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校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名校成功的关系
名校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名校成功的关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道”是指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定性,是一切最隐蔽最本质的规律;第二个“道”是表述、诉说。那么这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能被简单说出的就不是永恒之道;能被简单赋予的,也非永恒之名。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是否应该对教育之“道”抱有更深的敬畏之心,是否应该对名校之“名”的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一名教育管理者离开了思想、精神、创新的追求,每日沉浸在繁杂的事务中,只能在教育之“术”的路上越走越远。教育管理者是否应该仅仅满足于学生服从管理、教师不辞劳苦、校园干净整洁、纪律整齐划
一、课堂井然有序?当我们沉醉在这些表面现象自得时,或许我们的教育管理正在远离教育之“道”。一个好学的人不一定能当校长,但一个好校长必须是一个好学的人。
校长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个校长如果不读书,他的知识不可能丰富,他的学养不可能深厚,他的思想不可能深邃。
一个校长如果始终封闭在校园里,他的思维、见解肯定会受到限制。
名校之“名”,彰显的是否仅是校园面积、办学规模、环境设施、升率指标的飞升?一所学校留给学生的应该是什么,留给后人的应该是什么,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教育圈地”盛行的现状下,不少学校成了豪华场馆的展示平台,可惜的是有大校园却无教育的“大气质”;在应试教育下的很多学校留下来的只有一年年的升学率,遗憾的是有教学的高分数却无教育的“高品味”、“高境界”。而所谓的“名校”一旦固步自封,或者为“名”所累,失去前行的动力;或者“浪得虚名”,再也寻找不到新的发展空间。
顾明远说过:“校长 之于学校犹如灵魂之于躯体”一名好校长是发展的战略家,学校制度的设计师,学校文化的精神领袖。斯坦福大学是美国首家在校园内成立“工业园区”的大学,而这成为美国加州科技尖端、精英云集的“硅谷”的起点和桥梁。
有人形象地描述道“斯坦福就是硅谷的孵化器”。早年对偏于一隅的斯坦福来说,与东部的名牌大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而且西部远不如东部发达,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时任斯坦福大学副校长弗里德里克〃特曼很有先见地认为,高校的未来在于人才,大学不仅是求知的处所,它们对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布局、人口的密度和所在地区的声望,都可以发挥巨大的经济影响。在他看来,要成为第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第一流的教授,但当时的斯坦福对名牌教授还没有很大的吸引力。为此,特曼提出了著名的“学术尖端”构思,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吸引顶尖人才,二是树立顶尖科系。
正是基于招揽出色人才和造就尖端科系的学术尖端构想,特曼教授和当时的校长华莱士〃斯德林决定把斯坦福的土地变成金钱,而把钱——通过聘请著名教授——变成学术上的威望。于是,他们划出7.5%的校园土地,约655英亩,出租给从事高科技产业的工厂,这便是斯坦福工业园区。之后,工业园区内企业一家接一家地开张,不久就超出斯坦福能提供的土地范围,继续向外发展扩张,形成美国加州科技尖端、精英云集的“硅谷”。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在谈到斯坦福的办学理念时说道:
“我们的理念是要追求新的知识、推动我们的学业与学生进行交流,因为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地进行教育,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财产就是要双方都达到优秀,在教和学方面相互影响,而且都达到杰出的效果,这是我们大学的一个理念。”
而对于这个理念具体表现在哪里,亨尼斯是这样说的:
“斯坦福最有特点的、区别于很多世界其他大学的就是它有不断冒险的精神,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都有这样的精神,不断地寻求和探索新的方向及新的理念。”
创业文化的教育背景
斯坦福大学副校长弗里德里克〃特曼,被誉为“硅谷之父”。如果没有这个人,硅谷的诞生必定会晚得多。
特曼从小在斯坦福的校园长大,耳濡目染斯坦福学术自由的气息和青春的活力。1922年,他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的化学和电子工程两个硕士学位,并于两年后返回斯坦福大学工作,担任电子工程系教授。踏上工作岗位的他承袭了斯坦福的一贯风格,不固守,不止步,他始终认为,大学不仅仅是象牙塔,工程系教授更应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于是,他鼓励自己的学生要勇于拼搏闯荡,在学校附近开设公司,进行创业活动。
学生惠利特和普卡德正是在特曼的出谋划策下,于1937年成立了著名的惠普公司,而第一个产品正是他们做研究生时的课题——声频振荡器。
创业初期,惠利特和普卡德严重缺乏资金,租不起办公室,只能在斯坦福大学附近租了一间小车库进行办公和研究。
两位创始人始终秉持着在斯坦福形成的不断挑战自我、不断
推陈出新的理念,不断研制新的更好的产品服务于人类,终于慢慢成长为今日闻名世界的跨国企业,全球员工达到12万以上,年收入超过250亿美元以上。而那个当年挑战之旅中的暂时落脚点,著名的小车库,也被荣幸地誉为“硅谷的诞生地”。
雅虎公司联合创始人杨致远,于199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迈开了其努力进取的脚步。
可以说,斯坦福对杨致远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这个硅谷的人才摇篮,他受到这股强有力的创业风潮的影响,想到也应该创办一个自己的公司。机缘巧合,他和自己的助教戴维〃费罗走到了一起,成了合作无间的最佳拍档。
一开始,两人的研究方向是自动控制软件,但不久他们发现这个方向已经被几家公司给垄断了,发展机会不多。此时,第一个Web网浏览器出现了,它可以让他们查到各种资料,网络开始真正地改变人们。
杨致远很快就被它给迷住了,他和费罗制作了各自的主页,并乐此不疲地天天泡在网上,开始各自收集自己喜欢的站点,并互相交换。随着交换频率越来越高,收集的站点资料越来越多,他们觉得不胜其烦,想到如果开发一个数据库系统,那么就可以
管理全部所收集到的资料。
在当时,还没有人想到要去这么做,杨致远和费罗这对拍档把网络资料整理成方便的表格,并将它命名成“杰里万维网向导”(“杰里”是杨致远的英文名)。他们将这一共享资源的站点分类,又将类分成子类,于是“Yahoo”的雏形诞生了。其核心——按层次将站点分类——直到现在仍没有改变。
