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学--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共享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一、对于低俗节目(如干露露等)有什么看法?(发挥题,自己网上找)
提示:可以从三个方面谈
1、从媒介处的大环境;
2、从低俗节目者本身素质不高;
3、从法制不健全、管理者素质低下。
二、如果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发挥题,自己网上找)
三、对侵权的看法:(发挥题目,自己网上找)提示:可以从三个方面谈
1、构成要件;
2、侵权的危害;
3、如何预防侵权。
四、新闻法规主要有哪些内容?
1、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的新闻法规;
2、与社会秩序方面紧密联系的新闻法规;
3、与公民权益紧密联系的新闻法规;
4、与特殊信息紧密联系的新闻法规;
5、与 媒介管理紧密联系的新闻法规。
五、对公民权益侵害包括什么?常见的新闻侵权有
1、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指用发表新闻的手段是公民或法人的名誉权受到伤害的行为。
2、新闻侵害隐私权,是指新闻作品披露了公民与公共生活无关的个人生活秘密。
3、新闻侵害姓名权,是指在新闻作品中干涉、盗用和假冒他人姓名。
4、新闻侵害肖像权:指未经本人同意使用他人肖像,未经本人同意擅自创造他人肖像、擅自拥有他人肖像以及以不当方式使用他人肖像等。
5、新闻侵害著作权:未经著作人认可,又无法律许可,擅自对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 品剽窃、篡改、假冒或以其他非法手段行使作者的专有权利,从而损害著作权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行为。
六、侵权构成的要件:
1、传播活动已经发生(如作品已经发表),即有损害事实;
2、传播活动具有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违法性(致害行为的违法性);
3、作品具有特定的指向(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大众传媒及其从业者)主观上有过错(致害人主观上有过错)。
七、侵权的抗辩事由:主要有以下几个事由
1、正当行使新闻舆论监督权;
2、履行国家机关的职务行为;
3、公正评论;
4、当事人同意公布的相关内容,属于自动放弃自己的权利的;
5、公众人物和公众兴趣;
6、新闻作品的内容真实、合法;
7、新闻作品具有权威的消息来源;
8、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八、怎么预防新闻侵权:
(一)一般性预防
1、全面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2、强化新闻人员的法律意识;
3、加强对在校学生的侵权教育。
(二)具体预防
1、与人为善、改进工作;
2、公正评论,不当裁判;
3、文风朴实、不违法律;
4、细节真实、事事精准;
5、严格审稿、兼听则明。
(三)法律预防。
九、什么是公民隐私权: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向他人公开或被熟知的秘密。隐私权,就是指公民享有的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
十、新闻法规形成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
1、政治条件;
2、经济条件;
3、文化条件;
4、行业需要。注:这些都只是笔记,主观题自己一定要找。
第二篇: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
1(为什么说新闻自由是新闻法制之本?为什么新闻自由权力不得滥用?)在社会本义社会,法制就其本质而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因此,新闻法制,作为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以新闻自由为本。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如果滥用新闻自由权力,违反宪法和法律,则将导致新闻违法行为的发生。
2(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新闻法制建设取得了那些成果?)120世纪70年代未,制定一部社会主义新闻法的呼声在新闻界出现21979年5月,复旦大学新闻系学生在校庆学术报告会上发表论文,率先提出制定新闻法问题3,1986年我国第一部新闻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法试行稿》起草完毕4,1988年1月根据国务院的意见,北京,上海分别设立新闻法起草小组,各起草一部新闻法草案。9.20日,中国新闻法制中心在北京成立。
3【我国现行的新闻出版法规有那些?对报纸的创办,出版与经营的管理作出了哪些规定?】 1990.12.25日新闻出版署颁布的《报纸管理暂行规定》和1997.1.2日由李鹏总理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国务院令》第210号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创办实行批准登记制1.有符合宪法规定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的宗旨2有确定的并与主办单位,主管部门的工作工作业务一致的专业分工范围和编辑方针3有确定的,能切实担负领导责任的主办单位和主管部门4有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符合专业要求,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总编辑和一定数量的专职编辑,记者组成的编辑部5有与所办报纸规模相适应的创办资金,办公场所,出版与印刷条件和维持正常出版所需的正当可靠的资金本源【出版根据《报纸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的规定。报纸经有关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履行登记注册手续后即可出版【经营,《报纸管理暂行》等法规也作有规定,其中开展广告业务与多种经营活动,是新闻体制改革后出台的有关报业经营法规的重要内容。
4【我国现行的广播电视法规有哪些?对广播电视业的管理做出了哪些规定?】1.1984.3.28日广播电视部发布的《关于市,县建立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暂行规定》2.1993.10.5日国务院发布的《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受设施管理规定》3.31994.2.3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的《有线电视管理规定》4.1997.8.11日日国务院第228号发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1根据有关规定,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对全国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实行统一规划,并实行分组建设和开发。2各级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应将扩大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覆盖面放在主要位置。广播电视专用频段的频率,由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指配3广播电影电视部是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归口管理部门,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负责全国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管理工作4地方各级政府和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广播电台,电视台,转播台,电视差转台,有线广播台,有线电视台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保证各地方台站转播好中央台的广播,电视节目。
5【在华外国记者与外国新闻机构在我国从事新闻业务活动有哪些法律规定?港澳台记者来大陆采访有哪些法律规定?】 1现行的法律规范性文件有1990.1.19日国务院发布施行的《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 2现行的文件1989.9.18日中央宣传部和国务院港澳办公室联合签发的《关于港澳记者来内地采访的管理办法》,《关于港澳记者来内地采访注意事项》
6【在我国,重大新闻由那个新闻机构发布?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有哪些法律规定?】1关于重大新闻的发布与报道,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及其所属职能部门就颁发过一系列法律规范性文件,确立了重大新闻由新华通讯这社统一发布的原
则。1根据现行法规,国务院和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可自行决定,抄报新闻出版署备案2北京市所属单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批件抄报新闻出版署3国务院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所属单位,以及企事业,群众团体和个人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应先分别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审核批准,持审核同意的批件,到新闻出版署输登记手续
7【我国现行的广告法规有哪些?作出了哪些规定?】1987.10.26日国务院发布了新的广告法规《广告管理条例》1994.10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自1995.2.1日起施行.1广告管理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2申请刊登,播放,设置,张贴广告的单位必须是持有营业执照的企业或经过政府批准设立的单位3广告内容必须清晰明白,实事求是,不得以任何形式弄虚作假,蒙蔽或者欺骗用户和消费者.8【广告发布的基本原则与具体行为准则有哪些?】1首先广告必须真实。2广告必须合法 3广告必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1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2不得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3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4不得妨碍社会安定和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损害社会公众利益,损害消费其他有关组织,个人的合法权益。5不得妨碍社会公众秩序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6不得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丑恶的内容。7不得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8不得妨碍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9不得含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9【什么叫新闻侵权行为?有哪些常见形式?】新闻侵权行为同一般侵权行为一样,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1内容失实2评论不当3暴露隐私4故意毁损名誉.10【在什么情况下,新闻侵权行为将被认定为刑事侮辱罪或诽谤罪?】1侵害名誉权行为,如果出于故意,并且情节严重的,将构成刑事犯罪,即构成侮辱罪,诽谤罪2共同条件,就是侮辱,诽谤的行为必须是故意犯罪,并有侮辱,诽谤他人的目的。
