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社会实践之我眼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9-05-13 10:2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暑假社会实践之我眼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暑假社会实践之我眼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篇:暑假社会实践之我眼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暑假社会实践之我眼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暑假没有回家,在学校参加了聊城大学农学院XX年的社会实践活动,跟随“科技支农”来到了周刘村。在这里让我兴奋,在这里的所见所闻也让我产生了更多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周刘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祖祖辈辈几十代都靠土地过活。全村共有耕地1378亩,和村中的总人口相比,人均土地占有量在附近几个村中也是名列前茅的。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新村的建设,村委带领大家搞起了特色种植,摆脱了祖祖辈辈留下来的那种只靠栽种粮食过活的生活模式,人均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村中主要从事大棚西瓜、棉花以及玉米生产,这样,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前提下,可以大量的供应周边市场。从村支书的口中得知在所有作物种植中仅大棚西瓜一项就占地达150亩之多,是附近西瓜的主要供应地,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村子的发展建设,村民很满意,毕竟穷了几辈子,终于可以摆脱贫困奔小康了。对于此,村委功不可没。在他们的领导下,周刘村正在大步行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路上,满怀信心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三农”问题的文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尤其是在今年2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全国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的主题。国家各种政策的出台,确实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自从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完善并加强“三补贴”政策出台后,农民更是实实在在的尝到了新村建设的甜头。在减负开源,让农民增收之后,我国也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现在,大家开口谈论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是新农村建设到底“新”在何处?该如何做“新”?

从国家的下发文件来看,新农村的“新”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也就是说,我们要不断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劳动力技能;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我们知道在农村一切都是建立在土地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生命线。在现代的农村中仍有九成农民的生活依靠土地,如此类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应该转移到最基本的土地上来,于是如何利用好手中的土地是建设新村的关键。

建设新农村,对土地一定要科学规划,爱护珍惜。可是,我们不难发现在近几年来农民手中的土地在不断的受到威胁。由于城市扩建,郊区越来越小,这对于缩短城市、农村的差距来说是有利的,可是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人一下子做市民,他们该怎样谋生?他们的温饱问题、他们的子女的教育问题该怎样解决?缩短城乡差距是必要的,可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渴望一步登天,瞬间完成。城市扩建是一个方面,在农村中,随着农村经济逐步发展,农民生活日渐富裕,农民对住宅条件的要求逐年提高。在建设新宅时,部分农民往往将旧宅弃在一边,重新选新地盖新房,这样无疑是对土地的严重浪费。旧宅地因为人的活动已久,所以几年内根本不适于栽种农作物。这样算来,农民盖一处新宅要用两倍的宅地面积。一些村民为了交通方便,建房选址一般在交通要道的两旁,且具有很大随意性。中国古代留下来这样一句话,说“道上房,道下地”,意思是说,靠近道路上面的房子风水较好,相反,在道路下边的土地更长庄稼。因为公路两边都盖了房子,好地相对减少了。好地一陇比孬地十亩强,这样无疑是对土地的严重浪费,降低了土地利用率。与此同时,占用土地时缺乏规划,管理不到位,占地规模难以调控,建设布局零乱等等问题使农村的土地利用率极低。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关心国事。对于土地问题,我认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期,应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以切实保护农民的基本农田,减少不必要的公用设施建设,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造田造地,在坑洼处采用异地运土、填土的方式来造地,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同时,即使是小村落,村中也要对后备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制定出自己村中的近期、中期、远期用地计划,切不可为了赶形式,胡乱占用农民土地,要建立自己的耕地储备库,为子孙后代的的发展做好打算,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当然,仅仅依靠一个村来做这些事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保护耕地,减少浪费。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第二篇:暑假社会实践之我眼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暑假社会实践之我眼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年暑假我进行了以考察新农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到了周刘村。在这里让我兴奋,在这

里的所见所闻也让我产生了更多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周刘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祖祖辈辈几十代都靠土地过活。全村共有耕地1378亩,和村中的总人口相比,人均土地占有量在附

近几个村中也是名列前茅的。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新村的建设,村委带领大家搞起了特色种植,摆脱了祖祖辈辈留下来的那种只靠

