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学读后感
关于《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的读后感
书名: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作者:刘刚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年月:2003.1
本书提纲:
第一章:新闻“度量衡”:新闻价值与新闻价值观
第二章:新闻价值的发现:从事实到新闻
第三章:采访方法论:发现新闻价值的突破口
第四章:采访领域中的新闻价值判断
第五章:特殊形态的新闻价值判断
第六章:编辑策划中的新闻价值判断
第七章:新闻价值的表现
附录:新闻价值错误提误判种种
本书读后感
《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读后感
内容概要:该书从七个章节进行论述,让我们了解了新闻的核心力量以及对于新闻的发现,采访和编辑的制作和价值判断。该书还从增加对受众吸引力的角度上分析新闻价值理论,让我们能够比较容易的掌握新闻的许多“窍门”。运用许多举例的方式让我们思考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变化,怎样顺应潮流努力发现更多新闻的途径和方法。
感悟:其实刚进入新闻学专业的课程学习,对于新闻学的许多知识都是属于囫囵吞枣的程度。《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这本属于新闻入门丛书系列之一的文本,让我对于新闻这个领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老师在课堂上说新闻价值有五大特性,即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时效性,和趣味性(人情性)。在这本书里我们对于这五个构成因素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在这里当然有新的收获,除了受众需求之外,还提及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以及知识价值和宣传价值。实用价值还与新闻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关。比如在中国旅游之气盛行时,我们应该抓住这些动向,报道一些人民币与韩元,日元等之间的汇价。至于审美价值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深度报道。他所依靠的主线是发现富有情感色彩的新闻事实。这就要我们先不要考虑怎样表现问题,把重点还是放在新闻事实的深度采访上,在积累了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就有可能在精神世界里发现新闻价值。知识价值很简单的说就是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做一个什么都涉及的杂家。
再者,我们来说说,宣传价值吧!宣传价值,通俗的讲就是我们所说的政府的喉舌。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亦或是宣传先进的典型、模范和“超前”思想。这里我觉得其实蕴含了一个新闻工作者要有的素养,就是要做到正确导向作用。宣传方面,新闻工作者就是一个“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的角色。
或许,我们现在应该谈谈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俗话说,每个人做事都有他自己的一个标尺。作为新闻工作者也不例外。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即记者都要有一个新闻底线。现在很多的新闻记者人员存在着收受贿赂的情况,从而掩盖带一些事实。或者被一些表现所迷惑。比如现在的许多记者去考察政府工作情况,就是去一些地方跑跑,拍几张照片回来就算是交差了,或者就是一些明显就是“专职招待户”的,记者还去和他们“采访”。其次,记者要有记者的底线。现在我们所接触的两个舆论场,迥然不同。政府舆论场前景是一片大好,而民间舆论场,却是黑暗龌龊的。比如什么艳照门啊等等如云。这样更多的是一种一味的迎合受众的需求,而忘记了自己的底线和职责。
有人说,现在网络如此的发达,作为记者又什么用呢?
这本书叫做《新闻价值的判断和表现》,那么如果没有新闻记者,那我们所接触的新闻是不是良莠不齐了呢?这里记者记扮演了一个“守门”的角色。帮助我们筛选新闻,判断新闻的价值。这里除了要求记者又扎实的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对事实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的培养,就要有政治鉴别力和理论素养。当然有价值的新闻不是随处可以采撷的。这就要我们去跑,关注动态事件以及善于利用新闻源,并且处处留心,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为什么同样是高速公路乱收费问题,你就觉得没有什么好做的,而央视就可以把它做得成功呢?这就要你去走访,要处处留心,抓住机遇。当然,有些新闻就像是棉里针一样,你要善于抓住新闻源,从三个方面着手:权威人士与重要机构、目击者与当事人、理性的旁观者。这里我觉得与判断新闻价值的“小三角理论”有些相似。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我还是受益良多的。在后面的四个章节里我更加有框架的了解到采访、编辑领域中以及特殊形态的新闻价值判断。同时对于新闻价值的表现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对于之后的新闻价值判断增加了筹码。
附录:
1、《新闻价值的判断与表现》的附录里也列举了一些我们互犯错的地方,对于初学者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2、《有话好好说》作者:王郁洁现代出版社自2005年1月出版
读后感:这本书我觉得就是一本入门的交际方面的书籍,开篇较书面的向我们介绍了说话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重要性。以及接下来的进一步说明应该怎么去说话,为什么去说话,他的目的何在?为什么会有些人有舞台恐惧症,该怎么把这种紧张感转变为动力,以及留心身边的事物,即“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应用新闻学》作者:任白涛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自2011年11月出版
读后感:这本书我觉得真正做到了新闻学的概括,不仅将中国的报纸起源以及新闻的各个步骤都进行了阐述。同时还介绍了西方的,以及一些报纸的编辑部组织。最后还介绍了世界新闻史。
