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艺批评的价值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文艺批评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审美价值和意识形态价值。审美价值,即挖掘文艺作品的真、善、美,吸引读者的审美关注和艺术鉴赏,增强读者的审美愉悦,提高读者的审美趣味;意识形态价值,即把文艺作品引入社会生活,从社会政治、思想道德和文化内涵等角度引导文艺作品的创作,挖掘先进文艺中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以此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文艺批评作为一种具有创作指导和舆论导向作用的批评活动,要对电影、电视、戏曲、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就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正视当前文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文艺批评的作用。
审美是文学艺术独特的本质特性,因而文艺批评往往强调其审美价值,却忽视意识形态价值,甚至认为意识形态价值损害了审美价值,这种片面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以狭隘的审美观来肯定某些作品和文字群体,有意无视意识形态。这在当前的文艺批评实践中有很多深刻的教训,如女性文学的长足发展本是文艺界一大幸事,但是随着女性文学多元化,作家队伍也逐渐鱼龙混杂,出现所谓的美女写作、下半身写作、胸口写作等等“伪文学”,但是一些文艺批评者却无视这些因素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却对那些虚无缥缈的文字和变异的审美情趣大为赞赏,冠之以“女性意识的解放”、“文学的解禁和突破”等等谬名,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入所谓的人权和女权思想,对其合理性进行多方面的论证,甚至还追溯到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如何不合理,以所谓的历史发展观来证实当前体现这种女权意识崛起的女性文学的合理性。这种文艺批评的出发点是合理的,但是其论证立场是错误的,女性文学的崛起虽与女权意识有关,但女性文学的根本是文学,不是政治学,更不是性学,如果文艺批评片面地强调其社会意义和性意识,其结果只会使女性文学离真、善、美越来越远,离文学越来越远,甚至完全背离了文学。
以西方的审美观来审视中国文艺,并试图把中国文艺改造为被西方认可的文艺,达到所谓全球化之目的。当前文艺批评存在十分严重的片面化倾向,认为这是中国文艺唯一的出路,完全忽视国人对文艺的需要,意识形态的方向发生偏离。如某些国产大片,在演员阵容、前期拍摄、后期宣传等等方面都极尽炒作之能事,中、日、韩三国偶像演员的加盟,日本漫画家的操刀,在长城上的作秀,“无极门”之搞怪,馒头血案的纠缠,完全脱离了电影艺术本身以及对观众的审美需求的满足,电影评论界也把精力投入到一些与电影无关的无聊纠葛。正如《可可西里》导演陆川所言:“如今中国电影界的文艺批评现状本来就不健全,电影过度宣传已经越来越常见,在利益的驱动下,民众反应与电影评论越来越脱节。”在对待这些影片以及相关炒作事件方面,电影评论界已经集体失语,幻想着这种多国演员和制作人员共同拼凑的无多大意义的作品能够被西方审美观所认同,入围奥斯卡实现所谓的走向世界。
以自由化和多元化的审美观批评中国文艺,这种自由化和多元化并非引导文艺达到“百花齐放”之局面,而是出于私人化和团体化的目的,企图以此抵制主流意识形态获得话语权,使意识形态多元化甚至解构意识形态以实现小团体利益。近几年,行为艺术在中国的崛起,各种裸体艺术、人体盛宴、写真集、激情视频等等都冠之以“行为艺术”而冠冕堂皇地进入大众生活空间。文艺批评并未对此作出合理的引导,甚至还推波助澜,致使这种庸俗和粗痞的风气逐渐泛滥。如近年来一些电视节目扛着“大众文艺”的旗号,以一种极端庸俗化的方式迎合一些人窥视、猎奇和性的欲望,模仿境外的庸俗娱乐之风,文艺节目的语言日趋粗痞甚至下流,但是文艺评论界却对此保持缄默,甚至以某种方式对此予以默认,全无社会责任感和文艺良知。文艺批评一方面应当鼓励新兴文艺形式的成长和发展,但更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文艺立场,我们倡导多样化,但并非无节制的庸俗化、粗痞化,并非是解构意识形态甚至抵制意识形态,我们仍然需要一种主导的意识形态对我们的艺术进行规范化,弘扬高尚的精神品格和思想道德观念。
以上三种文艺批评之所以偏离其价值观,其根源在于文艺批评中渗入了个人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无视当前中国文艺现实及其存在的核心问题,片面地强调个人意志和私人化的目的,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文艺良知。而社会主义荣辱观则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主要是倡导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品格。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这种强调审判价值而忽视意识形态价值的文艺批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以荣辱观来完善文艺批评的价值观。
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思想导向,这是根本的政治立场问题。此处的政治是广义的政治,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政治,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并非行政意义上的政治,这种大政治是我们的生活空间,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质量。因此文艺批评必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挖掘和推介此类主题思想的文艺作品,批评和抵制那种有损于国家和集体利益、有悖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文艺活动,充分发挥文艺批评的舆论导向作用。
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学素养为目的,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的伦理观念价值、科学观念价值和美学观念价值。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通过人们的观念层面而起作用的。而文艺批评作为对文学艺术的一种评价活动,必须深入到人们的观念层面,提取出文学艺术中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科学的知识理念和高雅的审美趣味的因素,发挥文艺作品的认识、教育、审美、娱乐等功能,使人们在文艺批评的引导下通过文艺活动的熏陶,逐渐形成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和艰苦奋斗等等崇高的精神品格,并提高人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这是文艺为人民服务根本方向的体现。文艺批评不能仅仅以纯粹的审美观为原则,而应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且积极推动贴近群众生活的文艺创作的发展,对那些远离群众生活和实际情况的无病呻吟和虚无缥缈的文艺创作持批判态度,倡导内容充实和情感饱满的创作倾向,在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之下引导文艺创作走大众化之路。
