成。建设中心村的优越性是很明显的:第一,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第二,打破了宗族聚居的传统社会结构;第三,避免分散建房、相互攀比而出现的浪费;第四,节约了土地。仅古固寨一镇就腾出了3000亩土地。中心村建设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只要规划合理、建设资金有来源,就一定能够逐步推开,并最终完成。
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等于中心村建设。中心村建设主要是达到“村容整洁”的目标,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过一个总体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所以,全面而正确地理解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十分重要,否则就可能走偏方向。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全局性的,它不仅涵盖经济建设,而且涵盖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它不仅包涵要实现物质文明,而且包括要实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所以,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修马路、盖房子”,它涉及的领域要宽广得多。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的五个方面中,都包涵了对农民素质提高的内容,特别是像“乡风文明”一条,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哪能实现乡风文明!还有“村容整洁”,如果农民都不讲卫生,哪能实现村容整洁!再如,“管理民主”就要求农民不仅要有民主意识、民主理念和民主要求,而且还要消除宗族主义、小团体主义、官僚主义和极端民主主义等。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正在于提高农民的素质。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新农村建设要“农民建,建农民。”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是一致的,二者也是相辅相承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涵盖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应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一个强大支撑。就全国而言,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都将在2020年以前完成。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历史的过渡性。在将来全国实现了城镇化之后,绝大部分农村都将消失,此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没有意义了。所以,现在强调城乡统筹,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公共设施和生活设施均等化;另一方面也是为将来城乡差别的消亡作准备。
5.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实现后,一个宽裕的整洁的文明的民主的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将在全国各地普遍出现。届时,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将有所缩小,农村面貌将有明显改观,一代新型农民将登上现代化建设的舞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随之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最后,我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精神的鼓舞下,新乡市和河南省的新农村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将不断攀升,取得更大的成就,并将成为中原崛起的强大支柱,而中原的崛起,又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支撑力量。让我们大家为此而共同努力吧!
谢谢大家!
第二篇:新乡新农村论坛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值此天高云淡、秋色宜人的季节、又当为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而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的时刻,我们大家会紧中原名城河南新乡市,举办“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十分及时、十分得题、也十分受到与会者的欢迎,我衷心祝愿这次高层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我演讲的题目是《新农村建设和中原崛起与中华复兴》。
截止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132129万人(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其中农村人口72750万人,占总人口的55.1%,农村人口还占多数。所以,农村建设的状况、农业发展的快慢、农民生活的好坏仍然关系着全国发展的大局。党中央一贯重视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视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历史性地提出了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2006年10月,在《中共中央共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向题的决定》中,再一次强调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就农村论农村,要把新农村建设同中原崛起和中华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文明历史,有过众多的创造发明,出现过许许多多灿若群星的杰出历史人物,对人类做出过重大贡献。只是在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我们自身的封闭,才渐渐落后而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带来了希望。早在1956中,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就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波折、几度探索,终于在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三大又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30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瞻目的巨大成就。
据统计,我国的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居世界第11位,到2006年已上升为世界第4位;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世界第27位,到2004年即已上升到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世界第40位,到2006年即已上升到第1位。工农业主要产品中的钢、煤、水泥、化肥、谷物、肉类、籽棉、花生、油菜籽、水果等,到2000年均已跃居世界第1位。此外,科技文教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普通髙等学校在校学生数1978年为85.6万人,2007年即上升到1884.9万人。29年间,增加了21倍多。与此同时,人民收入也有明显增长,如以1978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到2007年按可比价格计则已增加到7.5倍和7.3倍。宇宙飞船神舟5号、6号、7号的升天,表明我国科技综合实力的强大。事实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突飞猛进。今年,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冰雪冷冻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美国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的冲击,增速会有所降低,但从世界整体来看,中国的经济仍会是高速增长的。
但是,要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结构必须改变。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规模的壮大,主要是靠面积只占全国的11%、人口只占39%的沿海地区支撑的。沿海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占到了60%。这种地区发展严重不均衡的状态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安全发展。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所以,必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中央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中原崛起”的战略决策,这是一个完全正确的果断大胆的决策。这一决策的正确性是由河南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决定的,而且又被河南近些年发展的成就所证明。