4、《中国历史上最具有特色的皇帝》作者:庄练百花文艺出版社自2008年1月出版 读后感:这本书比较系统化的将数千年头绪纷繁的中国历史整理出来。他抽样列举了历朝以来最好、最坏、最勤政、最节俭、最荒唐·······等25个各具特色的皇帝。并且以说故事的方式详细分析了他们的思想行为及实际影响。对于想要较为条理的了解中国历史的同学,可以说是一部不错的入门书。
第二篇:新闻学
新闻学、传播学经典文献目录
论著《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年《论自由》,[英]约翰.密尔,商务印书馆,1959年《舆论学》,[美]李普曼,华夏出版社,1989年《新闻学概论》,[苏]普罗霍洛夫,新华出版社,1987年《新闻学概论》,[日]和田洋一主编,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报刊的四种理论》,[美]威尔伯.斯拉姆等,新华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开明出版社1993年 9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0《新闻传播学》黄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11《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2《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主编,新华出版社,1998年
13《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
14《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三卷)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年
16《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17《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87年
18《中国电视史》,郭慎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19《20世纪中国新闻学和传播学.理论新闻学卷》,童兵、林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20《传播学概论》,[美] 威尔伯.斯拉姆、威廉.波特著,新华出版社,1984年 21《大众传播学诸论》,[美]德弗勒、鲍尔.洛基奇,新华出版社,1990年 22《大众传播模式论》,麦奎尔、温德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23《传播理论:起源、方法和应用》,[美]塞弗林、坦卡德,华夏出版社,2000年 24《理解传媒——论人的延伸》,[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年
25《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26《传播政治经济学》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年
27《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美]梅罗维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28《尴尬的接近权:网络社会的敏感话题》[英]埃尔底里奇主编,新华出版社 29《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帝,海南出版社,1996年
30《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31《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魏永征,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32《新闻道德评价》[美]罗恩.史密斯,新华出版社,2001年
33《传播影响力》 喻国明,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
34《当代广告学》(7版)[美] 威廉.阿伦斯,华夏出版社
35《丰裕的寓言——美国广告文化史》,杰克逊.李尔斯著,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36《震撼世界的20例广告》[美]詹姆斯.B.特威切尔,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7《美国广告200年经典范例》[美]米切尔.舒特森,华夏出版社
39《发展中的中国广告业——中国广告业25年发展报告》中国广告年鉴编辑部,新华出版社
40《中外广告史——站在中外视角的全面回顾》,陈培爱,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年 41《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美]小赫伯特.贝利著,王益译
42《成功出版完全指南》[美]艾弗利.卡多佐徐丽芳等译
43《选题策划》[美]杰夫.赫曼、德伯拉.利文.赫曼,崔人元、宋健健译
44《售书攻略》[美]玛丽莲.罗斯、汤姆.罗斯 张静译
45《社会研究方法》 [美]艾尔.巴比 华夏出版社,2000年
46《社会学》(第十版)[美]戴维.波普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47《当代叙事学》 华莱士.马丁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
48《新闻法规政策须知》 中宣部新闻局等编 学习出版社 1994年
49《山西新闻史》 王醒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1年
50《中国古代传播史》王醒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4年
论文陈力丹 《世纪之初对我国新闻理论研究的展望》《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1明安香 《新世纪中国研究传播的展望 》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1孙旭培 《我国新闻学研究向何处去》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1石义彬 《西方新闻和大众传播理论表诉活动的历史和逻辑》《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2 5李彬 《语言.符号.交流—谈布拉格学派的传播思想》《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2 6卜卫《关于中国妇女电视节目的研究报告》《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3