11【新闻民事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方式主要有哪些?】1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用第一手材料写成的报道,或者新闻媒介不愿意或不能够揭示新闻工作者真实身份的报道,属于单独责任,由新闻媒介全部承担。2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用消息来源提供的材料写成的报道,因为被动的消息来源本身与新闻侵权后果,新闻媒介又完全没有迟到审查核实的责任,所以它必须承担全部责任3第三类新闻媒介发表的自由撰稿人根据消息来源提供的材料写成的新闻稿件.12【什么叫新闻泄密行为?新闻泄密的原因有哪些?】1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2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1是保密意识淡薄2是保密常识缺乏3是保密制度不严4是见利忘义,泄密牟利.13【怎样认定危害国家安全的宣传煽动行为?】1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2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3扰乱军心,危害国家利益.14【怎样认定宣扬淫秽,迷信内容或者渲染暴力内容的新闻出版物和广播电视作品?】
1985.4.17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严禁淫秽物品的规定》,1988.12.27日经国务院批准作为《关于严禁淫秽物品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由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认定淫秽的及色情出版物的暂行规定》和1989.11.3日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部分应取缔出版物料认定标准的暂行规定》等。这些法规确定的认定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内容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基本原则与精神,不仅仅适用于报纸,期刊等各类出版物,也同样适用广播电视节目.15【为什么要保护著作权?怎样认定与处罚侵犯著作权行为?】1著作权是一种智力的成果,是民事权力的一部分 1未经著作权人认可,发表其作品的2未经合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5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或者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作品的6使用他人作品未按照规定支付报酬7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其表演8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凡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即可认定为侵犯著作权问题。
16【我国新闻立法活动出现在什么时候?制定了哪些新闻法规?】清末,1906年大清应刷物专律;1908年大清报律;1910年著作权章程
17【袁世凯是怎样运用法律手段钳制新闻事业的?】1.1913.10月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后,袁世凯政府的新闻立法活动开始加紧。1914.4.2袁世凯政府颁布《报纸条例》。2 1914.12.5袁世凯政府又颁布了《出版法》。3.1915.7.10 袁世凯政府又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修正报纸条例》,根据执行情况又作了一些枝节性的修改。
18【国民党政府颁布过哪些重要新闻法规?】1928.6 《指导党报条例》《指导普通刊物条例》《审查刊物条例》1936年《出版法》 《修正出版法》《国家总动员法》《新闻记者法》《修正著作权法》1948.6《军事新闻采访发布实施暂行办法》
19【西方各国是怎样建立起资产阶级新闻自由体制的?】英国,新闻界内外的进步人士举起新闻新闻自由的旗帜,同旧势力,旧观念,旧习惯进行了反复较量,最终确立了英国的新闻自由体制。1649年克伦威尔执政后,英国政府采取严厉的军事手段实行新闻出版管制,恢复皇家特许出版和取缔非法出版的特权,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新闻出版统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查理二世颁布“特许制法令”由亨利*马迪曼享有经营新闻业的独占权。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结束了封建复辟王朝的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将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法国1789.8.26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以及反抗压迫是“天赋人权”。1799.12拿破仑在雾月十八日政变后公布《第八年宪法》,完全取消了新闻自由。1881.7.29通过了这部名叫《出版自由法》的法律,确立了法国的新闻自由体制。美国1776.7.4,北美大陆会议经过长时间的犹豫和辩论,通过了《独立宣言》《独立宣言》的颁布,是北美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获得初步胜利并向纵深发展的标志。
20【资产阶级法律能够解决报业垄断吗?】西方新闻业的集中与垄断,是出于资产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新闻自由的原则却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消息的发布为少数报团所垄断,社会舆论也由少数报团所左右,鉴于此,欧美各国都试图通过新闻立法,阻止新闻业的进一步集中与垄断,维护新闻自由的原则,但是收效甚微,近来已出现了承认这一事实的倾向。
21【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新闻职业道德与一般职业道德一样,是一种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容与形式,都最终取决于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2新闻职业道德较之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阶级性与政治性3新闻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新闻职业关系,规范新闻工作者职业行为的手段。
22【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规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实施具有促进作用,不足部分具有补充作用。切实保障新闻职业道德的实现,可以维护和推行新闻职业的道德。
23【社会责任论的问世,对西方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起了什么作用?】为西方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清除了路障。此后,西方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日趋加强,进入了一个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新闻评议制度的兴盛,是西方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
24【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思想来源与理论基础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伦理思想,是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思想来源与理论基础。新闻工作是马克思走上社会的第一个职业,也是他一生中所从事过的唯一一个正式职业。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办报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乃是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列宁对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伟大贡献,1是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2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方针3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
25【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职业道德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42年以延安《解放日报》为典型的中国共产党报整风改革运动,1947年由《晋绥日报》率先发起的解放区新闻界反“客里空”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复,持续地开展思想教育,改造运动,使党的新闻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与发展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26【我国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明确提出的?】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社会主义改革运动在中国大地勃然兴起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相应,我国新闻事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党的思想道德建设取代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传统做法已与新的形势不相适应,于是乎新闻职业道德及其建设作为一个全新的问题被提了出来。
