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参与新股投资

时间:2019-05-13 10:5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性参与新股投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性参与新股投资》。

第一篇:理性参与新股投资

新股投资知识

2012-06-28

一、申购新股需谨慎,小心新股变心伤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壮大,股市在为大家带来更多投资机会的同时,也蕴含了更多的投资风险,对此大家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对于长期受到追捧的新股申购即“打新”来说,投资者在参与时,也应该多一份理智和谨慎,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投资理念,切不可盲目参与,以免招致财富上的损失。

曾几何时,“打新必赚”成为中国股市的一个神话般的铁律,对于投资者来说,申购中签无异于彩票中奖,是包赚不赔的好事,于是大量资金涌入一级市场,争相分享这一盛宴。然而“打新不败”的神话近年来却破灭了,新股破发的现象屡屡发生。自2009年下半年IPO再次开闸后至2011年底的两年半时间里,我国A股一级市场共发行新股730只,上市当日即告破发的达到103只,占比14.11%。

导致新股破发的原因是众多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新股首发市盈率偏高。历史数据显示,从2002年初到2008年底的7年时间内,我国A股市场年度首发市盈率均值在17倍到30倍的区间内窄幅波动,然而自2009年IPO重启后,最近三年的年度首发市盈率均值分别高达53倍、59倍、46倍;明显高于A股的整体市盈率,价值回归在所难免。另外,新股破发率的高低与证券市场整体表现有系:2009年牛市,新股破发率为零;进入熊市后的2010年沪深300指数下跌12.50%,新股破发率7.45%;2011年沪深300指数下跌25.01 %,新股破发率上升至27.30 %。

新股的屡屡破发,给参与“打新”的个人投资者造成了相当的损失,当日破发的103家公司中,上市首日股价平均下跌幅度为6.56%。而对于限售期为三个月的机构投资者来说,损失则更大。统计数据中存续期超三个月的上市新股共700只,其中三个月后股价跌破发行价的有187只,比例高达26.71%,平均跌幅11.48%。若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一年后跌破发行价的公司达到166家,占比超过35%,跌幅扩大至22.63%。以上数据清晰的表明,“打新”是存在相当风险的,绝非部分投资者所臆测的万无一失之举。

新股的屡屡破发不仅要求要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亦要求相关保荐机构更加合理地制订上市首发价格。更为关键的是,投资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新股观”,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认识到新股破发与市场上业已存在的旧股在交易中的涨跌一样,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被“逢新必涨”的观点所束缚。投资者从保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在参与“打新”之前,要对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尽可能加以详尽了解,对其公司投资价值和未来成长性做出理性的判断。若发行价明显超出合理的区间,则应坚定地拒绝参与申购。我们认为,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行为趋于理性之时,将倒逼我们的上市公司、保荐机构和询价机构对发行价格作出更合理的判断,最终推动新股市场在合理有序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二、买卖新股前要做足功课,避免盲目性

许多中小投资者申购新股,并不是因为对自己想要申购的新股有所了解及研究,而是因为觉得新股不败、中签了就赚钱,也有些投资者有着浓厚的新股情结,见了新股就忍不住要买进卖出。这样的新股操作思维,属于典型的盲目跟风、盲目炒新。近日媒体刊登的系列专栏显示,中小投资者盲目“炒新”的结果很多情况下是亏损。随着中国资本市场2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交易的日趋复杂,投资者买卖新股,既需要依据一些基本因素,比如自身的收入情况、对相关行业的熟悉程度、掌握信息的便利程度等等,更需要在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上更上一层楼。总之,投资新股之前应该要做足功课,避免盲目性。否则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财产不负责任的态度。

那么,怎样来判断新股的投资价值,以避免盲目买卖新股,同时又能从真正有投资价值的新股中发现投资机会呢?最重要的功课是应该对自己想要申购的新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最起码应该通过我们营业部的钱龙系统,或者网上交易行情系统,按F10,将新股的基本资料调出来看看,里面的资料比较详细,包括公司简介、行业分析、财务数据、招股说明书、发行公告、发行市盈率等等信息,投资者可以从中分析比较,判断该公司的价值和成长性,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风险偏好,得出投资与否的结论。从政府部门、证券交易所、发行人、中介机构、媒体等几个方面获取想要了解的有关新股的信息,比如目前证监会已经将拟上市企业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提前至初审会前进行预披露,这样从预披露日到新股申购日就有不少的时间,足以让投资者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对该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研究。同时,媒体也往往会从招股说明书预披露开始,对相关企业进行追踪报道,这使得投资者能获得更多的招股说明书之外的信息。招股说明书将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指标、高管团队、公司治理等各个侧面呈现在投资者面前,是投资者研究拟上市企业最重要的途径。