7夏可君《语言学转向为传播学研究中社会性别问题探讨所提供的理论视野》《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3
8佘绍敏《互联网信息流通中的政府控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4
9罗以澄《新闻网站的市场前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4 10黄健 《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潜伏危机》《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4
11尹韵公 《20世纪中国新闻传媒事业的发展及其全球背景》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1 12童兵 《中国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百年回顾》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1
13陈力丹 《20世纪世界和中国新闻传播的重大变化回顾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1 14童兵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新闻学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3丁柏铨 《论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新闻思想的特色》《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3 16程曼丽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探悉》《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3
17彭朝丞 《新世纪党报发展创新的理论思考》《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3
18杜俊飞 《泛传播的概念——基于传播趋向分析的理论模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4 19张威 《比较新闻学:界定、依据和研究方法》《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4
20孟威 《网络“虚拟世界”的符号意义》《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4
21黄旦 《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对西方大众传播者研究历史的解读》《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2
22刘学 《中国网络新闻媒体的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1
23蔡骐 《文化与传播——论民族志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2 24陈翔 《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广告文化批判》《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
225尹韵公《〈大公报〉与红军长征落脚点的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3
26吴廷俊《〈大公报〉“敢言”传统的思想基础与文化底蕴》《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3 27丁和根《论大众传播研究的符号学方法》、《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3
28乔云霞 《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现状调查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4
29闵大洪 《中国新闻传播专业网站评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4
30丁柏铨 《论新闻的有效传播》《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4
31黄星民 《华夏研究传播刍议》《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4
32罗德尼.本森 《比较语境中的场域理论:媒介研究的新范式》《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1 33黄旦 《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建构——对三个新闻定义的解读》《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1 34纪莉 《论麦克卢汉传播观念的“技术乌托邦主义”——理解麦克卢汉的新视角》《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1
35姜飞 《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西方媒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1
36陈龙 《“霸权理论“与电视意识形态宰制论》《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1
38韩鸿 《方言影视的文化解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1
39童兵 《政治文明:新闻理论研究的新课题》《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3