在斯坦福,不仅是学生,很多教授也都有过创业的经历,或者担任过创业公司的董事。他们会将自己的经验告知学生:如何面对创业中的客户、员工管理、筹资等问题,在董事会会遇到怎么样的挑战,等等。
当将办学的目的定位于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时候,那些人们孜孜以求的升学率,也多能水到渠成地提升。因为学生有了好的品质,好的习惯之后,也有了学习的责任感与意志力。这甚至超越了兴趣的力量,有着持久性的特征。当这些定格成一生的品质之后,学生的一生发展也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第二篇:教科研名校校长
善于发现、勇于创新 做睿智多谋的教研人和管理者
山阳县教科研兴校明星校长申报材料 一位文学大师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人不管做什么事,坚持10年,定能集大成之。李杰同志不奢望自己能“集大成之”,但在近三十年教学及管理中能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尤其对教科研情有独钟。他认为只有教育科研,才能使学校创新提高,才能不断发展,才能激发热情。他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办学特色之路。
在学校管理中,他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全力做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为谋求学校自身发展,探索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在学校发展规划中,他带领校委会一班人研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发展方向目标,探索教科研兴校之路。坚持“育人为根本,质量求生存,安全为保障”的办学宗旨,“低重心运行,高效率工作,多层次管理,近距离服务”的管理理念;实施把“把常规抓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的管理思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科研兴校,创新发展”的管理思想,强化教科研研究,提升办学品位。
二、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多年来,作为领导的他积极为教师创设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去调查实验。
一是积极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添置投影仪四部,所有教室均安装多媒体电子白板,为教师购置讲课扬声器。校园教师房子备课室教室均接入互联网,实施资源共享。添置丰富的图书资料音响光碟。三年来我校用于添置教学设备资金达66万元,占学校经费40%以上。
二是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先后把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后六中学,西安新华中学、师大附中的教学案例、教科研研究、教学方法研讨等光盘购置播放。同时先后派出九名老师参加国省市教学交流学习。
三是学校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和新老帮带“青蓝工程”,组建研讨小组,积极开展多层次多角度课题研讨,他积极参与并主持,整个校园成为研讨阵地。也积极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四是为进一步浓厚学校科研氛围,真正实施“科学管理,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他努力做到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员化和教育科研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让科研之风大兴。我校实行“三到位”政策,科研进课堂深入到位、教法探究实践到位、课题研讨创新到位。让科研渗透各个领域。认真做好“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让科研成为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内涵而永不衰竭。
五是大兴研究之风。让教育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实践证明,教师同科研结合,研究同教学结合,教学同课题结合,可以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也能培养教师良好的心态。开学初我们让每位教师选择教学研究课题、对象,并要求在实践中探索,写课后反思,同时对上报课题论文进行奖励。这样来就会觉得教学有乐趣,教学就会充满无限的生机,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也在此体现。两年来,我校省级课题已结题两个,市县级课题二十余个,发表论文20余篇,他主持省级课题一个,申报市级课题一个,发表论文六篇。
三、以教科研为乐事,让自己拥有“源头活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为了让自己当好这个“灵魂”,也为了让自己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年来,他始终以教育科研为乐事,让自己养成教育科研的习惯。
1、用研究的眼睛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对象,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在教育运作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论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每次教研会必须参加,并全程参与指点。每项课题都认真研讨用于实践。每项教科研活动都提出见解拿出意见。
3、选定恰当范围,加强个案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他的特长和爱好是教育管理和农村留守儿童学困生研究。为此,他总是从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的高度着眼,在身边教育教学实际中着手,选定适当的研究范围或方向。今年在校长论坛展开了“教师心态和需要与管理探究”研讨。在国培计划培训中影响很大。主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研讨”主题调查讨论,已经在刊物上发表。“浅谈学校管理的激励效应”在省级评选中获奖。
