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宋门中学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宋门中学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2006.9
宋门中学2006——2007学年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具体实验目标:
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探索与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实践“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
4、注重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5、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促进教科研人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6、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组成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王进
副组长:李华林张强
成员:刘希勇李明星李洪全
(2)、认真做好集中备课,与培训、反思、研究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同时加强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并积极推广本校或外地的先进经验。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案例研讨和阶段评估等活动。结合新教材做好典型课的示范教学及讲座。
(4)、建立课改实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问题,规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定期召开课改教学研讨会,分析、研究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定期组织优秀课(含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等评比,对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2、加强宣传,突出培训
充分利用墙面宣传和其他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作广泛的舆论宣传,使学校、社会、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并参与课程改革。
3、课题带动,科研推动
采用“培训、实践、科研”三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新课程教学工作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对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的改革。
四、实验措施:
1、师资培训。“先培训后上岗”。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的,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制定校级培训方案。培训内容:①中学新课程标准解读;②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③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④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⑤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培训形式: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大组学习、讨论、座谈、观看教学录象等。
2、教学研讨。教师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实验课、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3、优化管理和研究机制。
(1)建立学校课改领导工作制度:随堂调研制度、工作协调制度、每月评议制度、资料过程管理制度等。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学校课改实验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工作。
(2)建立实验研究制度,加强集体备课,每月开展一次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活动,进行一次实验教学观摩活动。
(3)及时充实、提高课程实施条件,包括教师、教具及各种设施设备的选择、提供与扩充。
(4)组织教师在职培训,结合开展新课程“三优”评比活动:优秀实验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
(5)制定关于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规章制度,并能切实指导这些评价工作。
第二篇:宋门中学安全自查报告
宋门中学安全自查报告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安全领导小组对我校的安全稳定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
一、对教室、师生宿舍、食堂、微机室、实验室、锅炉房的用电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发现线路有隐患,马上进行了排除。
二、对各室的灭火器进行了去细致的检查均在合格期内。
三、针对交通安全方面,利用班会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并给家长发放了交通安全明白纸并签订责任状。
四、体育设施:体育活动安全防范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校内所有体育设施安装牢固,无损坏现象,不存在隐患。
五、水电设施:学校用水、用电安全,水质检测符合饮用卫生标准,所有用电线路规范安装,电器使用规范。
六、健全各项安全机制,明确责任,不留安全盲区,完善各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七、2、加大对学生安全教育力度,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制定各项管理措施。
八、适时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传达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订了相应管理制度,对学校的热点问题做到了公正、公开,领导干部做到以身作则,努力做好学校稳定工作。
总之,我校积极采取安全措施,坚持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认真细致的做好安全稳定工作,防患于未然。
宋门中学
2012-1-4
第三篇:宋门中学2010安全总结
宋门中学2010年安全工作总结
今年我校学校安全工作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及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树立了安全发展的思想观点。构建和谐校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强化了以 “六防”为主的“十五”防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强化了责任,完善了校长负责制,实行人人参与,为兴办人民放心的教育作了大量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制,把学校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1、年初,我校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召开会议,统一认识,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基础性保障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各小组本着“抓安全,促教学”的思路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防范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努力做到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紧急情况有备无患,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我校把安全工作纳入年终考评,作为考核每一个学校的基本要素。