27【我国家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日趋完善表现在哪些方面?】1及时披露新问题,用事实教育新闻从业人员。2进一步完善新闻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与监督制度。3倡导自律意识,开展正面教育活动,以弘扬新闻行业的浩然正气。
28【为什么说全心合意民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根本原则?】《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器列在六条新闻职业道德准则之首,并开宗明义指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29【怎样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1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增强党性观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就必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3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就要正确处理歌颂与揭露的关系。
30【为什么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事业与生俱来的特点。
31【怎样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在社会主义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一切权力都是是人民给予的。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和发扬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保持勤俭作风。2新闻工作者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杯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立稿为公。3新闻工作者要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多奉献,少索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不义之财不贪,不正之物不取。
32【在新闻工作中怎样处理团结协作与正当竞争的关系?】1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之一,是因为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与其他的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一样,其自身就含有相互协作的内容。2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开展正当的业务竞争。新闻界同行之间应建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良好关系,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正当的业务竞争。在提倡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同时,我们还要提倡开展正当的业务竞争。3加强国际新闻交往,维护国格与人格,在同国外新闻界的交往中,要注意,“维护祖国尊严维护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尊严。”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这些困难与障碍的存在,并努力去克服这些困难与障碍,致力于发展平等互利的国际新闻中心交流与合作。
33【为什么要进行新闻职业道德评价,教育与修养?】1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品质不可能自发地形成与提高,必须借助于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评价,教育与修养等职业道德,活动的手段,经过长期的,耐心的培养而逐步形成与提高。2由于新闻职业道德评价介对具体的职业行为进行评判,因而它需要把抽象的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具体化。3关于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的评价,不仅可以对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理解起到巩固,深化作用,而且可以促使自己更加自觉地明辨是非,正邪与善恶,形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提高职业道德品质。4要根除这些旧的职业道德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的行业风气,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占,就是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评价,教育与修养5新闻行业良好职业道德风尚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新闻中心职业道德评价这一推动力量,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风尚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职业道德评价活动开展的广度与深度。
34【新闻职业道德评介有哪三种基本方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在信念
35【新闻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有哪些基本方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志激人
【新闻刑事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泄露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与社会安定的宣传煽动,传播淫秽内容等。新闻民事违法行为,大部分是新闻侵权行为,包括新闻侵害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名称权以及著作权等不法行为。
【商业广告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1为了推销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而发布的2广告主承担费用,是一种付费的宣传3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4既有直接介绍商品和服务的,也有间接介绍商品和服务的5有明确的广告主.【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有以下四个构成要件】1民事违法行为的存在2损害结果的存在3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4违法行为人要有过错。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公开告人,但无损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个人事情。隐私权是指公民所享有 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悉和公开,个人生活不受外界非法侵扰,个人私事的决定不受非法干涉的一种独立的人格权】
【“真正的恶意”原则 “禁止政府官员用涉及其执行职务的行为的指责的损其声誉和有失真实而取得赔偿,除非他证明这种指责是出于真正的恶意,即明知其言虚假,或满不在乎它是否虚假”。】
【在现代伦理学中,首先是指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等概念评价人们的行为,调理人们的相互关系,它通过舆论和教育影响人们的心理,进而形成内心信念,并利用传统习惯和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为什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1996.9.26,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概括为五个“有利于”1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2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3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4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5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
第三篇: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作业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作业
课程名称: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任课老师:李锋老师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号:129012004023姓名:张彩利年级:0
4(一)假新闻的背后是什么
假新闻,顾名思义就是不符合事实的报道,它可以分为捕风捉影的疑式新闻,凭空捏造的虚假报道,文题不符的假新闻,夸大事实的报道和违反常识的报道。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事业与生俱来的特点,作为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新闻必须真实主要有三层含义,即准确,有据,全面。所谓准确就是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环境,条件,结果等基本事实,乃至有关人士的年龄等微小的细节,都应该准确无误。有据就是新闻报道必须清楚地表明消息来源,以免遭到无端怀疑。全面就是新闻报道力求全面地看问题,既写成绩,又写缺点,本质地把握事物的真实性,把具体事实与整体面貌统一起来,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向人们呈现一幅现实生活的真实景象。而假新闻正是违背了这些原则,现在的新闻造假日趋社会化,造假的手段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造成的后果更是越来越严重。假新闻之所以如此猖狂,最根本的原因是贯彻马克思新闻观不彻底,而最关键的因素是一线记者的要求不到位,作风漂浮,知识更新滞后,很多记者因为名利丧失了应有的道德底线。其次是媒介的商业化倾向给虚假新闻提供市场,让很多报道倾向于娱乐化,片面化,趣味化,很多媒体把新闻当创收机器,为了迎合广告商大量炒作新闻。媒体竞争环境和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也给了假新闻有了可趁之机,网络的盛行和自由撰稿人的兴起让假新闻有了更大的产生和传播渠道。再加上内部管理不严格和外部的约束力不够让假新闻越来越猖狂。
