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如何建设新农村

时间:2019-05-13 10:3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疆如何建设新农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疆如何建设新农村》。

第一篇:新疆如何建设新农村

新疆如何建设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省委一号文件也十分明确了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具体的投入政策。所有这一切,既为镇村干部们指明了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具体方向,同时也极大地振奋了广大农村干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热情与信心。在这样一种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面前,如何扎实有效地搞好新农村建设,便成为了我们全体镇村干部必须深刻思考和努力践行的首要问题。

一、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人为本、稳步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从宏观上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的方向与目标,但具体应当怎样使广大农民朋友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就需要我们从具体的情况出发,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与各地的工作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尊重群众的意愿,切忌“长官意志”和“包办代替”,要以村民群众“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认可不认可”为标准,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二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典型引路和示范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稳妥推进,坚决杜绝“盲目跟风”和“盲目攀比”现象,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三是要量力而行,办不到的事坚决不办,办不好的事坚决不办,坚决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切实让农民群众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四是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

极性,争取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合力”。

二、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也是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关键的关键是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大力发展生产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从而全面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从广大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广大农民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当前迫切需要广大镇村干部努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利农政策,特别是要宣传好国家取消农业税和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力度等法律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二要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市场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和商品量,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第三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民营经济、打工经济与特色经济,进一步丰富农业经济发展内涵,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增强农民的就业,择业能力和发家致富能力。第四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要有针对性搞好农村机泵站建设、渠道清淤和病险水库整险加固工作,把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三、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搞好农村党支部建设,就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党支部的活力,就是新农村建设的潜力和生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近年来在广大农村干部中牢固树立“学习就是工作,学习就是生产力,学习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观念,全面培养提高农村干部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又是边疆地区、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出个大学生不容易,留住大学生更难怎么办?就地取材。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自己培养。市财政挤出300万元,用3年时间,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村党支部举荐、组织部门考察、医院体检、党委审批等程序,从现有村干部和后备村干部中选拔培养150名大专生,360名中专生,保证全市每个农村党支部至少有一名大专生、两名中专生。同时报销70%学杂费,鼓励广大青年自学成才。今年,有23名村干部取得了大中专学历,171名村干部参加了正规学历教育。

总之,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三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切实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抓好落实。

第二篇:新疆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

新疆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素质提高、组织加强、环境改善”的要求,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强化措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

第一,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实现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核心。我们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加快农牧民增收步伐。

一是实施“转变”战略,夯实特色农业发展基础。按照“农牧结合,以农为主,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的思路,大力发展传统优势农业和蔬菜种植业,建设特色农业县。2007年,力争种植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5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来自种植业的占43%;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4%,人均纯收入来自畜牧业的占34%。要围绕发展壮大红花产业调优种植业结构。红花是裕民县最具特色和优势的经济作物,近几年通过政策扶持、市场拉动及产业化水平的提升,裕民县红花种植效益日益显现,发展前景广阔。我们要继续坚定发展壮大红花产业的信心不动摇,从政策保障、技术服务、寻求市场、组织流通各方面给予红花种植更大支持,使农户放心种、舍得投、多增收。在继续抓好红花、小麦、打瓜三大基地建设的同时,井灌区可根据市场行情,适当扩大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积极引进试种甜菜、制酱番茄等新的经济作物品种;加大山区旱地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扩大旱地红花、打瓜种植规模,发展标准化、集约化农业。要围绕发展壮大巴什拜羊产业调优畜牧业结构。充分利用裕民县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突出发展壮大巴什拜羊产业,加快以巴什拜羊肉为主的绿色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要树立品牌意识,做好巴什拜羊绿色食品品牌认证工作,在深层次发展上做文章,使裕民县成为名副其实的巴什拜羊“特产之乡”,2007年新增巴什拜羊养殖示范村3个、示范户100户,培育家庭牧场50户,使巴什拜羊数量占小畜总量的85%以上。城郊乡村要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在满足城镇居民对鲜奶需求的同时,积极为周边县市奶制品加工企业提供奶源。积极发展家禽养殖业,在农牧区发展一批家禽养殖“专业村”和“专业户”。大力发展牛羊育肥业,把牛羊育肥作为农牧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实现常年育肥,四季出栏,均衡上市,增加养殖效益,使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68%和60%以上。要加快建立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一方面要引导和鼓励农牧民盯住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建好自己的“菜园子”,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依托巴克图口岸发展外向型蔬菜种植业,在进一步扩大露地蔬菜种植的同时,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政府要给予一定补贴,抓好蔬菜大棚建设,新增蔬菜大棚20座,使全县蔬菜大棚达到50座。城郊乡村要率先发展,形成一定规模,辐射带动全县大棚蔬菜种植,使裕民县蔬菜生产逐步由“常规型”向“反季节型”,由“自给型”向“出口型”转变。

二是实施“拓展”战略,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要通过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增收。以争创“自治区劳务输出示范县”为契机,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加大政策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劳务致富光荣的社会氛围,推动农村劳动力由季节性向长年性、由农村向城市、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探索政府引导、部门推动、中介机构和企业运作的市场化路子,大力培育农村劳务输出经纪人,创办中介机构,依法开展劳务输出业务;县、乡劳动力培训中心和劳动保障事务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做好劳务用工信息咨询和发布,劳动力的组织和输出等工作,特别是要注重向克拉玛依、和丰等地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定向输出劳动力;劳动监察部门要依法严厉查处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007年,力争转移劳动力5220人(次),实现劳务创收1770万元,人均纯收入自来劳务收入的占15%。要通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增收。着力形成“龙头+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进一步扶持悦羊、巴尔鲁克、裕翔、宏展、红花缘等现有农牧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对农牧民增收的拉动作用;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扶持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和农牧民经纪人,切实发挥其在农副产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实施“订单农业”,努力实现红花、打瓜、玉米、蕃茄、马铃薯等农产品订单销售。2007年,力争各类协会发展到22个,实现50%的农副产品通过协会以“订单”形式销售。认真组织参加好第二届塔城地区-东哈州农产品展销定货会,为裕民县农副产品的顺利出口奠定基础。要通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实现增收。以扶贫项目为突破口,加强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整合资源,捆绑资金,以项目的实施带动贫困乡村的发展;加大扶贫帮建力度,进一步争取上级对口单位对裕民县的更大支持和帮扶,巧借外力脱贫致富。2007年力争344户1715人实现脱贫。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减轻农牧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加强对涉农收费和农资市场的监管,防止变相增加农牧民负担,切实维护农牧民利益。要将国家及自治区的各项“惠农”政策研究透、争取足、落实好,在继续抓好粮食、农机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补贴政策落实的同时,要抢抓机遇,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三是实施“提升”战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科学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提高农牧民素质和农业科技含量,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抓科技的长效机制,走“科技兴农”的路子。要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种植业。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2007年重点推广打瓜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要将其作为裕民县农业的技术革命来抓。首先,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各乡场和涉农部门要通过算对比帐,增强种植户对实施膜下滴灌新技术的信心;同时,把膜下滴灌技术作为科技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大范围、多形式、多渠道、深层次进行培训。其次,加强技术服务。农业技术部门要对种植示范户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为膜下滴灌的顺利推广提供技术保障,确保种植示范户学得会、用得好、能增收。第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县财政将拿出200万元左右对实施膜下滴灌的示范户进行补助,各乡场也要因地制宜,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加大对示范户的扶持力度。2007年,力争推广面积达到3-5万亩。要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按照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继续开展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要建立保障机制,县财政将拿出50万元作为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牲畜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牧民定居补助等方面。大力推广人工授精、冻精冷配、胚胎移植等繁育技术,推广“机械配备、槽斗齐备、长草短喂、饲料粉碎”的饲喂方式。进一步加强防疫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防疫质量和水平,确保动物重大疫病防疫率达到100%。继续巩固、发展、创新牧民定居成果,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大畜牧业投入,着力改造牧民定居一线简易棚圈,加快暖棚暖圈建设;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方针,引导和鼓励定居牧民通过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二三产业及外出务工实现多渠道增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人工、半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抓好30万亩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可持续发展。要全面提升农牧民素质。继续加大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力度,组织、人事等部门已经制定出裕民县农牧民素质教育培训规划,我们要因地制宜,以县党校、农广校等为培训主阵地,对村队党员干部及农牧民群众分层次培训,培训内容以膜下滴灌新技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等为主。要创造条件把部分有能力、有威信、能带富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致富能手送往地区、自治区甚至内地进行培训。2007年县财政将拿出10万元资金作为农牧民培训的专项经费。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实施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培训项目,加大农牧民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科学生产、外出务工及经营管理技能,培养新型农牧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年培训农牧民1.5万人(次)以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二,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改善农村面貌。完善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农牧民群众需求最迫切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做起,实现道路畅化、“四旁”绿化、环境净化、整体美化。

