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村庄整治的关系探讨

时间:2019-05-13 10:3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村庄整治的关系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村庄整治的关系探讨》。

第一篇:*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村庄整治的关系探讨

一、关于几个概念的界定及相互间的关系

为理清思路,有利于成都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顺利进行,先对成都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村庄整治的关系作以下探讨。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二十字”的要求,动员全

社会力量参与,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涵盖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等全面性综合性内容,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深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根据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决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的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各级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组织和引导农民参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按照统一规划建设和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城乡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现代中国农村。

落实到成都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努力引导和帮助农民向城镇转移;同时“四位一体”,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在农村区域产业集中发展、土地集中经营、农民集中居住,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紧紧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部署,深化细化各项工作,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级各部门各个方面参与,协调配合,共同实施。

(二)村庄整治

根据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的指导意见》,村庄整治是国家建设部提出的各级建设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承担的核心任务。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立足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社会文明,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积极配合各个方面,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整合资源,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新社区、改造旧村落,改善村容村貌的具体工作。

落实到成都市,村庄整治工作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对现有村庄的整改,而是建设部门按部门职能承担的统筹城乡资源、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参与农村“三大工程”建设,促进农民转移和集中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村庄整治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综合与具体的关系。因此,各级建设部门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开展工作,绝不是把村庄整治与推进城乡一体割裂开另搞一套。

(三)新居工程

“新居工程”,是特指成都市在中心城区、14个县城、30个重点镇本轮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区内,按“六统一”的方式,提前建设的专用以集中安置该区域农村居民的城市化居住小区。即纳入城镇统一规划,统一供地,统一按城镇居住小区的性质和标准,统一配套小区路、水、电、气、通讯和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以及文化、教育、卫生、商贸、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由城镇政府统一组织建设,并实行统一的社区服务和管理,满足被安置农民和进镇落户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居工程是成都市推进“三个集中”的创新性实践,是组织和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最终转变从业方式、居住生活方式,改变农民身份,成为城市居民的重大建设项目。

(四)农村新型社区

农村新型社区是按照成都实际,在农村区域按照统一规划和统一设计所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符合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要求,具有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规模较大的农村集中居住社区。

成都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是统筹推进“三个集中”,把农民尽可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转变为城市居民。同时,对仍以农业产业为主,需居住在农村的农民,提高农民聚集度,有效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农村新型社区是成都市农村区域农民居住生活的一种先进形式,是成都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具体内容,是改变农民居住方式的基本形式,也是村庄整治的主要模式。

(五)几个概念间的关系

由此可知几者之间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领各个方面的总体战略任务;村庄整治是总体战略任务中的部门工作任务;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是成都市在总体战略任务中促进农民集中居住的重要内容;新居工程已不再属农村范畴,而是统筹城乡建设,在特定区域将农民直接转变为城市居民的建设项目,是成都市建设新农村的最高层次。

二、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方式

(一)新居工程建设

新居工程是成都市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变、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转变、城乡同繁荣共发展的重大项目。是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转变农民身份的综合性工程。按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农民变市民中心城区达到100,14个县城和13个优先镇达到70。实施新居工程建设政策性强,各区(市)县政府要制定专门的办法,由政府组建“新居工程”建设投资公司作为投融资和项目建设的主体,政府先投入一定的启动资金,公司以土地的预期收益为抵押多渠道筹资、融资,对土地进行整理,在土地征用后,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的土地收益,返还其土地整理

成本。新居工程实施方案要经三分之二的农民同意,符合规划,按法定程序报建。

(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农村新型社区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形式,按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农村范围(即县城、重点镇之外的区域)到2010年,农民集中居住度平坝地区达到60,丘陵地区40。农村新型社区按乡(镇)总体规划布局定点,并确定其聚居规模。以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项目为载体组织建设,其实施方案,经三分之二村民或三分之二村民代表同意后,按法定程序报建,由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组织分步骤地实施建设。

(三)旧村落(场镇)改造

旧村落(场镇)改造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补充形式,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对按规划予以保留,但环境较差、设施不全的现有一定规模的村庄和院落,以及已撤消建制的原场镇片区,按照农村新型社区标准对环境、设施和建筑实施综合整治,并吸收附近农民进入建房居住,成为符合宜居要求的新型农村居住社区。旧村落(场镇)改造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政府资助”的方式,由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建设。