4、尝试对研究成果进行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表达。科研成果主要通过论文形式来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勇于尝试系统地整理、收集相关素材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主动大胆创作,相信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为了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的成果,他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内容的前沿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同时还进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他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与别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撞击思维,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5、努力实践和推广教科研成果。他总是千方百计通过相关会议、沙龙、论坛等途径进行学习交流,充分体验教科研成果转化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先后去南京参加“全国名校长培训”;去洋思中学听课学习;去山东实地考察学习内涵发展;去西安、宝鸡学习交流校园文化及教科研;等等一是增长见识;二是交流学习;三是取长补短。
在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他作为一名校长,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及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不断完善,用自己的热情、毅力和智慧全身心地投入教育科研,使自己这个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拥有与时代同步的“源头活水”,成为一个善于创新、睿智聪颖的专业教学者和管理者。
第三篇:名校校长演讲
名校校长演讲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
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
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且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
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
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
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清华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
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
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第四篇:名校校长寄语
名校校长寄语
新学年开学,校园里又迎来一群“新面孔”——
新同学,大学校长对你说
又是一年开学时节,新生们满怀激动和憧憬,从四面八方聚拢起来。大学生活对他们来说新鲜而陌生,就在他们踏进校门的第一时间,校长们送上了真挚的祝福和殷切的期望。大学的追求、大学的责任,在这一刻变得亲切和亲近。更有不少学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就已收到了校长的亲笔信。大学的文化、大学的传统早已跨过高高的围墙,与学生们亲密接触。
大学,已近在眼前。
新的起跑线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
-清华大学校长 顾秉林
刚刚过去的暑假,我们一同见证了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在此,我想以奥林匹克口号的六个字──“更快、更高、更强”,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
“更快”,就是希望同学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大家知道,在游泳、跑步等项目中,起跑快的人往往会占有领先优势。各位同学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现在大家又站在大学生活的同一起跑线上,即将踏上一段新的征程。学校为大家提供了平等竞争的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希望同学们更快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特别是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注重方法和思维的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更高”,就是希望同学们树立更高的奋斗目标。在跳高项目中,运动员总要不断挑战新的高度,而每一个新目标都是运动健儿们再一次起跳的新动力。对于各位同学来说,在中学时考上大学、进入清华就是一个具体目标,如今这一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过去曾出现过一些同学因为失去新的目标而学习懈怠,甚至由于沉迷网络等原因而荒废学业。所以,希望同学们在步入大学后要确立更高的奋斗目标,保持刻苦攻读、奋发向上的激情。
“更强”,就是希望同学们练就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清华有着重视体育的优良传统,老校友们在回顾大学生活时,都深感在清华养成的体育锻炼习惯使自己终身受益。清华人不仅把体育作为健身的手段,而且作为“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注重身心的协调发展。在座的同学都是中学的“尖子”,现在汇聚到清华园“同场竞技”,就好像奥运会上的“强手如林”,大家会面临激烈的竞争、更大的压力,也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挫折以至失败。但正如举重、跳高等项目上,运动员们常常是以未能达到更高目标而结束比赛,但下一次仍要冲击新的记录那样,同学们在遇到挫折时,不要消沉与放弃,而要善于调整与坚持,以良好的身心素质,面对压力,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发挥潜能,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
珍惜个性兴趣 克服从众心态-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
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成长的。进入大学以后,你会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你要去理解大学与高中的差异,去领悟一所有百余年历史的高等学府的精神和特色,去审视和把握自己的发展目标,你到复旦来做什么?毕业后要做什么?毕生要坚持什么?