栽种粮食过活的生活模式,人均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村中主要从事大棚西瓜、棉花以及玉米生产,这样,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前提

下,可以大量的供应周边市场。从村支书的口中得知在所有作物种植中仅大棚西瓜一项就占地达150亩之多,是附近西瓜的主要供应

地,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村子的发展建设,村民很满意,毕竟穷了几辈子,终于可以摆脱贫困奔小康了。对于此,村委功不

可没。在他们的领导下,周刘村正在大步行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路上,满怀信心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三农”问题的文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尤其是在今

年2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全国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如何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的主题。国家各种政策的出台,确实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自从全

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完善并加强“三补贴”政策出台后,农民更是实实在在的尝到了新村建设的甜头。在减负开源,让农民增收之

后,我国也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现在,大家开口谈论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是新农村建设到底“新”在何

处?该如何做“新”?

从国家的下发文件来看,新农村的“新”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也就是说,我们要不断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劳动力技能;加快农村能源建

设步伐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我们知道在农村一切都是建立在土地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生命线。

在现代的农村中仍有九成农民的生活依靠土地,如此类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应该转移到最基本的土地上来,于是如何利用好手中的土地是建设新村的关键。

建设新农村,对土地一定要科学规划,爱护珍惜。可是,我们不难发现在近几年来农民手中的土地在不断的受到威胁。由于城市

扩建,郊区越来越小,这对于缩短城市、农村的差距来说是有利的,可是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人一下子做市民,他们该怎样谋生

?他们的温饱问题、他们的子女的教育问题该怎样解决?缩短城乡差距是必要的,可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渴望一步登天,瞬间完成。城市扩建是一个方面,在农村中,随着农村经济逐步发展,农民生活日渐富裕,农民对住宅条件的要求逐年提高。在建

设新宅时,部分农民往往将旧宅弃在一边,重新选新地盖新房,这样无疑是对土地的严重浪费。旧宅地因为人的活动已久,所以几年

内根本不适于栽种农作物。这样算来,农民盖一处新宅要用两倍的宅地面积。一些村民为了交通方便,建房选址一般在交通要道的两

旁,且具有很大随意性。中国古代留下来这样一句话,说“道上房,道下地”,意思是说,靠近道路上面的房子风水较好,相反,在道路下边的土地更长庄稼。因为公路两边都盖了房子,好地相对减少了。好地一陇比孬地十亩强,这样无疑是对土地的严重浪费,降

低了土地利用率。与此同时,占用土地时缺乏规划,管理不到位,占地规模难以调控,建设布局零乱等等问题使农村的土地利用率极

低。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关心国事。“我觉得要想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还要在以下三点上想办法:

(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

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

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

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

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2、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

3、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

进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

产业、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承包等。

(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

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

1、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

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充分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优、特、新产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

3、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转移农民的基地,是二、三产业的载体,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有选择的培育一批重点的中心

集镇,努力在城镇投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4、鼓励、支持和组织农民开展劳务输出。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到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务工经商,加快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

这次实践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那里的经济还不够发达,那里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

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第三篇:lenovo_暑假社会实践之我眼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_暑假社会实践之我眼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5858616

暑假社会实践之我眼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09 广告 4 班

李典航

最近暑假到时看看,通过了解知道了我市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规划,以及本人在农村的一些见闻,通过大家的介绍知道了一些东西,同时在这里的所见所闻也让我产生了更多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根据本市常委会工作安排,今年3-5月,市人大农经委、农经工作室会同研究室和政府有关部门围绕全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调研组召集市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劳动局、畜牧办、统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先后到长清、平阴、商河等5个县区听取政府部门工作汇报,并通过实地察看、调查问卷、走访交谈等形式,深入6个乡镇、14个村、30余户农户开展调查,广泛了解情况,认真听取意见;部分县(市)区人大根据市的统一安排,实行上下联动,在本区域内开展了调研活动,并提出调查报告。4月中旬,常委会领导和部分驻会委员也专门到章丘市和济阳县进行了调研察看,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现综合调研情况,提出如下报告:

一、工作基本情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在市委的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强化“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1、领导高度重视,各方面齐抓共管,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各级都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突出位置,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大力营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环境氛围。市和县(市)区相继召开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研究制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逐级明确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会议精神,从各自职能出发,深入农村开展调研,针对群众所思所想制定扶持政策,建立工作责任制,狠抓措施落实,积极支持和保障新农村建设。章丘市把推进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书记、市长亲自抓,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政策文件,按照“十化”阶段性目标,实施“五大建设”,建立完善领导、指导督察和包村工作等保障体系,并确定投资2亿元,选择10个示范村和100个建设村开展样板试点,通过典型引路,实现整体推进。目前看,各县(市)区都在集中力量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政策、研究规划、开展试点,各项建设正在有序展开,推进工作开局良好。

2、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今年,我市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效种养业,蔬菜、畜牧、林果等主导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力度,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龙头企业对县域经济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继续实施“6521”工程,采取多措并举,促进了农民增收。历城区依托科技进步,主攻蔬菜、林果、花卉、奶牛“四大优势产业”,济阳县坚持以工促农,实施骨干企业带动,加快食品、纺织、机械、电子、化工产业聚集,商河县立足实际,号召农民突出发展集约规模养殖业,今年一季度,这三个县区农民现金收入大幅度增加,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4.5%、15.0%、15.3%。截止3月末,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31.5亿元,增长17.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49亿元,增长25.6%,其中县区财政收入完成16.76亿元,增长34.3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15元,增长14.1%。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为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我市各级政府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略,大幅度增加了对“三农”方面的财政投入,先后围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对“路水电医学”和社会保障等项目,实施倾斜政策,尽力保障资金支持,积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2005年市财政支农投入总额达到6.1亿元,全市村村通“路、水、客车、广播电视”率分别达到95.8%、62.6%、99.3%、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农民参合率达到86%,乡镇敬老院完成阶段建设任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今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方面的投入5.6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5.11%,其中税费改革转移支付1.29亿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资金3.56亿元,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0.75亿元,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精神文明程度,新农村建设的治理机制日趋完善。近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培育典型,推广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积极组织“五好家庭”、“十星文明户”等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激发农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建设“平安乡村”,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观念,努力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坚持民主议事,认真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制度,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调查认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推进工作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矛盾和问题。一是有些地方动员教育还不够广泛深入,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认识上存有偏差,一些条件落后的乡镇、村庄存在等靠要思想和畏难发愁情绪,致使推进工作起步慢、发展不够平衡;二是建设资金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是基层干部普遍反映的主要问题。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上的项目较多,但县乡政府财力有限,多数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薄弱、运转困难,因此办事缺钱的难题亟待破解;三是传统农业仍是多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生产成本持续攀高,市场风险逐步加大,农民依靠种养业实现增收面临着途径少、空间小,缺乏可靠的保障机制等困难;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群众关注的热点。调查问卷中,农民认为当前“上学贵、看病难、社会保障差”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五是多数村镇发展缺乏规划,农民住宅布局散乱、建设无序,村容村貌和群众居住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十分突出等。对这些问题应当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解决步伐。

二、主要建议

1、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的大局,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推进保障体系,建立目标责任制,定期检查考核,逐级抓好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把推进和保障新农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按照职能分工,选准切入点,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办法。当前要处理好试点示范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既要注意抓好典型,探索经验,树立样板,同时也要重视面上的发展建设,特别是对贫困村镇要加大帮扶力度,实现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平衡发展。新农村建设是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各行各业积极支持三农,动员全社会踊跃参与建设,大力营造齐抓共管的环境氛围,保障新农村建设顺利健康发展。

2、全面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发展水平。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保护耕地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把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放在壮大主导产业,培育知名品牌,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效种养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加快开发与旅游、观光、休闲相结合的都市农业,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要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积极探索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加强农村中介组织建设,鼓励企业与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广辟渠道,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这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发挥好引导和保障作用。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更多地吸纳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取消一切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待遇和政策环境。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农民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创造方便条件。

