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暑假实践论文睢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时间:2019-05-13 10:2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暑假实践论文睢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暑假实践论文睢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第一篇:毛概暑假实践论文睢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洛阳理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睢县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班级B100901

姓名蒋龙,黄武超,窦浩天

睢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暑假期间,我回到老家对我们周边地区的进行了认真观察和走访,以我老家县城周边的几个乡镇为调查对象。近年来家乡建设发展变化很大,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皆展现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实实在在的对老百姓的实惠政策。但也不乏其中出现的问题,在下文中将一一举出。

一、河南睢县概况

睢县地处河南省东部,隶属于商丘市辖8镇12乡,545个行政村,耕地87万亩。,总人口80万,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占总人口的80%;国土面积92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7万亩。2009年以来,睢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亿元,增长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亿元,增长1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32亿元,增长2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51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4083元,增长8%。相继荣获“中国绿色名县”、“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先进县”、“河南省绿化模范县”、“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河南省农民负担管理工作优秀县”等荣誉称号。

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2.“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3.“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4.“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新农村建设,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既注重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又注重推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化。

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 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吃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广大农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为“十一五”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8.2亿元,增长32.2%。粮食总产达47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夏粮总产31.8万吨。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优质小麦3万公顷、高蛋白玉米6600多公顷、优质棉1.2万公顷,已建成9大无公害基地和专业生产基地50个。全县畜牧产值完成9.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5%。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5年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省级平原绿化高级达标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扶贫开发、以工代赈、黄淮海开发等一批农业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村道路、电力、通讯、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增长25%,农民负担同比降低66%。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逐步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政务、村务、财务公开不断完善。抓好生产救灾和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活动,积极引导、帮助贫困户发展项目。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开展农村弱势群体帮扶和关爱农村老党员活动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六合彩”等赌博行为,做到促一方经济保一方平安。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四、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范围广、对象复杂、难度大

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万万农户,投资范围广,投资金额大。我国农村各地经济条件、地域特征千差万别,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需求有很大差异。

(二)新农村建设缺乏法制化的制度保障

现实工作中,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随领导人的更换而发生重大调整。睢县虽然将新农村的发展规划通过地方人大表决方式加以稳定,但因没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同样面临法制化制度保障问题。由于各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如果因领导人的轮换而使新农村建设行动出现多次反复,势必严重挫伤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削弱党和政府的领导权威。新农村建设行动如何通过法制化途径,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后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资源整合困难

现有的许多涉农项目资金,由于来自不同的部门,在使用上难以整合起来,难以根据各地发展的轻重缓急安排使用,以发挥更大的整体效应。兴国县副县长欧阳巧文说:现有的支农资金比较分散,整合的时候不仅涉及到利益调整,还涉及到资金用途的改变,不符合资金的使用政策,可能会有一定的管理风险。

(四)农村土地管理法规不完备

土地法中虽然有“一户一宅”规定,却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这使得在村庄整治改造当中,一户一宅的政策法律依据不够完善,在清理一户多宅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难以处理。如在拆除空心房的时候,农民会以老祖宗留下来的房子不能拆等种种借口拒拆。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强行拆除会引发干群矛盾;如果不拆,又会影响整个规划的顺利实施。

(五)乡镇新型社区惹争议

睢县白庙乡境内的龙行里社区,开发商替代地方政府开发新农村建设,在农民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开发商获取高达100%的暴利,销售商品房总额将达到六七亿元。虽然表面上龙行里社区开发的主体是当地政府,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成了新农村建设中的“配角”。借新农村建设之名 搞商品房开发。引发农民群众不满干群关系紧张,继续政府协调为辅人民利益。

(六)基础设施虽有改善,仍有不不足

在雨打雷天气农村经常出现断电情况,并且送电时间长,乡村河流架桥情况令人堪忧,平岗镇惠济河桥是进镇的必经之路,但是桥前路路况极差,限重低不能进出大型车辆,限制与外界交流,境内多处桥体破损严重急需高质量的建造新桥。有些村庄仍未实现村村通工程,各乡镇辖区内仍有大部分土路,下雨天气极不宜出行,城乡公交不发达,车辆少,对农民出行造成不便。