40史安斌 《全球网络传播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问题》《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3 41张殿元 《另一种声音:文化批判语境下的广告传播解读》《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4 42曹越 《试论21世纪我国受众研究的创新》《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1
43丁和根 《大众传媒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对象》《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1
44韩纲 《传播学者的缺席:中国大陆健康传播十二年——一种历史视角》《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1
45何国平《论媒介公信力的生成与维系》《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2
46曾庆香 《新闻话语中的原形沉淀》《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2
47韩素梅 《市场经济十年来电视广告性别形象变化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2 48扬伯溆 《社会网络化与地域场所化:当代本土传播的内涵及特征》《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3
49尹韵公 《论邓小平新闻思想的历史地位》《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3
50王醒 《关于古代新闻传播的一些史料补充》《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4
51张昆 《横向发展——新闻史研究的新维度》《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4
52新时期新闻专业期刊研究专题组 《新闻专业期刊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4
53季为民 《收视率的市场含义和电视的文化追求——“收视率“对电视业的影响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4
54唐海红 《政治文化视角与近代新闻史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1
55刘晓红 《共处、对抗、借鉴——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关系的演变》《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1
56黄旦 《美国早期的传播思想及其流变——从芝加哥学派到大众传播研究的确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1
57单波 《跨文化传播的文化伦理、》《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1
58陈力丹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2
59董天策 《以电视娱乐文化作为研究范畴与视域》《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2 60姜红 《现代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潮的流变》《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2
61张自力 《健康传播研究什么——论健康研究传播的九个方向》《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3 62曾庆香 《谁在新闻中说话——论新闻的话语主体》《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
363 李庆林 《传播研究的多为视角——马克思、哈贝马克、麦克卢汉的传播观比较》《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4
64马凌 《政治文明、政治沟通和政治传播学》《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4
65马艺 《危机事件情景下政府形象传播的二维矩阵模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1 66黄星民 《从传播哲学角度谈“”传播的定义——传播哲学初探》《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1
67傅宁 《中国近代儿童报刊的历史考察》《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1
68罗以澄 《制造认同:大众传媒对国际冲突的再现》《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1
69王波 《颠覆与重构之间——对当代中国女性主义传媒批评的反思》《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2
70韩鸿 《论新媒体背景下的公民共享新闻学》《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3
71陈汝东 《受众伦理规范研究:历史、现状与趋势》《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3
72黄旦 《消失的登陆点——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3
73卜卫 《中国大陆媒介与性别——妇女研究回顾与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4 74王永庆 《中国电视传媒改革初探》《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01
75夏倩芳 《新闻框架与固定成见:1979-2005年中国大陆主流报纸新闻中的党员形象与精英形象》《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02
第三篇:新闻学专有名词