复旦有自己崇高的志向,它要培养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你欲对社会有大贡献,首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做人的道理懂得越多,你才会越高尚。无论你学什么专业,都当以天下为己任,关心社会发展、关心人类命运、关心百姓疾苦。在此过程中,你可以学会理性地看问题,养成宽阔的视野和胸怀,进而提升人生的境界,开拓自身的前程。
复旦是学术的殿堂,是各学科众多优秀学者为人类奉献智慧的地方,你身在其中,就要努力提高学习能力,做学问的道理懂得越多,你就会越有作为。无论你学什么专业,都要集中精力,独立思考,保持兴趣,敢于探索。都要坚持尊重学术,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精神,这对做学问和做人都很重要。
大学是培养优秀成年公民的地方,你将在这里独立地处理个人事务,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你必须合格的课程,否则你将难以独立处理职业事务,担当社会重任。
欲学会独立处事,就要充分了解自己,珍惜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理性地分析和检讨自己的需要,只有明确了自己的意图,才会克服自己的弱点,才会有效地管理自己,才会安心地去看书、选课和选专业等,才会克服追崇热门的从众心态。
欲学会独立处事,就要培养自己的选择能力。复旦有各种机会,包括各种讲座、课程和活动项目等,这些都是受教育的好机会。建议你尽可能广泛地去领略和了解,多向老师和同学咨询,然后根据自己的意图,慎重地做出决断,不要轻率地采取排斥的态度。选择能力实质上是承受后果的能力,对于你已经选择的事情,就要用一往直前的决心和吃苦耐劳的毅力坚持下去,追求成功,不要患得患失。
欲学会独立处事,就要培养自己的规纪意识。大学有各种规章,这是长期办学经验的积累,是教学风气和质量的保障,也是你可以独立处事的依据。在复旦,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成绩,但这必须以能力为标准,必须以严守规纪为前提,绝不受钱财、权力或人情的干扰。你选择了复旦,就要学会承受复旦的压力。
欲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不但要独立自尊,还要有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善于处理他人与自己的关系。协作精神以道德情操为本,关键是谦让和奉献。要服务社会,自己先得练习尊重别人。那种孤傲冷漠、骄傲自大的习气,是断不可能受人欢迎的。
一等品行,成就一等学问-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
交通大学兴办于民族危亡之际,为中华富强而兴学育才,立校之初即提出“求实学,务实业”、“饮水思源”。唐文治老校长主张学业品行合一,留有名言“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强调以第一等品行为根基,成就第一等学问、事业和人才。这样一种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德育为基、敢为人先的育人理念,在交大根深蒂固,并逐渐为其他兄弟大学所认同。正是秉承和发扬了这种理念,112年来,交通大学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这所学校走出了众多改变中国历史轨迹的杰出人物。
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简单说就是,教育的根本是为了发扬我们身上的那些美好的品德,并且用这些美好的品德来影响身边的人,从而追求完善的人格。交通大学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彰显的就是感恩和责任。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历史,就是希望每一位交大人,都时刻铭记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时刻铭记祖国和母校,时刻铭记自己的父母和师长。因为,只有懂得感恩和责任,才会有健全的人格。希望大家珍惜在大学学习的人生黄金时期。交大不仅是传授大家知识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建设大家的能力,培育大家的素质和养成大家完善人格的圣地,这就是我们的“交大之道”,也是我们这些师长们的真心期盼。
一个人若想成功,不能没有激情和梦想,同样,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大学,也不能没有伟大的激情和梦想。交大这112年的发展,就是不断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的过程。现在,我们的梦想是交大能够成为一所大师云集,精英荟萃,科技成果和人文思想精彩纷呈、交相辉映的大学,成为一所不仅能够推动国家的工业现代化,而且能够促进人类健康、引领社会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贡献卓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我们深知,目标之前,横亘着历史与现实的宽阔河流,梦想的实现不但需要激情,更需要踏实的工作和努力的拼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来一起努力!