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动力。对待“三农”要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倾斜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支农投入。要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建立支农投入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对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益性事业的保障能力,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各级政府安排支农预算要切实做到“三个高于”,已确定的各项投入措施要扎扎实实地抓落实,确保财政支农支出逐年稳定增长。当前对新农村试点资金,各级财政应当重点保证,及时足额拨付。要进一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尽力支持农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继续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加大对薄弱县乡的转移支付力度,促其加快发展步伐。对各项支农资金的使用,有关部门要跟踪问效,加强审计监督,保证专款专用,提高投资绩效。从长远看,要积极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切实解决多头投入、使用分散、效能不高、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农民的关系,合理划分投入责任,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示范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增加对“三农”的投入,调动农民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拓宽农村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4、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要从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选准突破口,扎实稳步推进,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根据基层的反映,建议政府部门注意抓好以下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提升质量标准和管理水平,争取尽快解决群众在“路水电医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二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社会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引导公共服务向农村发展,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近期应下气力解决群众“看病难、就学难、养老难”等社会热点问题。三是遵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原则,抓紧制定村镇建设规划,使之成为行动的准则、发展的规范,保障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四是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整治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脏乱差”工程。在这方面,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图虚名、不增加群众负担,防止一刀切、强迫命令、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等片面倾向,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大力营造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切实搞好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一事一议”、村务公开等民主监督制度,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加大普法宣传和综合治理力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增强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要深入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农村风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羊脑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祖祖辈辈几十代都靠土地过活。全村共有耕地1378亩,和村中的总人口相比,人均土地占有量在附近几个村中也是名列前茅的。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新村的建设,村委带领大家搞起了特色种植,摆脱了祖祖辈辈留下来的那种只靠栽种粮食过活的生活模式,人均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村中主要从事大棚西瓜、棉花以及玉米生产,这样,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前提下,可以大量的供应周边市场。从村支书的口中得知在所有作物种植中仅大棚西瓜一项就占地达150亩之多,是附近西瓜的主要供应地,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村子的发展建设,村民很满意,毕竟穷了几辈子,终于可以摆脱贫困奔小康了。对于此,村委功不可没。在他们的领导下,周刘村正在大步行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路上,满怀信心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三农”问题的文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尤其是在今年2月的《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全国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的主题。国家各种政策的出台,确实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自从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完善并加强“三补贴”政策出台后,农民更是实实在在的尝到了新村建设的甜头。在减负开源,让农民增收之后,我国也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现在,大家开口谈论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是新农村建设到底“新”在何处?该如何做“新”?

从国家的下发文件来看,新农村的“新”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也就是说,我们要不断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劳动力技能;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我们知道在农村一切都是建立在土地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生命线。在现代的农村中仍有九成农民的生活依靠土地,如此类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应该转移到最基本的土地上来,于是如何利用好手中的土地是建设新村的关键。