电缆电视:用射频电缆或光缆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息的电视系统,又称有线电视(英文缩写为CATV)。世界上第一套共用天线电视于40年代末期在美国开始运行,以后逐步发展成为电缆电视。中国于1974年开始在高层建筑物内安装和使用共用天线电视系统。80年代城市的宾馆等高层建筑物、民用住宅楼和郊区的工矿企业开始安装电缆电视系统。分类:共用天线电视:多个用户共用一副天线。在收看电视广播较困难的地区,如高山、高层建筑或其他障碍物阻碍电波传播的阴影区,电波反射造成重影的地方,外界电磁干扰严重的地区,以及电视广播覆盖的边缘区等;可另选地形有利、外界干扰小的场所架设性能优良的主天线,对接收到的质量较好的信号进行处理,然后用电缆分配给多个用户终端。这样,既可以提高接收质量、减轻干扰和重影、扩大广播覆盖面,又可避免居民点屋顶天线林立。所有初期的共用天线系统,包括一些仍在使用的系统,一般最多能分配12个频道,即甚高频频道。由于用户对多节目的需求和空中无线电频谱的拥挤,促使共用天线电视向多频道、自办节目发展而形成电缆电视分配系统。电缆电视分配方式在使用频率方面不受各种无线电业务如通信、导航等专用频道的限制,故传送节目容量大。例如,传输频带在 300兆赫以内的系统,传送的节目超过35个,如果频带展宽至 400兆赫或更宽,则可传送50个或更多的节目。节目一方面来源于转发当地电视和调频广播,还有卫星和微波站的节目;另一方面,可以由电缆电视广播站播送大量的自制节目,并可转播其他站的节目,构成电缆电视网。双向电缆电视:70年代电缆电视开始双向传输业务。双向电缆电视兼有下行信号(前端至用户)和上行信号(用户至前端)(图1)。例如采用载频300兆赫以下的系统,下行信号可为 50~300兆赫,上行信号为 5~30兆赫。下行信号可传送30多个节目给用户,上行信号传送各种用户信息至前端。上行传送的信息有监测业务,如火警、盗警、医疗急救报警,用户电、水、气的消耗量遥测和付费电视的数据遥测等;还有情报业务,如用户可查询气象、商品、价格、飞机航班等情况;还可送出用户帐号和购物品种数量,进行电视购物和类似的业务。双向电缆电视的业务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卫星电视广播是由设置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先接收地面电视台通过卫星地面站发射的电视信号,然后再把它转发到地球上指定的区域,由地面上的设备接收供电视机收看。采用这种方式实现的电视广播就叫卫星电视广播。卫星电视的特点:(1)在它的覆盖区内,可以有很多条线路,直接和各个地面发生联系,传送信息;(2)它与各地面站的通讯联系不受距离的限制,其技术性能和操作费用也不受距离远近的影响;(3)卫星与地面站的联系,可按实际需要提供线路,因为卫星本身有许多线路可以连接任何两个地面站。数字卫星电视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将数字编码压缩的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端的 一种广播电视形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
将数字电视信号传送到有线电视前端,再由有线电视台转换成模拟电视传送到用户家中。这种形式已经在世界各国普及应用多年。另一种方式是将数字电视信号直接传送到用户家中即:Direct to Home(DTH)方式。美国Direct TV公司是第一个应用这一技术的卫星电视营运公司。与第一种方式相比,DTH方式卫星发射功率大,可用较小的天线接收,普通家庭即可使用。同时,可以直接提供对用户授权和加密管理,开展数字电视,按次付费电视(PPV),高清晰度电视等类型的先进电视服务,不受中间环节限制。此外DTH方式还可以开展许多电视服务之外的其他数字信息服务,如INTERNET高速下载,互动电视等。数字电视: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0、1数字串所构成的数字流来传播的电视类型。其信号损失小,接收效果好。数字电视是人们谈论最多的热闹话题之一。由于数字电视是种新鲜事物,一些相关报道及文章介绍中出现似是而非的概念,诸如“数码电视”、“全数字电视”、“全媒体电视”、“多媒体电视”等,造成大众感到困惑,茫然不知所措。其实,“数字电视”的含义并不是指我们一般人家中的电视机,而是指电视信号的处理、传输、发射和接收过程中使用数字信号的电视系统或电视设备。其具体传输过程是:由电视台送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经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经过卫星、地面无线广播或有线电缆等方式传送,由数字电视接收后,通过数字解调和数字视音频解码处理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数码电视:利用数码方式广播电视影像和声音。数码电视讯号并非以连续的模拟讯号广播,而是以分立的资讯数元传送。数码电视可提高画面的质素,并消除“鬼影”和“雪花”等接收问题。数码电视讯号可以透过无线电波(即地面广播)、卫星、有线或宽频网络传送。
图文电视是在模拟电视系统中,电视屏幕每秒显示25帧电视信号,每帧625行,每行从屏幕左侧扫到右侧,每帧分两场从屏幕上边扫到下边。每帧625行中实际显示在屏幕上的只有575行,还有50行是逆程,是看不到的。逆程通常除了用来传输测试信号外还可用来传输额外的数据信息,包括图形、文字。在接收端观众使用专用的图文电视解码器可以在屏幕上收看到所传送的信息。图文电视在传送正常电视节目的同时,利用电视场消隐间来传送编码信号,不影响正常的电视节目,不必添置发送设备。由于采用编码数据代替文字和图像信息,传送速度很快。由于接收端利用存储设备和控制器,用户在收看图文电视广播时,可选取全部节目中的任意以页,或依据自己的阅读速度进行“翻阅”。
HDTV是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的简称,翻译成中文是“高清晰度电视”的意思,HDTV技术源之于DTV(Digital Television)“数字电视”技术,HDTV
技术和DTV技术都是采用数字信号,而HDTV技术则属于DTV的最高标准,拥有最佳的视频、音频效果。要解释HDTV,我们首先要了解DTV。DTV是一种数字电视技术,是目前传统模拟电视技术的接班人。所谓的数字电视,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二进制数字所构成的数字流来 完成的。数字信号的传播速率为每秒19.39兆字节,如此大的数据流传输速度保证了数字电视的高清晰度,克服了模拟电视的先天不足。同时,由于数字电视可以允许几种制式信号的同时存在,因此每个数字频道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子频道,能够满足以后频道不断增多的 需求。HDTV是DTV标准中最高的一种,即High Definision TV,故而称为HDTV。高清晰度电视应是一个透明系统,一个正常视力的观众在距该系统显示屏高度的三倍距离上所看到的图像质量应具有观看原始景物或表演时所得到的印象。目前水平和垂直清晰度是常规电视的两倍左右,配有多路环绕立体声。
一、高清电视机≠高清电视
高清电视机只是收视高清频道的设备之一。用户仅购买高清电视机,并不能保证收视到高清频道,因为收视高清频道还需要一台高清机顶盒。只有用高清机顶盒,收视高清频道时,高清电视机才能派得上用场,否则,高清电视机只是客厅里的一个摆设。
二、高清频道≠标清频道