假新闻固然可恶,可其背后却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识破了这层墙纸,假新闻自然无机可乘。从传言的产生到传播过程看,普通大众虽然没有受过新闻专业的培训,但大众的确是编“新闻”的能手。传言能够产生并传播,本身就说明了一种社会现象成为流行,人们相信这种现象存在。这是传言能够流传开的基础。在接受环节,人们将传言是当作新闻接收的,他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这样的事会发生,他还会根据自己的常识对传言的部分进行编辑修改,就像记者加工新闻素材一样。最后,他将经过自己加工好的传言当作“新闻”一样再传播出去。比如宝马车的传言,从社会心理上说,人们是普遍相信富人有钱以后是能够为所欲为的,很多社会新闻也支持这一论点。但飞扬跋扈的大款遇到狗胆包天的大款会发生什么,普通人是很少见到并非常想知道的,这则传言就有了流行的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样的传言想不流行都难。传言变假新闻,编造者看重的就是传言背后和社会心理基础,也就是轰动效应。虽说是假新闻,但它背后的因素不可忽视。砸宝马的传言与“仇富心理”无关,而只与富人获得财富的方式的富裕之后的作为有关,与整个社会的执法环境有关,与某些地方政府与富人们的亲密关系有关。前几年每到春节、高考的时候,都会有传言说一个母亲(或父亲)去菜市场偷肉被小老板抓住,最后小老板了解了实情,如家里实在包不起过年饺子,孩子面临高考几个月没见腥荤等等,小老板就慷慨地放人赠肉,(正直的)羞愧的父母在回家之后行了极端之事,引得众人一番唏嘘。在这类传言里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部分民众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感受。最后的一餐来源于小老板的施舍,是对一些政策未能考虑最基层民众生存需要的另类评说。可惜的是一些食肉者没听到或是不屑听草根阶层的这类传言,没能分析一下传言背后的民意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于是,传言变成了真的新闻,父母、新生被高昂的学费逼上绝路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制止假新闻容易,调整传言与新闻之间的关系难,改变传言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则更难。纸包子事件,反映的是公众对食品安全严重丧失信心的社会心理。后母虐女假新闻也是符合了千百年社会心理中的后母形象,而北大毕业生裸奔假新闻也符合公众对大学生的评价程度。这是这几个假新闻能够流传并受到关注的社会心理基础。传言会流行,折射了部分大众对媒体消息的不信任,“大道”消息缺失,“小道”消息必然会流行。而许多小道消息最终被证明为大道消息,强化了小道消息的流行。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新闻会被普通人当成传言看,而传言则让人们深信不疑,这就是信任危机的代价,这种代价是任何政府也负不起的。官方注意搜集并分析传言产生的背景,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诗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产生的。对待传言,官方应该重视分析背后所透露出的社会心理基础,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导致这种心理因素产生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只有这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得到解决,传言才失去了传播的条件,自然会销声匿迹。
假新闻的社会公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真正能把它当社会问题来思考的却很少。从深层次讲,一个官员、一个行业、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要是因为一则传言就被击倒的话,那只能证明有倒下的社会基础,传言只是起到了波将金号铁甲舰事变中那一碗汤的作用。重视传言,认真分析捕捉传言背后的多方面因素,切实研究传言变假新闻背后的社会心理基础,尽快恢复大众对媒体的信心,尽快解决传言背后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这应该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义。
(二)请撕下虚伪的面具美国是新闻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联社(AP)是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每天世界上就有一百多个国家约二十亿人看到它的电讯。它的一万家订户有半数在美国,其中包括1,262家报纸,约3,500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该社每天播发3百 万字,每年要花费1亿美元。1973年是美国日报最多的年份,达1,774份,日发行量达6310 万份。1998年,美国日报数为1,489份,日发行量略为降低,为5620万份。在60和70年 代,平均每天读报人数占总人口的80%。新闻媒体在美国社会和文化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每晚,有9千8百万美国人,几乎等于美国人口的一半,观看电视。电视成为他们获取新闻、信息和娱乐的主要形式。在1988年,总统候选人杜加基斯和布什在电视上辩论,有 160万美国人观看。新闻媒体能吸如此众多的美国观众,这使它成为一支在政治上强大的力量。新闻媒体成为美国政治习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媒体为美国人提供政治和文化形象,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模式。媒体不仅是美国人对世界形成看法的主要源泉,而且能以最快的速度在整个社会中传播。新闻自由是人民通过新闻工具行使宪法赋予的言论出版自由的民主权利。新闻自由是民主制度的鲜明的标志,这一自由作为一项政治权利,在近代民主制度中得到了普遍的确认。具体说来新闻自由一般是指搜集、发布、传送和接受新闻的自由,是创办新闻传播工具的自由,是公民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发表自己对社
会各种问题的看法以及在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及其他文化活动中的创造成果的自由。美国一直标榜自己的“新闻自由”,并以此作为人权的一部分到处炫耀,并打压一些他们看不顺眼的国家。美国高喊自由的言论给世人以错觉,让人们以为美国是新闻自由的乐园,殊不知,这只不过是美国人蒙骗世人的伎俩,事实上,与世界各国一样,美国新闻不可能完全自由,有时甚至毫无自由。美国从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起,就十分重视对新闻舆论的控制,在随后的200余年中,这个控制舆论的政策从未改变过,只是随着白宫主人的变迁因人而异罢了。尼克松总统就曾经坦言,“现代总统必须学好驾驭舆论的艺术”。中国人都清楚地记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1999年5月8日悍然用五枚导弹袭击我驻南斯拉夫使馆,造成包括中国3位记者在内的重大人员伤亡。当时,对这一根本置人权与主权于不顾的极具新闻价值的重大事件,美国各大新闻媒体装聋作哑,竭尽隐瞒、掩盖之能事,使得大多数美国受众得不到这一新闻的知情权,而美国媒体对中国人民的抗议、声讨等活动则不遗余力地大报特报,并肆意歪曲,声称这是“**在煽动反美情绪”。这种言行不
一、黑白颠倒的宣传行径就是美国政府“驾驭舆论艺术”的真实写照。
美国人鼓吹自己的新闻是自由的,并对其它他们认为没有新闻自由的国家指指点点,仿佛肩负推动全球新闻自由的重任。但偏偏正是他们,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到处打压别国的新闻自由,为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甚至使用武力,视新闻工作者的生命为草芥。1999年4月,北约对南联盟实施空中打击,南斯拉夫官方电视台反复播放美国的F-117隐形战斗机被击落、南斯拉夫军队俘获3名美国军人以及北约袭击阿族难民车队的画面,这些画面被境外各家电视机构广为转播,收到强烈的效果。美国无法容忍南联盟新闻自由,于4月23日凌晨炸毁了正在播出节目的塞尔维亚电视台。这个标榜“言论自由”的国家毫不避讳地声称,这是为了不让南联盟有新闻自由。
美国不给别人自由,也不给自家人自由。“9•11”事件之后,美国之音不顾美国政府的警告,播出了访问阿富汗塔利班精神领袖奥马尔的报道,美国政府毫不手软地给予惩罚:美国之音电台台长惠特沃恩和主管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自由欧洲电台的国际广播局局长康尼夫被撤职,美国之音在欧洲的一个发射台的经费预算200多万美元也被勾销。不难看出,美国对新闻自由实行的是双重标准:凡是不符合其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的,便挥舞“新闻自由”的棍棒大加讨伐;但到了要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时,甚至不惜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美国为标榜其新闻自由,的确不会赤裸裸地颁布一些法令强迫新闻界接受检查或是霸道地决定什么新闻可以发、什么不可以发,但他们会采取一种更加隐蔽、更加巧妙的控制手法,“主动”向媒介提供相关信息,当然,这些信息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任何对自己不利的信息都会被不动声色地加以扣压,有时甚至故意提供一些无法证实的虚假信息。很显然,这种被过滤过的新闻自由带有明显的虚假性,甚至是虚伪性。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美国的所作所为,对他们历来标榜的新闻自由,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前记者阿内特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报道了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情况,就被解职。阿内特是“因言获罪”而被解雇的。而福克斯新闻电视台的记者里维拉差不多与阿内特同时受到了处分,他被“调离了工作岗位”,处分他的真正原因是他被编入的部队的指挥官对他发出的报道“不满意”。
美国媒体经常炫耀自己如何与官方保持“距离”,以此来标榜其新闻自由,但事实证明,这仅是一面招摇的旗帜,是为了更好地为政府服务所采取的一种手段。
第四篇: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作业
早立《新闻法》,利于监督准贪官
央视《焦点访谈》为何监督减少,归根到底是中国没有《新闻法》。还是吁请尽快制定《新闻法》,用国法指定媒体职责范围,哪些东西可报,哪些不能报,哪些应该用舆论监督,这样才能使许多方面的东西不会等到既成事实了,给国家、给人民,特别是给我们共产党声誉员带来巨大损失,等到犯案人被法院定案判刑了,方可见诸报端,实际上这是现在中国最最可悲的一面。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各级宣传部是老大(确实是老大),往往一个地方发生什么问题,有正义感的记者、媒体要介入,而哪些地方的宣传部门就出来干涉,而且往往是冠冕堂皇说不能影响当地投资环境,或所谓如若报道必然给当地带来不稳定因素等等。现在许多事情,实质上应是宜疏不宜堵,而许多问题若早发现且媒介早介入,对国对民对其当事人都有益,我们可以看到近一些年被抓的贪官污吏,哪个不是前几年就被群众举报,但往往若干年或是十多年后,此人太腐败得不象话了,才被逮出来法办了吗?还是尽早制定《新闻法》好,作为新闻人可依法参与舆论监督,当然对无中生有或恶意中伤者也可有节制,违法必依法论处。这何乐而不呢?????!!!