(四)移民新区建设

是我市边远山区建设新农村的创新形式,即不宜集中居住,也不宜发展二、三产业的山区,农民无法依靠当地资源增收致富,在较大的区域内,统筹区域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将农民迁移到适宜集中居住、有利产业发展和创业增收的片区,按规划和标准建设新型社区,彻底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通过移民新区建设,到2010年山区农民集中居住度达到40。移民新区建设,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政府资助”的方式,由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按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建设。

三、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一)基本措施

1、以规划为先导,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新农村建设。

按照区域“三集中”规划,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以整个村域为单位,对农村生产生活各要素、各项设施全面统筹,综合整治。各部门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予以相关的技术指导,并帮助和指导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按照规划进行相关的专项设计。依据规划,根据产业发展趋势,科学、有序地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终极发展目标一步到位,而建设按产业集聚程度,分区域梯次推进,分步

2、以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为依托,大力引导农民集中。

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同步进行,在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项目的实施中,实现产业集中发展、土地集中经营、农民集中居住。各区(市)县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利用项目资金,各方面的建设投入同步跟进,配套实施,抓好项目范围内的生产设施、农村新社区或城镇“新居工程”的住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各项建设。在土地集约化、产业规模化的同时,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良、风貌协调的农村新社区或城镇“新居工程”小区,引导农民改变居住方式,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农村转向城镇。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项目是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没有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项目的区域暂缓实施新农村建设。这就是成都特色。

3、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调控能力。

通过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新增的耕地,所有权归全体村民共有。但不分配到农户,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统一流转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其经营收益,一部分分配给村民,一部分用于村农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活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新农村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村民共同富裕。在现阶段,需要建立必要的社会调控机制,协调发展的不平衡和存在的矛盾。农村社会调控主要靠村民自治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就需要有基本的经济调控能力。发展集体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二)建设管理的措施

1、以垃圾和污水处理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按照新农村“五化一配套”(道路硬化,公共场所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社区洁化,环境美化,公共设施配套)的内容,各部门从技术上和政策上指导、配合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强化村内主要道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治。重点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垃圾处置体系(县级统一组织处理、乡镇负责组织清运、村级组织收集);配建排污管道和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或其他污水处理设施。

2、以农村危房和私搭乱建清理整治,消除农村建筑安全隐患。

各区(市)县建设局组织力量,指导和配合乡镇政府,对村内危房和私搭乱建进行清理整治。教育和帮助农村拆除有安全隐患的建筑,向规划的新社区集中居住。

3、以延伸城市建设管理方式,创新村镇建设管理体制。

新农村建设项目均由县级建设部门统一管理,并依法予以业务监督和技术服务,统一实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各区(市)县建设局改革村镇建设管理体制,打破当前城乡建设二元分割格局,建立以主要负责人牵头,各部门统筹联动的新农村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同时发挥建设局村镇科(办)的综合作用,协调各相关科室,把城市建设管理的方式向农村延伸,建立新的村镇建设管理模式。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方式,以“统规统建”为主要方式,淡化“统规自建”,确保规划和设计的执行。加强村镇建筑工匠的管理和培训,进一步提高素质,现有工匠队伍维持现状,不再新增村镇建筑工匠,鼓励和引导村镇建筑工匠向建造师转化。

4、以加强技术服务,塑造多样化的新农村建筑风貌。

新农村建设防止“村村一张图,村村一个样”的现象,各地新农村的建设方案和房屋建筑要结合实际,依据当地不同的传统文化、地形地貌、生产生活需要等因素,分别进行设计,使新农村建设突出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市建委组织专家免费为各地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各区(市)县建设部门加强指导。市、县二级建设部门免费为各地提供新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并指导各地结合当地实际调整和完善设计,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5、落实配套政策,加快新居工程建设。