建设新农村,对土地一定要科学规划,爱护珍惜。可是,我们不难发现在近几年来农民手中的土地在不断的受到威胁。由于城市扩建,郊区越来越小,这对于缩短城市、农村的差距来说是有利的,可是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人一下子做市民,他们该怎样谋生?他们的温饱问题、他们的子女的教育问题该怎样解决?缩短城乡差距是必要的,可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渴望一步登天,瞬间完成。城市扩建是一个方面,在农村中,随着农村经济逐步发展,农民生活日渐富裕,农民对住宅条件的要求逐年提高。在建设新宅时,部分农民往往将旧宅弃在一边,重新选新地盖新房,这样无疑是对土地的严重浪费。旧宅地因为人的活动已久,所以几年内根本不适于栽种农作物。这样算来,农民盖一处新宅要用两倍的宅地面积。一些村民为了交通方便,建房选址一般在交通要道的两旁,且具有很大随意性。中国古代留下来这样一句话,说“道上房,道下地”,意思是说,靠近道路上面的房子风水较好,相反,在道路下边的土地更长庄稼。因为公路两边都盖了房子,好地相对减少了。好地一陇比孬地十亩强,这样无疑是对土地的严重浪费,降低了土地利用率。与此同时,占用土地时缺乏规划,管理不到位,占地规模难以调控,建设布局零乱等等问题使农村的土地利用率极低。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关心国事。对于土地问题,我认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期,应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以切实保护农民的基本农田,减少不必要的公用设施建设,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造田造地,在坑洼处采用异地运土、填土的方式来造地,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同时,即使是小村落,村中也要对后备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制定出自己村中的近期、中期、远期用地计划,切不可为了赶形式,胡乱占用农民土地,要建立自己的耕地储备库,为子孙后代的的发展做好打算,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当然,仅仅依靠一个村来做这些事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保护耕地,减少浪费。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第四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暑假期间,我在家里没有事,于是 我就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做了一番调查,在这十多天的调查中,我了解了现在农村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我采访了一些农户和村干部,我对农村中的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首先就是农村中的教育问题。因为从三年前农村中就开始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即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段家庭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走又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好政策。而且落实的比较到位.村支书吕万海说: 为了响应中央号召,我们村为中小学免费发放教科书和免杂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扩大我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资助范围,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同时免除杂费。“两免”标准为:小学每生每期80元,初中130元,特教95元。按照“一费制”标准,除中央财政负担的免费教科书资金外,其余资金由省、市两级财政各负担一半.2.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在“两免”资助范围内,对贫困寄宿生在校住宿期间补助生活费,每生每天补助1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可逐步落实,2005年受资助面要达到贫困寄宿生的80%,2006年达到100%,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负担。老百姓都说这是一件好事啊。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利国利民的大事。老百姓确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第二个老百姓比较关注的就是免交农业税。皇粮国税,古已有之。直到今天,“交公粮”一词,仍是中国农民的口头禅。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以牺牲农民收入、农村发展的代价进行了城市工业化建设,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在经济增长的“大蛋糕”中,占人口总数绝大多数的农民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反而在某些方面还遭受着严重的“不公”。比如在税制方面,城市和农村一直实行的是“双轨制”,广大农民的税负长期高于城市居民。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专门面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国家,总税率达百分之八点四。随着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全面取消农业税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取消农业税,还在于它破除了对农民的不平等待遇。人民群众对这项民心工程感到非常高兴。村民***告诉我,他家有4口人,耕种3亩地、70株橄榄,还做些生意,年收入2万元左右。他说:“现在农民享受这么多优惠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亲民、爱民。我们对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由衷地拥护!”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从2003年起,村民们免交“三提五统”,去年又免交种粮耕地农业税,今年起全面免交农业税,全村农民每年减轻负担38万元,基本达到“零负担”。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3100元。这对我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农村中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农民的就医问题。农民就医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的问题。我认为应当赶快解决这一问题。,农民就医难主要表现在很多家庭看不起病,还有很多家庭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对此,各级政府也做了很大的工作和努力,也确实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定好位,找准位置,使其真正起到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的功能;第二、要建立农民看病的统筹制度,对于一些特困患者,政府应该考虑解决部分款项,减免他们的就医负担,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第三、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可以选派一些有培养前途的高考分数较低的高中毕业生送医学院校进行培养,入学前与他们签定合同,毕业后回农村基层卫生院工作。有条件的县、市医院还可以定期为农村培养实用性医疗人才,进一步充实农村医疗队伍;第四、要增强责任感,进一步关注农民兄弟的身体健康,有条件、有优势的医院和医护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利于农民就医的活动。

这就是我在这次社会时间中的调查所的得,农村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政府应该尽快解决,决不能姑息。这次的社会实践我的收获很大,我常常被有思想、有远见、有决策的农民所感动,更被他们的勤劳、朴实的品质所折服。感受也很多。我也感受到了农民的朴素和勤劳。总之,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中国的农村建设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真正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

回答者: 延陵陆小凤 | 三级 | 2010-9-8 01:08

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在阐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时,明确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就是要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获得新发展、取得新成就、迈上新台阶。

