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郭天鹏
古贤镇第一初级中学始建于1969年,文化传统深蕴,学习氛围浓厚。实行“中小学一体化”管理模式以来,我校以“树德正心、励学敦行、博采众长、精韧不怠”为工作思路,重师德、扬正气、促学风、转作风,提升学校凝聚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打造令人民满意的新古贤一中。
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为提升办学水平,学校不断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先后新建教学楼1栋,学生宿舍楼2栋,并相继建起了可容纳1200余人的新餐厅。同时为美化校园环境,学校还花大力气硬化了7000平米的地面,整修所有教室、办公室墙壁,油漆楼道栏杆,寝室安装防护网,新建标准化篮球场,绿化校园2000平方米,投资3万余元种植了体质树种、花卉、竹林等。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合理,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非常注重制度文化建设,以制度约束人,以责任要求人,以艺术说服人。
学校制度的建立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政策、法规,实行民主决策,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学校制度要细致,实行精细化管理,各项制度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
3、制度严明,重在落实。制度纪律要有贯彻落实,赏罚分明。
三、学校的德育文化建设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我校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古贤一中班级常规量化管理办法,每学期评出文明班级、德育标兵;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2、坚持“国旗下讲话”制度。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庄严、肃穆。旗手简介、颁发流动红旗、学生演讲、领导讲话等形式多样,周一升旗仪式是我校德育教育主阵地。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具有良好道德感染力的课堂氛围。任课教师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环节,同时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风的教育,承担相应的课堂管理责任。
4、加强共青团、学生会管理工作,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用。每周一上午第四节,政教处都会召开学生会干部例会,对学生会干部加强培训,注重自身形象,在学生中能起到表率作用,认真做好优秀青年入团工作,加强学生团校建设。
四、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
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等,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通过校会、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班级例会、兴趣小组等活动形式,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充分发挥教职工特长,因人而宜,量才而用,人尽其才,让广大教职工在施展才干中得到提高。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开展教学评比、观摩课、示范课、汇报课录像课等多种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科研,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推动教师现代教育观念的形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深信,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必将极大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古贤一中的全体教师将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朝目标迈进,在前进的汤阴教育中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第二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户县石井镇中心学校 李联红
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因此,学校将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特别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活动中,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课改工作能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将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做为农村小学我校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生命化的校园环境氛围
1、校园文化环境的重建
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如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
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在重建学校文化的今天,做为一个管理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这就需要讲求环境建设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烘托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为此,我校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花坛,配合学校门口电动门,给人第一印象是良好,感觉到学校的文化气息浓厚,校园优美。学校门口东边宣传栏内容广泛,涉及教育教学、安全、健康卫生等各个方面,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动态。西边的宣传栏展示了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接受群众的监督。教学楼走廊都有宣传画,有名人画像,交通安全宣传画等,教室的黑板上方正中是国旗,国旗两旁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会议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一一上墙,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教室后面黑板报内容定期更换,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等,使师生无时无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2、师生精神文化的营造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为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以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机会,让学
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前瞻性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为此,我校开展的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体育小组活动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展示,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起到良好的效果。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教师中成立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辟问题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进行研讨。通过这些群众性组织的构建,既能做到把师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健康活动上来,又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再者,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少先队活动是主要育人载体,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较易为学生接受。
二、创设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
和谐的心理氛围是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融通。师生间的心理融通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被支持的宽松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感受到老师的爱,用爱心浇灌花朵。近几年来,我校
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师德师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以名人为表率,开展“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依法执教”等系列活动,并开展了如何处理偶发事件,如何实施减负的大讨论,创造性地总结出本校的工作方法。特别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的教师应有了正确的育人观,学会了欣赏学生,懂得尊重学生,能够善待学困生,甚至要偏爱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我们的教师是采用“倾斜政策”的办法,即:“增加一点感情投资,优先一点学习指导,多给一点锻炼机会,放宽一点表扬奖励。”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关注和期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鼓起了上进的勇气,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与压力,让他们同样享受到做为人的尊严与待遇,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三、形成规范的校园生活氛围