河南处于全国的中部地区,所以,自古就被称为中原之地,并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衡”的称谓。全省拥有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到2007年底总人口为9869万人,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
河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我国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我们国家最早的城市、最早的文字,还有我们国家最早的王朝,都发端于这块热土上。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河南所处的中原地区有三千多年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我国八大古都中,有四个即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都在河南境内。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都是在河南诞生的、并以河南为主要活动舞台。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商鞅、李斯、姜尚、苏秦、张仪等人,也是以这块土地为舞台的。诗人杜甫、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刘禹锡等等也都是在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中华英才。可见,在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画卷中,河南占有十分壮丽的篇幅。因此,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今天的中原地区。
2007年,河南省经济总量突破15000亿元,多年来稳居全国第五位。河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正在加快推进。2007年,全年工业产值达到7508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位。河南是我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板块最大的经济省份,特别是最近几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大力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使这块土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地区之一。在城镇化方面,河南大力推动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中原城市群由郑州、洛阳、新乡、焦作、济源、开封、平顶山、许昌和漯河等九个城市组成。九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60%左右。中原城市群目前已经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包括新乡市在内的各个中心城市都在快速发展。
河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并没有以牺牲农业为代价。2007年年底,全省的粮食总产量达到1049亿斤,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连续两年突破1000亿斤,河南省的粮食产量是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还要强,很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产量在全国排在首位。河南省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河南省的粮食增产量占到了全国粮食增产量的近40%。河南为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体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河南用自己生产的粮食不仅养育了自身将近一亿的人口,而且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省外输出粮食和粮食制成品200多亿斤,支持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因为河南这块土地的条件优越,所以它才一直是我国人口聚集最多的省份。
目前,河南不仅是全国的粮食基地,而且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也是我们国家目前最重要的内陆交通枢纽。到2007年年底,全省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4556公里。河南省的公路通车总里程、高速公路的通车总里程和农村公路的总里程都位居全国第一。河南全省的公路密度仅次于上海市位居全国第二。河南已经实观了由传统的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
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来新乡调研,当他看到在新乡高新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后非常欣慰,要求河南要加快发展,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走在全国的前列。
由上可见,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原大地河南的支撑,包括人力的支撑,粮食的支撑,能源的支撑、原材料的支挥和装备工业的支撑等等。中原崛起得越高,中华民族复兴得就越早。同时,全民族发展得越快,对中原崛起的拉动作用就越大。所以,“中原”和“中华”就像母与子的关系一样:儿子靠母亲哺育,母亲靠儿子扶持和照顾。
但是,中原的崛起仅靠城市的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作为中原地区的河南,城镇化程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过来说,就是农村的比重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而“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可见,中原要崛起,就必须有农村发展的支撑,如果占全省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村发展不充分、低度化,中原就难以崛起。所以,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原崛起的需要。
新乡市的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和全国的前列,而新乡县的新农村建设在新乡市开展得最早而且已见成效。提起新乡县大家都是知道的,不仅因为新乡县长期是全国百强县,而且因为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史来贺和著名的全国十大女杰刘志华都是新乡县的。
新乡县是一个只有375平方公里土地、32.7万人口的城郊型重点县。新乡县经济实力较强,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亿元。新乡县还是一个没有矿产资源而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平原县。2007年,它的工业增加值已占GDp的72%。新乡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位一体”(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新乡都市区建设三位一体)为载体,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扎实推进“六个一体化”(规划、布局、设施、服务、就业和生态环境)、努力达到四个城市化(居住环境、就业结构、消费方式、公共服务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新乡县以“抓好示范村、建设中心村、控制一般村”为原则,把全县176个行政村,整合规划为54个中心村。启动较早的古固寨镇,将全镇15个行政村和19个自然村规划为6个中心村,目前已有4个中心村基本建成。建设中心村的优越性是很明显的:第一,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第二,打破了宗族聚居的传统社会结构;第三,避免分散建房、相互攀比而出现的浪费;第四,节约了土地。仅古固寨一镇就腾出了3000亩土地。中心村建设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只要规划合理、建设资金有来源,就一定能够逐步推开,并最终完成。