具体来说,投资者应当对招股说明书中公司概况、竞争优势和地位等内容进行细致浏览,从而对公司的所属行业特点、产业格局和公司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出客观评价,即先了解公司所处的行业特点,如产业链、行业壁垒、行业竞争格局等。同时,应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详尽分析,特别是对关乎公司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的主要指标进行纵向及横向对比,如3年来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三者的增长幅度,主营产品的毛利率水平,应收账款及账龄、关联交易金额等。投资者应对公司的基本面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较为客观、准确的结论,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上市新股的内在投资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投资者不盲目申购新股,另一个重要的功课就是要分析公司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这些可以根据招股说明书中的风险因素来进行分析,在有效剔除了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后,方能对新股的投资价值和风险系数做出合理评估。概括来讲,公司的风险因素一般包括以下几类:第一,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前景、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商业周期或者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市场饱和或市场分割、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市场占有率下降等。第二,经营模式发生变化,经营业绩不稳定,主要产品或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过度依赖某一重要原材料、产品或服务,经营场所过度集中或分散等;第三,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导致的风险、资产周转能力较差导致的流动性风险、现金流状况不佳或债务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偿债风险、主要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足的风险、主要资产价值大幅波动的风险、非经常性损益或合并财务报表以外的投资收益金额较大导致净利润大幅波动的风险、重大担保或诉讼、仲裁等或有事项导致的风险;第四,技术不成熟、技术尚未产业化、技术缺乏有效保护或保护期限短、缺乏核心技术或核心技术依赖他人、产品或技术面临被淘汰等;第五,投资项目在市场前景、技术保障、产业政策、环境保护、土地使用、融资安排、与他人合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营业规模、营业范围扩大或者业务转型而导致的管理风险、业务转型风险,因固定资产折旧大量增加而导致的利润下滑风险,以及因产能扩大而导致的产品销售风险等;第六,由于财政、金融、税收、土地使用、产业政策、行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政策变化引致的风险;第七,可能严重影响公司持续经营的其他因素,如自然灾害、安全生产、汇率变化、外贸环境等。

此外,投资者还可以从募集资金投向,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和相互关系,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等方面来判断新股的投资价值。

目前正在讨论的发行制度改革,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强化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承担诚信

申报和信息披露的法定责任,实行以信息披露为主的审核制度。只有当投资者以专业、负责的态度对待新股,不盲目、不轻信时,市场化的新股审核和发行体制才能真正登陆中国的资本市场。

三、新股上市首日重点监控的六种异常交易行为

近期新股上市首日炒作明显升温。交易所在监控中发现,个别投资者利用新股上市首日无涨跌幅限制、市场关注度高、换手率高等特点,无视股票基本面,热衷在新股上市首日进行具有高度投机性的短线炒作,甚至通过虚假申报、高价申报、大笔申报、连续申报等方式参与炒新,引起股价大幅波动,牟取不当利益。此类行为已成为新股上市首日炒作的主要推手,是交易所严密监控、重点打击的重大异常交易行为。具体而言,这些重大异常交易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六种情形:

1.开盘集合竞价期间虚假申报。主要指开盘集合竞价9:15-9:20允许撤单期间,通过高价申报和撤销申报影响开盘价的行为。在此期间,个别投资者先以明显高于发行价的价格进行买入申报,导致行情揭示的虚拟开盘价快速上涨,吸引其他投资者跟风买入,自己随后撤销全部买入申报,最终可能形成超出市场预期的开盘价。

2.开盘集合竞价期间高价申报、大笔申报和巨量申报。主要指开盘集合竞价期间,特别是在9:20-9:25不可撤单阶段,以明显高于虚拟开盘价的价格,巨量申报买入,从而影响甚至决定开盘价。这种行为往往是新股上市首日高开的主要决定力量。

3.连续竞价阶段高价申报。主要指在开盘后的连续竞价阶段,以明显高于行情揭示的最新成交价的价格申报买入,导致股价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涨,吸引和诱导其他投资者跟风买入,极易诱发和推动新股上市首日炒作。

4.连续竞价阶段大笔申报、连续申报。主要指连续竞价阶段,通过大笔申报、连续申报手段买入,造成“主力进场扫单”或大量买单涌入的现象,影响其他投资者对股价走势的判断,影响交易价格或交易量。

5.连续竞价阶段虚假申报。主要指连续竞价阶段,通过大笔申报和连续申报手段在行情揭示的有效竞价范围内申报买入,随后撤单的行为。这种行为容易造成买盘活跃的假相,误导其他投资者对股价走势的判断,诱使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散户跟风买入。

6.多个账户一致买入。主要指利用多个账户在同一时间或相近时间集中买入。少数蓄意违规者为规避监管部门的监控,通过分散在同一营业部或多个营业部、甚至多个地区的数个账户,统一布局,在新股上市首日的某个期间一致行动,集中买入,影响股票交易价格和交易量。