五、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洲岭乡的实际,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在各项政策上给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要有总体的规划,对洲岭乡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要严格规划管理,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实现新村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要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

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综上所述,睢县各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第二篇:毛概论文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毛概论文(1)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学生姓名:

完成日期: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

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具有新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发展观,抓好关健环节。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意义 目标 三农

[正文]:

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的农业基础还很薄弱,农业的发展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农业的基础设施仍然相当脆弱。同时,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城乡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而为了我国的和平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成了当前国情下的重要任务。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研究 与分析

韩长赋(2006)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现实需要。蔡永飞(2006)从政治的视角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他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提升农民社会地位、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重建执政党和农民的关系。在这个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全社会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将会逐步加以切实解决,党和农民的关系必将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重新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重建国家和农民的关系。韩俊(2007)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党的文件中曾多次使用这个提法。从目前已经制定的政策蓝图来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全面的要求,与十六大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强调城乡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以贯之的,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体现,是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统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张红宇(2007)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新农村建设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新农村建设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转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原则研究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温铁军(2006)认为新农村建设要实现“三新”,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推进新农村建设,就要改变以往简单化地加快城市化的倾向,全社会都来更加关注并致力于农村的综合发展。农村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应逐步建立起比较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保障体制,逐渐把在城市中已经相对过剩的社会文化资源引向农村,适当地引入外来志愿者帮他们提供一些卫生知识、文艺知识等,帮助农民把各种社会文化组织发展起来。农村人文传统和自然环境的全面恢复,应该重新恢复农村本来就拥有的田园风光,农民应该生活在一种相对比较和缓,比较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之中。

王明方(2006)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规划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必先统筹规划。协调问题:必须“弹好钢琴”,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要处理好“工业强省”与“重

中之重”的关系;要处理好“农民主体”与“政府主导”的关系;要处理好外部支持与自主发展的关系;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机制问题: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要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凝聚合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则,王雅安(2006)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是,把握“四条原则”,努力达到“五新一好”目标。要把握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整体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达到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以开展文化、科技、法律知识教育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载体,建设新村貌;以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内容,树立新风尚;以增强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为核心,健全新机制;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为抓手,创建好班子的目标要求。

3.“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央反复强调要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但现实的情况是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人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怎样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好城乡利益矛盾,使发展资源、发展政策、发展体制都更多地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巫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墩而就,因此需要科学的发展观和系统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转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要遵循规划为先的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五个统筹”的思路,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规划。科学规划,要立足本地实际,着眼长远目标,进行合理布局;要严格规划管理,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不能盲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党的伟大事业的统一。在当前,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说来,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既使农村经济发展有组织保障,又使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我们要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_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人分配和再分配中。必须使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得到实惠,必须使广大农村的生产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必须使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必须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在关注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基础上,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愿望和热情,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内生动力和自觉行动。

4.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一

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增加农民收人的重要保障。我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的发展时期,工农业关系处理好了,两者可以相得益彰,因此,国家必须更加注意支持农业,确保农业稳定发展。要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人,认真实施农业补贴,积极推进农村改革。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促进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5.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一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有效形式,又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既是增加农民收人的重要渠道,又是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

6.结语

总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时代工程的过程中,在社会学的有关知识思考中,我们要明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同时也要 树立新的发展观,抓好关健环节。这样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前进。

[参考文献]:

[1] 韩长赋.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济问题,2006,(10).[2] 韩俊.农村劳动力短缺和剩余并存[J].职业教育,2007,(15).[3] 张红宇.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与政策建议[J].理论视野,2007,(7).[4] 温铁军.新农村建设:挑战与反思[J].理论探讨,2006,(6).[5] 王明方.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J].求是,2006,(12).[6] 王雅安.围绕“五新一好”目标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前进,2006,(5).

