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做好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做好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在全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建设初期,干部帮扶是一项极其关键的工作。
笔者至始至终参与了新农村建设的帮扶工作,在近两年的帮扶实践中,我认为,在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中,我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实事求是地看,帮扶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农民主体作用仍未凸显。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农村特别是长塘、樟山等地大批农民外出务工,村庄留守人员多为老弱妇幼,群体自觉意识较差,在建设过程中,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村民的真实想法难以集中表达,更难以在建设实践中体现出来,基本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如何建设新农村,有些地方仅仅体现了帮扶工作组和村干部的主观意愿,没有反映村民的真实心声。二是建设中重“点”轻“面”。实事求是地看,在新农村建设帮扶过程中,帮扶工作者热情高、劲头足,特别是在示范点建设中不遗余力。但在帮扶中,我们也看到,有些帮扶人员对新农村建设认识有偏差,有种较为强烈功利心。选择示范点时不是看是否有带动作用,而是搞锦上添花。如此,直接导致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村被选为示范点,得到水利、扶贫、交通等捆绑资金的投入,这种示范点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反而被农民所诟病,被农民戏称为 “官赏点”。
三是生产发展办法不多。在帮扶过程中,没有抓住发展生产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是结合实际循序渐进,而是猛推莽干急功近利。将主要精力花在道路硬化,改水、改厕等工作之中,没有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没有沉下心进行调查研究,在制定产业规划时,往往不切合实际,甚至做表面文章。
帮扶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初期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做得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否则,则会产生相当不好的负面影响。在帮扶过程中,通过调研与思考,我认为要做好帮扶工作,就必须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切实在三个“新”字上下功夫。
一、要用新理念影响农民。首先,帮扶人员要自觉加强学习,强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根本内涵的深刻认识。在帮扶工作中,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把“发展生产”放在首位,促进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树立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的支撑。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不同方面的切身利益和可承受能力,不急功近利,充分把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农民群众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及时掌握上级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各种精神,了解新农村建设与原新村建设的内涵之间的区别,逐步将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上来。要充分利用吉安市中专学校等优
质教育资源,结合新产业、新村镇、新风尚等新农村建设的主旨,加大培训力度,逐步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并通过他们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二、发展新产业富裕农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发生重大分化和演进,传统农业已然突破原有领域,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引领农民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所在。要引导农民树立“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发展意识,加强农业统合生产能力建设,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在产业发展规划中,要做到统一标准和分类指导相结合,不追求一个固定模式,充分依据各村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状况,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放大优势,确定一个产业发展方向,创出特色,形成新产业富裕农民。在帮扶工作中,要树立科学发展意识,遵循客观规律,根据我区实际,实施分类指导,将“建村”标准分成“三类三档”梯级目标管理模式,条件好的按一类一档执行,条件不成熟的按二三类标准实施,待条件改善后,再逐步提高。
三、建立新机制激发动力。要结合实际,制定积极政策,推动新农村建设。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出台由乡镇统一管理的有关政策,选聘大中专生到农村任职。如此,即可输入新生力量,避免本地干部在工作中打不开情面,又可克服工作组的短期帮扶行为。在大中专生招聘入村后,可出台适当调整土地以及给予一定补贴的相关激励措施,引导大中专生建立农业生产基础,开展特色农业开发,进行自主创业。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大中专生和返乡人员的带动效应,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营造创业氛围,刺激村民投入创业浪潮之中,从而有力地推动村级经济快速发展。按照“民有、民管、民享”的原则,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单家独户不能解决的经营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农民、农业与市场的直接对接,并可形成规模,创出特色品牌,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随着农民眼光的进一步开阔,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他们将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更加纵深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2006年12月20日,我们被学校派往小河区金竹社区办事处金山村进行新
农村建设的帮扶工作。至今将接近一年,现将这一年的工作情况向领导作一下简单的汇报:
一.金山村的基本情况: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对金山村有了一定的了解,金山村是金竹办事处下面的一个基层组织,它下面又包括8个自然村寨:金家山、新中寨、老中寨、麻窝、平寨、摆沙、长滩、大寨。金山村位于阿哈湖水库湖畔,是一个少数民族村寨,现有人口2500多人,其中布依族占95%。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寨,农户有528户,全村有耕地830亩,其中田281.2亩,土田544亩,鱼塘4.8亩,人均耕地不足4分。所以,从目前看,金山村的经济发展光靠农业是不行的,农民解决温饱问题更是一个难题。但是,由于金山村位置特殊,它离贵阳市区较近,并且交通方便,村里的壮劳力基本上全部外出打工,以贴补家用。我们从金山村村委会了解到,金山村去年全村总收入约680万元,人均纯收入约2500元。由此可见,金山村虽然以农业为主,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打工而来。因此,新农村建设对金山村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金山村,农民生活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靠科技和生态来发展。目前,金山村村委会领导已经向这方面作了转变。到目前全村现有经济果林200多亩,生态养殖项目3个,农家乐10多户,大型生态观光园项目1个。但