规范的生活氛围指学生生活的规范化,包括文明得体的行为举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生活秩序。规范的生活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法律修养;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指导,制约行为的正确思想的形成;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规范的生活氛围来源于严格而科学的管理。我们制定了《优秀中队评比细则》、《班主任考核细则》、《文明班级评比细则》、《三好学生评选标准》、《先进教师评比办法》等规章。有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否则,规章就只是一纸空文,对学生缺乏规范作用。我们利用少先队值日员检查落实。每周一公布,还开展规范教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我们每学期规定开学初的第一个月为日常行为规范强化月。通过看、练、比的方法,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1世纪的学校是开放的学校,它将不再是闭关自守的,而是存在于社会大文化背景下,它与社会上的各种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利用各种德育阵地,加强的交流与互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例如请法制辅导员、关工委来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开座谈会、讲座、心理辅导课,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共建活动。做好家校联系,办好家长学校,及时向家长宣传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能与家长紧密联系,接受群众的监督,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好下一代的良策。许多家长能够为了改善学校办学环境,支持学校课改工作出力。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校园是一块净土,在这里只有书声,只有快乐。为此,我们要营造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文化,使学校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使教师在充满人情味校园文化中,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学生能够拓宽发展空间,胸怀远大理想,让师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自己的生命之光与被点燃的火种交相辉映,从而使校园成为师生不断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场所。使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知识殿堂的神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第三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推荐]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校园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鲜明正确、鼓舞激励的导向作用,它可以促使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在潜移默化的力量推动下健康成长,本校历来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为全校师生创设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融思想道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使学生通过教育和训练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其主要做法是:
一、优化校园育人环境,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基础性工程。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使人身心愉悦、精神焕发,它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春雨,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切实的开展,我校在充分挖掘已有的文化教育设施的基础上,努力加强校园环境的硬件设施建设、改造、更新,使学校的环境更适合学生的成长。
1、积极筹措资金,构建美丽的校园。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好的校园环境,能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不可抗拒的约束力。久而久之,这种约束力,就能使人滋生出自觉的行动。几年来,在主管局领导,我校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整改措施的力度。
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潜移默化作用。在校园文化阵地建设中,我校的做法是:①在楼道悬挂领袖画像、科学家
1画像和英雄模范画像,这些是学生最好的榜样。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情操高尚,事迹很典型,是学生心目中最敬仰、热爱的典范,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②校园最醒目的位置悬挂国旗、国徽、国歌,使学生时刻不忘五星红旗是烈士的鲜血染红成的,从而使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③室内墙壁上悬挂名人名言,使学生受到启迪、陶冶。④办好橱窗宣传,将领袖和革命历史以及建成国以来我国各方面取得的成就。⑤办好校园广播,利用课间及时播送国内外的时事和英雄模范人物事迹,以及校内外好人好事;播放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革命歌曲,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⑥大力绿化、美化、净化、香化校园,突出环境的育人功能,使校园里的每一堵墙都变成无声的教育者。
3、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着力地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和防范管理。加强学校“创安”目标管理,明确职责,责任落实到位,使全体教职工们真正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加大安全隐患的整改力度,确保“三防”措施到位,做到“一落实、四到位”。同时,主动与公安派出所、综治副校长联系,加强对校园周边的治安秩序进行综合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清静的学习环境,为校园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要树立、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关键在于加强校园管理,使各项规章制度内化、吸收,逐步形成行为习惯,成为素质,最后上升为学校精神。
1、狠抓师德建设,发挥主体作用。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智慧的开发者,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师德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等。使全校教职工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牢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规范学生行为,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注重智障学生的品质教育,并把知识的传授与行为的养成紧密联系起来,从他们的一言一行抓起,从基本的行为规范开始灌输与训练。具体做法是:利用班会课狠抓《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从具体的生活细节开始,让孩子们明白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
三、充分运用文化载体,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行。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坚持以德育人、以德治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坚信,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促使他们向更多的方面发展,产生教育的整体效益。为此,我校坚持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智
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升降国旗制度,精心设计国旗下讲话,加强国情国史、国防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教育。
2、完善校园文化管理网络,开辟立体教育新思路。为提高巩固共育成果,构建溶为一体的教育新平台,学校加大特殊教育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通过电台、电视、新闻、通讯等媒介,不断加大弱智教育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四、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占领校园的文化阵地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本校除了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经常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补偿智障学生的心理缺陷,寓校园文化建设于愉快的活动之中。几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校文化建设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育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成效显著。
