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造文学氛围创造育人环境(写写帮推荐)
营造文学氛围创造育人环境
瞿家湾镇中学一批文学新人脱颖而出
本报讯(特约记者吴洁)立足在校园内积极营造文化氛围,努力创造育人环境,着力创办文学社团,旨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从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形成一种相互作用,良性循环的正比例函数关系。这是瞿家湾镇中学近6年来,探索语文教学的一个成功秘决。
瞿家湾镇中学于2008年创办“水乡文学”以来,共吸纳文学会员210名,电脑文印出版《水乡》文学月刊70多期400余册。推荐投寄给省内各级杂志、报纸副刊以及参加各种竞赛的文学作品、学生作文100余篇,共发表习作、小品文、诗歌、散文等各类文学作品180多篇,其中有20人次的近40篇作品获奖。
学校和用“五四”、“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香港、澳门回归、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召开等重大纪念日,在校内大力开展学生作文竞赛、书画竞赛、诗歌朗诵和文艺表演活动,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级报刊举办的征文活动。同时,该校还邀请市内外知名作家、书画家给学生上专业辅导课。聘请有知名度的民间业余作家、有成就的文学爱好者当
校外辅导员,充实学生的第二课堂。除此之外,学校还十分注重环境育人,有机将文学创作与文明创建、德育教学及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以文学创作为主要内容的课外活动。每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座谈交流创作体会,相互修改习作,并引导学生深入到农村各个不同层次领域体验社会生活。学校出资2万元绿化了校园,改善了学习环境,开辟了文学橱窗和文学园地。学校还利用校广播室、宣传栏等文化阵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文学创作环境和显露才华的舞台。
镇中心学校校长秦本良欣喜地告诉记者,水乡文学社创办以来,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作品讨论会,旨在互通文学创作信息动态,赏析名人名作,集中讨论修改会员习作,然后将选出的优秀习作分层次、分载体邮寄给省内文学杂志或报纸副刊,为了全面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扩大知识面及创作水平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学校还专门从邮局订阅了《芳草》、《散文》、《长江文艺》、《中学生作文》等近10种文学刊物,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致,为全面提高创作水平提供有利条件,一批“小作家”、“小诗人”等文学新人脱颖而出。学生谢纯子的《分数》、谢涵子的《帮妈妈洗脚》、吴晓的散文《父亲是堵墙》和诗歌《春之校园》、吴孔明的《收获》、瞿利群的《分飞的雁儿》、吴莎的散文《落叶联想》以及学生周神清的习作《盼》等作品常见于《中学生》、《荆州晚报》副刊、《洪湖文学》等报端。
第二篇:营造法制教育氛围 创建一流育人环境
营造法制教育氛围 创建一流育人环境
——“五五”普法工作总结
2006年以来,我校“五五”普法工作在原中航二集团和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法治国、依法治校的工作方针,结合学校自身特点,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学法用法,促进了学校的稳定健康发展,基本上完成了“五五”普法工作的各项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校“五五”普法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分析形势,统一认识,明确重点,做好规划
“五五”普法工作是继“四五”普法工作后继续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继续提高公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事业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做为学校普及法律知识,依法治校是“以法治国”重要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学校是青年人成长的基地,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用好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益于人民的合格公民,普法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校作为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国家重点技工院校,普法工作面临的形势有着极大的特殊性。
我校拥有在校生近8000人,在职职工近600人,离退休职工及家属500余人,人员总数近万人,人员密集,构成复杂,流动性大。且学生大多数均为农村生源,在中学学习期间成绩较差,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大多数学生缺乏法律意识,普法工作难度较大。同时,由于我校下设有校办工厂,对外承担生产经营任务,我们既是一所学校,又是一个经济实体,还是一个独立法人,因此,我校普法工作内容与其他学校相比,涉及面更广,需要普及的法律知识更多,普法任务更重。另外,作为中航工业下属的技工学校,为航空企业和其他行业培养大量优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我们的基本任务,教育人、培养人是国家给予我们的特殊任务,而普法工作就是需要我们教育广大师生懂法、用法,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艰巨而复杂。
针对以上特点,我校在“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伊始,就在广大干部职工中积极开展宣传工作,重点强调了普法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重要性,统一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为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根据我校面临的普法工作形势,广泛调研,明确提出“以学生为重点对象,以树立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学生队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养道德高尚、技能高超、素质优异的学生为目标”的工作思路,确定以宣传、教育、贯彻基本法律为重点内容,在教育形式上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和普遍宣贯为主。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了“五五普法”规划,明确了依法治校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每年年初有计划,年内有自查,有总结,各项普法活动有效开展,普法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加强领导,建立机构,明确分工,健全网络
“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于2006年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党政工团各级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五五”普法工作的实施,同时分别在三个校区聘请了三名法制副校长。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学校由一名副校长负责抓“五五”普法工作的具体落实,党委宣传部负责制定学校普法工作各项宣传计划和实施方案,学校后勤、保卫部门做好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各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负责落实学生的普法活动,综合管理部做好职工普法工作。在学校普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普法工作体系。近年来,学校师生无一重大违法事件发生,有利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使依法治校、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被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推荐为全国技工学校德育教育先进单位。
三、突出重点,加强法律学习和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1、利用班务工作渗透法制教育,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在班级管理中,一般情况对教育对象的整体性注重较多,但对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往往认识不足,发挥其作用较少,这就是学生遵纪守法意识淡薄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学校要求班主任、辅导员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欣赏每一位学生,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如设立学生校卫队、监察队,建立学生文明监督岗,负责校园学生行为的检查,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并逐步上升到依法行事,遵纪守法的认识高度。