以人品与艺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为目标,分清文艺活动的荣与辱,辨别文艺作品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文艺批评的价值观须以真、善、美为根本,对那种以丑为美的创作倾向要予以坚决抵制,批判地对待以“审丑”为核心内容的审美观。通过文艺批评提高文艺创作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格,使其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和美丑观念,并创作出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艺作品,这是文艺批评的现实目标,也是文艺批评实现其批评价值的根本途径。
第二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价值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价值
通过一个多月的党校学习,我对党、对党的事业又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也更坚定了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伟大事业去奋斗的信念。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优秀者。而在大学生中,有一个尤为出色的大学生的群体,他们就是学生党员。上大学后,我一直积极要求入党,虽然现在还未被党组织正式吸收,还有些方面达不到党的要求,但我一直时刻以学生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向党组织靠拢。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历经多少沧桑巨变,我们的民族总是坚守着一份对于真善美的崇高而纯粹的迫求。公忠体国、为民立命的志士仁人,死而后已、舍命为人的忠义之士,温良恭俭、勤劳质朴的贫民百姓,他们共同造就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丰功伟绩。承载着历史与传统的血脉,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在国家危亡的战争时代,能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者为荣,贪生怕死、苟
且偷生者为耻:在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难时刻,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者为荣,道德缺失、麻木不仁、见利忘义者为耻;和平时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能爱岗敬业、勤奋进取、勇于创新者为荣,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不思进取者为耻。正是这些深刻体现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知荣明耻荣辱观,成为中华民族绵延不衰、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倍加珍重,认真继承,大力弘扬。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精华。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大旗,使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具有实践价值。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促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当下,总体市场运行环境良好,但我们不能否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不惜欺骗消费者,甚至危害消费者的健康,毒奶粉事件,三聚氰胺事件与最近的假疫苗的事件等都说明了在法制健全的前提下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多么地迫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繁荣的环境。
第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创造积极向上文明的农村环境。努力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以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可以开展一些“邻里节”,“文明乡村”的评比,增强乡风建设,提高村民的自我发展意识。同时可以通过培训再教育等不断提高村官素质,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树立和坚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有利于教育和引导人们戒除骄奢淫逸之风,秉承不畏艰辛的本色,传续奋进不辍之气。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更应该注重精神生活的充沛。“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在当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反对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一些行为,提倡节俭朴素是很有必要的。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价值导向的标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社会风气直接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社会关系最外在的表现形式。古人云,“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对社会而言,风气是许多人通过思维及行为所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结果,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好的社会风气可以陶冶、滋养人们的道德情操,给人
