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斜坡的启示的教学反思
《斜坡的启示》的教学反思
东安小学 包剑雄
一、教学案例:
导入:出示照片。师:看图,春节,有不少同学拿着旅行箱去旅行或过年回老家。如果门前有台阶,还有斜坡。当你往上搬旅行箱时,会选哪一条路?为什么?斜坡的这个优点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进行激烈的小组讨论:
学生1:我认为我人选择有台阶的,因为„„
学生2:我不会选择有台阶的,我会选择斜坡,我认为„„
学生3:我认为斜坡„„
学生4„„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探究(板书:斜坡的启示)
像斜坡这样一头低一头高,有一定坡度的面叫斜面,是简单机械。(板书:斜面)
二、案例分析:
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是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究中表现为学生敢问、乐问、会问、善问和多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自主性。表现为学生针对教材知识和社会实际,通过自学、讨论、思考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呈现出强烈的学习主体性特质;
二是能动性。表现为学生能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习从被动吸收发展到主动探究;
三是探究性。问是人的天性,通过问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本身就是一种探究。
而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对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没有好处。教师应该用“一般的问题”诱导出学生的“好问题”,还要使学生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才能更好地提出问题,并进行训练,使学生明白提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好问题”。
2008年6月25日
第二篇:《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
每一课教学内容都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本课的设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认识斜面、研究斜面的规律,再到生活中各种斜面的应用,都是来自生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信息加工和科学概念建构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经历了一个典型的“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并且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科学课并不是要教师讲得好,而是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证实事物的本质属性,让学生主动建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点拨、引领、启发、组织,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发现,经历科学概念获得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实验探究前,学生往往是冲动的,“动手”是第一位的,为了保证学生探究活动能顺利开展下去,我前后两次花了大量时间组织学生研讨如何进行实验探究,动手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做一个“理性”的科学研究者。整堂课的教学,通过这样的一个训练过程使学生明确活动目标、活动方法、活动注意事项等,这样才会高效率的参与探究活动。通过本课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视角新,内容广,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讲究方法与策略,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同时需要教师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内容,善于取舍,不断反思,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例如:在生活中,我们应用斜面解决的问题高度经常是一定的,像建楼梯、修盘山公路,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使搭建的斜面坡度更缓、更省力。因此我对教材后一个实验进行了修改,在研究什么样的斜面更省力时,不是用同一块木板搭建高低不同的两个斜面来比较;而是用同一高度长短不同的两块木板搭建斜面来比较,这样更符合生活实际。
此外我感觉到多媒体课件对教学的辅助也是很大的。我校现在实现了班班通,可以说现在我们学校利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方便快捷的。自从使用多媒体以后,我感觉到网络课件确实为课堂增添了新鲜血液。就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来讲,有的材料在现实中寻找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时很难讲清楚,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比一般教学手段更直观、更易于理解的特征。它可以动态地演示事物之间的科学联系,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适合小学生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因而它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消化和掌握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的第3课。课文大体由四个版块的内容组成:第一版块创设情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不方便,从而认识生活中的斜面、发现斜面可以省力;第二版块的内容教学是引导学生“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进行科学探究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第三版块的内容教学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斜坡的变形螺旋;第四版块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斜坡及螺旋在生产生活的应用,逐步使学生树立“学科学”是为了更好的“用科学”的思想。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斜坡及斜坡的使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看见过推车、搬粮食、运货物,而且学生也有过在“斜坡”上向上推车很省力的生活体验。生活中对于“斜坡”的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体验,教学中,教师所要关注的并非是“斜坡”、“斜坡能省力”这些知识点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亲历“探究斜坡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的全过程。另外,学生对斜面的变形螺旋较陌生,而且学生在认识“直线斜面”到“螺旋”有一个思维的跳跃,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很好的认识螺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等。
2、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知道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2、知道斜面的变形螺旋及其作用。
3、了解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3、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认识斜面的变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斜面。
1、图片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麻烦,瞧,小明今天就遇到了一个麻烦,要搬自行车上台阶很累、很不方便,你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2、学生交流解决方法。(预设:可以把台阶改造成斜坡,可以用木板铺成斜坡……)
3、随机出示示意图,介绍斜坡的坡度。
4、激发研究兴趣:大家想的这种办法到底好不好呢?
二、体验活动、发现问题。
1、引导活动:这是一辆小车,垂直提升小车要用多少力呢?搭建斜坡提升小车又要用多少力?想不想测量一下呢?
2、学生讨论实验做法:(1)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读出读数。测力计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指针)。(2)搭建斜坡,用测力计拉起小车,读出读数。用测力计在斜坡上拉小车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呢?(测力计要与木板相平,用力要均匀等)
3、学生分组体验活动:垂直提升小车与搭建斜坡提升小车
4、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5、观察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6、交流发现:使用斜坡能省力、各组斜坡省力不一样。
三、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1、再次创设情境:我也想到了搭建斜坡,但现在有三个不同坡度的斜坡,我们该选哪一个呢?是坡度大的,还是坡度小的。
2、引导探究,讨论做法:要知道哪种猜想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学生课内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的做法:(1)你能利用材料造成大小不同的坡度吗?(2)不同坡度会造了,那我们在每一种坡度上实验时应该测几次?(3)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在这里要引导学生在这里认识到在做实验的时候,动手实验很重要,但观察、记录也同等重要,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4、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教师巡视,提示学生记录,填写课本后的记录表。)
5、组织汇报,课件统计数据,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学生课内汇报各组的实验数据,教师随机汇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6、解疑:最后我选了哪一个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联系实际,认识斜面变形。
1、出示公路模型,引出问题:现在有高、低两条公路(距离较远),你有办法让两条公路的车辆在这一段互相流通起来吗?