学会“仰望天空”
-同济大学校长裴钢
大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大学要把你们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个社会人,成为一个能够承担许多责任的国家栋梁。这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是一个艰难甚至有些痛苦的过程。
大学首先是一个潜心学习的好地方。这里有许多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有包罗万象的图书音像资料,有涉及国计民生各方面的学科体系。大学生的知识面一定要拓宽,可以文理兼修,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结合,并学一些管理和艺术课程,使自身素质更全面。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多元的思维方式,将帮助你更具备创新能力,更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也是能力锻炼的试验田,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重视能力的培养。能力虽然无法在成绩表上反映出来,但却是走进社会的通行证。同学们报考大学的时候,就非常关心就业问题,这是个好现象。用人单位不仅看学习成绩,更看重素质和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团结包容与合作、敢于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挑战权威又懂得尊重他人。大学生还要逐步树立责任感,对自己的将来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负责。
去年温家宝总理在同济百年校庆上亲切勉励大学生要善于独立思考和创新,希望大家经常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所以,同学们要注意从点点滴滴的身边小事做起,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积累干事业的志向。
怀一颗自信的心走进校门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
北宋大学问家李觏说过:“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职业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被赋予高尚的道德期许和社会责任。去年,国家在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试点,这项政策旨在鼓励最优秀的青年学子投身教育事业,培养大批“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你有幸成为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一定能深切体会到这份崇高的责任。
一个教育家,要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渊博的科学知识和创新的思维能力,还要有磁铁般的亲和力。为此,学校已经为你精心设计了一整套培养方案,帮助你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我真诚地希望你从这一刻开始,为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做好充分准备,为圆满完成四年学业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衷心期待你坚定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理想信念,志存高远、立志成材、求实创造、陶冶品性、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在为祖国未来教育事业奉献青春才华的同时,成就自我、实现理想。
即将离开家门,我要特别叮嘱你:一定不要忘记感谢父母和家人,不要忘记感谢老师。希望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出家门,怀着一颗自信的心走进校门。
第五篇:名校校长推荐书目(定稿)
《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推荐理由:这部书是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它对中国社会的分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推荐理由:曾经,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平凡的世界》是无数人的精神食粮,他们借助着孙少平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奋斗、拼搏,追逐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如今,在这个富足幸福的时代,依然有很多人喜爱它。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年轻人所需要的,不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大数据时代》 作者:【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
推荐理由:大数据让我们更加深入走进信息社会,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还在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而且深刻影响着我们社会的转型和制度的创新。
《自由在高处》 作者:熊培云
推荐理由:序言中,熊培云说:“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你总还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因为你即你选择。这些年,我一直坚持的一个信念是,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是的,我们无法改变大环境,那就从改变我自己开始。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作者:【意】普里莫·莱维
推荐理由:阅读这本书,希望大家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关于知识分子的道义;第二,是人类施以暴行的能力。知识分子最大的义务,应该是思考人之为人的意义和底线,引导社会建立善、抵御恶。物质生活的丰富,不能取代精神与心灵的丰满和富足。愿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多看、多想、多写。
《革命烈士诗抄》 萧三 编
推荐理由:对我来说,这是一本励志“补钙”的书,每每读起来,都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记得在1962年版的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要学作诗吗?请读这样的诗吧!你要学做人吗?学做这样的人吧!”
