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探讨

时间:2019-05-13 10:5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探讨》。

第一篇: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探讨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探讨

1.新股发行制度内涵

新股发行制度是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发行审核、定价、承销和发售的一系列制度及相关安排,主要包括发行审核制度和发行定价机制,其中定价机制是新股发行制度的核心环节,有两方面基本内容,一是确定新股发行价格,即价格发现;二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将新股出售给投资者。这两个方面相互制约和依赖,构成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内容。

2.新股发行制度现行特点

我国新股发行审核制度采用核准制,已经迈入保荐制阶段,发行定价机制采用累计投标机制。制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发行制度的特点。

3.新股发行制度缺陷与主要表现

当前阶段,新股发行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我国实行的审核制(保荐制度),定价机制(询价制)上。

3.1保健制度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保荐人未完全履行保荐职责;保荐机构不需承担被保荐公司的后续风险;过度包装

3.2定价制度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以下现象:“新股不败神话”现象,利益合谋IPO首日的过度炒作等。主要问题为机构询价制度的定价在我国的适用性、有效性问题;参与询价配售的机构缺乏自律以及机构投资者权利义务不对等的问题;监管部门对询价配售机构在新股上市后的行为监管不足

4.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向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改革的应该从核准制和询价制入手。所以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大方向已经确定,及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并进一步完善询价制度,如全面放开询价对象,并赋予主承销商更多的询价对象选择权和配售权。

4.1核准制度的改革方向

主要有几个方向:加大信息披露,减少监管层对新股审核的实质性判断;由审核制逐步向注册制过渡;实行保荐人双签制度。

4.2定价制度改革方向

主要有几个方向:适当调整询价范围和配售比例,进一步完善定价约束机制;加强对发行定价的监管,促使发行人及参与各方充分尽责 ;增加新上市公司流通股数量,有效缓解股票供应不足。

第二篇: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总结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经历了16年的演变,2009年来,证监会先后提出要完善询价和申报报价约束机制,扩大询价对象、完善中止发行和回拨机制的改革要求等,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大幕又一次打开。

目的1壮大机构投资者,2加快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3推动公司信用债券市场发展,4优化针对“三农”等经济薄弱环节的证券期货市场服务。

完善直接融资机制,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合理需求。

四大重点 1以信息披露为中心。2提高审核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3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4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惩治力度。现行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的问题

1对拟上市资产调优财务数据过度包装,使一资产风险被低估。2发行人和中介机构通过利益合谋,超额募资。

3一级市场定价畸高,保荐机构的问责缺失。4股票发行审批中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现象。

“局部创新”革除新股“三高”(高发行价格、高市盈率、高超募额)

1存量发售能够缓解超募和扩容压力2通过网络投票来体现中小投资者询价意见。3提高机构配售比例强化其报价的资本约束。4引入美式招标从机制上约束询价机构的整体报价行为。5推动券商自主配售平抑二级市场波动。6强化中介机构责任,从严处罚未尽责和弄虚作假的中介。

“三宽三严”将是主线

1放宽对询价和承销方式的行政管制,2放宽债券等融资品种的审核权,3放宽对发行审核中实质性审核内容的把握:信披为中心。1严格对询价和承销机构行为的监管,2严肃对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管,3严守提高透明度 定价:着重强调企业盈利能力 新股发行的定价理论是内在价值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估值方法为:

1现金流量贴现法:根据发行人过去的业绩和未来的成长性来建立模型,通过盈利预测来估算企业的股票价值。2可比公司比较法:横向比较来定位公司的价值。

3经济附加值法:以股东价值为中心的业绩衡量指标。

新股发行的实际过程中承销商经常采用抑价策略,以使得一级市场投资者在二级市场能够获得无风险收益。同时,为了维持一级市场投资者的“无风险收益”,券商还应拥有一定的股份分配权力及股价稳定手段。如在境外成熟市场被普遍使用的“绿鞋机制”。(承销商的超额配售的选择权)可以稳定大盘股上市后的股价走势,防止股价上市初期就大起大落。但也会助长超募之风。

A股市场价格发行功能的不完备,很大程度上还是退市制度不健全。此外,要求上市公司强化分红承诺,有利吸引长期资金进入。改革争议:IPO不审行不行?