一是抓好村庄规划。各乡场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易后难、梯次推进的原则来

制定规划,做到“村村有规划,一村一特色”,2007年要全部完成53个行政村的规划制定工作。规划内容要涵盖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农牧民增收规划等各个方面,正确处理好“里子”和“面子”、近期和远期、试点和推广的关系。建设局要为各乡场编制规划建设图提供技术服务,各乡场的产业规划要结合实际,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和制定,并按照规划尽快组织实施。要进一步扩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范围,在继续抓好地区确定的4个试点村建设的同时,2007年再确定10个试点村,其中在牧民定居区确定1-2个试点村,使试点村占全县行政村的26%。

二是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农村绿化工作力度,全面抓好“三北”四期和“村村绿”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尤其要抓好塔裕公路绿色通道和生态三期续建工程,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抓好“三清四改”工作,重点抓好井灌区库鲁斯台片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改善村容村貌。

三是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医疗卫生、通讯、文化设施等建设,提高配套服务能力。结合通达工程的实施,加快乡村道路建设,重点完成38.7公里农村道路柏油罩面工作;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克孜布拉克水库除险加固和70公里防渗渠等工程,利用日协贷款资金抓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水的利用率;实施好2.3万亩国家重点土地整理项目,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抗震安居工程的实施,建设农村抗震安居住房485栋。

第三,健全保障机制,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抓落实,因此,必须在组织、人力、资金、管理等方面健全保障机制,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新农村建设领导机制,实行领导包点责任制,县委、政府领导每人联系1个试点村,并采取几个部门联系帮扶一个村的办法,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解决试点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双培双育”等活动为载体,加强村级班子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尤其要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把提高村干部素质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来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落实民主管理。坚持村级民主管理“四权”制度,让农牧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要落实好自治区继续保留“两工”的有关政策,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探索建立“两工”合理使用的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教育和引导农牧民进一步弘扬“裕民精神”,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出足自己的力,创建自己的业,办好自己的事”。

三是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投融资机制。充分调动农牧民“筹资筹劳”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力争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亿元。

四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认真抓好清债务、清土地、清草场、清牲畜“四清”工作,对清查出的集体资产要通过招标发包等形式提高收益;要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村集体收入;各村队要在集体收入中预留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2007年,年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要达到10%,5-10万元的村要达到30%。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它要求从指导思想、发展战略、规划布局、政策制定、项目建设、工作摆布等各个方面,落实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它要求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型农业。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它要求坚持稳定并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全面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依法确权、确地到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它要求既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求出路,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既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找增收途径。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方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是一种福祉,对农村是一场变革,对农业是一次发展机遇。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二十字”总体要求,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必须首先立足于农村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还是改善生态环境,都必须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新农村建设的每一个目标及工作,都要体现农民的根本利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

在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和谐新风尚,推动建立覆盖整个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还要让农村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整洁的村道,最终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农村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农村建设,不能单纯就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而要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来谋划、来推进,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和支持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深化改革,消除妨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和政策限制,着力培育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统筹城乡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打破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三篇:有关新疆的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

有关新疆的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

、有关新疆的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

【目的】

为了了解新疆在新时代下的新农村的建设情况。【时间】

寒假期间 【地点】

部分村镇 【调查方式】

实地走访、网上查阅资料 【调查内容】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新疆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内地发达省区相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正视并着力缩小这些差距,对于促进新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备受关注的《关于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意见》紧扣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农村经济发展重在提高科技含量。地委书记李湘林在地区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意见》提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5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4544元,较2005年增加1000元。认真分析各项指标不难发现,内涵挖潜,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将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突破口。

向科技要效益。制定涉及种植、畜牧、林业、渔业、农机等农业地方标准206项,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青贮玉米、牧草机械化收割程度达到70%以上,全地区耕、播、收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5%,中耕、植保、灌溉、运输等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力争提高10—20个百分点;农区和牧民定居点牲畜冷配推广面达到100%,牛的改良数量达到70%(较2005年提高了16%),阿勒泰羊的良种率达到97%,绒山羊的良种率达到75%;牧民定居半定居率达到98%,定居率提高11.7%。

《意见》对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出了具体性的指标要求。

解决农牧区16.9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增灌溉面积1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500平方公里;完成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农田保护面积达到153.59万亩。实现牧民户均50亩以上草料地、农民人均10亩以上耕地的目标。

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100%的乡镇通沥青路,65%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路,基本完成乡镇客运站的标准化建设。30%的村庄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乡村通电率达到98%以上,户通电率达到99%,建设4000台户用型太阳能照明系统。农牧区广播覆盖率达到97%,电视覆盖率达到95%。

全面推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农牧区医疗救助制度。村级卫生组织覆盖率达到100%,村卫生室80%以上符合国家标准,其中甲级卫生室达到7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

这是摘自《关于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部分内容,这里向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农村局面。当然,事实上领导班子也向我们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今年以来,阿勒泰地区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

一是突出发展壮大畜牧业。在发展草原畜牧业方面,各县(市)围绕牧民定居、完善定居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饲草料基地开发,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发展农区畜牧业方面,各县(市)积极开展了“小畜换大畜、劣质畜换优质畜”工作,大力实施了“千、百、十优质奶牛工程”,加快了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变,推进科学化饲养管理。在发展城郊畜牧业方面,依托养殖小区,建设以海明乳业、阿尔曼乳业为龙头,阿勒泰市、福海县为重点的3万吨商品奶生产基地。计划今年建成千头优质奶牛乡5个,百头优质奶牛村50个,10头优质奶牛户1000户,小畜换大畜舍饲圈养示范村50个。加快牲畜品种改良步伐,大力引进优质奶牛,建立健全以引进和自繁自育为主的畜禽良繁体系,促进畜种、畜群结构的优化,目前,全地区已引进优质奶牛2328头,全年计划引导优质奶牛5000头,黄牛改良20万头。