第三篇:毛概论文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摘要:新的时代有新的要求,我国要想尽早达到世界人均较高水平,农村的发展迫在眉睫,只有农村发展起来,才能使中国的整体水平提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是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我国已经逐步加大了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并且取消了农业税,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同时,我国鼓励高学历深入农村担任村官,为农村更快更有效的发展输送了高科技人才。

关键字: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问题 农业 建设 大学生

一、“三农”问题的提出

196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农业发展纲要》。这个纲要旨在能够调动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来发展我国的农业,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975年邓小平指出:“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农业要现代化,才能适应工业的现代化。工业越发达,越要把农业放到第一位。这就要②求工业支援农业。”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其中当然包括农业和农村问题。

二、解决“三农”问题的困难

1、城乡差距大,城市发展快,农村发展滞后。

2、农民负担沉重,收入增加缓慢,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存在明显差别,且贫困人口过多,生产生活仍十分困难。

3、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也存在着与城市的差距,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劳动个体素质欠缺,尚未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措施:

(一)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二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牧良种补贴规模,积极发展水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加强农产品对我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三是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培育生物质产业,③积极发展节约型农业,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

(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

队伍。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 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饲料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2006年要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④通。

(三)增加农民收入

1、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鼓励优势农产品出口。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2、增加非农产业收入

扶持县域经济发展,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壮大县域经济。

3、完善增收减负政策

继续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方式。促进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建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严格涉农收费管理,禁止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

4、努力扩大农民就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农民剩余劳动时间多。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最根本的在于让每个农民有事可做,因此,要鼓励部分农民走出去,又要引导一些农民留下来,还要支持出去的农民回乡创业。

(四)加强农村设施建设

1、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健全农村公路管护体系。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秸秆发电、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完善农村电网。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农村邮政和电信,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

2、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

3、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五)培养新型农民

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生产发展”要靠农民去实现,“生活富裕”要靠农民去创造,“乡风文明”要靠农民去推动,“村容整洁”要靠农民去建设,“管理民主”

⑤要靠农民去参与。培育新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新农民要有新思想。一是大力弘扬自力更生的精神。要想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各方面的积极性,必须充分依靠农民群众无穷智慧和辛勤劳动。二是大力弘扬敢于创业的精神。必须激发农民群众内在的发展动力,树立敢试、敢闯、敢冒的意识。三是大力弘扬不断进取的精神。

新农民要有新技能。一是努力提高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的技能。没有现代化的农民,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二是努力提高农民从事现代工业的技能。

新农民要有新文化。一是认真搞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认真搞好农村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三是认真搞好农村文化建设。

(六)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和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

⑥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确保财政用于“三农”投入的增量高于上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农村。让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让每个患病的农民都能得到

⑦治疗,这是我们应当努力实现的目标。鼓励、支持金融组织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积极发展小额信贷,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

(七)进一步加强农村综合改革

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同时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着力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多元的投融资机制,改善对农村的金融服务;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粮食产销区稳定的购销关系,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保持粮食市场稳定;加快征地制度改革,依法规范征地程序,严格控制建

⑧设用地,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四、我国近几年的“三农”问题的改善

1、农业生产方式明显改变。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59.9%。机播面积、机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分别为32.6%、24.9%。2006年末,全国温室面积81千公顷,大棚面积465千公顷,中小棚面积231千公顷。

2、农村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国95.5%的村通公路,98.7%的村通电,97.6%的村通电话,97.6%的村能接收电视节目。全国24.5%的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15.8%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33.5%的村有沼气池,20.6%的村完成改厕。全国87.6%的村在3公里范围内有小学,69.4%的村在5公里范围内有中学,71.2%的村在5公里范围内有医院或卫生院。

3、劳动力就业结构明显转变。农村常住人口中劳动力总资源5.3亿,其中,从业人员4.8亿,占90.1%。农村住户户籍劳动力中离开本乡镇外出务工人员1.3亿。

4、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99.3%的住户拥有自己的住宅。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87.3台,固定电话51.9部,手机68.2部,生活用汽车3.4辆。农村使用管

⑨道水的住户占48.6%;饮用水经过净化处理的住户占23.1%。

5、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国务院从2004年开始就在授权范围内在部分地区免征了农业税和部分特产税。据统计,取消农业税和除烟叶税外的特产税,农民每年可减轻税赋500亿,受益农民9亿人。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新挑战

1、未来谁来种地?近些年农民工的增多,致使土地闲置,农民务农减少造成粮

食供给短缺,要采取怎样的政策才能留住农民成为政府扶持农村的首要考量。

2、城市将以什么样的制度和心态迎接农民进城?以往歧视性的城乡二元户籍制,使农民工成为收入等全方位与城市工人差距甚大的二等公民。我们应当运用什么方法在全国范围内谋求公民的平等与正义,保证农村人口的权利。