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 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 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核准制则为实质管理原则,证券发行必须符合证券管理机构制定的若干适于发行的实质条件。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监管部门是否对发行对象进行实质性审核。当前制度下我国实行的是中间形式的保荐制。

我认为由于,法治环境不支持,投资者不成熟,监管职责难于过渡。急于转变并不现实,但郭树清开始做顶层设计,要求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是对的。企业的上市目的应从投机,回归到融资的基本功能上来。

第三篇:C12026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讲解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规定,招股说明书中引用的财务报表在最后一期截止日后()个月内有效。

A.12 B.6 C.1 D.3

二、多项选择题

2.我国新股发行监管体制的基本制度包括()(本题有超过一个的正确选项)

A.新股发行及定价制度

B.以保荐制度为核心的中介筛选推荐制度

C.发审委制度

D.监督机构职能部门初审制度

3.2012年,我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本题有超过一个的正确选项)

A.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首次公开发布股票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有关问题的通知》

B.发布《关于新股发行定价相关问题的通知》 C.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D.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

4.目前,我国新股发行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本题有超过一个的正确选项)

A.中小投资者普遍亏损,承担了新股高定价的主要风险

B.炒新、炒小、炒差成为风气

C.散户投资者过度追逐新股

D.股价结构失衡,IPO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高市盈率定价问题

三、判断题

5.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新股发行路演推介过程中必须有录音录像。()

正确

错误

6.在新股发行过程中,中介机构和相关签字人员变更不需要补充预披露。()

正确

错误

7.2012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将逐步淡化对盈利能力的判断,将审核的重点转移到对信息披露质量、风险提示的充分性上来。()

正确

错误

8.《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将新股询价对象范围扩大至个人投资者。()

正确

错误

9.中止审查前未召开反馈会的企业,监管机构将一律视同为恢复审查通知日的新受理企业安排后续审核工作。()

正确

错误

10.在预披露后至发审会前,财务资料超过有效期或变更中介结构,新股发行机构只需要更新申请文件即可,不需要申请补充预披露。()

正确

错误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2012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是以()为中心。

A.资本约束

B.信息披露

C.诚信约束

D.市场约束

二、多项选择题

2.《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措施包括()(本题有超过一个的正确选项)

A.增加新上市公司流通股数量,有效缓解股票供应不足

B.完善规则,明确责任,强化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充分性和完整性

C.适当调整询价范围和配售比例,进一步完善定价约束机制

D.继续完善对炒新行为的监管措施,维护新股交易正常制度

3.2012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特点是()(本题有超过一个的正确选项)

A.进一步明确股利分配政策的信息披露

B.强化发行人风险揭示

C.关注环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D.细化关于公司治理的信息披露要求

4.目前,我国新股发行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本题有超过一个的正确选项)

A.散户投资者过度追逐新股

B.中小投资者普遍亏损,承担了新股高定价的主要风险

C.股价结构失衡,IPO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高市盈率定价问题

D.炒新、炒小、炒差成为风气

三、判断题

5.在预披露后至发审会前,财务资料超过有效期或变更中介结构,新股发行机构只需要更新申请文件即可,不需要申请补充预披露。()

正确

错误

6.在新股发行过程中,中介机构和相关签字人员变更不需要补充预披露。()

正确

错误

7.中止审查前未召开反馈会的企业,监管机构将一律视同为恢复审查通知日的新受理企业安排后续审核工作。()

正确 错误

8.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新股发行路演推介过程中必须有录音录像。()

正确

错误

9.2012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将逐步淡化对盈利能力的判断,将审核的重点转移到对信息披露质量、风险提示的充分性上来。()

正确

错误

10.我国2009年和2010年两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主要围绕定价和发行承销方式两个关键环节,完善制度安排,强化市场约束,推动市场归位尽责。()

正确

错误

8.19997年以前,我国的新股发行定价是由发行人与承销商自行定价并确定市盈率。()

正确

错误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从()开始实行新股发行询价制度。

A.2004年

B.2001年

C.2005年

D.2009年

二、多项选择题

2.在新股发行过程中,当出现()情况时,需要补充预披露。(本题有超过一个的正确选项)