2、建立了学校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按照整治隐患和建立机制并举的方针,标本兼治,重在防范。健全了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实。努力把影响学校安全的一切隐患都做到及时排查,进行了有效的整治和防控,做到了全乡安全工作全年无事故。
二、落实责任,完善制度。
1、我校的安全管理,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在强化校长责任的同时,学校的每一位领导、每一位教师都有安全岗位、安全区域,形成了“校长负责,人人参与,长治久安”的局面。
2、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岗位责任制,使每一个人都有明确的安全职责,确保学校安全工作层层落到实处。把学校的安全责任目标层层落实,逐级签订责任书。形成了层层负责,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效果。
3、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结合我校学校安全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制度。如,学校安全检查制度。学校定期检查不少于3次,不定期检查多次。不定期检查各有侧重。如:夏季重点检查危险校舍安全;入冬重点检查取暖安全;平时侧重于交通及饮食卫生安全等。其他安全制度也都建立。如:食品卫生、学生日常管理、消防安全制度、门卫制度、以及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等。
三、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1、我校已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内容,也是提高学校安全工作水平的治本之策。我校按照上级要求调整了课程计划,把安全教育列入学校教育教学中,保证必需的课时数,做到“计划、课时、教材、教师、考核”五落实。积极宣传安全自防、自护、自救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学生及教师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充分利用“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安全生产月”等以及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时间,进行学校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学校还根据安全教育需要,补充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利用黑板报、警示牌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样的安全教育。我校组织学生观看安全警示片达2000多人次。
3、做好一切安全隐患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准备工作,放患于未然。
总之,我校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严格按照上级指示认真完成我校安全工作,确保我校师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确保给我校教育教学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
宋门中学
2010-12-16
第四篇:宋门中学消安全自查报告
宋门中学消安全自查报告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安全领导小组对我校的消防安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
一、对教室、师生宿舍、食堂、微机室、实验室、锅炉房的用电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发现线路有隐患,马上进行了排除。
二、对各室的灭火器进行了去细致的检查均在合格期内。
三、针对火灾专门进行了逃生演练,演练活动使师生们逃生有序、行进路线正确、姿势安全。
四、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每周利用周会的时间,学习安全教育读本,大力宣传安全知识。
宋门中学 2011-4-26
第五篇: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陆庄小学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2013----2014 学)
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课程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
1、均衡性
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1-
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三、课程设置一、二年级:语文(8 课时)、数学(4 课时)、品德与生活(3 课时)、体育(4 课时)、音乐(2 课时)、美术(2 课时)。合计 23节。
三、四年级:语文(7 课时)、数学(4 课时)、英语(4 课时)、品德与社会(2 课时)、科学(2 课时)、体育(3 课时)、音乐(2 课时)、美术(2 课时)。合计26 课时。
五、六年级:语文(6 课时)、数学(4 课时)、英语(4 课时)、品德与社会(3 课时)、科学(3课时)、体育(3 课时)、音乐(2 课时)、美术(1 课时)。合计26课时。
每周按 5 天安排教学,每课时 40 分钟,一、二年级周总课时数 26 课时。三——六年级周总课时数 30 课时。
四、课程实施
(一)建立领导机构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领导小组,充分发挥
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领导小组如下:
组长:韩丙新
副组长:徐会敏
成员:赵金峰王玉霞刘金艳郭荣华
(二)合理安排教师任课
语文:一年级:赵云青,二年级:宋培培,三年级:张红军四年级:韩国华,五年级:朱笑影,六年级:徐会敏 数学:一年级:赵金峰,二年级:车立云,三年级:刘金艳四年级:刘慧,五年级:王玉霞,六年级:郭荣华 英语:三年级:张红军,四年级:韩国华,五年级:朱笑影六年级:郭荣华
品生:一年级:赵云青,二年级:宋培培
品社:三年级:刘金艳,四年级:刘慧,五年级:王玉霞,六年级:车立云
科学:三年级:刘金艳,四年级:刘慧,五年级:王玉霞,六年级:郭荣华
体育:一年级:赵金峰,二年级:车立云,三年级:张红军四年级:刘慧,五年级:王玉霞,六年级:郭荣华 音乐:一年级:赵云青,二年级:车立云,三年级:刘金艳四年级:刘慧,五年级:朱笑影,六年级:郭荣华 美术:一年级:赵金峰,二年级:车立云,三年级:刘金艳
四年级:韩国华,五年级:王玉霞,六年级:徐会敏
(三)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学校组织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讨论新《课程标准》,做到严格按照上级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程,不随意增减删改课程。
四、实施策略
(一)抓学习。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任务和意义,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领悟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二)抓培训。对任教科学学科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加强课堂教学的示范,努力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作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三)抓研讨。以“10+30”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平台,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走科研兴校之路,抓好小课题的研究,要认真积累第一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实验中本着“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以研促教、以研促改。行政、教研、科研紧密配合,齐抓共管。
(四)抓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课程的评价办法,边实施边完善。
(五)抓公开教学。上好观摩课、实验课、示范课,充分发
挥县、乡、校三级学科教改带头人的示范、辐射作用。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六)开展教学评比活动。开展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等评比活动。
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利用课程实施的机遇,为教师搭好展示教学才能的舞台,努力培养实施新课程的优秀教师。
2014年 8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