一、新农村建设是造福广大农民的伟大创举

农村,是与城市相对的一个概念。与城市相比,其基本特点是人口密度较小、生产场所较分散、专业化分工程度较低、家族血缘观念较重等。中国的农村,经历了传统的农村、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以及新时期的农村几个发展历程。长期以来,只有在文景之治、盛唐时代、康乾盛世等为数不多的特定阶段内,农村还算安定,农民还能乐业;此外的大多数时期,农村总是经济凋敝,农民总是衣食难保。农村成为战乱和苦难的代名词。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成为中国改革的先行区。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取代了长期的“大锅饭”体制后,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焕发了投资开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但是,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思想障碍依然顽固,农村改革发展曲折坎坷,城乡分割制度没有根本改变,调整利益格局阻力重重,农村依然面临着大量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一个“发展阶段”、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十七届三中全会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农村的面貌将会怎样?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一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二是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农民人均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四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五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六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020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可表述为:基本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达到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一是基本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二是农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标准;三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四是农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五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通过推进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农村现代社区建设、现代农民素质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努力把传统农业改造建设成为具有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和能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农村传统村落改造建设成为让农民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传统农民改造成为能适应市场经济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现代农民,即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繁荣兴旺的农村经济、整洁优美的农村社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富裕舒适的田园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民主和谐的社会管理、全面发展的现代农民,从而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全面综合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它不仅是一个村镇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农村发展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发展的有机统一体。五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为我们昭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城乡互动的过程。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是重心,是根本,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农村才能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在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决不可忽视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良好的乡风民风、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民主的决策管理、健全的法制基础,是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不仅要谋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而全面的发展,而且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使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持续发展。这几方面的协调互动,对于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是极其重要的。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我们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顾此失彼,搞单打一;又不能不分主次,四面出击。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以往有明显的不同。我们不能把这一目标仅仅看成是一个经济指标,也不能仅仅看做是盖几栋楼房、修几条马路,而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在内的全面的奋斗目标,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实现这个目标,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也要调整完善农村的生产关系;既要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也要加快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既要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也要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以新农民、新社区、新组织、新设施、新管理、新风貌、新环境为标志,最终将目前还很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设施完善、管理民主、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三、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这是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深刻总结农村改革发展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基础上,从我国改革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科学判断,为新时期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毫不松懈地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就农业本身而言,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了五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以后,各地把发展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农村,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开创了“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正经历着深刻变化,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中国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和条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生产和供给已具备较好的基础;部分地区农村非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农村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城市发展对农村支持带动作用逐步发挥;城乡分割体制已有较明显的松动;城市和工业已积累了支持农村和反哺农业较雄厚的基础,国家公共财政支农能力显著增强;加强“三农”工作已在全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的大政方针,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所有这些,都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还不牢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尚缺乏产业的支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持续扩大趋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新农村建设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优势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农业兼业化、粮食副业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日趋明显;农业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落后,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农业生产抵御风险能力薄弱;粮食安全的压力有所加大;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存在过大差距;农村社会安全网建设滞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失地农民社保、农民工社保等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本支撑力不强;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兼顾各方利益和搞好社会管理难度加大;城乡分隔管理制度改革严重滞后。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阶段以后,进一步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比过去雄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条件是具备的,但要解决的问题远比过去复杂得多,特别是城乡差距持续扩大成为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依然在农村。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应该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四、建设新农村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在工作的全局上,要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繁荣,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的战略决策。当前的主要工作是要把中央近年来出台的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政策对发展县域经济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效力。要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切实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要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创新体制与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如中央最近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条措施,其中包括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等。如何把中央的部署贯彻好、落实好,特别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有所作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需要认认真真进行研究,吃透政策,把握要旨,立足县情,科学谋划,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一笔笔资金的投入,开创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同时,要努力营造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目前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如果仅就“三农”问题解决一些眼前的困难,而县域经济的实力得不到增强,无疑将失去实现城乡统筹的经济基础。努力发展县域经济是我们坚定不移地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重要选择,而不能将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割裂开来。要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提高政府的服务功能和管理效率,重点通过改革审批、投资、监管等制度,依法行政,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为市场主体创造好的市场环境,吸引要素和产业聚集,提高资本占有量。中小企业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拉动县域经济增长、加快新农村建设、解决就业、均衡社会财富、推进城乡一体化等多重经济和社会功能,县级公共服务必须把着力点放在中小企业上,认真治理针对企业的“吃、拿、卡、要”等问题,为县域中小企业发展和农民创业创造有利条件。当前,要特别注重经济和社会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注重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和统筹,把各种矛盾和冲突解决在基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在工作的实践上,既要提升“硬实力”,也要提升“软实力”。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总体要求,涉及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涵盖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内涵极其丰富。可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硬实力”就是必须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软实力”就是要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提升“硬实力”,就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发展农村生产力,做强工业,做大农业,发展三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村是否富裕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是否充裕,经济实力决定建设能力。只有生产发展了,有了源头活水,新农村建设这篇文章才能做好。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一是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发展潜力,着力发展特色增收产业,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二是坚持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机制,大力发展乡镇工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走农村工业化、村落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把农村变成工业生产车间,把农民变成工人,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强保障。三是积极扩大农民的外出就业,积极培育一批吸纳能力强、收入水平高、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打造劳务品牌,通过减少农民实现富裕农民的目标。