A.变更中介结构及相关签字人员

B.媒体质疑

C.财务资料超过有效期

D.发生重大事项或企业经营状况出现重大变化

第四篇: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超额配售权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超额配售权

新股发行即IPO分为

1、上市重组

2、尽职调查

3、发行定价

4、稳定价格四个环节。其最为核心的是发行定价和稳定价格两个环节。2006年9月11日,中国证监会通过《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即IPO询价政策新规,旨在改善IPO询价机制及价格稳定的方式。本文重点阐释,2006年颁布IPO询价新规中,出台的超额配售权机制及该机制在实际当中的应用和价值。

超额配售权,即“绿鞋”机制,由美国绿鞋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时率先使用而得名。是指在新股发行或增发时,发行人授予主承销商在该次发行的股票上市后的一定时期内(通常为30日),按发行价格超额发售不超过本次计划发行数量的一定比例股份(一般不超过15%)的权利,超额发售的股份视为本次发行的一部分。即超额配售权全部行权后实际股票发行数量为原定的115%。

超额配售权在行权过程中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1)市场价格<发行价格

即股票受到冷落、发行后股价下跌时,主承销商将不行使该期权,而是从市场上购回超额发行的股票以支撑价格并对冲空头,此时实际发行数量与原定数量相等。由于此时市价低于发行价,主承销商这样做也不会受到损失。此情况下,不产生增发,由于主承销商存在赚取价差的动机,该股票在二级市场上产生大量买盘,对于抑制股票下跌幅度起到了一定护盘作用。

(2)市场价格>发行价格

即股票十分抢手、发行后股价上扬时,主承销商即以发行价行使绿鞋期权,从发行人购得超额的15%股票以冲掉自己超额发售的空头,并收取超额发售的费用,发行人获得增发新股的资金。此时实际发行数量为原定的115%。此情况下产生增发,同时在行权后,该股票在二级市场上产生大量卖盘,起到抑制估价上涨的作用。

由此可见,超额配售选择权赋予主承销商一定的调控市场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价格稳定策略。可以通过超额配售权机制,在新股上市之日起30日内,其快速上涨或下跌的现象将有所抑制,其上市之初的价格

超额配售权在实际应用时行使超额配售权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超额配售权不行使

分为两种:

(1)未进行超额配售;

(2)进行了超额配售,但获授权主承销商从二级市场买入的股票数量与超额配售股数相同。

2、超额配售权全部行使

超额配售股数为本次发行初始发行规模的15%,且获授权主承销商未从二级市场买入本次发行的股票,并要求发行人超额发行本次发行初始规模15%的股票。

3、超额配售权部分行使

分两种情况:

(1)超额配售股数为本次发行初始发行规模的15%,且获授权主承销商从二级市场买入的股票数量小于超额配售股数,因此要求发行人超额发行的股票数量小于本次发行初始发行规模的15%;

(2)超额配售股数小于本次发行初始发行规模的15%,获授权主承销商未从二级市场买入本次发行的股票或买入的股票数量小于超额配售股数,因此要求发行人超额发行的股票数量小于本次发行初始发行规模的15%。

基于上述对超额配售权的应用,其在新股发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如下:

1,超额配售权,创造一种发行机制,使承销商在新股价格跌破发行价时有动机买入股票以支撑股价,在股价高于发行价时向公司要求发行更多的股份。旨在增强承销的护盘能力,从而稳定股价。

2,超额配售选择权的引入,承销商与一级市场投机者之间的博弈,可以提高IPO定价市场化的程度,减少一级市场的投机。

3,超额配售选择权的引入,有利于承销商、发行人、投资者,但也可能产生股价操纵,对投资者利益带来损害。

4,超额配售权调节功能实现的关键在于加强监管,保证其公平和透明。

我们可以看到,实际操作中超额配售权的行使是基于发行人与主承销商双方的契约,但这种契约只约定了权利的行使而未约定行使的尺度和限制条件。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存在发行人与主承销商以赚取差价为目的,通过超额配售权机制为利益相关者赚取更多价差。我们应该觉察到,超额配售权既是一种稳定价格策略,也是利益放大的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当监管机构,相关监管人员发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时,才能使超额配售权产生本应有的效果。

2011级晚一班李之文

学号:211125100023

2012年4月12日

第五篇:新股发行新规则

新股发行,打新规则

*新股《网上申购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调整投资者持有市值的计算规则,投资者持有市值的计算口径由“T-2日(T日为发行公告确定的网上申购日,下同)日终持有的市值”调整为“T-2日前20个交易日(含T-2日)的日均持有市值”。

*调整后的市值计算方式具体是怎样的?