2、学生交流办法:搭建斜坡。
3、提出更难的问题:现有这两条公路距离很近,你还有办法让两条公路的车辆互相流通起来吗?你还有办法让两条公路上的车辆还像刚才一样省力互相流通起来吗?
4、引导观察:将直线斜坡引桥变成了什么形状?
5、小结:像这种变形斜坡叫螺旋。这种螺旋引桥在哪里可以见到呢?
6、出示图片:这些图片中哪里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有什么作用?
五、课内小结,延伸课外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了哪些收获?
2、指导课外探究: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斜坡,我们可以开展更深入的观察,看一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计
教学设《斜坡的启示》
第四篇:《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让学生了解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斜面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使学生能初步了解家庭、学校和社区周围的各种斜面及其器械的性质与功能。本课结构遵循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经历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交流数据、获得发现、拓展运用这几个阶段,使学生认识斜面、了解斜面能够省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动手能力较强,对科学课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实验习惯还没有规范的养成,科学的实验方法,了解不多。对于《斜坡的启示》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发现斜坡,感受斜坡省力是比较容易,重点还是应该放在课程设计的第二部分。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
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1、能够就斜面坡度与用力大小的关系做出假设并探究可能的答案
2、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研究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螺旋是斜面的变形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1/4
教学准备
预习作业:“人人通”空间发布预习作业:找找你身边的斜坡。用照片记录你的发现,并提交分享你的成果吧!
分组实验材料有:测力计、小车、斜面、钩码,三角形纸片、实验报告单 演示材料有:演示材料有:盘山公路、立交桥,以及斧子、葡萄酒开瓶器、瓶盖、水龙头、螺丝钉等含有斜面的图片,实验过程微课视频,小动画。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揭示斜面的概念。
师:老师检查了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有很多有趣的照片!相信同学们都能猜到我们要学习什么了吧?(生:斜坡 教师板书课题)
1、出示图片问:老师也带来两张照片。你们看看谁更聪明?为什么?
2、提问:搬自行车上台阶、把重物搬上卡车都是一件较困难的事,你有好的解决方法吗?(用斜坡)
教师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斜面)
3、什么样的面是斜面呢?
1.出示斜坡垫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3.揭示:像斜坡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
二、实践操作,探究斜面的作用。
1.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在图中的路上行走,用的力一样吗?为什么?(帮助学生理解坡度的概念)
影响斜面坡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坡度?
2.学生大胆预测,设计实验,进行交流,以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3.教师总结并提醒学生:可以分别从影响斜面倾斜度的两个因素去考虑并实验操作:斜面的长度和斜面的高度。各组同学在实验操作时要保持其中一个量的不变。
4.根据实验方案和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遇到问题可观看PAD中实验要求和实验微课视频。)
5.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
2/4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展台比较各小组实验活动表,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8.小结: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的长度不变时,高度越大,坡度越大,拉力越大;斜面的高度不变时,长度越大,坡度越小,拉力越小。
三、拓展提高,认识斜面的变形及运用。出示图片:
(1)想一想,怎么才能爬上陡峭的山?(PAD出示图片,让学生设计路线)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并让学生说出走盘山公路。
(2)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
引导学生说出斜面的高度不变,长度变长,坡度变小,更省力。相机告诉学生:像这样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斜面的变形。(3)斜面是怎样变形的?
实践操作活动:拿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斜面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斜面变成螺旋了!螺纹就是螺旋,它们也是斜面的变形
8.小结:螺旋是斜面的变形。盘山公路也是斜面的变形,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盘山公路比斜坡公路更省力。
四、联系生活,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五、课堂总结,知识回顾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从斜坡得到了哪些启发?
2、斜面的知识你了解得怎么样?做做习题吧?
(完成PAD上的练习题,通过习题的统计数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学们对本课知识了解得很好,科学的世界里还有奥秘,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探索!
3/4
板书设计
斜坡的启示
斜面
省力
坡度越小越省力
4/4
第五篇:《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玉蝉中心学校 姓
名:孟
营 联系电话:***
教学目标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能够就斜坡角度的大小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记录,分析并得出结论。
3、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楔形的功能及作用;
4、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发现斜面可以省力,并通过实验验证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难点:理解螺旋和盘山公路是斜面的变形。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钩码、塑料板、支架、测力计、直角三角形、实验报告单。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斜面
1、播放课件:某公园的入口处(台阶)
2、谈话:行动不便坐着轮椅的老年人进入公园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你能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3、学生交流。
4、出示题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斜坡的启示》,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斜面,搬运工作会便利许多。
5、动手操作:利用身边事物搭建斜面。
6、教师小结。
(二)实践操作,研究斜面坡度对拉力的影响
1、谈话:老师根据大家的想法,请两位工人师傅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斜面,请问同学们,如果你正推着一位坐轮椅的老人,你愿意走哪条斜面呢?为什么?(播放课件)
2、学生汇报。
3、谈话:我们来做斜面坡度对物体拉力的影响实验。
4、小组合作,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5、学生按设计收集收据,做实验,填写活动记录。
(三)认识变形的斜面
1、谈话: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我们去爬山,我们如何爬比较省力呢?(播放课件)
2、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螺丝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丝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4、老师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5、谈话:通过上面的实验,你想到在山上修建盘山公路的方法了吗?想一想,盘山公路为什么这样修?有什么道理?
(四)斜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斜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能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吗?
2、学生回答。
3、播放课件:生活中的斜面。
4、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把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分享给自己的其他朋友。板书设计
斜坡的启示 斜
面
省
力 坡度大
拉力大 坡度小
拉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