就我们认为,这种转变的力度还不够。
二.帮扶工作情况:首先就我们个人认为,虽然我们作的是新农村建设的帮扶工作,但我们工作太少,实际起到的帮扶作用甚微,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其次,我们也做了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从今年3月开始,我们每周至少到金山村三次,刚开始主要详细了解金山村的基本情况,对基本情况了解之后,与村委会的同志交流了金山村的发展情况,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最后我们对于金山村的发展做了一些探讨,我们认为金山村的经济发展的障碍主要是政策和村民整体素质不高。我们听说他们要建图书室,我们与学校的图书馆联系,为他们送去了600余册科技、政策等方面的期刊杂志。
三.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帮扶工作进行了近一年,我们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提出了几点思考:
1.新农村建设不能只走形式,新农村建设往往是流于形式,搞政绩工程。金山村的新农村建设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农民富起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把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民住房换门面,这既使资金没有起到实际作用,又浪费了农民的大量劳动时间。
2.新农村建设要有政策倾斜。我们在与村委会的一位领导交谈时,问到他金山村的发展最需要什么,他的回答是政策。金山村位于阿哈湖畔,全村都在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之内,市、区政府对于金山村的政策就是:金山村的发展不得污染阿哈湖。这就使得金山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新农村建设转变观念是关键,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途径。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金山村目前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用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不是更好。再者,金山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前面已经提到金山村是一个人多地少的村,光靠农业不是出路,为什么不从观念上转变,发展多种经营呢?
四.下一步的工作情况:我们将继续在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中去,为金山村的新农村建设出谋献策,为金山村的发展和提高金山村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以上就是我们这一年工作情况的简单汇报,我们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工作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下,使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2007-05-30
第三篇:关于做好县级工会帮扶工作的思考
关于做好县级工会帮扶工作的思考
县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一项涉及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需要资金多、解决问题难的民心工程。要使该项工作做好、实践好,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各级工会组织精心组织、积极运作,才能提高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和整体化水平
一、当前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政策依据和法律依据不够规范完善,缺乏可操作性,理由不够充分,做帮扶工作腰杆不够硬,底气不足,开展工作难。二是帮扶工作没有引起各级党、政和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只是工会内循环开展工作,没有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帮扶工作的大气候。三是帮扶的宣传发动工作深度和广度不够,使该项工作宣传发动不到位,使全社会各界人士领会不够,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帮扶工作的大环境。四是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五是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六是帮扶力量有限。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予扶贫救
二、关于做好县级工会帮扶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
帮扶中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项关注民生的大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帮助、扶持困难职工的新举措,是为困难职工脱贫解困提供了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场所。是解决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职工解愁的重要途径。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委政府与职工群众的绿色联系通道。
(二)深化工会帮扶工作持续发展
一要正确认识工会帮扶工作是实行国家制度、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举措,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要在保障困难职工基本生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有关职工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继续做好保障困难职工家庭基本生活,帮扶他们解决生活、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三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工会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加强工会法律援助机构建设,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兼职劳动争议仲裁员和公职律师等工会法律工作者队伍建设,扩大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四要创新帮扶方式方法,探索帮扶工作新形式。在对困难职工提供公益性的无偿帮扶救助的同时,认真探索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来为广大职工会员提供优质服务。五要立足实现工会帮扶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进一步探索建立健全工会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在做好县级以上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推进乡镇、企业等基层工会帮扶站点建设、形式完备的帮扶网络。六要进一步夯实帮扶工作基础。积极争取把工会帮扶工作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列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预算,取得各级财政的更大支持
(三)始终坚持“职工利益无小事”的原则