本人真弄不懂,是不是有人所说的制定《新闻法》,就意味着宣传部要下岗?就我们在所极力倡导建立法制国家,制定《新闻法》乃是正是时候!附一文摘:中国推进政治体制上的“行政改革”有专家测算,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由于官员腐败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在9875亿~12570亿之间,大体相当于GDP的13.2~16.8%之间。而1999年全年挽救回来的经济损失只有15亿元,这还不包括在查处案件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花消,其监督成本之高,是非常惊人的。国家经济损失的天文数字与反腐成本的居高不下,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这就是要把有效的监督制度的确立,包括对省委书记这样高官监督制度的设计,作为政治体制上端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这大概是我们未来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第五篇: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学习笔记 本节重点把握: 1.总体3个层次;
2.每一层次分别由谁制定; 3.每个层次包含什么;
4.反过来,《×××》属于哪个层次。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
1.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它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2.会计关系,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以及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二、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1、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章、规范性文件)、地方会计性法规 会计法律
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 会计法
调整经济关系中各种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会计行政法规
国务院
两条例,一准则
调整经济关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法律规范
国家统一的 规章 会计制度
规范性文件
财政部
七制试,两规范、两办法、两准测
地方性人大及人大常不低触会计法律、行政 委
法规
财政部,首长签令
五办法
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
会计人员、会计工作管理制度
地方会计性法规
[提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附则共十一章内容。基本准则是最大的原则,是准则中的准则,也是在起草具体准则时必须遵循的准则,它统驭着所有具体准则。第二节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学习笔记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划分会计工作管理权限的制度。
三方面: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会计工作的自律管理、单位会计工作管理
一、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
总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会计法》第七条)
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统一领导;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分级管理。
(一)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组织实施(《会计法》第八条)
1.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并公布。
2.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
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 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
国家统一的会计机构和会计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人员管理制度
国家统一的会计工作管理制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人员工作规则
度
(二)会计市场管理 1.会计市场准入管理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由我国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进行管理。2.会计市场的运行管理 从事社会审计的人员必须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
考试成绩合格并从事审计工作两年以上的人员,才可以申请成为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必须加入会计师事务所。3.会计市场的退出管理
(1)对于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条件的单位应当委托代理记账机构办理会计业务。
(2)除会计师事务所以外,代理记账机构应当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并取得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代理记账许可证书。
(3)代理记账机构和人员应持续符合相关资格条件,并主动接受监督检查;不符合相应条件时,原审批机关可以撤回行政许可。
(4)发生违反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行为的,财政部门有权对其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可吊销其执业资格,强制其退出会计市场。
(三)会计专业人才评价
我国的会计专业人才评价方式,包括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人才评价机制和会计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评价等。
(四)会计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的主体:财政部门
监督检查的内容:①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 ②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检查 ③会计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督和指导 【例1-2】P7 考察《会计法》的适用范围。根据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必须依照本法办理会计事务。第三节会计核算学习笔记
一、总体要求
会计核算十三原则包括 客观性、相关性、一贯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析性、重要性、谨慎性、配比(时间、因果)、实质重于形式、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2、会计资料(凭证、账簿、企业财会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会计资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
(一)会计核算依据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1)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其具体要求是,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取得合法、可靠的凭证,并据此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形成符合质量标准的会计资料。(2)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二)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会计资料,主要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它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成果,是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经营者进行经营管理、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基本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1.生成和提供虚假会计资料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
(1)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是指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为前提编造不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即以假充真。
(2)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是指用涂改、挖补等手段来改变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真实内容,歪曲事实真相的行为,即篡改事实。
(3)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是指通过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或篡改财务会计报告上的真实数据,使财务会计报告不真实、不完整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借以误导、欺骗会计资料使用者的行为,即以假乱真。
2.伪造、变造会计资料和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任何单位和个人。(1)为自己进行的行为(为单位内部的非法目的而实施);(2)为他人进行的行为。【例1-5】提示关键字:涂改手段
(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为保证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和安全,《会计法》对会计电算化做了两个方面的规定: 一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其使用的会计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是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第四节会计监督学习笔记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单位内部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和以政府财政部门为主体的政府监督。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一)概念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指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
2.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本质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
3.《会计法》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作出的规定,主要包括:(1)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2)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3)进行财产清查;
(4)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
(二)主体和对象
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内部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单位负责人负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组织实施,对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实施承担最终责任。
(三)基本要求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内部牵制制度】
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
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制度中对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做出明确规定】
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四)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
1.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2.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第五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学习笔记
1、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2、一个单位是否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取决因素:单位规模大小、业务收支简繁、经营管理需求
3、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是指负责组织管理会计事务,行使会计机构负责人职权的中层领导人员。
4、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经代理记账机构负责人和委托人签名并盖章后对外提供。
5、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于2005年1月22日公布,自2005年3月1日起实施。
6、会计从业资格是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会计从业资格一经取得,全国范围内有效。
7、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实行考试制度。浙江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工作由省财政厅统一部署。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必考)、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并公布。
8、会计从业资格报名条件: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会计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
9、申请人符合基本报名条件且具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会计类专业学历(或学位)的,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会计类专业包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审计学、财务管理、理财学。
10、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包括注册登记、离岗备案、调转登记、变更登记。①上岗注册登记。持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自从事会计工作之日起90日内,办理注册登记。②离岗备案。持证人员离开会计工作岗位超过6个月的,应向原注册登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备案。③调转登记。持证人员调转工作单位(自离开之日起90日内),且继续从事会计工作,应按规定要求办理调转登记。
④变更登记。持证人员的学历或学位、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发生接爱继续教育等发生变更的,应变更登记。
11、会计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
12、会计专业职务是区别会计人员业务技能的技术等级;会计专业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会计师为中级职务,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为初级职务。
13、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为初级资格、中级资格、高级资格。初级、中级、高级会计资格的取得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高级会计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制度。专业技术资格 考试科目
报名基本条件
报名附加条件 高中以上学历 初级会计师 《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1、守法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大学专科:5年 大学本科:4年
会计师 《会计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
3、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双学士(研究生)2年 作
硕士 1年 博士0年
4、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高级会计师 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评审制度
会计师、审计师、财务经济师中级
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
14、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可以兼记固定资产明细账。
15、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内担任出纳工作。
直系亲属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近姻亲关系。
16、会计人员调动工作、离职或者因病暂时不能工作,应与接管人员办理工作交接手续。
17、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时,由单位领导人负责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
18、会计工作交接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在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章;接替人员应继续使用移交前的账簿;移交清册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19、原移交人员对在其经办会计工作期间内的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节法律责任学习笔记