2、利用法律课进行法制教育,强化知识育人。按照“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的教育理念,我们十分注重发挥课堂主渠道的教育渗透作用,以法律课堂为传授法律知识的主要场所,其他课堂为渗透法律意识的辅助形式,强调遵守宪法和纪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让学生懂得学习法律知识不仅是为了知法守法,更重要的在于掌握法律武器,依法办事,维护自身利益。
3、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开展教师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在加强“五五”普法工作的领导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教职工的法律学习需求,重点对教职工进行了《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内容的教育。通过普法工作的开展,我校教职工学法用法的意识得到了较大提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已基本习惯使用法律武器解决各种问题。
4、强化领导法律意识,加大干部学习法律活动的开展 根据学校面临的普法形势,我们除了在职工和学生中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外,还着重加强了对各级干部的法律培训,先后组织全校干部学习了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宪法、行政基本法律和法学基础理论等内容,开展了多次纪检监察条例学习,对预防职务犯罪和商业贿赂等方面的法律还进行了专题学习,学校各级干部学习法律知识的良好风气初步形成,学习法律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干部学法、用法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主动性得到增强,逐步改变了过去那种被动式的学法方式,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知识的目的性更加明确,能够做到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为广大群众学法用法做了较好的表率,起到了比较大的带动作用。
四、结合实际,创新形式,提高普法工作针对性
1、分层次开展普法活动,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在“五五”普法工作中,我们突出“五个”结合,即将“五五”普法工作同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同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相结合、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同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相结合、同教育教学相结合,不摆花架子,使“五五”普法工作融入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整体工作中。学校始终突出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安全文明校园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计划中,都渗透着法律教育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层次进行普法活动:坚持分年级进行主题德育教育,一年级以养成教育为主,二年级以守法教育为主,三年级以理想教育为主,使德育工作走向系列化轨道。每年的新生入学后都要专门组织进行入学教育,每年的三月份定为文明礼貌月,开展文明礼貌系列教育活动,大大强化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2、利用学校学习园地、校报、网站、专栏等阵地对学校教职工、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在强化学法的前提下,加强了法律知识的宣传。利用周一的升旗仪式、校报、广播、黑板报、网站、参观禁毒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校团委还开展了“校园之声”广播宣传节目,利用课间操、课余时间向全校师生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同时学校还坚持定期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法制栏目《今日说法》。以上各类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提高了全校师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以案讲法,提升普法工作深度
在加强全校师生学法、用法、守法的宣传教育的同时,我们每学期都要请公检法相关部门和法制副校长、公安干警到校进行以案说法的法制讲座、法制教育大会,自2006年以来,学校先后开展法制教育大会12次,召开现场公捕公判大会两次,近年来,学校还多次进行法律专题讲座,如《宪法》、《刑法》、《治安管理条例》、《行政管理法》等,突出抓好宪法、国家基本法律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教育效果。
4、丰富普法工作形式,多种方式结合宣传法律知识 在大力宣传法律知识的同时,我们还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消防演练、参观110指挥中心等,对全校师生进行普法教育。
学校每年利用世界环保日,组织师生学习相关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并进行环保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利用“6.26”国际禁毒日,邀请相关部门来校进行禁毒知识图片展。利用“12.4”法制宣传周等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开展专题普法活动。每年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普法知识竞赛,坚持在学生中开展以“法入你我心,法与你我行”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和开展“知法,懂法,守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听取服刑人员自身犯罪经历和内心忏悔的现身说法。积极贯彻消防法,先后组织消防演练4次,组织消防法和消防知识讲座6场次。坚持结合学校工作特点,利用多媒体、录音、录像等各种课堂手段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还经常开展法制故事比赛、黑板报评比等活动。学校还利用《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广大家长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质量赢得了社会的支持。
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使老师进一步加强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熏陶,激发了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和增纪守法的意识。把“学理论、搞活动、做实事、写文章”有机结合起来,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融入到形象生动的活动中,寓教于乐。所有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拓宽了法律教育层面,对全面提高师生的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好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汉中市“绿色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五、围绕中心,边学边用,促进学校稳定发展。
学习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知法、守法、用法,因而创建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的校园,做遵纪守法的标兵成为我校的创建目标。为了使这一目标得到落实,在学院管理中渗透综合治理,参照法律法规制定校纪校规,使学校的方方面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了学院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