高清频道是一种对现场的还原,具有革命性、颠覆性的视听升级。标清频道是对公共频道的延伸和补充,它的内容更丰富,广告更少,高清频道与标清频道各有优势。高清电视机可以收视标清频道,但仅仅收视标清频道,是对高清电视机的浪费。只有用高清电视机收视高清频道,才能让高清电视机有用武之地。
三、真正的高清电视=高清电视机+高清机顶盒+高清频道
真正意义上的高清电视,必须具备高清电视机、高清机顶盒和高清频道三个条件,三者缺一不可。用高清机顶盒接受信号,用高清电视机显示出高清频道的效果,才能看上真正的高清电视。
四、真高清和伪高清的差别
真高清是指通过高清电视机和机顶盒等设备把有线网络中传输的高清视音频信号如实的还原出来。例如:如果一个用户家中有高清电视机和支持5.1声道的音响设备。如果购买了我们的高清产品,通过安装机顶盒设备后,可以把在有线网络中传输的CHC高清频道完整的呈现出来,用户不仅可以看到1920*1080显示的画面,而且可以体会到5.1声道的音响效果。如果用户直接使用家中的高清电视机和支持5.1声道的音响设备收看普通的有线电视节目,由于节目本身只有720*576的分辨率和单声道的音源,所以用户看到的是通过电视机本身处理过的伪1920*1080图象,而且
用于播出5.1声道的6个环绕音响也只能同时播出一样的声音,因此这样的设备和内容的不匹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直播: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合成、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按播出场合“可分为现场直播和播音室或演播室直播”。电视现场直播: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
转播: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送别的电台或电视台的节目。
录播:将授课或演讲者之影像(Video)、声音(Audio)及上课讲义(VGA),以硬件设备方式即时记录成标准的网络格式,并通过网络及服务器同步直播。观众以 IE 及 Media player 即可收看现场影音及图文内容。当演讲结束立即可将内容刻录成光盘保存或存放于服务器中,提供随选点播(VOD)服务。
第四篇:新闻学写作
总复习题型:
1、名词解释(4*5)
2、辨析(2*5)
3、简答(8*5)
4、操作(30*1)
一 新闻的界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杨保军教授对新闻的界定,即“新闻本质上是一种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真实、新鲜是其内容的本质特点;及时、公开是其具有的传播特征。”
二、用新闻价值标准衡量事实
新闻价值:新闻客体(新闻事实、新闻文本)的属性、功能对新闻主体(传播主体、收受主体)的效应、作用或影响。
1.时新性
时间上的新近性,事实发生和公开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越短,新闻的时新性就越强。它是新闻得以成为新闻的前提。
2.接近性
事件发生的地点离读者越近,新闻价值就越大。
接近性除了指地理上的接近以外,还包括年龄上的接近、利害上的接近、思想感情上的接近等。
3.显著性
4.重要性
5.趣味性
三、新闻要素
新闻六要素,分为:标志要素、中心要素
1、标识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
2、中心要素:何事(what)、为何(why)、如何(how)二 新闻报道的重要理念
第一节 真实
第二节 客观
第三节 公正
第四节 可读
第1节 真实
一、新闻真实
新闻真实,是指新闻与其反应对象的符合性,符合,就是真实的,不符合,就是虚假的。
二、新闻失实的原因
1.目的性失实
2.技术性失实
三、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与方法
1.坚持核实
2.严禁主观想象
3.谨防由于套话引起的不真实
第2节
客观
一、遵循客观原则的做法:
(1)使用第三人称写作;
(2)不发表议论;
(3)客观地叙述事实而不带有记者个人的感情和偏见。
(4)使用新闻当事人和知情者的直接引语,交代消息来源;
(5)全面地进行新闻报道,而不是只报道一方的意见;
(6)提供更多的观察视角,全面地解释新闻,找出事实背后的原因;(7)视频拍摄应该注意角度的选择和距离的控制。(8)绝不扭曲事实,绝不能因为自己的先入之见而无视事实的本来面目。
(9)当报道对象与记者具有私下交往关系,或以各种方式牵扯到记者利益时,记者应予回避,不参与对该新闻的报道;
(10)记者应当拒绝报道对象提供的现金、好处和贿赂,拒绝报道对象对新闻稿件写作的暗示,自主独立地完成新闻报道。
第3节
公正
一、公正的涵义
新闻公正性原则的基本要义是公平与正义,要求记者采取一种专业化操作方式,站在社会公众的立场上,抱着负责任的态度,公平地无偏见地对待新闻事实所涉及的人与事。
二、平衡报道有助于实现新闻公正
(1)信息来源要丰富;
(2)让存在冲突的各方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3)不要有意偏袒任何一方,即使是罪犯也要给他说话的机会;
(4)如果新闻当事人一方拒绝表达意见,要向读者交代这一事实;(5)如果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当事一方,也要向读者做出说明;
(6)平衡不是指一定要给每个当事者以固定相等的报道篇幅;
(7)如果说非要量化,那也只能是按照当事各方对新闻主题的重要程度给予一个比例合适的报道篇幅;
(8)用直接引语展示消息来源的话语。第4节
可读
1.讲故事
2.句子短小,段落短小
3.使用简单的字词
4.尽量不发议论、不用形容词和副词
5.使用直接引语
6.强调变化和节奏 7.不说套话,不空喊口号
8.选好报道角度
9.亮点前置:一开始就要吸引住读者
10.事情有多大,报道就有多大
三、采访
一、采访问题的种类
1、开放式问题
是让受访者提供他们自己答案的问题,往往需要受访者花费更多精力思考问题、构思答案,组织语言。
采访对象很健谈、有被采访经验时:开放式问题
2、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里往往含有问题的答案选项,受访者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有时好像在做一道选择题,有时则要说出一个具体的人名、地点或其他具体答案。
采访对象感到拘束,不善言谈时:封闭式问题
3、两类问题交叉提出
封闭式问题:提问节奏快,咄咄逼人
开放式问题:舒缓
二、提问的技巧与注意的问题
1、不要用反问形式提问
2、搜寻具体的答案
3、提问的语言要简单明了
4、学会“踢皮球”
5、对关键问题要紧追不舍
6、从别人之口获取答案
7、一些简单地追问语
8、安排问题的学问
9、借用他人之口提敏感问题
10、提问不要太冷血
第4章
语言的掌控
一、准确
1.找到最合适的词句
2.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新闻文体的特殊要求
3.写得准确无误
(1)保证确有其事,不杜撰,不虚构。