当前,个别投资者在新股上市首日采用上述重大异常交易行为参与证券交易,引起股价大幅波动,助长新股上市首日投机气氛。这类行为已成为新股上市首日过度炒作的主要风险。

新股过度炒作不仅恶化市场生态,还会造成资源浪费、毒化市场风气、助长违法违规行为,并且扭曲了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股上市后一段时间内股票价格持续走低的趋势,严重损害了其他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深交所坚持对新股上市首日交易实施严密监控,对异常交易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实施精确打击。一旦出现异常交易行为,深交所立即采取警示措施;对情节严重的,深交所依据有关规定对这些账户采取限制交易措施;对涉嫌违法违规的,上报证监会查处。目前,深交所已对多个在近期新股上市首日出现重大异常交易行为的账户进行重点关注和严密监控,并将有关情况上报证监会。因此,广大投资者务必提高对异常交易行为的认识,特别是在新股上市首日,严格规范自身交易行为,切莫心存侥幸,以身试法。同时,再次吁请广大投资者,切实认清新股上市首日炒作的风险和危害,抛弃“把买新股当作不该错失的机会”的错误观念,树立理性投资理念,切忌盲目跟风炒作。

四、增强风险意识 理性参与新股申购

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新股发行申购中,部分投资者一直存在着打新情结,认为打新无风险且收益稳定,于是不管发行价格高低,盲目参与新股申购。回顾近年来投资者打新收益情况,我们发现,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新股申购并不是一笔无风险收益的投资,新股申购和其他的投资一样,也是风险与收益并存,风险还不断加大。展望未来,中小投资者如继续盲目参与新股申购,将面临很大的风险,甚至产生亏损。因此,投资者应秉持价值投资理念,谨慎做出新股申购决策。

1、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新股申购存在风险

投资有风险,新股申购也不例外,在国外成熟市场是这样,在我国也一样。据李特和韦尔奇(JAY R.RITTERIVO WELCH,《首次公开招股活动、定价和配售的概述》,2002)的统计,1980年至2001年,在美国市场发行的6249只新股,约有14%的新股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约有16%的新股上市首日不涨不跌,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约为18.8%,新股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是常见现象。

再把视角拉回来,看一下我国的情况。2004年,苏泊尔和美欣达的上市,打破了新股不败的神话,两家公司上市首日分别下跌8.27%和9%,接下来发行的双鹭药业甚至出现了主承销商包销接近16.55%新股的局面。当时新股发行采取的市值配售方式,在新股申购风险凸显的情况下,投资者采取了放弃缴款的方式冷对新股申购。虽然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特别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之前,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现象绝迹,但2010年以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成效凸显,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提高,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比例逐步增加,2010年、2011年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比例分别为7%、30%。如果将时间延长至上市后三个月,则2011年新股破发比例将达68%。同时,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也逐年收窄,2009年、2010年、2011年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分别为74%、42%、21%。

新股频繁破发已经让打新的投资者损失惨重。按上市首日破发新股的收盘价计算,2011年网上打新的投资者浮亏额达70亿元;如果将时间延长至上市后三个月,则有123只股票跌破发行价格,网下配售的机构投资者浮亏53亿元。面对新股破发潮,部分基金公司本着谨慎参与的原则,公开宣布暂停申购新股或大大加强新股申购的内部风险控制。

2、新股申购收益下降与风险增加存在必然性

分析新股申购风险增加、收益降低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随着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发行定价一步到位,新股上市后的上涨空间收窄。2009年,证监会启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2010年、2011年沪深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分别为59倍、47倍,最高的个股达151倍,由于市场的阶段性不成熟,部分新股发行价格远高于二级市场的估值水平。新股发行市盈率显著高于二级市场估值水平。而2009年以前,新股发行市盈率大部分在30倍以下,甚至低于二级市场同期估值水平。新股的高发行价、高市盈率显著增加了新股申购风险。

二是市场监管日趋严格,新股上市首日的非理性炒作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以来,深沪交易所纷纷加强了上市首日的监管。深交所对上市首日股票全部实施了重点监控,当盘中股价出现异常波动或过度投机时,将对股票实施临时停牌,其目的是警示交易风险,避免出现中小投资者不顾“炒新”风险、盲目跟风“博傻”而损失惨重的情况。随着监管措施不断强化,新股炒作逐步降温,上市首日涨幅显著降低。

3、参与新股投资应把握的几点原则

面对新股申购风险的变化,投资者在参与新股申购时应审慎决策,注意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一是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据统计,中签新股基本上在上市首日卖出,打新目的普遍为投机性买入。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到投机的风险,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做出是否参与新股申购的决策。股神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屡屡挖掘出有长期价值的股票,获取超额收益,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价值投资理念。