二是抓基地建设,优化种植业结构。重点建设“四大基地”,带动粮食生产,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即,建设以攀星制粉为龙头,青河县、吉木乃县为重点的30万亩优质春小麦生产基地;以中良工贸为龙头,布尔津县、哈巴河县为重点的30万亩优质豆类生产基地;以金屯油脂为龙头,阿勒泰市、福海县为重点的30万亩优质油料生产基地;以鑫盛科技为龙头,富蕴县、青河县为重点的400万袋阿魏菇生产基地。青河县依托“中国阿魏菇之乡”和青格里阿魏菇“绿标”品牌优势,做大做强阿魏菇产业。目前,已投入资金100万元新建阿魏菇大棚100座,已完成阿魏菇生产1000吨。

三是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支持攀星制粉、中良工贸、金屯油脂、鑫盛科技、海明乳业、阿尔曼乳业、草原兴发、三合糖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今年要通过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使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民人均增收50元。目前,福海县支持三合公司增加原料收购和加工量,已签定甜菜区域订单10万亩(本县2万亩)。草原兴发肉食加工厂已在福海正式注册,今年将进一步扩大规模,生产的品种由一种发展到五种。哈巴河县为扶持阿山乳业,采取由企业主体投资,政府补贴的形式,新建6个鲜奶收购站。培育发展多种形式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培育农牧民经纪人。今年全面完成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0个,入户数5000户,带动农牧民20000人,人均增收100元。四是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地区提出今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44元,增收200元,其中,非农人均增收100元。各县(市)采取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绿色食品的加工生产、完善各项惠农富民政策、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减轻农牧民负担等多种措施,促进农牧民增收,尤其在非农产业增收方面狠下工夫,布尔津县、阿勒泰市依托旅游业,通过景点辐射、景点建设、开发“农家乐”等,带动劳动力转移增收;富蕴县、哈巴河县依托矿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周边矿山企业转移增收;引导农牧民参与退牧还草、牧区水利、道路建设等各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农牧民增收,同时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引导农牧民进城从事运输、建筑、餐饮、家政服务等行业,通过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

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水利建设方面,突出抓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由额河建管局负责筹建的克孜加尔、黄泥滩两个大型水库正在积极筹备开工,工程建成后,可新开发水土面积近40万亩。富蕴县财政划拨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峡口南干渠为依托,在乌河以南杜热乡恰布拉平台开发土地3万亩,用于300户牧民定居和零星散村聚集整合。地区全年计划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改良盐碱地面积10万亩,完成能够解决1.53万人、7.3万头(只)牲畜的农村饮水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突出生态区位优势,挖掘林业发展潜力。加快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分类经营、“三北”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程,加强防护林生态保护体系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进一步加大防风治沙、平原绿化、村镇绿化和水土保持力度,强化农村“无树村”、“无树户”的绿化工作。确保全年完成人工林6万亩、河谷林封育3.5万亩,示范乡镇、村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到32%,示范村基本实现条田林网化。

三、加强村镇规划与建设,改善农牧区面貌

地区计划今年完成编制乡镇规划15个,村庄规划135个;新建示范乡(镇)7个,示范村50个;整治乡(镇)7个,整治村100个;新建加固与改造抗震安居16502户(包括城镇)。年初以来,全地区以“新村杯”竞赛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的规划和建设,地区建设局组织举办了二期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培训班,培训乡镇领导和村镇助理员123人。继续实施抗震安居工程及农村“三清三改”工程,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在此过程中,各县(市)都制定了优惠政策,对农牧民改建、新建住房、建沼气池、改厕等进行资金补助。福海县在抗震安居方面,县财政对10户以上集中连片建设的住房每户补助5000元,各乡财政给每户补助2000-5000元不等,院墙每3米补1米,农村改厕每户补助250元,新建沼气池项目资金为农牧民每户补助1200元,县财政为每户补助800元。布尔津县对远冬牧场牧民新建住房每户给予2000元的补助。

四、强化基层组织,加大农牧民培训力度

继续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班子带村、阵地固村、经济强村、人才兴村、民主管村”党建工程。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年计划完成新建、重建村级组织活动阵地94个,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乡(镇)达到9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30个的目标。按照“一人一户学一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教什么”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多个渠道,加大农牧民技能培训和科技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实用科技知识和职业技能,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目前,全区已完成科技培训22.7万人次,劳动力技能培训1万人次。同时,加大村级“两委”班子干部的培训力度,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工程”,今年以来,地区已举办村委会主任培训班2期,培训村委会主任189人,组织参加自治区举办的培训班2期,培训村支部书记83人。

五、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投资力度

地区专门制定了《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资金整合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县(市)安排的财政支农支出预算总量,要保证在上年预算安排数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国家对各县(市)财政转移支付的边境建设事业费,除用于“边境口岸建设及边贸市场建设”资金外,其余资金100%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明确了整合使用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原则、范围、和要求,加大了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据统计,今年全地区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预计将超过5亿元。其中,富蕴、哈巴河两个上年财政增收最多的县,将增收资金的50%以上用于新农村建设。哈巴河县今年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资金达9158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408万元,主要用于发展奶业、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交通、农村社会事业。富蕴县财政预算超过1000万元,主要用于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支撑、农村社会保障、农牧民科教、农村文卫等五大体系建设。

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地委、行署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立了以行署专员为组长,地委、行署主管副书记、副专员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在地委农办下设了办公室,配备了工作人员,划拔了经费。同时,在地区建设局成立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办公室,健全了村镇规划管理机构,完善了工作机制。各县(市)也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全区基本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起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合力。地、县(市)、乡(镇)、村层层签定责任状,明确各级领导责任,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年终绩效考核范围。实行了示范乡(镇)、村和重点整治乡(镇)帮扶制度。各结对帮扶部门(单位)会同乡(镇)、村和工作组制定帮扶计划,采取多种形式,调查研究,督促检查,指导工作,解决困难,支援和扶持新农村建设。各县(市)还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的工作组,进村入户,深入一线,广泛宣传群众,加强政策引导,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稳步推进。

相信在这样的领导之下,新疆的农村在未来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

通山县新农村建设工作 “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规划

2007年以来,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三清、六改、四建、三普及”为主要内容,着力创新投入机制,科学编制规划、统筹资金投入、扎实实施清洁家园工程,使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彰。连续三年新农村建设考核位列全市第一,连续两年被市政府评为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先进县。初步实现省委提出的“把通山建成全省山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的目标。截止今年9月份为止,全县村庄整治达到一级目标的村有58个,达到二级目标的村有99个。现将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和未来五年工作规划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时期的工作情况

(一)主要做法

1、创新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几年来我们采取县财政补助一点、驻村单位帮扶一点、涉农资金整合一点、社会各界赞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等办法,多渠道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问题。一是财政加大了扶持力度。为了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按照“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不建不补”的原则,制定了项目奖补标准和奖补办

法,完善建设项目申报、施工、验收、奖补制度,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二是部门形成建设合力。通过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捆绑使用的办法,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各项涉农资金到位后,县财政局实行统一监管,分管县长一支笔审批,按照“渠道不变,资金性质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 的原则,集中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点,发挥资金的效益。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几年来,我县积极向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等部门争取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四是吸引社会力量投入。采取市场引入的办法,发挥资源优势,吸引民营资本、社会资金等参与投入新农村建设。五是引导农民自身投入。采取政府引导、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筹补结合的办法,引导和组织农民群众开展自己受益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六是发挥共建帮扶作用。充分发挥省、市各部门驻村工作队和县直单位驻村的帮扶作用,引导各村迅速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通过创新投入机制,逐渐形成以群众投入为主和“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相结合的长效投入机制,调动多方面积极性,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2、创新部门帮扶机制。一是依靠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坚持建立县领导联系点制度。保证重点试点村都有1名县级领导联系。二是推动建立部门包村责任制度。对所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由县直部门包村,每个部门抽一至二名专职干