卢 营 小 学
2009.3
第四篇: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多年来,肖家沟小学在“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孩子未来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先行营造起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显形文化氛围,并以此渗透到校园隐形文化之中,是肖家沟小学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步骤。我校请来武汉莫非公司,对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作了整体规划设计,定位高标准、高品位,坚持把人文景物建设成既具有可供观赏价值的文化艺术精品,又建成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深远教育意义的“活教材”。
结合我校的历史发展背景和传播文化的功能,我们确立了肖小校园文化的主题----“源”文化。“源”在现代汉语字典中的释义为“水源、根源”,点明了肖家沟小学因水而建,因水而名,因水而兴的历史渊源,说明了“校之源”;突出了肖小作为一所基础教育机构,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开创民族未来的历史使命,即“时代源、文化源”;同时“源”字又蕴含着“根本,源远流长”之意,暗示肖家沟小学历史“源远”,未来“流长”。
围绕“源”文化,我校初步规划为“源远流长,碧水情深,似水流年,源头活水,饮水思源,水滴石穿,上善若水,水到渠成”8大文化墙。目前已相继建成“碧水情深”、“似水流年”、“源头活水”、“饮水思源”多处人文景点,还有4大文化墙正在规划建设中。
“碧水情深”文化墙。实木制作,共分九章,追溯了肖家沟小学的历史,突出“校之源”。点明肖家沟小学的发展史,一直伴随着新中国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史,校史与新中国水利史互相交织,突出学
校为新中国培养水利人才的历史作用。
“似水流年”浮雕文化墙。其实是我校学生厕所的外墙,我们通过现代浮雕艺术,在这个特殊的地方展示肖家沟小学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学习文化知识,修养人生品位,成为祖国未来合格接班人的生活画卷,赞颂了为孩子们的成长默默奉献而年华渐逝的教师们,教育孩子们学会感恩。
“源头活水”文化墙。出自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突出了“文化源”。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国学天地”,我们精选中国古代国学典籍《
三、百、千》、《弟子规》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语句上墙并定期更换,希望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中,领悟国学精髓,成为自身成长的动力来源。第二部分“诗歌世界”,我们特意把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词与中国国球——乒乓球组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强健身体、休闲娱乐的同时,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美与艺术的熏陶,让经典伴随孩子共同成长,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真正达到边玩边学,寓教于乐。
我校根据地势依山势而建,顺势而为的特点。校门两侧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东侧文化墙上的彩虹象征着孩子们七彩的童年,美好的明天。我校教学楼上那朵淡绿色的梅花就是肖家沟小学的校徽:整个标志由左上角拼音字母“X”、下方横放的汉字“小”、淡黄色的初升旭日、翻涌的浪花四大元素组成。“X”和“小”的主题组合,直接表明了学校的简称“肖小”。“整个标志由代表希望的桔黄色与象征生命的淡绿色组合而成,显示
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整幅图告诉我们的就是肖家沟小学因水而建,因水而名,因水而兴,与中国水都一起,未来更美好。
在明德楼和教学楼大厅上悬挂了以“忠、孝、诚、学”为主题的20多块廉政宣传牌和廉政格言警句,已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我校廉政文化氛围,打造了校园廉政文化景观。
如今,学校处处洋溢着生机,到处充满着活力。环境绿化,校园美化,树木成行,绿草如茵,花团锦簇,景点景物相映成趣;“三思而后行”“出淤泥而不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文化语、警示牌,在校园内随处可见,高雅的文化艺术精品把校园装扮的更加美丽。浓浓的文化情景,诱人思考,催人奋进,给人予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正以无穷的魅力引领广大师生追求高质量的人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让心灵得以净化,智慧得以启迪。肖家沟小学精神面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办学水平获得显著提升。
第五篇:加强校外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一、挖掘德育资源,抓好高标准德育基地建设我省各地还根据形势需要和学生实际,不断改善基地设施,积极挖掘教育内容,努力改进教育方法,在强化德育实效性上下功大,基本实现了“一个基地一 种特色,一次活动几点收获”。1993年,我们在全省开展了“德育基地一日”征文活动,?广大学生积极响应,写出了大量的心得体会文章,其中有120多篇获得省级奖励。从学生的征文中可以看出,德育基地的育人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二、部门密切合作,积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1993年以来,根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我们进一步要求中小学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按照省上的要求,各地中小学开展了“三访五问”社会调查和“当一天工、农、兵”社会实践活动(即:访工、访农、访个体工商户;问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问效益增长、收入增加和企业亏损、入不敷出的根源,问曾经克服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问适应竞争、勤劳致富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问他们今后的志向和打算。到工厂、农村短期劳动锻炼,当小交警和军训)。结合“三访五问”活动,各地还不同程度的开展了“问问下海经商者”、“问问劳模想些啥”、“从当今世界之争是科技之争谈起”、“从发达地区人们出商海入学海谈起”、“我是怎样把今天的学习和实现未来理想结合起来的”等系列访谈、讲座、演讲活动。通过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从对劳动的苦与乐的分析、比较中,从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思索中,学生看到党的政策的英明,也体会到了学好本领、增长才干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热情。实践再一次证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在学校的“小课堂”里接受理性的教育,而且更需要引导他们到社会大课堂中去锻炼,去熏陶,使他们养成自我感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好习惯。
三、落实社会责任,优化校外育人大环境 1995年7月,?我们抓住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决定在全省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八 大工程”的有利时机,省教委将中小学德育工作情况在会上做了全面汇报,并就如何健全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络和如何落实社会育人责任等有关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这些意见,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地的赞同和支持。延安市在中小学校内普遍兴办了“文明市民学校”,西安市根据学生实际编写了《中学生八大工程读本》和《小学生八大工程读本》。各地干部、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出现了一个全社会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关心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好局面。我们一手抓德育工作社会化进程,一手抓精神污染的治理。从大规模的“扫黄打非”、“除六害”,到学生告别歌舞厅、录像厅、电子游戏室,我们一步紧跟一步地一抓到底。首先是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宣传,并协助省人大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陕西省中小学保护条例》等专项执法检查,整顿治理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依法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我们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安排好中小学生节假日活动的通知》精神,各地积极为学生开辟了双休日书画苑、图书角、健身游乐场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习、娱乐场所。学生的校外活动更为健康,更为充实。
四、开展家长培训,力促家庭教育上水平----在全省特别是农村地区开办“家长学校”,系统地进行家教知识培训。----改进家访制度,提高家访效能。我们把家访列为《陕西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在家访活动内容上作出调整。----建立“学校----家庭联系簿”制度。家访的次数毕竟是有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加大家教知识宣传力度。我们一方面继续办好《家教指南》报,努力扩大发行量,一方面在广播、电视上开办“家教天地”等专栏节目,让人们在茶余饭后学到更多的育人知识,促进社会育人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