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等于中心村建设。中心村建设主要是达到“村容整洁”的目标,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过一个总体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所以,全面而正确地理解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十分重要,否则就可能走偏方向。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全局性的,它不仅涵盖经济建设,而且涵盖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它不仅包涵要实现物质文明,而且包括要实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所以,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修马路、盖房子”,它涉及的领域要宽广得多。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的五个方面中,都包涵了对农民素质提高的内容,特别是像“乡风文明”一条,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哪能实现乡风文明!还有“村容整洁”,如果农民都不讲卫生,哪能实现村容整洁!再如,“管理民主”就要求农民不仅要有民主意识、民主理念和民主要求,而且还要消除宗族主义、小团体主义、官僚主义和极端民主主义等。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正在于提高农民的素质。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新农村建设要“农民建,建农民。”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是一致的,二者也是相辅相承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涵盖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应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一个强大支撑。就全国而言,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都将在2020年以前完成。
第三篇:新乡新农村论坛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值此天高云淡、秋色宜人的季节、又当为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而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的时刻,我们大家会紧中原名城河南新乡市,举办“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十分及时、十分得题、也十分受到与会者的欢迎,我衷心祝愿这次高层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我演讲的题目是《新农村建设和中原崛起与中华复兴》,新乡新农村论坛演讲稿。
截止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132129万人(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其中农村人口72750万人,占总人口的55.1%,农村人口还占多数。所以,农村建设的状况、农业发展的快慢、农民生活的好坏仍然关系着全国发展的大局。党中央一贯重视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视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历史性地提出了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2006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共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向题的决定》中,再一次强调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就农村论农村,要把新农村建设同中原崛起和中华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文明历史,有过众多的创造发明,出现过许许多多灿若群星的杰出历史人物,对人类做出过重大贡献。只是在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我们自身的封闭,才渐渐落后而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带来了希望。早在1956中,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就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波折、几度探索,终于在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三大又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30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瞻目的巨大成就。
据统计,我国的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居世界第11位,到2006年已上升为世界第4位;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世界第27位,到2004年即已上升到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世界第40位,到2006年即已上升到第1位。工农业主要产品中的钢、煤、水泥、化肥、谷物、肉类、籽棉、花生、油菜籽、水果等,到2000年均已跃居世界第1位。此外,科技文教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普通髙等学校在校学生数1978年为85.6万人,2007年即上升到1884.9万人。29年间,增加了21倍多。与此同时,人民收入也有明显增长,如以1978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到2007年按可比价格计则已增加到7.5倍和7.3倍。宇宙飞船神舟5号、6号、7号的升天,表明我国科技综合实力的强大。事实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突飞猛进。今年,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冰雪冷冻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美国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的冲击,增速会有所降低,但从世界整体来看,中国的经济仍会是高速增长的,演讲稿《新乡新农村论坛演讲稿》。
但是,要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结构必须改变。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规模的壮大,主要是靠面积只占全国的11%、人口只占39%的沿海地区支撑的。沿海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占到了60%。这种地区发展严重不均衡的状态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安全发展。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所以,必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中央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中原崛起”的战略决策,这是一个完全正确的果断大胆的决策。这一决策的正确性是由河南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决定的,而且又被河南近些年发展的成就所证明。
河南处于全国的中部地区,所以,自古就被称为中原之地,并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衡”的称谓。全省拥有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到2007年底总人口为9869万人,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
河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我国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我们国家最早的城市、最早的文字,还有我们国家最早的王朝,都发端于这块热土上。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河南所处的中原地区有三千多年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我国八大古都中,有四个即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都在河南境内。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都是在河南诞生的、并以河南为主要活动舞台。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商鞅、李斯、姜尚、苏秦、张仪等人,也是以这块土地为舞台的。诗人杜甫、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刘禹锡等等也都是在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中华英才。可见,在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画卷中,河南占有十分壮丽的篇幅。因此,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今天的中原地区。
2007年,河南省经济总量突破15000亿元,多年来稳居全国第五位。河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正在加快推进。2007年,全年工业产值达到7508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位。河南是我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板块最大的经济省份,特别是最近几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大力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使这块土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地区之一。在城镇化方面,河南大力推动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中原城市群由郑州、洛阳、新乡、焦作、济源、开封、平顶山、许昌和漯河等九个城市组成。九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60%左右。中原城市群目前已经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包括新乡市在内的各个中心城市都在快速发展。