二是认真分析公司基本面、避免盲目跟风。投资者参与新股申购前应结合公司所处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经营业绩、发展前景和潜在风险、机构研究报告等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避免跟风、盲目参与打新和炒新。

三是冷静面对市场热捧的股票。对于市场高度热捧的新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历史经验表明,热门股的价格往往会被高估。

四是增强新股投资的风险意识。这个风险有两个含义,一是股价下跌带来的财产损失风险,二是交易所的处罚风险。近年来,交易所坚持对新股上市首日六种异常交易行为实施严密监控,对异常交易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实施精确打击。一旦出现异常交易行为,深交所立即采取警示措施;对情节严重的,深交所依据有关规定对这些账户采取限制交易措施;对涉嫌违法违规的,上报证监会查处。我们营业部也曾经收到过深交所直接打来的电话,要求提醒和警示客户。

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投资成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来个别交流。

第二篇:避免盲目炒新股,回归理性投资

避免盲目炒新股,回归理性投资

在营业部日常的投资者教育当中,投资者普遍反映炒新股亏损严重,尤其是在2011年。根据数据统计,2010年初到今年2月底,深市583只新股已有497只跌破首日收盘价,34只首日收盘涨幅超过100%的新股中,已有33只跌破首日收盘价,平均跌幅23.15%,最大跌幅达64.4%,炒得越高,跌得越狠。此外,新股上市首日买入的主要是个人投资者且大都亏损,其中1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亏损比例60.75%。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证券市场形成了新股发行高价格、高市盈率、高募集资金的“三高”现象。不少投资者偏信“新股不败”神话,盲目跟风炒作,形成了所谓的“新股热”。新股炒作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一个特有的现象,是由于新股上市当天无涨跌停限制,加之没有前期套牢抛盘的影响,因此新股频频成为一部分游资和机构炒作的对象。

新股炒作是典型的“击鼓传花游戏”,新股市盈率向市场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回归是必然的,高位接手的中小投资者绝大多数会被“套牢”,成为这场“游戏”的最终受害者。进行高度投机型的炒作,是部分游资或机构炒作新股的惯用手法。新股上市首日,游资和机构在集合竞价阶段通过高价申报和虚假申报影响开盘价,或以明显高于虚拟成交价的价格巨量申报买入导致新股高开;在连续竞价阶段大笔申报、高价申报、连续申报和撤销申报拉抬股价。

针对这一新股炒作手法,营业部在投资者保护工作中,我们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加强新股上市初期交易监管的通知”进行了解读和学习,使投资者对新股上市首日出现异常波动情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可以对其实施盘中临时停牌的规定有了详尽的了解,也使其充分认识到炒作新股的风险。

游资和机构“炒新”,自己也会亏钱,同时也将中小散户带入泥潭。可见,无论是非理性追涨的散户还是经验丰富的游资和机构,“炒新”都得不偿失。“炒新”不仅不能实现投资者盈利的初衷,还将引发“多输”的严重后果。新股炒作的现象长期以来不仅扭曲价格形成机制,阻碍了资本市场功能作用的正常发挥,还直接危害到广大投资者的根本利益。过度炒新,不仅扰乱市场正常秩序,影响市场合理资源配置,使参与者伤痕累累,而且影响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进程,危害股市的健康,不利于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

在投资者教育工作中,营业部向投资者阐述了过度炒作新股对于市场健康发展存在的五个方面危害:第一,恶炒股价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股票价格虚高,市值充水,大大偏离了个股本身的价值区间,给盲目追高者带来巨大风险,甚至陷入深套,难以解脱。第二,消耗市场资金,恶炒新股带来追捧,吸引资金大量投入,并影响和助长持有其他新股的投资者不合理预期,带动连锁反应,在资金流动性驱动的股票市场中,使得大量资金消耗在追逐短期热点的暴炒上,对市场稳步发展带来不必要的损耗。第三,扰乱大盘,恶炒新股,早期必然出现较大利润空间的假象,容易给投资者形成急功近利之心态,并由此过分助长股民短线投机气氛,孕育了个股的非理性风险,容易形成大盘暂时性失血,造成大盘失稳,影响大盘的正常走向。第四,恶化股市,健康的股市需要规范的制度和理性的操作,“恶炒”盛行,必然会置规则和理性不顾,如此做法大大降低市场效率,严重干扰了市场运行,恶化了股市的健康发展。第五,打击投资者信心,股票也好,股市也罢,没有投资者的信心支持,发展就无从谈起,而恶炒新股必然直接伤害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扭曲投资者正常的投资预期,结果严重挫伤投资者信心。