建设部门加强协调和服务,推进新居工程的建设步伐。新居工程项目的报建费均实行缓交,项目报建管理均进入绿色通道。按照城市居住小区的标准,同步实施新居工程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各相关部门配合并督促每个新居工程小区同步完成社区用房、幼儿园、文体设施、环卫设施、医疗站所、商业服务设施、小区绿化美化的建设,在规模较大的新居工程小区内规划建设农贸市场或集中商铺、小学。确保农民进城放心、居住舒心、生活开心。各区(市)县政府协调落实农民入住新居工程小区后如何提供十年物业管理费的问题,以利于农村社区管理向城市社区管理转变的顺利过度;协调落实新居工程的配套政策,用好用活30经营性建筑,按规定的标准建设经营性建筑,建立农民进城后持续稳定增收的新机制,保障农民集中居住以后安居乐业。

第二篇:梨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

梨树县规划处编制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和“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的原则,以突出体现我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的特色,扎实开展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引导和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促进我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二、规划编制任务

村庄规划编制要以《吉林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为指导,围绕实施“三清”工程(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五改五通”工程(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电、通路、通水、通沼气、通电信),“四权”工程(规划参与权、整治决策权、自我管理权、村务知情权)等要求来开展。

今年重点完成四个示范村的村庄规划和一个渔场规划。

三、工作要求

(一)依法有序,把握原则

1、依法编制规划

村庄规划的编制依据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5)《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7)《吉林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8)《梨树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998-2010)

(9)《各镇总体规划》

所编制的规划应在上一层次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2、注重规划衔接

规划的编制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等相衔接。村庄规划,应在镇域乃至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对村镇性质定位、规模预测、总体构思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注重规划的可行性和前瞻性。

3、把握规划原则

在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遵循“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政府引导、民主管理”的原则。要不断地总结经验,稳步推进。

(二)明确方法,把握深度

1、工作方法

(1)突出重点,示范引路。选定中心示范村,以点带面,全面推广。

(2)进村蹲点,上门规划。我处组织最精干的技术力量,按技术人员的专业搭配,由处长、总工带队,深入村庄现场踏勘,调查研究,现场规划。

(3)系统思考,创新思维。村庄规划编制要做到:融合二个层次(城镇、新村),注重三个内容(镇、村、自然村),区分三种类型(富裕村、中等村、贫困村),做好二类方案(改造、整治),重视三个时期(长远、中期、短期),明确三个指导(技术、政策、管理)。

(4)实行“五边”,提高效率。边设计,边整治,边完善,边出图,边见效。

(5)农民是主体,政府作引导,共同搞好规划。

2、工作步骤

(1)确定对象。示范村先行。

(2)开展调查。对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现状、村庄的独特环境条件进行摸底调查。

(3)初步方案。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现场勾绘草图,拿出初步方案。

(4)规划成果。利用现代技术和基础地理数据,整理出图,公示整治方案,征求农民意见,进行专家评审,修改完善成果,村民大会通过,履行审批手续。

(5)规划实施。政府引导,农民为主,多方筹资,农民投工投劳,试点引路,稳步推进。要通过村庄规划的实施,使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种林果树、树文明风”。

3、技术要求

(1)道路系统。以“通”为原则,保证农民出门不沾泥土,道路路幅结合实际,灵活确定宽度。

(2)排水系统。根据地形,就近排放,保证雨水排得出,污水能进池(沼气池、化粪池)。

(3)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根据村庄条件及现状地形,以方便生产生活为原则,合理确定晒场、村级组级和村民经办的产业或作坊场所、村民活动中心、村委会办公场所、商业店面、公共厕所等位置和规模,并拿出设计方案。有条件的村庄结合水塘、山丘、空地设置公共绿地和小游园,以及进行入村标志、牌坊或门楼建设等。

(4)绿化种植。利用“四边”(村边、路边、宅边、水边)种植行道树和块状绿化园,利用家庭庭院种植花草树木,见缝插绿。其品种以乡土树种资源为主,以经济林果为主,以乔木为主。

(5)房屋整治。除完成新建、改造等整治综合规划方案外,要因地制宜地对现有房屋进行综合评估,避免千篇一律,可

视不同情形酌情对现有房屋进行修整、粉饰、补缺、拆障、加层、整顶等,力争少花钱,多见效。

(6)改厨、改厕。室外厕所、猪圈集中布置,或结合沼气池协调建设。

4、成果内容

一、基础资料汇编

1、村庄所在乡(镇)总体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对本规划的要求;