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为良好社会风气的树立和形成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进而把社会风气提升到更高层次。而不良的观念和行为一旦形成风气,就会腐蚀社会的健康机体。胡锦涛总书记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社会主义荣辱观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08国贸3班 徐艳雯
2010年5月1日
第三篇: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同志于200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第一次提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风气是社会主义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我理解有以下几点:
一、胡总书记在这个时候提出荣辱观问题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我们实行经济体制的转轨,通过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通过效率优先,解决了困扰我国几千年的吃饭问题,使各种商品均走上了“卖方市场”,物质达到了令人瞋目的丰富程度,老百姓的腰包也不同程度地鼓起来。然而,市场经济也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那就是社会公平注重不够。这时候我们自然会想到政府宏观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虽然,这只有形的手能够通过税收、法律、利率等手段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有其缺陷,除了对效率的干扰外,对我们人的内心深处影响甚微,我这里主要指的是道德建设。
当前,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世风日下,人情冷漠。尤其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最需要培养的诚信在我们的社会中却严重缺失。此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势必将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带来极大的危害。我们的民族正处在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之中,经济腾飞已经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然而,我们的社会发展却显得像一个[本文转载自范文大全-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范文大全]跛脚的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能得到改变,我们的强国之梦就会如同见在沙丘上的大厦,迟早会如前苏联一样轰然坍塌。
二、有破有立,道德建设才能真正有希望
文化有其传承性。这里有一个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态度问题。正如李大钊所说,新旧两种文化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互之间不是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推演的客观存在。我们应该要有容人并存的雅量,更要有自信独守的坚操。
那么该如何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呢?我想就是坚持有破有立。我的思想基础是:
(一)传统文化的优秀性。
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文化瑰宝,就是现在的人,也未见的那够达到那样的思想高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的精神财富。比如孟子说,当一个国家不仁义的时候,持有正义的一国就可以高举正义之旗,前去讨伐,这一论点同现在国际上那种“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何其相似乃尔;再比如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入侵时所积淀出的精忠报国精神,与现在提倡的荣辱观也有一脉相承之处。
(二)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
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特别是农耕文明和官僚文化,重农轻商,过分仰仗仕官阶层,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商业文化,缺乏产权意识和诚信意识。皇帝讲究的是分封诸侯,家庭讲究分家单过,因此中国人很难出现那种巨型的跨国超大型企业,靠股份这种形式把分散的资产联合起来在中国则变得更加艰难,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摈弃的。
(三)传承文化的方式就是有破有立,扬弃基础上的传承。
仔细品味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多数内容都是对几千年中国文明中精粹的提炼和总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传承性;然而,诸如诚信、遵纪守法,又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过去,我们总是习惯于“以刑代法”,没有建立起一整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律体系,人们无法可依,有法也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诚信观念十分淡薄,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建立,因此,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实乃恰逢其时。是扬弃历史文化、建设新的价值体系的一项创举性工程。
三、新的荣辱观,也是对世界文明瑰宝的继承和发扬。
新的荣辱观,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也是对世界文明瑰宝的认可和继承。诚信观、遵纪守法、乐于助人这些理念也是全世界闻名国家的普适价值观。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科技进步、经济发达,很重要的是其宗教文化中的“敬畏观”早已深入人心。我们的民族文化缺乏对神明的敬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道德体系在文革中又被砸烂和存毁殆尽,新的道德体系又未及时得到建立,导致人们道德观念的混乱和灭失,因此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还要遍采他山之石。要尊重和引进世界普适价值观,只有博采众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早日实现,我们的大国和强国地位才能逐步巩固,最终才能赢得世界各国普遍的尊重。