一、法律责任概述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也就是对违法者的制裁。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本节主要介绍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形,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行政责任——是指犯有一般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主要有: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种方式。
1.行政处罚——特定的行政主体基于一般行政管理职权,对其认为其违反行政法上的强制性义务、违反行政管理程序的行政管理相对人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措施。《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实施做出了如下规定:
(1)行政处罚主要分为六种: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
(2)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3)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4)行政机关在做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做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有关权利;当事人有权陈述和申辩。
(5)行政处罚决定依法做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2.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一种行政法律责任,是行政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故意或者过失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所实施的法律制裁。
行政处分的形式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6项)等。
(二)刑事责任——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两者的主要区别:
一是追究的违法行为不同。追究刑事责任的是犯罪行为;追究行政责任的是一般违法行为;
二是追究责任的机关不同。追究刑事责任只能由司法机关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追究行政责任由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决定;
三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不同。追究刑事责任是最严厉的制裁,可以判处死刑,比追究行政责任严厉得多。刑事责任是触犯《刑法》的犯罪人所应承受的由国家审判机关给予的制裁后果,包括刑罚方法和非刑罚处理方法。1.刑罚
(1)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对犯罪分子只能判处一种主刑。主刑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2)附加刑,既可独立适用又可以附加适用。也就是说,对同一犯罪行为既可以在主刑之后判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附加刑,也可以独立判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附加刑。附加刑分为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对犯罪的外国人,也可以独立或附加适用驱除出境。
2.非刑罚处理方法
对犯罪分子除刑事处罚外,还可以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根据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其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第二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支付结算的概念、方式;办理支付结算的基本要求;票据和结算凭证填写的基本要求。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和种类;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各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使用范围、开户要求。票据的概念、种类、当事人、权利与义务、行为、签章、记载事项及丧失的规定;支票、商业汇票、信用卡、汇兑结算方式的规定。第一节 支付结算概述
一、支付结算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1.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现金、票据、信用卡和结算凭证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其主要功能是完成资金从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的转移。2.支付结算的主体:单位(包括银行)、个人 3.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银行
【注意】这里说的银行,包括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
4.支付结算的方式:(1)支票;(2)银行本票;(3)银行汇票;(4)商业汇票;(5)汇兑;(6)委托收款;(7)托收承付;(8)信用卡;(9)信用证。
(二)支付结算的特征
1.支付结算必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进行,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 2.支付结算是一种要式行为;
3.支付结算的发生取决于委托人的意志;
4.支付结算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5.支付结算必须依法进行。
二、支付结算的3个基本原则 1.恪守信用,履约付款 2.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 3.银行不垫款
第二节现金管理(了解)学习笔记
一、现金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现金及现金管理
1.现金:包括铸币、纸币和信用货币。2.我国的现金:人民币(包括纸币和铸币)
3.现金管理:现金管理机关按照国家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管理各单位的现金收入、支出和库存的一种管理活动,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财经管理活动。4.法律依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二)现金管理基本要求
1.凡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必须依照规定收支和使用现金,接受开户银行的监督;国家鼓励采取转账方式进行结算,减少使用现金。
2.开户单位直接的经济业务往来,除按规定的范围可以使用现金外,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3.各级人民银行应当严格履行金融主管机关的职责,负责对开户银行的现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稽核。4.开户银行根据规定负责现金管理的具体实施,对开户单位收支、使用现金进行监督管理。
二、开户单位使用现金的范围(《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第三节银行结算账户学习笔记
一、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
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在经办银行开立的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人民币活期存款账户。
二、银行结算账户的分类
(1)银行结算账户按用途不同,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四种。存款人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预算单位开立专用存款账户实行核准制,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后由银行核发开户登记证。但存款人因注册验资需要开立的临时存款账户除外。(2)按存款人不同,分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和个人结算账户。
(1)基本存款账户(只能开设一个)使用范围 存款人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收付,以及存款人的工资、奖金和现金的支取。
(2)一般存款账户(没有数量限制)主要用于办理存款人借款转存、借款归还、现金缴存,不得办理现金支取。
(3)注册验资的临时存款账户在验资期间只收不付。临时存款账户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2年。
(4)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用于办理个人转账收付和现金支取,储蓄账户仅限于办理现金存取,不得办理转账结算
个体工商户凭营业执照以字号或经营者姓名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纳入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凭个人身份证件以自然人名称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邮政储蓄机构办理银行卡业务开立的账户也纳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3)根据开户地点不同,分为本地银行结算账户和异地银行结算账户。
本地银行结算账户指存款人在注册地或住所地;异地银行结算账户指在异地开立的结算账户。
第四节票据结算方式学习笔记
一、票据概述
(一)票据的概念和种类
票据是指《票据法》所规定的由出票人签发的、约定自己或者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并可转让的有价证券。在我国,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
(二)票据当事人 1.基本当事人
包括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2.非基本当事人
包括承兑人、背书人、被背书人、保证人。
(三)票据权利与义务 1.票据权利
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1)付款请求权,是指持票人向汇票的承兑人、本票的出票人、支票的付款人出示票据要求付款的权利。(2)行使付款请求权的持票人可以是票载收款人或最后的被背书人。
(3)票据追索权,是指票据当事人行使付款请求权遭到拒绝或其他法定原因存在时,向其前手请求偿还票据金额及其他法定费用的权利。
(4)行使追索权的当事人除票载收款人和最后被背书人外,还可能是代为清偿票据债务的保证人、背书人。2.票据义务(责任)
票据义务是指票据债务人向持票人支付票据金额的责任。它是基于债务人特定的票据行为(如出票、背书、承兑等)而应承担的义务,不具有制裁性质,主要包括付款义务和偿还义务。
(四)票据行为
(1)出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其交付给收款人的行为;
(2)背书,是指持票人为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或者将一定的票据权利授予他人行使,而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行为;
(3)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并签章的行为;
(4)保证是指票据债务人以外的人,为担保特定债务人履行票据债务而在票据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行为。
(五)票据签章
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使用的该银行汇票专用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经办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个人:该个人的签名或盖章。
支票出票人、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在票据上的签章:其预留银行的签章。
(六)票据记载事项
1.绝对记载事项,是指《票据法》明文规定必须记载的,如不记载票据即为无效的事项。
2.相对记载事项,是指《票据法》规定应该记载而未记载,但适用法律的有关规定而不使票据失效的事项,如汇票上未记载付款日期的,为见票即付;汇票上未记载付款地的,付款人的营业场所、住所或经常居住地为付款地等即属于相对记载事项。
3.任意记载事项,是指《票据法》不强制当事人必须记载而允许当事人自行选择,不记载时不影响票据效力,记载时则产生票据效力的事项,如出票人在汇票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汇票不得转让。
(七)票据丧失的补救
1.挂失止付是指失票人将丧失票据的情况通知付款人,由接受通知的付款人审查后暂停支付的一种方式。2.公示催告是指在票据丧失后由失票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人民法院以公告方式通知不确定的利害关系人限期申报权利,逾期未申报者,则权利失效,而由法院通过除权判决宣告所丧失的票据无效的一种制度或程序。3.普通诉讼,是指丧失票据的失票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判令付款人向其支付票据金额的活动。
(八)票据填写
1、票据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不得自造简化字。如果金额数字书写中使用繁体字,也应受理。
2、票据的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票据出票日期使用小写填写的,银行不予受理。大写日期未按要求规范填写的,银行可予受理;但由此造成损失的,由出票人自行承担。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
第一节税收概述学习笔记
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概念与分类 1.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它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殊关系,是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最重要来源,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独立的经济概念,属于财政范畴。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税收的定义可以从以下三点来理解:
(1)税收与国家存在直接联系,两者密不可分,是政府机器赖以生存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2)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3)税收是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而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2.税收的作用
税收具有组织收入、调节经济、监督管理和维护国家政权等方面的作用:(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因而能保证其收入的稳定;二是税收的源泉十分广泛,能从多方面筹集财政收入。(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国家通过税种的设置,以及在税目、税率、加成征收或减免税等方面的规定,可以调节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国家政权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而国家政权的存在又依赖于税收的存在。没有税收,国家机器就不可能有效运转。同时,税收分配不是按照等价原则和所有权原则分配的,而是凭借政治权力对物质利益进行调节,体现国家支持什么,限制什么,从而达到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的目的。(4)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
在国际交往中,任何国家对在本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或个人都拥有税收管辖权,这是国家权益的具体体现。
(二)税收的特征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特征。1.强制性。
强制性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凭借政权力量,通过颁布法律或法规,按照一定的征收标准进行强制征税。负有纳税义务的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国家强制性的税收法律制度,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2.无偿性。
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偿还,也不需对纳税人付出任何对价。3.固定性。
固定性,固定性是指国家征税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征收比例的固定性。
(三)税收的分类
我国的税种分类方式主要有:
1.按征税对象分类,可将全部税收划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五种类型。(1)流转税类——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2)所得税类(收益税)——以各种所得额为课税对象(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财产税类——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房产税、契税、车船税、船舶吨税等等)。(4)资源税类——对境内从事资源开发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类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5)行为税类——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等)。2.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分类,可分为工商税类、关税类。(1)工商税类——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绝大部分)。
工商税收是指以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的各种税的总称,是我国现行税制的主体部分。具体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工商税收的征收范围较广,既涉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也涉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领域,是筹集国家财政收入,调节宏观经济最主要的税收工具。(2)关税类——由海关负责征收管理(进出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等)。