民主管理不仅体现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更体现在老师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体现在每一节课的课堂上。老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积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人格,既体现了法律的要求,又融洽了师生关系,尊师爱生的民主氛围在校园已尉然成风。
在民主管理的同时,学校尤其重视监督的作用,工会监督行政、群众监督领导、学生监督老师、家长监督学校,使学校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创建一流校园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尽管我校在“五五”普法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仍有不足,如:部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个别学生法律意识不强,违反校纪校规,甚至有违法现象。今后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普法工作: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
2、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师德建设,让文明之花开遍校园;
3、进一步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营造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进一步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
4、不断提升民主管理的水平,使学院各项工作有长足进步;
5、投入资金对学院重点安全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增加校园安全系数。
总之,我们将认真学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学校的普法和综治工作,为创建环境幽雅、管理先进、教学一流的优秀技工院校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2012年第29期总第129期)
望谟县人口计生局办公室2012年8月29日
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为营造厚宣传氛围 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根据县委书记余越前同志指示精神,我县加大人口计生工作宣传力度,在公路主干道制作新时期人口计生宣传标语,截止2012年12月3日,已完成望谟至罗甸省道公路沿线人口计生宣传标语63条(幅),完成望谟至乐元公路沿线宣传标语17条(幅),完成望谟至蔗香公路沿线宣传标语20条(幅),完成望谟至册亨公路沿线宣传标语50条(幅)。
通过加大人口计生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群众对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知晓率,为下步人口计生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为创建“和谐计生”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抄 报:余越前书记、黄兴国主任、农文海县长、黄底康主席、韦显国副县长、黄锦艳副主任、周明智副主席、龙婴副调研员望谟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办公室2012年8月29日(共印30份)1
第四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户县石井镇中心学校 李联红
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因此,学校将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特别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活动中,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课改工作能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将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做为农村小学我校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生命化的校园环境氛围
1、校园文化环境的重建
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如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
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在重建学校文化的今天,做为一个管理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这就需要讲求环境建设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烘托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为此,我校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花坛,配合学校门口电动门,给人第一印象是良好,感觉到学校的文化气息浓厚,校园优美。学校门口东边宣传栏内容广泛,涉及教育教学、安全、健康卫生等各个方面,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动态。西边的宣传栏展示了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接受群众的监督。教学楼走廊都有宣传画,有名人画像,交通安全宣传画等,教室的黑板上方正中是国旗,国旗两旁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会议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一一上墙,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教室后面黑板报内容定期更换,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等,使师生无时无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2、师生精神文化的营造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为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以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机会,让学
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前瞻性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为此,我校开展的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体育小组活动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展示,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起到良好的效果。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教师中成立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辟问题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进行研讨。通过这些群众性组织的构建,既能做到把师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健康活动上来,又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再者,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少先队活动是主要育人载体,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较易为学生接受。
二、创设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
和谐的心理氛围是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融通。师生间的心理融通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被支持的宽松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感受到老师的爱,用爱心浇灌花朵。近几年来,我校
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师德师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以名人为表率,开展“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依法执教”等系列活动,并开展了如何处理偶发事件,如何实施减负的大讨论,创造性地总结出本校的工作方法。特别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的教师应有了正确的育人观,学会了欣赏学生,懂得尊重学生,能够善待学困生,甚至要偏爱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我们的教师是采用“倾斜政策”的办法,即:“增加一点感情投资,优先一点学习指导,多给一点锻炼机会,放宽一点表扬奖励。”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关注和期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鼓起了上进的勇气,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与压力,让他们同样享受到做为人的尊严与待遇,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三、形成规范的校园生活氛围