3、对未来的人口政策构成了挑战。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 0-4岁的人口只有6897万,仅相当于10-14岁人口的一半左右,中国也许将很快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这给我们的人口与生育政策提出了新课题。

六、我国现阶段建设新农村的主要任务

1、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努力提高农民素质。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最突出的是社会发展的差距。

3、加快推进村镇建设,努力改变村容村貌。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村容脏乱差、房屋破旧散和农村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的落后状况。

4、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保持农村和谐稳定。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风尚、新观念、新思想。

七、大学生如何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们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在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现代管理、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大显身手,建功立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的追求同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祖国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选择,积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创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大学生们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了解国情,认识国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研究解决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用理论知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

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像我们农业院校的大学生更应该全心全意的投身于新农村的建设当中,我们要把科学的方法、正规的模式带入到农村农民。要利用自己有知识、有文化的优势,通过举办文化知识培训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开办信息宣传栏,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等,向群众传播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逐步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新型人才保障。还可以利用资源优势,招商引资,深挖民间资本,争取项目,发展工业经济;可以引导农民进行土地集约化经营,促使更多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并组织富余劳力外出务工,增加非农收入。可以通过引导扶持能人上项目,与别人合伙上项目或自己带头单独上项目,为群众探索出一条致富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2009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2004年版).中央文献出版社

[3]孙华强: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J].华裔,2008,06 [4]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J].农村建设,2006,05 [5]张古江: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J].中国经济建设,2006,07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M](2006年版).人民出版社

[7]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中国新闻网,2006年1月19日

[8]人民日报评论员:进一步深化改革[N].人民日报,2006年3月6日,第九版 [9]国务院农普办 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表

[10]周强:大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大有可为[N].中国青年报,2006年2月23日

第四篇:毛概论文--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衣”与“心依”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衣”与“心依”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前,中国的大部分人民居住在农村,农村是社会生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名词中虽然带有“新”字,却已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提出了“小康社会”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005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简洁明了,却同时涉及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对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建设和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作出了系统全面的部署安排,出台了一系列在农村进一步消除盲点、扩大覆盖、提升水平和推进并轨的举措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比我的出生还早了十多年,我没有办法对着网上书上眼花缭乱的图片和客观得带着些许冰冷的文字想像那个年代的农村生活的艰苦,也许在那个年代,比起“生活”,更多的农民只能用尽全力挣扎着只为了“生存”。几乎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会涉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其迫切性和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多年的努力积极建设让全国各地的一些农村有了新的风貌,其居住环境、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能力、文化素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了对经济、政治、文化、法制等方面的要求,对应着不同的要求,政府也制定了相对的政策,采取了相对的措施。经济方面,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富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劳动器械上的改革为农民减轻劳动负担和实现创收提供了硬件支持,农民增收机制的建立则提供了政策帮扶。乡村旅游的推进发展也为农村经济收入来源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政治建设方面,旨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而不是老实巴交地被一些腐朽不堪的欺凌主义统治。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任用制度让新鲜的血液注入新农村建设中,也让有意愿回到自己家乡为建设新农村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方向。文化建设方面,旨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些封建迷信的文化是该被废除,但也有许多珍贵的乡土文化值得保护和传承。法制方面,政府加大了法律的宣传力度,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只有部分人懂法律是行不通的,在中国当今社会,农民还是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法律意识的提高让农民们渐渐学会依法维权而不是默默忍受或采用极端行为,也能让矛盾得到最好的处理。

新世纪以来,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社会内容。其中“三农问题”反复被党中央列为工作重点。2007年之后又先后出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免除农业税”等社会热点话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寻求新的问题切入点、新的解决方案是党给我们交出的新的答卷②。