部组成工作队,进驻所包的试点村,工作队的主要职责是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当好“五员”,即政策宣传员、工作协调员、项目指导员、信息收集员和工程监督员。三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试点村明确专人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并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发动群众投资投劳,监督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投资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四是严格监督责任落实。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必须建立“一把手”责任制,主要领导负总责,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量化分解,责任落实到人,确定完成时限,明确奖惩办法,建立责任体系,具体实施方案由我办负责组织实施。

3、创新长效管理运行机制。一是突出村民自治,发挥理事会作用。积极开展 “村民理事会运作”的村民自治方式。所有的试点村普遍成立了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群众从村内热心于公益事业、办事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中选举产生。理事会成员一般5-7人。理事会有章程,并建立了与村两委联系会议制度。所有村事务通过“一事一议”解决,让农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持久的动力。二是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维护的长效管理机制。①制定下发了《通山县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

案》,出台了《通山县乡村环卫保洁管理办法》。为了加强集镇、村庄环境卫生管理,我们将每个乡镇保洁经费和农村保洁员补助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保洁员工作职责,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切实改变了过去村庄卫生无人管的现象。②建立了遍布乡村的垃圾收集网络,采取“组保洁、村收集,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大力推广“五个一”的保洁措施,即每个自然湾建一个垃圾池,定一名卫生保洁员,配一部垃圾手推车,每个中心村建一个垃圾填埋场,每个乡镇配一台垃圾清运车,初步实现农户垃圾归池、池中垃圾集中收集清运的流水式作业,切实解决过去垃圾随手扔、到处堆的不文明习惯。③建立了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做到了有章可循。通过《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河流、沟渠保洁等制度,将相关的目标责任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到户到人,使村庄长期保持洁净,从根本上消灭脏乱差。

(二)、主要成效

1、因地制宜,完成了全县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注重村庄规划与经济发展、地方特色、生态环境相结合,突出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我们邀请长江大学专家参与规划编制。2007年至今,全县共完成了202个村中心湾的村庄整治规划,占应编制规划总数的100%,洪港镇、南林桥镇、九宫山镇等10个乡镇完

成了总体规划编制,占应编制总数的83%,这些规划,对各乡镇、村的概况、布局、道路、景观、绿化、垃圾处理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设计说明,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2、整合资金,突破亿元投入用于新农村建设。我们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采取“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方式,实行项目聚合、资金整合,牵引社会资金和农民自身投入,形成项目资金的聚集效应和放大效应。几年来,全县捆绑涉农支农等专项扶贫资金5540万元,争取省发改委,省建设厅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凝聚社会资金2000余万元,农民投工投劳30000多个,集中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使可用的资金发挥了最佳效应。

3、突出整治,改善家园环境。我们借助全省10个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县的东风,在全县182个行政村,249个自然湾,3.1万农户中大力开展乡村清洁工程活动,以“三清、六改、四建”为整治重点,全面开展了“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房、改水、改厕、改路、改栏、改环境”、“建办公楼、建卫生室、建文化娱乐场所、建超市”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活动。几年来完成改三格式厕所2800个,改厨、改圈21000平方米,建沼气池4500口,清除垃圾32680吨,清除路障45450米,拆除残垣断壁485处。为各村配备手推式垃圾板车283部,建垃圾池550个,定保洁员289名,为各乡镇配备垃圾清运车13辆,购垃圾桶1012个,兑现保

洁员工资120余万元。新建改建村级办公场所102个,建超市85个,建卫生室40个,建农家书屋56个,配备体育器材30套。通过全面整治,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4、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我们以道路硬化、排水、安全饮水三大工程为建设重点,不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全县共完成村内主干道路硬化280公里,入户道硬化500公里,排水沟浆砌77160米,浆砌河堤6560立方米,桥涵45座,铺设自来水管56000米,有效地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全面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

5、美化村庄环境,为实施“人居环境”工程夯实了基础。为了提高村民居住环境,创建旅游强县,我们加大了旧村改造力度,对县内国、省、县公路沿线的破旧房屋投入3000余万元进行立面改造,实施“人居环境”工程,在公路沿线民房前空地建护栏和绿地,打造生态景观,促进村庄环境升级,形成整洁、自然、生态、和谐的农村环境。几年来共完成沿线村庄环境整治工程货币量3000余万元。完成平改坡工程7万平方米,外墙粉刷68万平方米,刷白71万平方米,墙裙线条6万平方米,做瓦头419栋5641间,场地围护2.1万米,立面改造4850户,村庄植树28万余株,建休闲场所500余处,建花坛450个,安装路灯1500余盏,经过全面改造和整治,使全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从而成为通山一道亮

丽风景线,为创建旅游强县夯实了基础,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赞扬。

6、加强特色产业建设,促进了农民产业增收。我们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多元化发展的农村经济新格局的要求,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坚持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农民就业的平台。一是以兴办观光产业带动农业发展。我们精心打造了一批观光农业示范工程。如九宫生态农业观光园,由全国劳模陈志远经营,现已建成大棚葡萄400亩,水榭竹楼式农庄450平方米,花卉苗圃200亩,总面积达到600余亩。年接待游客观光20万人次,创产值300万元,不仅带动周边68人就业,还带动了周边花卉苗圃,精养龙虾、阿德养鸡场、养猪养羊场等一批种养基地,连锁效应非常突出。二是以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农民致富。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围绕城镇周边、景区周边、交通干线周边,推特色、推重点、推亮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如大畈镇西泉村目前已建成26家具有一定接待规模的农家乐,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服务产值300万元。通过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就业和致富,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三是以开放古民居带动旅游开发。通山有很多古民居,保存完好,规模较大,极具开发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方面,我们通过保护古建筑,挖掘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带动村庄开发;另一

方面,我们把古民居开发作为产业来抓,为村级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如大路乡吴田村,我们以王名番大夫第开发为重点,统一仿古建筑,集中连片开发,既彰显出历史文化新村的风貌,又为新村建设找到了产业支撑。

7、注重乡风文明,推进了农村民主建设。几来年,我们为159个试点村建起了政策宣传栏,财务、政务公开栏,配套了图书阅览室、电教室,新农民培训中心,定期组织党员收看远程教育片,沙堤村还创办了村广播室。我们以创建“十星文明户”、“少生快富户”、“科技示范户”和“创建清洁家园”大行动,定期组织检查,各试点村呈现出一派生机的良好氛围。全县129个试点村(自然湾)村支部、村委会都制订和完善了村规民约、民主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村干部工作考核责任制、“双述双评”制度等,全面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试点村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村务、财务双公开,各项工作管理规范,运转有序。坚持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相结合,矛盾调处机制不断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不断完善,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有效化解了各种社会矛盾,农村出现了和谐稳定的局面,社会秩序变好,村民能安居乐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经济支撑,资金投入仍然乏力。大多数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政府部门资金投入有限,不能满足一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日常管理投入。