2、村庄所在区域的气候、地形、地貌、水系、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情况;

3、村庄各类资源及利用情况,产业结构、工农业总产值、人均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情况;

4、村庄各类用地现状利用情况及分类;

5、村庄人口现状数量、分布状况、年龄结构、性别构成、民族构成、文化构成、劳动力情况、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暂住人口及外出务工人数等情况;

6、村庄建筑现状情况,包括房屋用途、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产权、民宅院落布置等;

7、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及分布情况;

8、基础设施及管网现状情况;

9、村庄及周边区域各类绿地分布状况、环境卫生状况,以及建筑特色。

10、村庄对外交通、内部道路现状情况;

11、村域地形图,比例1:5000~10000;村庄地形图,比例1:1000。

二、规划成果

村庄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图纸两个部分。

1、村域总体规划成果确定为中心村“三图一书”

(1)村域现状分析图(必备图)

(2)村域总体规划图(必备图)

(3)村域工程设施规划图(必备图)

(4)规划说明书

图纸保留一般为1:5000~10000。一般村或基层村可在上述成果基础上酌情减化。

2、村庄建设规划成果确定为中心村“三图一书”

(1)村庄现状分析图(必备图)

(2)村庄建设规划图(必备图)

(3)村庄工程设施规划图(必备图)

(4)规划说明书

图纸保留一般为1:1000~2000。一般村或基层村可在上述成果基础上酌情减化。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汇报

仙岩镇2006年1-9月份新农村建设

村庄整治试点工作汇报

仙岩镇地处玉山县东南部,区域面积63.6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10个村委会和3个社区居委会。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有6个自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其中吴家社区毛水塘、黄茅坞村上新屋、黄坳村周家墩和桑园村大门塘等4个自然村县下派了新农村建设驻点工作组,另外,根据群众要求,毛家垄村毛家垄自然村和桥棚村所在地(村建帮扶村)也列入整治试点工作。

我镇黄茅坞村2003年在全县率先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之后,后陈村、桑园村先后于2004年和2005年开展创建示范工作。扎实的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为全镇的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了个好头。今年4月份,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现场会在我镇召开,全镇上下深受鼓舞,群众热情高涨。8月14日、18日市、县村庄整治会议之后,8月23日,召开了全镇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再动员大会,掀起了以“三清三通三改三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热潮。目前,全镇所有行政村都召开了新农村建设村民代表会议,高标准地完成了村级总体规划,部分整治试点自然村完成了村庄整治规划,9月底前将全部完成。6个整治试点村召开了村民大会(座谈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基本完成了前期的清垃圾、清水面和清路障等工作。吴家社区做好了毛水塘自然村的通村道路路基拓宽改造工作,年内将完成路面的硬质化改造,总投资达40多万元;桑园村完成500多米的里弄小巷路面硬质化改造,清理污水沟1000多米;黄坳村周家墩自然村完成了1500多米的里弄小巷硬质化工程,新建了村内文化休闲小广场,黄茅坞村上新屋自然村正在实施里弄小巷的路基拓宽改造工作,即将动工实施路面硬质化。

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全县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立足各村实际,从群众身边实实在在的事情抓起,以着力抓好6个试点自然村的村庄整治工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力促进全镇各村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工作,高标准规划、严要求操作,抓进度,抓落实。

一、高标准规划,维护好规划的严肃性。

一方面要高标准制定规划。一是建设规划,现在全镇各村已经编制好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操作性强的村庄整治规划也即将搞好;二是产业发展规划,要以中心村建设和文化特色村建设为目标,结合各村实际,制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另一方面要抓好规划的实施,维护好规划的严肃性。以规范村民建房行为为主要手段,通过举办规划学习培训班等方法,抓好规划的宣传、学习和贯彻,坚决杜绝不按规划建设等乱搭乱建行为。

二、结合各村实际,实施好“村庄整治方案”。

各试点自然村今年的重点整治工作为:

桑园村大门塘:改造、新建并硬质化村庄道路1000多米,继续硬质化里弄小巷路面300多米,进一步绿化村庄内环境,在群众休闲聚集处安装照明路灯,着力实施改厕改栏,改善村内环境,新建公厕2个。

黄坳村周家墩:硬质化村庄内的所有里弄小巷2000多米,抓好改厕改栏工作,推广无害化厕所,搞好村内主干道的绿化、亮化工作;实施“安全改水”工程,做好村内河道水面的清理工作。

黄茅坞村上新屋:拓宽改造并硬质化村道1200米(宽3.5米),硬质化村庄里弄小巷400多米,大力改善村庄环境,新建公厕1个。

吴家社区毛水塘:投资40多万元,实施好通村公路硬质化工程(长3公里、宽3.5米),实施改改厕改栏,规范村民建房行为,推广使用沼气,抓好村民“安全饮水”工程。

毛家垄村毛家垄:改造、硬质化村庄道路1500米(一纵三横),高标准清理、修建村内小河道和排水沟2000多米,拆除公路边所有露天粪坑,新建公厕1座;改建村庄内群众休闲小广场。

桥棚村:着力实施好5公里长的通村公路(八都至桥棚、宽4米)的硬质化工程,逐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

三、健全基层组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以建立“好班子”为目标,健全村级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使他们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强化村民自我管理功能,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积极作用,从而建立起新农村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

第四篇: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简称赣南,是一块有着845万人口、3.94万平方公里面积的红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这里演绎了中国革命最为悲壮、最为辉煌的历史。改革开放后,赣州革命老区同全国各地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2004年9月,我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时度势地作出了《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

定》,对系统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并制定了《赣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主要内容是: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训新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动力,塑造新风貌;以“三民”(亲民、为民、富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简称“五新一好”。通过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平台,把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具体实践。规划到2010年,使赣州60%的村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一、目标任务村庄面貌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改变村庄面貌是农民的迫切愿望。从赣州实际出发,我们提出的目标任务是:

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2006年底以前完成村镇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80%,通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

三是基本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圩镇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村庄改造面实现60%以上,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

四是按一户一宅、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民房建设,使60%的民房达到方便生产生活、凸显风格特色、一户一厕、人畜分离。同时,引导农民拆除“空心房”,依法、有偿、自愿流转宅基地。

二、基本原则

一是规划先行、政策引导。以规划为龙头,抓紧编制全市小城镇体系总体发展规划,以自然村为单位编制村庄规划,严格按规划推进村庄整治。

二是群众为主、政府扶助。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分户建设项目以农民自己投入为主,形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投入机制。

三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意农村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区别,凸现农村特色,避免城乡一体化变成城乡一样化;注意乡镇与乡镇之间、村庄与村庄之间的区别,做到风格各异、百花齐放。

四是量力而行、分步到位。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进行。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注意因时、因地制宜,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新村镇建设。

三、主要做法

(一)政府推动。一是宣传发动。二是物力财力文持。市、县财政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并把村镇规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免费为村庄和农户建房提供规划。同时,采取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截止2005年12月份,全市己累计投入新村镇建设资金7.9亿元,其中财政安排1.6亿元,专项资金投入1.2亿元,社会筹措资金(包括农民自筹)5.1亿元。三是加强指导。市、县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等与村庄整治相关的部门参与其中,并分别制定支持参与方案。各个乡镇成立建设管理所,负责日常管理。我们还与高校合作,邀请其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帮助规划编制工作。

(二)农民自主。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一是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在村庄整治中的参与权。如进行村镇规划时,吸收村民代表参与,既加强对农民的规划意识教育和规划知识培训,又提高农民对规划的认同度及今后的执行度。二是鼓励农户自主申报改造项目。对群众自愿申报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村庄,不列入整治改造范围。三是鼓励农民投资投劳。把政府的物资和资金支持,与农户自己完成的工作量挂钩,多完成多补助,少完成少补助,不行动不补助。

(三)理事会运作。在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成立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作为社会服务型组织,主持村庄整治和调解矛盾纠纷。理事会成员由群众民主推选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中青年积极分子组成。政府指导理事会制定章程、建立制度、规范运作。会昌县西江镇河背村唐屋小组实施“空心村”整体改造时,依