健康的市场不仅需要合理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更需要理性的市场参与者。鉴于对过度“炒新”危害的认识,培养理性的投资者,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投资者教育中,为了培养投资者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观念,营业部开展了以“投资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主题的投资者教育活动,讲述了做投资最重要的是要看估值和市场流动性两点,使投资者认识到高估值和高价格股票所隐藏的风险;同时我们还就“郭树清主席谈罕见投资价值”为主题进行了投资者教育活动,使投资者认识到以沪深300为主的蓝筹股的投资价值。像这样类似的投资者教育我们还会继续开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投资者投资理念回归理性,避免盲目炒作新股,回归理性投资。

华安证券南昌营业部 2012.03.28

第三篇:上市新股投资策略

上市新股投资策略

上周有多只新股上市,周二上市的是常铝股份(002160)和远望谷(002161);周四上市的是斯米克

(002162)、三鑫股份(002163)、东力传动(002164)。从上周新股上市表现分析,在深交所加大监管力度和抑制新股过度投机的努力下,新股恶炒行为有所收敛。例如:上周四中小板上市的三只新股,股价虽仍然大涨,但炒作力度明显减弱,斯米克开盘于19.88元,这一开盘价创出了近期以来新股开盘价的最低值,而且这一价格几乎也 成了当日的最高点,随后急跌逾4元,盘中一度因为涨幅与开盘涨幅之差达到-50%,被深交所实施临时停牌,这也是近期首只由于跌幅超过50%被停牌的新股。三鑫股份开盘于28.50元,最高上摸29.00元,随即缓慢下行,至13时50分,同样由于盘中涨幅与开盘涨幅之差已达到-50%而被停牌。五只新股除了东力传动以外,其余四只新股走势偏弱。本栏在上期的新股投资策略中提示投资者注意风险,不要盲目跟风追涨。目前新股炒作虽然有所降温,但大多数新股的首日定位仍然高于其合理价值区间,投资者在参与新股行情时需要谨慎鉴别。

发行新股申购策略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

投资者的新股申购热情仍然延续前两周的回落趋势。对比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各个比例的变化不大。比较引人注意的是:一方面“不参与新股申购”的比例继续在增加。这是因为近期新股发行节奏缓慢,打新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这对于通过融资资金来申购新股的投资者来说,将面临较大负担。即使是使用自由资金进行申购,在长时间没有新股申购期间,以及新股发行数量极少的时候,中签率会出现极低的状况。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投资者的申购资金出现闲置,从而影响投资者的申购热情。

根据统计,本周仅有一只新股发行,而且发行量仅有1900万股,预计中签率极低,使用自有资金的投资者可以参与申购,至于融资申购则没有必要。

新股投资技巧:次新黑马的特征

1、一般而言,在新股上市之前,市场普遍对该股的市场定价看的较低,这类新股容易成为黑马,因此,这就为独具慧眼的主力资金的建仓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2、在全流通时代,大型机构资金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小盘股炒作退潮,新股上市后的表现和流通盘的大小没有密切的关系,个股机会与流通盘相关性降低;

3、顺应市场理性投资理念的发展,选股时应关注公司的经营业绩,对于具有较高的长线投资价值的新股要重点关注;

4、由于市场价值中枢整体下移,中低价股票的上涨空间要大于高价股;

5、资源类次新个股的投资机会很大。

新股申购有诀窍

成功申购新股所能获得的高收益是吸引众多股民的重要因素,但极低的中签率却让许多股民可望而不可即。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新股申购的中签率呢?

一要集中力量,全仓出击一只新股,提高中签率。

二要盯紧大盘股,避重就轻。大盘股发行量大,相对而言中签率就高。另外,大家都紧盯业绩好的公司申购,一些基本面相对较差的股票则可能被忽视,一般股民如果申购这类新股,虽 然上市后涨幅可能相对较低,但中签率会提高。

三要选择发行时间靠后的新股。如果连续几天都会发行新股,那么申购最后一只发行的新股中签概率相对较大。一般来说,大家都会把资金用在申购前两天的新股,用于申购最后一只新股的资金相对会较少,中签率相应会提高。

四是欲捕鱼,多撒网。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和亲朋好友合作把资金分散到多一些的账户中去申购,参与竞争新股的账户多了,申购的中签率自然也会提高。

第四篇:浅谈如何引导公民理性政治参与

浅谈如何引导公民理性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公民为表达或维护利益而进行的、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与过程,它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实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最大限度地去实现民主,就必须正确引导公民理性政治参与。

一.引导公民政治参与的理性动因

政治参与需要激情,但又不能为情感左右;有序、有效的政治参与,需要公民理性选择和依法独立判断,只有理性的政治参与,才能真正促进国家稳定发展。因此在引导公民在政治参与时,要提倡依据法律和个人价值判断把握个人行为,不为一时的情感影响,不盲目追寻自己不需要的目标,自主、理性地把握自己的表决权、参与权。引导公民政治参与的理性动因要体现在基层民主自治过程之中、体现在重大公共决策的征求意见之中、体现在各种竞争性选举之中。