提升“软实力”,当前就是要紧紧抓住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培育新型农民等工作重点,努力推进和谐农村建设。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在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农村孩子享有与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大力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加强农村妇幼保健,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办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的美好家园,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从解决农村就医难、出行难、入学难等方面入手,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二是要大力培育新型农民。着力抓好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的培训工作,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明是非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三是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做好农村信访工作,加强人民调解,及时排除化解矛盾纠纷。四是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三,在工作的态度上,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新农村建设是事关长远的伟大事业,特别是对于我们这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尽力而为”,一是必须尽最大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经济调节杠杆的作用,积极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在项目支持、资金分配、税收优惠、贴息等政策上重点向农村和新农村建设倾斜,引导社会资金向农村流动。特别要加大对落后村的支持力度,尽快改善这些地方的落后面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二是引导好、利用好、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蕴藏在群众中间的工作热情最大程度地迸发出来,让广大群众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大展身手。三是创新思维。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模式,必须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适当超前的工作原则,逐步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道路。

“量力而行”就是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既要看到新农村建设的光辉前景,也要认识到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具体建设中,要坚决克服不顾自身实际,“一哄而起”的“跟风”做法,不搞“一刀切”;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严禁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总之,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以实际效果作为检验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准。

第四,在工作的推进上,既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农业是弱质产业,即使发达国家也不是纯粹靠市场来自发调节。在当前农村普遍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的情况下,没有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新农村建设就难以顺利进行。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起主导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要包揽一切,还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农民最期盼什么、最需要什么,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另一方面,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主体,必须让农民唱主角。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就是要深入调查研究,问计于民,善于总结和推广他们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就是要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典型引路,“大主意”让群众自己拿,组织和引导农民参加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在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激发农村的内在活力,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不断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第五篇:2012暑假社会实践之新农村建设—付家村

衡阳师范学院2012年暑期

社会实践

1计算机科学系 级计科1班 付 娜 学号:11190112

新农村建设在“付家村”

今年暑假学校要求我们做一份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为了丰富我们大学生的暑假生活,增强我们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拓宽我们的视野,学校组织要求学生深入农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以通过社会实践,使我们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理解,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锻炼我们的毅力、增长我们的才干、关注民情、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使我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着这样的目的,加之我自己所在的村正在搞新农村建设,对本村较了解,我选择了因为所以在付家新村开展暑假实践活动,对自己的村落的新农村建设也有个全面的了解。

我所在的付家村在上顿渡。上顿度镇属临川区,上顿渡镇由原河东、河西乡和上顿渡镇合并而成,是中共临川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也是临川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临川才子之乡”的美誉。全镇总面积6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这里人们以种水稻为主,民风淳朴,村民们热情好客。

最近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农村的建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加大了对农村的经济投资。我们付家村也赶着新农村的时代,开始了这个正确选择的迈进。

付家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祖祖辈辈几十代都靠土地过活。全

村共有耕地几百余亩,最近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农村的建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加大了对农村的经济投资。所以村委带领大家也开始了新农村的建设。

在这些年里,付家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村的整体外观来看,原来的参差不齐的老木房屋,现在一律是排排整齐的砖房,有些村民家境好的,已经盖了三、四层楼房。全村共四排,在村落中几条马路贯穿村子,因为村子靠马路,所以交通是十分便利的。为了更能体现新农村的变化,在东西村头的路上,种好那四季常青的小树,还有松树。在村的两旁,为了方便村民的排水,特地修建好 两条排水渠道。村里原来没有一个村的门牌,现在,在西村那条大些的路头,建立了一座高大的村牌户,“付家新村”四个字十分显耀,从而更显现出了一个新农村的特色。