二是农民规划意识淡薄,村庄建设管理依然存在较大难度。长期以来,村级建设处于“各自为政、自我发展”的状态,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虽然我县在2009年底就完成了全县182个行政村中心湾的规划编制任务,但大多农民受封建迷信等陋习的影响,不讲科学规划,而是依靠风水先生选址定向,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的村不多,建设的随意性大,执行规划的力度还不够。

三是部分农民生活陋习难以转变,文明卫生难于保持。一是部分村民环境卫生意识不强,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垃圾污染环境危害和影响人身健康等方面认识不够。二是村委会对此管理缺乏信心,有些村庄虽然制定了卫生保洁制度,但检查督办不够。因此,必须常抓不懈。

四是重建设轻管理倾向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试点村只注重建设,对建后管理重视不够,村庄园林绿化没有专人进行维护,保洁设施还不够完善,长效保洁机制有待加强。

二、未来五年工作规划

㈠主要工作任务。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确定我县“十二五”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不断加快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进程,把全县农村建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环境整

洁优美、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务配套齐全、社会管理民主和谐、农民生活文明健康、精神风貌奋发向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和谐生活。

㈡工作重点择定。

1、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着力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生态、观光农业,积极实施“龙头带动,示范带动,品牌带动”战略。

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调优、调特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尽快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即:重点建设四大优势特色农业板块,即:库区发展水果、水产业;丘陵区发展茶叶、油茶、苦荞、黑豆、红苕;山区发展竹木、畜牧、中药材;城镇郊区发展蔬菜、花卉、苗木。到2015年,全县水果面积18万亩,其中:桔橙8万亩,水果总产量1亿斤;茶叶面积发展到3万亩;水产品产量1万吨,其中网箱养鱼1万吨;年生猪出栏25万头,奶牛1万头,养羊23万头,年养商品禽210万只;改造低产楠竹园10万亩,新发展高标准楠竹园5万亩。以通羊、大路、九宫山三个乡镇为重点,建成万亩高标准无公害蔬菜基地。要大力发展以楠竹、柑桔、脐橙、茶叶、银鱼为主的优质农产品,创农业名优品牌。

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倡导发展“猪—沼—优质农 10

产品”生态农业模式,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沼气普及率达60%以上。以延长生态农业产业链为核心,以生态良性循环为基础,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可再生资源开发性产业,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广秸秆气化等应用技术,发挥九宫山镇秸秆气化生产示范带动作用,普及秸秆气化生产。

⑶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积极推行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实现“农游合一”。按照自然、采摘、品尝、休闲、度假、购物、消费等新的理念,发展多种功能的观光农业景区景点。要做大做强吴田畈、蘑菇畈、汪家畈的观光农业,在示范作用的带动下,促进“一线两圈”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

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施“十镇百村乡村旅游”工程,利用五年时间,力争发展旅游名镇4个、旅游名村50个、生态休闲农庄100个、星级旅游农家乐500户。通过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活水平

⑴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村公路及村内主干道硬化400千米,入户道550千米,村内道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要道路红线宽度3—5米,次要道路1.2—2.5 11

米。村内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安装路灯,路灯亮灯率达到80%以上。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规范合理,符合公共消防安全。自来水基本入户,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排水实行雨污分流,雨水就近排入自然水体,污水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集中处理后综合利用。五年计划完成村内排水沟5.3万米,完成11000户改水工程。

⑵不断完善乡村垃圾处理保洁机制。继续推进采取“组保洁、村收集,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大力推广“五个一”的保洁措施,即每个自然湾建一至二个垃圾池,定一至二名卫生保洁员,配一部垃圾手推车,每个中心村建一个垃圾填埋场,每个乡镇配一台垃圾清运车。加大县财政争取资金投入力度,力争将村庄环境保洁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⑶不断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级组织工作用房和村民议事、文体活动场所及村级图书室建设。积极实施“市场工程”,大力推进“超市下乡”,试点村要建成主要日用品及农资商品齐全的便民超市,实现农民购买力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不出村。切实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推动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

⑷不断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积极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工程、联户小型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秸杆气化工程、清洁卫生校园工程、退耕还林农村能源建设工程等“六 12

大工程”,规划5年修建农村沼气池5万口,乡镇秸杆气化站15所。同时建立健全农村能源服务网点,让农民真正用上清洁能源、经济能源、省心能源。

3、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⑴切实抓好村镇规划布局。树立全域谋划理念,做大做强中心城镇,特色镇。大力培育中心镇,推进中心村和新型社区建设,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积极构筑以中心镇区经济带为主体,以各类小城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的城镇空间结构,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十二五”期间计划扶持建设“宜居村庄”18个,引农进镇异地搬迁2500户。

⑵切实抓好“宜居村庄”建设。重点抓好列入“十二五”期间 “宜居村庄”建设的18个试点村规划建设工作,全县18个宜居村庄按照规划全面加快建设,到2015年基本形成主导产业较明晰,基础设施较完善,社会公共资源较完备,利用率较高,人口较集聚,农民收入水平较高的新型农村,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带动村。

⑶切实抓好达标村建设。到2015年全县建制村基本达到初级标准,其中达到一级目标95个,占总村数的54%,达到二级目标的91个,占总村数的46%。

(三)、保障措施

1、从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上下功夫。农民是农业

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全面系统的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实现“十二五”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十二五”期间,一要立足根本和长远,完善教育体系,开展农村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二要强化农业技术培训,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培训体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员队伍。三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教育,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

2、从构建“管与用”平台上下功夫。一是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组织领导上下力气,要着力构建有利于推进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由党委统领、政府实施、部门服务、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尤其要求坚持领导挂点、部门结对、干部蹲点、政策保障制度。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效能保障上,不仅要在扩权强镇上作好文章,而且又要在扩权强村上探索新路,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力。二是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绩效管理上下力气,要突出实绩考核,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管理使用机制。三是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氛围营造上下功夫,既要宣传推介外地的先进经验,又要总结宣传本地的探索实践,形成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立体化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干群、社会力量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

3、从加强领导,强化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上做文章。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落实县领导挂点,乡镇领导包村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做到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抓具体抓,层层抓好责任目标落实到位。同时,进一步加强督查力度,认真履行督查职责,落实好“一月一督查”的工作措施,积极服务我县新农村建设。

通山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2011年11月1日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

【字体:大 中

门及直属商会

小 】

湖南省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0-08-11

湖南省工商联

2006年初,湖南省工商联、省光彩会开始有组织地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回乡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在全省工商联会员企业中掀起了开展“‘一帮

一、手牵手’,万名企业家回乡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光彩大行动”的热潮,鼓励广大民营企业家把亲情、乡情、热情融合在一起,引导他们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回报家乡,为新农村建设开辟了一 条新的渠道。到2007年初,全省共发动工商联会员企业结对帮扶1040个村(点),实施项目1500多个,投入资金4亿多元。

2007年3月,为了把组织、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湖南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光彩会整合资源,凝聚力量,联合开展了“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

一、“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基本情况

“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全省广大民营企业的积极响应,这一 活动体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民企参与踊跃,成效初步显现

参与队伍更加广泛。参与“万企联村”活动的队伍包括了工商联会员企业、光彩会成员单位和广大民营企业,并吸收了一些省外境外的企业参与进来。

思路更加清晰。活动坚持自愿参与、村企对接、产业拉动、项目推动、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民营企业投资开发项目为主,体现项目带动、产业联村、村企结合、整村推进的特点,围绕产业延伸、连锁经营、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劳动力转移五个方面的重点,引导一批优势企业与农村进行项目对接,走出一条海内与海外、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非公人士与农民协同联动、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新路。