关税是对进出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税收总称,主要是指进出口关税。关税是中央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手段。
3.按照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1)中央税。属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关税和消费税。
(2)地方税。属于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房产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3)中央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的共同收入,由中央、地方政府按一定的比例分享税收收入,目前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增值税、印花税、资源税等。4.按照计税标准不同进行的分类,可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和复合税。(掌握)
(1)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价格为计税依据,其应纳税额随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能充分体现合理负担的税收政策,因而大部分税种均采用这一计税方法
课税对象的价格×比例税率=应纳税额
从价税实行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税收负担比较合理。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等税种。(2)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体积等作为计税依据,其课税数额与征税对象数量相关而与价格无关。以课税对象的重量、件数、容积、面积×单位税额得出应纳税额。如我国现行的资源税、车船税和土地使用税以及消费税中的啤酒、黄酒等。
(3)复合税是对某一进出口货物或物品既征收从价税,又征收从量税。即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同时征收的一种方法。计算方法是从量税额+从价税额。如我国现行的消费税中的卷烟、白酒(不用区分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等。税收的分类 分类标准 征税对象 类型
代表税种
流转税类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 所得税类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类 房产税、契税、车船税、船舶吨税 资源税类 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行为税类 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
征收管理的分工体工商税类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系
关税类
收征收权限和收入中央税 支配权限
地方税
房产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 进出口关税 关税、消费税
中央地方共增值税、印花税、资源税等 享税
计税标准 从价税 从量税 复合税
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
资源税、车船税和土地使用税以及消费税中的啤酒、黄酒等 消费税中的卷烟、白酒(不用区分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等
第二节主要税种学习笔记
一、增值税
(一)增值税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增值税,是对从事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征税对象:增值额 2.分类
根据计算增值税时是否扣除固定资产价值,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
(1)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的固定资产价款。
(2)收入型增值税——只允许扣除纳税期内应计入产品价值的固定资产折旧部分。
(3)消费型增值税——纳税期内购置的用于生产产品的全部固定资产的价款在纳税期内一次全部扣除。(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增值税类型)
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1.认定
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2.认定手续
一般纳税人认定的审批权限:县级以上税务机关 具体规定: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均应按照有关规定向其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总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分别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
(2)提出申请报告并提供营业执照,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银行账号证明及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3)主管税务机关初步审核——发给《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企业应如实填写,经审批后一份交基层征收机关,一份退企业留存。(4)审批权限:县级以上税务机关 审核期限:收到申请认定表之日起30内
(5)新开业的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企业,应在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税务机关预计该企业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企业标准的,暂定为一般纳税人;
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标准的其他小规模企业(商业企业除外),如其会计核算健全,能准确核算并提供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可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全部销售免税货物的企业,不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6)已开业的小规模企业,其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应在次年1月底以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7)不属于一般纳税人的(为小规模纳税人):
①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 ②个人(除个体经营者以外的个人); ③非企业型单位;
④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
(三)增值税税率 1.基本税率:17% 2.低税率:13% 3.征收率(小规模纳税人3%)
(四)增值税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1.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2.销售额
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不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价外税)。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13%)或(1+17%)
3.进项税额 由销售方收取和缴纳,由购买方支付。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另外计算,就是购买方支付的进项税额。
(五)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年应税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
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正确核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1.认定标准
(1)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2)其他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
(3)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视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2.应纳税额的计算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按不含销售额和规定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注意】1.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增值税应纳税额:一般纳税人=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征税率(3%)
2.小规模纳税人取得的销售额要为不含税销售额。
(六)增值税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2)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3)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货物发出的当天;(4)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货物发出的当天;
生产销售、生产工期超过l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行器等货物——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5)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当天; 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
(6)销售应税劳务——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的凭据的当天;(7)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为货物移送的当天。2.纳税期限
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1个季度(1)1个月或1个季度——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
(2)1日、3日、5日、10日、15日——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税款。
(3)纳税人进口货物——自海关填发税款缴纳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税款。3.纳税地点
固定业户——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构申报纳税。
非固定业户——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向销售地或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进口货物——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第三节税收征管学习笔记
税务登记是税收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是征纳双方法律关系成立的依据和证明。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应税行为的各类纳税人,均应当办理税务登记;扣缴义务人应当在发生扣缴义务时,到税务机关申报登记,领取扣缴税款凭证。
税务登记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业、复业登记,注销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税务登记证管理、扣缴税款登记等。
一、税务登记
(一)开业登记(设立登记)
开业登记是指纳税人依法成立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后,为确认其纳税人的身份,纳入国家税务管理体系而到税务机关进行的登记。1.办理设立税务登记的地点
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发生争议的,由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税务登记地点税务机关的共同上级税务机关指定管辖。2.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的时限要求(“30日”)(1)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起30日(2)自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之日起30日(3)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4)自承包承租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5)自期满之日起30日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自其在同一县(市)实际经营或提供劳务之日起,在连续的12个月内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自期满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6)自项目合同或协议签订之日起30日
(7)非从事生产经营但依照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均应自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 3.申报办理税务登记需提供的证件和资料(1)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2)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3)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4)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业主的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合法证件(5)其他需要提供的有关证件、资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确定。
税务登记表内资企业税务登记表
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名称
法定代表人
身份证件名称
(负责人)生产经营范围 主营
兼营
所属主管单位
发照工商机关 工商机关名称
营业执照名称
发照日期 年 月 日
有效期限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银行种类 开户银行名称 银行账号
生产经营期限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经营方式
登记注册类型
财务负责人
办税人员
办税人证件名
办税人证件号码称
证件号码
营业执照字号开业日期
币种
从业人数 行 业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是否缴税账号
隶属关系
投资方名称 投资金额
投资币种
会计报表种类
低值易耗品
摊销方法 折旧方式
所属 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名称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
E-mail地址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章: 纳税人(签章):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以下由受理税务机关填写
核准税务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注册资本(币种)
与美元汇率比价
所占投资比例
生产经营地址
分配比例
负责人
税务登记证发放日期:年 月 日 纳税人状态
税务所属机关(公章)
税务登记经办人(签章)
(二)变更登记
1.先工商后税务(30日)
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提供下列有关证件、资料,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1)工商登记变更表及工商营业执照;(2)纳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有关证明文件;(3)税务机关发放的原税务登记证件;(4)其他有关资料。
2.无需工商登记或与工商登记无关(30日)
(三)停业、复业登记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经确定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其在营业执照核准的经营期限内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停业登记。纳税人的停业期限不得超过1年。
纳税人应于恢复生产经营之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复业登记,填写《停、复业报告书》。
纳税人停业期满不能及时恢复生产经营的,应当在停业期满前向税务机关提出延长停业登记申请。纳税人停业期满未按期复业又不申请延长停业的,税务机关应当视为已恢复营业,实施正常的税收征收管理。停业期间发生纳税义务的,应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
(四)注销登记 1.注销登记的法定原因:
(1)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15日
(2)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其他机关予以撤销登记;——15日(3)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30日
2.区分:生产、经营场所变动并不涉及改变主管税务登记机关,只是办理变更手续。
3.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应当在项目完工、离开中国前15日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五)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的,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外管证)。
2.主管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申请进行审核后,按照一地(县、市)一证的原则,核发《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3.外出经营活动结束,纳税人应当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并按规定结清税款、缴销未使用完的发票。
4.在《外管证》有效期满10日内,纳税人应回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缴销手续。
(六)纳税人税种登记
税务机关应当依据《纳税人税种登记表》所填写的项目,自受理之日起3日内进行税种登记。
(七)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登记 1.登记范围