河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并没有以牺牲农业为代价。2007年年底,全省的粮食总产量达到1049亿斤,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连续两年突破1000亿斤,河南省的粮食产量是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还要强,很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产量在全国排在首位。河南省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河南省的粮食增产量占到了全国粮食增产量的近40%。河南为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体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河南用自己生产的粮食不仅养育了自身将近一亿的人口,而且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省外输出粮食和粮食制成品200多亿斤,支持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因为河南这块土地的条件优越,所以它才一直是我国人口聚集最多的省份。
目前,河南不仅是全国的粮食基地,而且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也是我们国家目前最重要的内陆交通枢纽。到2007年年底,全省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4556公里。河南省的公路通车总里程、高速公路的通车总里程和农村公路的总里程都位居全国第一。河南全省的公路密度仅次于上海市位居全国第二。河南已经实观了由传统的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
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来新乡调研,当他看到在新乡高新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后非常欣慰,要求河南要加快发展,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走在全国的前列。
由上可见,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原大地河南的支撑,包括人力的支撑,粮食的支撑,能源的支撑、原材料的支挥和装备工业的支撑等等。中原崛起得越高,中华民族复兴得就越早。同时,全民族发展得越快,对中原崛起的拉动作用就越大。所以,“中原”和“中华”就像母与子的关系一样:儿子靠母亲哺育,母亲靠儿子扶持和照顾。
但是,中原的崛起仅靠城市的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作为中原地区的河南,城镇化程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过来说,就是农村的比重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而“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可见,中原要崛起,就必须有农村发展的支撑,如果占全省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村发展不充分、低度化,中原就难以崛起。所以,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原崛起的需要。
新乡市的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和全国的前列,而新乡县的新农村建设在新乡市开展得最早而且已见成效。提起新乡县大家都是知道的,不仅因为新乡县长期是全国百强县,而且因为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史来贺和著名的全国十大女杰刘志华都是新乡县的。
新乡县是一个只有375平方公里土地、32.7万人口的城郊型 《新乡新农村论坛演讲稿》
第四篇:论坛演讲稿
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现代精神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由于商品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如:是非、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行为成为社会公害。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思想造成极大影响。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迫在眉睫。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呢?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建立强有力的工作队伍
加强中学德育工作,首先要建立一支以学校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德育工作小组为指挥中心,以班主任、科任教师为主体,全体学生参与的德育工作组织网络。
其次是提高德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教师的师德素养,这就要求广大德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质,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德育工作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需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分层次要求,提高德育教育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在制定德育计划时,必须改变完全由教师制定的传统方法。可邀请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参与德育计划的制定。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关心热点,听取学生的合理意见。师生共同确立德育主题,共同设计活动程序。可以进行学生设计制定的德育活动方案的评比,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在德育过程中,应积极创造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受自我意识支配的教育活动方式。做到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参与相结合;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育中决不能采取“满堂灌”。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应在学生精心准备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和争辩,使学生的不同看法和思想观点有机会和场合进行表达、交流和沟通,以达成共识,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地自我教育。此外,和德育内容有关的智力大考场、演讲、文艺演出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倡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市场经济全新的社会背景,使学校德育教育已不能囿于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方式,德育的开放性已成潮流,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正确地认识社会,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内容。对此各科任教师要立足课本,掌握学科特点,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应该坚
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走出去(如到企业、带基层、到农户等)、请进来(如请先进模范人物作报告、请心理老师作辅导等)来加强德育教育。
四、开展德育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在学生中开展爱祖国、爱学校、爱家乡的“三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比学习、比纪律、比团结的“三比”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教育活动。把此项活动与党团活动紧密结合,与文体活动、课外活动紧密结合,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给德育教育以新的内涵和载体,改进道德教育空间的说教形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创新德育教育方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地努力,讲方法,求实效,我们的学生必定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谢谢大家!