成效更加显著。到2009年底,全省共有5865家非公有制企业与8473个村(含产业联村)实现对接,实施对接项目4707个,投入资金277亿元。“万企联村”活动开展三年多来,村企双方都得到了共同发展。据统计,2009年联村企业产值比上年增加了347亿元,纳税额比上年增加了12亿元,对接村平均集体收入比2006年增加5.2亿元,活动开始之初,对接村农民平均纯收入3565元,2009年增加到5326元,转移和扩大就业安臵农村剩余劳动力62万多人,捐赠资金近4亿元。同时,还积极争取得到了农办等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2007年9月,省工商联、省光彩会与省农业银行、省农业发展银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签订了合作协议,三家涉农银行在三年内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民营企业保证提供100亿元贷款。目前已落实到位80%多。长沙、衡阳、岳阳、娄底、郴州等地也与当地涉农金融机构签订了协议,2007年以来,各市州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民营企业在资金扶持上已提供贷款超过100亿元。

2、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引导有力

“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2007到2009年,中共湖南省委常委会先后三次专门听取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开展活动的工作汇报。2008年,成立了全省性的“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领导小组。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长和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分别担任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省直三十多个部门为小组成员单位,同时,省委、省政府“两办”发文全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成立相应的机构,安排专人、专项资金,并将“万企联村”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内容。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多个部门参与的协调联系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探讨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此外,还积极帮助参与企业争取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在项目申报、立项、审批等方面规范程序、简化手续。如衡阳等市积极争取国土、交通等部门的支持,为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搭建了绿色便捷的通道。

各级党委统战部、工商联、光彩会是“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领导小组中负责联系民营企业的成员单位,负责组织发动和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2007年3月,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光彩会成立联合办公室。为做好推动工作,联合办公室多次举办内容丰富、形势多样的专题活动,如银企合座谈会、村企对接洽谈会、“万企联村”表彰活动,等等。2009年初成立了“万企联村”专家顾问团,聘请省内大专院校和研究所的知名专家学者108人担任顾问,巡回企业提供政策、技术咨询。通过多方位开展企企联姻、村企合作、专企对接,银企洽谈等活动,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万企联手、千村共进、共同发展”的可喜局面。

3、政策鼓励扶持,典型示范带动 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我省各地借势而为,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出台政策扶持措施,充分调动了民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2006年,娄底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组织企业对口帮扶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通知》,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企业给予三项优惠政策:企业对帮扶村捐赠的资金、物资可依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税前列支;参与企业可享受娄底市鼓励外商投资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企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优先列入有关部门的支持范围。长沙、岳阳等地政府也专门发文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在税收、征用地、用水用电、捐赠慈善事业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

为加大推动力度,我省还确立了典型示范带动的战略。目前,全省14个市(州)123个县(市)区委统战部、工商联、光彩会全部分级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州)一级抓好1-2个示范村的工作,县(市)区一级认真抓好1个示范村的建设,省一级则在湘潭、张家界等市建立了四个示范村。示范村建设不求多,务求精,求实效,通过村企结对双赢,切实起到典型示范带动的作用。岳阳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李劲夫负责联系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在平江县的示范村工作。几年来,岳阳市10家民营企业已与示范村实施对接项目15个,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依靠产业带动,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民有了持续稳定的增收,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2007年来,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光彩会在全省开展了“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创建示范项目、示范村活动,全省70个示范项目,70个示范村由省里统一授牌。同时,还编印了两辑共40多个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案例,向全省推广。这种分级办点、领导带头、典型推介的做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开展“万企联村”活动的主要做法和几点体会

(一)主要做法

1、以村企对接为重点,不断拓展参与新领域

“万企联村”活动开展以来,各级统战部、工商联、光彩会积极组织引导民营企业,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围绕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延伸有地方特色的非农产业、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促进农村商品流通、开展智力帮扶、企业家回村兼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突出产业联村,项目带村,实现村企对接,不断拓展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领域。

(1)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湖南是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产量大、品种多,农业产业化前景广阔。民营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在品牌、经营管理、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各级“万企联村”领导小组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企业,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市场+基地+协会+农户”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大力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湖南圣毅园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在长沙县北山镇投资3.1亿元,流转土地1.1万多亩,以种养殖业为基础,以深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为支撑,共涵盖北山镇6个村,1.2万多人。目前已完成农田整理8300亩,修建高标准农田灌溉水沟2.7万米,修整河道21公里,修建村级公路共32公里,完成了所有机耕道建设。土地流转后,改小丘为大丘,既新增耕地面积10%以上,又可完善农田排灌体系,实现机械化规模经营,同时杜绝了土地滥用和抛荒现象,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了土地。公司现在以发展种养殖业为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休闲及第三产业,农民离土不离乡,成为公司的股东兼员工,有持续稳定的工资收入,还可参与分红。据统计,仅工资和分红收入,当地农民每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圣毅园现代农业项目给村企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公司将在今后三年内完成转流土地3万多亩,打造湖南最大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2)延伸有地方特色的非农产业。在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各地积极引导工业企业,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积极发展与农村经济相关联的非农产业,发展农村工业生产;鼓励、支持在农村的工业企业,乡办、村办工业做大做强;鼓励、支持在城镇的企业,将配套加工业向农村地区延伸,在农村建立产品配套与协作工厂。湖南五江轻化集团在涟源市茅塘镇石门村先后办起了搪瓷、保温瓶、不锈钢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此基础上,集团计划在石门村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第一期工程建成后,将新增产值1亿元,安排600多名农民工就业。醴陵市华鑫电瓷电器有限公司在联系村三铺村先后创办了切割片、电瓷电器、花炮生产、建筑施工等多家企业,全村1400多个劳动力全部就地就业,同时,还为周边乡村富余劳动力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湖南广安(集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联系村长沙县上杉村投资1700万元,建设年产12万吨饲料自动化生产线,配套10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基地建设。湖南万盛发针织厂是2008年从广东东莞把原厂迁回家乡浏阳市北盛乡燕舞州村的,原本外出广东打工的员工也多是该村的青年,工厂整体回迁后,员工既可吃住在家方便照顾家人,还可按计件把加工工作带回家给家中的老人来做,农民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工厂也大大降低了成本,有效地实现了村企双赢,同时,还带动了该村经济的发展和村容村貌的改善。

(3)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湖南是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在村企对接活动中,各地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依托乡村的青山绿水、古村古貌,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休闲旅游等乡村特色旅游。2006年10月,湖南金荣企业集团投资50万元对岳阳县明清古建筑群张谷英村进行维护,近两年又投入200万元开展品牌提升,加强环境设施的改善,将张谷英村打造成著名的明清古村旅游项目。长沙市千龙湖旅游度假有限公司首期投入1.1亿元在望城县格塘乡综合开发2800亩水面和400亩山林,兴建集垂钓娱乐、运动休闲、农业开发、度假旅游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村,现已成为国家级的农村旅游示范点。