2.登记申报所需资料
3.纳税人办理业务的时限要求
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领取扣缴税款登记证件。
第四章 财政法规制度
第一节预算法律制度学习笔记
一、预算法律制度的构成
(一)《预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是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是制定其他预算法规的基本依据。
(二)《预算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由国务院于l995年11月22日颁布,是《预算法》有关规定的具体和细化。
二、国家预算
(一)国家预算的概念
国家预算,也称为政府预算或公共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进行财政分配的依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二)国家预算的作用 1.财力保证作用; 2.调节制约作用; 3.反映监督作用。
(三)国家预算的级次划分 1.一级政府一级预算。
2.我国的国家预算共分为五级,具体为:(1)中央预算;
(2)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3)地市级(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
(4)县市级(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5)乡镇级(乡、民族乡、镇)预算。
这五个级次的预算,除中央预算外,其他四个级次的预算又称为地方预算。
(四)国家预算的构成 1.中央预算
中央预算是指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中央返还地方或者补助地方的数额。2.地方预算
地方预算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的统称,是国家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3.总预算
总预算是指各级政府将本级政府和下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汇总编成的预算。4.部门单位预算
部门单位预算是总预算的基础,由各预算部门和单位编制。部门预算是一项综合预算。第二节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学习笔记
一、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构成
(一)政府采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是规范我国政府采购活动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政府采购法规制度的基本依据。
(二)政府采购部门规章
国务院各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政府采购的部门规章。
(三)政府采购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政府采购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不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二、政府采购的概念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一)政府采购的主体范围
我国政府采购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国有企业不属于政府采购的主体范围。
(二)政府采购的资金范围 政府采购资金为财政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
(三)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 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
集中采购的范围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集中采购目录确定。属于中央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其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由国务院确定并公布;属于地方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其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确定并公布。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实行集中采购。
(四)政府采购的对象范围
政府采购的对象包括货物、工程和服务。
第五章 会计职业道德
第一节会计职业道德概述学习笔记
一、职业道德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概念(了解)
广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狭义: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特征 1.职业性(行业性)2.实践性 3.继承性 4.多样性
(三)作用
1.促进职业活动的健康进行
2.对社会道德风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职业道德主要内容包括: 爱岗敬业(首要规范)、诚实守信(基本准则)、办事公道、服务群众(重要原则)、奉献社会(出发点和归宿)。
二、会计职业道德概念
(一)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的手段。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二)特征 1.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2.较多关注公众利益
(三)作用
1.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2.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3.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三、会计职业道德功能
(一)指导功能
(二)评价功能
(三)教化功能
四、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
(一)关系(联系)(简答题)
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制度有着共同的目标、相同的调整对象,承担着同样的职责,两者联系密切。1.作用上相互补充、协调 2.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重叠
会计法律制度中含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同时,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也包含会计法律制度的某些条款。
3.两者在地位上相互转化、相互吸收
(二)区别 1.性质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通过国家机器强制执行,具有很强的他律性;
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性,具有很强的自律性。2.作用范围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化,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会计职业道德则不仅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3.表现形式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程序由国家立法机关或行政管理机关制定的,其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明确的、正式形成文字的成文规定;
会计职业道德出自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活和职业实践,其表现形式既有明确的成文规定,也有不成文的规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之中。4.实施保障机制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会计职业道德既有国家法律的相应要求,又需要会计人员的自觉遵守。
(三)会计行为的法治与德治(了解)第二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学习笔记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一、爱岗敬业
(一)含义
爱岗敬业指的是忠于职守的事业精神,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
爱岗就是会计人员应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心于本职岗位,稳定、持久地在会计天地中耕耘,恪尽职守地做好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会计人员应该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本职工作的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具有会计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在职业活动中具有高度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性,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从事会计工作。
(二)基本要求
1.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2.严肃认真,一丝不苟。3.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二、诚实守信
(一)含义
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诺,讲信用,重信用,信守诺言,保守秘密。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人们在古往今来的交往中产生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
(二)基本要求
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2.实事求是,如实反映
3.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
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4.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三、廉洁自律
(一)含义
廉洁就是不贪污钱财,不收受贿赂,保持清白。自律是指自律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思想的过程。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自律的核心就是用道德观念自觉地抵制自己的不良欲望。
会计人员的廉洁是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的基础,而自律是廉洁的保证。
(二)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会计人员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的思想。2.公私分明,不贪不占。
公私分明就是指严格划分公与私的界线,公是公,私是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四、客观公正
(一)含义
客观是指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为他人意见所左右。公正就是平等、公平正直,没有偏失。
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客观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真实性;二是可靠性。客观是公正的基础,公正是客观的反映。
(二)基本要求 1.依法办事。
2.实事求是,不偏不倚。3.保持独立性。
这里所说的独立性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与相关利益当事人应保持独立。注册会计师保持其独立性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注册会计师应当回避可能影响独立性的审计事项,实现形式上的独立。二是注册会计师应当恪守职业良心,保持实质上的独立。
五、坚持准则
(一)含义
1.坚持准则,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所左右。这里所说的“准则”不仅指会计准则,而且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制度。(判断题)
2.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建议:
(1)如遇到严重的职业道德问题时,职业会计师首先应遵循所在组织的已有政策加以解决。如果这些政策不能解决道德冲突,则可私下向独立的咨询师或会计职业团体寻求建议,以便采取可能的行动步骤。(2)若自己无法独立解决,可与最直接的上级一起研究解决这种冲突的办法。
(3)若仍无法解决,则在通知直接上级的情况下,可请教更高一级的管理层。若有迹象表明,上级已卷入这种冲突,职业会计师必须和更高一级的管理当局商讨该问题。
(4)如果在经过内部所有各级审议之后道德冲突仍然存在,那么对于一些重大问题,如舞弊,职业会计师可能没有其他选择。作为最后手段,他只能诉诸辞职,并向该组织的适当代表提交一份信息备忘录。
(二)基本要求 1.熟悉准则。2.遵循准则。3.坚持准则。
六、提高技能
(一)含义
会计工作的专业性极强,提高技能就是要求会计人员不断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等途径,持续提高会计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以达到和维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
会计职业技能包括:会计理论操作水平、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自动更新知识能力、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职业经验等。
(二)基本要求
1.具有不断提高会计技能的意识和愿望。
2.具有勤学苦练、刻苦钻研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七、参与管理
(一)含义
参与管理,简单的说就是间接参加管理活动,为管理者当参谋,为管理活动服务。会计人员或会计工作并不能够直接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或决策。会计工作或会计人员与管理决策者在管理活动中分别扮演着参谋人员与决策者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义务。
(二)基本要求
1.努力钻研相关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为参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2.熟悉服务对象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从而能够有效地协助领导作出科学决策。
八、加强服务
(一)含义
强化服务,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
(二)基本要求
1.强烈的服务意识——强化服务意识。2.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节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学习笔记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含义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使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品质和行为的积极有效的途径。它是一种外在的经营和督促。
(二)内容 1.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2.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3.职业道德警示教育
(三)途径 1.岗前职业道德教育
(1)会计学历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2)获取会计从业资格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2.岗位职业道德教育——继续教育(1)形势教育(2)品德教育
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一)含义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按照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自身道德品质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提高,从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相辅相成。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外因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内因
(二)环节
1.形成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认知 2.培养高尚的会计专业道德情感 3.树立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 4.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
(三)方法——在社会实践中自我锻炼 1.不断地进行“内省” 2.提倡“慎独”精神
慎独:在单独处事、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觉地按照道德准则去办事。3.虚心向先进人物学习(3)法制教育
第四节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学习笔记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抓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组织和领导,并得到切实贯彻和实施。
一、财政部门的组织推动
(一)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
(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管理相结合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财政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聘用相结合
(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法执法检查相结合
(五)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人员表彰奖励制度相结合
《会计法》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作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
二、会计职业组织的行业自律
会计职业组织: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等。
三、社会各界齐抓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