答:调整后的市值计算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投资者持有的市值以投资者为单位,按其T-2日前20个交易日(含T-2日)的日均持有市值计算。

(2)投资者持有多个证券账户的,多个证券账户的市值合并计算。

(3)投资者相关证券账户每日市值按其当日证券账户中纳入市值计算范围的股份数量与相应收盘价的乘积计算。

(4)深市投资者的同一证券账户多处托管的,其市值合并计算。

*申购额度有无改变?

深交所:根据投资者持有的市值确定其网上可申购额度,持有市值1万元以上(含1万元)的投资者才能参与新股申购,每5000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不足5000元的部分不计入申购额度。每一个申购单位为500股,申购数量应当为500股或其整数倍,但最高不得超过当次网上初始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且不得超过999,999,500股。

上交所:根据投资者持有的市值确定其网上可申购额度,每1万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不足1万元的部分不计入申购额度。每一个申购单位为1000股,申购数量应当为1000股或其整数倍,但最高不得超过当次网上初始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且不得超过9999.9万股。

*投资者证券账户开户时间不足20个交易日的,可否参与新股网上申购?持有市值如何计算? 答:投资者证券账户开户时间不足20个交易日的,可以参与申购,其持有市值同样按20个交易日计算日均市值。例如,T-2日某投资者证券账户开户10个交易日,持有市值=∑10个交易日的市值÷20。

*T日多只新股发行怎么办?

T日有多只新股发行的,同一投资者参与当日每只新股网上申购的可申购额度均按其T-2日前20个交易日(含T-2日)的日均持有市值确定。

申购时间?

深交所接受申购申报的时间为T日9:15-11:30、13:00-15:00。

上交所申购时间为T日9:30-11:30、13:00-15:00。

了解了以上技巧,那么好啦,您的赚钱之路已经完美无缺啦!恭祝您投资顺利,大发财源!

国泰君安证券上海分公司屠经理

下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新股发行细则

    一、网上市值配售 1、申购门槛 持有沪深单一市场市值1万元 上交所每1万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每一个申购单位为1000股; 深交所每5000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每一个申购......

    国内外新股发行制度差异(精选)

    国内外新股发行制度差异背景链接发行监管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股票发行决定权的归属,目前国际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政府主导型,即核准制,要求发行人在发行证券过程中不仅要公开披露有......

    中国的新股发行制度

    中国的新股发行制度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包括审核制度、定价机制和发行方式三个方面,目前现行制度分别为保荐制度、询价制度以及网下询价配售和网上申购相结合的制度。我国现行I......

    新股发行不断的原因(合集五篇)

    为什么A股市场新股发行总是源源不断呢?这首先是与A股市场定位错误有直接关系。A股市场是一个为融资者服务的市场,只要新股能够发行得出去,哪怕中签率达到60%,哪怕投资者怨声载道......

    新华社连发六文聚焦新股发行改革

    新华社连发六文聚焦新股发行改革 2013年06月12日15:49 来源:新华网 新华财经6月12日电 中国资本市场再次步入改革的轨道。6月7日晚证监会发布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

    第二节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推荐核准程序

    第二节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推荐核准程序 一、单选题(以下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上市公司自中国证监会核准发行之日起,应在( )个月内发行证券。 A.1 B.3 C.6 D.1......

    新股网上网下发行实施细则问答(上海)

    新股网上网下发行实施细则问答 2016-01-05 一、网上发行业务问答 1.本次修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本次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取消了投资者在申购委托时应全额缴纳申购资金......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的基本财务条件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的基本财务条件 A、主板及中小板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令第32号)的规定,除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整体变更设立的股 份有限公司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