二、引导公民多层次的政治参与方式

公民政治参与形式,既与国家制度供给直接相关,也与公民参与能力与技巧相关,既与政治文化紧密相连,也与科技发展水平相连。引导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渠道与新方式正是在“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以及“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供给不断具体的背景下进行的。要支持个体参与与群体参与并存、现实参与与虚拟参与同在、基层参与与高端参与共进、建设性参与与批判性参与相融的局面。逐步引导基层选民由扮演投票者向自荐参与竞选转变;由只知打市长热线反映情况,到熟悉利用网络反映更多人的呼声转变;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自觉利用网络监督公共权力运行转变等等;要多建立像城市业主委员会、农民理事会等 “草根组织”,为公民理性政治参与提供了良好平台。

三、引导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走向深度

公民政治参与内容不断深化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政府相信;二是公民理性参与所表达出来的能力与想法。要积极引导公民参与地方各级人大的容许公民旁听的各种会议,参加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开展的“献计献策”活动。在事关公民切身利益的法律讨论中,要引导公民表达有建设性的意见。近几年“两会”期间,千万网民在网上参与国是,大量网民在网上针砭时弊,张扬正义,越来越多公民的网上虚拟行为走向政治参与的现实前台,凸现出我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公民参与向纵深发展的趋势。

四、引导公民政治参与的目的实质化

虽然在我国,政治参与由象征向实质的转变是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但其方向不可更改!公民参与不仅是体现民主形式的需要,更重要的民主实质的内在要求。在整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民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公民政治参与是现实政治过程中“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必受人民制约”原则的外化;广泛的公民政治参与是公共权力运行中的最大边界,也是公共权力运行中忠诚老实的最好屏障。基层民主运行中显现出来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力量,最能说明公民政治参与的正向作用,对国家制度建设产生了不少示范效应。

目前,政府良好愿望与公民需求间有时还有距离,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制度供给与政治资源开发尚有很大空间。作为制度供给部门,政府要积极引导,使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在广度、深度和效度上都能有一个新的、好的发展。

第五篇:证监会引入个人参与新股询价(范文)

证监会引入个人参与新股询价

第三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今起公开征求意见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

业界翘首以盼的第三轮新股发行(IPO)体制改革方案终于在昨晚浮出水面。

4月1日,《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被挂到了证监会网站上。存量发行、主承销商自主配售、行业平均市盈率等关键词,都如期出现在了意见稿中。按证监会网站发布的通知,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4月2日至4月18日。

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提法可见,新一轮改革方案是在前两次IPO改革的基础上拟定的,并未出现之前市场预期的“颠覆性”改革。比如,业界盛传的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内部会议上“(IPO)能不能不审”的提问。“或许,那个问题的答案是‘不行’吧。”一资深业内人士说道。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说,这次改革并没有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但一位业内人士称,意见稿作出的诸多规定,虽然行政意味仍浓,但操作性较强。

今年初,“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首度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扩大主承销商配售权:

引入个人参与询价

引入个人参与询价,被视作意见稿的亮点之一。

意见稿提出,除了目前有关办法规定的7类询价机构之外,主承销商可以自主推荐5-10名投资经验比较丰富的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配售。意见稿还要求证券交易所组织开展中小投资者新股模拟询价活动,促进中小投资者研究、熟悉新股,引导中小投资者理性投资。

此前,2010年10月进行的第二轮IPO改革,将沿用了约8年的6类询价对象范围扩大至了7类。第7类为主承销商自行推荐的机构投资者,包括普通法人、私募机构等。而原有的6类机构投资者范围,包括证券公司、公募基金、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

第一轮IPO改革始于2009年年中,此前半年由于市场极度低迷,新股发行被暂停。

改革伊始,“市场化”方向为主基调。证监会的意愿是,希望扩大询价投资者范围,引入更多不同领域的人对新股价格进行估值,从而使之更为公平和合理,能体现更多群体的意志。

然而,自引入第7类询价对象至今,新股估值不降反升,第7类询价对象在发行时的话语权依然偏弱;且不止一名投行从业人员坦言,有些第7类询价机构实则为发行人和主承销商的“托”。

对此,意见稿在第五部分涉及监管的内容提到,要对夸大宣传、虚假宣传、“人情报价”等行为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意见稿还确定将引入独立第三方对拟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风险评析。