靠理事会做工作,涉及三个姓氏的54户搬迁户很快就达成了统一拆屋、统一规划、统一新建的协议。

(四)全社会支持。动员和组织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尽其所能地为村庄整治提供支持和服务。如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动员社会各界捐资捐物,等等。今年上半年,我们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市、县、乡万名干部下基层帮助新农村建设,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下一步,我们还将按一村一名的标准,大规模地培训和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指导和帮助新农村建设。

(五)选准切入点。我们首先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的“三清”工作,彻底整治农村脏、乱、差,美化净化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清”起步后,我们重点抓好村镇规划,分期分批推进改路、改水、改厕的“三改”工作。“三清三改”的巨大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村庄整治乃至整个新农村建设比较顺利地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我们注意培植具有指导作用和启发效果的示范点,以典型引路带动面上工作。

(六)建章立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形成制度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实行规范操作,使新村镇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发展的轨道。先后制定了《赣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赣州市农村建房施工质量指导手册》等纲领性文件和技术规范文件。其中《发展纲要》还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四、主要体会

赣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村庄整治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这场深刻的农村变革任重道远、艰巨复杂,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以推进。

(一)要创新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也是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只有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避免政府包办,村庄整治才能持续有效地推进。赣州在村庄整治中,政府虽强力推动和大力支持,但没有包办代替,更没有强迫命令,而是把动员和组织群众贯穿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从而使村庄整治很快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要创新思路,坚持科学切入、循序渐进。村庄整治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同时干部群众认识和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必须注意选准工作切入点,以迅速打开工作局面。赣州从“三清三改”起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些事情,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农民群众最迫切希望做好的。特别是“三清”工作,简便易行,立竿见影。“三清三改”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我们又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村庄规划建设上来。实践证明,这种工作思路符合赣州的实际情况,也符合村庄整治的客观规律。

(三)要创新模式,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首先,要突出农村特色。如,在编制规划时,我们坚持“一个保持、两个突出、三个不搞、三个配套”的原则。即保持农村传统文化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突出农村田园风光;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基础设施配套,社区服务配套,房屋设计配套。同时,要因乡镇、因村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不搞一刀切,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比如,我们对村庄改造实行“一村一策”,采取“空心房”整治、村庄整治改造、整体拆旧建新、建设农民社区新村和自然生态农庄等多种建设模式。此外,我们还设计提供了150多种户型供农民建房参考,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四)要创新机制,坚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艰巨浩大的系统工程。科学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形成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所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需要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五)要创新方法,坚持整体推进,务求实效。村庄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也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内容。但是,村庄整治不能涵盖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内容。实际工作中,一定要防止“三个倾向”:一是防止村庄整治等同于新农村建设的倾向。要在突出村庄整治这个重点的同时,注意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其它各方面工作。二是要防止政府包办的倾向。三是要防止急躁冒进的倾向。同时,还要注意防止以点带面变成以点代替面。

一年多来,全市村庄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整治改造村庄4025个;累计完成264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及1046个行政村、16794个自然村规划的编制;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7.9万处;完成村庄改水6718个,改厕10.3万座,受益人口达74万;完成通村公路3580公里。经过这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根本改变,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指导思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启动并推动这项工作,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正是基于这么一种认识,我们始终坚持“三个符合”,即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搞超前消费和过度建设,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符合当地群众的利益愿望,不搞强迫命令,不做表面文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产业,确保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赣州村庄整治尽管有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说才刚刚起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虚心向兄弟省市学习,全面、扎实、稳步地把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第五篇:市建设局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市建设局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市建设局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05]174号)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要求和《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试行)》(黔建通[2006]80号)文件要求,有序地启动了我市村庄整治试点工作。为改善我市农民居住条件,改变村容村貌,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探索经验。

一、主要做法

一是充分认识村庄整治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村庄整治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我市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事业加速发展,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也相应得到了改观。但农村面貌还比较落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严重短缺,环境脏、乱、差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使城乡差距表现得更为明显、更为突出。