当然,我们博采众长并不是盲目地崇洋媚外、照单全收。我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庸思想和和谐理论,其思想高度和境界远非现代文明国家所能企及,我国之所以让其他世界强国所提防和警戒,不仅是因为人口众多,疆域辽阔这样一些硬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优势和优越感,西方文化中确实有其独到的,我们大一统的集权观念、追求和和大同的美好境界等理念势必会随着我国经济影响力的逐步增强而日渐深入人心。历史的发展和中国成功振兴的实践终将证明,一个胸襟宽广,肯于继承又善于兼收并蓄的民族是一个有前途的民族,中华民族的肯定会有一个无比辉煌的未来。
第四篇: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支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这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经济社会发展要靠人来推动。而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勤奋刻苦精神,决定其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能量和作用的大小。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几代、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必须造就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的接班人,他们要忠于祖国,甘愿为祖国的富强奉献一切;他们要忠于人民,能够为人民的利益做出牺牲。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还要求广大人民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带动经济发展。
要形成劳动光荣、创业光荣的社会氛围,鼓励人们自力更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要把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作为衡量一个人对社会贡献大小的一个标准。总之,只有使干部群众树立起为祖国、为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养成勤劳刻苦的习惯,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支持。
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要提倡先富帮后富,经济发达地区帮助经济落后地区,城市要支援农村,工业要反哺农业,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使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在全社会形成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使人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秩序。要树立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欺诈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只有通过良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建立企业的信誉,创建名牌,才能使企业逐渐做大做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每一个商品生产经营者,每一个公民,都应树立法制观念,严格遵纪守法,自觉地维护法律尊严。那些违背法律的行为,虽可能获得一时之利,但终究难逃法律的惩罚。
第五篇: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辨是非难处世,不知荣辱不成人。清晰、明确的是非界限是一个民族正气盎然、精神奋发的标志。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胡锦涛同志这一重要论述,切中时弊,掷地有声,对于我们分清荣辱是非,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荣辱观,评价荣辱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但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对荣辱的判断标准理当一致。否则,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人们的道德底线难以坚守,正常的社会秩序难以维持,社会生活就会出现混乱。在我们社会生活的主流中,荣与辱的界限是清晰的,广大人民群众褒奖“八荣”并身体力行,贬斥“八耻”并自觉抵制。但在一些地方,在一些人的意识中,也出现了一些是非不明、荣辱颠倒的现象。
比如,不以荣为荣。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做作”,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团结互助被视为“冒傻气”,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如此等等。
再比如,不以耻为耻。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
耀”,如此等等。更有甚者,是非混淆,荣耻颠倒,以耻为荣,以荣为耻。旧的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沉渣泛起,旧的生活方式裹着新的包装粉墨登场。在中央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的情况下,有的领导干部依然我行我素,以享有特权为荣,动则前呼后拥,食则挥霍无度,为官与民争利,用人结伙营私。更为严重的是,在个别地方和部门,这种现象得不到有效的监督、抵制。
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甚而以耻为荣,是荣辱观缺失乃至颠倒的表现。造成这种状况有多种因素。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各种文化的激烈碰撞,市场活动的消极因素,都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些人经受不住,或甘受驱使,人生观扭曲了,价值观错位了,心底的道德防线溃退了。