帮扶中心急为困难职工所急,想为困难职工所想,切实解决与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委政府与职工群众的绿色联系通道,使困难职工感激工会的同时,感谢党和政府的关爱。
(四)“内外”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一是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争取他们从人力上、政策上、法律上、资金
上、物质上的大力支持,为做帮扶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奠定基础。
二是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助,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一年一度的“送温暖工程”捐款活动,广泛动员全市干部职工踊跃参加,积极引导社会各界自愿捐款,向社会困难群体伸出帮扶之手。
三是做到五个相结合做好帮扶中心工作。(1)与“送温暖工程”工作相结合,使帮扶中心工作体现在“直接”和“快捷”上。(2)与维权工作相结合,开设职业介绍服务平台,与职介机构联网,指导安置就业。(3)与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相结合。(4)与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相结合。(5)与“夏季送清凉”活动结合起来。
四是围绕“打造品牌”,积极开展活动,不断扩大影响。通过对品牌载体实施项目化运作,虚功实做,发挥品牌示范效应,影响和带动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困难职工。
五是注重“两手”抓,不断提高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整体水平。(l)注重投入抓好硬件设施建设,提高中心的整体水平。(2)注重抓好软件设施建设,实现困难帮扶中心管理制度化、规范建设,不断提高中心的管理水平。
六是采取市场运作,吸纳社会资金。
(五)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构筑快速反应的帮扶体系。完善五项机制,即分析机制、救助机制、再就业机制、服务机制、法律救助援助机制与建立法律援助机制。
二是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要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时帮扶中心与工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合力,共同创造帮扶困难职工的良好氛围。
三是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要通过政府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工会要加大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帮扶中心。四是建立帮扶中心工作长效机制,即健全工作制度、配备素质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加强对帮扶中心的组织领导。五是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出台有关帮扶工作的政策、法规,为做好帮扶工作提供政策和法规依据。
第四篇:帮扶建设新农村工作自查报告(最终版)
帮扶建设新农村工作自查报告
帮扶建设新农村工作自查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万源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我局积极落实万源市委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成立了局机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由一位副局长负责联系事宜,办公室承担具体事务。根据万源市委目标管理的要求,发挥职能作用支持新农村建设,对旧院镇大伦坎村进行了帮扶。
一、落实帮扶资金及物资,制定出我局新农村建设帮扶实施意见。深入旧院镇大伦坎村调研,以抓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当地的农业、地理环境等现状,着力帮助拓宽农民致富路子,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捐
资25000元助其发展以茶叶、旧院黑鸡为主的特色产业。通过该镇党委、村委的共同努力,积极筹措资金,带领当地农户实施工程项目,大伦坎村烧碳坪茶叶基地建设,已完成了140亩的茶苗栽植任务;黑鸡产量达14万只,其中已发展4000只以上的大户2户,1000只以上的大户8户,500只以上的大户20户,100只以上的大户320户。目前,大伦坎村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旧院黑鸡专业村。[自查得40分]
二、发挥职能作用支、持新农村建设,多方协调,积极为该村争取财力、物力与信息支持,争取项目资金。发挥部门优势,着力政策帮扶,联系市以工代赈办,积极为该村的村道公路建设争取项目资金。由镇、村协商投资村民投劳,新建了大伦坎村纸厂河坝至安子坪泥碎公路公里,完成了大伦坎村余家湾至大路坪、加油站至四季坪、滑石板至烧碳坪公里的村道公路硬化。[自查得20分]http://
三、加强财政支农、专项农业补贴等资金的专项审计,开展涉及农业、农民的国家扶持政策实施效果调查研究。对涉及老百姓利益的事项高度重视,对涉及农民教育培训的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阳光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劳务培训等专项资金联合相关部门进行综合的审计调研,组成专项审计调查组,对财政拨付的各项资金是否按规定使用,各部门如何规范化管理、实施,各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有交叉,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现象骗取国家财政资金以及资金使用效益如何进行审计调查,摸清财政资金投入使用情况。从财务的角度出发,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了《加强督促监督,保证民生工程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研究》调研文章,并为政府相关部门实施民生工程提出意见和建议。[自查得40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发挥本单位经济监督职能作用,尤其在乡镇审计中,将各项优惠
政策落实情况作为重点进行实地核实,确保新农村建设效果。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考评办法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考评办法
为了调动帮扶单位积极性,加大帮扶力度,保证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目标,特制定本考评办法。
一、考评标准
根据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规模大小、经济实力强弱、协调能力大小,划分三个类别,按直接投入和协调投入分别计算,依次制定考评标准。
一类单位,直接投入10万元以上;二类单位,直接投入6万元以上;三类单位,直接投入3万元以上;上管部门,直接投入5万元以上;企业投入,以07年为基数,产值千万元以上直接投入10万元以上,千万元以下的直接投入5万元以上。隔行争取的计划外资金投入按直接投入计算;职能部门在计划外争取的资金属协调投入,按50%折算。投入物质按市场价格统一计算。直接投入用于发展经济、扶贫、农村基本建设、社会公益事业,视为有效投入。
二、考评办法
由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牵头,组织部、财政局、两办督察室,编组进行检查考评,以直接投入、协调投入为主要依据。考评程序,先由帮扶单位申报,然后由考核组进行审查,通过查帐、票据、实物和完成的工程项目,看投入是否全部到位,资金使用是否有效,形成考核结果后,排出名次。通
过电视,向社会公示,接受各界监督。最后,由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
三、奖励办法
达到考评标准,进入表彰奖励系列,奖励不受名额限制。机关部门奖励领导班子一万元,企业奖励法人一万元。对投入大、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企业法人予以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