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新农村”实践团7月24日新闻稿
7月24日上午,山东大学“走进新农村”实践团走访了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肖家村,对其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
早上七点整,队员们首先在临邑县城集合,经过大约半个小时的行程,抵达肖家村。村支部书记肖主任热情接待了小组队员。小组队员首先在村支部办公室对肖主任进行了简短的采访。队员们首先听取了肖主任关于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村里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介绍,然后针对新农村建设问题向肖主任询问了事先准备的几个问题。通过采访,我们大致了解了肖家村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和村民生活发生的变化,以及未来几年村里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展望。肖主任介绍到,村民在以耕种为主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了蔬菜大棚、畜牧业和养殖业等多种产业,增加了收入。
采访结束后,肖主任带领小组队员们参观了部分村民的蔬菜大棚和养殖场,使得队员们直观了解了村民们的副业生产情况。在参观过程中,小组队员看到了村民的蔬菜和养殖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实现了专业化和产业化。同时队员们发现当前村民已经具备相当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而且能够紧跟时代的潮流,把科学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令队员们们刮目相看。村民的生产生活给队员们的感觉就是,生机勃勃!
通过今天的走访,队员们加深了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和感受,激起了调研的热情,为接下来的调研活动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走进新农村实践报告
走进新农村实践报告范文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浙江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绍杭分队一行11人于7月15日开始了为期六天的走进新农村之行。在这短短的六天中,我们对杭州余杭和绍兴柯桥、杨汛桥的四个特色农村进行调研分析,解析他们的发展经验,包括他们在发展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他们今后的思路及发展中改进的情况。另外,还调研了当地村民村委在新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体会和想法、期望和要求。几天的农村之行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住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走访的几个村中,大多数农民都住上了别墅般的楼房,他们的房子是经过规划建设的,错落有秩,外观统一。相应的配套设施也跟上了,如统一的垃圾箱,路灯等。道路也不再是土路,而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他们也注重休闲娱乐,大多数人家都装了有线电视,村里还建有篮球场、村民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农民身上的负担相比以前轻了许多,农业税基本上已经取消了。有些地方也由政府出钱帮农民买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起了保障作用。当前正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合作医疗严格来讲还不算是一种医疗保障制度,但对于得大病的农民来讲,会有一定的作用。这些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其原因要归根于国家政策的实施。进入二十一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之一,农村问题也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党的xx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更是将建设新农村列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国家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使农业人口将不断向城镇聚集,这些都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发展取得的这些进步离不开村里领导班子的努力,在探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时,他们颇有体会,土地征用问题是旧村改造中必然要遇到的难题,这时农民的素质问题也暴露得比较明显。农民认为农地耕作是他们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在征用时,他们很注重自己的利益,没有从大局出发,这给领导班子的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阻碍。在其他涉及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农民也总是先考虑自己,争取得到最大的好处。有些时候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乱说一通。可见,农民素质问题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这一问题是农村发展必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影响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几个村建设新农村发展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启示:
(一)建设新农村,加快经济发展是基础。只有经济快速发展,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经济发展不仅能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可为新农村建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加快经济发展应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增加农民收入是检验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核心指标。应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效、集约、规模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增加农民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着力发展县城和重点镇,为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切实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第三篇:走进新农村实践报告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浙江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绍杭分队一行11人于7月15日开始了为期六天的“走进新农村”之行。
在这短短的六天中,我们对杭州余杭和绍兴柯桥、杨汛桥的四个特色农村进行调研分析,解析他们的发展经验,包括他们在发展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他们今后的思路及发展中改进的情况。另外,还调研了当地村民村委在新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体会和想法、期望和要求。
几天的农村之行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住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走访的几个村中,大多数农民都住上了别墅般的楼房,他们的房子是经过规划建设的,错落有秩,外观统一。相应的配套设施也跟上了,如统一的垃圾箱,路灯等。道路也不再是土路,而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他们也注重休闲娱乐,大多数人家都装了有线电视,村里还建有篮球场、村民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农民身上的负担相比以前轻了许多,农业税基本上已经取消了。有些地方也由政府出钱帮农民买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起了保障作用。当前正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合作医疗严格来讲还不算是一种医疗保障制度,但对于得大病的农民来讲,会有一定的作用。
这些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其原因要归根于国家政策的实施。进入二十一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之一,农村问题也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党的xx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更是将建设新农村列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国家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使农业人口将不断向城镇聚集,这些都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发展取得的这些进步离不开村里领导班子的努力,在探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时,他们颇有体会,土地征用问题是旧村改造中必然要遇到的难题,这时农民的素质问题也暴露得比较明显。农民认为农地耕作是他们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在征用时,他们很注重自己的利益,没有从大局出发,这给领导班子的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阻碍。在其他涉及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农民也总是先考虑自己,争取得到最大的好处。有些时候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乱说一通。可见,农民素质问题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这一问题是农村发展必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影响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对几个村建设新农村发展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启示:
(一)建设新农村,加快经济发展是基础。只有经济快速发展,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经济发展不仅能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可为新农村建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加快经济发展应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增加农民收入是检验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核心指标。应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效、集约、规模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增加农民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着力发展县城和重点镇,为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切实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二)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重点。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全面改变农村脏、乱、差的旧风貌,彻底改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农村城市化,努力为农民群众创造一个布局优化、住宅美化、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的良好环境。
(三)建设新农村,应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制定规划应立足当前、把握长远、统筹安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按照方便农民、提升农村、发展农村产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民居住区、产业发展区以及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尤其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民风民俗、文化历史、地理特点等,把土地、水系、清洁能源、集中居住区规划好,并搞好建设规划与中长期规划的衔接。规划制定以后,应分清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四)建设新农村,应以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为抓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当前,应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一是进一步解决交通问题。交通问题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道路建设应以方便农民进出、有利农村发展为出发点。二是搞好环境整治。加强对垃圾的清理、归集、处理,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沼气、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三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改造,逐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补贴力度,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四是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的技能。
(五)建设新农村,应以促进民主公平为基础。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尊重农民意愿,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六)建设新农村,应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为依托。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有好的带头人。基层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成为勤劳致富的标兵、服务群众的先锋、廉洁奉公的表率。应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切实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教育和培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基层领导骨干,让他们带着政策、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办法引领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
(七)建设新农村,应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努力培育“四有”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困有所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要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树立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娱乐方式和符合时代特色的亲情关系、邻里关系。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真正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
第四篇:走进新农村
走进新农村
教学内容:位置与变换,课本36---3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生活情景和经验,让学生了解、辨认东、南、西、北方位,认 识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2、借助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 的联系,教学难点: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时刻记主东南西北是不变的。)教具准备:课件、方向牌、游戏、练习纸教学预案: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导入新授
1、结合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师:太阳从哪儿升起?落下?
生思考:回答,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师板书:东、西
师:就目前学生做的位置,面向哪个方向?自己的背部又朝哪个方向? 生答:面向南方,背向北方。
师板书:南、北
有两名生答面向东方(原因由于教室方位的原因,混了方向)师:及时给予纠正
师:在黑板中间写出今天要认识的:东、南、西、北方位
师:那么当我们外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我们该怎样知道我们所去的位置呢?
生看地图呢
师:在地图上认识方位的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显示幻灯片(课本36页信息窗1的图)
生:哇塞,好美啊,师: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
分小组讨论,各组出一名学生回答,师总结并板书
师: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走?
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师:每一条路线皆给予肯定
2、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用到方向的问题。
教师解释课题:东、南、西、北
二、实际观察,体验方位
1、初步了解辨认方向的方法
让学生说说知道有哪些辨认方向的好办法吗?(太阳、北斗星、指南针……)根据学生课件演示。
2、实际观察,感受方位。
(1)辨认方向
请学生用认为可行的方法来确定教室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四人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个别学生用方向牌表示出来。
请学生观察一下教室的各个方向有些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2)活动巩固
3、让学生演示(找两旁的学生离开课桌站)
师口令:面向东、南、西、北,请学生快速辨认。
师口令:东、南、西、北方位变换,让学生快速辨认
再来一次:东、南、西、北方位的辨认
让学生谈谈体会。
4、学生回到座位做好
师:请学生伸出两只手,分别指出两个方向。
东和西;南和北,生:快速出手,动作快,准确
师:给以表扬鼓励
师: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
(3)辨认方向练习
师:如果告诉你一个方向,你能很快地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吗? 生:练习纸。同桌合作完成。
学生完成后,指名讲解,师生讲评。
指一名学生做小老师,定一个方向考考全班。
三、巩固拓展
(1)以教室为中心,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以校园为中心,东南西北又各有什么?