(4)促进农村商品流通。提高农村商品物流水平,是实现农村市场与城镇市场、国际市场有效对接,活跃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各级工商联积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培育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和农村商品超市,积极参与国家有关部门推行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等计划,发展农贸物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活跃农村市场,拉动产业发展。湖南湘珠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4月投资1000万元成立兆丰年农资连锁超市有限公司,在全省农村建立复合肥专营连锁店231家,采取连锁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农业专业技术服务的模式,建立连锁经营配送网,既解决了农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的问题,又降低了农资产品成本,直接带动了农民增收。慈利县芙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三年时间内在我省湘西地区乡村建立了220家芙蓉连锁农家超市。常德市金大地农资公司在全省农村建立农资销售网点1200家,每个网点安排农民工1-2名,保证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放心方便地购买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

(5)开展智力帮扶。一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职业学院开展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自主创业能力。怀化市工商联会员单位万昌中专,建立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基地,在85个乡镇建立了联络站,培训农民工1000多人。常德市工商联会员单位常德同德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500多人。二是引导有条件的会员单位和企业,帮助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湘潭“仁和”医院从2007年来投入100万元免费培训农村医务人员。湖南广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制定了3个广安新农村建设科技实用人才培训计划,与湖南农业大学联合开办了“广安班”,同时与光大纵横培训机构签订了长期培训计划,计划五年内培训2000名农村科技实用人才。三是推广农业新技术,提供科技服务。长沙利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浏阳市柏加镇双源村向农民免费推广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植物促长剂、地力增效剂等无公害绿色环保新技术,并将逐步在全省乡村实施“生态沃土种植富民工程”。

(6)鼓励企业家回村兼职。引导民营企业家及企业管理人员回乡兼任村支书、村主任或经济顾问,帮助更新发展理念,加强经营管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拓展市场,直接带领村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郴州市北湖区开展了“选拔、推荐优秀民营企业家到部分行政村担任名誉村主任”活动,得到民营企业家的积极响应。益阳市有50多名民营企业家回村兼任村主任、支书或经济顾问。岳阳市引导33名民营企业家回村兼职,17名民营企业家担任联系村经济顾问。湖南派力斯集团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建初于2006年6月主动回到家乡桃江县兴坪村担任村主任,投资20万元修建村级水泥公路,投资20万元修建村支部和文娱室,投资30万元发展生猪养殖业,投资10万元创办村级农业科技园,带动了兴坪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7)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全省各地工商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进行农田改造、修路、架桥、兴修水利、建沼气池、村部,建设新村镇和新农居。据不完全统计,长沙市工商联会员企业几年来共投入资金2.8亿多元,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2007年来,衡阳市集中组织53家工商联会员企业,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支持66个村的公路建设。湖南兴光冶炼有限公司在郴州市永兴县农村投入2000万元,兴建20多公里长的高标准水泥公路和整体改建1个村的村民新居。此外,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农村公益慈善事业等方面也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帮助农民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2、以项目带动为支撑,积极探索对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在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地突出产业带动,项目联村,积极探索村企对接的有效形式,逐步形成了搭建对接平台、实施整村推进、围绕重点突破、集中联片开发、省外境外联姻等对接途径和方法。

(1)搭建对接平台。一是组织村企项目洽谈对接。围绕民营企业投资意向需求和农村可以提供的对应项目来进行洽谈对接。2006年8月,湘潭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召开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率先在全省组织村企项目洽谈对接活动。民营企业家与农村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洽谈,134家民营企业与118个村签约建立了结对共建关系,意向启动项目160多个。随后,这种形式逐步在全省推广。2007年3月,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光彩会在长沙举办了全省“万企联村、村企对接项目洽谈会”,组织省直500多家会员企业与市州推荐的联系村点700多个项目进行洽谈。有416家企业与511个村签约建立了结对共建关系,意向启动项目534个。二是开展村企项目网上对接。2007年9月,我省正式开发出了“万企联村,共同发展”项目对接软件,并于11月举行了全省项目对接网上洽谈会,采用信息化手段,通过计算机软件管理,建立企业拟向农村投资的重点项目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库以及建立农村需要帮扶的项目库,截至目前为止,共有600多对项目自动生成匹配成功,另有1000多对库存项目供村企双方选择。实现项目网上洽谈、网上对接,为村企对接、项目对接提供了简便、快捷的通道。

(2)实施整村推进。各地组织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注意引导规模大、实力强的民营企业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在村庄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事业等方面实施帮扶项目,进行全面参与、全面推进。各级工商联领导办的示范点,一般都是采取整村推进,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株洲桐梓坪实业有限公司以“产业富村、文明美村、和谐新村”为目标,全面推进桐梓坪村的建设,现已经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土地整理集约开发,综合开发建设“中国桐梓坪庄园社区”。

(3)围绕重点突破。各地组织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注意引导民营企业围绕一个重点或一个主要方面为突破口,集中力量,重点推进。衡阳市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中,以农村公路建设为突破口,在2007年6月与市交通部门联合开展了“百企联三农,共建致富路”活动,有53家民营企业参与66个乡村的公路建设,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

(4)集中联片开发。各地积极探索,引导民营企业集中在公路沿线等一些相邻相近的乡村实行集中连片结对开发,统一发展规划,统一建设基础设施,统一开发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怀化市组织20家工商联直属会员企业,沿怀黔经济走廊沿线成片对接20个村。先由当地党委、政府对这2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进行统一规划,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开发主要产业项目。自2007年3月启动以来,已实施了12个产业开发和基础建设项目,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

(5)省外境外联姻。积极发挥统一战线、工商联组织网络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拓村企对接的新渠道,引导省外、海外、港澳台企业参与我省的新农村建设。株洲桐梓坪实业有限公司与桐梓坪村结对共建,倾力打造“华西”式庄园社区,与美国长期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新加坡中央轴承公司分别签订了建设桐梓坪服饰加工区和“中国桐梓坪庄园社区”意向合作协议,协议投资额分别为12.6亿元、20亿元。香港荣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在衡阳市珠晖区解放村、大众村合作兴建“衡阳玉泉绿之韵生态农业科技园”,进行冬枣种植、南瓜粉加工,第一期已投入资金5000万元。邵阳市引进美国纽曼公司北京区总部投资3000万元在邵阳县乡村建设水产养殖基地及旅游开发。湖北省长阳县锰业有限公司将湘潭县月塘村作为帮扶支持村,先期投入48万元硬化村道4.8公里,投资2000万元在该村创办的制鞋厂已经动工开建。

(二)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加强服务是推动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注,争取职能部门的政策扶持,积极做好组织发动和宣传工作,为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是推动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关键是要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我省的“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得到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各级统战部、工商联、光彩会均把“万企联村”活动作为统一战线服务大局,服务中心工作的一件大事、要事来抓,把它作为服务会员和民营企业的一件实事来抓,从争取重视,争取支持,到协调与各部门的关系,协调农村与企业的关系,各级组织都是服务优先,走在前面,让会员企业真实感受到“万企联村”活动确实是一项旨在推动村企双赢、共同发展的活动。

2、协调关系,积极引导是推动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证

“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开展以来,各级统战部、工商联、光彩会均把与农办、国土、交通、电力以及金融机构等部门建立合作协调机制作为推动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企业参与“万企联村”活动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从而更大的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各级组织从宣传发动入手,从争取各方扶持立足,从村企共赢长远发展需要出发,把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产业联村、项目带动是实现村企双赢的重要前提 “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在全省实施推进已有3年多时间,加上此前省工商联开展“‘一帮

一、手牵手’万名企业家回乡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光彩大行动”,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万企联村”活动始终坚持自愿参与、村企对接、产业带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项目带村、产业联村、村企结合、整村推进,围绕资源开发、产业延伸等。实现企业与农村的共同发展。实践证明,坚持产业联村、项目带动符合我省农村当前实际情况、符合我省民营企业发展需要,是加快推进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全省农业现代化战略,特别是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