第五篇:新农村演讲稿
牵手书香农家
收获金色希望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各位朋友们:大家
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牵手书香农家
收获金色希望”。
在人们的印象里,农民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终日与土地打交道,有谁会想到,党的十七大犹如浩荡的东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带着党的温暖,“农家书屋”也飞向了贫瘠的农村,走进了普通的农家,贴近了亿万农民。(曾几何时,图书馆、阅览室只是城市或机关单位的设施,只是知识分子和莘莘学子们徜徉的今天的农民家门口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图书室,农民也成了农家书屋的常客,成了令人羡慕的“文化人”!)
众手铺就求知路
现在的农民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求富、求知,早日改变村屯面貌,改善农村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但就是缺乏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阵地。
2009年,“草原书屋”工程送书到土右旗,受到土右旗农民的热烈欢迎。“草原书屋”工程此次为土右旗30个村镇送书1636种,每村1767册,共计53000余册,总价值90余万元。(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统一配送的图书不仅有自然科学、经典名著,还有草原歌曲、小沈阳小品等95盒音像资料,更有在农牧区难得一见的胎教、育儿宝典等,不仅符合农牧民的“胃口”,就连前来参观交流的各旗县区文体局局长都看了“眼馋”。有人羡慕地说:“比我们图书馆里的书都好!”)
土右旗文体局局长郗治中说:“以前建文化活动室,设备全放在村委会,检查的领导前脚刚走,后脚一把锁头就上了锁。头一年,乐器是新的,第二年,就残了,第三年,连残的都找不到了。所以,这一回,如何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并找一个„懂得图书管理知识,有事业心,工作热情高‟的图书管理员,我们确实动了脑筋。把书屋设在村民家、设在文化大院、设在学校附近……让村民自己管,他们既爱惜,又管理得好。”
沟门镇威俊村的“草原书屋”就设在农民吕志强家。自治区人大代表吕志强在自己家的大院里有一间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吕志强农民图书室”,书屋与图书室合二为一,既整合了图书资源,又整合了场所资源。
萨拉齐镇大北村的“草原书屋”则设在“郭小平文化大院”里,村民吹拉弹唱之余顺手拿本书看看,利用早已聚集的人气来提升书屋的热度。果然,借阅书籍人数位列所有抽查书屋之首。
知识浇灌丰收果
前段时间,我回村里看亲戚,一进村就听见一位大爷在唱。仔细一听唱的是:农家书屋真不赖,富了口袋富脑袋,不打麻将不要钱,书屋里面转一转。伴随他的歌声,我顺腿走进了农家书屋。呵!满屋子的人,满眼的书。老年人捧着“养生”书,中青年看着“科技”书,孩子们则走进科幻世界,欣赏着趣味童话。
蔬菜大棚户李保全是个读书迷。他的大棚不仅种蔬菜,还种花卉,四季不闲。一年1万多元的收入使李保全富了起来。谈起致富经,李保全抱出一大摞书说:“我爱读书看报,以前村上没书屋时,我自己买书看。现在有了书屋,看书看报方便多了。”在李保全的书柜里摆放着《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蔬菜虫害防治指南》等上百册图书。李保全说,如今种地离不开科技,前一阵子自家大棚里的黄瓜得了霜霉病,我根据书上说的施药比例配了药,喷上就好了。
(其实呀,在海子村的“农家书屋”里,还有一位忠实读者,他叫韩永胜,他可是个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韩永胜最初养猪靠经验,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过多次坎坷,造成了不少损失,后来他感慨地说:都是吃了没文化亏呀!于是,他请教专家,购买科学养殖书籍,不知跑了多少冤枉路,花了多少冤枉钱,渐渐地掌握了一些养殖技术,但离科学养殖赚大钱还相距甚远。自从“农家书屋”落户仓厂村,韩永胜心里乐开了花,他没事就往书屋跑,那里有文字,有图片,有光盘,真是让他耳目一新。半年多来,他依托“农家书屋”,扩大规模,改良品种,科学养殖,如今,他养的猪成本低了,生病少了,肉质好了,效益高了。他还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养殖带动种植,种植促进养殖,产供销一条龙,他还逢人就说:这叫“绿色养殖”。当问起他的感受时,他说:“感谢政府,多亏了„农家书屋‟给我提供了技术。”当问到他以后的打算时,他说:“我要多读书,读好书,发展自家,带动乡亲,不辜负党和政府的殷切希望。”)
借书最多的要数刘村的老刘。他逢人便夸书屋给他带来的好处:“以前,我养猪动不动就用树枝抽打,可书上说猪是不能抽打的,那样容易惊吓到猪,影响猪的健康成长,我照做了效果还真可以…….好几次,猪着凉生病我都是照书上说的方子配药喂,很快就好了。嘿嘿,我还节省了一笔兽医的出诊费呢!”