分清荣辱观上的是非,任务十分紧迫繁重。对那些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的事情,需要我们把全社会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扎根内心的崇高道德约束外在的行动,让人们不愿为、不想为;需要大力弘扬社会正气,营造扬荣抑耻的良好氛围,让人们不耻为、不屑为;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让人们不能为、不敢为。如此多管齐下,相互促进,方能形成良性循环,匡正社会风气。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讨论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出并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对我们提高道德认识,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强化知耻之心,改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
耻,一般指羞愧的心理感受,亦可指使人感到羞愧的耻辱之事。知耻,也就是知道羞愧和荣辱。它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种道德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是社会正义的心理基础。禽兽没有羞耻感,完全依靠本能而生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提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把这种道德感看成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标志之一。知耻对于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康有为也曾说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这也就是说,凡为善之心,皆起自人的正确的荣辱观念;凡为恶之念,皆起自人羞耻感的丧失。
为什么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会在“两会”上、乃至全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呢?我认为,原因之一就是讲话切中了社会的时弊。毋庸讳言,在现实生活中,社会道德风气不尽如人意,人们的耻感下降,从枉、不正的行为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颠倒的荣辱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抛弃正当的是非善恶观念,以膨胀的私利为荣辱标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是我们的天职。然而,在国内有一些人千方百计化公为私,中饱私囊,甘当“硕鼠”和“蛀虫”,并因此而自鸣得意。在国外也有极少数中国人为了获得外国人的垂怜和资助,不惜出卖人格,诋毁祖国、危害祖国利益。他们已经忘记了
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
其二,以不该耻者为耻,不以耻者为耻。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本性驱使人对于利益的追逐以及西方价值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一些人在是非、善恶、荣辱观念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许多人认为只要有钱就行,莫问钱的来历,盲目崇拜金钱,崇拜权力,追求享乐,以官小为耻,以不阔气为耻等等。与此相适应,许多人把本来在道德上是耻辱的事却不当一回事。比如,某些腐败官员被惩处了,但在心理上总是以为自己不过是后台不硬,或者是运气不好,或者是贪污时不够谨慎,而不觉得自己的贪污腐败本来就是很可耻的。再如有的学者或者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或者抄袭他人的作品,却觉得自己的行为相当合理,并以“天下文章一大抄”来为自己开脱。诸如此类的情况在其他领域也并非少见。
其三,放弃自律,追随无耻。
人总是环境的产物。荀子曾经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在良好的环境中,人们常常会养成好的观念和品质;在不良的环境中,人们常常会养成不好的观念品质。如果一个人靠无耻的行径得到了好处,而付出的成本甚低,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惩处和社会舆论贬抑的话,那么他的行为就可能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一些道德水平不高、自律精神差的人就会去仿效他。如果后来的仿效者也同样获得了实惠而得不到制裁的话,就必然会有更多的仿效者出现。这就是坏榜样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此类的事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人走路抄近道践踏草坪,后面就有人跟着践踏过去。一人不排队,后面就会有更多的人拥挤上来。一人把垃圾扔在不该扔的地方,后面就会有很多人也会把垃圾往那里扔。那些后来践踏草坪的人,不排队加塞儿的人,乱扔垃圾的人,未必不知这样做有损自己的文明形象,但前边的人做了,他们也就追随着做了。在政版权所有:文秘知音治领域中,类似的现象也同样普遍。上级搞大贪污,下级会搞小贪污;上级搞大浮夸,下级会搞小浮夸;市里敢向省里虚报,县里就敢向市里虚报;一个人给单位的领导拍马屁得到了好处,这个单位就会很快出现一批马屁精。这种上行下效、从枉走邪的现象如果大面积地发生,就必然会导致社会羞耻感的普遍下降,从而使社会风气迅速变坏。
其四,对于不正之风和无耻现象的麻木和容忍。
俗语有云:“天天见怪,见怪不怪。”一些不良的、无耻的现象见得多了,人们就很容易产生耻感麻木。在现实社会中,有许多人虽然有一定的知耻之心,一般不愿意与无耻者同流合污,但又不愿意与种种无耻现象作斗争,采取了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爱憎感不分明,放弃对不良现象的批评和斗争,是耻感弱化的表现。这种主观上对于无耻行为的容忍,在客观上则是对无耻之人的纵容。上述种种现象破坏了社会规则的效力,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腐化了社会风气。这种情况如果发展到了严重的程度,结果必然是有纪不守,有规不循,正事邪办,直事歪办,最后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因而,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把这种颠倒的荣辱观颠倒过来。
“八荣八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八荣八耻”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确立了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应当成为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八荣八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就能够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站在时代前列,领引时代风尚,推动时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