(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
(3)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注意核实。
(4)年末岁初的稿件要特别注意年份的表述。
(5)注意标题与正文内容、正文内容的前后表述是否吻合。
(6)遇有疑问之处,立即向有关人员查询请教。
(7)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病句。
(8)不要写错别字。
(9)正确使用“的”“地”“得”。
4.使用中性色彩的词语
二、具体
以下方法有助于新闻语言具体化:
(1)多使用子概念,少使用母概念。
(2)用比较、换算或日常情景转化来代替形容词
(3)提供明确的清晰的事例、情节或细节
(4)把抽象的数字形象化
三、通俗
1.使用大众化语言
2、关于术语和行话的使用
四、清晰
1、思路要清楚
2、正确组织和表述语句
(1)搭配不当
(2)残缺和多余
(3)语序不当
(4)句式杂糅
(5)判断不恰当
(6)缺乏逻辑性
五、简洁
① 从实际出发,突出中心,不说同中心无关的话。剔除可有可无的词语。
② 一句话最好只表达一层意思,宁用短句,不用长句;宁用简单句不用复合句。
③ 不说不言而喻的和重复的话。
④ 尽量不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尽量减少修饰成分。
⑤ 适当运用言简意赅的熟语。
⑥ 简练并不等于抽象,简练不是简陋。
五 新闻标题
一、新闻标题成分
1.主标题
主标题简称主题,又叫正题,是标题的主体骨干,表现整个标题中最具吸引力的内容。2.引题
又叫肩题、眉题。位于主标题之前,是主标题的先导,对主标题起着说明、概括、烘托等作用。
3.副题
又叫子题、下辅题。它位于主标题之后,是主标题的后续,对主标题进行补充、印证和解释。
二、标题的组合方式(单一型、复合型)1.主标题式(单一型)
2.主引式
由引题和主标题组成。
3.主副式
由主标题和副题组成4.完全式
引题、主标题和副题俱全。
三、小标题与提要题
1.小标题
如果新闻比较长就要考虑使用小标题,由小标题通领所辖段落的内容。
注:小标题最好是三个或三个以上。
2.提要题
有的重要的长新闻,需要将其中的主要事实、做法或问题等摘要提示出来,放在标题之后,新闻之前,这就是提要题。
六
撰写导语
一、导语类型
1、直接式导语
又称硬新闻导语,它从第一句话开始就集中描述新闻的主题事实,单刀直入地告诉读者新闻的核心内容。
2、延迟式导语
又称为软导语、间接式导语、特写导语。开头并不直接讲述新闻的核心事实,用情节、逸事、细节、引语等来设置某种情景。
二、导语内容
1.最新的事实
2.最具影响力的事实
3.最具实用价值的事实
4.最具趣味的事实
七
主体、结尾、背景
一、新闻主体包含的内容
(1)核心事实
(2)事实引发的后果或反应
(3)意见性事项(属于新闻事实的范畴)
二、“新闻跳笔”
对新闻事实不做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上下文之间不刻意考虑衔接与过渡,二是根据需要跳来跳去,通常跳过不太重要的情节,省略掉过渡。
三、怎样使用新闻跳笔?
(1)把句子做小,把段落做小,多分段落;
(2)不用过分注意文字的连贯性,不用刻意考虑上下文的过渡和衔接;(3)断裂行文,加大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跨度;
(4)表述方式要灵活快速变化;
(5)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事实;
(6)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铺直叙;
(7)不能跳离了新闻主题。
四、新闻结尾
1、自然收束
2、用引语结尾
3、定格到一个画面
4、展望未来
5、强有力事实
6、回到开头
7、意见性事项
五、新闻背景
是对新闻事实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是说明主体新闻事实的社会环境、历史沿革、自然概括、人物经历、数据知识等内容材料。
八
新闻结构
一、倒金字塔结构
• 重要性递减原则——新闻价值递减原则
• 主要用于动态新闻、强调时效性的硬新闻的写作中,使用频率非常高
二、华尔街日报体
1.开头:设置一个能引起阅读兴趣的焦点
(情节、人物、场景、趣闻轶事)
2.“螺母”段:迅速过渡到主体部分
3.主体:展开焦点,报道主题新闻事实部分
4.结尾:回到稿件开始的焦点,照应开头
三、板块组合结构
板块组合结构是指依照新闻内容的性质或要素,将新闻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板块并对这些板块进行巧妙组合的结构模式。
四、沙漏型结构
a.又称按时间顺序的写作,纵向结构
b.开始部分与倒金字塔结构非常近似,也是要有一个描述新闻核心内容的导语
c.然后按照时间的顺序构造主体,展开对新闻过程的叙述
九
引语
一、消息来源的种类
1.人的消息来源
政府当局和新闻事件的参与者,其可信度低于物的消息来源。2.物的消息来源
包括记录、文件、参考资料,在线消息来源。3.专家
不能完全依赖专家,而重点在一线调查。
二、新闻报道中直接引语的作用
1.拉开记者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
2.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可信
3.带来现场感觉,增强可读性 4.改变报道的节奏
十消息
一、消息的特征
1.简明扼要
2.迅速及时
3.注重用事实说话
4.特殊的结构方式
5.有自己的外在标志
二、消息的外在标志
1.消息头
作用:表示稿件发出的单位、地点、时间,显示消息的身份,表明责任承担者,标示消息来源、时效。
2.消息的标题
主标题必须是“实题”
注意标点符号
三、事件有两种:
突发性事件:
指在社会生活中出人意料的、突然发生的事件。如:战争、海啸。非突发性事件:
指在人为安排下发生的事件,如:体育比赛、科学试验、重要会议等。
四、报道事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A、事实要交待得一清二楚
B、尽可能体现深度
C、见事见人
D、慎重报道恶性事件
五、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对新近发生或变动中的新闻事实,作出及时报道的消息类型。300-500字
六、简讯
又称短讯、简明新闻、新闻摘要、快讯等等。
它是以最简短的文字,尽快地对最新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最新状态作简明扼要地报道的一种消息类型。
200字左右
七、非事件消息
指的就是报道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社会风情、风尚,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等的消息类型。
八、综合消息:
它是对同类事物或同一事件的多侧面情况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的总称。