我出生在农民家庭中,一天天长大,一步步离家,也见证着家乡一年年的变化。幼儿园的时候,一到农忙季节,即使我早上六点就起床,也常常没法和父母一起吃早饭,因为他们早已在田地里忙碌,只有邻居的姐姐给我梳头,然后骑着自行车去上小学的她顺便再把我载到幼儿园。坑坑洼洼的路上大多都是颠簸着的自行车和拖拉机,剪头发自己动手,哥哥姐姐的旧衣服往自己身上套。初中开始我到城里念书,隔挺长一段时间才能回家,也就是这段时间我明显地感觉到了家乡的变化:泥泞的小路先是铺上了一层碎石,然后再盖上了水泥;路上滚过的轮子中,渐渐地多了小汽车的四轮;路边的平房小卖部,慢慢地有了理发店、服装店做邻居;今年的五一,村政府还和市里的学生假期培训机构合作举办了“五一茶园体验活动”,在宣传当地的茶文化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们的收入,虽然获得的经济利益并不多,但活动对新农村建设的旅游开发等系列的长期发展有了开创性的启迪作用。

这些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显著,但比起飞速发展的城市稳健而有力的脚步,农村前进的步伐更像是一个还在学走路的婴儿般跌跌撞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几乎每年都被提到的事实,说明了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问题没被解决,或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新农村建设才会被反反复复地出现在各种文章、报道、新闻节目中。

腾讯新闻的特别栏目《中国人的一天》中,几乎每个星期都至少有三天是以农民为主人公的,而他们的“一天”中,大多饱含心酸与无奈。也许是新闻所要求的对观众的吸引力让这些视角更多的偏向他们的不易,以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但其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许多农民的生活现状。我不知道大多数人对“农民工”这个词是否带有特殊的情感,是不屑或嫌弃,是怜悯或尊敬。“他们在城市中工作,却‘摆脱’不了农民的身份”,这是很多文章里经常使用的一句话。我感到奇怪的是,“摆脱”后面,一般都是加“阴影”之类让人不想接受的不那么美好的东西,难道农民的身份也是像这样不为人所接受么?这在重工轻农的中国也许不难理解,但不代表不能做出改变。大部分农民工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不用再像自己一样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劳碌艰辛。在农民工大军日益壮大的社会现实中,反映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教育和经济方面的漏洞。教育水平的地区差异不仅体现在省市间,更体现在城乡间,师资和教学设备的巨大差异让农民们更愿意将孩子送到城镇上学,而这意味着比在乡村学校更大的花销,为了挣钱只好选择离乡打工。而大多农民不愿让已经在外上过学的孩子回乡工作,又反映出了现阶段许多农村的经济来源还是依靠辛苦的务农工作,收入组成单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完全渗透到农村中,或者是城市中过于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线减少了对农村农业产品的依赖,导致了农民就算有土地有好收成却卖不出去的窘境,甚至会让农村的主体——农业活动一步步走向消逝。

随着外出务工农民人数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乡村也是家,然而没有了一家人的相聚相守,家就缺少了本应有的温暖。城市需要建设者,农村的孩子们却也需要父母的陪伴,老人们需要子女的照顾,大多数人都希望能留在故土与家人相伴。这并不是说农村和城市之间要互不往来,而是希望农村也能有像城市一样足以支撑一个家庭的经济收入的机会。农村人口的流失减少了农村的生命力,许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也许有心想回乡参与建设,却缺少发展的机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是在农村把农村搞好,而不是在城市的角落用希望与绝望中困惑着农民,或是将农村装点为城市。乡村有着其独有的风土人情、文化风俗,在建设的脚步中不能为了图快把这些无形的重要财富扔掉。钢筋水泥筑起的城市几乎已千篇一律,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结合当地原有特色,而不是方便省事的“一刀切”。当每个地方都长得一样,人们要凭什么怀念自己的故乡。文化和历史一样,当记得它的最后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它将不复存在,这是无法晚会的损失。流传在乡间的传统手工艺或艺术表演形式,如手工造纸、竹草编织、舞龙舞狮、样板戏等具有历史韵味的东西,理应的到继承和发扬,而在今天听到的更多的却是垂暮的老手工艺人们对后继无人的担忧。也许一些东西是过于原始,但他们的古老更能衬托出乡村的韵味。