规范的生活氛围指学生生活的规范化,包括文明得体的行为举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生活秩序。规范的生活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法律修养;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指导,制约行为的正确思想的形成;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规范的生活氛围来源于严格而科学的管理。我们制定了《优秀中队评比细则》、《班主任考核细则》、《文明班级评比细则》、《三好学生评选标准》、《先进教师评比办法》等规章。有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否则,规章就只是一纸空文,对学生缺乏规范作用。我们利用少先队值日员检查落实。每周一公布,还开展规范教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我们每学期规定开学初的第一个月为日常行为规范强化月。通过看、练、比的方法,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1世纪的学校是开放的学校,它将不再是闭关自守的,而是存在于社会大文化背景下,它与社会上的各种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利用各种德育阵地,加强的交流与互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例如请法制辅导员、关工委来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开座谈会、讲座、心理辅导课,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共建活动。做好家校联系,办好家长学校,及时向家长宣传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能与家长紧密联系,接受群众的监督,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好下一代的良策。许多家长能够为了改善学校办学环境,支持学校课改工作出力。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校园是一块净土,在这里只有书声,只有快乐。为此,我们要营造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文化,使学校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使教师在充满人情味校园文化中,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学生能够拓宽发展空间,胸怀远大理想,让师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自己的生命之光与被点燃的火种交相辉映,从而使校园成为师生不断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场所。使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知识殿堂的神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第五篇:加强校外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一、挖掘德育资源,抓好高标准德育基地建设我省各地还根据形势需要和学生实际,不断改善基地设施,积极挖掘教育内容,努力改进教育方法,在强化德育实效性上下功大,基本实现了“一个基地一 种特色,一次活动几点收获”。1993年,我们在全省开展了“德育基地一日”征文活动,?广大学生积极响应,写出了大量的心得体会文章,其中有120多篇获得省级奖励。从学生的征文中可以看出,德育基地的育人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二、部门密切合作,积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1993年以来,根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我们进一步要求中小学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按照省上的要求,各地中小学开展了“三访五问”社会调查和“当一天工、农、兵”社会实践活动(即:访工、访农、访个体工商户;问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问效益增长、收入增加和企业亏损、入不敷出的根源,问曾经克服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问适应竞争、勤劳致富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问他们今后的志向和打算。到工厂、农村短期劳动锻炼,当小交警和军训)。结合“三访五问”活动,各地还不同程度的开展了“问问下海经商者”、“问问劳模想些啥”、“从当今世界之争是科技之争谈起”、“从发达地区人们出商海入学海谈起”、“我是怎样把今天的学习和实现未来理想结合起来的”等系列访谈、讲座、演讲活动。通过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从对劳动的苦与乐的分析、比较中,从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思索中,学生看到党的政策的英明,也体会到了学好本领、增长才干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热情。实践再一次证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在学校的“小课堂”里接受理性的教育,而且更需要引导他们到社会大课堂中去锻炼,去熏陶,使他们养成自我感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好习惯。
三、落实社会责任,优化校外育人大环境 1995年7月,?我们抓住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决定在全省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八 大工程”的有利时机,省教委将中小学德育工作情况在会上做了全面汇报,并就如何健全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络和如何落实社会育人责任等有关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这些意见,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地的赞同和支持。延安市在中小学校内普遍兴办了“文明市民学校”,西安市根据学生实际编写了《中学生八大工程读本》和《小学生八大工程读本》。各地干部、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出现了一个全社会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关心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好局面。我们一手抓德育工作社会化进程,一手抓精神污染的治理。从大规模的“扫黄打非”、“除六害”,到学生告别歌舞厅、录像厅、电子游戏室,我们一步紧跟一步地一抓到底。首先是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宣传,并协助省人大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陕西省中小学保护条例》等专项执法检查,整顿治理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依法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我们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安排好中小学生节假日活动的通知》精神,各地积极为学生开辟了双休日书画苑、图书角、健身游乐场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习、娱乐场所。学生的校外活动更为健康,更为充实。
四、开展家长培训,力促家庭教育上水平----在全省特别是农村地区开办“家长学校”,系统地进行家教知识培训。----改进家访制度,提高家访效能。我们把家访列为《陕西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在家访活动内容上作出调整。----建立“学校----家庭联系簿”制度。家访的次数毕竟是有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加大家教知识宣传力度。我们一方面继续办好《家教指南》报,努力扩大发行量,一方面在广播、电视上开办“家教天地”等专栏节目,让人们在茶余饭后学到更多的育人知识,促进社会育人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