十一
通讯
一、通讯种类
1、人物通讯
2、事件通讯
3、工作通讯
4、风貌通讯
十二
深度报道
一、解释性报道
又称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是运用背景材料来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或预示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报道。
二、调查性报道
是深度报道的一种体裁,有人称之为揭丑报道,是隐瞒的消息经过记者亲自调查弄清事件真相所进行的报道。
第五篇:新闻学自我介绍
当到达一个新的环境后,常常需要我们进行自我介绍,用自我介绍往往可以向他人介绍自己。那么自我介绍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闻学自我介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闻学自我介绍篇1各位面试官您们好!我是xx学校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一直以来,我对新闻工作很感兴趣,喜欢看报纸、杂志和电视新闻,因此我选择了这一专业,大学的四年,给我奠定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务实的工作作风还有良好的为人处世能力。
大学四年,自身专业从基础课程到重点课程,不仅理论上能完成合格通过,而且在实践动手上能结合理论。使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动手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在专业团队协作工作中,学到沟通和协调能力。加上,深入专业课程的的同时不忘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
身为班级干部的我,在完成本职工作同时能很好地协助老师和其他班干部完成班级的大小事务,为管理好班级尽我力所能及。生活上,作为一位乐观向上的大学生,本人生活俭朴,责任心强,办事沉稳,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兴趣广泛的我,能与同学融成一片,能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踊跃参加学校和班集体活动。
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井然有序而又紧张的学习气氛,使我得到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锻炼和考验;正直和努力是我做人的原则;沉着和冷静是我遇事的态度;爱好广泛使我非常充实;众多的'朋友使我倍感富有!我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
现在虽存在着很多艰难和困苦,但我坚信大学生活给我的精神财富能够使我战胜它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会好好珍惜它,并全力以赴,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新闻学自我介绍篇2各位面试官、评委:您们好!
我是xx学校xx届的毕业生,名叫xx,所学专业是新闻学。一直以来,我对新闻工作很感兴趣,喜欢看报纸、杂志和电视新闻,因此我选择了这一专业,如今即将参加工作,我又选择了新闻行业。
我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成绩优秀,掌握了基本的新闻理论基础知识。在中学时期,我在xxx报纸杂志发表了多篇文章,在学校里,担任校刊的编辑。在大学里,我参与了学校新闻小组,担任学校的校园记者,在学校里努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校刊发表了很多新闻作品和摄影作品。同时我积极参与校外实践活动,运用寒暑假时间到报社实习,增加自己的实践工作知识和经验,在校外的媒体也发表了一些作品。几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使我掌握了较好的文字功底,锻炼了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优秀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关注追踪社会热点的能力,也培养了自己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吃苦耐劳的性格。同时,我也学会了基本新闻摄影及新闻剪辑技术。
在大学里,我还担任过学生干部,有良好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注重团队的合作。在这些活动和工作中,我培养了自己快速高效的做事能力。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格,热情大方,乐于助人,平时喜爱读书、写作、摄影、音乐等。我真诚希望贵公司能够给我一个机会。
新闻学自我介绍篇3大家好,我叫xx。
从我儿时起我就想成为一名体育记者。xx年高考失利,没能被录取到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为了离梦想近一点,我选择了新闻学的自考本科。自考是对一个人意志与自学能力的检验,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有压力也有快乐。别人娱乐的时候,我在灯下读书。
也许这样的生活少了年轻人应有的乐趣,但对我来说却为梦想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xx年,我考取了xx学院的xx专业研究生。此时,我的自考还有一门科目未通过,虽然这对我的研究生入学没有什么障碍,但我还是选择了将所有课程修完,也算为这段时间的努力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xx年xx月,顺利毕业。
所以,我觉得如果肯坚持,肯努力,其实我们的梦想不再是梦想。祝愿大家和我一样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谢谢!
【新闻学自我介绍3篇】相关文章:
1.新闻学专业应聘自我介绍
2.新闻学19届学生自我介绍
3.新闻学面试的自我介绍
4.新闻学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5.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求职自我介绍示例
6.新闻学19届的学生自我介绍
7.新闻学实习日记
8.新闻学的实习报告
9.新闻学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