在人们居住的地方中,乡村是可以说是与自然最亲近的,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很大联系。很多农村的路好了,房高了,但是湖水变浑浊了,路边可爱的野花野草变少了,参天的大树被拦腰截断。一些城市甚至向周围乡村排放污水,倾倒有害垃圾,城市发展起来了,农村却成了牺牲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府对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之间的不公对待。就算目的是为了促进农村改革开放,也不能盲目追求外在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与农民生活的内在联系。还记得小时候的夏季夜晚,我们一群孩子在漫漫星空下,路过萤火虫闪烁的菜地,那种宁静安详、亲近自然的幸福感似乎总能让人嘴角微笑。如今的许多农村,星星还在,只是空气污染遮住了许多光芒只留下散落的几颗。萤火虫则像是被明亮的路灯照耀羞愧得不愿再亮起,当然,这是比较文艺的说法。其实萤火虫属于生态指示昆虫,有萤火虫的地方,一定有着洁净的生态环境。然而,初中毕业后,我就再也没在家乡见过那飞舞的小光点了。

也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着形式主义,光喊空话不干实事,只要“面子”不要“里子”,只给农村穿上新衣,心却无所依靠,空喊“新农村’却不曾将心完完全全地投入到农村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但也问题重重,任务艰巨但不应放弃。我相信,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一定可以达成。

第五篇:毛概社会实践论文关于新农村建设

实践教学报告:关注新农村,关注科学发展

关注新农村,关注科学发展

——“滕头村”中国新农村的典范

摘要:根据新闻报道,目前中国GDP已经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以前的粗放型转变为现在的集约型。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体现在很多方面,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中国农村的经济模式,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原来落后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了一个时尚的新名词。本次实践活动我们走进滕头村,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来感受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新农村、科学发展、滕头村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历史上我们曾经一度领先于世界各国,但在近代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一度落后并处于挨打的境地。虽然今天的中国经过自身的改革和对外的开放慢慢恢复以往的生机,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环境破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粗放等。这些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思考什么才是正确的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无疑帮我们指明了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中国的农村长久以来似乎就是贫穷的代名词,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今天改变农村旧貌已经是刻不容缓。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疑成为农村发展的新思路。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农村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小组奔赴中国新农村的典范——奉化滕头村。

村口结合风能与太阳能的路灯,大大的排污管道,干净的河流,少有杂质的空气,悠然的村民„„和谐是这个村子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在滕头村,我们体会到了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城市最佳实践区”、“世界十佳和谐乡村”、世博会全球唯一入选的乡村案例的风采。

只要你一进滕头村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但见绿树成荫,花果相间,游人如织,在大棚里,游客们也被无土栽培的植物深深吸引,“农家乐”风俗馆还有脚踏水车、木桶提水让人体验田园的情趣。野鸭在环村河里三五成群,尽情嬉戏,广场上人鸽共舞,河道内鱼翔浅底,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景象。

在滕头村文化展馆的一面墙上“滕头精神”四个红色的大字很是醒目,滕头人就是以“艰苦创业,永不满足,两手过硬,一犁耕到头”的精神,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

不同于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广人稀,滕头村的面积很小,全村仅有2平公里。但这个“小块头”的 1

实践教学报告:关注新农村,关注科学发展

生产效率惊人,2009年,全村实现GDP6.09亿元,社会总产值高达40.21亿元,人均纯收入约为24000元。

然而,对城市向往的野心是随着经济的好转才蓬勃起来的。在那之前,滕头人并无这样的底气。时光倒回到50年前,那时的滕头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相当落后,当时有民谣“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有囡不嫁滕头村,年轻后生打光棍。” 彼时的滕头村田地高低不平,且分割混乱,旱涝交替。土改时,全村竟没有一人够得上地主标准。

从1965年起,滕头为了彻底摆脱贫困,前后用15年时间,投入43万劳动工日,硬是将1200多块高低不平的“靠天田”改造成了大小划

一、走向一致的“吨粮田”,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吃饭问题,还为国家提供商品粮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滕头又以敏锐的发展眼光,积极实施工业兴村战略,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目前,滕头已形成了以服装为龙头,电子设备、建材、机械、出口包装等行业共同发展的工业新格局。