4、大胆尝试、创新模式是推进村企双赢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新举措,民营企业作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参与农村资源开发,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企业自身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村企对结、产业联村、项目带动、确实为农村和企业提供了互利双赢的良机。我省在开展“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中积极鼓励企业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推进民营企业以产业、产品、技术或地域为依托,积极发展新型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改革,建立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共同发展。如“天泉公司的股田制”、“国进农产品合作社”、“开源·象鼻嘴村经济合作社”、“千龙湖经营公司”、“兆丰年农资连锁超市加盟经营”、“双佳科技公司+合作社”等模式经全国工商联和我省的案例推介,发挥了积极的示范指导作用。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万企联村”活动通过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平台,拓展了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新渠道。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寻找到了更多发展商机,得到了更快发展。农村、农民在与民营企业对接共建中,更新了发展观念,发展了经济,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在看到成效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当前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

1、在组织引导工作中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前段,我们对各级统战部、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统战部、工商联的一些干部仍存在某些模糊认识。有的同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部门的事,它们有职、有权、有项目、有资金,应由政府部门去统抓、统管,统战部、工商联缺乏必要工作手段,企业难组织,工作难推动,只做一般地号召、应付就可以了,不必要这样实打实地去抓。这种模糊认识,导致有的地方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发动面不广,工作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

2、民营企业呈现冷热不均现象

在调查中,90%的民营企业有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愿。但是,在实际参与中,涉农企业,与农村关联度比较大的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热情高涨,并有实际投入。一些非农企业,与农村没有什么联系的企业,则徘徊观望,缺少实际行动。呈现涉农企业热,非农企业冷。同时,处在乡镇、县市区的民营企业,与农村距离近,联系紧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多;处在大城市、中心城市的民营企业,与农村距离远,联系疏远,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少。呈现上冷下热。

3、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缺乏必要的指导、规范和政策支持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党委、政府的长期指导、总体规划和政策支持。目前,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更多的是企业各自为战,自发而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亟待党委、政府出台指导性文件,加强全局指导和总体部署。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产业整体布局、交通道路建设、环境整治等问题上,都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出台一些具体政策措施,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规范。在工业用电、土地使用、税收、融资等方面也需要研究出台一些政策措施,给予支持和扶持。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开发一些农业产业化项目,绝大部分项目是租用土地,企业向银行贷款,要求企业以城市的产业用作农村新开发项目的贷款抵押不现实,但银行的贷款抵押是硬性规定的,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出台新的贷款支持政策。

4、有些地方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民营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农民是最大受益者。有的地方农民对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不是积极响应,不主动作为,总希望民营企业多捐钱,多捐物。一些农民还认为,民营企业到农村是来发财、赚钱的,不配合,不支持,个别的甚至故意刁难。有的农村基层组织不健全,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团结、带领农民落实民营企业的帮扶计划和援建的项目。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作用发挥。

5、缺乏综合评价、激励考核机制

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目前仍处在起步、摸索阶段。这一阶段,一些民营企业参与,靠的是对自身责任的理解和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些民营企业参与,靠的是对统战部、工商联的感情认可。还有些民营企业参与,是出自其他一些方面的考虑。如何长时间、持续地调动民营企业参与 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并务求取得实效,还需要探索建立综合评价、激励考核机制。

6、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管理、安全生产等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好事要办好。在调查中发现,有的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愿望强烈,引进一些企业争先恐后去开发资源,结果资源挖空了,山体挖垮了,植被破坏了,溪流污染了。有的企业到农村去开发项目,摊子铺的大,资金缺口大,最后完不了工,收不了场,甚至成了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有的忽视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这些虽然是个别少数现象,但影响大,后果严重。因此,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高度重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工程管理、安全生产等问题。

四、下阶段工作思路

1、结合当前实际,优先培植重点

2008年,我省的长株潭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推进“一化三基”,构建和谐湖南的整体思路,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目标。我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紧紧围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更多地鼓励、引导企业参与农村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处理好发展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之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一战略目标培植优先项目,是我省“万企联村”活动今后的工作重点。

2、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实现“村企共赢”,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因此,在工作中要积极拓展新的工作思路,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依靠网上项目对接等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有效地推动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深入持续开展。

3、注重工作实效,突出产业带动

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就是要实现民营企业和农村的长远共同发展。产业带动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形式和保证。在鼓励、引导工作中,要更加突出以民营企业投资开发项目为主,更加突出项目带村、产业联村、村企结合、互利双赢、共同发展。重点引导一些产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的优势企业与乡村进行对接,促进企业和对接村持续、健康的发展。

4、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协调服务。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不断摸索、探索的过程。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民营企业、深入农村、深入农户,加强调查研究,注意发现掌握和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民营企业,对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排忧解难,解决实际困难。

5、争取政策支持,出台配套措施

目前,我们正与省经委、国土厅、财政厅、科技厅等有关单位会商,准备出台一个文件,鼓励民营企业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优先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对这类项目,有关部门在融资、征用地、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等方面将给予政策倾斜。

6、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构建互帮互助机制

我省“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从今年开始将加强与组织部门的合作,通过企业与农村基层组织构建互帮互助机制,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同时,通过开展“创建先进基层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每一个党员的作用,推进“万企联村”活动的新发展。

7、加强政策技术咨询服务,凝聚各方力量智慧

2009年初,我省成立了“万企联村活动专家顾问团”,省内20多所大专院校和10多所省级科研机构共108位知名学者专家成为我省“万企联村”活动的智囊。去年暑假期间,许多专家学者深入企业,深入农村,为新农村建设项目提供政策、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深受村企的欢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项目的服务和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排忧解决难。

8、大力开展宣传表彰,建立健全综合评价、激动考核机制

要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系列报道或专题报道,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宣传取得的成效,宣传典型人物,大造声势,扩大影响,营造良好氛围。要开展总结表彰活动,奖励先进,推介典型。同时,将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为评选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光彩事业表彰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安排的重要条件,形成综合评价、激励考核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下载新疆如何建设新农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疆如何建设新农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么建设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是国家实现小康战略目标重大举措,其核心是全方位地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9亿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构建好农村消费安全环境,才能有效保护......

    新农村建设

    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平顶山市叶县党委书记平顶山市叶县仙台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人口大镇,历史名镇,有8.4万亩耕地,6.2万口人,因历史典故王乔飞凫而得名。改革......

    新农村建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程序实践教学关于新农村农民生活水平的调查报告作者:丫丫系别:建工系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学号:0801010023指导教师:俞辉二零一......

    建设新农村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法律系09法学2班 240996218 黄艺凤摘要: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

    如何建设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 一、正确分析形势,把握总体要求,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规划了建设......

    新农村建设

    深山如隔世新村天地宽 ——水槎乡新桥村虎形新农村建设简介 各位领导: 虎形新农村建设点位于水槎乡新桥村虎形组,依十八排傍浪川河,高山翠林,生态优美。共有农户22户,人口110人,主......

    新农村建设

    沿着这条道路推进中国革命的毛泽东在他的《论持久战》中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我们同样相信,在今天的建设中,发展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新农村建设

    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圣毅园规划占地3.73万亩,由圣毅园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这里既有异国风情园、无公害生态农业、休闲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