从付家村的农业发展来看,我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每年家里都要上交农业税,而且交的钱还比较多,它是按家庭人数来算的,有的家庭因为孩子比较多甚至交不起。还好在几年前国务院提出了减免农业税,从那以后种田不用交税了,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以后种田没什么经济压力,收入都是自家的,自己种了多少就得多少。这一举措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状况,使农民逐渐富裕起来了。而且在这几年里,在外面的就业状况比在自己本地好些,许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农村一般都只剩下老年人和小孩子,所以种田的人慢慢的少了,田地荒芜的越来越多,国家为了鼓励农民种田,对每亩地进行补偿,种田不但不用像以前那样交钱,还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金。国家重视农业,给农民以优惠补贴,这就是一个契机,一个农业发展,农村兴旺,农民致富的机会。新农村建设在我们农村也愈发深入,这是一个重大改变,给农民们对田地有了一个依赖。

如今,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当属现在最热的新农村医保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55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以前我们去医院看病都是很贵的,有时候买药都要犹豫很久,更别提住院治疗了,一般的人都是大病当小病医,小病就算了,国家正在改善农民这种看病难、看不起病的状况,首先便是对药价的控制,以前的药都是卖价高于成本几倍的,其次是出台了合作医疗机制,即由国家来报销部分医药费,农民花的钱越多,报销的比例就越大,致力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在各乡村还设立村卫生所,方便农民看病。这个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保障,也是广大农民们的福音。

在此次的农村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第一,是田地的问题,现在大家并不满足于以前的耕种方式,即以人的劳动为主,现在大家越来越依赖于收割机、播种机等工具,取代了打谷机等人力使用机器。但由于许多田地都是小块小块的,而且同一家庭的田地都不在一块,不适合这些机器,所以弃掉小田的情况比较多,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可用田地的流失,我觉得现在可以进行土地的整改,将小田块改成大田块,方便种植与大规模收割。第二,是农民的娱乐活动,在调查中发现,付家村大部分人在闲时都会打麻将、打牌等,少数人会看电视、看新闻报纸类,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会聚在一起

打牌来消磨闲余的时间,照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肯定会越来越低俗,甚至有可能发展为赌博等违法事件。我觉得在闲时应该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以及建设一些基础设施,改变只能打牌、打麻将等消极现状,可以修建一些小型的图书阅览室,里面有一些杂志,图书,报纸等等,在农民打发时间的同时也可以陶冶情操。还有在空余的地上建设健身娱乐的器材,这样也能提高农民的体制健康。第三,是农民对一些信息和科学技术缺乏了解,难辨种子、农药、化肥等真假。我觉得应该鼓励本村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相关人才,加强对农业的整体了解。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做好对农民的相关知识培训,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经过此次实践调查,我学习也了解了许多关于新农村发展的政策,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新农村建设以来付家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了解了新农村现在的面貌和农村的生活情况。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见解和一些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在调查中,我走访了整个付家村,在和不同村里人的谈话时都有着不同的感受,虽然天气很热,可是大家却很热情,这就是农村的淳厚吧。虽然我现在不能对新农村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我想以后会的,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将来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下载暑假社会实践之我眼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暑假社会实践之我眼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青春九十年,喜迎十八大”值此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之际,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

    “农村生产力发展”调查报告为了更好的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育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需要,决定在学生中开展“农村生产力发展”......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标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院: 专业:_ 班级: 姓名: 学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分析报告摘要: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刍议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

    新农村建设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系部名称:人文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年级:一年级 班级:社工102班 姓名:蒋仙 学号:3101201241 学校:安徽工程大学 实践单位:安徽省宣城市新田镇及其周边农......

    新农村建设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学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实践单位: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实践时间:2014年7月15日至2014年7月16日 共2天 一. 实践目的 1、有人说,我们......

    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这个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一直备受党和人民的关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

    社会实践报告之新农村建设

    社会实践报告之新农村建设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虽然我所学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没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作为农民的子女,关心农村的发展变化是必要的。建党后改革开放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