滕头村近几年又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全面实施了“蓝天、碧水、绿色”工程,全村的绿化率达到67%。走在滕头就像走入了现代江南生态园林:柑橘观赏林、盆景园、将军林、国家级的生态示范园、江南风情园等依次而列,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而更令人欣喜的是,蓝天、碧水、绿地为滕头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近年来,滕头依托本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时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业,走在了全国各“农家乐”旅游点的前列。去年,已建成的30多个极具农家特色的风景点,接待了超过76万人次的中外来宾,光门票收入就超过10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4500万元。滕头已经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

温家宝总理曾说,没有土地的农村不是新农村。今天,中国很多农村在转型中失去了土地,而滕头在2006年实现社会总产值23.1亿元的同时,仍然保有原先的农田。并且在滕头村实践的时候,当地的环保委员会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一个小小的村庄却有着一个拥有至高权力的环保委员会,对于任何一个滕头村环境的投资建设项目,环保委员会都有一票否决权,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这得益于他们始终注重生态,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之路走得十分坚实而长远。

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联合国评选“世界十佳和谐乡村”的8大指标时,发现滕头正是在发展指数、幸福指数、行政指数、效率指数、HR指数、环境指数、品质指数与经济指数上实现了全面、协调的发展,造就了目前中国唯一被评为“世界十佳和谐乡村”的村庄。评审委员会最后对滕头的评语是“一个有鲜明特色,在环境、工业化和科技普及上综合发展的中国村庄”,一个具有中国典型意义的“和谐乡村”的楷模。

滕头村作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楷模值得各地学习,而中国农村的发展最能体现中国科学发展经济的形式,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小组旨在透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式调查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方

实践教学报告:关注新农村,关注科学发展

式的转变。

我们这次社会实践除了实地走访外,我们还针对新农村开展问卷调查。本问卷主要对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形式共提出11题,本次发放问卷我们采取网上发放的形式,调查对象面向全国网民覆盖面广、数据真实可靠,对我们的整体研究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根据问卷的数据统计本次被调查的对象主要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来自我们19个省但主要以浙江省为主,从参与者的范围之广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发展的方式的转变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在本次的被调查者有84.4%的人表示对新农村建设有一定了解,14.6%的人表示不了解,只有1%的人表很了解。而他们了解到这一讯息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新闻、报刊、网络。

实践教学报告:关注新农村,关注科学发展

由此看来在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上政府和媒体做的较有成效,但是宣传的渠道仍可以更加广泛。大力的宣传新农村建设我们小组认为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建议是将滕头村作为新农村的示范村在全国进行宣传,积极倡导其他地区的农村地区向滕头学习。

有关于新农村建设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38.9%的被调查者认为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29.5%人表示应当培育新型产业。对于有哪些因素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思想观念、资金和技术都有20%多的人选择,这些问题也确实真实的存在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中。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的农村教育的普及并不十分到位,在中西部的农村有的孩子甚至还上不起学,没有知识何谈发展。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是不容忽视的,在滕头村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学习的氛围,不论是在村里的图书馆或是在村委会的阅览室都有村民学习的身影。对教育学习的重视也让滕头的村民知道发展不能靠吃子孙饭,科学发展注重环保深深印在滕头村村民的头脑里。

实践教学报告:关注新农村,关注科学发展

我们小组认为滕头村致富的重要关键点是发展了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点也在于此,然而这一点在目前我国的农村是不足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制约了我国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呢?我们提出了耕地少,肥力差;小规模分散经营;农业灌溉条件差;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机械化差;农业适用技术推广难;农业物资供应难;农民素质差,特别是留守农村劳动力素质低7点问题,有一半的人支持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机械化差这一观点。在我国农村的机械化程度低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在较落后的西南地区甚至还有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存在。如何提高农村生产方式的机械化程度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之一。再看滕头村民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致力于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注重效益农业、科技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形成了规模化经营、市场化操作、科技化生产、社会化服务,集生产、科研、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农业的效益提高、功能拓展,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然而像滕头村这样的农村在我国毕竟是在少数,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已经不仅是城市之间就是同个城市的不同乡镇都有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必须要我们注意的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给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扶贫开发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在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加大资金和项目扶持;加强和完善农村基础教育和医疗条件;加大农村道路、农田、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这4个方面选择的人数基本相近。对于新农村的建设从提出到现在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是大家对于这一政策的感觉是落实不够,口号太多,可见在建设新农村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滕头村作为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新农村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周边乃至全国的乡村共同致富,我们 5