此外,意见稿还提出,将网下投资者配售股份的比例由目前的20%左右提高至不低于50%,并建立网下向网上回拨机制。

现有的规定是,当网上申购不足时,可以向网下回拨;网下机构投资者在既定的网下发售比例内有效申购不足,不得向网上回拨,可以中止发行。

取消网下配售股份

三个月锁定期

存量发行的呼声持续已久,终于有望成行。

意见稿显示,为增加新上市公司流通股数量,有效缓解股票供应不足,持股期满3年的股东在IPO时可将部分老股向网下投资者转让,转让不能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但转让存量股份后所得资金不得随意使用,需保存在专用账户内。在锁定期内,如二级市场价格低于发行价,专用账户内的资金可以在二级市场回购公司股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转让所持老股的,新股上市满一年后,老股东可将账户资金余额的10%转出;满两年后,老股东可将账户资金余额的20%转出;满三年后,可将剩余资金全部转出。

目前,IPO公司原始股东的股份锁定期分别是一年(非控股股东)和三年,而新发股份数基本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25%。

正是由于IPO公司在上市初期,仅有两成左右的股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由此导致发行价虚高、以及新股上市遭到恶炒的市场顽疾。而在锁定期过后,原始股东便以两成股本计算的虚高价格,肆意抛售手中另外八成的股份,成就“一夜暴富”神话。

此外,为增加上市初期的供应量,遏制新股炒作,意见稿还取消现行网下配售股份三个月的锁定期。发行人、承销商与投资者自主约定的锁定期,不受此限。

存量发行,这项在欧美市场普遍适用的发行规则,是否在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中国市场落地生根,尚未可知。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的看法是,如果中国新股涨幅依然巨大,那么引入存量发行就是一个特权,“谁和发行人、保荐机构关系好,它们就把股份配售给谁,这只是增加了暗箱操作和寻租的空间。”

而对于取消网下配售股份三个月锁定期,华生认为,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不公平,对于网上和网下不同的中签率,没有缓冲时间,会对中小投资者带来冲击,“应该缩短锁定期到10天左右。”

高价发行后

盈利低于预期将被罚

或许正是为了堵住在扩大询价范围后可能出现的漏洞,意见稿提出要加强对询价、定价过程的监管。要求承销商保留询价、定价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并存档备查,包括推介宣传材料、路演现场录音等。

值得关注的是,新改革方案提出,拟IPO企业可在IPO招股书预披露后、发审会召开前,向证监会提交发行价格的征询意向,预估发行价格区间。若预估的发行定价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的,发行人需在招股说明书及发行公告中补充说明该预估价格存在的风险因素,澄清超募是否合理,是否由于自身言行误导,并提醒投资者关注相关重点事项。

由于发审会是决定一家企业最终是否能够上市的关键,“因此预估发行价格区间是否合理,将会成为能否过会的一项很重要指标。”上述投行人士称,今后IPO估值一定会逐级下降。

除了发审会之前的价格预判,意见稿还规定,招股书正式披露后,发行价格市盈率若高于同行业平均市盈率25%的,发行人需在询价结果确定的两日内刊登公告,披露询价对象报价情况,分析并披露该定价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等。

以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的发行人,上市后实际盈利低于盈利预测的,证监会将视情节轻重,对发行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采取列为重点关注、监管谈话、认定为非适当人选等措施,记入诚信档案;对保荐机构法定代表人、保荐代表人及项目组成员采取监管措施,记入诚信档案。

今年2月21日起,中证指数公司和深圳证券信息公司开始发布每日更新的行业平均市盈率,为此次IPO改革做好铺垫。

但不少证券从业者认为,25%的红线对压低IPO发行价的作用并不明显。

“因为现在的IPO定价,也是参考行业平均市盈率而来。”一券商资管部负责新股询价人士直言,25%的上限其实很难会触及,“关键问题在于,现在已上市的公司质地都是比较不错的,接下来的IPO企业整体水准或有下降,尤其是创业板。”

发行人为信披第一责任人

较前两轮改革,意见稿加入了众多法律因子。

意见稿明确,IPO发行人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其基本义务和责任是,为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全面配合中介机构开展尽职调查。

“它的出现存有重大意义。”上述投行负责人说,“因为是在健全IPO发行体制的法律基础。”

在此前的A股IPO发行过程中,虽然对于发行人和中介机构都有需履行诚实信批义务的规定,但并没有明确责任间的区分。

“由此中介机构往往承担了过多的责任,而发行人往往能规避掉相关责任。”该投行列举胜景山河IPO“造假”案为例。在该案过程中,主承销商和保荐人都有受到一定处罚,但唯独发行人、即胜景山河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此外,证监会还鼓励律师撰写招股说明书。

意见稿称,提倡和鼓励具备条件的律师事务所撰写招股说明书。律师事务所对其所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律师沈隽倩指出,在欧美资本市场,IPO的招股书一般都是由律师来完成撰写而非保荐机构。

