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时间:2019-05-13 10:4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和矛盾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勾结,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力量中国名族资本主义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仍受封建剥削制度 3 中国政治 经济 文化的不平衡,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剥削 经济 政治上不自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二新民主主义的成形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纲领

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集中体现,表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和官僚主义的革命。毛泽东提出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纲领,是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和要求。

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 反对帝国的文化。

四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意义?

1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意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提出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原理,从中国革命出发,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和革命的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新民主义主义实践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的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在革命指导下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五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和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深远的历史意义: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制度的建立,为解放生产力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2党在过渡期中 创造性的开辟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避免了社会动荡和冲突。3在改造中,把经济制度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实现第一次马克思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

基本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顺利进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积极引导 逐步过渡,是被改造者逐步提高觉悟,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3运用自愿互利,说服教育等实现和平过渡,保证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六 中国共产党过度时期总路线的依据

1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开展经济建设,顺利实现第一个5年计划的客观要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土地革命后,发展农村经济政治的必然趋势

4巩固人民明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

第二篇: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近代中国式半殖民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②只有国家的现代化和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才能真正实现,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国家政权、振兴民族经济、维护尊严和主权。

4.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以区分为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资产阶级领导、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为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直接目标是建立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他的前途是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

5.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揭示了在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

7.帝国主义和封建社会是近代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因而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8.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天然的,最可靠的同盟军。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通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0.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是实现民主集中制的人们代表大会制度。

11.依靠贫民,团结中农,有步聚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土地改革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12.民族文化,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与独立。

1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②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③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

14.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意义:①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光辉典范。②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并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暴力革命的理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全新革命道路,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们革命斗争提供了新鲜经验。

15.党的统一战线基本原则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16.坚持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1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体征是:经济上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文化上实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

18.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三篇: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包含;1.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2.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的范畴;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工农武装割据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毛泽东活的思想的三个方面;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即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化理论;第一,提出了先集体化,后机械化的农业合作化的发展道路;第二,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扶的原则和有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步骤;第三,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并举;第四,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想结合;第五,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正确的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中蕴藏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理论;第一,将中国的资本主义分为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对官僚买办资本应对暴力剥夺将其没收变为国有资产,利用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引导其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二,党和政府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等一一系列正确的政策,使民族资产阶级最终接受和平赎买。第三,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进行和平改造。

第四篇: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懈探索的结果。从1922年7月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到1948年4月毛泽东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经过长达26年最终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2)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3)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对广大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动力;中国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但既不能充当革命的主力军,更不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中国无产阶级具有的特点和优点使它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与资产阶级的合作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无产阶级要保持领导权,必须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这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与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两者之间有着原则区别:一是革命领导权不同;二是时代条件不同;三是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四是革命的目标与前途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混淆两个革命的界限就会犯“左”倾错误,导致一次革命论;割裂两个革命之间的衔接,中间横插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所谓“二次革命论”,就会犯“右”倾错误。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一种过渡性质的,但又在一定历史时期必须采取的国家形式。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有益于社会的发展。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对农民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后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延安时期,毛泽东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中国革命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一,中国是在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下,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正确。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一,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第二,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全国人口中的80%是农民,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领着中心城市。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正确处理了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1.统一战线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首先,中国革命中敌人的力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远远超过革命力量的,而且中国又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其次,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革命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艰巨性。

中国革命中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和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两个联盟的关系是:第一个联盟是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同时也要注意巩固和发展第二个联盟。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质就是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在中国革命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镇压。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只能而且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强调武装斗争必须同其他斗争形式结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其他斗争形式要服从和服务于革命战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

3.党的建设

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在思想上入党,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了党的先进性;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开展整风运动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立了条件。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1.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

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其中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掌握主要经济命脉。

3.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主要的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4.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及在国民经济中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经济条件。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是目的,即要把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放在优先和首要的地位,这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是手段。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列宁关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

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使广大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五篇: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内在驱动力是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与政治条件的积累和增长

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三种

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代表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合作社经济

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阶级构成中,农民阶级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6.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7.建国初期,党内关于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预期时间约为十五到二十年

8.毛泽东在1953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9.19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可以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工业化

1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最早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

13.列宁最早提出落后国家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可以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

14.毛泽东在下列哪部文献中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1953年开始的1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基本完成17.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发展阶段为初级社

18.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入社参加集体劳动的人员采取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

1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党采取的主要方法为和平赎买

20.所谓国家资本主义指的是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

2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的利润分配方式为四马分肥

22.1956年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同时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3.在一五期间的大规模建设中,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点是重工业

24.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一文中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式是和平的方法

25.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6.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27.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8.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

29.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30.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

3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国营经济

32.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

3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34.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

35.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3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3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38.1956

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9.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40.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4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公有制经济

4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43.1953

年到

1956

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4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5.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公私合营

46.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7.1956

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8.在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49.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互助组

5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和平赎买

5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52.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53.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5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5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57.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中不包括的是有理、有利、有节

5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国营经济

59.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占绝对优势的是个体经济

60.在新民主主义时期,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6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6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63.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步骤是循序渐进

6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65.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

66.手工业供销小组的性质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67.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

68.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的性质是半社会主义性质

69.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70.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互助组的性质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71.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高级社的性质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72.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7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74.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定股定息

75.党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其中第二步是组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76.我国在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77.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78.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7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80.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二、多项选择题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的经济成分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各种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基本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体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两组矛盾。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三改”指的是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包括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从互助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6.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制定并实行了下列哪些方针?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7.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过了三个步骤,分别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8.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其中包括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我们采取了“四马分肥”的方式来分配企业利润,下列属于“四马”的是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10.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中包括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1.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具有的两面性是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2.下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表述正确的是第一步主要是实行委托加工|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的基本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14.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是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1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16.1949

10月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

17.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通过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18.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19.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

20.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条件

2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主要有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实行和平赎买,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2.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2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4.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主客观条件和必然性在于政治上实现了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建立了各级地方人民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经济上没收了官僚买办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经济,奠定了相当的物质基础|积累了利用、限制、改造私营工商业和引导农民进行互助合作的实践经验|二战后欧亚一批国家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25.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26.从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开始为将来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这些准备主要有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及时地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27.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28.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这条道路的特点主要有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9.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条道路的特点主要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30.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31.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成分中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

3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出中国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被消灭|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

34.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5.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是剥削阶级|被消灭对象|团结对象|改造对象

36.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7.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的赎买政策有“四马分肥”|定息

38.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阶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39.土地改革完成后,党提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阶级路线是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对富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

4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4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过渡性质的社会|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并存

42.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起原因在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我国已经有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

4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正确的是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下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案 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学案例

    第四章 案例1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学案例 “整个国家形象”的穷棒子社 20世纪50年代初,在全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涌现出了很多先进的集体,其中有一面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大全5篇]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 2,......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简单)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A.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 B.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习题

    思考题: 1、 列宁指出:“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 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试根据这一论断分析中华民族民主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txt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这是人最大的悲哀。付出真心才能得到真心,却也可能伤得彻底。保持距离也就能保护自己,却也注定永远寂寞。第三章 思考习题1.......

    2014年新教案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教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懂得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道路及基本经验,深刻体会我国确立社会......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一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一.基本条件 1.社会条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性质(基本特点:① 政治:列强划分势力范围,侵占中国领土并扶植代理人,使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