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集聚地,大多拥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对村庄进行整治,配套必要的设施,搞好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生活环境。只有农民安居乐业,才能保证农村稳定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搞好村庄整治工作,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社会文明,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焕发农村社会活力,促进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二是明确村庄整治的指导思想。村庄整治工作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为主体,一切从我市的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组织动员和引导支持农民自主投工投劳,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村庄整治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整合各种资源,坚持政府引导、支持与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完善村庄最基本的公共设施,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三是坚持村庄整治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执行是做好我市村庄整治试点工作的前提。我们根据需要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项目的难易程度和村庄及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科学编制了村庄整治规划和行动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启动村庄整治工作。第二,坚持依靠群众的原则。农民是村庄整治工作的主体。在村庄整治过程中,我们以群众满意为第一取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广泛听取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整治项目及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建设家园的积极性。第三,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我市村庄整治试点工作从实际出发,坚持因村制宜,进行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资源优势、民族文化特色,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第四,坚持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原则。鉴于我市农村经济实力、区域条件等差距较大的因素,村庄整治工作坚持了示范引导,通过建立试点的办法,用具体生动的成果教育和引导农民自愿参与了村庄整治活动。第五,坚持齐抓共管的原则。全市各县、区(市)建设局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主动协调各涉农相关部门向村庄整治试点村的经费投入,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捆绑使用、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形成“集聚效应”,使我市村庄整治试点工作初见成效。第六,坚持领导挂帅、单位挂点、分级负责的原则。我市的村庄整治试点工作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市建设局、各县、区(市)建设局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局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对试点实行挂帮制度。从政策上、资金上、技术服务和项目实施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二、村庄整治试点工作情况

2006,按照《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通过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全市确定了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18个(省级试点4个,市级试点14个),通过试点,可以惠及18个村民组,近千户农户,约5000农民受益。

1、省级试点4个:一是余庆县龙家镇光辉村黄金榜村民组,二是红花岗区金鼎镇连池村下庄村民组,三汇川区董公寺镇五星村龙塘村民组,四是绥阳县枧坝镇美景村耿家寨村民组。

市建设局领导高度重视我市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全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于2006年2月初,带领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科室负责人到各个试点进行现场踏勘,安排市建筑设计院开展地形图测量、城乡科开展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由设计单位根据地形

图及收集到的基本资料进行黔北民居住宅方案设计,已于3月初设计出了四套黔北民居方案。经反复多次征求村民意见后,由设计人员进行认真修改,并制作成图集无偿提供给村民建房时选用。该图集得到省委、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现已由市建设局印刷下发到各县、区(市)建设局及各乡镇,供各地在实施村庄整治中村民住房改造时使用。余庆县龙家镇光辉村黄金榜

村民组已按该图集动工改造了村民住宅20余户,3户主体施工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内外装饰,改造效果已初步显现。

四个试点的村庄整治规划已交由市建筑设计院、广东轻纺设计院遵义分院按照《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工作指导意见》和《技术导则》(“三图”、“两表”、“一说明”,即:现状图、规划图、设计图;主要指标表、行政计划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编制,将于5月中旬出成果,请省建设厅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报当地政府批准后实施。

2、市级试点14个:试点的选点、规划编制、整治工作由各县、区(市)建设局负责实施,14个点选点已确定,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序,现已进行整治规划编制阶段,整治规划5月初出成果,6月份启动整治工作。

《市建设局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调研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建设局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下载*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村庄整治的关系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村庄整治的关系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建设局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市建设局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调研报告市建设局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县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实施方案

    泰宁县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实施方案村庄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对促进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央和省、市1号文件及《......

    鄂州市规划局关于鄂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鄂州市规划局关于鄂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发表日期:2006年5月19日为贯彻落实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在《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

    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工作

    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工作 (2006——2010年)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精神,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经研究......

    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一、荥阳概况荥阳市下辖*镇*乡*个街道办事处和*个风景区管委,***个行政村,人口**万,面积***平方公里。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县(市)、全国科......

    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结

    以村庄整治为抓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XX年以来,我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

    市建设局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调研报告[精选5篇]

    市建设局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文章标题:市建设局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调研报告 市建设局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

    市建设局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调研报告[合集5篇]

    文章标题:市建设局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调研报告市建设局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