“律师负责这份招股书所有内容都是符合该国法律法规的,将法律法规准则视为IPO信披应遵循的底限。一旦违法违规,相关责任人就会受到相应制裁。引导上市公司必须在法律的规范体系中进行资本运作。”她并指出,欧美市场撰写招股书的律师较保荐人更为独立,“他们收取的费用是固定的,而不是根据发行人募资金额提取。”

征求意见稿关键词

“进一步提前新股预先披露时点”

【信披第一责任人】

发行人作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提倡和鼓励具备条件的律师事务所撰写招股说明书。

进一步提前新股预先披露时点,实现发行申请受理后即预先披露招股说明书。

【个人参与询价】

主承销商自主推荐5-10名投资经验比较丰富的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配售。

主承销商应当制订推荐的原则和标准、内部决定程序并向证券业协会备案。

【申购回拨机制】

向网下投资者配售股份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本次公开发行与转让股份(以下称为本次发售股份)的50%。网下中签率高于网上中签率的2-4倍时,发行人和承销商应将本次发售股份中的10%从网下向网上回拨;超过4倍时应将本次发售股份中的20%从网下向网上回拨。

【发行定价】

招股说明书预披露后,发行人可向特定询价对象以非公开方式进行初步沟通,预估发行价格区间,并在发审会召开前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书面报告。预估的发行定价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的,发行人需在招股说明书及发行公告中补充说明该预估价格存在的风险因素,澄清超募是否合理,是否由于自身言行误导,并提醒投资者关注相关重点事项。无细分行业平均市盈率的,参考所属板块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

根据预估的发行价格,如预计募集资金超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需要量,发行人需在招股说明书中补充说明超募资金用途及其对公司的影响;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存在资金缺口,发行人需合理确定资金缺口的解决办法,并在招股说明书中补充披露。

【市盈率25%红线】

发行价确定后,如市盈率高于平均市盈率25%,发行人需在询价结果确定的两日内刊登公告,披露询价对象报价情况,分析并披露该定价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对发行人经营管理和股东长期利益的影响。未提供盈利预测的发行人还需补充提供盈利预测并公告,并在盈利预测公告后重新询价。

发行价格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的发行人,除因不可抗力外,上市后实际盈利低于盈利预测的,中国证监会将视情节轻重,对发行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采取列为重点关注、监管谈话、认定为非适当人选等措施,记入诚信档案;对保荐机构法定代表人、保荐代表人及项目组成员采取监管谈话、重点关注、出具警示函、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监管措施,记入诚信档案。

【存量发行】

取消现行网下配售股份三个月的锁定期。发行人、承销商与投资者自主约定的锁定期,不受此限。

持股期满三年的IPO公司股东可将部分老股向网下投资者转让。转让后,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不得发生变更。

老股转让所得资金须保存在专用账户,由保荐机构进行监管。在老股转让所得资金的锁定期限内,如二级市场价格低于发行价,专用账户内的资金可以在二级市场回购公司股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转让所持老股的,新股上市满一年后,老股东可将账户资金余额的10%转出;满两年后,老股东可将账户资金余额的20%转出;满三年后,可将剩余资金全部转出。非控股股东和非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转让所持老股的,新股上市满一年后可将资金转出。

下载理性参与新股投资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性参与新股投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女性投资理性金融

    在当今社会,很多家庭中女性都是“财务部长”,随着经济增长和居民家庭财富的增加,女性在家庭理财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据一项全球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女性受访者在家庭财务决策......

    参与新股网下发行应申请CA证书

    参与新股网下发行应申请CA证书 本次改革引入了主承销商自主配售机制。《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可以自主协商确定参与网......

    理性投资培训心得(共5篇)

    理性投资培训心得 前段时间上交所要求各会员组织员工学习对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教育的内容,此次学习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市场监管案例介绍、投 资 者 适 当 性 管 理和上交所多层......

    新股政策1

    新股申购要点 一、投资者在进行市值申购委托前需足额缴款,即客户在进行申购时,资金账户内须有足额资金; 二、对某只市值申购的新股,一个投资者仅能用一个证券账户进行一次申购,其......

    新股发行新规则

    新股发行,打新规则 *新股《网上申购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调整投资者持有市值的计算规则,投资者持有市值的计算口径由“T-2日(T日为发行公告确定......

    2014新股发行细则

    一、网上市值配售 1、申购门槛 持有沪深单一市场市值1万元 上交所每1万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每一个申购单位为1000股; 深交所每5000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每一个申购......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探讨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探讨 1.新股发行制度内涵 新股发行制度是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发行审核、定价、承销和发售的一系列制度及相关安排,主要包括发行审核制度和发行定价机制,其中......

    新股经验交流(精选五篇)

    打新股经验交流总结 新股自古以来都是股市行情的风向标,伴随着这波反弹,打新必赚的效应在9月份也得以延续,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展开了打新客户专项营销活动。 新股客户主要来源于......