实践教学报告:关注新农村,关注科学发展

认为可以将滕头村的发展形式作为一种模式,在一些情况与滕头差不多的地方推广。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很关注如何发展新农村,如何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所以我们将自己完完全全地投入到这样一次实践调查中去,最大程度地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力,执行力,一定程度上,我们知道,滕头村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新农村的发展现状,但我们也发现,在发展的过程中,善于把握机遇,顺应历史发展,永远是新农村发展的关键所在。滕头村的发展历程给了中国千千万万农村很好的发展模式,从产业模式和发展思路上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小组通过本次实践认为从下面五个方面可以推进加快我国经济向科学发展转变:

1.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2.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3.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4.加强环境资源制度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与政策环境。

从前中国农村以粗放型经济为主,而以转变为今天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这一转变将科学发展转体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本次实践我们走进滕头,感受新农村,对于我们小组的每个人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震撼于我国农村的全新面貌,震撼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震撼于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有力实践。今后我们将一直关注我国新农村的发展,更希望将来的我们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搜狐焦点网http://house.focus.cn/news/2010-07-12/984561.html 2010-11-12 【2】 http://http://www.xiexiebang.com/jq/516146.aspx

实践教学报告:关注新农村,关注科学发展

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

您的性别:男___ 女____ 您的年级:大一___ 大二___ 大三___ 大四___

1、您对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了解多少?

A.很了解

B.了解一点

C.不了解

2、了解这一政策的主要途径是?

A.当地政府宣传

B.电视新闻、报刊

C.网络

D.从身边的人那里听说

E.张贴的宣传画、您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新”在哪里?

A、新的村容村貌 B、新的思想观念

C、新的生活习俗 D、完善的生产设施

4、您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哪?

A.培育新型产业

B.提高农民素质

C.优化居住环境

D.增加资金投入

E.其他(请填写您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您认为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思想观念

B、资金

C、技术

D、自然环境

E、基础设施占 F、其他

6、您认为您所在或周围的村(镇)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最多可选三个答案)A.耕地少,地力差

B.小规模分散经营

C.农业灌溉条件差

D.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机械化差

E.农业适用技术推广难

F.农业物资供应难 G.农产品价格低且不稳定

H.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不灵 I.农民素质差,特别是留守农村劳动力素质低

7、您认为当前扶贫开发最应优先做的是什么?

A、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B、加大资金和项目扶持

C、加强和完善农村基础教育和医疗条件 D.加大农村道路、农田、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8、滕头村跟上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从一穷二白到成为全世界惟一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乡村,您觉得滕头村能有今天的成就最主要取决于? A.当地企业的发展

B.政府的正确引导

C.优秀的人才

D.关注生态,走可持续发展

E.优越的地理环境

F.良好的历史机遇

9、您认为国家现在在改造农村方面做得如何?

实践教学报告:关注新农村,关注科学发展

A.很到位

B.大部分做到了,仍有小部分待完善

C.落实不够,口号太多 D.很不满意

感谢您配合我们的调查!^-^ 8

下载毛概暑假实践论文睢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暑假实践论文睢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论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实践论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容提要:道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讲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一贯十分重视道德建设,毛泽东思想体系中一个十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剧本毛概[大全五篇]

    第一幕 .............................................................................................................................................. 2 第二幕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毛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

    暑假毛概社会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

    关于宁化县烟草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宁化县地处武夷山东麓,福建西部,东邻明溪、清流,南接长汀,北连建宁,西与江西省赣南地区交界,辖16个乡镇,210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2368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精选合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 秦安县城位于秦安县南小河与葫芦河交汇处,西接310国道,占地总面积7.2平方公里,是陇东南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经......

    毛概论文——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

    毛概实践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三下乡”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践行志愿者精神 ——大学生志愿者协会赴河北承德社会实践团学 院理学院 班 级......

    毛概实践论文

    观《复兴之路》有感 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学院09级(2)班学号:090730XX 姓名:XXX 《复兴之路》片场宏大、感人、激动。主要讲述着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的曲折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