男的喜欢读书,女的也不甘落后。过去,村里的女人们忙完了手里的活计,总是喜欢抱着孩子东家走、西家串地打麻将。如今,农家书屋则成了她们的好去处,一有空就到农家书屋里看书学习,汲取新知识。有些妇女正是从书屋的报刊上获取了用工信息,到大城市干起了家政服务。
现在,农民们都惊喜地说:“„草原书屋‟给咱送来的是及时雨,咱收获的是实实在在的果实和票子。”
书屋盛开文明花
现在,农家书屋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精神文明的宣传员,使很多村民过去“一壶烧酒一杯茶,搓搓麻将敬财神”的生活习惯得到有效扭转。
农民梁洪财写得一手好书法,冬闲时每天都去“草原书屋”教村民习书练字。逢年过节,求他们写春联的人络绎不绝,忙得这些庄稼院里的“书法家”一直到年根儿都不得停。
(三间房村“富民书屋”,每到冬闲时节便举办各类培训班,请来科技工作者、专家、教师、老党员干部和老农民对青年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全村有95%以上的青年农民接受过培训。“蔬菜大王”魏小冬,“瓜王”刘红艳,“种菇能手”张玉,养牛大户马喜财等人都是书屋里的“得意门生”。三间房村如今每家都有技术员,人人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
还有沟门镇的王海燕老师既是“农家书屋”的管理员,也是“农家书屋”的忠实读者,每个星期的二、四、六他都按时开放,白天登记造册,整理档案,晚上带着投影设备和助手张小海一道逐队放映,王老师这样白天黑夜连轴转,眼熬红了,人消瘦了,当有人问他,你这样辛苦图个啥?王老师笑了:“这么好的东西,放在那儿不用,浪费了是罪过呀!政府给咱农民想到了,做到了,咱不就是跑个腿吗!只要咱村富了,苦点累点算个啥?”是啊,王老师心里有个愿望,那就是:牵手书香农家,收获金色希望。
“草原书屋”造福土右,更吉祥了内蒙古,有关部门介绍:内蒙古现在基本形成年产140亿公斤粮食、年增2500万头(只)牲畜的综合生产能力,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这中间„草原书屋‟的作用不可低估”。
确实啊,过去的农家生活是:(此地话)清早起,洗刷完,穿我衣吃我饭。扛上锄头到田间,只盼日头落西山:天一黑门一栓,睡我觉打我鼾,城里文明你莫想,生活只是油和盐。而如今的农民跟时代,钢笔本子随身带;不打麻将不摸牌,有空就到书屋来。现在农民真正懂得了“富了不读书是暂时富,穷了不读书要永远穷的道理。“牵手书香农家,收获金色希望”。农家书屋给农民提供了美好的精神食粮,文化水平上去了,信息知道的更多了。创业的劲头更大了,创业的信心更足了,社会变得越来越文明了。你们瞧:(播图片)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政通人和,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呈现在我们眼前。现在就让我们振臂高呼,共同为农家书屋喝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