(2)以潍坊地图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举例说一下,以××为中心,东南西北各有些什么? 将例子和答案写出来
四、本节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遇到方位的知识…
3、认识方位重要性的意义……………
第五篇:走进新农村
“走进新农村”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前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我校积极开展“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投身社会实践,助力基层发展,服务基层群众,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践行使命,增长才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为契机,与“我的中国梦”的传播和发现相结合,与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延伸和深化相结合,与基层建设年的助力和服务相结合,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相结合,与个人成长的积淀和提升相结合,深入农村、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建言献策,做到 “进社会、知省情、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投身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和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四大攻坚战”,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了响应学院领导提出的关于“体验省情服务群众”的号召,深入贯彻学校在加强学生回报社会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我小组本着“严肃勤勉专注刻苦虚心”的原则,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专心致志地砥砺自身品格,孜孜不倦的锻炼实践能力,尽力完成学院所下达的每一项任务,努力赋予自己每一滴汗水以深刻地社会意义。时间: 地点:
实践内容:当接到社会调查的实践任务之后,我和几个同学结成小组便开始进行计划与筹备工作。小组队员明细分工,严格执行,在计划范围内追求广泛全面,在全面的基础上力求清晰深刻,为得到更加准确有效地信息而不懈奔走,为给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建议而努力思考。
几天的农村之行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住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走访的几个村中,大多数农民都住上了别墅般的楼房,他们的房子是经过规划建设的,错落有秩,外观统一。相应的配套设施也跟上了,如统一的垃圾箱,路灯等。道
路也不再是土路,而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他们也注重休闲娱乐,大多数人家都装了有线电视,村里还建有篮球场、村民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农民身上的负担相比以前轻了许多,农业税基本上已经取消了。有些地方也由政府出钱帮农民买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起了保障作用。当前正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合作医疗严格来讲还不算是一种医疗保障制度,但对于得大病的农民来讲,会有一定的作用。
这些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其原因要归根于国家政策的实施。进入二十一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之一,农村问题也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更是将建设新农村列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国家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使农业人口将不断向城镇聚集,这些都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发展取得的这些进步离不开村里领导班子的努力,在探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时,他们颇有体会,土地征用问题是旧村改造中必然要遇到的难题,这时农民的素质问题也暴露得比较明显。农民认为农地耕作是他们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在征用时,他们很注重自己的利益,没有从大局出发,这给领导班子的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阻碍。在其他涉及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农民也总是先考虑自己,争取得到最大的好处。有些时候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乱说一通。可见,农民素质问题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这一问题是农村发展必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影响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对几个村建设新农村发展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启示:
(一)建设新农村,加快经济发展是基础。只有经济快速发展,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经济发展不仅能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可为新农村建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加快经济发展应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增加农民收入是检验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核心指标。应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效、集约、规模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方
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增加农民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着力发展县城和重点镇,为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切实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二)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重点。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全面改变农村脏、乱、差的旧风貌,彻底改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农村城市化,努力为农民群众创造一个布局优化、住宅美化、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的良好环境。
(三)建设新农村,应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制定规划应立足当前、把握长远、统筹安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按照方便农民、提升农村、发展农村产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民居住区、产业发展区以及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尤其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民风民俗、文化历史、地理特点等,把土地、水系、清洁能源、集中居住区规划好,并搞好建设规划与中长期规划的衔接。规划制定以后,应分清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四)建设新农村,应以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为抓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当前,应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一是进一步解决交通问题。交通问题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道路建设应以方便农民进出、有利农村发展为出发点。二是搞好环境整治。加强对垃圾的清理、归集、处理,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沼气、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三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改造,逐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补贴力度,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四是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的技能。
(五)建设新农村,应以促进民主公平为基础。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尊重农民意愿,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六)建设新农村,应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为依托。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有好的带头人。基层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成为勤劳致富的标兵、服务群众的先锋、廉洁奉公的表率。应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切实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教育和培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基层领导骨干,让他们带着政策、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办法引领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
(七)建设新农村,应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努力培育“四有”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困有所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要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树立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娱乐方式和符合时代特色的亲情关系、邻里关系。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真正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