这些诗,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生命绝唱”,充满着对人民的挚爱、对事业的热忱和对理想的忠贞。
《时间简史》 作者:【英】史蒂芬·霍金 推荐理由:《时间简史》是史蒂芬·霍金撰写的一本有关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写给普通人看的物理学著作。打开这本书、走进这本书,呈现在你面前的是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黑洞、空间和时间……这本书不仅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也能培养人们的科学思维、启迪人们的智慧,更能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地看待世界。
《没有任何借口》 作者:【美】瑞芬博瑞 推荐理由: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一贯奉行的行为准则,强化的是让每一个学员想方设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
正处于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时代的我们,不找借口、主动进取、责任担当、自觉自愿、善于合作、勇于执行,对做好任何一件事显得尤为重要。
《叩响命运的门》 作者:马小平
推荐理由:教育既是成才教育也是成人教育,且尤以后者为重。
该书选取古今中外最为著名的人文素养经典文章102篇,全书充满思想的力量和智慧的光芒,使读者可以“不见智者之面,而识智者之心”。在文章选取过程中,作者以一位教育者的视角,传递了对教育的反思、追问,是“人一生不可不知的常识”。
《论中国》 作者:【美】亨利·基辛格
推荐理由:该书主要讲述了40年来基辛格与中国几代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交往,阐释中国人对战争与国际秩序等问题的思考,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对中美建交、台海危机、改革开放和邓小平访美等历史节点进行深度解读。
作者以一位资深外交家的独特视角描摹了中国的世界形象,是一部读懂中国的经典著作。
《沉思录》 作者:【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推荐理由:马可·奥勒留,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征战的间隙他写下与自己心灵的对话,著就了声誉卓著的伟大名著《沉思录》。
《沉思录》中那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这是一部让人掩卷沉思、受益无穷的智慧之作,是以推荐。
《孔子评传》 作者:匡亚明 推荐理由:《孔子评传》是已故著名教育家、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撰写的力作。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知人论世”客观科学的研究态度,对孔子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影响做了全方位、多维度的梳理、总结,重点阐述孔子以“仁”为核心的综合思想体系,并探讨了孔子儒学对中国思想史的重大影响。是以推荐。
《苦难辉煌》 作者:金一南
推荐理由:这本书视角广阔,立意高远,第一次在国际大背景下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时进行了解读,第一次用全局的战略眼光审视了那段历史,娓娓道来,不乏生动的场景描写。这本书不仅讲述了历史,对现在的我们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相信读者能够从先辈们那段奋斗的岁月中汲取丰富营养。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 推荐理由:《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用英文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哲学的力作,长期作为世界各大学的通用教材。该书探讨了诸子百家的起源,明辨了宗教和哲学的区别,阐释了中国哲学的精神和问题,视界高远、参古纳今,化繁为简、脉络分明,尽显大家风范。该书对当下中国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和哲理思维,不无裨益。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推荐理由:这是分享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名著。作者把阅读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等四个层次,将诸多类型图书的阅读方法娓娓道来,引导读者入书山揽胜而不至迷失于途中,以期提高读者的阅读质量和能力。我相信在作者循循善诱之下,读书将成为一种丰富心灵的习惯和艺术。
《相约星期二》 作者:【美】米奇·阿尔博姆
推荐理由:现在的社会文化习惯于引导青年人关注考试、就业、买房等满足物质层面需求的东西,却不鼓励他们后退一步,站在更大的格局上去思考,除了物质,还有什么能抚慰焦躁不安的心灵。《相约星期二》是一部从长者的角度出发,引导人们反思人生态度的佳作。在浮躁的社会中,希望大家都能在《相约星期二》中找到自己所需的感悟。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作者:【加】克雷格·柯伯格 【加】马克·柯伯格
推荐理由:在未来,我们将不仅仅作为互不相干的个体而存在,每一个人都应该意识自己是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在对自己负责的同时,承担建设和改造我们生活的地球的重任。本书引导人们对幸福、同情心等伟大的人类情感进行重新审视,为青少年及教育者提供了从“我”逐步走向“我们”的行动指南和建议。
年轻人,因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无穷的发展潜能,更是掌握了改变世界的钥匙。从阅读这本书开始,祝福每个人都能从踏出改变的一小步出发,最终迎来人生道路上飞跃性的一大步。
《五千年犹太文明史》 作者:【英】马丁·吉尔伯特
推荐理由:几千年来,犹太民族一直被主流社会排斥、压迫,被迫迁徙,二战期间,更遭到令人发指的迫害。但就是这样一个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难以企及的贡献。是什么使他们在艰难的生存条件下,保持认同、创造辉煌?
本书用141个历史故事,以书信方式,深入浅出地给出了犹太人五千年历史脉络。中华民族正处于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更要借他山之石,方能不骄不躁、不卑不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大数据时代》 作者:【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
推荐理由:作者列举了很多实际例子,形象地展示了海量数据的巨大价值和潜力,并对海量数据分析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原则做了精辟阐述。这些原则和理念颠覆了我们在实验科学中遵循的概率统计思维方式,也将会改变一些产业的基本原则,以及人们对社会科学等复杂学科的基本认识。
海量数据科学和相关产业才刚刚起步,但所蕴藏的巨大潜力令人刮目,我希望更多的青年人能够进入到这个新的领域,能够在海量数据中遨游搏击。
《神雕侠侣》 作者:金庸
推荐理由:金庸先生的小说文笔独特,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深刻细腻,感情澎湃壮丽,意境甚高。他擅于以历史洪流为背景,再创造故事情节,成为一种结合写实及创意的文风。对我来说,金庸先生的作品,实非普通小说,而是经典文学,对提升中文造诣、认识中国历史,探讨人性、传统社会价值观,以至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